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

申请号 CN201380053414.4 申请日 2013-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4703897A 公开(公告)日 2015-06-1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发明人 秋本茂; 谷和宪;
摘要 本 发明 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缓和下落中的物体(C)的下落冲击,且在上下方向组合有多层 过滤器 (10~18),并使得过滤器的线 位置 在上下方向上彼此不同,其中,该过滤器(10~18)将具有物体可通过的间隔而平行地延伸设置有多根线(10b~18b)而成。当使物体下落至过滤器上时,物体与其中一个过滤器的线碰撞,通过线的形变使冲击 力 缓和,且物体能容易地通过线间,因此,能降低与后续的物体碰撞的频度,从而能防止物体的破裂或缺损。
权利要求

1.一种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缓和下落中的物体的下落冲击,其特征在于:
在上下方向组合多层具有所述物体可通过的间隔且平行地延伸设置有多根线的过滤器、或具有所述物体可通过的网眼且将线编成网状的过滤器,
上下的过滤器的线位置平方向上互不相同,以使得所述多层过滤器垂直投影至水平面所得的投影图中的线间隔至少在物体落下来的区域内成为所述物体无法通过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包含框体、及平行地延伸设置于该框体的内侧的所述多根线,所述框体可在上下方向上层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通过对一金属板进行刻蚀,从而使多根线与框部形成为一体而得到。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下层的过滤器的线间隔小于上层的过滤器的方式设定所述过滤器的线间隔。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铅垂上方观察时,所层叠的所述过滤器的相邻的上下层过滤器的线方向非平行地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层叠的所述过滤器中至少最上层的过滤器的线方向相对于水平轴斜向倾斜。
7.一种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缓和下落中的物体的下落冲击,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该网通过将多根弹性线组合成网状而得到;以及
支承体,该支承体在相对于铅垂轴的斜方向上、且互相隔开大于所述物体的最大尺寸的间隙来平行地支承多个所述网,
多个所述网的上缘部空出大于所述间隙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宽度而平行地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通过将多根弹性线以所述物体无法通过的间隔组合成网状而得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通过将多根弹性线以所述物体可通过的间隔组合成网状而得到,且上下相邻的网的线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互不相同。

说明书全文

物体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和自由下落的物体(例如贴片元器件或颗粒物等)的下落冲击,且抑制并阻止物体产生破损或变形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本发明中的物体是指可能会因规定值以上的下落冲击而产生破裂或缺损、或变形的固态物体,其原材料或用途未限定。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对于在制造步骤中搬送如层叠陶瓷电容器的贴片元器件的情况时,有时必须自某个高度的搬送线向高度低于其的另一搬送线移送贴片元器件。该情况下,以往使用使贴片元器件沿着如滑槽(chuter)那样的滑座滑动而进行搬送的方法,但为了在规定以上的高度滑动,滑槽本身变得大型,并且在平方向上也必需较大的空间。
[0003] 因此,以往有如下方法:如图15所示,上下多级地配置多根传送带101、102、103,使在最上级的传送带101上搬送的贴片元器件C下落至下一级的带102上,并依次使贴片元器件C下落到下级的带上,从而一边缓和每1级的贴片元器件C的下落冲击一边进行搬送。如层叠陶瓷电容器那样的贴片元器件由于易因下落冲击而产生破裂或缺损,故必须将每1级的贴片元器件的下落高度H控制为容许下落距离以下。
