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器

申请号 CN201710119780.5 申请日 2017-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7187515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申请人 ABUS·奥古斯特·布莱梅克·索恩有限股份两合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摘要 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具体用于两轮车 锁 。保持器包括基体和一个或多个枢转夹,其中,通过基体限定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 接触 的接触表面,每个枢转夹都包括保持臂和杠杆臂,并且可围绕枢 转轴 线枢转超过位于释放 位置 与固 定位 置之间的死点,以允许在释放位置在保持器中接纳两轮车附件或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以及在固定位置,当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通过保持臂阻止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在这方面,设置 弹簧 装置,弹簧装置作用于相应的杠杆臂上,并且配置为在死点的一侧将相应的枢转夹预加载至释放位置,并且在死点的另一侧将相应的枢转夹预加载至固定位置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11),所述保持器(11)具体用于两轮车(13),所述保持器(11)包括:
基体(17),通过所述基体(17)限定接触表面(21),当所述两轮车附件(13)接纳于所述保持器(11)中时,所述两轮车附件(13)接触所述接触表面(21);以及
一个或多个枢转夹(39),每个枢转夹(39)均包括保持臂(45)和杠杆臂(47),并且能够围绕枢转轴线(S)枢转超过位于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的死点,以允许在所述释放位置在所述保持器(11)中接纳所述两轮车附件(13)或从所述保持器(11)去除所述两轮车附件(13),并且当所述两轮车附件(13)接纳于所述保持器(11)中时,在固定位置阻止所述两轮车附件(13),防止从所述保持器(11)去除所述两轮车附件(13),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弹簧装置(59),所述弹簧装置(59)作用于相应的杠杆臂(47)上,并且配置为将相应的枢转夹具(39)预加载至位于所述死点的一侧处的所述释放位置以及将相应的枢转夹具(39)预加载至位于所述死点的另一侧处的所述固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11)包括两个枢转夹(39);以及
所述弹簧装置(59)在所述两个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之间起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杠杆臂(47)具有背离相应的枢转轴线(S)以由所述弹簧装置(59)施加的施加表面,其中,当所述保持器(11)包括多个枢转夹(39)时,具体包括两个枢转夹(39),所述弹簧装置(59)设置在所述枢转夹的所述杠杆臂的所述施加表面(57)之间,并且作为压缩弹簧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对所述施加表面(57)进行预加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59)由至少一个螺旋弹簧形成,优选地由邻近布置的两个螺旋弹簧形成,其中,所述相应的施加表面(57)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至相应的螺旋弹簧中,以固定所述螺旋弹簧防止横向滑移。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具有释放部(61),所述释放部(61)在所述释放位置在远离所述基体(17)的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接触表面(21),并且优选地在对应于所述死点的位置在远离所述基体(17)的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接触表面(21),而不在相应的枢转夹(39)的固定位置在远离所述基体(17)的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接触表面(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部(61)在周向方向上从相应的杠杆臂(47)的杆部突出,所述杆部相对于相应的枢转轴线(S)至少主要径向地对准,其中,优选地,所述杆部独立于所述相应的枢转夹具(39)的位置而布置在所述接触表面(21)下方。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杠杆臂(47)具有带动部(63),其中,当所述保持器(11)包括多个枢转夹(39)时,具体包括两个枢转夹(39)时,所述枢转夹(39)中的一个的杠杆臂(47)的带动部(63)和所述枢转夹(39)中的另一个的杠杆臂(47)的带动部(63)彼此接合,具体为松动地接合,以使得在枢转所述一个枢转夹(39)时,所述另一枢转夹(39)以相同的度在相反方向上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的所述带动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相应的枢转轴线(S)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63),所述径向延长部(63)与所述另一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的所述带动部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协作,以使得当调节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一个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的所述带动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63)作用于所述另一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的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63)上,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