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动器气缸

申请号 CN201310034143.X 申请日 2013-01-29 公开(公告)号 CN103359483B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申请人 SMC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野喜弘; 马门正一; 宫原正树;
摘要 一种止动器 气缸 (10),该止动器气缸(10)配备有本体(12)、 活塞 机构(22)和止动器杆(24),其中本体(12)具有驱动单元(18),活塞机构(22)可在连接到本体(12)的管(14)的内部中沿轴线方向移动,并且止动器杆(24)连接到活塞机构(22)并用于停止传送 工件 。活塞机构(22)的移动受到电磁 锁 定机构(28)的限制,该电磁锁定机构(28)设置在本体(12)上并且通过供应电 力 而被激励。在接近工件之后,通过释放电磁锁定机构(28)的锁定状态,活塞机构(22)通过 弹簧 (80)的弹力而被移动到面向工件的 位置 。
权利要求

1.一种止动器气缸,所述止动器气缸用于通过使在预定方向上传送的工件抵靠辊(98),并且通过将杆(92)支撑在预定位置,以将所述工件停止在预定位置,所述辊(98)被轴向支撑在所述杆(9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气缸包含:
本体(12、14、16);
活塞机构(22),所述活塞机构(22)设置在所述本体(12、14、16)的内部,并且设置成沿所述本体(12、14、16)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杆(92),所述杆(92)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活塞机构(22)的端部上;
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用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推动所述活塞机构(22);
驱动单元(18),所述驱动单元(18)设置在所述本体(12、14、16)中的第一本体(12)中,并且具有旋转驱动源(40),所述旋转驱动源(40)通过向其供应电而被驱动;和驱动力传动机构(20),所述驱动力传动机构(20)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2)中,并且具有轴(60)和旋转体(62),所述轴(60)在所述驱动单元(18)的驱动作用下而旋转,所述旋转体(62)相对于所述轴(60)被螺纹接合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移动;和
定机构(28),所述锁定机构(28)设置在所述本体(12、14、16)上,并且在向所述锁定机构(28)供应电力时,所述锁定机构(28)限制所述活塞机构(22)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
其中,在暂停向所述锁定机构(28)供应电力时,通过所述锁定机构(28)的所述活塞机构(22)的移动限制状态被释放,从而在所述偏置构件的推力作用下,所述活塞机构(22)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与所述旋转体(62)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的距离相对应的预定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旋转体(62)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活塞机构(22)克服所述偏置构件的偏置力而恢复到其移动之前的状态,所述活塞机构(22)在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推力作用下以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构件包含弹簧(80),所述弹簧(80)沿所述轴线方向以螺旋状盘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28)包含电磁感应圈(82),所述电磁感应圈(82)具有通过供应电力而被激励的线圈,所述活塞机构(22)受到在所述电磁感应圈(82)的激励下产生的磁力的吸引,从而限制所述活塞机构(22)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62)包含旋转限制构件,所述旋转限制构件插入通过第一杆(44)的内部,并且限制所述旋转体(62)相对于所述第一杆(44)的旋转位移,所述第一杆(44)组成所述活塞机构(2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机构(22)进一步包含:
第一杆(44),所述第一杆(44)设置成面对所述锁定机构(28);
活塞(26),所述活塞(26)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杆(44)的端部,并且所述活塞(6)被移动并滑动接触所述本体(12、14、16)中的第二本体(14);和
第二杆(46),所述第二杆(46)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活塞(26),并且所述杆(92)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杆(46)的另一端上;
