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

申请号 CN99107629.X 申请日 1999-04-27 公开(公告)号 CN1234353A 公开(公告)日 1999-11-10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片冈政士;
摘要 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的固定 手柄 设置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从接收箱的上部延伸到外侧的壁部,该壁部在所述的上部外侧形成凹槽,该壁部的上端与侧罩的上端相连,座的侧缘插入所述凹槽,同时,在所述的侧罩内侧、与所述壁部之间设置固定手柄。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从接收箱的上部延伸到外侧的壁部,该壁部在所述的上部外侧形成凹槽,该壁部的上端与侧罩的上端相连,座的侧缘插入所述凹槽,同时,在所述的侧罩内侧、与所述壁部之间设置固定手柄。

说明书全文

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

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分的结构。

以往,在小型摩托车座侧设置固定手柄,乘坐者把持手柄使摩托车立起。在该座下侧设置着接收头盔等的接收箱,并由座开关该接收箱。另外,在该座的周围设置围住接收箱等的侧罩。

但是,在这样的以往技术中,固定手柄朝上方突出,在该部位的座侧缘难以与侧罩配合。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固定手柄设置部位中的座侧缘与侧罩配合良好并且外观质量佳的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从接收箱的上部延伸到外侧的壁部,该壁部在所述的上部外侧形成凹槽,该壁部的上端与侧罩的上端相连,座的侧缘插入所述凹槽,同时,在所述的侧罩内侧、与所述壁部之间设置固定手柄。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整体示意的侧视图,图2示出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整体的示意的侧视图,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整体的示意的俯视图,图4示出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整体的示意的俯视图,图5示出本实施例的去除座状态下的小型摩托车的俯视图,图6示出本实施例的装配罩类状态下的侧视图,图7示出本实施例的装配罩类状态下的主视图,图8示出本实施例的去除罩类状态下的侧视图,图9示出本实施例的座等局剖侧视图,图10示出本实施例的支架俯视图,图11示出本实施例的支架侧视图,图12示出本实施例的无支撑脚踏板的俯视图,图13示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前板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14为正面看本实施例的手柄罩内部的视图,

图15为由运动者看本实施例的仪表类的视图,图16为从侧方看本实施例的挡屏和仪表挡板等的视图,图17示出本实施例的第1、第2仪表挡板的分解透视图,图18示出本实施例的前物品放置箱和吊物钩等视图,图19示出本实施例的前物品放置箱的开关盖的局剖视图,图20示出本实施例的前挡泥板等的侧视图,图21示出沿图7中A-A线的剖视图,图22示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图23为从后方看本实施例小型摩托车的视图,图24示出本实施例发动机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5示出本实施例的后缓冲器和消音器的侧视图,图26示出本实施例的后缓冲器和消音器的俯视图,图27示出本实施例的后缓冲器的半剖视图,图28示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等配置状态的侧视图,图29示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等配置状态的俯视图,图30示出沿图28中箭头C方向看去的正视图,图31为本实施例小型摩托车前部的侧视图,图32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部分的俯视图,图33为沿图32中D-D线的剖视图,图34为本实施例中燃料箱配置部周围的俯视图,图35为本实施例中燃料箱配置部周围的侧视图,图36为沿图9中E-E线的剖视图,图37为沿图9中F-F线的剖视图,图38为沿图9中G-G线的剖视图,图39示出本实施例的挂头盔架的示意的侧视图,图40示出本实施例的挂头盔架的示意的俯视图,图41为本实施例的后挡泥板的侧视图,图42为本实施例的后挡泥板的俯视图,图43为沿图42中H-H线的剖视图,图44为从图42中箭头Ⅰ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45为从正面看本实施例的第二防盖等的视图,图46为沿图4中J一J线的剖视图,图47为沿图5中K-K线的剖视图,图48为本实施例的侧防护板的俯视图,图49为沿图48中L-L线的剖视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49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包含发点的小型摩托车整体加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大致是一种摆动部件式发动机2在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连接到车架1(下称“支架1”)上,同时,支架1的前部设置前轮3,而在前述的摆动部件式发动机2侧设置后轮4的小型摩托车。

