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

申请号 CN201310101414.9 申请日 2013-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3359207A 公开(公告)日 2013-10-23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竹迫和平; 加鲁特·潘肃; 吉卡纳·那因戈里;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其包括: 头管 ; 前叉 ;前轮;车体罩,其具备配置在头管前方的前罩部、和配置在头管后方且与前罩部连接的后罩部;和配置于前罩部与后罩部之间的喇叭。在车体罩形成有用于使前叉通过的开口。喇叭与开口相比配置于上方。喇叭以与其前表面垂直的喇叭轴线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喇叭的至少一部分从开口暴露。
权利要求

1.一种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骑乘型车辆具备:
头管
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头管的前叉
支承于所述前叉的下部的前轮;
车体罩,其具备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的前罩部、和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后方且与所述前罩部连接的后罩部;和
配置于所述前罩部和所述后罩部之间的喇叭,其中,
在所述车体罩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前叉通过的开口,
所述喇叭与所述开口相比配置于上方,
所述喇叭以与所述喇叭的前表面垂直的喇叭轴线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从所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时,通过所述前叉所通过的所述开口,能够看到所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喇叭轴线与所述前轮相比更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喇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在侧面观看时与所述头管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喇叭轴线在侧面观看时与所述前轮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位置时,所述喇叭与所述前轮相比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位置时,所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前叉相比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前轮的前端旋转到车宽方向的侧方时,从所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所述前轮与所述喇叭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罩部的前表面不形成用于使所述喇叭的声音通过的喇叭孔。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包括:
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头管的转向轴
与所述转向轴的下部连接的下托架;和
被支承于所述下托架、对所述前轮进行支承的前管,其中,
所述喇叭配置于与所述下托架相比更靠上方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所述前轮的上方的前挡泥板
正面观看时,所述前挡泥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前罩重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辆中心时,从所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所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车体罩与所述前挡泥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所述喇叭的一部分被所述车体罩遮挡。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员乘坐的车座;和
配置在比所述车座更靠前方和下方的脚踏板,
所述后罩部与所述前罩部相比更向下方延伸,
所述后罩部通过所述前轮的后方与所述脚踏板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所述前罩部的灯单元,
所述喇叭配置于与所述灯单元相比更靠后方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喇叭在正面观看时与所述灯单元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单元具备头灯和闪光灯的至少任一者。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头管、保持所述喇叭的喇叭保持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罩保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前罩部和所述后罩部之间,保持所述前罩部,所述罩保持部件具有在正面观看时大致V字的形状,在其两端部保持所述前罩部。
所述罩保持部件的两端部分别位于与所述灯单元相比更靠上方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所述前罩部、用于安装车牌的安装部件。

说明书全文

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特别是涉及喇叭的安装构造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具备喇叭(警报器)的骑乘型车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踏板式车辆,其具备:在头管的前方设置的中央罩;和在中央罩的后方设置的喇叭。中央罩中,在位于喇叭的前方的位置形成有喇叭孔。喇叭所发出的声音(警报声,鸣笛声)通过喇叭孔向车辆前方送出(例如日本国特开2010-12062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内容)。
[0003] 但是,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现有技术例中,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
[0004] 即,在行进时、车辆的清洗时等,、泥、沙粒等异物容易通过喇叭孔进入中央罩的后方(内侧)。异物附于喇叭时,喇叭的耐久性可能会降低。
[0005] 为了抑制喇叭的耐久性的降低,能够考虑将喇叭孔形成得更小,或者塞住喇叭孔等。由此,虽然可能能够抑制异物通过喇叭孔,但喇叭发出的警报声也难以通过喇叭孔。因此,警报声难以传播到中央罩的前方,车辆前方的警报声的音量可能会不足。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其能够抑制喇叭的耐久性的降低,并能够将喇叭的警报声向前方适当地传播。
[0007] 本发明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具有如下的结构。
[0008] 即,本发明是一种骑乘型车辆,
[0009] 上述骑乘型车辆包括:
[0010] 头管;
[0011] 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头管的前叉
[0012] 支承于上述前叉的下部的前轮;
[0013] 车体罩,其具备配置于上述头管的前方的前罩部、和配置于上述头管的后方且与上述前罩部连接的后罩部;和
[0014] 配置于上述前罩部和上述后罩部之间的喇叭,其中,
[0015] 在上述车体罩形成有上述前叉所通过的开口,上述喇叭与上述开口相比配置于上方,上述喇叭以与上述喇叭的前表面垂直的喇叭轴线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从上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时,通过上述前叉所通过的上述开口,能够看到上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
[0016] 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喇叭发出警报声。警报声沿喇叭轴线的直线的路径传播。在此,例如前轮的前端位于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时,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骑乘型车辆,喇叭的至少一部分从开口暴露。由此,警报声能够通过前叉所通过的开口,从车体罩的内部向外部直接送出。这样,喇叭所发出的警报声能够通过开口向车体罩的外部直接送出。
[0017] 另外,喇叭轴线向喇叭的下方且前方延伸,因此直线的路径朝向喇叭的下方且前方。因此,警报声在路面适当地反射,并且反射后的警报声进一步向前方行进。即,能够使警报声在路面反射并向前方传播。换言之,利用警报声的反射向骑乘型车辆的前方传播警报声。
[0018] 由此,能够使警报声向骑乘型车辆的前方适当地传播。即,能够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前方的警报声的音量。
[0019] 伴随上述结构,能够采用具有更小的喇叭孔的前罩部、或不具有喇叭孔的前罩部。根据这样的前罩部,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前罩部和后罩部之间,能够期待抑制喇叭耐久性降低。即,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实现喇叭孔的缩小化或喇叭孔的闭塞(排除),实现喇叭的耐久性的提高。
