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板机机架

申请号 CN201410798012.3 申请日 2014-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4609192A 公开(公告)日 2015-05-13
申请人 天津坤奥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宁书坤;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叠板机 机架 ,包括架体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可滑动设于架体内,架体的顶端设有 电机 架,架体的下端设有控制箱,架体一侧设有攀登架,升降架的上端与架体的上端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电机架旁设有 风 扇架。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叠板机安装的机架;使用该机架,设有的缓冲装置能避免升降架动作时碰撞到架体顶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风扇架可对电机进行 散热 ;设置的攀登架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权利要求

1.一种叠板机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和升降架(2),所述升降架(2)可滑动设于架体(1)内,架体(1)的顶端设有电机架(5),架体(1)的下端设有控制箱(3),架体(1)一侧设有攀登架(9),升降架(2)的上端与架体(1)的上端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电机架(5)旁设有扇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板机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8)、拉簧(7)和限位销(4),拉簧(7)固定于缓冲板(8)与架体(1)上端之间,缓冲板(8)通过限位销(4)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板机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4)设于拉簧(7)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叠板机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与升降架(2)之间通过相互匹配的滑与滑道滑动,滑道的两端设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板机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架(6)与电机架(5)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叠板机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登架(9)的高度与架体(1)的高度相同。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叠板机机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叠板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板机机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叠板机是通过相应的机械结构、电机变频器等或利用油缸、液压站及相应的机械结构等来替代人工把每板混凝土叠起来。但往往都是机架与内部设备同时生产并出售,而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能够适应多种叠板机安装的机架。而且在使用时设于机架顶部的设备很难维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叠板机机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板机机架,包括架体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可滑动设于架体内,架体的顶端设有电机架,架体的下端设有控制箱,架体一侧设有攀登架,升降架的上端与架体的上端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电机架旁设有扇架。
[0005] 进一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拉簧和限位销,拉簧固定于缓冲板与架体上端之间,缓冲板通过限位销滑动。
[0006] 进一步,所述限位销设于拉簧周围。
[0007] 进一步,所述架体与升降架之间通过相互匹配的滑块与滑道滑动,滑道的两端设有弹簧
[0008] 进一步,所述风扇架与电机架相互垂直。
[0009] 进一步,所述攀登架的高度与架体的高度相同。
[0010]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叠板机安装的机架;使用该机架,设有的缓冲装置能避免升降架动作时碰撞到架体顶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风扇架可对电机进行散热;设置的攀登架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架体;2-升降架;3-控制箱;4-限位销;5-电机架;6-风扇架;7-拉簧;8-缓冲板;9-攀登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4] 如图1所示,一种叠板机机架,包括架体1和升降架2,升降架2可滑动设于架体1内,架体1的顶端设有电机架5,架体1的下端设有控制箱3,架体3一侧设有攀登架9,攀登架9的高度与架体1的高度相同。升降架2的上端与架体1的上端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电机架5旁设有风扇架6,风扇架6与电机架5相互垂直。
[0015] 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8、拉簧7和限位销4,拉簧7固定于缓冲板8与架体1上端之间,缓冲板8通过限位销4滑动。限位销4设于拉簧7周围。
[0016] 架体1与升降架2之间通过相互匹配的滑块与滑道滑动,滑道的两端设有弹簧。
[0017] 使用时,在该机架内安装叠板机所需的设备及部件,当产品运到升降架2时,升降架2上升,缓冲装置能避免升降架2碰撞到架体1顶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电机架5上安装电机,风扇架6上安装有风扇,将风扇开启,使电机散热。如果缓冲装置或电机等设在架体1顶部的部件出故障,需要维修时,工作人员可以攀爬攀登架9进行维修。
[0018]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