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无人机

申请号 CN201710307406.8 申请日 2017-05-04 公开(公告)号 CN107031820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1
申请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发明人 丁怡; 凡玉;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可折叠无人机,包括 机身 (1)、组合机翼(2)、螺旋桨(3),机身(1)为柱状构件,在该机身(1)的一轴向末端设置有可折入机身(1)内部的螺旋桨(3),在该机身(1)的径向方向上设置两组沿机身(1)轴线对称布置的可折入机身(1)内部的组合机翼(2),在该组合机翼(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机身(1)升降的升降副翼(4)。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折叠无人机,通过可折叠收放机翼和螺旋桨来降低无人机 包装 和运输成本,无尾布局提高 气动 升 力 和气动效率,利用升降副翼来弥补升降 舵 操纵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组合机翼(2)、螺旋桨(3),所述机身(1)为柱状构件,在该机身(1)的一轴向末端设置有可折入机身(1)内部的螺旋桨(3),在该机身(1)的径向方向上设置两组沿机身(1)轴线对称布置的可折入机身(1)内部的组合机翼(2),在该组合机翼(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机身(1)升降的升降副翼(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由半球状前段(11)、圆柱状中段(12)以及圆台状后段(13)构成,所述组合机翼(2)设置在圆柱状中段(12)的柱身上,圆柱状中段(12)一轴向末端对接半球状前段(11),该圆柱状中段(12)另一轴向末端与圆台状后段(13)的下底面一端对接,在该圆台状后段(13)的上底面一端则设置有所述螺旋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组合机翼(2)均由两片长条形的机翼A(21)和机翼B(22)构成,两机翼各自的一端相互铰接,该两机翼各自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机身(1)相连,其中,所述机翼A(21)位于所述半球状前段(11)一侧,而所述机翼B(22)则位于所述圆台状后段(13)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所述组合机翼(2)的每一片机翼的靠近所述圆台状后段(13)一侧均设置有能够做俯仰摆动的升降副翼(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内部设置有控制所述组合机翼(2)和所述螺旋桨(3)折叠的控制系统。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折叠无人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无人机。

背景技术

[0002] 无人机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和使用价值,并具有无人员伤亡、体积小、造价低、战场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无论在民用航拍、测绘、摄影摄像等市场领域具有无限机遇,而且在军事侦查、监视、目标截获、攻击、通讯中继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普通固定翼无人机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需求,而且对无人机的包装和运输带来很大的不便,提高了包装和运输的经济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无人机,克服或减轻现有普通固定翼无人机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折叠无人机,包括机身、组合机翼、螺旋桨,所述机身为柱状构件,在该机身的一轴向末端设置有可折入机身内部的螺旋桨,在该机身的径向方向上设置两组沿机身轴线对称布置的可折入机身内部的组合机翼,在该组合机翼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机身升降的升降副翼。
[0005] 优选地是,所述机身由半球状前段、圆柱状中段以及圆台状后段构成,所述组合机翼设置在圆柱状中段的柱身上,圆柱状中段一轴向末端对接半球状前段,该圆柱状中段另一轴向末端与圆台状后段的下底面一端对接,在该圆台状后段的上底面一端则设置有所述螺旋桨。
[0006] 优选地是,每组所述组合机翼均由两片长条形的机翼A和机翼B构成,两机翼各自的一端相互铰接,该两机翼各自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机身相连,其中,所述机翼A位于所述半球状前段一侧,而所述机翼B则位于所述圆台状后段一侧。
[0007] 优选地是,在每组所述组合机翼的每一片机翼的靠近所述圆台状后段一侧均设置有能够做俯仰摆动的升降副翼。
[0008] 优选地是,所述机身内部设置有控制所述组合机翼和所述螺旋桨折叠的控制系统。
[0009]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无人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过可折叠收放机翼和螺旋桨来降低无人机包装和运输成本,无尾布局提高气动升力和气动效率,利用升降副翼来弥补升降操纵特性,还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无人机隐身性能。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可折叠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可折叠无人机中组合机翼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可折叠无人机中组合机翼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可折叠无人机中机身的俯视图;
[0014] 图5为本发明可折叠无人机中机身的仰视图;
[0015] 图6为本发明可折叠无人机中机身的侧视图。
[0016] 附图标记:
[0017] 1-机身、2-组合机翼、3-螺旋桨、4-升降副翼、11-半球状前段、12-圆柱状中段、13-圆台状后段、21-机翼A、22-机翼B。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可折叠无人机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折叠无人机,包括机身1、组合机翼2、螺旋桨3,机身1为柱状构件,具体选择由半球状前段11、圆柱状中段12以及圆台状后段13依次对接构成的柱状构件,圆柱状中段12一轴向末端对接半球状前段11,而圆柱状中段12另一轴向末端则与圆台状后段13的下底面一端对接,在该圆台状后段13的上底面一端则设置有可折入机身1内部的螺旋桨3,并且在该机身1圆柱状中段12部分的径向方向上设置两组沿机身1轴线对称布置的可折入机身1内部的组合机翼2,每组组合机翼2均选择由两片长条形的机翼A21和机翼B22构成,两机翼各自的一端相互铰接,该两机翼各自的另一端均与机身1相连,构成一个三形,其中,机翼A21位于半球状前段11一侧,而机翼B22则位于圆台状后段13一侧。在每组组合机翼2的每一片机翼的靠近圆台状后段13一侧均设置有能够做俯仰摆动的升降副翼4,用于控制机身1升降,升降副翼4的使用可以满足飞机操纵系统要求,提高操纵面结构效率。
[0021] 本发明的可折叠无人机能够使用弹射器、发射枪或者抛投等方式开启飞行任务,在本发明的无人机内部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当本发明的无人机飞行速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组合机翼2和螺旋桨3自动打开,在速度低于设定值时,机翼2和螺旋桨3可以自行收起。由于本发明的无人机采用无尾布局,降低了因尾翼带来的气动阻力,提高无人机的升力和操纵效率。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