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 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

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

申请号 CN201710600718.8 申请日 2017-07-21 公开(公告)号 CN107190608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申请人 黄诚; 发明人 黄诚;
摘要 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涉及一种飞机安全着路设施。本 发明 解决了现有的飞机在迫降过程中硬性着陆,易发生机毁人亡的问题。它包括救援跑道、阻拦墙及灭火系统,所述救援跑道为软体跑道,所述救援跑道包括 水 平设置的主跑道、倾斜设置在主跑道前端的迎 角 跑道和倾斜设置在主跑道后端的坡段跑道,坡段跑道远离主跑道的一端低于主跑道设置,所述阻拦墙为软体阻拦墙,所述阻拦墙包括设置在救援跑道前端的前阻拦墙和设置在救援跑道两侧的侧阻拦墙,位于高位的迎角跑道底部设置有指挥控制中心,灭火系统设置在救援跑道的两侧,救援跑道上设置有 传感器 ,灭火系统通过传感器控 制动 作。本发明用于飞机迫降救援。
权利要求

1.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救援跑道(1)、阻拦墙及灭火系统(7),所述救援跑道(1)为软体跑道,所述救援跑道(1)包括平设置的主跑道(2)、倾斜设置在主跑道(2)前端的迎跑道(4)和倾斜设置在主跑道(2)后端的坡段跑道(3),坡段跑道(3)远离主跑道(2)的一端低于主跑道(2)设置,所述阻拦墙为软体阻拦墙,所述阻拦墙包括设置在救援跑道(1)前端的前阻拦墙(24)和设置在救援跑道(1)两侧的侧阻拦墙(5),位于高位的迎角跑道(4)底部设置有指挥控制中心(6),灭火系统(7)设置在救援跑道(1)的两侧,救援跑道(1)上设置有传感器,灭火系统(7)通过传感器控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每个侧阻拦墙(5)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防撞筒(11),若干所述防撞筒(11)沿侧阻拦墙(5)长度方向并排且竖直设置,防撞筒(11)的底部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防撞筒(11)为橡胶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救援跑道(1)的底面与侧阻拦墙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每个侧阻拦墙(5)与救援跑道(1)之间均设置有定位隔层(26),防撞筒(11)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定位隔层(26)的顶端,其中,防撞筒(11)与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定位隔层(26)之间或者支撑杆与防撞筒(11)及定位隔层(26)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主跑道(2)上并排设置两道缓冲网(8),每道缓冲网(8)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侧的侧阻拦墙(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跑道(1)包括上、下两层缓冲层,所述上、下两层缓冲层的硬度依次增加,上、下两层缓冲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15),上层缓冲层的顶面设置有两层苫布(16);所述阻拦墙包括并排设置的四层重体海绵(13),相临两层重体海绵(13)之间设置有橡胶板(14);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还包括绑绳索(12),所述重体海绵(13)与橡胶板(14)通过捆绑绳索(12)缝合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缓冲层由上至下包括一层橡胶板(14)、两层重体海绵(13)、一层橡胶板(14)、一层棕垫(18)、一层橡胶板(14)、一层重体海绵(13)、两层苫布(16)、一层重体海绵(13)、一层棕垫(18)、一层重体海绵(13)及一层橡胶板(14);所述下层缓冲层包括一层橡胶板(14)、两层硬质重体海绵(17)、一层棕垫(18)及一层硬质重体海绵(17)。
7.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地面上开设有凹槽(27),救援跑道(1)及阻拦墙均位于凹槽(27)内,位于救援跑道(1)四周的凹槽(27)内或救援跑道(1)两侧的凹槽(27)内设置有沟槽(28),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若干组灭火组件,若干所述组灭火组件均布在救援跑道(1)的两侧沟槽(28)内,每组灭火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水(20)、泡沫水罐(21)、高压水泵(22)以及灭火喷头(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救援跑道(1)的底部与凹槽(27)底面之间以及阻拦墙的底部与凹槽(27)底面之间均设置有基座(19),迎角跑道(4)前部上方设置有两个观望镜(9),且两个观望镜(9)分别靠近两个侧阻拦墙(5)设置,所述观望镜(9)与指挥控制中心(6)联通。
9.根据权利要求1、2、3、5、6或8所述的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其特征在于:两个侧阻拦墙(5)之间的距离为89m,每个侧阻拦墙(5)的厚度为5m,迎角跑道(4)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60°。

说明书全文

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安全着路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

