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系统

申请号 CN201510280721.7 申请日 2015-05-28 公开(公告)号 CN104943769A 公开(公告)日 2015-09-30
申请人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发明人 周燕萍; 曹广平; 卢秀芸; 吕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车 锁 系统,其 防盗 效果好,使用方便、锁车快、操作人性化,具有较好的使用推广价值;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中控锁及其相匹配的钥匙,所述车体的相应 位置 上设置有车把锁、前轮锁、 电池 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并相互连接后与中控锁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系统,其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中控锁及其相匹配的钥匙,所述车体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并相互连接后与中控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之间通过连接体相互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后再与所述中控锁连接,并随所述中控锁的开闭而联动,所述中控锁、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相应设在所述车体车架的金属框架内,所述连接体相应设置于所述车架的金属管内,所述电池机械锁压装于所述车体的电池上,所述电池电气锁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池的电极与外电路之间,所述车撑锁具体为双撑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设有防盗报警器,所述防盗报警器的触点相应机械连接于所述中控锁、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所述防盗报警器的遥控器与所述钥匙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锁设置于连接所述车体上前轮的前轮刹车器及与其相应车架的锁柱内,所述后轮锁设置于连接所述车体上后轮的后轮刹车器及与其相应车架的锁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锁上设有外露于所述车体上的快锁操作杆,所述快锁操作杆的开行程包括先拔出所述钥匙再旋转所述钥匙,所述快锁操作杆的闭行程包括先压入所述钥匙再反向旋转所述钥匙,所述快锁操作杆的机械强度小于所述钥匙开闭所述快锁操作杆的机械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快锁操作杆内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车把或是车撑的行程末端,所述快锁操作杆的开闭行程通过所述车把或是车撑的转动而触发。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车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锁领域,具体为一种车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电动车销量巨大,但容易被盗,具体缺陷如下:1.车把锁对于盗窃份子来说形同虚设,在大扭作用下极易在瞬间失效;
2.点火锁对于盗窃份子来说形同虚设,只要控制器通电,电机就可以运行;
3.即使安装了防盗报警器,盗窃份子也很容易破解,断掉防盗报警器电源线就能使之失效;同时过于敏感的防盗报警器在误碰触、雷雨天气里易误报警而扰民;
4.用户花大几十元,买一至两把好的独立的车轮锁,费用较大;
5.独立的车轮锁锁闭前后车轮后,盗窃份子可以用压力钳剪开,其失败的关键在于,车轮锁锁闭车轮的部位在车轮外露的边缘离地较近的位置,虽然方便用户开闭锁,但实际上同时也方便了盗窃份子下手用力剪开这些锁具;
6.几把车锁每次拿出来、放置、锁好以及开锁、拿下来、锁好、再重新放置到别处就非常不便;频繁在路边锁车办事时,很多次操作几把车锁是非常繁琐的,比如如果一天骑行车辆
10次,两把锁开闭约为20次,而拿出钥匙、移身、蹲身、拿起车锁、区分钥匙、插入锁具、旋转钥匙、锁入车轮、拔出钥匙、保存钥匙的细微动作几乎是200次左右,这样的繁琐很不人性化;
7.有的车厂在车轮附近设计了与车体或车轮集成的车轮锁,实际用户的使用率却很低,关键在于其锁的位置更加固定,开闭锁时钥匙对位就更加不便,当车辆周围有其他车辆、墙壁等障碍物时,就极其不便,没有独立的车轮锁对位和自由摆动的灵活;