[0020]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喇叭以上述喇叭轴线与上述前轮相比更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警报声在与前轮相比更靠前方的路面反射并向前方传播。由此,能够使警报声向骑乘型车辆的前方进一步适当地传播。
[0021]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在侧面观看时与上述头管重叠。喇叭配置于与头管同等的高度位置,因此即使水、泥、沙粒等(以下简称为“异物”)通过开口进入前罩部与后罩部之间,也难以影响喇叭。由此,能够适当防止喇叭被异物污染,能够防止因污损而导致喇叭的耐久性降低。另外,与喇叭配置于比头管更靠前方等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前罩部和后罩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0022]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喇叭轴线在侧面观看时与上述前轮重叠。由此,能够使前轮附近的路面的部分可靠地反射警报声。由此,能够使警报声向骑乘型车辆的前方高效地传播。另外,在侧面观看时喇叭轴线与前轮重叠,因此能够减小开口的尺寸,能够缩短车体罩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0023]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位置时,上述喇叭位于与上述前轮相比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喇叭的车宽方向的位置位于前轮的车宽方向的位置之外,因此警报声难以被前轮遮挡,容易从喇叭直接传向路面。由此,能够使警报声进一步有效地在路面反射。
[0024]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位置时,上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上述前叉相比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喇叭的车宽方向的位置(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叉的车宽方向的位置(范围)之外,因此警报声难以被前叉遮挡,警报声容易从喇叭直接传向路面。由此,能够使警报声进一步有效地在路面反射。
[0025]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前轮的前端向车宽方向的侧方旋转时,从上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上述前轮与上述喇叭重叠。换言之,优选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前轮的朝向在左右方向旋转时的前轮的可动区域与喇叭重叠。由此,前轮的前端在车体中心之外时,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时喇叭与前轮重叠越充分,喇叭越配置于与前轮接近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小开口的尺寸。由此,能够防止喇叭的耐久性的降低。另外,能够使车体罩进一步紧凑。
[0026]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前罩部的前表面不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喇叭的声音通过的喇叭孔。即,优选上述前罩部具有无孔的前表面(an imperforate front face)。换言之,优选上述前罩部具有封闭的前表面(a closed front face)。由此,异物无法通过喇叭孔进入前罩部与后罩部之间,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护喇叭。在此,前叉不能够通过“喇叭孔”,因此“喇叭孔”与“开口”不同。
[0027]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前叉包括: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头管的转向轴;与上述转向轴的下部连接的下托架;和前管,其支承于上述下托架,对上述前轮进行支承,优选上述喇叭与上述下托架相比配置于上方。喇叭配置于比下托架高的位置,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护喇叭不受异物影响。
[0028]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具备覆盖上述前轮的上方的前挡泥板,在正面观看时,上述前挡泥板的上端部与上述前罩部重叠。由于具备前挡泥板,因此能够阻挡飞散的异物,能够防止异物通过开口进入前罩部与后罩部之间。另外,前挡泥板配置于开口附近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异物进入前罩部与后罩部之间。
[0029]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辆中心时,从上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上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上述车体罩与上述前挡泥板之间。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时喇叭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车辆前方的警报声的音量。另外,车体罩与前挡泥板遮挡异物,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喇叭的污损。
[0030]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从上述喇叭轴线方向观看,上述喇叭的一部分被上述车体罩遮挡。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通过车体罩抑制喇叭与异物接触
[0031]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具备驾驶员乘坐的车座、配置于比上述车座更靠前方和下方的脚踏板(脚踏平板),上述后罩部比上述前罩部更向下方延伸,上述后罩部通过上述前轮的后方,与上述脚踏板连接。后罩部延伸至比前罩部低的位置,延伸至相当于前轮的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适当抑制警报声向后方泄漏。另外,后罩部能够反射警报声,向前方送出。由此,即使在以喇叭轴线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喇叭的情况下,警报声也更容易地朝向骑乘型车辆的前方。另外,由于具备车座和脚踏板,因此能够使驾驶员乘坐于车座,并将脚载置于脚踏板。
[0032]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具备设置于上述前罩部的灯单元,上述喇叭配置于与上述灯单元相比更靠后方的位置。由此,能够灯单元不会与喇叭相互干涉。即,能够提高灯单元的配置自由度
[0033]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喇叭在从正面观看时与上述灯单元重叠。由此,能够使喇叭和头灯单元的设置空间在上下方向上紧凑。于是,能够抑制前罩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0034]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灯单元具备头灯和闪光灯的至少任一者。可以由头灯和闪光灯这两种灯构成灯单元,也可以仅由其中一种构成灯单元。由此,能够提高头灯和闪光灯的配置自由度。
[0035]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具备支承于上述头管、保持上述喇叭的喇叭保持部件。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传至喇叭的情况。另外,即使因转向操作等而使前叉转动,喇叭相对于车体罩也是不动的。因此,能够实现车体罩的小型化。此外,喇叭保持部件可以直接地被头管支承,也可以被间接地支承。
[0036]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具备罩保持部件,其设置于上述前罩部与上述后罩部之间,保持上述前罩部,上述罩保持部件具有在正面观看时大致V字的形状,在其两端部保持上述前罩部,上述罩保持部件的两端部分别位于与灯单元相比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灯单元配置于比前罩部低的位置。由此,即使是大尺寸的灯单元,也能够容易地设置于前罩部。
[0037]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具备设置于上述前罩部,用于安装车牌的安装部件。由此,能够将车牌合适地安装于前罩部。
[0038]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前挡泥板支承于下托架。由此,即使前管伸缩,前挡泥板也不会相对于车体罩上下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防止异物的进入。
[0039]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辆中心位置时,上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上述前叉的部位相比更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另外,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在上述前轮的前端位于车辆中心时,上述喇叭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下托架和上述前管中任一个相比都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由此,警报声难以被前叉(下托架和前管)遮挡,更容易从喇叭直接传播至路面。由此,能够使警报声进一步有效地在路面反射。