其中,所述偏置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活塞(26)和所述锁定机构(28)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吸引板(72),所述吸引板(72)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吸引板(72)被设置在所述活塞机构(22)的面向所述锁定机构(28)的一端上并且受到所述磁力吸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移动方向垂直于传送所述工件的方向,并且是朝向所述工件一侧的方向,所述活塞机构在所述偏置构件的推力作用下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动器气缸,其特征在于,支撑所述杆(92)的基部构件(88)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杆(46)的一端上,并且所述本体(12、14、16)中的第三本体(16)进一步包含引导构件(56),所述引导构件(56)用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引导所述基部构件(88)和所述第二杆(46)。

说明书全文

止动器气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动器气缸,该止动器气缸能够通过定机构而使被传送的工件停止并且将该工件定位在预定位置处。

背景技术

[0002] 如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公报No.2008-001452中所公开的,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一种止动器气缸,该止动器气缸使通过传送线传送的工件停止在预定位置处,该传送线具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辊式传送机。止动器气缸包括活塞杆和杆构件,其中活塞杆沿直线前进和缩回,杆构件与活塞杆的前端接合。另外,杆构件在传送机平面的向上的方向上,从传送线上的相邻的辊式传送机之间的间隙突出预定长度。杆构件起止动器的作用,从而通过使被传送的物体抵靠设置在杆构件上的引导辊,停止被传送的物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动器气缸,该止动器气缸能够任意设置其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移量,并且在暂停电时能够可靠地停止工件。
[000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止动器气缸,该止动器气缸用于通过使在预定方向上传送的工件抵靠辊,并且通过将杆支撑在预定位置,以将工件停止在预定位置,该辊被轴向支撑在杆上。止动器气缸包含:本体;活塞机构,该活塞机构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并且设置成沿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杆,该杆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活塞机构的端部上;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用于在轴线方向上推动活塞机构;和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设置在本体上,并且在向锁定机构供应电力时,该锁定机构限制活塞机构沿轴线方向移动。在暂停向锁定机构供应电力时,通过锁定机构的活塞机构的移动限制状态被释放,从而在偏置构件的推力作用下,活塞机构沿轴线方向移动预定距离。
[0005] 根据本发明,如果向锁定机构供应的电力被中断,其中所述锁定机构限制活塞机构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则释放活塞机构的位移限制状态,从而在偏置构件的推力作用下,活塞机构能够沿轴线方向在预定方向上移动。因此,例如,在止动器气缸用于使被传送的工件停止的情况下,即使在暂停电力时,也能够通过杆可靠地停止传送工件,其中该杆设置在活塞机构的端部上。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通过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通过说明性的实例来展示。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止动器气缸的外部立体图;
[0008] 图2是显示图1的止动器气缸的整体横截面图;
[0009]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的横截面图;
[0010] 图4是沿图2的线Ⅳ-Ⅳ的横截面图;
[0011] 图5是显示图2的止动器气缸中的止动器杆的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0012] 图6是显示图2的止动器气缸的状态的整体横截面图,其中旋转螺母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上升;
[0013] 图7是显示通过电磁锁定机构释放活塞机构的保持状态的情况的整体横截面图;
[0014] 图8是显示图7的止动器气缸中的止动器杆的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0015] 图9是显示图7的止动器气缸的状态的整体横截面图,其中止动器杆通过抵接工件而旋转通过预定度;和