另一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的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63)作用于所述一个枢转夹(39)的所述杠杆臂(47)的所述带动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63)上,以调节至所述固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保持器,具体地,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应的保持器臂(45)是成角度的,并且包括径向部(49)和切向部(51),其中,径向部(49)相对于所述相应的枢转轴线(S)至少主要在径向方向上延伸,所述切向部(51)在所述径向部(49)的远端(53)处至少主要在切向方向上延伸,从而当所述两轮车附件(13)接纳于所述保持器(11)中时,当所述相应的枢转夹(39)处于所述固定位置时,阻挡所述两轮车附件(13),防止从所述保持器(11)去除所述两轮车附件(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切向部(51)在所述固定位置与所述接触表面(21)平行地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相应的切向部(51)位于包括垂直位于所述接触表面(21)上方的所有点的空间的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切向部(51)的切向范围小于其与所述相应的枢转轴线(S)的径向间隔的一半;以及/或所述相应的切向部(51)围绕所述相应的枢转轴线(S)在至多30°,具体地是大约25°的角度范围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11)包括两个枢转夹(39),所述两个枢转夹(39)相对于彼此强制地进行引导,以使得在一个转转夹(39)围绕其枢转轴线(S)枢转时,另一枢轴转夹(39)围绕其枢转轴线(S)沿相反方向枢转约相同角度。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11)包括相对于彼此具有相同构造的多个枢转夹(39),并且至少两个枢转夹(39)优选地相对于彼此轴向对称地布置,具体地,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接触表面(21)对准的反射轴线。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枢转夹(39)的所述枢转轴线(S)是静止的。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7)的所述接触表面(21)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11)包括两个枢转夹(39),所述两个枢转夹(39)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L)位于所述接触表面(21)的侧部,其中,所述两个枢转夹(39)的枢转轴线(39)优选与所述纵向方向(L)平行对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保持器,其中,所述基体(17)还具有边界部(27),所述边界部(27)从所述接触表面(21)突出,并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界定所述接触表面(21),其中,所述边界部(27)优选配置如壳体,以使得对于在所述接触表面(21)处的施加,所述两轮车附件(13)的端部(29)能够首先与所述接触表面(21)成角度插入所述壳状边界部(27),并且随后能够朝向所述接触表面(21)枢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中,所述基体(17)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导引部分(37),所述一个或多个导引部分(37)从所述接触表面(21)突出,并且至少部分地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L)界定所述接触表面(21)。
20.一种两轮车附件,具体为两轮车锁(13),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器(11),所述保持器(11)配置成适合于所述两轮车附件(13)。

说明书全文

保持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具体涉及用于两轮车的保持器,优选涉及用于折叠锁的保持器。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两轮车处的储物空间通常相对有限,所以为一些附件提供单独的保持器很有利。具体地,一般来说,用于在停泊状态固定两轮车的锁也必须一直携带。在这方面,如果不是固定安装至两轮车的锁,例如框架锁,则因此可在两轮车处设置用于锁的保持器,或者也可用于松散地携带的不同附件。
[0003] 在这方面,保持器最重要的任务是可靠地保持其中容纳的附件,以使得附件不会丢失,具体是在骑乘期间,并且首先不会给骑车者的安全带来险(例如,如果附件从保持器掉落并掉进车轮辐条中)。然而,在这方面所期望的是,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将附件插入保持器中以及从保持器中去除附件。保持器还应尽量紧凑,以便能够附接至两轮车而不妨碍骑手。
[0004] 将两轮车锁固定至两轮车上是众所周知的,因为两轮车锁直接连接至保持器,即,只能通过使用相应的钥匙从保持器解锁而释放两轮车锁。保持器可简单地设置有用于该目的的孔眼,例如,通过孔眼引导锁并随后锁定锁。尽管这种类型的装置特别可靠,防止意外释放,但是其特别不适用于折叠锁。与螺旋锁不同,例如,利用折叠锁,如果在折叠状态下不以某种方式保持折叠锁的杆,则折叠锁的杆会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展开,这在骑乘期间可代表风险。另外,锁与两轮车的这种连接不够舒适,以至于锁必须分别锁定以便在两轮车处装载,并且在使用之前必须再次解锁。然而,操作保持器越舒适,在将锁插入和移出保持器的过程中,移动程序就越流畅。
[0005] 在这方面,优选的是,待保持的附件不必为了装载在两轮车处而单独锁定或打开。另外,乃至更有利的是,保持器也不必单独地锁定或打开,而是可自动地或至少尽可能独立地进行调整,从而具体地在允许用户将附件插入保持器内或从保持器中去除附件的状态与阻止从保持器中去除接纳于保持器中的附件的状态之间协助用户。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或具有保持器的两轮车附件,该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或具有保持器的两轮车附件紧凑,且可以以舒适的方式操作,同时在两轮车处的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中提供高可靠性。
