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印刷机及其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01118114.1 申请日 2001-05-16 公开(公告)号 CN1169674C 公开(公告)日 2004-10-06
申请人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渡边博史;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模板印刷机和控制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可旋转地 支撑 于紧靠压 力 鼓的外周缘的由给定 角 度隔开的 位置 ,其中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外圆周缘壁分别带有模板夹座28,内压力辊分别位于印刷鼓25和26的里面。在印刷操作中,印刷鼓25和26按相对压力鼓的180度的旋转 相位 角旋转,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25和26停在离开各自印刷鼓的油墨沾污区的各自静止停留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模板印刷机,包括:
框架体;
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上的压鼓;
多个印刷鼓,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上,紧靠着压力鼓,每个印刷 鼓包括外周缘;该外周缘具有由带有模板夹持部分的模板夹座形成的第 一部分和由油墨可渗透元件形成的第二保留部分;
多个油墨供应辊,分别位于印刷鼓里面,用以将油墨供应到其各自 内圆周表面上;
其中在印刷操作过程中,多个印刷鼓按相对压力鼓的给定旋转相位 旋转,油墨供应辊旋转,以便将油墨供应到各自印刷鼓的内圆周缘表 面;和
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其中各自印 刷鼓的模板夹座位于各自油墨沾污区之外,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于各 自印刷鼓的旋转中心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油墨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 平线和各自印刷鼓的外周缘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中多个印刷鼓包括两个印刷鼓, 其按180度的旋转相位角旋转,在印刷操作结束时,两个各自印刷鼓的 静止停留位置在固有侧向位置排成一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印刷机,进一步包括:
驱动压力鼓的主达和具有给定旋转相位角的印刷鼓;
旋转传感器,用以检测主马达的旋转位置,以便产生旋转位置信号
参考旋转位置传感器,用以检测印刷鼓的参考旋转位置,以便产生 旋转参考位置信号,该旋转参考位置信号分别表示印刷鼓的参考旋转位 置;和
控制装置,相应于旋转位置信号和旋转参考位置信号,用以控制主 马达,以便在印刷操作中,印刷鼓按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从而在印刷 操作结束时,印刷鼓停在各自旋转角位置。
4.一种模板印刷机,包括:
框架体;
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上的压力鼓;
多个印刷鼓,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上,紧靠压力鼓,每个印刷鼓 包括外周缘;该外周缘具有由带有模板夹持部分的模板夹座形成的第一 部分和由油墨可渗透元件形成的第二保留部分;
模板制备装置,支撑于框架体上,用以制备模板,每个模板带有根 据原色形成的多孔图象区,将模板供应并安装到各自印刷鼓的外圆周缘 上。
多个油墨供应辊,其分别位于印刷鼓里面,用以将油墨供应到它们 各自的内圆周表面上;
其中在印刷操作中,多个印刷鼓按相对压力鼓的给定旋转相位角旋 转,油墨供应辊旋转,以便将油墨供应到各自印刷鼓的内周缘壁上;和
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其中各自印 刷鼓的模板夹座位于各自油墨沾污区之外,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于各 自印刷鼓的旋转中心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油墨供应辊的水平线和各自 印刷鼓的外周缘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其中多个印刷鼓包括两个印刷鼓, 其按180度的旋转相位角旋转,在印刷操作结束时,两个各自印刷鼓的 静止停留位置在固有侧问位置排成一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饭印刷机,进一步包括:
驱动压力鼓的主马达和具有给定旋转相位角的印刷鼓;
旋转传感器,用以检测主马达的旋转位置,以便产生旋转位置信号;
参考旋转位置传感器装置,用以检测印刷鼓的参考旋转位置,以便 产生旋转参考位置信号,该旋转参考位置信号分别表示印刷鼓的参考旋 转位置;和
控制装置,用于以相应旋转位置信号和旋转参考位置信号,控制主 马达,以便在印刷操作中,印刷鼓按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从而在印刷 操作结束时,印刷鼓停在各自旋转角位置。
7.模板印刷机的控制方法,该模板印刷机有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 上的压力鼓;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上的多个印刷鼓,该多个印刷鼓紧 靠着压力鼓,且每个印刷鼓包括外周缘;该外周缘具有由带有模板夹持 部分的模板夹座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由油墨可渗透元件形成的第二保留部 分;多个油墨供应辊,其分别位于印刷鼓里面,用以将油墨供应到它们 各自的内圆周表面上;和主马达,用以驱动压力鼓和多个印刷鼓,该方 法包括:
通过主马达,多个印刷鼓按相对压力鼓的旋转相位角旋转;
制备模板,每个模板带有根据原色形成的多孔图象区;
将模板安装到印刷鼓上;
将油墨供应到多个印刷鼓中;和
供应在印刷鼓和压力鼓之间的印刷介质,以便通过其多孔图象区将 来自印刷鼓的油墨输送到印刷介质上,以在其上重显所需图象;
其中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其中各 自印刷鼓的模板夹座位于各自油墨沾污区之外,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 于各自印刷鼓的旋转中心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油墨供应辊的水平线和 各自印刷鼓的外周缘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法,其中多个印刷鼓包括两个印刷鼓, 其按180度的旋转相位角旋转,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各自的印刷鼓的静 止位置按固有侧向位置排成一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压力鼓和印刷鼓按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
检测主马达的旋转位置,以便产生旋转位置信号;
检测印刷鼓的参考旋转位置,以便产生旋转参考位置信号,该旋转 参考位置信号分别表示印刷鼓的参考旋转位置;和
相应于旋转位置信号和旋转参考位置信号,控制主马达,以便在印 刷操作中,印刷鼓按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从而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印 刷鼓停在各自旋转角位置。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模板印刷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多个 印刷鼓的模板印刷机,以实现多色印刷,及其控制方法。