作为骨架的支架1如图10和图11等所示,是由多根管连接而成的结构,并且在支架1的周围装有多个罩件。

具体为,首先,如图6所示,以设置在支架1的车前后方向中央的、称作“中罩”的无支撑脚踏板6作为基准,在该无支撑脚踏板6的前侧顺序安装着作为“其他罩”的护腿板7、前面板8和前防护板9,而在无支撑脚踏板6的后侧安装着作为“其他罩”的侧罩11和后座脚蹬12,再有,在无支撑脚踏板6的横侧安装着侧防护板13。并且在这些部件的下侧设置着下罩58。

如图12所示,从车后方看无支撑脚踏板6,其左侧形成基准螺栓孔6a,与基准孔6a夹持中心线的、在基准孔相反侧形成在车长度方向的长孔6b,另外,在这些基准螺栓孔6a和长孔6b的前侧分别形成螺钉孔6c,6d。

从图3和图10等所示的撑条1a处突出设置的螺栓(图中未示出)插入并拧紧在基准螺栓孔6a中,由于将基准螺栓孔6a与螺栓的直径设置的大致相同,能确定无支撑脚踏板6左右前后方向的位置。但是,不能确定以基准螺栓孔6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位置。

同样,各撑条1b,1c,1d上的螺栓(图中未示出)插入并拧紧在上述长孔6b和间隙插孔6c,6d中。通过将螺栓拧紧在长孔6b内,确定了上述旋转方向的位置。

这样,无支撑脚踏板6能相对支架1安装在规定位置上。

接着,以无支撑脚踏板6作为基准,与无支撑脚踏板6的前端缘的位置相一致地将护腿板7拧紧固定于支架1中。此时护腿板7的安装图中未示出但是通过将螺栓插入间隙插孔中实现的,即使多少发生一些位置错移时,也能吸收该位置错移。

在固定于支架1上的托架1e中以动作状态临时固定着撑条15,同时,临时放置前面板8,并将前面板8和车头灯16临时固定于撑条15中。之后,将车头灯16拧紧于前面板8上的同时,以护腿板7为基准,将前面板8拧紧到护腿板7中(见图13)。

之后,将撑条15与车头灯16和前面板8固紧,再将撑条15和托架1e固紧。

另外,无支撑脚踏板6后侧的侧罩11在以无支撑脚踏板6为基准位置相一致的状态下,也能设置成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间隙插孔等吸收位置错移。

如此以无支撑脚踏板6作为基准在前侧或后侧顺序地组装其他罩件,与将前端部或后端部为基准进行组装的场合相比,减少了在前端部或后端部中的误差,使组装精度得以提高。

此外,形成于支架1前端部的头部管1f自由旋转地支承着手柄18,手柄18由手柄罩19罩住。手柄罩19沿着手柄18大致形成V字状,并且手柄罩19内配置着各种装具21和后轮盘式制动器用制动线22(见图14)。

制动线22插入刚性弯管23和树脂制管24内。弯管23配置于制动手柄25附近,同时弯管23的端部与树脂制管24的端部嵌合方式连接。

通过操作制动手柄25拉动制动线22,制动线22在管23、24内相对移动,以进行盘式制动器的制动作业。

如此,通过将制动线22插入刚性弯管23内,即使在V字形的弯曲程度大的手柄罩19内也能配置制动线22,因而在手柄罩19的外侧不会露出制动线22等,能够确保外观质量。

另外,由于手柄罩19形成V字状,如图15所示,确保驾驶者目视速度计等仪表类26,同时,还能提高外观质量。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在仪表类26的前侧垂直设置着仪表挡板28,而在仪表挡板28的前侧并与之保持一定间隙c处设置着比仪表挡板28大的挡屏29。

