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

申请号 CN201310206436.1 申请日 2013-05-29 公开(公告)号 CN103448846B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下晃; 秋田浩利; 小岛哲夫; 木下延昭;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在天线等辅机安装于仪表遮光板时,无论有无安装都能够确保统一的外观性,另外,不需要考虑辅机向 风 挡内映入,能确保配置 自由度 。该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在仪表遮光板(204)的风挡(61)一侧形成有开口(244a),ETC罩(251)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仪表遮光板(204)上以 覆盖 该开口(244a),天线(242)在ETC罩(251)的下方配置在开口(244a)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在车身的前部配置有由具有透过性的部件构成的挡(61),在该风挡(61)的下方且后方配置有仪表遮光板(204),在该仪表遮光板(204)的后方配置有供乘车人员乘坐的车座(10),在所述仪表遮光板(204)的所述风挡(61)一侧配置有辅机(242、243),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仪表遮光板(204)的所述风挡(61)一侧形成有开口(244a、256a),盖体(251、
258h)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仪表遮光板(204)上以覆盖该开口(244a、256a),所述辅机(242、243)在所述盖体(251、258h)的下方配置在所述开口(244a、256a)内,在所述开口(244a)内与所述仪表遮光板(204)一体地形成有内壁部(246),所述辅机(242、243)固定于该内壁部(246),
在所述盖体(251)的左右两端形成有侧壁(251c、251d),并且,具有设置于这些侧壁(251c、251d)的多个卡止部(251k、251m)和设置于所述内壁部(246)的被卡止部(246s),通过使这些卡止部(251k、251m)与被卡止部(246s)选择性地卡合,选择性地改变所述盖体(251)的安装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机(243)具有向乘车人员显示其状态的显示部(243a),并且,所述显示部(243a)的上方由所述盖体(251、258h)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244a)内配置有多个所述辅机(242、243),并且,这些辅机(242、243)分别是经由电缆(253、254)进行电供给及信号传输的电气部件,连接器(261、262)经由所述电缆(253、254)与这些电气部件连接,使这些连接器(261、262)向所述仪表遮光板(204)的内外通过的连接器通过空间(246j、246m)分别设置于构成所述内壁部(246)的底壁(246e)及侧壁(246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251)以后部相对于所述开口(244a)敞开的方式设置为打开状态,在所述盖体(251)的前部设置有成为盖体(251)的转动中心的轴支点部(251e)。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机(243)使其长度方向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所述显示部(243a)设置在所述辅机(243)的后部。

说明书全文

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配置于挡的下方且后方的仪表遮光板上设置有辅机的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两轮机动车中,已知有具有如下辅机安装结构的两轮机动车:在风挡的后方且下方配置有仪表遮光板,在该仪表遮光板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内配置有作为辅机的ETC系统(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用的天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0868号公报
[0004]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构成为在仪表遮光板的凹部内配置天线,因此在未配置天线的情况下,凹部通过风挡暴露在外部。另外,为了避免天线映入到风挡的内侧而限制了天线的配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在天线等辅机安装于仪表遮光板时,无论有无安装都能够确保统一的外观性,另外,不需要考虑辅机向风挡内映入,能确保配置自由度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其在车身的前部配置有由具有透过性的部件构成的风挡61,在该风挡61的下方且后方配置有仪表遮光板204,在该仪表遮光板204的后方配置有供乘车人员乘坐的车座10,在所述仪表遮光板204的所述风挡61一侧配置有辅机242、24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仪表遮光板204的所述风挡61一侧形成有开口244a、256a,盖体251、258h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仪表遮光板204上以覆盖该开口244a、256a,所述辅机242、243在所述盖体251、258h的下方配置在所述开口
