透明电极

申请号 CN201280070990.5 申请日 2012-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4145311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申请人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宋相旻; 郑鹤基; 朴晓准; 金尚均; 金艺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透明 电极 ,包括: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并包含含有 碳 纳米管 的导电材料的导电层,其中,所述导电层包括 聚合物 粘合剂 。所述透明电极的优势在于, 碳纳米管 紧密粘附到塑料基板上并且所述透明电极表现出环境 稳定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明电极,包括:
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基板;和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并包含导电材料膜和在导电材料膜上形成的聚合物树脂膜,
其中,所述聚合物树脂膜包含选自聚氮烷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粘合剂,其中,所述导电材料膜为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膜,所述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膜通过将碳纳米管分散液涂布至所述聚酰亚胺膜基板上以形成碳纳米管分散层,然后将包含所述导电性添加剂的溶液涂布至所述碳纳米管分散层上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其中,所述导电层通过将包含所述聚合物粘合剂的溶液涂布至包含导电材料膜形成于其上的聚酰亚胺膜基板上而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其中,所述导电性添加剂包括选自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和混合物中的导电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其中,所述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其中,所述聚合物粘合剂包括被氢原子或选自烷基、烯基、环烷基、烯丙基和烷基中的取代基取代的聚合物或聚合物衍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在550nm波长下的透光率为
70%以上,表面电阻为1000ohm/sq以下。

说明书全文

透明电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透明电极,更具体而言,涉及其中有机导电层在塑料基板上形成的透明电极。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计算机、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的数字化和它们性能的快速提升,迫切需要实现大尺寸的便携式显示器。为实现便携式大面积柔性显示器,需要能够像报纸一样折叠和卷绕的显示器材料。
[0003] 因此,用于显示器的电极材料不仅必须是透明的并表现低电阻,而且还必须表现高强度,使得装置即使弯曲或折叠时机械上也是稳定的。此外,用于显示器的电极材料必须具有与塑料基板类似的热膨胀系数,使得电器即使被过度加热至高温时也不发生短路或经历表面电阻的明显变化。
[0004] 由于柔性显示器使得具有多种形状的显示器的制备成为可能,它们可以用于颜色和图案能够改变的服装的标志、广告牌、货物展示架的价格标签和大面积照明设备等,以及便携式显示器。
[0005] 与此相关,透明导电薄膜广泛用于需要透光性和导电性的装置,例如图像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各种类型的显示器(PDP、LCD、PDP等)等中。
[0006] 已经对用于制造柔性显示器的透明电极的化铟(ITO)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然而,氧化铟锡(ITO)的问题在于,形成ITO薄膜需要真空处理,因此需要高加工成本,并且还在于,ITO薄膜在柔性显示器弯曲或折叠时容易断裂,因此柔性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变短。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韩国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10-2005-001580公开了一种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80%以上的透光率和100ohm/sq以下的表面电阻的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将纳米管聚合物化学结合,然后使所得到的产物形成膜,或者通过用纯化的碳纳米管或与聚合物化学结合的碳纳米管涂覆导电聚合物层,将碳纳米管以纳米级分散于涂层之中或涂层之上,然后将诸如金或等金属纳米粒子加入分散有碳纳米管的涂层,从而将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的散射最小化并改善导电性。在此公布中,具体地,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为:使碳纳米管分散液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反应以制备高度浓缩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共聚物溶液,将该共聚物溶液涂布至聚酯膜上,然后干燥该共聚物溶液。
[0008] 然而,当在高温下使用以此方式制备的透明电极时,可能发生聚合物改性。