[0016] 图10是显示图9的止动器气缸中的止动器杆的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和图2所示,止动器气缸10包括本体12、圆柱形管(本体)14、端盖16、驱动单元18和驱动力传动机构20,其中圆柱形管(本体)14连接到本体12的上部,端盖16阻塞管14的上端,驱动单元18连接到本体12,驱动力传动机构20传输来自驱动单元18的驱动力。此外,止动器气缸10包括活塞机构22、止动器杆(杆)24和电磁锁定机构(锁定机构)28,其中活塞机构22设置在管14的内部并用于沿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往复移动,止动器杆(杆)24连接到活塞机构22并用于停止传送工件W,电磁锁定机构(锁定机构)28用于限制活塞26向上移动(即,在箭头B的方向上,在预定方向上),活塞26组成驱动力传动机构20。
[0018] 例如,本体12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体(block body)组成。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0、32设置在本体12的内部中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穿透本体12。
[0019] 第一容纳孔30在本体12的向下方向上(箭头A的方向)打开,并且蜗轮34组成驱动力传动机构20的一部分且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容纳孔30的内部中。另一方面,第二容纳孔32在向上方向上(箭头B的方向)与第一容纳孔30同轴地打开,并且随后说明的电磁锁定机构28设置在第二容纳孔32的内部中。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0、32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环形形状(参见图3)。
[0020]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三容纳孔36横向打开并且与第一容纳孔30相邻地形成在本体12中。蜗杆齿轮38组成驱动力传动机构20的一部分并且被容纳在第三容纳孔36中。第三容纳孔36与第一容纳孔30相连通并且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0、32的轴线的大致平方向上延伸。驱动单元18的旋转驱动源40连接到第三容纳孔36的开口。
[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例如,管14是空心的,并且在管14的内部中,形成贯穿孔42,该贯穿孔42的横截面为环形并且在轴线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穿透管14。另外,活塞26以及第一和第二杆44、46构成驱动力传动机构20并且被设置成在贯穿孔42中进行移动。本体12的上部连接到管14的下端。同轴布置贯穿孔42以及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0、32。端盖16通过多个螺栓48连接到管14的上部(参见图1)。因此,管14的相反端部分别被本体12和端盖16封闭。
[0022] 端盖16由块体组成,该块体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并且在端盖16的底部形成有适配部50,该适配部50适配到管14的贯穿孔42中。在适配部50在管14的上端被适配到贯穿孔42中的状态下,多个螺栓48从端盖16的上表面侧插入,并且端盖16通过螺栓48分别与管14的螺纹接合而被连接到管14。
[0023] 此外,孔52与贯穿孔42相连通,并且在轴线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穿过端盖16的大致中心部。第二杆46(随后说明)组成驱动力传动机构20,并被可移动地插入穿过孔52并且例如通过按压插入等被整体连接。环形的杆密封环54被设置成穿过孔52的内圆周表面上的环形槽,该推杆密封环54被设置成与第二杆46的外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0024] 此外,引导销56在竖直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延伸,并在与孔52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设置在端盖16上。定位销56与端盖16螺纹接合,并且被形成为与孔52大致平行,并且从端盖16的上表面突出预定高度。
[0025] 驱动单元18由诸如直流达、步进马达等的旋转驱动源40组成并且与第三容纳孔36相面对地连接到本体12的侧表面,传动轴58被插入到第三容纳孔36的内部中。作为旋转驱动源40,例如,配备电刷的直流电动机是最佳的。
[0026] 另外,驱动单元18基于从未图示的控制器等供应的控制信号在预定方向上被可旋转地驱动并且被驱动预定旋转量(角度)。
[0027] 如图3所示,驱动力传动机构20包括蜗杆齿轮38、蜗轮34、轴60和旋转螺母(旋转体)62,其中蜗杆齿轮38被容纳在本体12的第三容纳孔36并且被连接到旋转驱动源40的传动轴58,蜗轮34被容纳在本体12的第一容纳孔30并且与蜗杆齿轮38接合,轴60连接到蜗轮34的中心,旋转螺母62与轴60螺纹接合。
[0028] 蜗杆齿轮38由具有螺旋状螺纹64的圆柱体形成,该螺旋状螺纹64形成在蜗杆齿轮38的外圆周表面上。旋转驱动源40的传动轴58连接到蜗杆齿轮38的中心部。因此,蜗杆齿轮
38在旋转驱动源40的驱动作用下连同传动轴58一起旋转。
[0029] 蜗轮34形成为圆盘状,且沿其外圆周表面具有多个轮齿66。轮齿66与蜗杆齿轮38的螺纹64接合。