244a、256a内。
[0007] 根据该结构,盖体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仪表遮光板上,因此,无论有无辅机都能够用盖体覆盖开口,能够使辅机不向风挡侧暴露,并且能够抑制辅机向风挡内映入。
[0008]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如下,所述辅机243具有向乘车人员显示其状态的显示部243a,并且,所述显示部243a的上方由所述盖体251、258h覆盖。根据该结构,显示部的上方由盖体覆盖,因此,能够降低外界照度的影响,改善显示部的视认性。
[0009]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如下,在所述开口244a内与所述仪表遮光板204一体地形成有内壁部246,所述辅机242、243固定于该内壁部246。根据该结构,辅机固定在仪表遮光板侧,因此,不需要提高盖体的支承强度。
[0010]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如下,在所述盖体251的左右两端形成有侧壁251c、251d,并且,具有设置于这些侧壁251c、251d的多个卡止部251k、251m和设置于所述内壁部
246的被卡止部246s,通过使这些卡止部251k、251m与被卡止部246s选择性地卡合,选择性地改变所述盖体251的安装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改变盖体的安装状态。
[0011]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如下,在所述开口244a内配置有多个所述辅机242、243,并且,这些辅机242、243分别是经由电缆253、254进行电供给及信号传输的电气部件,连接器261、262经由所述电缆253、254与这些电气部件连接,使这些连接器261、262向所述仪表遮光板204的内外通过的连接器通过空间246j、246m分别设置于构成所述内壁部
246的底壁246e及侧壁246a。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连接器通过空间分别设置于底壁及侧壁,能够尽可能地扩大形成连接器通过空间。另外,通过设置连接器通过空间,能够使底壁及侧壁减轻重量,因此还能够一并谋求轻量化。
[0012]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如下,所述盖体251以后部相对于所述开口244a敞开的方式设置为打开状态,在所述盖体251的前部设置有成为盖体251的转动中心的轴支点部251e。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卡止部与轴支点部,通过简易的结构将盖体定位成打开状态。
[0013]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如下,所述辅机243使其长度方向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所述显示部243a设置在所述辅机243的后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改善显示部的视认性。
[0014] 本发明在仪表遮光板的风挡一侧形成有开口,盖体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仪表遮光板上以覆盖该开口,辅机在盖体的下方配置在开口内,因此,无论有无辅机都能够用盖体覆盖仪表遮光板的开口,能够利用盖体使辅机不向风挡侧暴露,并且,能够抑制辅机向风挡内映入。
[0015] 另外,辅机具有向乘车人员显示其状态的显示部,并且,显示部的上方由盖体覆盖,因此,能够降低外界照度的影响,改善显示部的视认性。
[0016] 另外,在开口内与仪表遮光板一体地形成有内壁部,辅机固定在该内壁部上,因此,辅机固定在仪表遮光板侧,所以不需要提高盖体的支承强度。
[0017] 另外,在盖体的左右两端形成有侧壁,并且,具有设置在这些侧壁上的的多个卡止部和设置在内壁部上的被卡止部,通过使这些卡止部与被卡止部选择性地卡合,选择性地改变盖体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改变盖体的安装状态。
[0018] 另外,在开口内配置有多个辅机,并且,这些辅机分别是经由电缆进行电力供给及信号传输的电气部件,连接器经由电缆与这些电气部件连接,使这些连接器向仪表遮光板的内外通过的连接器通过空间分别设置于构成内壁部的底壁及侧壁,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扩大形成连接器通过空间。另外,通过设置连接器通过空间,能够使底壁及侧壁减轻重量,因此还能够一并谋求轻量化。
[0019] 另外,盖体以后部相对于开口敞开的方式设置为打开状态,在盖体的前部设置有成为盖体的转动中心的轴支点部,因此,能够利用卡止部与轴支点部,通过简易的结构将盖体定位成打开状态。
[0020] 另外,辅机使其长度方向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显示部设置在辅机的后部,因此,能够改善显示部的视认性。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左视图。