8.在夜间及黑暗处开闭锁,寻找钥匙,寻找钥匙孔,以正确的度和方位插入等操作更是非常不易;
9.电动车并排存放时,车辆之间的间隙较小,尤其是绕到用户自己的车辆前部蹲身开闭前轮锁,非常不便,对老年人以及身材发胖的人士更是如此;
10.多把车锁相类似的钥匙以及防盗遥控器串成一大串钥匙链,再与车库、家、办公室各房间的钥匙组合成一个大钥匙串就非常复杂,用户携带、区分、保存、借用就非常不便;
11.座筒锁、尾箱锁的开闭也非常繁琐,尤其是还需要从钥匙门上拔下钥匙,再重新插入座筒锁、尾箱锁才能打开,之后再去发动车辆还需再转移钥匙插入;
12.电池作为最贵的部件,也很容易丢失。有的还加上了电池锁,但是由于电池体积较大,外部所加的松弛窄细的电池锁防盗效果很差;电池锁在塑料车身或电池箱外壳上设计,很容易被破坏,防盗效果依然不甚良好。
[0003] 经调研,规避上述缺陷的车辆锁具产品或展品还没有出现,用户和各车厂无疑是需要一种防盗效果好、结实实用、开闭方便、人性化的车锁系统。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车辆防盗效果一般、易被破坏、开闭不方便、锁车繁琐、使用不人性化等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锁系统,其防盗效果好,使用方便、锁车快、操作人性化,具有较好的使用推广价值。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中控锁及其相匹配的钥匙,所述车体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并相互连接后与中控锁连接。
[0006]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之间通过连接体相互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后再与所述中控锁连接,并随所述中控锁的开闭而联动,所述中控锁、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相应设在所述车体车架的金属框架内,所述连接体相应设置于所述车架的金属管内,所述电池机械锁压装于所述车体的电池上,所述电池电气锁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池的电极与外电路之间,所述车撑锁具体为双撑锁;所述车体上还设有防盗报警器,所述防盗报警器的触点相应机械连接于所述中控锁、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所述防盗报警器的遥控器与所述钥匙连接成一体;
所述前轮锁设置于连接所述车体上前轮的前轮刹车器及与其相应车架的锁柱内,所述后轮锁设置于连接所述车体上后轮的后轮刹车器及与其相应车架的锁柱内;
所述中控锁上设有外露于所述车体上的快锁操作杆,所述快锁操作杆的开行程包括先拔出所述钥匙再旋转所述钥匙,所述快锁操作杆的闭行程包括先压入所述钥匙再反向旋转所述钥匙,所述快锁操作杆的机械强度小于所述钥匙开闭所述快锁操作杆的机械强度;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快锁操作杆内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车把或是车撑的行程末端,所述快锁操作杆的开闭行程通过所述车把或是车撑的转动而触发。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车把锁、前轮锁、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车撑锁、后轮锁、座筒锁、尾箱锁之间相互连接后与中控锁连接,并随所述中控锁的开闭而联动,各锁具之间采用串联、并联或是混联连接方式后再与中控锁连接,有效加大了盗窃份子的盗窃难度;
2、各锁具相应设置于车体的车架内,不易被破坏,作案时间延长,作案很容易被怀疑,严重破解本车,修复车辆的时间以及成本很高,修复后也很容易判定被修复过;
3、防盗报警器的触点相应机械连接各锁具,则防盗报警器即使被破解,断掉防盗报警器电源线就能使之失效,但机械锁系统仍然很难失效,防盗报警器在盗窃份子对机械锁系统的多个点进行破坏时,都会报警,但在雷雨天气等情况下不会再误报警而扰民;
4、用户只用一把钥匙,一个快锁操作杆锁车,操作简捷方便,非常人性化,减少了开闭锁的工作量,以及在夜间开闭锁时也相对比较容易,且只设置有一把钥匙,用户可随身携带,比较方便,大大避免了区分钥匙的麻烦;
5、电池在电池机械锁、电池电气锁以及防盗报警器作用下,不易被盗窃、丢失。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串、并联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串、并、混联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连接体隐藏于车架内以及带防盗报警器的实施例连接示意图;