[0030] 如图2所示,轴60沿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形成有纵向尺寸并形成有螺旋状螺纹,该螺纹被雕刻在轴60的外圆周表面上。另外,轴60被设置在本体12的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0、32的内部中和管14的贯穿孔42中。轴60的下端经由轴承68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容纳孔30的内部中,并且蜗杆齿轮38在由轴承68支撑的区域中被连接到轴60。
[0031] 此外,轴60被插入穿过设置在第二容纳孔32中的电磁锁定机构28的内部。
[0032] 另一方面,沿轴60的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的大致中心部的上部被插入通过管14的贯穿孔42的内部的活塞机构22的第一杆44的内部,并且圆柱形旋转螺母62与设置在轴60的外圆周侧上的螺纹接合。如图4所示,旋转螺母62的横截面被形成为椭圆形或者卵形形状,并具有一对平坦的表面部分62a、62b。
[0033] 通过在驱动单元18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传动轴58,蜗杆齿轮38连同传动轴58一起被旋转,从而与蜗杆齿轮38啮合的蜗轮34的旋转速度减小并且其旋转被传送到轴60,该轴60同样是旋转的。与此同时,旋转螺母62与轴60螺纹接合,并且在轴60的轴线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往复运动。
[0034] 活塞机构22包括第一杆44、活塞26和第二杆46,其中第一杆44被设置在管14的贯穿孔42中并且在轴60和旋转螺母62的外圆周侧上,活塞26连接到第一杆44的上端,第二杆46连接到活塞26的上部。
[0035] 第一杆44被形成在轴线方向上并且是具有预定长度的圆柱形形状,轴60和旋转螺母62被插入在第一杆44的内部中形成的杆孔70。如图4所示,杆孔70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椭圆形或者卵形,该椭圆形或者卵形横截面与旋转螺母62的截面形状相对应。因此,插入通过杆孔70的旋转螺母62的外圆周表面抵靠杆孔70,并且通过一对平坦的表面部分62a、62b防止旋转螺母62在杆孔70中的旋转移动。
[0036] 更具体地,通过使杆孔70的截面形状与旋转螺母62的截面形状相同,杆孔70起旋转停止的作用,这就可以限制旋转螺母62的旋转,从而使得旋转螺母62在轴60旋转时仅在轴线方向上移动。
[0037] 此外,如图2所示,吸引板7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盘形状,并且被安装在第一杆44的下端。吸引板72被设置成面向在本体12中设置的电磁锁定机构28。吸引板72的中心部通过被插入到第一杆44的内部并且与其螺纹接合而被连接,吸引板72的直径在垂直于第一杆44的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扩展。
[0038] 活塞26形成为底部圆柱形形状。活塞密封圈74经由活塞26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环形槽被安装,并且在其中心部中,第一杆44的上端螺纹接合并连接到活塞26。另外,活塞26在经由活塞密封圈74与管14的贯穿孔42滑动接触的状态下可在轴线方向上发生移动。
[0039] 此外,在活塞26的上表面上,安装环形的缓冲构件76,当活塞26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抵靠端盖16时,该缓冲构件76缓冲冲击。
[0040] 而且,弹簧80被插入接收凸缘78和活塞26之间,该接收凸缘78设置在本体12的第二容纳孔32中。例如,弹簧80由螺旋弹簧构成,并且被布置在轴60的外圆周侧,以便在远离本体12的方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推动活塞26。换句话说,弹簧80起偏置构件的作用以用于推动活塞机构22,该活塞机构22包括远离本体12的活塞26。
[0041] 第二杆46布置在活塞26的上方(在箭头B的方向上),并且第二杆46的下端通过与活塞26的上中心部分螺纹接合而与其连接。第二杆46被可移动地插入端盖16的孔52中,并且止动器杆24被连接到第二杆46的上端。
[0042] 更具体地,第一和第二杆44、46和活塞26组成活塞机构22,并且设置成在管14的贯穿孔42中在轴线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整体往复位移。
[0043] 电磁锁定机构28包括电磁感应圈82、保持器84和吸引本体86,该电磁感应圈82设置在本体12的第二容纳孔32中并且在供应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电力时被激励,保持器84保持电磁感应圈82,吸引本体86设置在第二容纳孔32的开口中。
[0044] 电磁感应圈82以环形形状布置在保持器84的内部中,并且当向其供应电力而被激励时产生磁力。
[0045] 通过将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吸引本体86布置在保持器84的上部并在电磁感应圈82的旁边,吸引本体86被布置成面对吸引板72,该吸引板72连接到第一杆44的下端。另外,当电磁感应圈82被激励并且产生磁力时,磁力被传输到吸引本体86,并且在吸引板72被定位在非常接近吸引本体86处的情况下,吸引板72受到磁力吸引。因此,连接到吸引板72的第一杆44通过电磁锁定机构28被保持(锁定),从而限制第一杆44、活塞26和第二杆46在轴线方向上(箭头A和B的方向)的移动。
[0046] 换句话说,电磁锁定机构28起锁定构件的作用,该电磁锁定机构28通过使用电,能够限制活塞26以及第一和第二杆44、46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0047] 止动器杆24包括基部构件88、一对支撑构件90a、90b和杆(lever)92,其中基部构件88连接到第二杆46的上端,一对支撑构件90a、90b相对于基部构件88向上突出,杆92相对于支撑构件90a、90b被可旋转地支撑。