[0007]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保持器来实现。
[0008] 在这方面,保持器包括基体和一个或多个枢转夹,其中,由基体限定接触表面,当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两轮车附件接触该接触表面;一个或多个枢转夹中的每个都包括保持臂和杠杆臂,并且一个或多个枢转夹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超过位于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的死点,以便在释放位置允许在保持器中接纳两轮车附件以及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以及在固定位置允许当所述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阻止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
[0009] 因而,基体具体表示保持器的静态件,而相应的枢转夹,即,一个或多个枢转夹,是可移动的。因而,保持器可配置为在基体处紧固至两轮车,具体紧固至两轮车的框架。另外,由基体限定所述用于施加两轮车附件的接触表面,以使得可通过基体以及稳定的方式在限定的位置处将附件设置在两轮车处。
[0010] 在这方面,接触表面可配置为在基体处的表面。然而,接触表面也可仅由基体限定,因为基体具有可施加附件的结构(即,不一定是平坦的,并且不一定是连续的)。这样的结构可例如仅具有支持点和/或支持边缘,当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在支持点和/或支持边缘处支承附件。然后,可从这样的支承点和/或支持边缘推断接触表面。在这方面,接触表面优选是连续的,并且至少基本上平坦,但不必精确平坦,而是可例如也具有具体曲率,具体地,平行于和/或垂直于基体的纵向方向或可以以具体方式适于两轮车附件的形状。
[0011] 各枢转夹的可枢转性允许保持器的(至少)两个限定状态。在枢转夹处于相应释放位置的释放状态,两轮车附件可接纳于保持器中,或者,如果两轮车附件已接纳于保持器中,则可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相比之下,在枢转夹处于相应固定位置的固定状态,枢转夹布置或对准成使得当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不可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而是通过保持枢转夹的臂来防止这样做。
[0012] 保持器不一定必须为此而闭合以使得附件由保持器完全包围。具体地,也不需要锁定保持器,即,不需要在固定位置单独固定枢转夹以阻止枢转夹枢转至释放位置。而是枢转夹仅在固定位置能够相对于接纳于保持器中的附件进行设置或对准,以使得枢转夹抵消附件出保持器的移动,具体为抵消远离基体的接触表面的移动。如果设置有多个枢转夹,则枢转夹的保持臂优选在固定位置彼此间隔开。
[0013] 当在此处或在下面提及复数个枢转夹时,指各个枢转夹,即,在保持器处存在的枢转夹。因此,只要没有明确的限定枢转夹的数量(例如,两个或更多),那么也可分别指仅单个枢转夹,尽管使用了复数形式。这同样相应地适用于枢转夹的元件,以使得例如以复数命名的(枢转夹的)保持臂也可仅指保持器处存在的单个枢转夹的保持臂。
[0014] 由于所描述的枢转夹的可枢转性,可将保持器视为双稳态系统,其中,可将枢转夹的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视为稳定位置,以及可将位于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的死点视为不稳定的过渡位置。由于从释放位置过渡到固定位置以及反之从固定位置过渡到释放位置在不同情况下均通过死点,所以由死点保护枢转夹,并使其稳定到这种针对意外调整的程度,例如由于骑乘期间的振动。
[0015] 在这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基本方面是设置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作用于各杠杆臂,并且配置成在死点的一侧将相应枢转夹预加载至释放位置,以及在死点的另一侧将相应枢转夹预加载至固定位置。因此,所述死点基本上通过所述弹簧装置来实现。在这方面,弹簧装置实际上有利地起作用,因为由弹簧装置施加到相应的枢转夹上的依靠弹簧装置是否位于(关于其枢转性的过程)死点的一侧或另一侧处,而将相应枢转夹预加载至释放位置,或将相应枢转夹预加载至固定位置。相反地观察时,死点实际上由弹簧装置的这个属性来限定,即,作为发生方向变化的、相应枢转夹的位置,其中,弹簧装置在该方向上预加载相应枢转夹。
[0016] 在这方面,弹簧装置作用于杠杆臂上,但优选不作用于相应枢转夹的保持臂上。因而,保持臂首先用于阻挡接纳于保持器中的附件,以防在相应枢转夹的固定位置从保持器去除附件,具体地,相应枢转夹的杠杆臂可用作用于通过弹簧装置预加载的接合点。在这方面,相应枢转夹的保持臂和杠杆臂优选彼此连接,具体地,彼此刚性连接,以使得在相对于枢转轴线的周向方向上施加在杠杆臂上的力从杠杆臂传递至保持臂,以使得保持臂绕枢转轴线枢转(作为保持臂的可枢转性的一部分)。
[0017] 在这方面,优选地,将枢转夹从枢轴轴线开始延伸的部分理解为相应枢转夹的臂。在这方面,具体地,相应枢转夹的保持臂和杠杆臂为这种彼此分开的部分。
[0018] 弹簧装置可靠保持器的基体来支承,以例如作用于相应枢转夹的杠杆臂上。然而,如果保持器包括两个枢转夹,则弹簧装置优选在两个枢转夹的杠杆臂之间起效。在这方面,弹簧装置还可以以成对的方式在保持器的两个相应枢转夹之间起效。在这方面,弹簧装置在两个杠杆臂之间起效具体是指关于作用于两个臂杆中的相应的一个上,弹簧装置支承于两个臂杆中的另一个处。
[0019] 根据有利的另一研发,相应杠杆臂具有由弹簧装置作用于其上的施加表面,该施加表面背对相应的枢转轴线。具体地,如果弹簧装置靠保持器的基体来支承,则弹簧装置可从在基体处形成的施加表面在杠杆臂的施加表面的较大间隔的方向上对杠杆臂进行预加载,其中,靠在基体处形成的施加表面支承弹簧装置。
[0020] 如果保持器包括多个枢转夹,具体是两个,则弹簧装置优选设置在枢转夹的杠杆臂的施加表面之间,并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作为压缩弹簧对施加表面进行预加载。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具体地,当两个枢转夹的杠杆臂的施加表面相对于相应枢转夹的枢转轴线,在相应另一枢转夹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径向面对时,两个枢转夹的杠杆臂的施加表面彼此之间的间隔最小。