图5是快锁操作杆外露结构示意图;
图6是快锁操作杆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电池机械锁放大示意图;
图8是电池电气锁放大示意图;
图9是前、后轮锁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前轮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09] 图1-10中:车体1、中控锁2、钥匙200、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连接体11、车架12、防盗报警器13、触点130、遥控器131、快锁操作杆201、车把14、车撑15、电池16、前轮17、后轮18、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中控锁2及其相匹配的钥匙200,车体1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并相互连接后与中控锁2连接,各锁具只需中控锁一个锁就能开闭,操作简捷方便,较人性化,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各种机动或电动的摩托车、普通三轮车、老年代步三轮车等。
[0011] 如图4所示,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之间通过连接体11相互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后再与中控锁2连接,并随中控锁2的开闭而联动,中控锁2、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以及连接体11相应设在车体1的车架12内,各锁具(中控锁2、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
10)采用坚固、封闭的方式相应隐藏设置于车架12的金属框架内,连接体11相应设置于车架12的金属管内,比如丝拉索隐藏于金属管中,具体是哪根金属管对于每个车型以及同一车型的不同批次车辆可以不同,这样,盗窃份子使用暴力工具侵入车体1内,破坏某根金属管并不容易,并且即使多处破坏,管内也并不一定就有连接体11,破环深度小时也不一定就能破坏掉连接体11;复杂的暴力破解将变得费时费力,发出可疑声音的几率大增,车体1被严重破坏后,修复也费时费力,修复价值锐减,如图7所示,电池机械锁5压装于车体1的电池16上,如图8所示,电池电气锁6电气连接于电池16的电极与外电路之间,电池电气锁6被锁上时,电池16的电极与外电路断开,车辆不能行驶,而即使电池电气锁6被盗窃份子破坏,电池16的电极与外电路即使闭合,但是前轮锁4、车撑锁7、后轮锁8有一个不被打开,车体1都很难被直接推走;车撑锁7具体为双撑锁;
车体1上还设有防盗报警器13,防盗报警器13的触点130相应机械连接于中控锁2、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则中控锁2、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中任意一点上的触点130被触发动作时,防盗报警器13都会报警,如果结合整个系统的串、并或混联,盗窃份子实施盗窃时,只要一个点上被触发,系统就会报警,这里所谓的触发实际上就是开锁行程造成的触发,对于盗窃份子,只要沿各个锁具及连接体11的开锁行程强行拨动,防盗报警器13都会报警,因为防盗报警器13没有解锁;但对于用户,在解锁防盗报警器13后,再通过中控锁2开启各锁具,就不会报警,防盗报警器13的遥控器131与钥匙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车体1只有一把钥匙,方便携带,开启车体1时也不需要做任何区分。
[0012] 中控锁2上设有快锁操作杆201,钥匙200插入到中控锁2设定位置时,快锁操作杆201才有开闭锁的动作行程,这样稍复杂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车体1在行驶时快锁操作杆201被误操作,比如车体1上载有顽皮的男孩时,如果没有这一设计,男孩误动作快锁操作杆201,可能就会造成车把锁3、前轮锁4、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锁闭而影响行车安全,如图5所示,快锁操作杆201外露于车体1上,快锁操作杆201的开行程包括先拔出钥匙再旋转钥匙,快锁操作杆201的闭行程包括先压入钥匙再反向旋转钥匙,这样稍复杂的设置也是为了防止车体1在行驶时快锁操作杆201被误操作,为了防止外露在车体1上的快锁操作杆201被盗窃份子在车辆1外部用极其暴力的方法操作成功,快锁操作杆201自身的机械强度小于钥匙开闭快锁操作杆201的机械强度,也就是说暴力扭转时快锁操作杆201即使扭弯其自身也不会旋转;或者钥匙200只要到达锁定位置,快锁操作杆201的行程失效,可以自由旋转但无法完成任何有用的操作。