[0009] 另外,可弯曲透明电极通过用包含碳纳米管的导电层涂覆聚合物基板来获得。当在聚合物基板上形成包含碳纳米管的导电层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碳纳米管暴露于外部时,可弯曲透明电极的粘合性和环境稳定性劣化。

发明内容

[0010] 技术问题
[0011]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电极,其中,在塑料基板上形成包含含有碳纳米管的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层,使得碳纳米管紧密地粘附到塑料基板上,并且所述透明电极表现出环境稳定性。
[0012] 技术方案
[001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透明电极,包括: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并包含含有碳纳米管的导电材料的导电层,其中,所述导电层包含选自聚碳烷、聚硅烷、聚硅氧烷、聚硅氮烷及其衍生物中的聚合物粘合剂。
[0014] 在此情况下,所述聚合物粘合剂可以包括被氢原子或选自烷基、烯基、环烷基、烯丙基和烷氧基中的取代基取代的聚合物或聚合物衍生物。
[0015] 在所述透明电极中,所述导电材料可以包含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和导电性添加剂的混合物。
[0016] 在此情况下,导电性添加剂可以包括选自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和混合物中的导电聚合物。
[0017] 在所述透明电极中,所述导电层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物粘合剂的溶液涂布到包含导电材料膜形成于其上的聚酰亚胺膜基板上来获得。
[0018] 在所述透明电极中,导电材料膜可以为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膜,所述复合膜通过将碳纳米管分散液涂布至聚酰亚胺膜基板上以形成碳纳米管分散层,然后将包含导电性添加剂的溶液涂布至该碳纳米管分散层上而形成。
[0019] 另外,导电性材料膜可以为导电性添加剂通过将碳纳米管分散液和包含导电性添加剂的溶液的混合溶液涂布至聚酰亚胺膜基板上而形成的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膜。
[0020] 在所述透明电极中,碳纳米管可以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
[0021] 当透明电极还包括塑料基板时,其透光率可以为70%以上,表面电阻可以为1000ohm/sq以下。
[0022] 另外,透明电极在550nm的波长下的透光率可以为70%以上,表面电阻可以为1000ohm/sq以下。
[0023] 有益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电极,在塑料基板上形成包含含有碳纳米管的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层,使得碳纳米管紧密地粘附到塑料基板上,并且所述透明电极表现出环境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文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6] 本发明的透明电极包括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基板。下文中,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基板应被理解为无色透明膜,其具有为聚酰亚胺树脂的固有属性的耐热性,并且不表现出为聚酰亚胺膜的固有属性的黄化性。
[0027] 具有高耐热性的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可以有效地用作本发明的透明电极的基板而没有限制。例如,存在如下聚酰亚胺膜,其在50至250℃的温度范围内,在膜厚度为50-100μm的条件下通过热机械分析测量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CTE)为50.0ppm/℃以下,紫外光度计测量的黄度为15以下,550nm波长下透光率为80%以上。在此情况下,当聚酰亚胺膜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CTE)大于50.0ppm/℃时,聚酰亚胺膜和塑料基板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增大,因而存在高温下发生电器过热或短路的问题。当聚酰亚胺膜的黄度大于15时,其透明性劣化,因而其不适用于制造透明电极。此处,通过在预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测量聚酰亚胺膜的变形模量而获得聚酰亚胺膜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CTE),其变形模量可以通过热机械分析仪测定。优选其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CTE)为35.0ppm/℃以下。当使用此类聚酰亚胺膜时,可以形成熔融温度高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或聚碳酸酯(PC)等制成的塑料基板的熔融温度的耐热透明电极。