[0022] 图2是表示两轮机动车的前部上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0023] 图3是表示车身前部的立体图。
[0024] 图4是两轮机动车的表示ETC罩的配置的上部主视图。
[0025] 图5是表示ETC罩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0026] 图6(A)和(B)是表示ETC辅机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ETC辅机由ETC罩自上方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自图6(A)卸除ETC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7] 图7是表示ETC收纳部及ETC罩的立体图。
[0028] 图8是从仪表遮光板的背面侧观察ETC收纳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9] 图9是从斜侧前方观察ETC收纳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0] 图10是图6(A)的X-X线剖视图。
[0031] 图11是图6(A)的XI-XI线剖视图。
[0032] 图12是图6(A)的XII-XII线剖视图。
[0033] 图13是图6(A)的XIII-XIII线剖视图。
[0034] 图14是图6(A)的XIV-XIV线剖视图。
[0035] 图15是图6(A)的XV-XV线剖视图。
[0036] 图16是表示以关闭状态安装到仪表遮光板上的ETC罩的剖视图。
[0037] 图17(A)和(B)是表示ETC辅机的安装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7(A)是表示ETC辅机收纳在ETC收纳体内状态的剖视图,图17(B)是表示ETC辅机未收纳在ETC收纳体内状态的剖视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0 车座
[0040] 61 风挡
[0041] 204 仪表遮光板
[0042] 241 ETC辅机
[0043] 242 天线(辅机)
[0044] 243 指示器(辅机)
[0045] 243a 显示部
[0046] 244a 开口
[0047] 246 ETC收纳部(内壁部)
[0048] 246a 前壁(侧壁)
[0049] 246e 底壁
[0050] 246j 连接器插通孔(连接器通过空间)
[0051] 246m 连接器插通孔(连接器通过空间)
[0052] 246s 凸部(被卡止部)
[0053] 251 ETC罩(盖体)
[0054] 251c、251d 侧壁
[0055] 251e 圆柱状支点部(轴支点部)
[0056] 251k 上矩形孔(卡止部)
[0057] 251m 下矩形孔(卡止部)
[0058] 256a 开口
[0059] 258h 上壁(盖体)
[0060] 261、262 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这些方向的记载,若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附图标记FR表示车身前方,附图标记UP表示车身上方,附图标记LE表示车身左方。
[0062] <第一实施方式>
[0063]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1的左视图。
[0064] 两轮机动车1(鞍乘型车辆)是一种小轮摩托车型车辆,具有供乘坐在车座10上的乘车人员放脚的低踏板脚踏板68,在车架(未图示)的前方具有前轮2,驱动轮即后轮3由配置在车辆后部的组合摆动式发动机U(组合摆动式动力单元)实施轴支承。车架由树脂制的车身罩C覆盖。
[0065] 使前轮2转向的转向系统具有: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构成车架前端部的头管上的转向轴和连结在该转向轴上部的车把25。上述转向轴的下端与左右一对前叉26、26(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26)连结,前轮2由设置在前叉26、26下端的车轴2A实施轴支承,通过操作车把25进行转向。
[0066] 组合摆动式发动机U是发动机E与收纳带式无级变速机构201的传动箱M一体化构成的组合摆动式,还具有作为支承后轮3的摆臂的功能。组合摆动式发动机U经由连结在其前部的连杆部件27与车架连结,以设置在连杆部件27上的枢轴28为中心上下自由摆动。
[0067] 发动机E是冷式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配置为气缸轴线大致水平地向前方延伸。发动机E是将气缸及气缸盖结合于在组合摆动式发动机U前部配置的曲轴箱30的前面而构成的。此外,附图标记37是与气缸盖下面的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在发动机E的下方通过并向后方延伸,与固定在后述臂部的外侧面上的消音器连接。
[0068] 传动箱M从曲轴箱30的后部在后轮3的左侧方通过并向后方延伸。在曲轴箱30的后部,设置有在后轮3的右侧方通过并向后方延伸的臂部,后轮3由设置在传动箱M的后部与臂部的后部之间的车轴3A支承,发动机E的输出经由上述无级变速机构201传递到后轮3。在传动箱M的后端及臂部的后端与车架的后部上部之间分别架设有后悬架34。在传动箱M的上面设置有吸入外部气体的空气滤清器箱35。
[0069] 空气滤清器箱35经由未图示的连接管连接于节气体,该节气门体与汽缸盖上面的进气口连接。
