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摇杆 |
|||||||
申请号 | CN201310401708.3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9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申请人 | 施维哈克股份公司; | 发明人 | T.P.吕策尔; F.迈耶; |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弹簧 摇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轨道 道岔 的尖轨(3a,3b)的 位置 的装置,即尤其所谓的弹簧摇杆,带有布置在尖轨(3a,3b)之间的滑杆(10)以及连接元件组件(8),该连接元件组件布置在滑杆(10)与弹簧储能器(9)之间,其特征在于,滑杆(10)构造成单件,并且连接元件组件(8)包括至少一个静态的旋转支承(6)以及至少一个动态的旋转支承(7),并且滑杆(10)与弹簧储能器(9)相连接。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固定轨道道岔的尖轨(3a,3b)的位置的弹簧摇杆,带有布置在所述尖轨(3a,3b)之间的滑杆(10)以及连接元件组件(8),该连接元件组件布置在所述滑杆(10)与弹簧储能器(9)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0)构造成单件,并且所述连接元件组件(8)包括至少一个静态的旋转支承(6)、至少一个动态的旋转支承(7)以及一组连接元件(8a、8b、8c、 |
||||||
说明书全文 | 弹簧摇杆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用于轨道道岔(Gleisweiche)的尖轨(Zungenschiene)的位置的装置,即所谓的弹簧摇杆(Federwippe),该弹簧摇杆布置在固定在铁轨轨枕上的轨道垫板(Schienenunterlagsplatte)之间,并且借助于该弹簧摇杆将尖轨一方面在贴靠的状态中压向基本轨(Backenschiene)或支撑架(Stützknagge)且另一方面在远离的状态中推压或保持成相对于基本轨处在受限定的最小间距中。 [0002] 这种装置包括布置在尖轨之间的滑杆(Schieberstange)以及连接元件组件,该连接元件组件布置在滑杆与弹簧储能器(Federspeicher)之间并且因此在如此获得的连杆传动机构的水平的主运动平面的情况中实现水平的切换。 背景技术[0003] 尤其在文件WO 97/47813、JP 2 906 477、UK 154 416、EP 01765229以及EP 1185449中充分说明了不同的结构类型的水平地起作用的弹簧摇杆。已知的装置使得能够将尖轨在贴靠的状态中压向支撑架或隔块(Distanzblock)、压在基本轨处和/或在远离的状态中在基本轨与尖轨之间保证受限定的最小间距。 [0004] 在道岔中,尖轨理想地在闭合的状态中在转辙装置(Zungenvorrichtung)的前部的区域中贴靠在基本轨处且在道岔的根部区域(Wurzelbereich)中贴靠在支撑架或隔块处。在较长的操作使用之后,即在根部区域中以全车轮负载(Radlast)多次驶过尖轨之后,尖轨的预定的或预弯曲的形状在轨道纵向方向上改变。该形状改变导致尖轨在根部区域中在闭合的状态中不再贴靠到支撑架处。在驶过时,该状态可在滑床(Gleitstuhl)或轨道垫板的滑面上导致明显的磨损,因为尖轨以不希望的方式仅由于驶过的车轮的横向力贴靠到支撑架处。在此,由于通过驶过的车轮的附加地起作用的竖直力,在尖轨脚部下侧(Zungenfuβunterseite)与在滑床处的支承面或相应的轨道垫板的滑面之间出现明显的摩擦力。 [0005] 但在尖轨的远离的状态中必须在基本轨与尖轨之间保证最小间距,以便避免车轮的内面与尖轨的接触。然而,由于尖轨在纵向方向上的变形和/或摩擦力,在来自于现有技术的装置中不再可持久地实现该最小间距。 发明内容[0006]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如此改进已知的弹簧摇杆使得一方面需要很小的结构空间且另一方面甚至在很长地使用道岔时也持久地保证弹簧摇杆的可靠的功能。 [0007]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固定轨道道岔的尖轨的位置的弹簧摇杆,尤其所谓的弹簧摇杆,带有布置在所述尖轨之间的滑杆以及连接元件组件,该连接元件组件布置在所述滑杆与弹簧储能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构造成单件,并且所述连接元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静态的旋转支承、至少一个动态的旋转支承以及一组连接元件,并且所述滑杆与所述弹簧储能器相连接,其中通过所述连接元件组件来保证,所述滑杆由弹簧储能器保持在至少两个固定状态中。 [0008]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地起作用的装置,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旋转支承的组合,支承通过连接元件彼此相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弹簧储能器优选螺旋弹簧和用于使两个尖轨运动的一般的滑杆。在根据本发明的意义中,滑杆构造成单件并且如此连接轨道道岔的尖轨使得优选在轨道道岔中实现尖轨的同步的运动。在此将这样的旋转支承理解为静态的旋转支承,即其旋转位置位置固定地设计在连接元件组件中。与之相应地,动态的旋转支承为这种支承,其旋转点位置可能在轨道道岔的转换过程期间改变,因此在尖轨从贴靠的状态至远离的状态的运动期间并重新返回期间在连接元件组件的内部改变。 [0009]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使得相对于传统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显著更窄的结构,因为传统的解决方案或者使用用于使尖轨运动的分开的滑杆和/或使用双重的肘节连接(Knieglenk)。然而这两种解决方法导致更大的结构空间而带来这样的后果,即装置的元件可如此程度地伸入到轨道道岔的轨枕间隔(Schwellenfach)中使得不可无阻碍地填塞轨枕。 [0010]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形式中,连接元件组件包括恰好两个静态的旋转支承和恰好两个动态的旋转支承,借助于其不仅可在贴靠的状态中而且可在远离的状态中可靠地保证尖轨的位置。提供一种连接元件组件,其一方面保证即使在轨道道岔的持久使用的情况下使尖轨贴靠在基本轨处或者贴靠在一个或多个隔块处,并且另一方面确保维持尖轨与基本轨的最小间距,以避免在远离的固定状态中驶过的车轮与尖轨的接触。这利用特别小的数量的结构元件且因此特别节省空间并可靠地来实现。 [0011] 如果连接元件组件具有恰好一个曲杆并且连接元件组件的其它所有的元件构造成基本上笔直的,然而至少构造成无突出的角度,就此而论这是尤其优选的。据此,提供一种装置,其从一固定状态向下一固定状态的转换可特别简单地且以特别小的失效危险来实现。 [0012] 同样特别优选地是连接元件组件,其与弹簧储能器如此相互作用使得在切换轨道道岔时越过弹簧储能器的死点。这尤其由此来实现,即在从第一固定状态(例如尖轨贴靠在基本轨处的状态)至第二固定状态(例如尖轨远离基本轨的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在滑杆的第一运动路径中克服优选预紧的弹簧储能器的力实现连接元件组件的运动,并且在中间状态中通过死点,因此通过弹簧储能器的最大的压缩的点,并且最后在待到达的固定状态中利用弹簧储能器的支持实现滑杆的剩余的运动,因此利用特别简单的器件创造了一种装置,其能够借助于唯一的弹簧储能器可靠地保持所希望的两种固定状态。 [0013] 就此而言,如果连接元件组件在轨道的轨枕上固定在轨道道岔的尖轨之间,这同样是优选的。据此保证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持久且移动可靠地在轨道道岔中停留在所希望的地点处。同时避免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单个的元件相对于尖轨中的一个或基本轨中的一个改变其预先限定的位置。附图说明 [0014] 接下来参考5幅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 [0015]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透视的俯视图, [0016]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传动连接图, [0017] 图3显示了处在第一固定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0018] 图4显示了处在根据图3的第一固定状态与根据图5的第二固定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以及 [0019] 图5显示了处在第二固定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0020] 参考标号列表 [0021] 1 轨枕 [0022] 2a 轨道垫板 [0023] 2b 轨道垫板 [0024] 3a 远离的尖轨 [0025] 3b 贴靠的尖轨 [0026] 4 隔块 [0027] 5a 基本轨 [0028] 5b 基本轨 [0029] 6a 静态的旋转支承 [0030] 6b 静态的旋转支承 [0031] 7b 动态的旋转支承 [0032] 8 连接元件组件 [0033] 8a 连接元件 [0034] 8b 连接元件 [0035] 8c 连接元件 [0036] 8d 连接元件 [0037] 9 弹簧元件 [0038] 10 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0039] 图1显示了一种用于固定轨道道岔的尖轨3a、3b的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在所显示的图示中,尖轨3a贴靠在基本轨5a处,而尖轨3b布置成相对于基本轨5b以及间隔件4(其从基本轨5b朝向尖轨3b取向)处在所限定的最小间距中。整个装置如此布置在轨枕1上,即连接元件组件8基本上居中地在轨枕1上固定在尖轨3a、3b之间,并且滑杆10基本上直接连接尖轨3a、3b。尖轨3a、3b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滑动地支承在轨道垫板2a、2b上,轨道垫板又通过螺栓与轨枕1牢固地相连接。 [0040]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传动连接图。连接元件组件8布置在滑杆10(其单件式地桥接在尖轨3a、3b之间的间隔)与呈螺旋弹簧的形式的弹簧储能器9之间。连接元件组件包括两个静态的旋转支承6a、6b以及两个非静态的因此动态的旋转支承以及一组连接元件8a、8b、8c、8d,通过其来保证滑杆10由弹簧储能器9保持在至少两个固定状态中。 [0041]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俯视图,并且尤其图解了这样的状态,即在其中使尖轨3b从基本轨5b向左运动离开。因为远离的尖轨3a和贴靠的尖轨3b与滑杆10相连接,所以滑杆10向左运动。在此,已经处于预紧下的弹簧9被压缩。因为在道岔的后部的区域中尖轨运动仅仅非常小,远离的尖轨3a和贴靠的尖轨3b是否彼此同步或异步地运动对于调整过程来说变得没有显著的区别。 [0042]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一种状态,在其中,以图3的状态为起点,尖轨3b已从基本轨5b运动离开,然而相对而置的尖轨3a仍未贴靠在基本轨5a处。弹簧元件9在此处示出的状态中被最大地压缩,从而在图4中所示出的状态中到达装置的死点,装置在从根据图3的状态切换到根据图5的状态中时通过该死点。 [0043] 图5显示了固定状态,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在从根据图3的状态进行转换时占据该固定状态。在此处示出的固定状态中,尖轨3a贴靠在基本轨5a的隔块4处。滑杆10从根据图3的状态水平地向左移动,其中,弹簧元件9借助于弹力至少自根据图4的状态起通过连接元件组件8支持滑杆10的运动。因此弹簧元件9引起尖轨3a持久地压向基本轨5a,并且同时借助于弹簧元件9还实现维持在尖轨3b与基本轨5b之间的最小间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