[0004] 例如,当使0.5×0.5×1.0mm的长方体形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自1m的高度自由下落时,下落速度加速至约4m/s。若使贴片元器件以该速度碰撞至刚体板(例如陶瓷板),则通过实验确认贴片元器件会有30%以上的机率受到破裂或缺损等损伤。另一方面,若将下落高度设为50~150mm,则经确认破裂或缺损大致为零,容许下落距离为50~150mm。由此,在从超过150mm的高度下落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一些下落冲击缓和对策。
[0005] 若使贴片元器件下落至胺基甲酸酯或海绵等柔软的弹性垫上,则该垫会吸收冲击,而能避免贴片元器件的破损或损伤。然而,当使多个贴片元器件连续下落至垫上时,先下落的贴片元器件与后续的贴片元器件会发生碰撞,该碰撞也会导致产生破裂或缺损。
[0006] 在上述使用带的搬送装置中,为了使后下落的贴片元器件不碰撞至先下落的贴片元器件上,必须调节带的搬送速度。因此,必须一直连续驱动多根带,动能也变大。此外,若一次性使多个贴片元器件下落,则即便提高带的搬送速度也可能无法应对。
[0007] 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以缓和下落冲击为目的的输送机的滑槽装置。该滑槽装置具备于高度方向上排列多级而配置的搬送路径,且包含:下落速度减小单元,其将上下相邻的各搬送路径中位于下侧的搬送路径的上游侧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于位于其上侧的搬送路径的下游侧端部,在自由状态下使各搬送路径自上游侧至下游侧向下方倾斜;以及线,其设置于最下级的搬送路径,使该搬送路径上升或下降,从而进行下落速度减小单元的高度调整。
[0008]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槽装置的情况下,有如下等问题:
[0009] (1)为了充分实现下落冲击的缓和而需要相当长的搬送路径;
[0010] (2)由于一面呈Z字状移动一面下落,故移动会花费大量时间;
[0011] (3)由于必须经由铰链轴可转动地连结多条搬送路径,故装置变得大型且复杂。
[0012] 现有技术文献
[0013] 专利文献
[001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53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各个下落物的冲击缓和,并且即便在多个下落物连续下落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下落物彼此的碰撞的构造简单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
[0017]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0018]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在与一种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其缓和下落中的物体的下落冲击,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组合多层具有上述物体可通过的间隔而平行地延伸设置有多根线的过滤器、或具有上述物体可通过的网眼而将线编成网状的过滤器,且上下的过滤器的线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彼此不同,并使得上述多层过滤器垂直投影至水平面所得的投影图中的线间隔至少在物体落下来的区域内成为上述物体无法通过的宽度。此处,所谓上下的过滤器的线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彼此不同,包含上下的过滤器彼此为非平行的情况、或虽平行但水平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情况等。
[0019] 一般而言,根据冲的公式,因物体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F以如下(1)式表示。
[0020] F=mv/Δt···(1)
[0021] 此处,m为物体的质量,v为速度,Δt为碰撞时间。即,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冲击力F下降,可通过右边分子的运动量的减小(=速度的减小)、或右边分母的碰撞时间的增加而达成。
[0022] 通过使多个物体自过滤器的上方下落,从而物体碰撞至其中一根线,通过线的形变使物体与线的碰撞时间Δt延长,从而使冲击力降低。例如,与线碰撞的下落物通过线的形变,其碰撞时间Δt相较于与刚体板的碰撞达到数倍~10倍以上,因其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F相较于与刚体板的碰撞达到几分之1至1/10以下。