[0070] 在传动箱M后部的下部,设置有能够将车辆支承为直立状态的主支架39。此外,附图标记47是侧支架47。
[0071] 在车座10的下方配置有收纳箱,车座10将横跨全长地设置在收纳箱上面的开口开闭自如地封闭,具有供驾驶员乘坐的前部车座10A和形成为比前部车座10A高一级且供同乘者乘坐的后部车座10B。
[0072] 左右一对车座导轨在收纳箱的后方构成车架,在上述左右一对车座导轨的后部固定有扶手杆48。
[0073] 车身罩C具有:前罩50,其覆盖在头管的前方及左右侧方;前下罩(未图示),其与前罩50的下部连结,位于前轮2的后方;上部罩52,其在车把25的下方与前罩50的上部连结;上部内罩53,其与前罩50的左右边缘部连结;左右一对下部内罩54、54(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54),其与上部内罩53的下边缘连结;左右一对踏板罩55、55(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55),其与前罩50的下部及下部内罩54、54的下边缘连结;左右一对前部底板裙部56、56(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56),其与前罩50的下部及踏板罩55、55的下部连结;左右一对后部底板裙部57、57(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57),其与前部底板裙部56、56连续并向后方延伸;底罩58,其覆盖在车身下方;左右一对车身侧罩59、59(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59),其与下部内罩54、54及踏板罩55、55的后部连结;尾罩60,其与车身侧罩59、59的后部连结。
[0074] 在左右踏板罩55、55的底部,分别形成有供乘坐于前部车座10A的驾驶员放脚的脚踏板68。
[0075] 在前罩50的前部,设置有向后上方延伸而为驾驶员挡风的风挡61。在前罩50的前端,设置有左右一对前照灯62、62(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62),左右一对方向指示灯63、63(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63)与前照灯62、62的上部连续设置。在前照灯62、62与风挡61之间,设置有板状的装饰物64(构成前罩50的一部分)。
[0076] 在前叉26、26上,设置有从上方覆盖前轮2的前挡泥板65。在车身侧罩59、59的下方,设置有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66。
[0077] 供后部车座10B上的同乘者放脚的可放倒式的左右一对串列脚踏板67、67(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67)经由支承件支承在车架上。
[0078] 在风挡61的后方设置有仪表遮光板204(构成前罩50的部件),该仪表遮光板204从前方覆盖设置于车把25前方的仪表而提高仪表的视认性。此外,附图标记205是后组合灯。
[0079] 两轮机动车1在车身前部安装有ETC系统240。ETC系统240由车载器本体240A和ETC辅机241构成,车载器本体240A配置于车身罩C内,ETC辅机241连接于该车载器本体240A,并且由配置于仪表遮光板204后部上部的天线及指示器构成。
[0080] 图2是表示两轮机动车1的前部上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0081] 两轮机动车1在树脂制的仪表遮光板204的后部上面配置有由构成ETC系统240一部分的天线及指示器构成的ETC辅机241和从上方覆盖该ETC辅机241的ETC罩251。ETC系统240是通过无线通信自动支付收费道路费用的装置,由车载器本体240A(参照图
1)和通过电缆连接在该车载器本体240A上的ETC辅机241构成。
[0082] 图3是表示车身前部的立体图,是由乘车的驾驶员观察车把25周围而得到的。
[0083] 在风挡61的下方且仪表遮光板204的上部,构成ETC辅机241的天线242及指示器243以上方由ETC罩251覆盖的方式配置。
[0084] 天线242是与车载器本体所具备的通信设备连接,用于与设置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的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部件。指示器243具备通知驾驶员ETC系统240的状态的显示部243a。例如,若显示部243a点亮成绿色,则ETC系统240处于可利用状态,若显示部243a点亮成红色,则ETC系统240处于不可利用状态(错误状态)。
[0085] ETC辅机241的上方由ETC罩251覆盖,因此,在白天不会因外界亮度(照度)影响而降低指示器243的显示部243a的视认性,另外,在夜间,发光的显示部243a不会映入到仪表遮光板204里面。
[0086] 在此,附图标记130是覆盖头管附近的车辆前部的前部罩,131是设置于前部罩130内的前部收纳箱,132、133是构成前部收纳箱131的左右物品收纳部,134、135分别是封闭物品收纳部132、133的开口部的左侧盖及右侧盖。
[0087] 图4是两轮机动车1的表示ETC罩251的配置的上部主视图。
[0088] 为了使天线242的灵敏度更高,ETC辅机241及ETC罩251配置于仪表遮光板204的车宽方向中央的上部,即仪表遮光板204的高的位置。另外,ETC辅机241由ETC罩251覆盖,因此,不仅在俯视下,在主视下ETC辅机241也不会暴露在外部,能够改善外观性。
