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和摩托车

申请号 CN200810173265.6 申请日 2008-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1423092B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林勇太; 高桥邦之;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摩托车的侧 后视镜 和摩托车,其能够提高选择侧后视镜在前车罩上的安装 位置 时的 自由度 。侧后视镜包括安装座、后视镜撑条以及后视镜,安装座安装到 覆盖 车身 的前部的前车罩,后视镜撑条由安装座 支撑 使得其基部能够转动,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撑条的末端处。安装座包括 基台 部(41a)和支撑部,基台部被成形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安装到前车罩,支撑部设置在基台部(41a)上以支撑后视镜撑条的基部,使得后视镜撑条的 转轴 延伸所沿的方向(Dp)向着基台部的长度方向(DL)倾斜。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包括:
安装座,其安装到覆盖车身的前部的前车罩,
后视镜撑条,其由所述安装座支撑使得其基部能够转动,以及
后视镜,其安装在所述后视镜撑条的末端处,并且
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基台部,其被成形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安装到所述前车罩,以及
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基台部上以支撑所述后视镜撑条的所述基部,使得所述后视镜撑条的转轴延伸所沿的方向向着所述基台部的长度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基台部安装在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侧的位置,并且所述转轴朝向位于偏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中心的位置外侧的位置向下倾斜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其中,所述基台部安装在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侧的位置,以使得在俯视图中观察时其长度方向指向所述车身的大体纵向,并且
所述转轴从偏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位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的位置延伸到偏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基台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其中,所述基台部形成有至少两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被设置为在所述基台部的长度方向上排列以将所述安装座固定到所述前车罩,并且
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两个安装部之间。
4.一种摩托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对朝向所述车身的行驶进行整流的整流板设置在所述前车罩的前方,并且
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后视镜撑条的所述基部,以避免所述后视镜撑条与所述整流板之间的干扰。

说明书全文

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和摩托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摩托车上的侧后视镜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理想的是,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可以根据乘客的身体高度和姿态调节其平,并可以根据需要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折叠。在一些现有技术的侧后视镜中,安装到侧车罩的安装座以能够使后视镜撑条转动的方式来支撑杆形后视镜撑条的基部,后视镜安装到后视镜撑条的末端(例如,见专利文献1)。通常,支撑侧后视镜的这种安装座成形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螺栓安装到安装座的两端以将安装座固定到前车罩,并且支撑部设置在螺栓之间以支撑后视镜撑条的基部以使得其能够转动。此外,为了使安装座可靠地支撑后视镜和后视镜撑条,通常后视镜撑条的转轴被设置为与安装座延伸所沿的方向(长度方向)垂直。对于这种构造,乘客使后视镜撑条绕轴转动以能够调节后视镜的水平和折叠后视镜。 [0003] [专利文献1]JP-A-2001-071964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0005] 为了防止后视镜撑条和后视镜能够移动的范围与车身的各个部分相重叠,需要仔细选择安装座在前车罩上所安装的位置。但是,根据现有技术,后视镜撑条的转轴被设置为与安装座的长度方向垂直,而导致这种选择的较小自由度,由此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前车罩的形状等。