[0023] 由于上下的过滤器的线位置于水平方向上彼此不同,并使上下组合的多层过滤器垂直投影至水平面而成的投影图中的线间隔至少在物体落下来的区域内成为物体无法通过的宽度,故无论物体以何种姿态下落,均不会通过全部过滤器而不停。也即,即便是穿过上层过滤器的物体,也仍会碰撞至下层的某一个过滤器的线。通过与多层线的碰撞而使下落速度阶梯型地降低,从而能减小每一次的冲击力,通过重复进行低于容许冲击力的碰撞,能无破裂缺损地回收下落的物体。此外,由于过滤器具有下落物可通过的间隔且平行地延伸设置多根线或将多根线构成为网状,故物体易于通过过滤器,从而能抑制物体残留于最上层的过滤器上。因此,即便使多个物体连续下落,下落物也会快速地通过最上层的过滤器,而能避免与后续的下落物的碰撞。若将该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应用于高度不同的搬送线,则在1次下落中可获得充分的高度(例如1m以上),从而能减小平面方向的空间,并且能使物体连续下落,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而且,由于无需驱动装置,故构造简单,可削减动能。
[0024] 作为过滤器,也可采用如下构造:具备框体、及平行地延伸设置于该框体的内侧空间的多根弹性线,且框体可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在该情况下,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框体,而不会对各根线施加负载,且能准确地定位各根线的位置。作为线,既可为金属线,也可为树脂线,但较理想为具有在物体碰撞时可发挥充分的缓冲效果的杨氏模数、且不易断线的线。
[0025] 此外,过滤器也可以通过对一金属板进行刻蚀来将多根线与框部形成为一体而形成。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刻蚀使框部与线形成为一体,因此,无需进行将线保持于框体的作业,能简单地制作过滤器。通过在该过滤器之间设置间隔物来层叠多层过滤器,从而能构成下落冲击缓和装置。
[0026] 此外,关于过滤器的线间隔,相较于上层的过滤器而缩小下层的过滤器的构造也有效。换言之,过滤器各层的线间隔也可以越为上部的层越疏、越为下部的层越密的方式设定。当使多个物体自过滤器的上方连续下落时,某个物体碰撞至最上层的线,而另一物体穿过最上层的线而碰撞至下方的线。由于上层的线的间隔较下层过滤器的间隔宽,故物体易于穿过最上层的过滤器,已穿过的物体碰撞至下层的其中一个过滤器,下落冲击得以缓和。如此,通过降低与上层的线碰撞的物体的碰撞机率,而使在上层过滤器上弹跳的物体的数量减少,故能使弹跳的物体彼此的碰撞频度、或弹跳的物体与自上方落下来的物体的碰撞频度下降,从而能防止物体的缺损或破裂。此外,由于能抑制物体滞留于最上层的过滤器上,故能抑制物体彼此的碰撞。
[0027] 也可采用在从铅垂上方观察时相邻的上下层过滤器的线方向非平行地配置的构造。换言之,也可以以从铅垂上方观察时线彼此交叉的方式相对于上层过滤器而配置下层过滤器。当使多个物体自过滤器的上方下落时,某个物体碰撞至最上层的线,而其他物体穿过最上层的线。由于上层的线与下层的线为非平行,故穿过上层的线的物体易于碰撞至下层的其中一个过滤器,下落冲击得以缓和。
[0028]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至少最上层过滤器的线方向相对于水平轴斜向倾斜的构造。在由网构成过滤器的情况下,只要构成网的一个方向的线相对于水平轴倾斜即可,其他方向的线也可为水平方向。此外,虽也可将上下配置的所有过滤器的线互相平行且斜向地配置,但只要包含最上层的过滤器的1个或多个过滤器倾斜即可。在该情况下,落下来的物体碰撞至包含最上层的过滤器的倾斜的过滤器的机率较高,不仅可利用线的形变缓和其下落冲击,而且向水平方向或斜方向弹跳,从而能避免与后续的下落物体正面碰撞。因此,能抑制物体彼此的碰撞引起的破裂或缺损。
[0029]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采用如下构成,即,包括:多个网,其通过将多根线呈网状组合而成;及支承体,其通过相对于铅垂轴于斜方向上且互相隔开大于上述物体的最大尺寸的间隙而平行地支承多个上述网而成。网的上缘部空出大于上述间隙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宽度而平行地配置。该情况下,落下来的物体碰撞至其中一个网的上表面,利用网的弹性使物体与网的碰撞时间延长,而缓和冲击力。下落物虽在网上弹跳,但由于网相对于铅垂轴朝斜方向倾斜,故弹跳方向成为斜方向或水平方向,而进入至相邻的网的下侧。因此,能避免与后续的下落物的碰撞。下落物通过与相邻的2个网的碰撞而使下落速度阶梯性地降低,从而能减小每一次的冲击力,且通过重复进行低于容许冲击力的碰撞,从而能无破裂缺损地回收物体。
[0030]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时,各网既可以是将线以物体无法通过的间隔呈网状组合而成,也可以是以将线以物体可通过的间隔呈网状组合、且上下相邻的网的线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构成。在前者的情况时,如上所述,一面使贴片元器件与网重复进行多次碰撞一面吸收下落能。在后者的情况下,即便是穿过上层的网的物体,也会碰撞至下层的其中一个网,通过重复进行低于容许冲击力的碰撞,从而能无破裂缺损地回收物体。