[0040] 为了对发明进行说明而图示现在认为适当的几个方式,但应理解为发明并不限定于所图示的结构和方案。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实施例1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0042] 图2是表示车体罩的内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0043] 图3是表示车体罩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0044] 图4是骑乘型车辆的俯视图。
[0045] 图5是骑乘型车辆的正视图。
[0046] 图6A是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到的骑乘型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0047] 图6B是与图6A对应的侧视图。
[0048] 图7是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到的骑乘型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0049] 图8是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到的骑乘型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0050] 图9是内挡泥板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51] 图10是车体罩等的分解立体图。
[0052] 图11是表示前罩部和喇叭的安装构造的详细图。
[0053] 图12是实施例2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0054] 图13是表示车体罩的内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0055] 图14是骑乘型车辆的正视图。
[0056] 图15A是从喇叭轴线方向观看到的骑乘型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0057] 图15B是与图15A对应的侧视图。
[0058] 图16是表示前罩部和喇叭的安装构造的侧视图。
[0059] 图17是表示前罩部和喇叭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0060] 图18是变形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62] 第一实施例
[0063] 以下,参照附图对骑乘型车辆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骑乘型车辆1,采用踏板式机动二轮车为例进行说明。
[0064] 1.骑乘型车辆的概略结构
[0065] 图1是实施例1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在图1中,x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为车宽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均是指骑乘于骑乘型车辆1的驾驶员的“前”、“后”、“左”、“右”、“上”、“下”。另外,将从骑乘型车辆1的侧方、前方、上方观看车辆1的情况,适当分别称为“侧面观看”、“正面观看”、“上面观看”。
[0066] 参照图1。骑乘型车辆1具备前轮11和后轮13。前轮11被前叉15支承。前叉15与车把17连接。前叉15的一部分被车体罩21覆盖。车把17安装有车把罩23。后轮
13由整体摆动式(unit swing type)的发动机单元25支承。引擎单元25对后轮13进行旋转驱动。
[0067] 骑乘型车辆1具备用于驾驶员乘坐的车座27、用于载置驾驶员的脚的脚踏板29。车座27设置于与车把17相比更靠后方的位置。在车座27与车体罩21之间形成有凹部
(凹陷)E。因此,驾驶员能够容易地上下骑乘型车辆1。脚踏板29配置于与车座27相比更靠前方且与车座27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脚踏板29的上表面是大致平坦的。“大致平坦”不限于脚踏板29的上表面为严格地平坦的情况。例如,也包含上表面为一定程度的凹凸不平(lumpy)但基板上是平坦的情况。驾驶员以乘坐于车座27、将脚并拢载置于脚踏板29、握持车把17的姿势骑乘于骑乘型车辆1。
[0068] 2.车体罩机器内部的结构~头管、前叉
[0069] 图2是表示车体罩21的内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车体罩21,以实线表示车体罩21的内部结构。
[0070] 如图所示,骑乘型车辆1具备车体架31。车体架31包含头管33和单一下车架35。头管33位于车体架31的前端部。下车架35以从头管33向后方且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
车体架31固定地支承车体罩21。头管33对前叉15以使其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前轮11
支承于前叉15的下部。
[0071] 车体罩21以覆盖头管33的前方和后方的方式设置。在本说明书中,将车体罩21中、配置于头管33的前方的部分称为“前罩部41”。另外,将车体罩21中、配置于头管33的后方的部分称为“后罩部43”。
[0072] 在侧面观看时,前罩部41的前表面,基本上向下方且向前方倾斜(向前下方倾斜)。换言之,在侧面观看时,前罩部41的下部与上部相比向前方突出。此外,前罩部41的前表面,是指向外部暴露的面。
[0073] 在侧面观看时,头管33至前罩部41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从上方向下方增大。作为一例,在图2中,表示头管33的上部至前罩部41的前表面的距离L1、头管33的下部至前罩部41的前表面的距离L2。距离L1、L2分别为在与头管33垂直的方向测定的距离。距离L2比距离L1大。由此可知,前罩部41与后罩部43之间的空间,越向下方越大。换言之,车体罩21的内部空间越向下方越大。
[0074] 在前罩部41设置有头灯单元45(也参照图1)。头灯单元45配置于头管33的前方。头灯单元45配置于前罩部41中较低的位置。头灯单元45具备头灯(前照灯)和闪光灯(方向指示器)。头灯单元4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灯单元。
[0075] 头罩部41配置于比前轮11高的位置。即,头罩部41的下表面41B配置为比前轮11高。在俯视时,不能够目视确认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但上述的前罩部41的前表面在正面观看时能够目视确认。在后面叙述的图4的俯视图中,未显示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但显示有上述的前罩部41的前表面。
[0076] 后罩部43向下方延伸至比前罩部41低的位置。后罩部43延伸至前轮11的后方。后罩部43垂下至比前轮11的上端11T低的位置。后罩部43覆盖头管33和下车架35的
后方。后罩部43的下部与脚踏板29的前部连接。上述的凹部E,更严格来讲,形成于后罩部43与车座27之间。
[0077] 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在头管33的侧方相互连接。
[0078] 在车体罩21形成有用于使前叉15通过的开口A。在图2中,以粗线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有开口A的位置。开口A通过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形成。开口A的前部通过前罩
部41的下表面41B形成。开口A的后部通过后罩部43形成。开口A所含的假想的切面,
主要由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规定。因此,在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形成的开口与开口
A的前部大致一致。另外,假想的切面与后罩部43相交的线形成为开口A的后部的轮廓。
[0079] 开口A的位置比头管33低。前叉15,通过开口A设置在车体罩21的内部和外部。前轮11与开口A相比位于下方。
[0080] 图3是表示车体罩2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从左侧前方且从上方的位置观看骑乘型车辆1时的图。图3中,省略前罩部41(更严格来讲,为后述的第一、第二部件
71、75)。
[0081] 如图所示,在后罩部43形成有用于放入小型杂物等的收纳用盒44。收纳用盒44为后罩部43的内表面向大致前方隆起的部位。收纳用盒44配置于头管33的左侧方。收纳用盒44的开口(未图示)形成于后罩部43的后表面。此外,后罩部43的内表面主要为未暴露至外部的面。后罩部43的后表面为以朝向座位27的方式暴露至外部的面。在图3中,主要表现后罩部43的内表面。
[0082] 进而,后罩部43具有内挡泥板47。内挡泥板47位于后罩部43的下部。内挡泥板47例如阻挡前轮11卷起的水、泥、沙粒等的异物。内挡泥板47具备肋。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阻挡异物(对于肋在后面叙述)。通过内挡泥板47,能够有效地防止后罩部43的下部的后侧被污染、异物进入前罩部41与后罩部43之间。
[0083] 在本实施例1中,内挡泥板47的上端的线与上述开口A的后部的轮廓大致一致。
[0084] 前叉15具备转向轴51、下托架53、一对前管55。转向轴51以能够绕其轴心旋转的方式被头管33支承。下托架53与转向轴51的下部连接。各前管55分别被支承于下托架53的两端部。
[0085] 上述的车把17与转向轴51的上部连接。前轮11被一对前管55支承。当操纵车把17时,转向轴51相对于头管33旋转。下托架53和一对前管55与转向轴51一体地旋
转。由此,前轮11的朝向改变。
[0086] 各前管55能够伸缩。各前管55分别具备内管56和外管57。内管56的上部固定于下托架53。内管56的下部插入至外管57的内部。内管56能够在其轴心方向相对于外
管57移动。左右的外管57支承车轴59。前轮11可旋转地支承于该车轴59。
[0087] 参照图2。转向轴51配置于比开口A高的位置。下托架53的位置为与开口A大致相同的高度。前管55的上端部位于与开口A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但前管55的大部分位于比开口A低的位置。另外,下托架53和前管55的位置比头管33低。