[0048] 基部构件88被设置在端盖16的上方(在箭头B的方向上)并且布置成与端盖16大致平行。半圆形引导槽94在基部构件88的一个端部凹陷,并且引导销56设置在端盖16中并被插入引导槽94中。更具体地,当包括基部构件88的止动器杆24在轴向(竖直)方向上移动时,由于沿插入引导槽94的引导销56引导止动器杆24,因此基部构件88能够稳定地在轴线方向上移动。
[0049] 支撑构件90a、90b以直立方式竖立在基部构件88上并且与杆92互相分开预定距离,该杆92被设置在支撑构件90a、90b之间。支撑销96在两个支撑构件90a和90b之间自旋,并且杆92经由支撑销96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构件90a、90b之间。
[0050] 杆92的横截面大致为三角形,在其中心大致形成的角度经由支撑销96被支撑构件90a、90b支撑。一对辊98相对于上述角度被旋转地支撑在一端侧上。杆92的另一端抵靠减震销100,该减震销100从基部构件88的上表面突出,杆92在逆时针方向上(箭头C的方向)被减震销100推动。
[0051] 此外,例如,当工件W抵靠杆92并且杆92被按压且在顺时针方向上(箭头D的方向)旋转时,杆92绕支撑销96顺时针旋转预定角度,同时对减震销100进行向下按压。
[0052] 更具体地,杆92在减震销100的推力作用下绕支撑销96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被保持,因此当例如通过工件W等按压其端部侧时,杆92与减震销100的偏置力相反地顺时针旋转。
[0053] 基本如上所述地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止动器气缸10。接下来,将说明止动器气缸10的操作和优点。如图5所示,这样的状态称为初始条件:止动器气缸10被布置成辊98被定位在组成传送线120的多个辊式传送机122之中的相邻的辊式传送机122之间形成的间隙124中。在初始位置,止动器气缸10的止动器杆24相对于传送线120被向下(在箭头A的方向上)定位,并且参照图2,旋转螺母62被布置在本体12的一侧上(在箭头A的方向上),并且吸引板72也被布置在本体12一侧上(在箭头A的方向上)。
[0054] 首先,在图2所示的初始条件下,电磁锁定机构28的电磁感应圈82从未图示的控制器被电气激励,并且根据产生的磁力,吸引板72被吸引到吸引本体86。更具体地,第一和第二杆44、46和活塞26组成活塞机构22,并且被电磁锁定机构28以向下或者下降的方式被保持在管14的贯穿孔内。另一方面,此时,驱动单元18的旋转驱动源40处于非激励状态,非激励状态不会从未图示的控制器向旋转驱动源40供应电力。
[0055] 接下来,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驱动单元18的旋转驱动源40旋转经过预定旋转量(角度),从而传动轴58和蜗杆齿轮38被旋转,并伴随着轴60和蜗轮34一起旋转,其中蜗轮34与蜗杆齿轮38接合。因此,如图6所示,旋转螺母62在轴60的旋转作用下在第一杆44的内部中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从而旋转螺母62移动到轴60的上端的附近的位置。此时,由于旋转螺母62保持与第一杆44的杆孔70接合,因此限制旋转螺母62相对于第一杆44的相对旋转移动,并且旋转螺母62仅在轴线方向上(箭头B的方向)移动。
[0056] 此外,如图6所示,即使如果旋转螺母62从轴60的大致中心部上升,连接到吸引板72的第一杆44被稳固地吸引到电磁感应圈82并且被电磁感应圈82保持(锁定)。正由于此,活塞26以及第一和第二杆44、46不会被弹簧80的弹力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更具体地,不会允许止动器杆24相对于传送线120的辊式传送机122向上突出。
[0057] 接下来,如图8所示,在检测到工件W已经进入到非常接近布置止动器气缸10的区域(间隙124)之后,产生非激励状态,在该非激励状态下停止从未图示的控制器向电磁感应圈82供应电力,其中工件W沿传送线120传送并且表示要被停止的物体。另外,来自电磁感应圈82的磁力的能量减少,从而释放相对于吸引板72的吸引力(保持力)。因此,如图7所示,通过电磁锁定机构28释放活塞机构22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限制条件(锁定状态),活塞26通过弹簧80的弹力被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推动,从而活塞26以及第一和第二杆44、46沿管14的贯穿孔42一起整体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非激励状态,在该非激励状态下,还暂停驱动单元18的通电。
[0058] 因此,如图8所示,止动器杆24连同活塞机构22上升,并且产生待命状态,在该待命状态下,止动器杆24从相邻的辊98之间的间隙124向上突出预定高度。
[0059] 最后,如图10所示,沿传送线120移动到止动器气缸10一侧(在箭头X的方向上)的工件W抵靠设置在杆92的远端上的辊98,从而杆92绕支撑销96顺时针(在箭头D的方向上)旋转预定角度,同时减震销100朝着管14一侧(在箭头A的方向上)被按压。因此,当工件W与杆92相接触时所引起的冲击被减震销100适当地吸收,并且产生工件W的锁定状态,在该工件W的锁定状态下,杆92大致垂直于传送的方向(箭头X的方向)。
[0060] 以这样的方式,在传送线120上,防止在与传送的方向(箭头X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反向推动工件W,并且工件W能够平稳地停止在预定位置。