[0031] 发明效果
[003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由于在上下方向上组合多层平行地延伸设置有多根线的过滤器或将线编成网状的过滤器,故当使多个物体自过滤器的上方下落时,物体碰撞至其中一根线,通过线的弹性使物体与线的碰撞时间延长,故冲击力降低。此外,由于上下的过滤器的线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彼此不同,并使多层过滤器垂直投影至水平面所得的投影图中的线间隔成为物体无法通过的宽度,故通过与多根线的碰撞可使物体的下落速度阶梯性地降低,从而能减小每一次的冲击力,且通过重复进行低于容许冲击力的碰撞,从而能无破裂缺损地回收物体。此外,由于过滤器通过以具有大于下落物的最大尺寸的间隔的方式配置线而成,故物体易于通过线之间,从而能抑制物体残留于最上层的过滤器上。因此,即便使多个物体连续下落,也能发挥如下优异的效果:下落物快速地通过最上层的过滤器,而能避免与后续的下落物的碰撞。而且,由于无需驱动装置,故构造简单,可削减动能。
[0033] 此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由于相对于铅垂轴于斜方向上且隔开大于物体的最大尺寸的间隙平行地配置有多个网,故通过网的弹性使物体与网的碰撞时间延长,从而缓和冲击力。而且,由于物体通过网向斜方向或水平方向弹跳,而进入至相邻的网的下侧,故能避免与后续的下落物的碰撞。其结果,能无破裂缺损地回收物体。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0035] 图2是构成图1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0036] 图3是自上方观察图1的层叠多个过滤器后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7]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0038]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0039]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层叠有过滤器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0]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0041] 图8是本发明的过滤器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2] 图9是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3] 图10是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4实施例的概要剖视图。
[0044] 图11是构成图10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0045] 图12是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5实施例的概要剖视图。
[0046] 图13是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6实施例的概要剖视图。
[0047] 图14是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7实施例的概要剖视图。
[0048] 图15是以往的搬送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第1实施例-
[0050]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1实施例。该装置1A使用于例如0.5×0.5×1.0mm尺寸的长方体形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那样的贴片元器件(物体)C的下落冲击缓和。再者,图1是为了容易理解而图示,贴片元器件C与各构件的尺寸关系与实际不同。
[0051] 本冲击缓和装置1通过在层叠有多层过滤器10、11、12、13的状态下进行固定而得到。此处,虽表示了层叠有4层过滤器的构造,但只要为2层以上,则其层数任意。本装置1A经由导引筒3固定于下落筒2的下部。构成为多个贴片元器件C通过下落筒2中连续地落下来。
[0052] 构成装置1A的过滤器10的构造如图2所示,由四边形状的框体10a、及平行地延伸设置于框体10a的内侧空间的多根线10b构成。图2中,虽然在1个框体10a的相对的2边之间平行地延伸设置有5根线10b,但线10b的根数任意。作为线10b的材质,只要是具有在贴片元器件C碰撞时可充分发挥缓冲效果的杨氏模数、且不易断线的线即可,既可为金属线,也可为树脂线。只要根据贴片元器件C的重量或比重等设定线的材质、线径、张力即可。线10b的间隔D设定为大于贴片元器件C的最大尺寸(在上述贴片元器件的例中为1mm)。