[0028] 满足此条件的聚酰亚胺膜可以由树脂得到,所述树脂包括:衍生自选自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FDA)、2,3,6,7-四羧酸-9,9-双(三氟甲基)氧杂蒽二酐(6FCDA)、4-(2,5-二氧代四氢呋喃-3-基)-1,2,3,4-四氢-1,2-二甲酸酐(TDA)和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HBDA)中的一种或多种芳族二酸酐的单元结构;衍生自选自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和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单元结构;以及衍生自选自2,2-双[4-(4-基苯氧基)苯基]丙烷(6HMDA)、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TFDB)、3,3'-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TFDB)、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DBSDA)、双(3-氨基苯基)砜(3DDS)、双(4-氨基苯基)砜(4DDS)、1,3-双(3-氨基苯氧基)苯(APB-133)、1,4-双(4-氨基苯氧基)苯(APB-134)、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3-BDAF)、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BDAF)、2,2'-双(3-氨基苯基)六氟丙烷(3,3'-6F)、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4,4'-6F)和二氨基二苯醚(ODA)中的一种或多种芳族二胺的单元结构。另外,聚酰亚胺膜可以由包含以下结构的树脂获得:衍生自芳族二酸酐的单元结构;
衍生自选自对苯二甲酰氯(TPC)、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酰氯和4,4'-苯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芳族二羰基化合物的单元结构;以及衍生自芳族二胺的单元结构。
[0029] 在此聚酰亚胺膜基板上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含含有碳纳米管的导电材料,并包含选自聚碳硅烷、聚硅烷、聚硅氧烷、聚硅氮烷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粘合剂。在此情况下,聚合物粘合剂起到改善导电层的粘合性和环境稳定性的作用。
[0030] 此处,导电材料可以包含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和导电性添加剂的混合物。
[0031] 碳纳米管可以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所选择的碳纳米管可以为经酸处理的表面提供有官能团的碳纳米管。
[0032] 如果必要,导电层中包含的导电性添加剂可以为选自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和混合物中的导电聚合物。根据透明电极的使用情况,可能另外需要对透明电极降低的导电性进行再补足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当透明电极还包括导电性添加剂时,透明电极降低的导电性能够被再补足。
[0033] 所述聚合物粘合剂为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并表现出高耐热性。由于聚合物粘合剂的高耐热性,可以通过聚合物粘合剂和上述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膜的协同作用而获得具有高耐热性的透明电极。选自聚碳硅烷、聚硅烷、聚硅氧烷、聚硅氮烷及其衍生物中的聚合物粘合剂可以被氢原子或选自烷基、烯基、环烷基、烯丙基和烷氧基中的取代基取代。
[0034] 如上所述,导电层包括含有碳纳米管的导电材料和耐热聚合物粘合剂。用于形成导电层的技术包括用碳纳米管涂覆基板以形成碳纳米管层然后用粘合剂涂覆碳纳米管层的技术,以及用包含粘合剂和分散剂的碳纳米管分散液涂覆基板的技术。
[0035] 在后一种情况下,粘合剂和分散剂是额外使用的,并且聚合物树脂和分散剂根据其种类在分散碳纳米管的特性上彼此不同。因此,合适的分散条件,诸如分散剂的选择等,必须根据聚合物树脂的种类提供。
[0036] 另外,需要额外的添加剂例如粘合剂等以将碳纳米管层紧密粘附至基板。在此情况下,当碳纳米管层包含粘合剂时,粘合性和环境稳定性得到改善,但由于粘合剂是绝缘体,包含碳纳米管的透明电极的导电性可能劣化。
[0037] 一般来讲,可以有效使用聚合物粘合剂以改善碳纳米管层的粘合性和环境稳定性,但是,当聚合物粘合剂为绝缘材料时其可能使碳纳米管层的导电性劣化。根据透明电极的使用情况,可能另外需要对透明电极降低的导电性进行再补足的工作。当为提高透明电极的导电性而加入导电性添加剂时,将导电性添加剂涂布至碳纳米管层上,然后用聚合物粘合剂涂覆该碳纳米管层。另外,将导电性添加剂加入到碳纳米管分散液中以制备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溶液,然后用该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溶液涂覆基板以在基板上形成导电材料层。用聚合物粘合剂涂覆导电材料层以形成导电层。
[0038] 优选地,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物粘合剂的溶液涂布至包含形成于其上的导电材料膜的聚酰亚胺膜基板上来获得导电层。
[0039] 更具体地,导电材料膜(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膜)通过将碳纳米管分散液涂布至聚酰亚胺膜基板上以形成碳纳米管分散层,然后将包含导电性添加剂的溶液涂布至该碳纳米管分散层上而形成导电性添加剂。用包含聚合物粘合剂的溶液涂覆该导电材料膜以形成导电层。
[0040] 另外,导电材料膜(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复合膜)也可以通过将碳纳米管分散液和包含导电性添加剂的溶液的混合溶液涂布至聚酰亚胺膜基板上而形成导电性添加剂。用包含聚合物粘合剂的溶液涂覆该导电材料膜以形成导电层。
[0041] 可以使用三辊研磨机、声波仪、匀化器或球磨机等制备碳纳米管分散液。为了改善导电层的粘合性和环境稳定性,可以用聚合物粘合剂涂覆碳纳米管层。
[0042]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透明电极的导电层的结构。当含有碳纳米管的电极材料膜(下文称为“碳纳米管层”)形成于聚酰亚胺膜基板上时,碳纳米管不规则排列并层合以具有网状结构。因此,在碳纳米管层中形成碳纳米管未占据的空间。当碳纳米管层的上表面涂覆有聚合物粘合剂溶液时,碳纳米管之间的空间充满聚合物粘合剂溶液。在此情况下,当涂覆有聚合物粘合剂溶液的碳纳米管层干燥并固化时,可以形成对基板具有粘合性和环境稳定性的导电层。