背景技术

[0002] 现如今飞机出行已经作为一种主要的出行工具,每年全球商业航班班次已上千万次,飞行安全概率已经很高,但当飞机因机械、液压或者电器设备失灵等原因导致起落架无法打开,或者其它原因导致飞机正常降落存在危险性的情况下,这时出现飞行事故,机毁人亡的情况还是无法避免,飞机迫降无伤亡的概率很低,航空史上和现代航空实践中,常常出现因起落架失效而导致飞机无法正常降落的问题,被迫降落时,会在飞机着陆的瞬间飞机底部外壳与地面硬性接触,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中外航空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但这些技术改进均是着眼于起落架与飞机安全性能上面。例如,加装电动,液动、手动等起落架控制装置和其它处理故障的机制上。这样做虽然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飞机在迫降过程中硬性着陆,易发生机毁人亡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它包括救援跑道、阻拦墙及灭火系统,所述救援跑道为软体跑道,所述救援跑道包括平设置的主跑道、倾斜设置在主跑道前端的迎跑道和倾斜设置在主跑道后端的坡段跑道,坡段跑道远离主跑道的一端低于主跑道设置,所述阻拦墙为软体阻拦墙,所述阻拦墙包括设置在救援跑道前端的前阻拦墙和设置在救援跑道两侧的侧阻拦墙,位于高位的迎角跑道底部设置有指挥控制中心,灭火系统设置在救援跑道的两侧,救援跑道上设置有传感器,灭火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动作。
[0006] 进一步地,每个侧阻拦墙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防撞筒,若干所述防撞筒沿侧阻拦墙长度方向并排且竖直设置,防撞筒的底部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防撞筒为橡胶筒。
[0007] 进一步地,救援跑道的底面与侧阻拦墙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每个侧阻拦墙与救援跑道之间均设置有定位隔层,防撞筒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定位隔层的顶端,其中,防撞筒与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定位隔层之间或者支撑杆与防撞筒及定位隔层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
[0008] 进一步地,主跑道上并排设置两道缓冲网,每道缓冲网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侧的侧阻拦墙上。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救援跑道包括上、下两层缓冲层,所述上、下两层缓冲层的硬度依次增加,上、下两层缓冲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上层缓冲层的顶面设置有两层苫布;所述阻拦墙包括并排设置的四层重体海绵,相临两层重体海绵之间设置有橡胶板;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还包括绑绳索,所述重体海绵与橡胶板通过捆绑绳索缝合为一体。
[0010]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缓冲层由上至下包括一层橡胶板、两层重体海绵、一层橡胶板、一层棕垫、一层橡胶板、一层重体海绵、两层苫布、一层重体海绵、一层棕垫、一层重体海绵及一层橡胶板;所述下层缓冲层包括一层橡胶板、两层硬质重体海绵、一层棕垫及一层硬质重体海绵。
[0011] 进一步地,地面上开设有凹槽,救援跑道及阻拦墙均位于凹槽内,位于救援跑道四周的凹槽内或救援跑道两侧的凹槽内设置有沟槽,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若干组灭火组件,若干所述组灭火组件均布在救援跑道的两侧沟槽内,每组灭火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水泡沫水罐、高压水泵以及灭火喷头。
[0012] 进一步地,救援跑道的底部与凹槽底面之间以及阻拦墙的底部与凹槽底面之间均设置有基座,迎角跑道前部上方设置有两个观望镜,且两个观望镜分别靠近两个侧阻拦墙设置,所述观望镜与指挥控制中心联通。
[0013] 进一步地,两个侧阻拦墙之间的距离为89m,每个侧阻拦墙的厚度为5m,迎角跑道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60°。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0015] 本发明能够在飞机迫降时,通过救援跑道及阻拦墙为飞机提供软着陆平台,并且,在飞机软着陆时,能够及时采取消防灭火措施,保证机体及机内人员安全,为后续的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指挥控制中心内不仅能够控制灭火系统的动作,还能够存储救援所需物资,以保证在飞机发生故障需要迫降时能够及时对机体的的人员进行急救,并且在救援后提供消防车或吊车等对机体进行清理。通过本发明的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与飞机直接迫降在机场跑道上相比,对机体内的人员救援更及时,救援成功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1的B处放大图(断面剖视);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断面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它包括救援跑道1、阻拦墙及灭火系统7,所述救援跑道1为软体跑道,所述救援跑道1包括水平设置的主跑道2、倾斜设置在主跑道2前端的迎角跑道4和倾斜设置在主跑道2后端的坡段跑道3,坡段跑道3远离主跑道2的一端低于主跑道2设置,所述阻拦墙为软体阻拦墙,所述阻拦墙包括设置在救援跑道1前端的前阻拦墙24和设置在救援跑道1两侧的侧阻拦墙5,位于高位的迎角跑道4底部设置有指挥控制中心6,灭火系统7设置在救援跑道1的两侧,救援跑道1上设置有传感器,灭火系统7通过传感器控制动作。
[0022] 救援跑道1及阻拦墙能够为机体的迫降提供缓冲作用,为飞机提供软着陆,跑道两侧设置的灭火系统7起到对机体灭火的作用。
[0023] 传感器分布在救援跑道1上方。坡角跑道为机体落入主跑道2提供过渡。侧阻拦墙5顶端至救援跑道1的顶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m。
[0024] 飞机迫降时从救援跑道1的后方进入,救援跑道1布置在机场正常使用跑道附近,指挥控制中心6与机场总控中心保持实时信息通联,当信息反馈有飞机需要迫降的时候,救援跑道1各工作系统启动,各种救援人员与设备(如消防车,救护车等)在指挥控制中心6的总调配下,准备救援工作,当飞机迫降在主跑道2或前端阻拦迎角跑道4上的瞬间,灭火系统7自动启动,向救援跑道1上喷淋水与灭火泡沫的混合体,救援成功后由救援吊车对迫降飞机进行牵引移除出机场飞机迫降救援跑道1。指挥中心和指挥车也可以控制灭火系统的工作启停。