[0021] 由于弹簧装置充当将施加表面彼此推离的压缩弹簧(或将施加表面推离基体),这在两个不同的枢转方向上是可能的,所以最小间距的这个位置可形成死点。从该死点开始,施加表面的间隔在释放位置的方向和固定位置的两个方向上均增大,这分别对应于压缩弹簧的递减弹簧力。因而,当枢转夹枢转出释放位置或固定位置至相应的其他位置时,相对于压缩弹簧的增大的弹簧力,施加表面的间隔首先分别减小,直至到达死点。因此,随后必须施加超过该弹簧力的外力。在这方面,在克服死点之后,压缩弹簧反而协助枢转夹进一步枢转,以使得枢转夹在没有施加外力且仅通过弹簧预加载的情况下,自动从死点枢转到相应目标位置并进入相应目标位置。
[0022] 根据实施方式,弹簧装置由至少一个螺旋弹簧形成,优选由相邻布置的两个螺旋弹簧形成。从而能够实现足够大的力,在施工空间要求小的情况下,稳定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在这方面,相应施加表面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该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至相应螺旋弹簧中,以固定螺旋弹簧,抵抗横向滑移。具体地,相应施加表面可具有用于作用在其上的每个螺旋弹簧的相应突出部。这同时使组装枢转夹与螺旋弹簧更简单,以及使螺旋弹簧的位置安全性可靠,以使得螺旋弹簧在从释放位置过死点到达固定位置的所有枢转位置与施加表面可靠地协作。
[0023] 还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枢转夹的杠杆臂具有释放部,该释放部在释放位置优选地处于与死点相对应的位置处,在远离基体的方向上突出超过接触表面,而不是在相应枢转夹的固定位置。然后,具体地,释放部突出超过接触表面的结果是,当将两轮车附件施加至接触表面时,由两轮车附件作用于释放部上。然后,这种施加优选指向接触表面的方向,以使得有利地推回释放部,至少推到释放部不再突出超过接触表面。
[0024]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保持器中接纳两轮车附件来触发具有这种释放部的枢转夹在其固定位置的方向上枢转出其释放位置,具体地,通过这样做时将附件施加至接触表面来触发。如果在所述将释放部推回接触表面后时,还克服了枢轴运动的死点,则由于弹簧装置的预加载,随后可仅独立将枢转夹进一步枢转达固定位置,并枢转到固定位置,然后,优选附加地通过预加载保持在该位置。
[0025]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当两轮车附件被插入保持器时,即,实际上在两轮车附件插入保持器并在这样做时施加至接触表面时,枢转夹能够因而自动变换至固定位置,即,不用通过手直接致动。以这种方式,保持器的操作会特别舒适,因为仅须将两轮车附件完全插入保持器,然后两轮车附件就被固定以防去除,而无需固定步骤,例如变成必须的、必须单独执行的锁定保持器或单独致动保持器的元件。
[0026] 相反地,释放部可有利地在相应枢转夹枢转出固定位置至释放位置时,通过接触表面再次突出超过接触表面,以使得将可接纳于保持器中的两轮车附件压离接触表面。在两轮车附件上的这种动作通过弹簧装置从死点的向前预加载来协助,以使得附件可选地在枢转夹向上枢转时至少部分地跳离接触表面。从而也简化从保持器去除附件,由此又提高保持器操作的舒适性。
[0027] 根据有利的进一步研发,释放部在周向方向上,从关于相应枢转轴线至少主要径向定向的相应杠杆臂的杆部突出,其中,杆部优选地独立于相应枢转夹的位置而设置在接触表面下方。因此,具体地,相应杠杆臂可与径向延伸的杆部以及至少基本上以直从其突出的释放部成角度。然后,释放部在相应枢转夹的释放位置,至少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其枢转轴线在接触表面之上突出,因此,当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释放部在相对的周向方向上被推回。由于因而与两轮车附件的相互作用至少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进行,所以一方面有利地使绕枢转轴线的扭矩最大化,另一方面,使在枢转轴线上的径向作用最小化。
[0028]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优选的是,相应杠杆臂具有带动部,其中,如果保持器包括多个枢转夹,具体为两个,则枢转夹中的一个的杠杆臂的带动部和另一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彼此接合,具体地,彼此松散地接合,以使得当一个枢转夹枢转时,另一枢转夹在相反的方向上枢转大致相同的角度。换言之,这两个枢转夹经由它们各自的带动部进行联接,从而在相应的相反方向上进行共同枢转。在这方面,优选独立于哪个枢转夹枢转,夹带相应的其他枢转夹。以这种方式足以直接致动这些枢转夹中的一个,以便同时调整二者。
[0029] 通过这种联接可确保的是,枢转夹采取各自相互对应的位置。具体地,当枢转夹中的一个恰好处于其释放位置、其与死点相对应的位置或其固定位置时,枢转夹中的另一个同样处于其释放位置、其与死点相对应的位置或其固定位置。
[0030] 在有利的进一步研发中,一个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包括相对于相应的枢转轴线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该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与另一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协作,以使得在调整到释放位置时,另一个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可作用于该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上,以及该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可作用于另一枢转夹的杠杆臂的带动部的至少一个径向延长部上,从而调整至固定位置。在这方面,具体地,该相互作用在相对于枢转夹的枢转轴线的相应周向方向上进行。在这方面,延长部可类似于两个齿轮的类似部分或指状物而彼此接合。一个枢转夹的至少一个相应延长部和另一枢转夹的至少一个延长部优选在枢转夹的每个可能枢转位置彼此接触,以使得这些枢转夹中的一个的枢转运动直接且基本上无间隙地传递至相应的另一枢转夹的相应枢转运动。
[0031] 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补充或还独立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是,还优选的是,相应的保持臂成角度,且包括径向部和切向部,其中,径向部至少主要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相应的枢转轴线延伸,切向部在径向部的远端处至少主要在切向方向上延伸,从而当所述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在相应枢转夹的固定位置阻止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