[0043] 用于形成导电层的涂覆方法无特别限制。涂覆方法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喷涂、棒涂、浸涂旋涂、凹面涂布、辊涂和浸渍。
[0044] 考虑归因于聚合物粘合剂的粘合性和表面电阻特性,以及透射性和柔韧性特性,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0.01-0.5μm。
[0045] 当以此方式制造的透明电极还包括塑料基板时,其透光率可以为70%以上,表面电阻可以为1000ohm/sq以下。
[0046] 下文将参照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47] 聚酰亚胺膜基板的制备
[0048] <制备实施例1>
[0049] 在使氮气通过作为反应器的100mL三颈圆底烧瓶中的同时,将28.78g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加入该烧瓶中,所述烧瓶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温度控制器和冷却器,然后将该反应器冷却至0℃,然后,将3.2023g(0.01mol)的2,2'-TFDB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以形成第一溶液,然后将该第一溶液保持在0℃下。随后,将0.88266g(0.003mol)的BPDA加入到第一溶液中,以形成第二溶液,然后搅拌该第二溶液1小时以使BPDA完全溶解于第二溶液中。在此情况下,第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为20wt%。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该第二溶液8小时,以得到在23℃下粘度为2100泊的聚酰胺酸溶液
[0050] 随后,将作为固化剂的2-4当量的乙酸酐(Samchun Chemical Co.,Ltd.生产)和2-4当量的吡啶(Samchun Chemical Co.,Ltd.生产)加入上述聚酰胺酸溶液中,然后以10℃/min的加热速率将该聚酰胺酸溶液加热至20-180℃,并持续1-10小时,以将该聚酰胺酸溶液酰亚胺化。随后,将30g的酰亚胺化的聚酰胺酸溶液与300g或非极性溶剂(甲醇或乙醇等)混合,以使该酰亚胺化的聚酰胺酸溶液沉淀,以得到固体物质。然后,过滤所获得的固体物质,将其粉碎,然后在80-100℃的真空炉中干燥6小时,得到约8g的固体聚酰亚胺树脂粉末。
随后,将所得到的固体聚酰亚胺树脂粉末溶解在32g的选自DMAc、DMF、NMP、GBL(γ-丁内酯)和BC(丁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溶剂中,以得到20wt%的聚酰亚胺树脂溶液。通过成膜工艺,以10℃/min的加热速率将所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溶液加热至40-400℃,并保持1-8小时,以得到厚度为50μm的聚酰亚胺膜(该聚酰亚胺膜在50至250℃的温度范围内,在膜厚度为50-100μm的条件下通过热机械分析测量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CTE)为19.22ppm/℃以下,通过紫外光度计测量的黄度为2.86以下,550nm波长下的透光率为88.41%)。
[0051] 实施例1
[0052] 将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Nanosolution Corporation制造)与包含1wt%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混合至1mg/mL的浓度,然后使用超声波仪分散1小时,以得到分散液。然后,使用离心分离机从所得到的分散液中分离出团聚的碳纳米管,以得到具有高分散性的碳纳米管分散液。
[0053] 将得到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喷涂至聚酰亚胺膜基板的表面上,然后在80℃下干燥,以形成碳纳米管分散层。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该碳纳米管分散层,以从其中去除十二烷基硫酸钠。
[0054] 随后,用在甲醇中固体含量为1wt%的导电性添加剂溶液,即PEDOT(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丙烯酸树脂溶液(PEDOT在固体物质中的含量:50wt%),对经过清洗的碳纳米管分散层进行棒涂。
[0055] 然后,将用导电性添加剂溶液棒涂的碳纳米管分散层在80℃下干燥2分钟,然后在120℃下固化10分钟,以形成作为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层的导电材料膜。
[0056] 随后,用固体含量为5wt%的聚硅氮烷(聚合物粘合剂)和甲基乙基的溶液对该导电材料膜进行棒涂。然后,将经过棒涂的导电材料膜在120℃下干燥,然后将其在80℃的温度和95%的相对湿度下处理3小时,以形成聚合物树脂膜,从而得到包括聚酰亚胺膜基板和形成于该聚酰亚胺膜基板上的导电层的透明电极。
[0057] 实施例2
[0058] 除了用聚合物粘合剂溶液对碳纳米管分散层直接进行棒涂而不包括将导电性添加剂引入经碳纳米管涂覆的聚合物基板的过程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电极。
[0059] 实施例3
[0060] 除了当引入导电性添加剂时,经碳纳米管层涂覆的聚合物基板用导电性添加剂溶液浸涂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电极。在浸涂时,保护膜粘附于基板导电层的后表面上,以防止导电性添加剂粘附至其上。此处,所述浸涂工艺以10mm/min的浸涂速率进行。
[0061] 实施例4
[0062] 将通过酸处理表面功能化的单壁碳纳米管与甲醇混合至1mg/mL的浓度,然后使用超声波破碎仪分散1小时,以得到碳纳米管分散液。