[0089] 图5是表示ETC罩25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0090] 在仪表遮光板204的后部上部,形成有开口244a,ETC罩251以从上方覆盖该开口244a的方式配置。
[0091] ETC罩251是由相对于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向后上方倾斜配置的上壁251a和从该上壁251a的底面一体地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251c、251d构成的一体成形品,这些侧壁251c、251d能够装卸地卡合在仪表遮光板204的内侧。作为ETC罩251的材料,例如优选为树脂。
[0092] 图5中,在ETC罩251的下方配置ETC辅机241,ETC罩251的上壁251a向后上方倾斜而使开口244a的后方敞开(ETC罩251为打开状态),而例如在没有设置ETC辅机241的情况下,还能够把上壁251a安装到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具体为形成在上表面244b上的阶梯部244d)并使侧壁251c、251d卡合在仪表遮光板204的内侧以封闭开口244a(ETC罩为关闭状态)。由此,开口244a由ETC罩251覆盖而不暴露在外部,因此能够改善外观性。
[0093] 图6是表示ETC辅机241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ETC辅机241由ETC罩251自上方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自图6(A)卸除ETC罩251的状态的俯视图。
[0094] 如图6(A)所示,在俯视下,ETC罩251完全覆盖仪表遮光板204的开口244a。此外,附图标记244d是在开口244a周围的仪表遮光板204上形成为比上表面244b低一级的阶梯部,是具有能够将ETC罩251配置成关闭状态的形状、大小的部件。
[0095] 如图6(B)所示,天线242及指示器243沿车宽方向并排配置在ETC收纳部246内,该ETC收纳部246在开口244a内与仪表遮光板204形成为一体。天线242是俯视呈矩形的部件,信号传输用的电缆253从天线242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指示器243是配置为其长度方向在开口244a内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部件,为了使自驾驶员这一侧的视认性良好而在指示器243的后部设置了显示部243a。电力供给用的电缆254从指示器243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在上述电缆253、254的各前端部,安装有与车载器本体侧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
[0096] 图7是表示ETC收纳部246及ETC罩251的立体图。
[0097] ETC收纳部246具有从开口244a的边缘向下方延伸的四个壁即前壁246a、后壁246b、左壁246c、右壁246d以及使这些前壁246a、后壁246b、左壁246c、右壁246d的下边缘相连的底壁246e。
[0098] 底壁246e是邻接设置承载天线242的平面状天线载置部246g和承载指示器243的平面状指示器载置部246h的部分。在天线载置部246g上,具备:连接器插通孔246j,其供连接器从开口244a侧向收纳部246下方穿过;电缆插通孔246k,其以与连接器插通孔246j连通的方式从底壁246e跨设到前壁246a,从而在连接器在该连接器插通孔246j中穿过之后,使电缆253能够向前壁246a侧移动。指示器载置部246h是相对于天线载置部
246g倾斜而使后端部侧变高的部分,通过该倾斜,指示器243的显示部243a朝向驾驶员的视认性良好的方向。
[0099] 前壁246a具备供指示器243的连接器穿过的连接器插通孔246m、构成所述电缆插通孔246k的一部分的前部插通孔246n和供ETC罩251的侧壁251c、251d的前端部穿过的左右一对罩体插通孔246p、246q。连接器插通孔246m还是供连接器以外的电缆254穿过的部分。连接器插通孔246m的下部跨设到指示器载置部246h的前端。左侧的罩体插通孔246p与连接器插通孔246m连通。
[0100] 左壁246c具备向下方突出的左突出壁246r,在该左突出壁246r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向右方突出的凸部246s。
[0101] ETC罩251是上壁251a和从该上壁251a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251c、251d一体成形的部件。侧壁251c、251d是左右大致对称的部件,侧壁251c与侧壁251d具备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只说明侧壁251c。
[0102] 侧壁251c由后部鼓出部251h和前方延伸部251j构成,后部鼓出部251h从上壁251a向下方鼓出,前方延伸部251j从该后部鼓出部251h向前方延伸,并且一部分连接于上壁251a。
[0103] 后部鼓出部251h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开设的矩形状的上矩形孔251k及下矩形孔251m。前方延伸部251j在前端部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圆柱状支点部251e。