[0032]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具体用于两轮车锁。该保持器包括基体以及一个或多个枢转夹,其中,由基体限定接触表面,当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两轮车附件接触该接触表面;一个或多个枢转夹中的每个都包括保持臂和释放位置以及固定位置,以便在释放位置允许在保持器中接纳两轮车附件以及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以及在固定位置允许当所述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阻止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其中,相应的保持臂成角度,且包括径向部和切向部,其中,径向部至少主要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相应的枢转轴线延伸,切向部在径向部的远端处至少主要在切向方向上延伸,从而当所述两轮车附件接纳于保持器中时,在相应枢转夹的固定位置时,阻止从保持器去除两轮车附件。
[0033] 枢转夹的保持臂的这种成角度的配置具有的优点是,具体地,能够通过切向部阻止从保持器中去除容纳于保持器中的两轮车配件。如果两轮车配件被朝向切向部推动(例如,通过骑行期间的振动或者当尽管枢转夹处于固定位置却试图去除附件时),例如在远离基体的接触表面的方向上,具体地,则因而力在相对于相应的枢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施加在枢转夹上。
[0034] 根据优选的进一步研发,这当相应的切向部在固定位置与接触表面平行对准时尤其如此。然而,这种径向力不会围绕枢转轴线产生任何扭矩,以使得枢转夹不借此枢转,而是保持在枢转夹的固定位置。如果切向部相对较短,使得通过接纳于保持器中的附件靠近径向部的指定端部进行动作,则这一点更加适用。
[0035] 具体地,相应保持臂的成角度的配置对于弓形配置是有利的,因为两轮车附件在从保持器去除的方向上施加在相应保持臂上的力可利用弓形保持臂导致将相应枢转夹推动至释放位置,并且因而危及附件在保持器中的安保持全。因此,弓形枢转夹还必须被固定以抵抗在固定位置枢转打开,例如,因为弓形枢转夹的背离枢转轴线的端部彼此联接,使得附件在保持器中整个表面上被包围。相反,在所述保持器中不需要这种附加固定。可提出的是,枢转夹的保持臂在其固定位置也彼此间隔开。
[0036] 根据优选的进一步研发,在释放位置,相应切向部处于包括在接触表面上方垂直的所有点的空间的外部。换言之,枢转夹的切向部在释放位置释放接触表面上方的整个区域,以使得两轮车附件能够相对于接触表面在至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插入保持器中,以及可施加到接触表面。相反,在固定位置,保持臂优选地以切向部分突出至该空间中,以使得保持臂阻挡附件远离接触表面并离开保持器的相反运动。
[0037] 根据有利实施方式,相应切向部的切向程度比其从相应枢转轴线的径向间隔的一半短。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提出的是,相应切向部在围绕枢转轴线的至多30°的角度范围上延伸,具体是大约25°的角度范围。在该实施方式中,相应切向部的程度在相对于相应枢转轴线的切向或周向方向上进行界定,且相对较短。因而,还可确保的是,切向部在相应枢转夹的固定位置在远离接触表面的方向上的作用至少基本上代表相对于枢转轴线径向的力的影响,并且因而不导致绕枢转轴线的任何扭矩或仅导致绕枢转轴线的非常小的扭矩。
[0038] 还有利的是,具体地,优选地在保持臂处至少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远离枢转轴线延伸的接合部在径向部与切向部之间的过渡部处形成。这些接合部可以被配置为突出部,并且有利地用于提供用于手动致动枢转夹的接合点。枢转夹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合部可例如被捕获并在释放位置的方向上进行按压,以用于将枢转夹从固定位置枢转至释放位置(或至少直至死点,并且略超过死点)。具体地,两个枢转夹的接合部分可设置有具有多个枢转夹的保持器,具体是两个枢转夹,以使得两个枢转夹的接合部分可同时彼此进行压离,例如,当由拇指作用于一个接合部上,且由剩余手指中的至少一个作用于另一个接合部上时,通过伸展手来使两个枢转夹的接合部分同时彼此进行压离。
[0039]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保持器包括两个枢转夹,这两个枢转夹相对于彼此进行强制引导,以使得在一个枢转夹绕其枢转轴线枢转时,另一个枢转夹在相反方向上绕其枢转轴线枢转相同的角度。如以上详细所述,这种强制引导可以通过在枢转夹的杠杆臂处的带动部的协作来实现。然而,一般地,也可考虑枢转夹的其他类型的这种协调枢转,例如通过在枢转夹之间的一种传输,其不一定必须具有用于此目的的杠杆臂。
[0040] 对于所有上述保持器来说,进一步优选的是,各枢转夹具相对于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两个枢转夹优选地相对于彼此轴向对称地布置,具体地,相对于垂直于接触表面对准的反射轴线。通过具有相同构造的枢转夹的设计,可降低保持器的生产成本。另外,由于不必区分枢转夹,所以可简化保持器的组装。
[0041] 另外,相应枢转夹的枢转轴线优选为固定,具体地,相对于保持器的基体。与具有相应(弹性)可移动枢转轴线的枢转夹的支承不同的是,通过固定锚固件可实现保持器更大的稳定性,然后,所述保持器的基体与枢转夹一样,优选地具体能够由基本上非弹性的材料制成。
[0042] 基体的接触表面可沿纵向方向延伸。具体地,通过这可理解的是,可用于在基体处施加两轮车配件的表面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比在横向于纵向方向上更大的延伸范围。接触表面还可相对于纵向方向至少基本上对称地配置,即相对于与纵向方向平行的对称轴或相对于与纵向方向平行且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对称平面至少基本上对称地配置。
[0043] 根据有利实施方式,保持器包括在纵向方向上界定接触表面的枢转夹。具体地,如果将两轮车配件插入保持器中至少基本上在纵向方向上进行,例如,通过引入到袋状或箭袋状的接收区域中以使得在相反的纵向方向上去除两轮车附件会被所述枢转夹阻挡,则这种实施方式可有利。
[0044]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除了上述枢转夹之外或可替代地,保持器包括两个枢转夹,这两个枢转夹横向于纵向方向位于接触表面的侧部。在这方面,两个枢转夹的枢转轴线优选地与该纵向方向平行布置。因而,枢转夹可围绕接纳于保持器中的两轮车附件相对于纵向方向在两个相对侧处接合。具体地,枢转夹可从两侧围绕接纳于保持器中的两轮车附件施加,并且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在枢转到固定位置时(即,具体地,在具有所述径向部的横向方向上,以及在背离具有相应枢转夹的保持臂的所述切向部的接触表面的方向上)。以这种方式,可特别可靠地防止去除附件。