[0063] 随后,将所得到的碳纳米管分散液与在甲醇中固体含量为1wt%的导电性添加剂溶液(即PEDOT(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丙烯酸树脂溶液(PEDOT在固体物质中的含量:50wt%))混合,使得导电聚合物(PEDOT)的重量为碳纳米管的5倍之多,然后搅拌30分钟,以得到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的混合溶液。
[0064] 然后,通过棒涂法将得到的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混合溶液涂布至聚酰亚胺膜基板的表面,然后在80℃下干燥,以形成导电材料膜。
[0065] 随后,用固体含量为5wt%的聚硅氮烷和甲基乙基酮的溶液对该导电材料膜进行棒涂。
[0066] 然后,将经过棒涂的导电材料膜在120℃下干燥,然后将其在80℃的温度和95%的相对湿度下处理3小时,以形成聚合物树脂膜,从而得到包括聚酰亚胺膜基板和形成于该聚酰亚胺膜基板上的导电层的透明电极。
[0067] 实施例5
[0068] 除了用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的混合溶液喷涂聚酰亚胺膜基板而不是用碳纳米管-导电性添加剂的混合溶液棒涂聚酰亚胺膜基板之外,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电极。
[0069] 对比实施例1
[0070] 除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板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电极。
[0071] 对比实施例2
[0072] 除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板之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电极。
[0073] 对比实施例3
[0074] 除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板之外,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电极。
[0075] 由实施例1至5和对比实施例1至3得到的透明电极的物理性质如下评价,其结果在下表1中给出。
[0076] (1)光学性质
[0077] 每个所制造的透明电极的可见光透光率使用紫外光度计(Cary100,Varian Co.,Ltd.制造)测量。
[0078] (2)表面电阻
[0079] 它们的表面电阻值使用测量范围为10×105-10×1015的高阻计(Hiresta-UP MCT-HT450,Mitsubishi Chemical Corp.制造),以及测量范围为10×10-3-10×105的低阻计(CMT-SR 2000N,Advanced Instrument Technology(AIT)Corp.制造,4点探针系统)测量十次,然后得到所测量的表面电阻值的平均值。使用十次测量的表面电阻值的标准偏差计算表面电阻一致性。
[0080] (3)粘合性评价
[0081] 导电层和聚合物基板之间的粘合性使用胶带法(ASTM D 3359-02)进行测定。具体地,将经导电层涂覆的聚合物基板分成25(5x5)个区域,然后将胶带密封地粘合到经分区的聚合物基板,然后同时使胶带脱离该聚合物基板。然后,测量每个区域的表面电阻。在此情况下,当表面电阻发生变化的区域的百分比为0%时,其被指定为5B,当其百分比为5%以下时,其被指定为4B,当其百分比为5%-15%时,其被指定为3B,当其百分比为15%-35%时,其被指定为2B,当其百分比为35%-65%时,其被指定为1B,当其百分比为65%以上时,其被指定为0B。
[0082] (4)耐热性评价
[0083] 将透明电极在180℃下储存1小时后,通过测量该透明电极的透光率和表面电阻来评价其耐热性。
[0084] [表1]
[0085]
[0086] 下文将提供通过实施例1至5的方法制造的透明电极的物理性质和适用性。
[0087] 通过实施例1至5的方法制造的透明电极可以用作触摸屏和显示器的透明电极,以及要求电导率和光学透明性的透明电极,并且根据其用途可以用于多种领域。鉴于此原因,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3至5的透明电极相比较,因为其导电层不包含导电性添加剂,实施例2的透明电极表现出高表面电阻和透光率,导电性添加剂但表现出适当程度的物理性质(透光率:85%以上,表面电阻:500ohm/sq以下)以使得其可用作电阻性触摸屏的透明电极。
[0088] 另外,例如,为实现具有LCD驱动层的透明电极,在形成取向膜的过程中,必须在180℃下进行热处理1小时。因此,透明电极的耐热性的评价根据上述条件而进行。在对比实施例1至3中,由于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板,根据耐热性评价条件制造的透明电极的外观发生变形,因此其物理性质无法测量。相比之下,在实施例1至5中,其透明电极的外观未发生变形,如表1中所给出,其透光率和表面电阻的变化在10%的范围内。
[0089] 由上表1的结果可以推断出,实施例1至5的透明电极均具有包含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层,因此导电材料紧密粘附到基板上。
[0090] 在以下条件下对实施例1至5和对比实施例1至3得到的透明电极进行三种可靠性评价。其结果在下表2中给出。
[0091] -耐热性评价:80℃,240h
[0092] -抗冲击性评价:-30℃~85℃,10次
[0093] -耐候性评价:60℃,5%RH,240h
[0094] [表2]
[0095]
[0096] 由上表2的结果可以确定,因为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包含耐热性优异的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层,实施例1至5的透明电极具有优异的满足10%以下的表面电阻变化率的环境稳定性。
[0097]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添加和替代。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