[0088] 3.喇叭和前挡泥板
[0089] 参照图2、图3。在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设置有喇叭(电气式喇叭)61。喇叭61发出警报声。通过警报声,主要对其它的车辆或人发出警报。喇叭61具有放出声音的面(以下称为“前表面61a”)。喇叭61为所谓的平型类型,前表面61a由振动板、共振板等构成。
[0090] 参照图2。喇叭61配置于比开口A高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喇叭61的下端的位置比开口A高。喇叭61配置于比下托架53高的位置。喇叭61配置于比头管33的下端高的位置。在侧面观看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头管33重叠。在侧面观看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前叉15(转向轴51)重叠。更详细而言,喇叭61的前端位于比前叉15(转向轴
51)的前缘更靠前方的位置,喇叭61的后端位于比前叉15(转向轴51)的前缘更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喇叭61位于比头灯单元45更靠后方的位置。
[0091] 在侧面观看时,喇叭61的整体与车体罩21(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重叠。即,喇叭61不位于车体罩21的前方,且不位于车体罩21的后方喇叭61的前方由前罩部41(头灯单元45)覆盖,喇叭61的后方由后罩部43覆盖。另外,如图1所示,在侧面观看时喇叭
61被车体罩21遮挡,并不暴露。即,喇叭61的侧方也被车体罩21覆盖。
[0092] 在此,将与喇叭61的前表面61a垂直的假想线称为“喇叭轴线H”。喇叭轴线H通过叭61的前表面61a的中心。此外,前表面61a的中心根据前表面61a的形状等适当设定。喇叭61发出的警报声一边扩散一边传播。喇叭轴线H示意性地举例表示警报声扩散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轴线H以如下方式设定。
[0093] 第一,喇叭轴线H向喇叭61的下方、前方延伸。第二,喇叭轴线H向前轮11的前方延伸。第三,喇叭轴线H在侧面观看时与前轮11重叠。在此,“前轮11的前方”与“侧面观看时前轮11的前方”意义相同,具体是指图2所示的区域S。区域S为前轮11的前端11F的前方、前轮11的上端11T的下方、前轮11的下端11B的上方的区域。于是,“喇叭轴线H朝向前轮11的前方”或“向前轮11的前方延伸”与喇叭轴线H通过区域S意义相同,与喇叭轴线H与路面G的交点与前轮11的前端11F相比更靠前方的意义相同。
[0094] 在图2中,作为参考,表示通过喇叭61、与前轮11在P点相接的假想线Ia,和将喇叭61、区域S的后端且为下端的端点Q连接的假想线Ib。不仅图示的喇叭轴线H,只要是从假想线Ia到假想线Ib的范围内的喇叭轴线,都满足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的条件。
[0095] 喇叭轴线H的倾斜,与头管33的倾斜角相比更接近水平。作为一例,在图2中,表示喇叭轴线H对水平线的角度θ1和头管33对水平线的角度θ2。角度θ1比角度θ2小。
[0096] 另外,如图2所明示的方式,喇叭轴线H在侧面观看时通过前叉15的前方。
[0097] 图4是骑乘型车辆1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前轮11的朝向与前后方向x一致时,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宽方向y的车辆中心C。图5是骑乘型车辆1的正视图。在图5中,表示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宽方向y的车辆中心C时的骑乘型车辆1。此外,与图1至图3相同。另外,在图5中,以粗线明确表示开口A。
[0098] 如图5所示,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配置于头管33的侧方(右侧方)。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与头灯单元45重叠。即,喇叭61配置于头灯单元45的正后方。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的整体与车体罩21(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重叠。即,喇叭61不位于车体罩
21的外侧。喇叭61的两侧被车体罩21覆盖。在前罩部41的前表面不形成用于使喇叭61
的警报声音通过的喇叭孔。即,头罩部41的前表面是封闭的(closed)。换言之,头罩部41的前表面是无孔的(imperforate)。喇叭61的前方被头灯单元45覆盖。
[0099] 喇叭61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之外。更详细而言,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正面观看时喇叭61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
的右侧。如图5所示,表示车宽方向y中喇叭61所位于的范围W1、车宽方向y中前轮11所位于的范围W2。在正面观看时,范围W1与范围W2不重叠,并且向范围W2的右侧方离开。
[0100] 在前罩部41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车牌的安装部件49(也参照图1)。安装部件49配置于前罩部41中较高的位置。安装部件49配置于正面观看时的头灯单元45的上方。
[0101] 参照图1、图2、图5。前挡泥板63被支承于下托架53。前挡泥板63与下托架53一体旋转。前挡泥板63覆盖前轮11的上方。前挡泥板63承受前轮11卷起的异物等。
[0102] 如图2所示,前挡泥板63的一部分(以下称为“上端部”)63T,在侧面观看时,通过开口A进入前罩部41与后罩部43之间。换言之,上端部63T与开口A相比位于上方。如图5所示,在正面观看时前挡泥板63与前罩部41重叠。在正面观看时,上端部63T被前罩部41遮挡。
[0103] 喇叭61配置于比前挡泥板63高的位置。在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挡泥板63的车宽方向y外侧。更详细而言,喇叭61所位于的车宽方向y的范围的一部分,位于前挡泥板63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之外。如图5所示,表示车宽方向y中前挡泥板63所位于的范围W3。在正面观看时,范围W1的一部分位于范围W3的右侧方之外,范围W1的其它部分与范围W3重叠。
[0104] 参照图6A、图6B。图6A是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骑乘型车辆1时的附图,图6B是与图6A对应的骑乘型车辆1的侧面图。在图6A、图6B中,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宽
方向y的车辆中心C。在图6A中,省略头灯单元45等的图示。在图6A、图6B中,用“右方”表示车宽方向y的右侧,用“左方”表示车宽方向y的左侧,用“h”表示与喇叭轴线H平行的轴。此外,在后述的图7至图9中也是同样的。
[0105] 如图6A所示,通过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形成开口A的一部分(前部)。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开口A的中央部由前挡泥板63覆盖。开口A的右侧部和左侧部不被前挡泥板63覆盖。即,在开口A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形成有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的间隙。通过这些左右的间隙,能够目视确认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车体罩21的内部)。
[0106] 喇叭61在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能够在开口A内被目视确认(暴露)。喇叭61从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之间暴露。喇叭61所暴露的位置为开口A的前部。更详细而言,喇叭61暴露的位置在开口A内的前方且右侧方的周缘部。喇叭61暴露的位置为前挡泥板63的右侧方。喇叭61暴露的位置为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的左右的间隙中的、右
侧的间隙的前端附近。
[0107] 喇叭61的前表面61a并没有全部暴露,仅前表面61a的一部分暴露。前表面61a的其它的部分,被遮挡于前罩部41或前挡泥板63的背后,并未暴露。此处,将暴露的喇叭61的部分称为“第一部分”,将未暴露的喇叭61的部分称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分离形成于第一部分的两侧。第二部分中的一方与前罩部41的下部中的前方、右侧的部位重叠。
第二部分中的另一方与前挡泥板63的右侧的部位重叠。
[0108] 参照图7。图7是在前轮11的朝向改变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骑乘型车辆1的附图。在图7中,前轮11的前端11F向车宽方向y的侧方旋转。更详细而言,前端11F位
于车宽方向y的车体中心C的右侧方。为了参考,用点划线表示前端11F位于车宽方向y
的车辆中心C时的前轮11的位置。而且,用粗虚线表示前端11F转动时的前轮11的可动
范围M。
[0109] 如图所示,前端11F转动时(前端11的朝向变化时),前挡泥板63也与前轮11一体地旋转。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喇叭61的整个部分与前挡泥板63重叠,并不暴露。在图7中,喇叭61不与前轮11重叠。但是,从可动范围M与喇叭61重叠的情况可知,前端
11F转动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轮11重叠。
[0110] 在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之间形成的左右的间隙中,右侧的间隙随着前端11F的转动而减小,最终消失(间隙被完全覆盖)。另一方面,左侧的间隙随着前端11F的转动而增大。