[0045] 根据优选的进一步研发,基体还具有边界部,该边界部从接触表面突出,并且在纵向方向上界定接触表面。因而,具体地,边界部可限制接纳于保持器中的两轮车附件沿纵向方向(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可运动性。在这方面,边界部优选地配置成壳状,以使得为了施加在接触表面处,两轮车附件的端部部分可以首先以与接触表面成角度的方式插入壳状边界部中,并随后可朝向接触表面枢转。在这方面,边界部还可用作引导部,用于将两轮车附件插入保持器内的正确对准。
[0046] 在基体处可设置另一边界部,以便也在相反的纵向方向上界定接触表面。根据保持器的对准,具体地,如果这种另外的边界部在两轮车处的保持器的典型设置上基本上设置在基体的上端处,则这种另外的边界部可以相对较小,或也可完全不需要。因为在这个方向上,重力可已足以防止两轮车附件离开保持器,尽管枢转夹位于固定位置。
[0047] 另外优选的是,基体具有一个或多个引导部,该一个或多个引导部从接触表面突出,并且至少部分横向于纵向方向限定接触表面。因此,可选地,除了位于接触表面侧部的所述枢转夹之外,引导部限制接纳于保持器中的两轮车附件在横向方向(即,横向于纵向方向)上的可运动性。然而,与枢转夹不同,由于引导部优选刚性地布置在基体处,所以引导部可吸收附件在横向方向上施加在保持器上的力,例如,由于骑乘期间的振动,因而,具体地,有助于使这种力不将枢转夹枢转出固定位置至释放位置。另外,具体地,引导部可与所述边界部一起用于附件在插入保持器中时的正确对准,因为引导部在接触表面处施加附加和/或在插入边界部时引导附件。
[0048]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还通过两轮车附件来实现,具体为两轮车锁,优选为折叠锁,该两轮车附件具有适当地配置成用于两轮车附件的保持器,具体地,该保持器根据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进行配置。附图说明
[0049] 下面将仅通过示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0050] 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的实施方式,其中枢转夹处于释放位置;
[0051] 图2以立体图示出了相同实施方式,其中在固定位置折叠锁接接纳于保持器和枢转夹中;
[0052] 图3以立体剖视图示出了相同实施方式,其中枢转夹处于释放位置;
[0053] 图4以立体剖视图示出了相同实施方式,其中在固定位置折叠锁接接纳于保持器和枢转夹中;
[0054] 图5以侧视图示出了相同实施方式;
[0055] 图6以侧视图示出了替代实施方式,其中枢转夹处于释放位置;以及[0056] 图7以侧视图示出了替代实施方式,其中枢转夹处于固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在图1至图5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11的相同的相应实施方式。保持器11适当地配置为用于折叠锁13,即,折叠锁13可接纳于保持器11中,保持器11紧固至两轮车,以在两轮车上支承保持器11(图1、图2和图5示出了两轮车的框架管15),然后,可由保持器11可靠地保持折叠锁13。
[0058] 具体地,如在图1中可识别的是,保持器11包括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的基体17。基体17的后侧配置为附接至两轮车的框架管15。为此目的,在后侧形成两个腹板19,腹板19彼此平行且与纵向方向L平行(参见图3和图4),并且基体可通过腹板19放置在框架管15上。下面将参照图5进一步说明将保持器11紧固至两轮车,具体为紧固至框架管15的不同方式。
[0059] 在基体17的前侧形成有基本上由基体17的平坦表面形成的接触表面21。即使该表面具有诸如用于螺钉25的孔23、23'的凹部并因而被穿孔,仍然通过该表面限定连续接触表面21。当折叠锁13接纳于保持器11中时折叠锁13接触该接触表面21(参见图2和图4)。
[0060] 接触表面21在朝向端部(在图中的左侧)的纵向方向L上由边界部27界定,边界部27配置成壳形式,具有围绕横向于纵向方向L延伸的轴线的曲率,以使得可首先将折叠锁13的端部部分29(参见图2)插入壳状边界部27中,以放置在接触表面21处,并且随后可朝向接触表面21枢转。
[0061] 然而,边界部27不仅用于简化将折叠锁13正确地插入保持器11中,而且还在插入之后在纵向方向L上支承接纳于保持器11中的折叠锁13,以使得折叠锁13在保持器11中在纵向方向L上的可移动性是有界的。为了在相反方向上附加界定移动性,设置另一边界部31,然而,与所述边界部27不同,边界部31不是由具有对应于折叠锁13的厚度的高度的一种壁形成,而是仅通过垂直于纵向方向L从接触表面21突出的边缘形成(参见图1和图5)。该另一边界部31配置成当将折叠锁13放置于接触表面21上时,在折叠锁13的杆33和锁定主体35之间接合,以便从而附加地界定折叠锁13在纵向方向L上的移动性,具体地,防止折叠锁13与边界部27完全在一起。
[0062] 侧向引导部37邻近紧固部37形成为从接触表面21突出的基本平滑壁,并且由此至少在其端部部分29的区域中,横向于纵向方向L限制折叠锁13,具体地,侧向引导部37用于使折叠锁13在保持器11中正确对准,以使得折叠锁13的纵向延伸与保持器11的纵向方向L平行。
[0063] 在横向于纵向方向L的接触表面21侧面的两个枢转夹39设置为用于进一步横向界定保持器11中的折叠锁13,并且具体用于固定接纳于保持器11中的折叠锁13,防止去除或释放(脱落)。两个枢转夹39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在基体17处围绕相应枢转轴线S可枢转地进行支承。在这方面,两个枢转轴线S平行于纵向方向L对准。枢转夹39在基体17处的可枢转支承分别通过销41进行,销41在固定位置处紧固至基体17,沿枢转轴线S延伸,并且由相应枢转夹39的支承凸缘43进行引导。
[0064] 如在图1和图2与图3和图4的对比中可认识到的是,枢转夹39可在释放位置(图1和图3)与固定位置(图2和图4)之间围绕其相应枢转轴线S枢转。接触表面21之上的空间在枢转夹39的释放位置释放到枢转夹39不能接合至该空间中的程度,以使得折叠锁13可在枢转夹39之间进行引导,并且可放置在接触表面21处,以在保持器11中接纳折叠锁13,或可从接触表面21释放以从保持器11去除折叠锁13。
[0065] 相反,在固定位置,枢转夹39接合至接触表面21之上的该空间中,并因而阻止从接触表面21释放折叠锁13,以使得通过枢转夹39固定折叠锁13,以防止从保持器11去除。然后,在固定位置通过枢转夹39以及通过边界部27、31和引导部37而在保持器11中牢固地保持接纳于保持器11中的折叠锁13,具体地,至少基本上不可移动地保持折叠锁13。
[0066] 首先,在图1和图2的剖视图中可看出的是,枢转夹39每个都包括保持臂45和杠杆臂47,保持臂45和杠杆臂47至少部分地以至少基本上平坦的方式形成。在这方面,保持臂45是成角度的,并且包括径向部49,径向部49从支承凸4开始至少主要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相应枢转轴线S)延伸,保持臂45包括切向部51,切向部51在至少主要切向方向上在径向部49的远端53处延伸(即,在远离枢转轴线S的端部)。