[0061] 另一方面,如果工件W在传送线120上的停止条件被释放,则驱动单元18的旋转驱动源40通过从未图示的控制器供应的驱动信号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因此,组成驱动力传动机构20的蜗杆齿轮38、蜗轮34和轴60旋转,并伴随着旋转螺母62沿轴60在向下方向(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
[0062] 另外,通过旋转螺母62的下降移动,抵靠旋转螺母62的下端的吸引板72被向下按压,并且第二杆46、活塞26和第一杆44被整体向下(在箭头A的方向上)拉动。因此,活塞26下降,同时克服弹簧80的弹力而逐渐压缩弹簧80,并且当吸引板72抵靠电磁锁定机构28的上部时,通过激励电磁锁定机构28的电磁感应圈82而产生磁力,从而通过电磁感应圈82的磁力吸引和保持吸引板72。
[0063] 正由于此,如图2所示,在活塞机构22降低以压缩弹簧80的条件下,活塞机构22通过电磁锁定机构28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并且恢复到初始条件,在该初始条件下降低旋转螺母62。
[0064] 以上述方式,根据本实施例,连接到止动器杆24的活塞机构22被可位移地设置在管14的内部中,并且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偏置活塞机构22的弹簧80被设置在本体12和活塞机构22的活塞26之间。此外,通过激励设置在本体12中的电磁锁定机构28,能够限制构成活塞机构22的第二杆46在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移动。
[0065] 因此,根据活塞机构22降低到管14的内部并且被电磁锁定机构28保持(锁定)的情况,通过暂停向电磁锁定机构28供应电力并且释放锁定条件,活塞机构22和止动器杆24能够通过弹簧80的弹力而可靠地上升。此外,通过适当设置活塞26的长度和弹簧80的弹力等等,能够将活塞机构22沿轴线方向的位移量设置成期望的位移量。
[0066] 此外,由于借助于电磁锁定机构28可以电气进行在止动器杆24的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移动的限制,因此通过在电磁锁定机构28的激励和非激励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能够可靠并容易地释放移动限制状态。
[0067] 此外,当止动器杆24在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时,由于利用弹簧80的弹力而使得止动器杆24移动,因此在因为诸如电源故障等而释放电磁锁定机构28的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弹力能够可靠地上升止动器杆24并且能够停止工件W的传送。更具体地,止动器气缸10为单一作用的结构,该结构仅仅通过弹簧80的弹力就能够移动活塞机构22和止动器杆24,并且与双重作用的结构相比,该止动器气缸10可以只具有简单的结构。
[0068] 再进一步,在恢复到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其中在驱动单元18的驱动作用下,通过利用旋转螺母62向下(在箭头A的方向上)拉动第二杆46,活塞机构22下降并且相对于传送线120向内拉动止动器杆24,则活塞26能够向下移动,同时压缩弹簧80。更具体地,驱动单元18和驱动力传动机构20的目的在于能够克服弹簧80的弹力而将活塞机构22恢复到初始位置。
[0069] 再进一步,在暂停电力同时旋转螺母62在沿轴60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应急电源(例如,电池)通过未显示的控制器供应电流,从而进行控制以便旋转螺母62移动到轴60的上端。正由于此,例如,即使在由于因为电源故障等等而导致暂停电力从而使得旋转螺母62停止在轴60上的中间位置处的情况下,旋转螺母62也能够移动到轴60的上端。因此,通过弹簧80的弹力,能够使得第二杆46在轴线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从而止动器杆24相对于传送线120突出预定高度,因此能够可靠地停止工件W。
[0070] 此外,通过采用蜗杆齿轮38、蜗轮34等等作为驱动力传动机构20,来自驱动单元18的驱动力的速度能够减少并且能够可靠地传输该驱动力,同时能够使止动器气缸10的轴向尺寸减少。
[0071]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止动器气缸10设置在上述传送线120上并且使工件W停止移动的情况。例如,止动器杆24的杆92可以利用连接到等等的打开/关闭装置,或者可以利用夹钳设备,该夹钳设备通过夹住工件来抓取该工件。在被用作打开/关闭装置的情况下,由于门或者阀的关闭状态能够在暂停电力或者切断电力时产生,因此在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防止犯罪或者防止事故的测量,并且在阀的情况下,能够有利地防止内部流体向外流出或者内部流体的渗漏。
[0072] 此外,在止动器气缸10用于夹钳设备的情况下,如果暂停电力,则通过自动产生被夹住的条件,能够防止工件落下,其中在该被夹住条件中杆按压抵靠工件。
[0073] 根据本发明的止动器气缸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理所当然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要点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附加或者修改的结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