[0111] 作为参考表示图8。图8是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骑乘型车辆1时的附图,是省略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的附图。
[0112] 如图所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如果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不存在,则喇叭61的前表面61a的整体能够被目视确认。即,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不与前叉15重叠。当然,喇叭61的位置也离开下托架53。另外,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不与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的前轮11重叠。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位于前端11F
位于车辆中心C的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外侧。进而,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不被后罩部43(内挡泥板47)遮挡。
[0113] 另外,在图8中明示有喇叭61和前叉15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关系。在图8中,表示车宽方向y上的喇叭61的位置(范围)W1、车宽方向y上的前叉15的位置(范围)W4。其中,范围W4为前叉15的最大宽度。在本实施例1中,下托架53的宽度与宽度W4相当。
[0114] 4.内挡泥板的具有特征的形状
[0115] 接着,对内挡泥板47的肋进行说明。图9是内挡泥板4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骑乘型车辆1时的附图,前轮11等的图示被省略。
[0116] 如图所示,内挡泥板47的上部形成有肋48。肋48从内挡泥板47向大致前方隆起。肋48被划分为中央肋48M、右肋48R和左肋48L。中央肋48M以沿着下部架35的方式
向前方隆起。中央肋48M覆盖下部架35的前方。右肋48R和左肋48L以屋檐(围护)的方式向前方伸出。右肋48R和左肋48L分别承受前轮11带起的异物等。
[0117] 肋48的形状为左右非对称(左右不对称)。左右的肋48R、48L中,与喇叭61同侧的右肋48R伸出的长度,比左肋48L伸出的长度短。该结果是,开口A的右侧部比开口A的左侧部大。在图9中,将与车宽方向y和轴h正交的轴作为轴k,表示轴k方向的开口A的右侧部的长度D1、轴k的开口A的左侧部的长度D2。长度D1比长度D2更长。
[0118] 5.车体罩的构造
[0119] 对于车体罩21等的结构进行说明。上述的车体罩21由能够分离的多个部件构成。多个部件可以不必一定与前罩部41、后罩部43一致。多个部件也可以包含兼作为前罩部
41和后罩部43的部件。以下对车体罩2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120] 图10是车体罩21等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在车体罩21中,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5、第三部件77和内挡泥板47是能够分离的。第一部件71具有中央部72、从中央部72向大致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脚部(腿部)73。在中央部72的前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头灯单元45的头灯单元用开口B。头灯单元45装设于第一部件71时,头灯单元用开口B被封闭。第二部件75安装于第一部件71(中央部72)的上部。第三部件77夹着头管33与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5连接。内挡泥板47安装于第三部件77的下部。各脚部73与内挡泥板47的两侧部接合。
[0121] 在上述的分割例中,头罩部41由第一部件71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部72)和第二部件75的全部构成(参照图1)。其中,中央部72的下表面72B相当于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另外,后罩部43由第一部件71的一部分(例如脚部73)、第三部件77和内挡泥板47构成(参照图1)。
[0122] 参照图10、图11。图11是表示前罩部41和喇叭61的安装构造的详细图。在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承前罩部41的台(stay)部件81和罩保持部件83。
[0123] 台部件81安装于头管33。台部件81从头管33向前方突出。在台部件81的前端部安装有罩保持部件83。
[0124] 参照图5。罩保持部件83具有与头灯单元45对应的形状。具体而言,头灯单元45具有正面观看时大致V字的形状。与此对应,罩保持部件83也具有正面观看时大致V字的形状。具体而言,罩保持部件83具有中央部83M和左右端部83R、83L。左右端部83R、83L的位置,在中央部83M的车宽方向y的两侧方,比中央部83M高。因此,罩保持部件83具有正面观看时为V字形状、或近似于V字的形状。
[0125] 罩保持部件83以正面观看时不与头灯单元45重合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部83M的位置,在正面观看时,比头灯单元45的中央部高,比头灯单元45的端部低。各端部83R、83L的位置,比头灯单元45整体高。在这些各个端部83R、83L安装有前罩部41(第一部件71)。这样,前罩部41被头管33支承。
[0126] 参照图11。在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承喇叭61的喇叭保持部件85和喇叭台部件87。
[0127] 如图所示,喇叭保持部件85支承于罩保持部件83的中央部83M和右端部83R之间的部位。喇叭保持部件85从罩保持部件83向右侧方且向后方延伸。在喇叭保持部件85的顶端安装有喇叭台部件87。喇叭台部件87保持喇叭61。这样,喇叭61被支承于头管33。
[0128] 6.警报声的传播方式
[0129] 参照图2。在上述结构涉及的骑乘型车辆1中,喇叭61发出警报声时,警报声在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以喇叭轴线H为中心的方向上扩散且传播。即,警报声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为中心的方向传播。于是,警报声通过开口A向车体罩21的外部传出。
此时,开口A中,警报声通过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之间,由此警报声能够直接传出至外部。传出至外部的警报声,被比前轮11更靠前方的路面G反射,进一步向前方前进。在图
2中,示意性地举例表示反射后的警报声的前进方向J。这样,利用路面G的反射使警报声向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传播。由此,能够将警报声以适当的音量送至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
[0130] 这样,为了实现能够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的警报声的音量、并抑制喇叭61的耐久性的降低的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用于使前叉15通过的开口(A)。在开口中通过前叉15,但前叉15不通过喇叭孔。由此,通常情况下开口与喇叭孔相比形成得足够大。但是,开口朝向前轮11的方向。于是,通常情况下,在从车体罩的内部观看,开口朝向与前方相比更偏下方的方向。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从该开口放出警报声的技术思想是不存在的。
[0131] 本发明的发明者从现有技术的常识转换发明思想,考虑到了将用于使前叉15通过的开口,兼作为用于使警报声通过的开口。进而,得到了即使从用于使前叉15通过的开口放出警报声,也能够将警报声适当地传播至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的结构。
[0132] 即,根据本实施例1的骑乘型车辆1,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从开口A暴露,所以从喇叭61放出的警报声,能够通过开口A向车体罩21的外部直线地前进。这样,能够使警报声直接地传出至车体罩21的外部,所以能够抑制警报声的音量下降。另外,该开口A为用于使前叉15通过的开口,因此比较大。由此,能够使放出至车体罩21的外部的警报声的音量比较大。
[0133] 另外,喇叭轴线H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延伸,所以能够使警报声在路面G反射而向前方传送。另外,喇叭轴线H朝向前轮11的更前方,所以能够使警报声在比前轮11更靠前方的路面G反射。由此,能够使警报声向前方适当地传送,能够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的警报声的音量。
[0134] 这样,喇叭轴线H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延伸,喇叭61发出的警报声通过开口A传出至车体罩21的外部,因此如本实施例所示,能够采用前表面不具有喇叭孔的前罩部41。根据这样的前罩部41,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能够优选抑制喇叭61的耐久性降低。即,根据本实施例1,即使开口A朝向下方,也能够同时实现抑制喇叭
61的耐久性的降低和能够同时将喇叭61的警报声向前方适当地传送。另外,不仅喇叭61,对于头灯单元45等的电气部件,也能够保护其免受异物的影响,能够适当提高电气部件的耐久性。进而,能够将头灯单元45、车牌等设置于前罩部41的前表面的任意位置。由此,也能够适当应对头灯单元45的大型化。进而,能够形成整洁的车体罩21的外观。
[0135] 另外,喇叭轴线H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延伸,喇叭61发出的警报声通过开口A传出至车体罩21的外部,因此如本实施例所示,能够提高在喇叭61的前方配置头灯单元45等的、头灯单元45的配置自由度。