如图17等所示,仪表挡板28由第1仪表挡板30和第2仪表挡板31构成,第1仪表挡板30上设置着前述仪表类26,第1、第2仪表挡板30,31通过螺栓32紧固方式装配。

在第2仪表挡板31的外表面的车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沿着上下方向的凹槽31a。

如图16所示,挡屏29的下端部29a侧用螺栓固定安装在第2仪表挡板31上,挡屏的水平断面为大致与第2仪表挡板31同心圆地弯曲状。

将装有仪表类26的仪表挡板31和挡屏29局部装配,以可装卸地安装到支架1和护腿板7等上。这样,能够方便仪表类26等的装卸作业,能够简单地进行速度计的更换等。

由于在第2仪表挡板31上、间隙c处形成凹槽31a,因此在该部分,与挡屏29间的间隙c变宽,易插入手清扫挡屏29里侧,同时,由于凹槽31a在车宽度方向也就是间隙c的最深部分形成,如手插入该部分,也能够简单地清扫对应于凹槽31a两侧部分的挡屏里侧。

在小型摩托车的前侧,吊挂物品的吊物钩35设置在前物品放置箱36的上侧(见图18,19和20)。

即,前物品放置箱36的开关盖36b设置在带有物品接受室的物品放置箱主体36a上,开关盖36b的下端部36c经铰链可自由旋转地安装着,通过开关盖36b,开关物品放置箱主体36a,在物品放置箱主体36a的开口周缘设置环状的密封部件36e,通过与开关盖36b周缘接触以实现密封。并且,开关盖36b的上部设置紧装置36d。

前述吊物钩35设置于开关盖36b的锁紧装置36d的上侧。该吊物钩35具有固定于车体侧的安装部35a和由安装部35a向后方延伸的钩状钩部35b。

安装部35a插入护腿板7上形成的安装凹槽部7a,通过螺钉37·螺母38,与护腿板7一同紧固到固定于支架1上的撑条1g中。

钩部35b的挂物品位置P由于从开关盖36b的基本面向后方突出,在钩部35b上吊挂物品时,物品重量不会直接作用于开关盖36b上,几乎不会损伤开关盖36b和物品放置箱36a之间的密封部件36e等。

由于吊物钩35设置在锁紧装置36d的上侧附近,锁紧装置36d设置部周围的护腿板7的刚性得以提高,也能确保吊物钩35的支承强度。并且,由于是安装在支架1的撑条1g中,进一步提高了支承强度。

再有,由于在护腿板7上,平面状的倒棱部7b形成于吊物钩35的配置部分,不会使吊物钩35朝后方那样突出,能够确保挂物品绳的空间。

图18中,吊物钩35的右横向,主开关40经托架1h安装到支架1的头管1f上。并且,主开关40的上端部40a从形成于护腿板7上的开口7c中露出,钥匙插入主开关上端部40a的钥匙孔中以能锁定·开启。

由于护腿板7上表面部的开口7a的周缘7d下凹,水难以浸入主开关40内。

另外,在前述前面板8的前表面的下部两侧,形成下侧开放的切口部8a,并且在切口部8a设置前闪烁灯42。

即,在图6中,在a,b,c3处前闪烁灯42安装在前面板8上。各位置a,b,c处的安装,以位置a处为代表,如图22所示,在切口部8a的周缘,安装部8b向后方突出设置,而前述前闪烁灯42的灯体42a上突出设置着安装片42b。而且,通过将安装片42b用螺栓43固定到前述安装部8b上,前闪烁灯42嵌合于切口部8a的方式安装。

这样,由于前闪烁灯42位于前面板8前面的最下端,如图21中箭头所示,手易插入前闪烁灯42的里侧,便于更换灯泡42c。

另外,通过将前闪烁灯42安装到切口部8a,即使切口部8a的下侧开放,也能确保前闪烁灯42安装部分的表面刚性。

再有,通过开放切口部8a的下侧,并将前闪烁灯42设置在此,能够扩大朝下方的照射范围。

如图5和图6所示,前述无支撑脚踏板6在车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朝上方突出的管道部6e,同时,管道部6e的两侧形成脚蹬部6f。