[0006] 本发明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选择前车罩上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的侧后视镜,以及设置有该侧后视镜的摩托车。
[0007]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8]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包括安装座、后视镜撑条以及后视镜,安装座安装到覆盖车身的前部的前车罩,后视镜撑条由安装座支撑使得其基部能够转动,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撑条的末端处。安装座包括基台部和支撑部,基台部被成形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安装到前车罩,支撑部设置在基台部上以支撑后视镜撑条的基部,使得后视镜撑条的转轴延伸所沿的方向向着基台部的长度方向倾斜。
[0009] 此外,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所述侧后视镜。 [0010] 根据本发明,后视镜撑条延伸所沿的方向相对于基部的长度方向不受约束,由此可以提高选择安装座的安装位置时的自由度。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0012] 图2是示出摩托车的上部的正视图。
[0013] 图3是示出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0014] 图4是示出摩托车的安装左侧后视镜的那部分的侧视图。
[0015] 图5是示出支撑侧后视镜、挡板和整流板的撑条的分解立体图。 [0016] 图6是示出侧后视镜的正视图。
[0017]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VII-VII所取的剖视图。
[0018] 图8是示出安装到车身的侧后视镜的俯视图。
[0019] 图9是示出安装到车身的侧后视镜的侧视图。
[0020] 图10是示出安装到车身的侧后视镜的正视图。
[0021] 图11是示出设置在侧后视镜上的安装座的俯视图。
[0022] 图12是示出从后方观察时的安装座的视图。
[0023] 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II-XIII所取的剖视图。
[0024] 图14是示出侧后视镜的转轴延伸所沿的方向的视图。
[0025] 图15是示出侧后视镜的转轴延伸所沿的方向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侧后视镜40L、40R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摩托车1的上部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摩托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图4是摩托车1其上安装左侧后视镜40L的那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挡风板25、侧后视镜40等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如图1或2所示,摩托车1包括车身框架2,车罩20,挡风板25,侧后视镜40R、40L、发动机10,前轮3和后轮4。
[0028] 如图1所示,竖直倾斜地延伸的转向轴5布置于摩托车1的前部。转向轴5通过竖直排列的两个支架15、15安装到竖直倾斜地延伸的前叉6。前轮3的车轴由前叉6的下端支撑。
[0029] 转向轴5由设置在框架2的前端处的头管2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主框架2b从头管2a朝向车身后部向下倾斜地延伸。发动机10布置在主框架2b下方。由主框架2b支撑的枢轴8布置在发动机10的后方。后臂9的前端连接到枢轴8,并且后臂9的后端支撑后轮4的车轴。从发动机10输出的驱动通过链条(未示出)传递到后轮4。 [0030] 存储由发动机10消耗的燃料燃料箱11布置在主框架2b的上方。乘客乘坐于其上的车座12布置在燃料箱11的后方。
[0031] 根据由乘客进行的操作而改变前轮3的方向的车把13布置在燃料箱11的前方。在此示例中,由乘客持握的把手15L、15R布置在车把13的左右两端处(见图2)。如图驱动桥3所示,在此处所述的示例中,车把13是包括彼此分立的左杆13L和右杆13R的分立型车把,把手15L设置在左杆13L上,把手15R设置在右杆13R上。由乘客持握的操纵杆(例如,离合器操纵杆)17和操纵杆(例如,制动器操纵杆)18布置在把手15L、15R的前方。左杆13L和右杆13R分别通过上支架16(见图1)连接到转向轴5的上部,以与转向轴5、前叉
6和前轮3一起左右转动。包括显示摩托车1的行驶速度的速度仪、显示发动机10的转速的转速仪等的仪表14布置在车把13的前方。
[0032] 摩托车1是所谓全车罩型车辆,并且如图1所示,车罩20包括前车罩21、侧车罩22和下车罩23。
[0033] 下车罩23布置在发动机10的前方以覆盖发动机10的前侧。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侧车罩22被设置为从发动机10的前方朝向车身的前部向上倾斜地延伸,以覆盖车身前部的左右两侧。此外,图1仅描绘了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由Fr表示的方向)的左侧(以下简称为左侧)的左侧车罩22。