[0136] 另外,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仅一部分从开口A暴露,所以能够抑制喇叭61被异物污染的情况,并且能够使警报声有效地传出至车辆1的外部。另外,喇叭61暴露于车体罩21和前挡泥板63之间,所以由车体罩21和前挡泥板63遮挡异物,能够适当保护喇叭61。进而,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分别与喇叭61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能有效地防止喇叭61的污损。
[0137] 另外,车体罩21的内部空间越向下方越大,所以能够将喇叭61发出的警报声适当地导向开口A。由此,能够抑制警报声被困于车体罩21的内部的情况。
[0138] 另外,内挡泥板47的肋48形成为左右非对称,由此作为与喇叭61同侧的开口A的右侧部比开口A的左侧部大。因此,警报声能够顺利地通过开口A。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警报声被困于车体罩21的内部的情况。
[0139] 另外,喇叭轴线H,在侧面观看时与前轮11重叠,所以能够使警报声在侧面观看时与前轮11比较近的路面G的部分反射。由此,能够使警报声进一步可靠地反射,能够适当地保持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的警报声的音量。另外,能够缩小开口A的前后方向x的尺寸,能够抑制车体罩21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适当抑制异物通过开口A进入车体罩21内。
[0140] 另外,喇叭轴线H的倾斜角与头管33的倾斜角相比更接近水平线,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喇叭轴线H设定成与前轮11相比更朝向前方。
[0141] 另外,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喇叭61在正面观看时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侧方,因此警报声难以被前轮11遮挡,从喇叭61发出后容易直接传至路面G。由此,能够使警报声进一步有效地在路面G反射。
[0142] 另外,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的一部分从前挡泥板63的车宽方向y侧偏离,因此警报声难以被前挡泥板63遮挡,从喇叭61发出后容易直接传至路面G。由此,能够抑制警报声的音量降低的情况。另外,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的另一部分与前挡泥板63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W3重叠,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异物附着于喇叭61的情况。
[0143] 另外,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前叉15相比更向车宽方向y的外侧偏离,所以警报声难以被前叉15(下托架53和前管55)遮挡,从喇叭61发出后容易直接传至路面G。由此,能够使警报声进一步有效地在路面G反射。进而,能够以在侧面观看时,以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前叉15重叠的方式配置喇叭61。由此,不仅能够抑制警报声的音量降低的情况,也能够容易减少车体罩21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
[0144] 另外,前端11F向车宽方向y的侧方旋转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与前轮11重叠。这样,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配置于接近于前轮11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缩小开口A的尺寸。由此,能够使车体罩21紧凑。另外,将喇叭61配置为在前端11F向车宽方向y的侧方旋转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与前挡泥板63重叠,所以能够进一步缩小开口A的尺寸,能够使车体罩21紧凑。
[0145] 进而,如图7的例子所示,前端11F向车宽方向y的侧方旋转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被前轮11、前挡泥板63遮挡。因此,能够防止在骑乘型车辆1倾斜、喇叭61与路面G的距离变近时,异物附着于喇叭61。
[0146] 此外,即使在前端11F向车宽方向y的侧方旋转时、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被遮挡,但是在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之间形成的左右的间隙中的一个将会变大,所以喇叭61发出的警报声能够通过开口A传出至车体罩21的外部。而且,能够考虑为,喇叭61的使用频率本身,与驾驶员不操纵车把17时相比,驾驶员操纵时的使用频率是少的。此外,“操纵车把17时”是指以使前端11F的位置为从车体中心C偏离的位置的方式调整前轮11的朝向时,“不操纵车把17时”是指以使前端11F的位置为车体中心C的位置的方式调整前轮11的朝向时。
[0147] 另外,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喇叭61不与前轮11、前叉15等重叠,所以警报声难以被这些部件11、15遮挡。另外,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不被后罩部43(内挡泥板47)遮挡,所以警报声难以被这些部件43、47遮挡。
[0148] 另外,喇叭61的后方被后罩部43覆盖,因此喇叭61的警报声难以向后方泄露。由此,能够将警报声适当地导向开口A,能够适当抑制警报声的音量降低。
[0149] 进而,后罩部43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警报声向后方泄露。另外,后罩部43能够通过反射警报声而将警报声向前方送出。这种警报声难以向后方泄露、容易朝向前方的效果,在以喇叭轴线H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喇叭61时(即使喇叭61向下方倾斜时)特别大。
[0150] 另外,喇叭61的侧方被车体罩21(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覆盖,因此喇叭61的警报声难以向后方泄露。由此,能够将警报声适当地导向开口A,能够适当抑制警报声的音量降低。
[0151] 另外,喇叭61配置比开口A更靠上方且比下托架53更靠上方的位置,所以能够适当防止喇叭61被前轮11卷起的异物等污染。进而,喇叭61与头管33的下端相比配置于上方,因此能够进一步适当防止喇叭61的污损。
[0152] 另外,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在侧面观看时与头管33重叠,所以能够抑制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
[0153] 另外,前挡泥板63支承于下托架53,所以即使前管55伸缩,前挡泥板63也不会相对于车体罩21上下移动。因此,能够将前挡泥板63相对于车体罩21保持在大致固定的位置,能够稳定地防止异物进入车体罩21内。另外,可以将前挡泥板63安装于单一部件(下托架53),与将前挡泥板63安装于两个部件(例如一对前管55)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支承构造的简单化,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0154] 另外,在正面观看时前挡泥板63的上端部63T与前罩部41重叠,前挡泥板63与前罩部41接近,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异物进入前罩部41与后罩部43之间。
[0155] 另外,喇叭61与头灯单元45相比配置于后方,所以头灯单元45和喇叭61相互不会干涉。这样,头灯单元45的配置不受到喇叭61的制约,所以能够提高头灯单元45的配置自由度。另外,即使是大型的头灯单元45,也能够容易地配置。
[0156] 另外,喇叭61在正面观看时与头灯单元45重叠,所以能够使喇叭61和头灯单元45的设置空间在上下方向z上紧凑。于是,能够抑制前罩部41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
[0157] 另外,在头管33的车宽方向y的一方设置有喇叭61,在头管33的车库方向y的另一方设置有收纳用盒44,所以能够使喇叭61和收纳用盒44的设置空间紧凑。
[0158] 另外,罩保持部件83的两端部83R、83L与头灯单元45相比分别位于上方,所以能够在比前罩部41的较低的位置配置头灯单元45。由此,即使是大型的头灯单元45,也能够容易设置于前罩部41。
[0159] 另外,罩保持部件83以正面观看时不与头灯单元45重叠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使头灯单元45和罩保持部件83的设置空间在前后方向x上紧凑。于是,能够抑制车体罩21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
[0160] 另外,罩保持部件83的中央部83M的位置,在正面观看时比头灯单元45的中央部高,比头灯单元45的端部低,所以能够使头灯单元45和罩保持部件83的设置空间在上下方向z紧凑。于是,能够抑制前罩部41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
[0161] 另外,喇叭61被支承于头管33,因此能够稳固地支承喇叭61。另外,能够抑制振动传播至喇叭61的情况。另外,不通过前叉15支承喇叭61,所以即使因操作车把17而使前叉15相对于车体罩21(头管33)移动,喇叭61也不会相对于车体罩21移动。由此,能够实现车体罩21的小型化。
[0162] 另外,用于安装车牌的安装部件49设置于前罩部41,所以能够在前罩部41适当安装车牌。
[0163] 第二实施例
[0164]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165] 1.骑乘型车辆的概略结构