脚蹬部6f如图6所示,在后方向上形成,并在后端部形成维修开口6g,维修开口6g设置在后座脚蹬12上。后座脚蹬12的一部分形成凹槽12a,在图6中,用2个螺钉12b固定到支架1上。

通过拆下后座脚蹬12,能够由维修开口6g进行发动机2侧的维修(塞更换等),后座脚蹬12也兼作维修盖。

通过后座脚蹬12上形成凹槽12a,后乘坐者的脚后跟位于图6双点划线所示的凹槽12a上时,脚尖没有必要不适当地前伸,能使脚以舒适的状态放置。

尽管在凹槽12a上侧的侧罩11上形成向侧方鼓出的鼓出部11a,但是,由于形成凹槽12a,并且凹槽12a底面的位置朝下,因能够避开鼓出部11a地将凹槽12a的脚蹬面位于鼓出部11a的下侧,能够确保双乘座者乘坐时所用的空间。

再有,如图23所示,在侧罩11的后表面部11b的内侧设有尾灯47,在侧罩后表面部11b上设置上下一对灯开口11c,尾灯47面对这些灯开口11c。尾灯47中一透镜47a的里侧设置灯泡47b,这枚透镜47a跨过两灯开口11c外露出。

通过设有这样的上下一对灯开口11c,并由此露出一尾灯47的不同部分,从外观上看设有2个尾灯47,能够提高外观质量。

另外,如图1等所示,前述摆动部件式发动机2上,托架49安装在前侧下部,并通过轴50,相对支架1可上下自由动作地安装着。

在发动机2的后端部侧,可自由旋转地安装着后缓冲器51的下端部51a,而后缓冲件器的上端部51b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托架54上,其中托架固定于支架1上。

如图24所示,摆动部件式发动机2的活塞2b设置在汽缸体2a内,,活塞2b经连杆2c与曲轴2d连接。并且曲轴2d经链条2e与水泵2f连接,同时,在曲轴2d的端部设置V形皮带变速器2g。

水泵2f经上述链条2e的传递,旋转叶轮2h,通过下文详细说明的散热器56的供给软管57a,将冷却水流入发动机2内,另外,在发动机2内循环的冷却水经回流软管57b返回散热器56中。

V形皮带变速器2g的动源侧皮带轮2i设置在曲轴2d上,V形皮带2j卷绕在皮带轮2i的V字槽内,通过改变该槽宽度,使V形皮带2j的位置变化。并且,V形皮带2j卷绕在图中未示出的从动侧的皮带轮上,以将动力传递到后轮4上。也能改变从动侧皮带轮的槽宽度。

设置V形变速器2g的变速室2k内,经元件2m连接着外部气体导管52,导管52用于导入外部气体以进行冷却。

外部气体导管52从前述摆动部件式发动机2向前方伸长,并具有橡胶制的柔性部52a和合成树脂制的刚性部52b。柔性部52a前侧大致一半形成蛇腹状,后端部与皮带室(发动机2)连接,另外,前端部与刚性部52b的后端部连接。并且,刚性部52b由螺栓53固定到后端部附近的支架1上,从该固定处在前侧上方延长,在上端部插入无支撑脚踏板洞部6e内,并在对置于风洞部6e上表面的位置,形成开口朝向上方的外部气体导管52的吸气口52c。

由于发动机2是摆动部件式,并相对支架1在上下方向摆动,摆动部件式发动机2与支架1的相对移动能够由外部气体导管52的柔性部52a吸收。

另外,由于外部气体导管52的吸气口52c设定在管道部6e内的高位,并且外部气体导管52的吸气口52c在管道部6e内开口,由各轮3,4溅起的泥和发动机2的热气不会由吸气口52c吸入,能将清洁的、凉的外部气体供给到变速室2k内,确保冷却性能。在变速室2k内,由形成于皮带轮2i上的叶片2n,将外部气体向后方送进。