[0104] 图8是从仪表遮光板204的背面侧观察ETC收纳部246而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从斜侧前方观察ETC收纳部246而得到的立体图。
[0105] 如图8所示,左壁246c具备向侧方开口的侧部开口246x和从该侧部开口246x的上边缘向下方突出而形成的左突出壁246r。上述侧部开口246x的一部分还形成在底壁246e的左端部,ETC罩251左侧的侧壁251c从该侧部开口246x向下方突出。另外,图8中,ETC罩251的侧壁251c、251d的前端部从前壁246a向前方突出。与左壁246c相同,右壁246d(参照图7)也具备侧部开口246t(参照图6(B))和右突出壁246u。
[0106] 底壁246e具备成度θ的天线载置部246g和指示器载置部246h,与天线载置部246g相比,指示器载置部246h以更大的倾斜度向后上方延伸。
[0107] 如图9所示,电缆253从天线242的前端部穿过ETC收纳部246的前壁246a的前部插通孔246n向前方延伸,电缆254从指示器243的前端部穿过前壁246a的连接器插通孔246m向前方延伸。
[0108] 图10是图6(A)的X-X线剖视图。
[0109] 在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与ETC罩251的后端之间设置有间隙257,ETC收纳部246的指示器载置部246h以倾斜角度比天线载置部246g的倾斜角度大角度θ的方式倾斜,指示器243沿指示器载置部246倾斜配置。其结果是,驾驶员容易目视确认指示器243的后端部(显示部)。
[0110] 仪表遮光板204在背面244c且开口244a的前边缘附近,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支点支承部244e、244e(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244e),ETC罩251的侧壁251c的前端,具体为从侧壁251c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圆柱状支点部251e转动自如地抵靠支承于左侧的支点支承部244e。支点支承部244e在其后部形成有凹入成圆弧状的支点承接部244f,圆柱状支点部251e抵靠于该支点承接部244f的圆弧。因此,ETC罩
251的左侧由仪表遮光板204侧的凸部246s和支点支承部244e支承并定位。
[0111] 图11是图6(A)的XI-XI线剖视图,图12是图6(A)的XII-XII线剖视图。
[0112] 如图11所示,天线242的剖面为大致矩形状,天线242没有从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向上方突出,收纳于ETC收纳部246内,并且安装在天线载置部246g上。
[0113] 如图12所示,指示器243以越从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向后方过渡,其上部向上方的突出得越大的方式收纳在ETC收纳部246中,并且安装在指示器载置部246h上,指示器243的前端上部接近或者接触ETC罩251的上壁251a的下表面251f。
[0114] 在天线242的电缆253的前端及指示器243的电缆254的前端分别安装有连接器261、262,连接器261、262与设置于车载器本体的连接器连接。
[0115] 图13是图6(A)的XIII-XIII线剖视图。
[0116] 天线242配置于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的下方,指示器243配置为突出到上表面244b的上方,指示器243的显示部243a为圆形,能够点亮或者闪烁成例如绿色或者红色。
[0117] ETC收纳部251的上壁251a的上表面251b在车宽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与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在车宽方向上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
[0118] ETC收纳部246的后壁246b由一体的左后壁246v及右后壁246w构成,左后壁246v的下边缘与右后壁246w的下边缘相比位于高出高度H的上方。
[0119] 图14是图6(A)的XIV-XIV线剖视图。
[0120] 仪表遮光板204在背面244c且开口244a的前边缘附近,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支点支承部244e、244e(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244e),ETC罩251的侧壁251d的前端,具体为从侧壁251d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圆柱状支点部251e转动自如地抵靠支承于右侧的支点支承部244e。支点支承部244e在其后部形成有凹入成圆弧状的支点承接部244f,圆柱状支点部251e抵靠于该支点承接部244f的圆弧。因此,ETC罩
251的右侧由仪表遮光板204侧的凸部246s和支点支承部244e支承并定位。
[0121] 即,在图1及图14中,在仪表遮光板204上形成有左右一对支点支承部244e、244e,在ETC收纳部246的左突出壁246r及右突出壁246u上分别设置有凸部246s,ETC罩
251的左右圆柱状支点部251e、251e及侧壁251c、251d由这些支点支承部244e、244e、左右凸部246s、246s支承并定位。
[0122] 图15是图6(A)的XV-XV线剖视图。