[0034] 前车罩21是覆盖车身前部的一种车罩,并位于前轮3的上方和仪表14的前方。前车罩21从其下边缘(前边缘)21a朝向车身后部向上倾斜地延伸。此外,前车罩21弯曲,使得其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向前突伸。此外,如图2所示,从前方观察时,前车罩21是大体V形的,以向上开口,并在其中心处形成有三形切口21b。
[0035] 位于切口21b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右侧(仅称为右侧)上的右部21R和位于切口21b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左侧(仅称为左侧)上的左部21L分别经过侧后视镜40R、40L下方和把手15R、15L下方以向后延伸到达燃料箱11(见图1和2)。如图2所示,操纵杆17、
18分别位于右部21R的上边缘21e和左部21L的上边缘21f的后方。头灯封盖24、24分别安装到右部21R和左部21L。头灯(未示出)布置在头灯封盖24的后方和前车罩21的内侧。
[0036] 如图1或2所示,挡风板25位于车把13的前方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由W表示的方向)上的中心。如图5所示,挡风板25是大体三角形板的形式以与前车罩21的切口21b的大小相符,并在其边缘25d处形成有安装孔25f、25f。安装孔25f、25f通过螺栓喷嘴
26固定到形成在前车罩21(见图2)的边缘21c上的安装孔21d、21d,由此挡风板25从前车罩21的后侧安装到前车罩21。
[0037] 如图2或4所示,挡风板25从其下端25a向上倾斜地延伸,并且其上边缘25b到达右部21R的上边缘21e、左部21L的上边缘21f、车把13和仪表14上方的位置。如下文所述,可以使侧后视镜40L、40R向后放倒,并在放倒的状态下位于挡风板25的上边缘25b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由W1表示的方向)。
[0038] 整流板30设置在前车罩21的前方以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在此处所述 的示例中,如图2或4所示,整流板30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板形构件,并位于挡风板25的前方。整流板30对挡风板25前方的行驶风进行整流,以避免行驶风直接冲击挡风板25。由此,防止随着行驶风飞动的灰尘、昆虫等粘附到挡风板25。
[0039] 如图4所示,整流板30在挡风板25的前方从其下边缘30a沿着挡风板25的表面向上倾斜地延伸。在此处所述的示例中,整流板30位于挡风板25的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前方,并被支撑在离开挡风板25的表面的位置处。此外,整流板30的竖直长度短于挡风板25的竖直长度,并在车辆的纵向上位于挡风板25的上边缘(后端)25b与下端(前端)25a之间。撑条31布置在整流板30的后表面侧,整流板30由撑条31支撑在挡风板25的前方。
如图2所示,侧后视镜40R、40L分别布置在整流板30的右侧和左侧。并且,撑条31与侧后视镜40R、40L一起固定到从头管2a向前延伸的撑条2c(见图4和5)。
[0040] 此外,如图5所示,撑条31包括安装到前车罩21的边缘21c的基体31a,从基体31a向前延伸的延伸部31b,以及从延伸部31b的末端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部31c。
整流板30安装到安装部31c。
[0041] 将对侧后视镜40R、40L给出解释。侧后视镜40R、40L用于乘客观察车辆的后方,并以左右成对的方式设置在车辆的前部。此外,侧后视镜40R、40L相对于彼此对称,并因此将作为示例仅对车辆行驶方向的左侧上的侧后视镜40L给出解释。图6是示出侧后视镜40L的正视图,图7是沿着图6中线VI-VI所取的剖视图。图8至10示出了处于安装到车身的状态下的侧后视镜40L,图8是示出侧后视镜40L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侧后视镜40L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侧后视镜40L的正视图。此外,在图8至10中,由实线描绘了布置在使用位置(当乘客利用侧后视镜40L观察后方时)的侧后视镜40L,并由双点划线描绘了处于向前或向后放倒状态下的侧后视镜40L。
[0042] 如图6所示,侧后视镜40L包括安装到前车罩21的安装座41、支撑在安装座41上的后视镜撑条42、以及设置在后视镜撑条42的末端处的后视镜43。此外,转轴42b设置在后视镜撑条42的基部42a处,基部42a 由安装座41支撑,使得后视镜撑条42能够绕转轴42b转动。此外,如图7所示,转轴42b是嵌入在后视镜撑条42的基部42a中的螺栓。设置在安装座41的支撑部41b上的螺母45夹紧到螺栓的端部,由此基部42a安装到支撑部
41b。螺母45被收纳在形成于41b上的凹部41f内,并由盖体46从外侧覆盖。 [0043] 安装座41在其长度指向边缘21c延伸所沿的方向的状态下安装到前车罩21的边缘21c(见图8)。此外,安装座41在侧面观察时定位得靠近挡风板25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见图4),并在俯视图中朝向相对车辆宽度方向上中心的左侧(图10中由W1表示的方向)。使用时侧后视镜40L布置为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见图10)。此时,侧后视镜40L位于把手15L的前方(见图8或9)。