尽管将支架1作为管道利用,但因为直径细,相当于单位时间的流量不能很大,恐怕不能确保冷却性能,但直径大时,会导致车体重量增加。

对此,通过设置与支架1不同的外部气体导管52,即不会导致重量增加,并能加大直径,能够确保冷却性能。

如图25,26和图27所示,在前述两后缓冲器51上设置着进行初始调整的调整部件51c,其中,设置在消音器55和后轮4之间一侧的、后缓冲器51的调整部件51c上焊接有向斜下方伸出的操作管51d,并且操作管51d向斜下方突出设置,通过用图中未示出的车载工具操作操作管51d,使调整部件51c旋转,可进行初始调整。

通过焊接有操作管51d,并将其突出设置在消音器55下方,即使后缓冲器51设置在消音器55和后轮4之间场合,消音器55也不会有妨碍,能够方便地进行初始调整。

图28中符号56是散热器,通过前述供给软管57a和回流软管57b,与前述水平地横向设置的发动机2连接。

散热器56位于护腿板7的管道部7e内,并且设置在左右管1i之间,其中,左右管1i是从支架1的头管1f向斜下方延伸(见图30等)。

散热器56设有上下箱体部56a,56b,同时这些箱体部56a,56b由散热片56c连接。由于风通过这些散热片56c之间,使散热片56c内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冷却。并且,下箱体部56a连接有供给软管57a,从车两侧看供给软管57a位于车体右侧,并一直延伸到发动机2,另外,发动机2上连接回流软管57b,并向前延伸,从上箱体部56b的车后方看,是与车体右侧连接。回流软管57b插入管道部7e,6e内。

通过箱体部56a,56b上下设置,可以使散热器56左右宽度变窄,确保脚蹬空间的同时能够缩短车体左右宽度。

通过将回流软管57b放置于管道部7e,6e内,不用担心回流软管57b的配置,能够由管道部7e,6e保护回流软管57b。

如图31所示,前述散热器56以稍许前倾状态设置于罩住车体下方的下部罩58上,散热器保护板59设置在散热器56的后方。

下部罩58的前端部朝上方立起,并在散热器56的前侧形成百叶窗部58b,风由百叶窗部58b导入散热器56中。

另外,下部罩58上形成位于散热器56后方的冷却风排出口58a,再有,下部罩58的后端58c如图6所示向后方一直延伸到后座脚蹬12附近。

下部罩58相当于以往的内板和下罩形成一体件。

前述散热器保护板59的水平断面呈コ字形,具有位于散热器56侧部、沿着车前后方向的一对侧壁59c和连接这两侧壁59c的后壁59d。

散热器保护板59的下端部59a插入下部罩58的冷却风排出口58a中,同时,上端部59b盖住散热器56的上侧。

由此,从百叶窗部58b导入的冷却风通过散热器56进行热交换后,热风引导至散热器保护板59,从下部罩58的冷却风排出口58a排到下方。

如图1等所示,散热器保护板59上还安装有滤毒罐60。

图9中符号64为双人乘坐用座,在座64的前侧下部设有燃料箱65,而在燃料箱65的后侧设置接收箱66。

并且,如图5,图6,图32和图33所示,在燃料箱65和接收箱65之间设置电池盒68。电池盒68与作为“外装罩”的侧罩11形成为一体,其中能接收电池69,同时,能由盖70开关。