[0067] 径向部49和切向部51在相应枢转夹39的固定位置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接触表面21或与接触表面21平行地对准。由于枢转轴线S布置成相对较远地向外,即,在横向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在接触表面21的范围上横向突出,因而,径向部可在固定位置侧向接触接纳于保持器11中的折叠锁13(参见图4),因而可包围折叠锁13,除了横向于纵向方向L的引导部37之外。在这方面,切向部51突出至接触表面21上方的区域中,并接触折叠锁13的上侧,以使得成角度的保持臂45围绕折叠锁13的角部接合。以这种方式,折叠锁13可靠地保持在接触表面21处,并且总体处于保持器11中。
[0068] 切向部51相对于径向部49相对较短,具体地,比径向部49的长度的一半短,以使得切向部51仅围绕枢转轴线S在大约25°的角度范围上延伸。以这种方式,枢转夹39的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仅必须彼此相差约25°的相应枢转角,在任何情况下优选地最多相差30°,以使得折叠锁13能够在释放位置通过枢转夹39,并且在枢转夹39的固定位置以齐平的方式围绕枢转夹39接合。
[0069] 由于枢转夹39的保持臂45的成角度的形状,且由于切向部分51的短小,折叠锁13垂直于接触表面21且远离接触表面21而施加在枢转夹39上的力基本上在相对于相应枢转轴线S的径向方向上作用。在这方面,施加在切向部分51上的力在径向方向上在径向部分49上传递至固定地布置在基体17处的销41上,以使得该力最终可由基体吸收。因而,不会产生扭矩或至少仅产生很小程度的扭矩,具体地,在枢转夹39枢转打开到释放位置的方向上的扭矩。因而,保持臂的具体形状不仅有助于围绕折叠锁13紧密地接合,而且还有助于防止枢转夹39的不期望的枢转打开,并因而防止折叠锁13释放,例如,由于振动。
[0070] 在保持臂45的切向部51与径向部49之间的过渡部处,在径向部49的远端53的区域中形成相应的接合部55。具体地,接合部55形成为切向部51的厚度从径向部49开始优选仅在径向外侧上减小,并且因此不在阻挡接纳于保持器11中的折叠锁13的侧部上减小。然后,例如,诸如如图所示,对于手动致动保持器11,以接合凹部55的形式形成的接合部分55可特别容易地进行夹持。
[0071] 如果接合部分55,具体地,保持臂45的切向部51的径向外侧(不同于图中所示)以合适方式成形,具体地,进行倒角,则枢转夹39可例如也枢转打开,从而将折叠锁13插入保持器11中,以使得折叠锁13在朝向接触表面21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入射至枢转夹的接合部分55上,其中,然后,由于接合部分55的形状,该动作相对于围绕枢转轴线S作用在枢转夹的扭矩而在释放位置的方向上开始。以这种方式,因为保持器11不需要单独地枢转打开,而是可以说枢转夹39在插入折叠锁13时被自动推开,并且释放用于折叠锁13的路径,所以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折叠锁13的插入。
[0072] 类似于保持臂45,相应枢转夹39的杠杆臂47也至少基本上在相对于枢转轴线S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然而,在这方面,与保持臂45不同,杠杆臂47不相对于接触表面21横向延伸,而是基本上在接触表面21下方。在这方面,施加表面57优选地形成为在杠杆臂47的背离枢转轴线的端部处与枢转轴线S。
[0073] 由于保持器11至少基本上镜像对称于与纵向方向L平行且垂直于接触表面21的平面,并且由于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枢转夹39几乎镜面对称地设置(实际上垂直于接触表面对准的反射轴线轴向对称地设置),所以在接触表面21下方延伸的、杠杆臂47的施加表面57至少基本上朝向彼此对准。在这方面,施加表面57彼此之间的间隔取决于枢转夹39的相应枢转位置。在这方面,两个施加表面57通过弹簧装置59在彼此更大间隔的方向上进行预加载,弹簧装置59布置在两个施加表面57之间,并且用作压缩弹簧。
[0074] 施加表面57彼此之间的间隔在如图1所示的释放位置与如图4所示的两个枢转夹39的固定位置均比在设置在施加表面57之间的枢转位置大。具体地,在杠杆臂47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连接两个枢转轴线S的平面对准的枢转位置,施加表面57彼此之间的间距最小。枢转夹39的枢转性的死点由该枢转位置限定,该枢转位置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居中地位于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因为枢转夹39通过弹簧装置59在面朝释放位置的死点侧处在释放位置的方向上进行预加载。
[0075] 因此,在枢转夹39枢转超过死点时,只要已克服死点,枢转运动就独立进行,仅由弹簧装置59驱动。相反,枢转运动抵抗弹簧装置59的预载荷直到死点。因而,弹簧装置59抵消将枢转夹39调节出相应采用位置的调节,并从而有助于防止对枢转夹39的不期望调节,具体地,防止枢转夹39由于骑乘期间的振动而意外枢转打开。
[0076]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弹簧装置59包括两个螺旋弹簧,这两个螺旋弹簧在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每个螺旋弹簧均一方面靠一个枢转夹39的施加表面57进行支承,另一方面,靠另一枢转夹39的施加表面57进行支承。在这方面,螺旋弹簧通过接合至螺旋弹簧中的、施加表面57中的销状突出部而进行固定以防滑动(在附图中无法识别)。
[0077] 释放部61在枢转夹39的杠杆臂47处与施加表面57相邻地形成。与杠杆臂47的相对于相应枢转轴线S至少主要径向地对准的杆部不同,释放部61在周向方向上从杆部突出(即,从剩余的杠杆臂47)。在这方面,释放部61从杠杆臂47延伸,以其它方式基本上在接触表面21的下方在朝向接触表面21的方向上延伸。
[0078] 根据枢转夹39的枢转位置,释放部61在这方面突出通过限定接触表面21的、基体17的表面中的通道,以使得释放部61突出超过接触表面21。这是在释放位置(参见图3)和死点处的情况,其结果是,如果将折叠锁13插入保持器11内并放置在接触表面21处,则仅仅由于弹簧装置59(参见图4)的预加载,释放部61被推回直到死点并超过死点,且因此枢转夹39进一步枢转至固定位置并进入固定位置。以这种方式,折叠锁13自动地进行固定,以防止在插入到保持器11中时直接脱落或去除。
[0079] 相应的径向突出部63在施加表面57的两侧处(相对于纵向方向L)在每个杠杆臂47处形成。相应枢转夹39的两个延长部63形成枢转夹39的带动部。在这方面,相应枢转腔39的两个延长部63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相应枢转轴线S彼此偏离,以使得一个枢转夹39的相应延长部63在周向方向上运行在另一枢转夹39的延长部63之前,并且一个枢转夹39的另一延长部63在周向方向上跟随另一枢转夹39的另一延长部63。在这方面,延长部63在周向方向上的偏离和形状使得延长部63至少基本上在枢转夹39的每个枢转位置彼此接合,并且彼此成对接触。