[0053] 各过滤器的框体10a~13a以上下层叠的状态通过凹凸或螺钉等固定具(未图示)被定位固定。以上下过滤器的线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层叠有过滤器10、11、12、13。图3是将上下层叠的过滤器10~13的一例垂直投影至水平面所得的投影图,第4图是与线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在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而以粗线表示最上层的线10b,以细线表示第2层的线11b,以单点划线表示第3层的线12b,以虚线表示第4层的线13b,但所有线为相同粗细。上下相邻的线间的距离h相当于框体10a~13a的厚度,且该距离h大于贴片元器件的最大尺寸。在该实施例中,所有过滤器10~13的线10b~13b平行,且上下相邻的过滤器的线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偏移。而且,在将多层层叠的过滤器10~13向水平面垂直投影时,所有线10b~13b的水平方向的最小间隙d(参照图3)设为贴片元器件C的最小尺寸(在上述例中为0.5mm)以下。因此,无论贴片元器件C以何种姿态落下来,均不会存在贴片元器件C不与线接触而穿过线间的情况。换言之,所有贴片元器件C必定与某一根线碰撞1次以上,冲击力得以缓和。再者,图3中虽在过滤器的整个面上将线间隔d设为贴片元器件无法通过的宽度,但也不一定要过滤器整个面,例如若预先限制贴片元器件的下落区域,则只要至少在贴片元器件落下来的区域内将线间隔d设为贴片元器件无法通过的宽度即可。
[0054] 再者,在图3、图4中表示了如上下层叠的所有层的过滤器的线在上下方向上未整齐排列的示例,但在过滤器的层数、线间隔D、及贴片元器件的尺寸等的关系方面,1个或多层过滤器的线也可于上下方向上整齐排列。
[0055] 在装置1的下方,空出间隙而配置有回收托盘4。最下层的过滤器13的线13b与回收托盘4的高度差设为容许下落距离(例如150mm)以下,通过过滤器10~13的贴片元器件C由于下落能已充分下降,故即便回收托盘4不以弹性体构成,也能在不产生破裂或缺损的情况下回收贴片元器件C。
[0056] 此处,对包含上述构成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1A的动作进行说明。若使多个贴片元器件C通过下落筒2中连续地自由下落,则若干个贴片元器件C碰撞至最上层的过滤器10的线10b。通过线10b的形变使贴片元器件C与线10b的碰撞时间延长,而降低冲击力。
其他贴片元器件C虽穿过最上层的过滤器10,但由于上下相邻的过滤器的线的位置彼此不同,因此会与下层的其中一根线碰撞,而与上述同样地缓和冲击力。而且,通过与多层的线的碰撞而使下落速度阶梯性地降低,且通过重复进行低于容许冲击力的碰撞,而可利用回收托盘4无破裂缺损地回收贴片元器件C。
[0057] 此外,由于各过滤器的线的间隔D具有大于下落物的最大尺寸的间隔,故贴片元器件C容易通过线的间隙,能抑制物体残留于最上层的过滤器10上。因此,即便使多个贴片元器件C连续下落,贴片元器件C也会快速地通过最上层的过滤器10,而能避免与后续的贴片元器件C的碰撞。其结果,能防止贴片元器件彼此的碰撞引起的破裂或缺损。
[0058] 为确认第1实施例的效果,准备在内部尺寸200mm的四边形框体上以2mm间隔延伸设置有线径0.1mm的金属线的过滤器。在该情况下,相邻的金属线的间隔成为1.9mm。将该过滤器层叠4层而构成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在使贴片元器件(0.5×0.5×1.0mm尺寸的层叠陶瓷电容器)自该装置的上方1m的位置下落后,能几乎不产生破裂或缺损地回收贴片元器件。
[0059] -第2实施例-
[0060]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2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中,表示了层叠多层线的间隔D相同的过滤器10~13的示例,但在本实施例中,相较于上层的过滤器而缩小下层的过滤器的线间隔。换言之,过滤器各层的线间隔以越为上部的层则越疏、越为下部的层则越密的方式设定。
[0061] 例如,若将最上层的过滤器10的线间隔设为D1,将第2层的过滤器11的线间隔设为D2,将第3层的过滤器12的线间隔设为D3,将第4层的过滤器13的线间隔设为D4,则成为
[0062] D1>D2>D3>D4。再者,较佳为即便是最小的间隔D4,也大于贴片元器件的最大尺寸。
[0063] 再者,根据通过过滤器的贴片元器件的通过特性,既可仅使最上层的线间隔D1大于其他层的线间隔D2~D4,也可将第3、第4层的线间隔D3、D4设为相同。例如,[0064] D1>D2=D3=D4
[0065] D1>D2>D3=D4
[0066] 该实施例中,由于通过降低与上层的线碰撞的贴片元器件的碰撞机率而使在最上层的过滤器10上弹跳的贴片元器件的数量减少,故而可降低弹跳的贴片元器件彼此的碰撞、或弹跳的贴片元器件与自上方落下来的贴片元器件的碰撞频度,从而可防止贴片元器件的缺损或破裂。
[0067] -第3实施例-