[0166] 图12是实施例2的骑乘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实施例2的脚踏板29的前部稍微向上方延伸。该脚踏板29的前部作为后罩部43的一部分起作用。
[0167] 骑乘型车辆1具备头灯46a和闪光灯46b。头灯46a和闪光灯46b相互分离配置。头灯46a和闪光灯46b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灯单元。
[0168]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车体罩的内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如图13所示,喇叭61配置于比开口A高的位置。喇叭61配置于与头管33的下端部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喇叭61配置于比下托架53稍高的位置。在侧面观看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头管33重叠。
喇叭61与头灯46a相比配置于下方。喇叭61在侧面观看时不被头灯46a和闪光灯46b中
的任一个遮挡。
[0169] 喇叭轴线H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延伸,并且在侧面观看时与前轮11重叠。但是,喇叭轴线H与前轮11相比不向前方延伸。即,喇叭轴线H不通过区域S。喇叭轴线H与路面G相交的位置R在区域S的端点Q的后方。换言之,喇叭轴线H与路面G相交的点
R与前轮11的前端11F相比位于后方。在图13中表示通过喇叭61的垂直的假想线Id和
该假想线Id与路面G相交的点V。喇叭轴线H在从假想线Ib到假想线Id的范围内。位置
R在端点Q的后方,在点V的前方。
[0170] 喇叭轴线H的倾斜角与头管33的倾斜角近似。作为一例,在图13中,表示喇叭轴线H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θ3和头管33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θ2。角度θ3与θ2为大致相同程度。
[0171] 另外,如图13所明示的方式,喇叭轴线H在侧面观看时通过比前叉15更靠前方的位置。
[0172] 图14是骑乘型车辆1的正面图。在图14中,表示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宽辆中心C时的骑乘型车辆1。
[0173]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内挡泥板47的上端的线也与开口A的后部的轮廓大致一致。
[0174] 在正面观看时,多个(2个)闪光灯46b分别配置于头灯46a的左右。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配置于头灯33的左侧。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不与头灯46a重叠。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的一部分与左侧的闪光灯46b重叠。在前罩部41的前表面不形成喇叭孔。在前罩部41的前表面不设置用于安装车牌的安装部件49。
[0175] 喇叭61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之外。更详细而言,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正面观看时喇叭61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
的左侧。如图14所示,表示车宽方向y中喇叭61所位于的范围W1、车宽方向y中前轮11
所位于的范围W2。在正面观看时,范围W1与范围W2不重叠,并且向范围W2的左侧偏离。
[0176] 喇叭61配置于比前挡泥板63高的位置。在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挡泥板63的车宽方向y外侧。更详细而言,喇叭61所位于的车宽方向y的范围的一部分,位于前挡泥板63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之外。如图14所示,表示车宽方向y中前挡泥板63所位于的范围W3。在正面观看时,范围W1的一部分位于范围W3的左侧方之外,范围W1的其它部分与范围W3重叠。
[0177] 如图13中所示,前挡泥板63的上端部63T,在侧面观看时,通过开口A进入前罩部41与后罩部43之间。换言之,上端部63T与开口A相比位于上方。但是,如图14所示,在正面观看时前挡泥板63不与前罩部41重叠。在正面观看时上端部63T不被前罩部41遮
挡。
[0178] 参照图15A、图15B。图15A是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骑乘型车辆1时的附图,图15B是与图15A对应的骑乘型车辆1的侧视图。在图15A、图15B中,前轮11的前端11F位
于车辆中心C。在图15A、图15B中,用“右方”表示将车宽方向y的右侧,用“左方”表示车宽方向y的左侧,用“h”表示与喇叭轴线H平行的轴。
[0179] 如图15A所示,通过前罩部41的下表面41B形成开口A的前部。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开口A的中央部被前挡泥板63覆盖。开口A的右侧部和左侧部不被前挡泥板63覆盖。即,在开口A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形成有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的间隙。通过这些左右的间隙,能够目视确认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车体罩21的内部)。
[0180] 在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喇叭61能够在开口A内被目视确认(暴露)。喇叭61从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之间暴露。喇叭61所暴露的位置为开口A的前部。更详细而言,喇叭61所暴露的位置在开口A内的前方且左侧方的周缘部。喇叭61所暴露的位置为前挡泥板63的左侧。喇叭61所暴露的位置为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的左右的间隙中、
左侧的间隙的前端附近。
[0181] 喇叭61的前表面61a并没有全部暴露,仅前表面61a的一部分暴露。前表面61a的其它的部分,被遮挡于前罩部41或前挡泥板63的背后,并不暴露。此处,将暴露的喇叭61的部分称为“第一部分”,将未暴露的喇叭61的部分称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分离形成于第一部分的两侧。第二部分中的一方与前罩部41的下部中前方且左侧的部位重叠。第二部分中的另一方与前挡泥板63的右侧的部位重叠。
[0182] 此外,从图15A中出现脚踏板29可知,脚踏板29的前部作为后罩部43起作用。
[0183] 图16、图17是表示前罩部和喇叭的安装构造的侧视图和立体图。此外,前罩部等,为了方便,省略了图示。如图所示,头管33安装有台部件91。台部件91的顶端部从头管33向前方突出。在台部件91的顶端部安装有罩保持部件93。在罩保持部件93的上部形
成有用于安装前罩部41的小孔93a。另外,台部件91支承于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梁(beam)94。在梁94的端部支承闪光灯46b。此外,在图16、图17中,仅表示左侧的闪光灯
46b。
[0184] 梁94还支承喇叭保持部件95。喇叭保持部件95的顶端部从梁94向大致后方延伸。在喇叭保持部件95的顶端部还安装有喇叭台部件97。喇叭台部件97保持喇叭61。
[0185]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2中,警报声以如下方式传播。即,喇叭轴线H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延伸,所以从喇叭61放出的警报声,以喇叭轴线H为中心向前方前进,在位置R由路面G反射并进一步向前方前进。在图13中,示意性地举例表示反射后的警报声的前进方向J。这样,根据本实施例2,也能够从喇叭61将警报声向前方适当送出。
[0186] 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喇叭61的高度位置比较低,接近开口A,所以能够通过开口A向外部放出的警报声的角度区域比较宽广。即,能够将警报声向更广的范围放出。例如,容许警报声沿着将喇叭61的前表面61a和开口A的前端Af连接的假想线Ie前进。于是,能够从喇叭61进一步适当地向前方送出警报声。
[0187]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变形实施。
[0188] (1)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A、6B、图15A、15B所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仅喇叭61的一部分从开口A暴露,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变更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的前表面61a的全部从开口A内暴露。
[0189] (2)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A、6B、图15A、15B所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分别与喇叭61的一部分重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与前罩部41和前挡泥板63中的一方或双方重叠。
[0190] (3)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喇叭轴线H在侧面观看时与前轮11重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喇叭轴线H也可以在侧面观看时不与前轮11重叠。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喇叭轴线H变更为图2所示的假想线Ic。假想线Ic为与前轮11相比更朝向前方、向喇叭61的下方且向前方延伸、并且在侧面观看时不与前轮11重叠的喇叭轴线的一例。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使警报声在路面G适当反射。