通过将电池盒68与侧罩11形成为一体,消减了部件数目,同时,能有效地利用空间。

特别是,如电池盒68较大,配置在无支撑脚踏板6下侧的空间有限,或者,配置在车前部侧时,必须配置延长到发动机2的背带。

这样一来,作为接近发动机2、能确保空间的场所,放置在燃料箱65和接收箱66之间是最合适的。

如图34和35所示,燃料箱65由支架1支承,其供给油口65a设置在上部的前端部。并且,燃料泵72安装在燃料箱65的侧面。将燃料箱65内的燃料供给汽化器73。

具体地讲,燃料箱65的底面65c与从过滤器74延长的软管75连接,从过滤器74延伸的软管75与前述燃料泵72连接。另外,燃料泵72经软管76与前述汽化器73连接,同时,通过负压泵77与进气岐管78连接。

这样,利用来自进气岐管78的负压,来自燃料箱65的燃料经过滤器74吸入燃料泵72内,由燃料泵72泵出的燃料经软管76供给汽化器73。

如此,由于燃料箱65和汽化器73的高度设置在相近位置,利用高低差,燃料箱65中的燃料难以顺利地供给汽化器,因此,利用燃料泵72,将燃料箱65内的燃料强制地送入汽化器73侧。

正如本实施例,由于利用燃料泵72,将燃料泵72的高度设定的比汽化器73的高度高,同时缩短负压软管77,能够使性能稳定。

再有,由于燃料泵72安装在燃料箱65的侧面65b上,燃料箱65拆卸时,能够与该燃料箱65一同拆卸,可实现部分装配。

前述接收箱66具有能接收头盔等的大小,由支架1支承,上部开口66a能够由前述座64开关。

如图1和图9所示,接收箱66的侧方固定着固定手柄81,该固定手柄81在支架1的一部分上朝上方伸出,该部分中的接收箱66、座64和侧罩11的断面结构如图36所示。

即,在接收箱66的侧壁66b上端部形成密封面66c,在密封面66c内侧的阻挡部66d形成为从密封面66c的基本面向上方伸出。并且,安装在座64侧的密封部件82与密封面66c接触并密封。

在接收箱66的密封面66c的外侧比之下降一些的位置上形成水平面66e,水平面66e的车外侧端部形成向斜上方延伸的倾斜片66f。由水平面66e和倾斜片66等的“壁部”形成凹槽66g,座64的侧缘64a插入该凹槽66g内。

再者,从侧罩11延伸出的安装片11i用小螺钉固定到固定部66h上,其中,固定部66h形成于接收箱侧壁66b上,而侧罩11上形成盖住手柄81的罩部11d,罩部11d在对应于前述固定手柄81的部位向上方鼓出,而罩部11d的上端部11e设置成与前述接收箱倾斜片66f的上端突缘部66i相连续重合。

乘座者能够从形成于侧罩11上的开口11f插入手,把持固定手柄81并使车立起。侧罩11以车体中心为中心分成左右2部分。

如果将座侧缘64a插入凹槽66g中,同时使侧罩11的上端部11e与接收箱倾斜片66f的上端突缘部66i重合,能够得到座侧缘64a与侧罩11的连续性,确保了外观质量。

由于在密封面66c的内侧形成向上方突出的阻挡部66d,与单单由平坦的密封面66c接触密封部件82进行密封的场合相比较,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浸入接收箱66内。

从座64等流入凹槽66g的水,因凹槽66g前垂,向车前方流动排出,能够防止水侵入接收箱66内。

再有,如图2所示,在接收箱66的侧壁66b上安装着AIS净化器87,而与AIS净化器87连接的AIS88安装到架着后轮4的后臂90上。

因为AIS88是将外部的二次空气导入排气气体中,利用发动机2的负压从外部吸入空气,通过将该空气供给到排气岐管89的出口附近,促进化,由催化剂活性化。

AIS净化器87设置在吸气的中途,阻止吸入灰尘和水等。AIS净化器87连接管87a,管87a的前端插入支架1中,在此吸入的空气由AIS净化器87清洁净化后,通过管87a,供给到排气岐管89中。