[0025] 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现有的任何机型的飞机进行迫降救援工作,包括民用飞机、军用飞机及特种飞机。
[0026]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每个侧阻拦墙5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防撞筒11,若干所述防撞筒11沿侧阻拦墙5长度方向并排且竖直设置,防撞筒11的底部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防撞筒11为橡胶筒。如此设计,防撞筒11还可以为防撞桶或防撞柱。机体在迫降落入救援跑道1后,机体与两侧阻拦墙5不直接接触,通过防撞筒11的作用,减少阻拦墙受到的冲击,降低机体的速度。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7]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救援跑道1的底面与侧阻拦墙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每个侧阻拦墙5与救援跑道1之间均设置有定位隔层26,防撞筒11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定位隔层26的顶端,其中,防撞筒11与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定位隔层26之间或者支撑杆与防撞筒11及定位隔层26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如此设计,定位隔层26为重体海绵层,定位隔层26与侧阻拦墙5之间设置有橡胶板。防撞筒11可旋转,可弯折,在机体与防撞筒11接触后,即能减少其自身及阻拦墙所受的冲击,又能降低机体的速度。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28]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2、4、5说明本实施方式,主跑道2上并排设置两道缓冲网8,每道缓冲网8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侧的侧阻拦墙5上。如此设计,缓冲网8为弹性网,在机体冲上迎角跑道4前先一步阻拦机体,有效防止机体冲出跑道。一层缓冲网8到救援跑道1后端的距离为1100m,另一层缓冲网8到救援跑道1后端的距离为1365m。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0029]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救援跑道1包括上、下两层缓冲层,所述上、下两层缓冲层的硬度依次增加,上、下两层缓冲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15,上层缓冲层的顶面设置有两层苫布16;所述阻拦墙包括并排设置的四层重体海绵13,相临两层重体海绵13之间设置有橡胶板14;飞机迫降缓冲救援跑道还包括捆绑绳索12,所述重体海绵13与橡胶板14通过捆绑绳索12缝合为一体。如此设计,由软到硬的两层缓冲层能够为机体在迫降的过程中提供合适的缓冲。金属网15为网。因苫布16的防破坏强度高,因此苫布16设置在橡胶板上方,因苫布16较薄,故设置两层苫布16。阻拦墙的各层结构之间、救援跑道的各层结构之间,以及救援跑道与阻拦墙之间,均利用捆绑绳索12以缝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30]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上层缓冲层由上至下包括一层橡胶板14、两层重体海绵13、一层橡胶板14、一层棕垫18、一层橡胶板14、一层重体海绵13、两层苫布16、一层重体海绵13、一层棕垫18、一层重体海绵13及一层橡胶板14;所述下层缓冲层包括一层橡胶板14、两层硬质重体海绵17、一层棕垫18及一层硬质重体海绵17。如此设计,各层的分布方式能够使机体在落入救援跑道后,形成的巨大冲击力被救援跑道各层逐层分散吸收。每层缓冲层中的各组成层,如橡胶板14、重体海绵13、棕垫18等,均是各自由若干板拼接而成,并通过捆绑绳索缝合为一体,从而形成每层缓冲层的各组成层。所述硬质重体海绵17为含沙海绵,硬度较重体海绵13大。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31]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地面上开设有凹槽27,救援跑道1及阻拦墙均位于凹槽27内,位于救援跑道1四周的凹槽27内或救援跑道1两侧的凹槽27内设置有沟槽28,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若干组灭火组件,若干所述组灭火组件均布在救援跑道1的两侧沟槽28内,每组灭火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水泵20、泡沫水罐21、高压水泵22以及灭火喷头23。如此设计,因救援跑道1的层数较多,厚度较大,将其大部分厚度沉入地下,只留小部分的厚度高出地面线设置,防止机体迫降时被救援跑道1后端阻挡,便于机体落入。循环水泵20能够为泡沫水罐21循环提供冷却水,冷却水进入泡沫水罐21内与泡沫混合后,被高压水泵22抽取后,经过高压水泵22的增压作用,由灭火喷头23喷出,当飞机降落的过程中,通过灭火喷头23实现对机体的喷淋作用。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五或六相同。
[0032]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救援跑道1的底部与凹槽27底面之间以及阻拦墙的底部与凹槽27底面之间均设置有基座19,迎角跑道4前部上方设置有两个观望镜9,且两个观望镜9分别靠近两个侧阻拦墙5设置,所述观望镜9与指挥控制中心6联通。如此设计,基座19为钢结构,观望镜9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指挥控制中心6内即可实时观察到救援跑道1上的情况,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33]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两个侧阻拦墙5之间的距离为89m,每个侧阻拦墙5的厚度为5m,迎角跑道4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60°。如此设计,救援跑道1的总长×总宽为1619m×99m,其中迎角跑道4的长度为50m,坡角跑道的长度为50m。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五、六或八相同。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