[0191] (4)在上述实施例中,喇叭61为平型类型,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置换为多种类型的喇叭。例如,能够举例所示为螺旋类型、小号类型(Trumpet type)等。在这些螺旋类型等的情况下,放出警报声的前表面能够由声道开放面等构成。
[0192] (5)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4所示,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外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喇叭61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位置重叠。
[0193] 参照图18。图18是变形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正视图。此外,对于与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之间设置有头管33和喇叭61。在图18中,表示车宽方向y中喇叭61所位于的范围W1、车宽方向y中前轮11所位于的范
围W2。在正面观看时,范围W1的一部分位于范围W2的右侧方之外,范围W1的其它部分与范围W2重叠。
[0194] 也可以如该变形实施例中那样,前轮11的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在车宽方向y,喇叭61的一部分与前轮11重叠。或者,也可以为在车宽方向y、喇叭61全部与前轮11重叠。由此,能够进行一步减小开口A的车宽方向y的尺寸,能够抑制车体罩21的车宽方向y方向的长度。
[0195] (6)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明示,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在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不与前轮11重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与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的前轮11重叠。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开口A的车宽方向y的尺寸,能够抑制车体罩21的车宽方向y方向的长度。
[0196] (7)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明示,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在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喇叭61的全部位于前轮11的车宽方向y的外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从喇叭轴线H方向观看时,喇叭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端11F处于车辆中心C的前轮1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开口A的车宽方向y的尺寸,能够抑制车体罩21的车宽方向y方向的长度。
[0197] (8)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明示,前端11F位于车辆中心C时,喇叭61的一部分位于前叉15的车宽方向y的外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喇叭61的全部与前叉15相比位于车宽方向y的外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警报声被前叉15遮挡的情况。另外,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在车宽方向y、喇叭61的全部与前叉15重叠。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使开口A的车宽方向y的尺寸,能够抑制车体罩21的车宽方向y方向的长度。
[0198] (9)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正面观看时喇叭61配置于头管33的右侧或左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8所示,以在正面观看时与头管33重叠的方式配置喇叭61。或者,也可以在正面观看时在头管33的左侧配置喇叭61。
[0199] (10)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表示不具有喇叭孔的前罩部41,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变更为形成有喇叭孔的前罩部。此时,也可以进一步变更为尺寸小的喇叭孔。或者,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喇叭孔的数量。
[0200] (11)在上述实施例1中,头灯单元45为头灯和闪光灯一体构成的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变更为仅具备头灯的灯单元,也可以变更为仅具备闪光灯的灯单元。另外,也可以如实施例2所示,分别单独设置头灯46a和闪光灯46b。根据这些变形实施例,能够提高头灯和闪光灯的配置自由度。
[0201] (12)在上述实施例1中,头灯单元45设置于前罩部4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变更为将头灯单元45设置于车把23。另外,也可以变更为从前罩部41省略头灯单元45。或者,也可以变更为在前罩部41设置头灯、在车把23设置闪光灯。另外,也可以变更为在前罩部41设置闪光灯、在车把23设置头灯。这样,可以在车把23移动设置头灯单元45的全部功能,也可以移动设置一部分功能。对于在实施例2中说明的头灯46a和闪光灯46b的配置,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变更。
[0202] (1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车体罩21由能够分离的多个部件71、75、77、47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通过单一部件构成车体罩21。由此,能够一体地构成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
[0203] 同样,在上述实施例1中,利用能够分离的多个部件71、75构成前罩部4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单一部件构成前罩部41。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利用多个部件71、77、47构成后罩部4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单一部件构成后罩部43。
[0204] (14)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表示了多个部件71、75、77相互连接的连接位置与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的边界不同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即,构成车体罩21的多个部件的连接位置也可以与前罩部41和后罩部43的边界一致。
[0205] (15)在上述实施例中,前罩部41与前挡泥板63为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如图18所示,可以省略前挡泥板6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变更为前罩部41具有前挡泥板的功能。
[0206] (16)在上述实施例中,具备内挡泥板47,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省略内挡泥板47。或者,也可以变更为配置散热器等以取代内挡泥板47。
[0207] (17)在上述实施例中,骑乘型车辆1为具备单一前轮11和单一后轮13的自动二轮车,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具有2个前轮的三轮车辆、或具有两个后轮的三轮车辆。或者,也可以变更为具有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的四轮车辆。根据这些变形实施例,能够适当选择、变更前叉15的结构。
[0208] (18)在上述实施例中,骑乘型车辆1具备发动机单元25作为动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含有电动达作为动力源。
[0209] (19)在上述实施例中,骑乘型车辆1为踏板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变更为其它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弯梁式(underbone,底梁式)骑乘型车辆1。随着这样的变更,也可以适当变更为骑乘型车辆1具有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省略脚踏板29,而设置用于载置驾驶员的脚的踏脚板。
[0210] (20)对于上述实施例和上述(1)至(19)说明了的各变形实施例,也可以进一步将各结构置换为其它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或将其组合等,进行适当的变更。
[0211]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思想或本质地以其它的具体的方式实施,于是,表示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不是以上的说明,而应该参照附加的权利要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