AIS净化器87的一端部安装到固定于支架1上的托架91上,而另一端安装到接收箱66的侧表面上。

如图9所示,前述接收箱侧壁66b上设置金属薄板84,座减振器85的后端部85a通过螺栓·螺母等安装到金属薄板84上,座减振器85的前端部85b安装在前述座件64上。座减振器85设置成通过前述电池盒68的侧方,并且如图32所示,在盖住侧罩11的燃料箱65的部分形成减振器用开口11h,打开座件64时,座减振器85能够躲开开口11h回转到上方。

在打开座件64的状态下,经过减振器用开口11h,如图32等所示,由于汽化器73的控制螺钉73a露出,能够方便地进行控制螺钉的调整。

如图9所示,前述座件64是由座芯材64b、坐垫材64c和表皮64d层积而成,前端部64e经铰链93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到支架1侧。

在座芯材64b上突出设置着座侧负荷接受部64f,该接受部64f是从车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朝向下方并且其水平断面呈H型,支承座94朝向内侧地固定到前述固定手柄81的中部。并且,侧罩11的凹底面11g用螺钉95拧紧到支承座94上,而前述座侧负荷接受部64f与该底面11g接触。

如图2和图9所示,对应于前述座件64后端部的支架1侧设置锁住座件64后端部的座锁紧装置97,而座锁紧装置97经座锁紧线98与前述主开关40连接。

当用钥匙操作主开关40动作至锁定解除位置时,通过远距离拉伸座锁紧线98,使座锁紧装置97解除锁定。

座锁紧线98从前端部98a向后方插入管道部6e,7e内后,插入断面形状为U字形的保护装置99内,再从保护装置99的后端部99a插入支架1内,从支架1的后端部拉出,并与座锁紧装置97连接。

通过将座锁紧线98插入断面形状为U的保护装置99和管形状的支架1内,对于外部不正常开锁时,能够防止拉出座锁紧线98,能够确保防盗

再有,如图9,图37,图38等所示,在前述座件64的后方设置后座手柄101,载体102和靠背103安装在后座手柄101等上。

后座手柄101如图37所示,前侧脚部101a通过螺栓101b固定到支架1上,而后侧安装部101c由螺栓101d安装到支架1上。

载体102的下侧前端部的支架安装部102a如图38所示,用螺钉102c安装到支架1上,螺钉102c由前述双人座手柄101的后侧安装部101c盖住。另外,载体102的上侧前端部的手柄安装部102b如图9所示,用螺钉102d安装到后座手柄101上。

前述靠背103如图9所示,用螺钉103a固定到后座手柄101的后部。

再有,如图39和图40所示,在前述座件64的前端部侧的里面设置吊挂头盔的头盔架105。

头盔架105为线式,一端部105a安装到座件64的里面,而另一端部设有环部105b,环部105b能够与座件64里面上的钩棒106连接、脱开。另外,座件64的里面设有折返部件109,头盔架105的中部挂在折返部件109上,以进行折返。

在燃料箱65侧,在对应于前述钩棒106的位置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107。

头盔架105的使用方法为,在打开座件64状态下,将头盔架105插入头盔的环108中,接着,将头盔架105的环部105b钩到座件64里面的钩棒106上。通过关闭座件64,钩棒106处于插入燃料箱65侧的突起部107中的状态,防止了环部105b从钩棒106上脱开。

如图20所示,盖住前述前轮3上侧的前挡泥板110形成为,比下托架111前侧的前方部110a朝上方突出,而从下托架111下侧比后方的后方部110b降下一段。

这样,即使前挡泥板110与前轮3成为一体上下动作,由于能够确保前挡泥板110后方部110b与下托架111之间的间隙H,前挡泥板110与下托架111不会发生干涉,同时,在高出一段的前挡泥板前方部110a中,由于从前方不会看到与下托架111之间的间隙,能够确保外观质量。

如图1-3,图41-44所示,设置在后轮4侧的后挡泥板113形成盖住后轮4上侧的后挡泥板主体113a,和从后挡泥板主体113a的前端部右部分延伸的罩部113b。罩部113b能够罩住前述AIS净化器87。