[0080] 然后,这种布置的有利效果在于,枢转夹39经由带动部63彼此联接,以围绕枢转夹39各自的枢转轴线S在相反的枢转方向上进行共同的枢转运动。因而,枢转夹39中的一个的调节必然导致另一枢转夹39进行相应调整。因而,一方面,确保螺旋弹簧59不进行过多剪切,以使得螺旋弹簧59每个均以类似方式作用于两个杠杆臂47上。因而,另一方面,对于保持器11的手动调节充分的是,枢转枢转夹39中的一个,因为另一枢转夹通过带动部63的相互作用而一起携带。
[0081]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保持器11紧固至两轮车的框架管15。保持器11的这种紧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在这方面,图中示出的保持器11的实施方式有利地具有多个可选的紧固可能性。
[0082] 在图1和图2中的保持器11的紧固通过适配件65进行(参见图5),适配件65绕夹具67紧密地附接至框架管15,夹具67围绕框架管15缠绕并闭合。适配件65用于为螺钉25提供螺纹,螺钉25引导通过基体17的孔23,以将保持器11的基体17旋拧至适配件65。
[0083] 另外,在基体17中形成另外两个孔23',两个孔23'的间隔适于设置在框架管15中的两个螺纹孔69(例如,用于瓶子保持器)的间隔(参见图5),其可为公共间隔或标准间隔。因而,作为经由适配件65的紧固的替代物,保持器11还可经由这些孔23'和合适的螺钉直接旋拧至框架管15。
[0084] 在图5中还可看出,基体17具有两个通道71,通道71横向于纵向方向L延伸,并具有扁平的横截面,且配置成使得可通过通道71引导相应紧固带(未示出)。然后,可以通过这种紧固带将保持器11绑定至框架管15,其中,具体地,相应紧固带的纵向固定能够以钩环紧固件的方式进行,以用于将保持件11牢固地紧固至框架管15。
[0085] 图6和图7示出了保持器11的替代实施方式,该替代实施方式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非常相似,并且配置成适合至少基本上相同类型的折叠锁13。该替代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其具有单个枢转夹39,枢转夹39可枢转地支承于基体17的端面73(相对于纵向方向L)处,而不是位于接触表面21的侧部的两个枢转夹39。因而,该枢转夹39的枢转轴线S确实与另一实施方式中与接触表面平行地对准的两个枢转夹39的相应枢转轴线S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该枢转夹39的枢转轴线S垂直于纵向方向L对准。
[0086] 通过枢转夹39的这种布置和对准,接触表面21在纵向方向L上由枢转夹39界定。在这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如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边界部27和引导部37形成一种袋或当两轮车附件13接纳于保持器11中时至少围绕两轮车附件13,以使得两轮车附件13基本上只在其从边界部在纵向方向L上远离边界部27偏离或其在纵向方向L上与边界区段27相对的端部远离接触表面21枢转时,可从接触表面21去除。然后,已经可通过布置在基体17的端面73处的单个枢转夹39可靠地防止这两个运动,以使得枢转夹39适合于将二轮车附件13固定在保持器11中。
[0087] 在这方面,通常不排除设置另外的枢转夹39。因而,例如,可以想到的是如图1至图2所示的保持器11与图6和图7所示保持器11的组合的实施方式,因此,该实施方式具有横向于纵向方向L位于接触表面21侧部的两个枢转夹39以及布置在端面73处的枢转夹39。
[0088] 根据图6和图7的实施方式的单个枢转夹39又可在图5中所示的释放位置与图7所示的固定位置之间枢转超过死点。在这方面,在这里还示出了弹簧装置59,弹簧装置59根据枢转夹39位于死点的侧部而将枢转夹39预加载至释放位置或固定位置。
[0089] 为此目的,弹簧装置59作用于枢转夹39的杠杆臂47的施加表面57上(在接触表面21下方进行引导,因此在图6和7中不可见)。然而,该实施方式中的弹簧装置59在两个枢转夹39的杠杆臂47之间不起作用,而是靠形成于基体17处的施加表面处进行支承(在图中不能识别)。以这种方式,弹簧装置59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又配置为螺旋弹簧,可以以压缩弹簧的方式,在枢轴夹39的杠杆臂47的施加表面57与形成于基体17处的施加表面之间的较大间距的方向上预加载枢转夹39,其中最小间距的位置表示死点。
[0090] 如在图6中可看出的,在枢转夹39的杠杆臂47处的、释放部61的枢转夹39在释放位置延伸通过接触表面21,并因而在接触表面21上方向上突出。通过将折叠锁13施加至接触表面21,其中,保持器11设置用于折叠锁13,释放部61被推回超过死点,以使得弹簧装置59随后使枢转夹39枢转至固定位置并进入固定位置(参见图7),并且随后在固定位置保持枢转夹39。在枢转夹39枢转打开至释放位置时,释放部61再次离开接触表面21,并因而推动折叠锁13稍微远离接触表面21,已使得可更容易地抓握折叠锁13,以边从保持器完全去除。因而,在仅具有一个枢转夹39的该实施方式中,将折叠锁13插入保持器中以及从保持器11去除折叠锁13也特别舒适。
[0091]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92] 11      保持器
[0093] 13      折叠锁
[0094] 15      框架管
[0095] 17      基体
[0096] 19      腹板
[0097] 21      接触表面
[0098] 23、23'  孔
[0099] 25      螺钉
[0100] 27      边界部
[0101] 29      端部
[0102] 31      另一边界部
[0103] 33      杆
[0104] 35      锁体
[0105] 37      引导部
[0106] 39      枢转夹
[0107] 41      销
[0108] 43      支承凸缘
[0109] 45      保持臂
[0110] 47      杠杆臂
[0111] 49      径向部
[0112] 51      切向部
[0113] 53      远端
[0114] 55      接合部
[0115] 57      施加表面
[0116] 59      弹簧装置
[0117] 61      释放部
[0118] 63      径向延长部、带动部65      适配件
[0119] 67      夹具
[0120] 69      螺纹孔
[0121] 71      通道
[0122] 73      端面
[0123] L       纵向方向
[0124] S       枢转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