[0123] ETC罩251的侧壁251d由向下方鼓出的后部鼓出部251h和从该后部鼓出部251h一体地向前方延伸的前方延伸部251j构成,在后部鼓出部251h上,开设有上矩形孔251k和位于该上矩形孔251k的下方的下矩形孔251m,下矩形孔251m卡合在与右突出壁246u(参照图14)一体成形的凸部246s上。ETC罩251的侧壁251c(参照图10)也具有与侧壁251d相同的形状,侧壁251c、251d各自的下矩形孔251m与左突出壁246r及右突出壁246u(参照图14)各自的凸部246s卡合。左右下矩形孔251m、251m与左右凸部246s、246s经过克服左突出壁246r、右突出壁246u、侧壁251c、251d的各弹性力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而卡合。
[0124] 图16是表示以关闭状态安装到仪表遮光板204上的ETC罩251的剖视图。
[0125] 如图7所示,使ETC罩251的前方延伸部251j、251j穿过ETC收纳部246的罩体插通孔246p、246q,并且如图16所示,使设置于前方延伸部251j、251j(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251j)的前端部的圆柱状支点部251e、251e(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251e)抵靠于仪表遮光板204侧的支点承接部244f、244f(仅图示了近侧的附图标记244f)。然后,使设置在ETC罩251的后部鼓出部251h、251h上的上矩形孔251k、251k与分别设置在ETC收纳部246的左突出壁246r及右突出壁246u上的凸部246s卡合。此时,左右上矩形孔251k、251k与左右凸部246s、246s经过克服左突出壁246r、右突出壁246u、侧壁251c、251d的各弹性力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而卡合。
[0126] 其结果是,ETC罩251的上壁251a配置于开口244a的阶梯部244d,关闭仪表遮光板204的开口244a。因此,即便在没有安装ETC辅机的状态下,ETC收纳部246也不暴露在外部,能够改善外观性。
[0127] 在使ETC罩251的上矩形孔251k、251k与ETC收纳部246的凸部246s、246s卡合的情况下,若一边使ETC罩盖251的圆柱状支点部251e、251e抵靠于仪表遮光板204侧的支点承接部244f、244f,一边使ETC罩251以圆柱状支点部251e、251e为支点摆动,则容易进行卡合。
[0128] 另外,ETC罩251的上壁251a的上表面251b在前后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与仪表遮光板204的上表面244b在前后方向上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而且,在车宽方向上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增加仪表遮光板204与ETC罩251的一体感,能够改善外观性。
[0129] 如上述图1、图2、图5及图10所示,一种作为鞍乘型车辆的两轮机动车1的辅机安装结构,其在车身的前部配置有由具有透过性的部件构成的风挡61,在该风挡61的下方且后方配置有仪表遮光板204,在该仪表遮光板204的后方配置有供乘车人员乘坐的车座10,在仪表遮光板204的风挡61一侧配置有辅机241,其中,在仪表遮光板204的风挡61一侧形成有开口244a,作为盖体的ETC罩251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仪表遮光板204上以覆盖该开口244a,构成ETC辅机241的作为辅机的天线242及作为辅机的指示器243在ETC罩251的下方配置在开口244a内。
[0130] 根据该结构,ETC罩251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仪表遮光板204上,因此,无论有无天线242及指示器243,都能够用ETC罩251覆盖仪表遮光板204的开口244a,能够改善外观性,并且,能够利用ETC罩251使天线242及指示器243不向风挡61侧暴露,能够抑制天线242及指示器243向风挡61内映入,能够增加天线242及指示器243的配置自由度。
[0131] 另外,如图6(A)及图13所示,指示器243具有向乘车人员显示其状态的显示部243a,并且,显示部243a的上方由ETC罩251覆盖,因此,能够降低外界照度的影响,改善显示部243a的视认性。
[0132] 另外,如图6(B)所示,在开口244a内与仪表遮光板204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内壁部的ETC收纳部246,天线242及指示器243固定于该ETC收纳部246,因此,不需要提高ETC罩251的支承强度,能够谋求轻量化。
[0133] 另外,如图6(B)、图7、图10及图14所示,在ETC罩251的左右两端形成有侧壁251c、251d,并且,具有设置于这些侧壁251c、251d的作为多个卡止部的上矩形孔251k、下矩形孔251m和设置于ETC收纳部246的作为被卡止部的左右的凸部246s、246s,通过使这些上矩形孔251k、下矩形孔251m与凸部246s选择性地卡合,选择性地改变ETC罩251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改变ETC罩251的安装状态,能够谋求ETC罩251的轻量化。
[0134] 另外,如图6(B)、图9及图12所示,在开口244a内配置有作为多个辅机的天线242和指示器243,并且,这些天线242及指示器243分别是经由电缆253、254进行电力供给及信号传输的电气部件,连接器261、262经由电缆253、254与这些电气部件连接,使这些连接器261、262向仪表遮光板204的内外通过的作为连接器通过空间的连接器插通孔246j、