如图43所示,在罩部113b与后挡泥板主体113a的边界部分形成2个抽水孔113c。

通过形成抽水孔113c,能够由抽水孔113c排出后挡泥板113上的水,防止水进入空气滤清器115。

即,因后轮4带起的水等,后挡泥板主体113a上的水,在车体中心线左侧,由空气滤清器115自身挡住,不会侵入空气滤清器115前面设置的吸气口115a中。另外,因后轮4带起的水等,后挡泥板主体113a上的水,在车体中心线的右侧,由抽水孔113c排出,不会流入其前侧,防止了水浸入空气滤清器115前面设置的吸气口115a中。

如图8和图45所示,空气滤清器115的吸气口115a斜着朝向外侧,吸气口115a的周围设置箱部116,箱部116的开口116a朝向侧方,同时,在开口116a周缘形成朝向外侧的突缘部116b,以防止水浸入开口116a内。突缘部116b的上部形成切口部116c,在此设置海绵119。

在吸气口115a的上侧,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防水盖117用螺栓117a安装到支架1上并下垂于支架1,而沿车宽度方向的第二防水盖118,用插入孔118a中的螺栓118b安装到吸气口115a的前侧。橡胶制的两防水盖117,118形成为一体。

第一防水盖117使上方的水不侵入吸气口115a,而第二防水盖118使前方的水不侵入吸气口115a。

流入箱部116上的水通过海绵119吸收,能够防止水从开口116a浸入空气滤清器115的吸气口115a。如此设置海绵119,即使水在此冲撞,因也能防止水飞溅,与仅仅形成突缘116b的场合比较,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的浸入。另外,由于在侧防护板13上形成位于第2防水盖118里面附近的凸缘13g,能够防止水从第2防水盖118的前侧回流到后侧。

图46中符号120是回收箱,回收箱120设置在无支撑脚踏板6的下侧。具体为,回收箱120的箱体120a设置成由盖120b自由开关,而盖120b在上方面对葫芦形的箱开口6h,箱开口6h形成于无支撑脚踏板6上。并且,箱开口6h由罩件121开关。

罩件121上突出设置着一对钩片121a,与这些钩片121a相反侧的边上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固定片121b。并且,一对钩片121a与前述箱开口6h的周缘里面侧固定连接,同时,固定片121b与该周缘固定、脱开。

在前述盖120b上形成舌片120c,通过把持舌片120c拆下盖120b,能够吸水。

冷却水吸入回收箱120时,拆下坐垫123后,操作罩件121的固定片21b,解除固定状态外,还把持舌片120c,拆下盖120b。拆下盖120b时,手指插入箱开口6h的葫芦形头部,抓住舌片120c,该头部能够成为手指插入空间。

前述侧防护板13和无支撑脚踏板6相重合部如图5,图47,图48和图49所示。即,在侧防护板13的上部形成大致水平延伸的安装片13a,安装片13a上形成螺栓孔13b,在安装片13a更前端形成突起片13c。并且,无支撑脚踏板6的断面コ字形的固定部6i用螺栓13d固定到安装片13a上。

在侧防护板13的上端形成放置坐垫123端缘的放置片13e,同时,放置片13e上形成台阶部13f,台阶部13f与坐垫123的端缘嵌合。由此,使坐垫123定位,防止坐垫123端缘浮动。

再有,因侧防护板13的安装片13a上还形成向前方延伸的突起片13c,定位固定侧防护板13时,如在将安装片13a插入无支撑脚踏板6的断面コ字形固定部6i内侧状态下、侧防护板13向外侧歪斜时,由于突起片13c与无支撑脚踏板6的里面接触,能够防止这种歪斜。

正如上述,采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座侧缘部插入接收箱凹槽中,同时接收箱的壁部上端部与侧罩的上端部相连,能够获得座侧缘部与侧罩的连续性,确保了外观质量。

通过引导水排入凹槽中,能够防止水侵入接收箱内,能够有效地发挥实用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