[0068] 图6、图7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3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以上下相邻的过滤器的线的位置变为非平行的方式,层叠有过滤器10、11、12、13。在图6中,以粗线表示最上层的线10b,以细线表示第2层的线11b,以单点划线表示第3层的线12b,以虚线表示第4层的线13b。此处,虽表示了上侧的过滤器的线的朝向与其下侧的过滤器的线方向正交的例,但不一定要正交。设置于1个过滤器的各线的间隔D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大于贴片元器件C的最大尺寸。进而,在使层叠有多层的过滤器10~13垂直投影至水平面所得的投影图中,线10b~13b间的最小间隙s设为贴片元器件C的最小尺寸以下。因此,无论贴片元器件C以何种姿态下落,均不会穿过所有过滤器10~13的线间。
[0069] 在该实施例的情下时,也可发挥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在贴片元器件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若如第1实施例那样平行地配置线,则必须使其最小间隙d非常小,且需要多层过滤器,但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上下的线交叉(近似网状),故即便为扁平的贴片元器件也能使其与线可靠地碰撞,从而能减少过滤器的层数。此外,由于能使贴片元器件C与线的第1次碰撞的阶数位置更稀疏地分散,故可减少贴片元器件彼此的碰撞次数。
[0070] 图8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器的其它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各过滤器14由四边形状的框体14a、及在其内侧具有贴片元器件C可通过的网眼且呈网状组合的多根线14b构成。通过上下层叠多层此种过滤器14,且使上下相邻的过滤器的线的位置于水平方向上彼此不同,从而构成下落冲击缓和装置。
[0071]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纵横地设置线14b,故与如第1实施例般平行地配置所有线的情况相比,滞留于最上层的过滤器14上的贴片元器件的数量增加,而与后续的贴片元器件碰撞的可能性变高。因此,较理想为相较于上层侧的过滤器14,依次减小下层侧的过滤器14的网眼。在该情况下,能减少滞留于最上层的过滤器14上的贴片元器件的数量,从而能降低贴片元器件彼此的碰撞频度。
[0072] 图9表示过滤器20的其它示例。该过滤器20通过对一枚金属板进行刻蚀来将多根线21与框部22形成为一体而成。在本实施例的过滤器20的情况下,由于厚度较薄,因此通过在框状的间隔物(未图示)之间层叠多个过滤器20,从而能在上下的过滤器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其结果,能简单地构成下落冲击缓和装置。
[0073] 虽然也可以将过滤器的线设置为具有张力,但为了贴片元器件C的弹跳,优选使线稍许松弛来设置。然而,若使线松弛,则线彼此的间隔会变得不均匀,贴片元器件C的冲击吸收效果可能会有差异。在如图9所示利用金属板形成过滤器20的情况下,可以使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接多根线21的中间部彼此而成的连结部23形成为一体。连结部23的粗细与线21相同即可。通过如上述那样添加连结部23,从而即使在使线21松弛的情况下也能消除其间隔的偏差。连结部23的根数不一定要1根,只要线21的长度变长即可,可以增加到2根以上。由于连结部23可在对金属板进行刻蚀的同时形成,因此不会增加加工工时数。
[0074] -第4实施例-
[0075] 图10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1B的第4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以过滤器面相对于铅垂轴倾斜的方式层叠多层(此处为4层)过滤器15~18而成。2为下落筒,5为固定于下落筒2的下表面的导引筒,且在过滤器的下端也设置有导引筒6。导引筒5、6具有与最上层的过滤器15及最下层的过滤器18接触的倾斜的下表面5a及上表面6a,一面防止贴片元器件C的飞散一面向下方导引。导引筒5、6根据下落冲击缓和装置1B的构成而任意设置。
[0076] 各过滤器15~18如图10所示由四边形的框体15a、及延伸设置于其相对的2边的框部15a1的间的平行的多根线15b构成。在各线15b的横向的间隔大于贴片元器件C的最大尺寸,且上下相邻的线彼此在横向上以规定距离偏移的方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当然,上下相邻的线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也大于贴片元器件C的最大尺寸。在各过滤器中,线15b相对于水平面以度θ倾斜。该倾斜角θ较理想为15°~75°的范围。在该实施例中,延伸设置于上下层叠的多层(此处为4层)过滤器15~18的线15b~18b全部以相同的角度θ倾斜。将相对的2边的框部15a1的上下表面设为水平面,且使连结上述2边的框部15a1的2个框部15a2的上下表面向斜方向倾斜,以在层叠有多个框体15a~18a时稳定。再者,框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1的构造,也能使用图9所示的过滤器。由于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故省略重复说明。