246m分别设置于构成ETC收纳部246的底壁246e及作为侧壁的前壁246a,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扩大形成连接器插通孔246j、246m,连接器261、262的配置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改善作业性。另外,通过设置连接器插通孔246j、246m,能够使底壁246e及侧壁246a减轻重量,因此还能够一并谋求轻量化。
[0135] 另外,如图10及图14所示,ETC罩251以后部相对于开口244a敞开的方式设置为打开状态,在ETC罩251的前部设置有成为ETC罩251的转动中心的作为轴支点部的圆柱状支点部251e,因此,能够利用左右下矩形孔251m、251m与左右圆柱状支点部251e、251e,通过简易的结构将ETC罩251定位成打开状态,能够改善仪表遮光板204及ETC罩251的生产性。
[0136] 另外,如图6(B)及图12所示,指示器243使其长度方向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显示部243a设置在指示器243的后部,因此,能够改善自驾驶员这一侧对显示部243a的视认性。
[0137] <第二实施方式>
[0138] 图17是表示ETC辅机241的安装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7(A)是表示ETC辅机241收纳在ETC收纳体258内状态的剖视图,图17(B)是表示ETC辅机241未收纳在ETC收纳体258内状态的剖视图。
[0139] 如图17(A)所示,仪表遮光板204在后部上部形成有开口256a,通过使收纳ETC辅机241的ETC收纳体258嵌入该开口256a内,将收纳体258安装于仪表遮光板204。
[0140] ETC收纳体258由载置天线242及指示器243的底壁258c、自该底壁258c立起的前壁258d、后壁258e、左壁(未图示)、右壁258g以及使这些前壁258d、后壁258e、左壁、右壁258g的上边缘相连的作为盖体的上壁258h构成。
[0141] 形成在ETC收纳体258的前壁258d上的前部槽部258a与设置在开口256a的前边缘上的剖面呈半圆形的前部支承部256d卡合,形成在ETC收纳体258的后壁258e上的后部凸部258m与设置在开口256a的后边缘壁256g上的上部凹部256c卡合。
[0142] 底壁258c由承载天线242的平面状天线载置部258j和承载指示器243的平面状指示器载置部258k构成,与天线载置部258j相比,指示器载置部258k以更大的倾斜度向后上方延伸。
[0143] 后壁258e的上边缘与上壁258h的后端部之间敞开,构成为能够由驾驶员目视确认设置于指示器243后部的显示部。上壁258h从上方覆盖ETC辅机241,抑制向外部暴露。
[0144] 如此,在ETC收纳体258中,通过一体地设置覆盖在ETC辅机241上方的上壁258h,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能够抑制成本。
[0145] 在不将ETC辅机241收纳在收纳体258内的情况下,如图17(B)所示,使ETC收纳部258的前部槽部258a与开口256a的前部支承部256d卡合,并且如箭头所示,使ETC收纳体258向下方摆动,使开口256a的后边缘壁256g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使ETC收纳体258的后部凸部258m与设置于后边缘壁256g的下部凹部256e卡合。
[0146] 其结果是,仪表遮光板204的开口256a由ETC收纳部258的上壁258h封闭。因此,能够改善外观性。
[0147] 上述实施方式充分地表示了本发明的一种样态,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形以及应用。
[0148]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将ETC收纳部246与仪表遮光板204形成为一体,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ETC收纳部246与仪表遮光板204分体形成,并将ETC收纳部246安装于仪表遮光板204。另外,在图1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ETC收纳体258中,通过收纳ETC辅机241的状态和未收纳ETC辅机241的状态,能够两级地改变开闭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位置改变结构设为与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过ETC罩251的侧壁251c、251d与ETC收纳部246的左突出壁246r、右突出壁246u之间卡合来改变位置的位置改变结构相同的结构。
[0149] 另外,辅机并不限于ETC辅机,能够应用到在仪表遮光板上配置例如用于通信的天线、转速表等指示器等的辅机。
[0150]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应用到两轮机动车1中的情况,还能够应用到包括两轮机动车以外的其他车辆的鞍乘型车辆中。此外,鞍乘型车辆包括跨过车身乘车的所有车辆,其为不仅包括两轮机动车(也包括带有原动机自行车),还包括分类在ATV(全地形车)中的三轮车辆和四轮车辆的车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