[0044] 图11是示出安装座41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从后方观察时的安装座41的视图,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II-XIII所取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安装座41包括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基台部41a,基台部41a安装到前车罩21的边缘21c。此外,安装座41包括基台部41a上的支撑部41b。支撑部41b支撑后视镜撑条42的基部42a,使得后视镜撑条42能够绕转轴42b转动。
[0045] 在其中基台部41a安装到前车罩21的状态下,其长度方向(由图11中的DL表示的方向)大体指向车辆的纵向(见图8)。如图11所示,在基台部41a延伸所沿的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安装孔41d、41d形成在基台部41a的前部和后部上,并且螺栓44、44插入通过安装孔41d、41d以将安装座41固定到前车罩21的边缘21c(见图13)。
[0046] 基台部41a以倾斜姿态安装到前车罩21,使得其后端41e位于前端41c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由W1表示的方向)(见图11)。此外,如图9所示,基台部41a以倾斜姿态安装到前车罩21,使得其后端41e定位得高于前端41c。
[0047] 如图11或12所示,支撑部41b位于形成在基台部41a上并形成为从基台部41a向上凸升的安装孔41d、41d之间。如图12所示,转轴42b被设置为沿着支撑部41b的宽度方向延伸。后视镜撑条42沿着与转轴42b垂 直的弧形路径向车身的前方或后方移动。 [0048] 将对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给出详细解释。图14和15是图示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的视图,图14示出了当在与前车罩21的安装基台部41a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基台部41a时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Dp。此外,图箱15示出了当在其长度方向DL上观察安装座41时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Dp。
[0049] 如图14所示,支撑部41b支撑后视镜撑条42的基部42a,使得后视镜撑条42的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Dp向着基台部41a的长度方向DL倾斜。在此处所述的示例中,转轴42b被设置为从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位于基台部41a的长度方向DL上的前侧的位置P1延伸到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位于长度方向DL上的后侧的位置P2。此外,在图14中,表示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Dp的位置P1位于直线Ls的前侧,直线Ls经过转轴42b在较短长度方向上的中心。此外,表示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的位置P2位于直线Ls的后侧。此外,位置P1位于直线Lw的后侧,位置P2位于直线Lw的前侧,直线Lw经过转轴42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此外,如图15所示,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从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P1朝向外侧位置P2向下倾斜。即,转轴42b被设置为使得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P1高于布置在外侧的位置P2。
[0050] 将对后视镜撑条42能够移动的范围给出解释。可以使后视镜撑条42从其延伸方向指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使用位置绕转轴42b向前移动,直到后视镜43位于前车罩21的左部21L的上边缘21f以下(见图9)。此时,后视镜撑条42经过整流板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边缘30d的侧方,以避免后视镜撑条42与整流板30之间的干扰(见图8或10)。此外,如图10所示,在其中后视镜撑条42向前放倒的状态下,后视镜43的末端43a相对于前车罩2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边缘21h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与由W1表示的方向相反),并且如图9所示,后视镜撑条42在沿着前车罩21的方向上延伸。此外,止挡件42c形成在后视镜撑条42上,使得后视镜撑条42的转动在该位置停止(见图6)。
[0051] 此外,可以使后视镜撑条42从上述使用位置向后放倒。在其中后视镜撑条42向后放倒的状态下,后视镜43位于前车罩21的左部21L的上边缘21f的后侧(见图8),并且后视镜4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43a相对于把手15L的端部15a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见图10)。