[0077] 在导引筒6的下方水平地配置有沿箭头方向被连续驱动的传送带7,从而可回收通过过滤器15~18的元器件C,并搬送至其他部位。作为回收单元,并不限定于传送带7。
[0078] 在该情况下,由于落下来的贴片元器件C碰撞至倾斜的线15d~18d,故向上下弹跳的贴片元器件大幅减少,能使与后落下来的贴片元器件碰撞的频度剧减。因此,可实现利用线的形变的冲击缓和效果,并且可防止贴片元器件彼此的碰撞引起的破裂或缺损。由于通过过滤器15~18的贴片元器件C的下落速度足够低,故下落至传送带7上的冲击不会导致产生破裂或缺损,且即便在带7上层叠多个贴片元器件,也不会有贴片元器件破损的情况。因此,能低速驱动带7,根据情况也可停止。
[0079] 在第4实施例中,虽表示了所有线15d~18d以相同角度倾斜的示例,但只要至少最上层的过滤器15的线倾斜即可,较其更靠下层的过滤器的线既可以不同的倾斜角倾斜,也可为水平。
[0080] 作为第4实施例的具体例,准备以2mm间隔平行地延伸设置有例如线径0.1mm的金属线的过滤器,使过滤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30°,层叠总共6层的过滤器而构成下落冲击缓和装置。在使1000个贴片元器件(0.5×0.5×1.0mm尺寸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依次自该装置的上方1m的位置下落后,无法确认到产生有破裂或缺损的贴片元器件。因此,证实了该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有效性。
[0081] 在第4实施例中,虽以使所有过滤器的线以相同角度倾斜,且将下层的线相对于上层的线在横向上偏移的方式进行层叠,但也可如第2实施例般设定为过滤器各层的线间隔越为上部的层则越疏,越为下部的层则越密,也可如第3实施例般以上下相邻的过滤器的线的位置变为非平行的方式进行层叠。进而,也可如第3实施例那样使用网构造的过滤器,还可以使用由图9那样的金属板构成的过滤器。
[0082] -第5实施例-
[0083] 图12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5实施例。该下落冲击缓和装置1C包括:对贴片元器件C进行下落导引的导引筒30;接受从导引筒30中落下的贴片元器件C的滑坡部40;接受从滑坡部40的下部落下的贴片元器件的减速部50;以及用于接受通过减速部50的贴片元器件C的回收部60。图12的箭头表示贴片元器件C的下落轨迹。
[0084] 滑坡部40的上部40a以大于45°的角度θ(优选为大于60°)倾斜,从而以小于45°的角度与落下来的贴片元器件C碰撞。另外,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大滑坡部40的上部40a的倾斜角来使贴片元器件C在滑坡部40上滑动。该情况下,使用表面平滑的板材作为滑坡部40较佳。因此,不会因为与滑坡部40的碰撞导致贴片元器件C损坏。滑坡部40的下部以倾斜角逐渐变小的方式弯曲,其下端部40b的倾斜角接近0°。一边反复与滑坡部40碰撞、或者一边在滑坡部40上滑动一边向下方移动的贴片元器件C从下端部40b向斜下方排出,下落到减速部50上。另外,滑坡部40不限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以统一的倾斜角倾斜的板材,也可以是下端部40b以小于上部40a的倾斜角的角度向下方倾斜。
[0085] 减速部50通过将多个过滤器51配置成从上部到下部、其倾斜角逐渐减小而构成。过滤器51以靠近滑坡部40的下端部40b的一侧位于下方、且其相反侧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最上部的过滤器51a的倾斜角最大,最下部的过滤器51b的倾斜角大致为0°(大致水平)。作为过滤器51,可以使用图2所记载的过滤器10、图8所记载的过滤器14、图9所记载的过滤器20、以及其它网格那样的任何过滤器。这里,使多个过滤器51的倾斜角逐渐变化来配置,但也可以如图1那样使所有过滤器51水平配置,还可以如图10那样使所有过滤器以相同角度倾斜。从滑坡部40的下端部40b向斜下方排出的贴片元器件C下落到减速部
50的最上部的过滤器51a(倾斜角最大的过滤器)上,并通过该过滤器51a,由此,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减少。之后,在通过下方的多个过滤器51期间,贴片元器件C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逐渐减少,从而在回收部60上没有破损、缺损地被回收。作为回收部60,可以使用网格,也可以使用图1的回收托盘4、图10的皮带输送机7等。