[0013] 如图6所示,快锁操作杆201还可内置于车体1上的车把14或是车撑15的行程末端,快锁操作杆201的开闭行程通过车把14或是车撑15的转动而触发,由于快锁操作杆201实际上通过中控锁2连带锁闭整个车体1的多个部位,所以阻力势必较大,对于男性用户操作并无困难,但是有的女性用户操作快锁操作杆201就稍显吃力,而快锁操作杆201内置在车体1内的车把14或车撑15的行程末端,这样就可以扭动车把14或脚踩车撑15撑起车体1后顺势来大力触发锁闭快锁操作杆201,而反向扭动车把14或推行车体1使车撑
15回收时,就可以大力触发开启快锁操作杆201,这一设计更加人性化,女性消费者会更加喜爱;对于其他人士,由于这种锁车方式非常快捷,也自然是非常喜欢,尤其是摆动车把14的锁车方式最受欢迎;当然这个动作的前提是钥匙200插入到中控锁2设定位置,快锁操作杆201才有动作的行程,也就是需要将钥匙200插入并扭转到中控锁2的设定位置,此外快锁操作杆201内置隐藏在车体1内,还可以避免盗窃份子在车体1外部用极其暴力的方法操作快锁操作杆201,盗窃车体1。
[0014] 如图9、图10所示,前轮锁4设置于连接车体1上前轮17的前轮刹车器19及与其相应车架12的锁柱内,后轮锁8设置于连接车体1上后轮18的后轮刹车器20及与其相应车架12的锁柱内,则在前轮锁4或后轮锁8锁闭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的同时,还分别锁闭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与其对应车架12之间的连接,可有效防止盗窃份子松脱或拆下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以致前轮17或后轮18转动或拆走。也就是说前轮锁4或后轮锁8不仅锁闭对应的车轮不能行走,并且锁闭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不能从车架12上拆松,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限定的前轮17或后轮18同样也很难从车架12上拆松,前轮锁4、后轮锁8隐藏设置于车架12的锁柱内,即使窃份子很容易断开牵引线或松脱调整机构,前轮锁4或后轮锁8还是在内部完全锁定了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前轮17或后轮18还是被锁死而难以滚动的,车体1仍然难以行驶,对用户来讲,由于已习惯了原来独立出来的单独配备的车轮锁,总是希望看到明显的貌似“很粗很坚固”的车轮锁的钢柱,而前轮锁4或后轮锁8插入到对应车架12及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的锁柱可以设计得很粗,但是由于位置不同且非常隐蔽,盗窃分子却很难再用暴力截断,盗窃分子的压力钳是无法再插入到车架12与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之间施加那么大的剪切力的;况且即使被剪断,前轮刹车器19、后轮刹车器20仍然是刹死前轮17或后轮
18的并且限定其不能大幅度摆动,即使拆下前轮17或后轮18的固定螺丝也是如此,破解殊为不易,发出可以声音的概率大,破解时间很长,修复也不易,而为了照顾用户的消费习惯,在设计时前轮锁4或后轮锁8的锁柱可以适当地外露一些,给消费者以较多安全感即可。
[0015]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车把锁3、前轮锁4串联后,再与电池机械锁5、电池电气锁6、车撑锁7、后轮锁8、座筒锁9、尾箱锁10的串联体一起并联到中控锁2上,并随中控锁2联动,则盗窃份子在车体1上破坏两个串联体并不容易;同时拨动任何一个串联体的阻力也甚大;即使剪断所有串联体,各锁具仍然处于锁闭状态,再各个击破破拆也很困难。
[0016]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车把锁3、前轮锁4构成一个串联分支,电池机械锁5、车撑锁7构成一个串联分支,后轮锁8单独形成一个分支,三个分支一起并联到中控锁2上,盗窃份子在车体
1上破坏三个分支就更加困难,破环一个、两个或三个分支,车体1仍然不能行驶;同时拨动一个或几个分支的阻力也甚大;即使剪断所有分支,各锁具仍然处于锁闭状态,再各个击破破拆也很困难,此外座筒锁9、尾箱锁10串联后再与后轮锁8并联,而并联点是远离中控锁
2的,以及电池电气锁6单独连接电池机械锁5,即与车撑锁7并联,并联点在电池机械锁5,其混联方式大大加大了盗窃难度。
[0017] 当然,整个车锁系统的串、并、混联可有多种连接形式,都属于等同替代的范畴,其中串联可以节约连接成本,并且某些锁具的串联能增加破解难度,比如车把锁3、前轮锁4串联后成倍增加了机构阻力,要想破解需要更大的扭矩,并且更加复杂;其他串联体也是如此;而并联、混联也可以增加解锁的难度,即使解锁开一路,其他分支仍能起到防盗作用,并且并联和混联的方式可以更多,盗窃份子对本发明的具体变化形式如果某些具体环节不了解,就增加了破解难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