[0052] 最后,将对支撑侧后视镜40L和整流板30的撑条31的安装结构给出解释。 [0053] 如图5所示,沿着纵向排列的两个安装孔31d、31d形成在撑条31的基体31a上。此外,如上所述,在纵向上排列的两个安装孔41d、41d形成在侧后视镜40L的基台部41a上(见图11)。此外,如图4所示,向前延伸的撑条2c安装到头管2a,并且支架2d设置在撑条
2c的末端处。此外,如图13所示,纵向排列的两个安装孔2e、2e也形成在支架2d上。此外,纵向较长的槽21g形成在前车罩21的边缘21c上,并且安装孔31d、31d,安装孔41d、41d和安装孔2e、2e位于槽21g的内侧。螺栓44、44插入通过形成在撑条31的基部31a上的安装孔31d、31d,侧后视镜40L的安装孔41d、41d,以及支架2d的安装孔2e、2e,并且螺母
47、47从支架2d的里侧夹紧到螺栓32、32。这样,侧后视镜40L和撑条31通过共用的螺栓
44、4固定到车身框架2和前车罩21。
[0054] 此外,如图5所示,大体半圆形切口25e、25e形成在挡风板25的边缘25d上以与螺栓44、44相对应地定位。如图13所示,切口25e的边缘置于撑条2c的支架2d与前车罩21的槽21g的边缘之间。
[0055] 此外,如图5或13所示,由例如橡胶形成的薄减震构件35置于撑条31的基体31a与前车罩21的边缘21c之间。此外,如图13所示,由例如橡胶形成的减震构件36置于支架2d与前车罩21的边缘21c之间。突起36a形成在减震构件36上以防止减震构件36和支架2d相对位置的改变。突起36a装配到形成在支架2d上的孔2f中。此外,减震构件36形成有孔36b、36b,螺栓44、4插入通过孔36b、36b,并且孔36b、36b的边缘在其中螺栓44、44延伸所沿的方向上凸升。圆筒形套筒37、37布置在孔36b、36b内,并且螺栓44、44插入通过套筒37、37。此外,螺栓封盖46装配到螺栓44的头部以封闭形成在螺栓44的头部上的孔(例如,六边形 孔)。
[0056] 上述侧后视镜40R、40L包括安装到覆盖车身前部的前车罩21的安装座41、由安装座41支撑使得基部42a能够转动的后视镜撑条42、以及设置在后视镜撑条42的末端处的后视镜43。安装座41包括基台部41a,基台部41a被成形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安装到前车罩21。此外,安装座41包括位于基台部41a上的支撑部41b,并且支撑部41b支撑后视镜撑条42的基部42a,使得后视镜撑条42的转轴延伸所沿的方向向着基台部41a的长度方向DL倾斜。
[0057] 对于侧后视镜40R、40L,后视镜撑条42的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Dp相对于基台部41a的长度方向DL不受拘束,由此可以提高安装座41在选择其安装位置时的自由度。 [0058] 对于侧后视镜40R、40L,基台部41a安装在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偏向一侧(右侧或左侧)的位置,并且转轴42b从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P1朝向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P2向下倾斜地延伸。由此,通过使后视镜撑条42向后移动,设置在其末端处的后视镜43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动,于是能够减小车辆宽度。 [0059] 此外,对于侧后视镜40R、40L,基台部41a安装在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偏向一侧的位置,使得在俯视图中其长度方向DL大体指向车身的纵向。转轴42b从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位于基台部41a的长度方向DL上的前侧的位置P1延伸到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位于长度方向DL上的后侧的位置P2。由此,在使后视镜撑条42朝向车身后方放倒的情况下,容易将后视镜43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放置。 [0060] 此外,基台部41a形成有被设置为在基台部41a的长度方向DL上排列的两个安装孔41d、41d,以用于将安装座41固定到前车罩21。支撑部41b设置在安装孔41d、41d之间。由此,可以由安装座41来更可靠地支撑侧后视镜40R、40L。
[0061] 此外,摩托车1包括位于前车罩21前方的整流板30以对朝向车身的行驶风进行整流。支撑部41b支撑后视镜撑条42的基部42a,以避免后视镜撑条42与整流板30之间的干涉。由此,即使在摩托车1包括整流板30 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地移动后视镜撑条42。 [0062]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侧后视镜40R、40L,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修改。例如,在解释图14中转轴42b延伸所沿的方向Dp时,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P1位于经过转轴42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线Lw的后侧。但是转轴后视镜撑条42延伸所沿的方向可以进一步倾斜,使得位置P1布置在直线Lw的前侧,并且位置P2布置在直线Lw的后侧。由此,在使后视镜撑条42向后放倒的情况下,更容易将后视镜43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放置(见图1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