[0086] 在贴片元器件C从较高位置下落的情况下,仅通过多个过滤器可能无法使贴片元器件充分减速。在使用上述下落冲击缓和装置1C的情况下,滑坡部40可能会使贴片元器件的垂直方向的速度分量有一定程度的减速,之后由于通过使用了多个过滤器51的减速部50中,因此即使使贴片元器件从较高的位置下落,也能没有破损、缺损地回收贴片元器件。
[0087] -第6实施例-
[0088] 图13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6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装置1D使多个网70相对于铅垂方向斜向倾斜(倾斜角α),且空出规定间隙S而平行地配置。倾斜角α较佳为30°~75°的范围。网70彼此的间隙S设定为大于贴片元器件C的最大尺寸。网70的上缘部空出较间隙S大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宽度W而平行地配置。间隙S与开口宽度W的关系如下。
[0089] W=S/sinα
[0090] 网70将多根弹性线70a以贴片元器件C无法通过的间隔呈网状组合而成。网70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由回收箱(支承体)71支承,通过网70彼此的间隙的贴片元器件C下落至该回收箱71并被回收。再者,虽表示了回收箱71兼作支承网70的支承体的示例,但也可除支承体以外另将传送带等配置于网70的下方。
[0091] 作为网70,较理想为具有在与贴片元器件碰撞时可使其冲击力降低至1/10以下左右的弹性,例如也可使用将金属线编成网状的网。例如,作为网70,可使用线径0.08mm的金属线,且可使用网眼设为0.132mm的金属网。使0.5×0.5×1.0mm尺寸的贴片元器件自1m的高度自由下落,与水平设置的网70碰撞时,经确认与网碰撞时的碰撞时间(速度达到零的时间)为约0.3m秒左右。另一方面,在贴片元器件下落至刚体(厚度5mm的陶瓷板)的情况下,根据贴片元器件向刚体的碰撞模拟,认为其碰撞时间为约0.003秒。若综合考虑该等结果,则就(1)式而言,认为网上的碰撞回收的情况时施加至贴片元器件的冲击力与向刚体下落的情况相比降低至1/10以下左右。
[0092] 在该装置1D中,由于使如上所述的具有弹性的网70斜向倾斜,故如图13中箭头所示,最初碰撞至网70的贴片元器件向水平方向或斜方向弹跳,而折入至相邻的网的背面侧。通过重复进行多次碰撞,速度阶梯型地降低,从而可无破裂缺损地以回收箱71回收贴片元器件。此外,由于网70以具有大于贴片元器件的最大尺寸的间隔S的方式平行地配置,故先下落的贴片元器件会快速地折入至网的背面侧,从而能使与后面的贴片元器件的碰撞频度剧减。因此,即便使多个贴片元器件连续下落,也能防止贴片元器件彼此的碰撞引起的破裂或缺损,且贴片元器件不会滞留于任何一个网上。
[0093] -第7实施例-
[0094] 图14表示本发明的下落冲击缓和装置的第7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装置1E在构成为将网72的网眼d设为贴片元器件C可通过的间隔,并且上下相邻的网72的线72a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彼此不同的方面,与第6实施例的装置1D不同。具体而言,以使上层的线72a的位置与下层的线72a的位置的间隔s成为贴片元器件的最小尺寸以下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偏移。因此,即便贴片元器件穿过上层的网72,也会碰撞至下层的网72的线
72a,从而能吸收下落能。再者,碰撞至网72的贴片元器件与第6实施例同样地,一面在相对的2个网72的之间重复碰撞一面阶级性地降低速度。
[0095] 作为以本发明为对象的物体并不限定于完成后的贴片元器件,也可为中间元器件(不具有外部电极)、成形品、烧结体、金属体、颗粒体等。在颗粒体的情况下,由于与贴片元器件同样地容易因下落冲击而导致产生破裂或缺损,故本发明有效。在烧结体或金属体的情况时,由于也会因下落冲击而导致产生变形或翘曲,故本发明有效。物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体,也可为圆盘形或如锭剂那样的形状。尤其是于具有角(边缘)的物体的情况时有效。
[0096] [符号说明]
[0097] C 贴片元器件(物体)
[0098] 1A、1B、1C、1D、1E 冲击缓和装置
[0099] 2 下落筒
[0100] 3 导引筒
[0101] 4 回收托盘
[0102] 7 传送带
[0103] 10、11、12、13、14 过滤器
[0104] 10a~14a 框体
[0105] 10b~14b 线
[0106] 15、16、17、18 过滤器
[0107] 15a 框体
[0108] 15b 线
[0109] 20 过滤器
[0110] 30 导引筒
[0111] 40 滑坡部
[0112] 50 减速部
[0113] 60 回收部
[0114] 70 网
[0115] 71 回收箱(支承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