已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提供一种改进的模板印刷机, 图6公开了这种类型的模板印刷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图6表示现有技 术的模板印刷机的部分结构。在图6中,第一和第二印刷鼓101和102 及压鼓103可旋转地支撑框架体内(未示出),从而第一和第二印刷 鼓101和102紧靠着压力鼓103的外周缘,并在与压力鼓103的中心轴 成90度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印刷鼓101和102的各自外周缘分别带有在 其上的模板夹座101a和102a,它们分别支撑在其上的印刷品夹持部分 101b和102b,以便夹持在模板夹座101a和102a上的模板(未示出)。

另外,通过使用模板夹座101a和102a及弹簧104,丝网105于受拉 状态下环绕在第一和第二印刷鼓101和102的外圆周缘上,每个丝网具 有网格结构,从而使印刷油墨渗入。内压力辊106和107分别相当于油 墨供应辊,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印刷鼓101和102的丝网105的里面, 内压力辊106和107可以在不压丝网105的等待位置和压丝网105的压 力啮合位置之间移动。

在印刷操作中,内压力辊106和107保持在压力啮合位置,在此位 置丝网105向外扩张。如此布置,以便由内压力辊106供给第一印刷鼓 101的丝网105第一颜色的印刷油墨,由压力辊107供给第二印刷鼓102 的丝网105第二颜色的印刷油墨。压力鼓103的外圆周缘装有印刷品夹 持部分109,用以夹持印刷品108的前边,所述印刷品夹持部分109夹持 从送纸部分110输送的印刷品108的前边,并在印刷品输出部分111的 入口部分的附近位置释放印刷品108的前边。

目前,上述布置的模板印刷机的操作过程如下。用第一印刷鼓101的 印刷品夹持部分101b夹持第一模板的前边,该第一模板是以第一颜色的 原始图像数据为基础而制备的,用第二印刷鼓102的印刷品夹持部分102b 夹持第二模板的前边,该第二模板是以第二颜色的原始图像数据为基础 而制备的,将模板安装到各自丝网105的外圆周缘上。接着,第一和第 二印刷鼓101和102和压力鼓103按图6箭头所示的方向彼此同步旋转, 所以在第一印刷鼓101和压力鼓103之间输送来自送纸部分110的印 刷品108。用压力鼓103的印刷品夹持部分109夹持被输送的印刷品108, 使印刷品沿着第一印刷鼓101和压力鼓103之间的压力鼓103的外周缘 而传递。

在印刷品传递的步骤中,内压力辊106与第一印刷鼓101的丝网105 压力啮合,因而丝网105向外扩张,从而将印刷油墨输送到印刷品108, 以便通过第一模板的多孔图像区,重显带有第一颜色的所希望的图像模 式。在第一印刷鼓101和压力鼓103之间通过的印刷品108接着通过第 二印刷鼓102和压力鼓103之间。在印刷品通过的这个步骤中,内压力 辊107与第二丝网105压力啮合,因而第二丝网105向外扩张,从而将 印刷油墨输送到印刷品108,以便重显带有第二颜色的所希望的图像模 式。当压力鼓103的印刷品夹持部分109旋转到印刷品输出部分111的 入口附近的位置时,印刷品夹持部分109放开,印刷品输出部分111将 释放的印刷品108放到给定的输出位置。利用此方式完成双色印刷。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位于和压力鼓103的中心轴 成90度的旋转位置,在此位置,第一和第二印刷鼓101和102按180度 的旋转相位旋转,从而第一和第二印刷鼓101和102的各自印刷位置 相对压力鼓103彼此排成直线。结果,印刷操作结束时,各自印刷鼓101 和102的静止停留位置保持在180度的相对位置。

顺便说一下,在现有实践中,因为在印刷操作结束时,没有考虑各 自印刷鼓101和102的旋转停止位置,如印刷鼓中的一个印刷鼓即第一 印刷鼓101停在上部区域的静止停留位置,使另一个保留的印刷鼓即第 二印刷鼓102停在下部区域的静止停留位置,保持静止停留位置,直到 开始下一次印刷操作。

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油墨池位于各自内压力辊106和107的 上部圆周位置,并将印刷油墨供应到内压力辊106和107,沿着内压力辊 106和107的各自外周缘,印刷油墨易于长时间地逐渐地向下流。因此当 模板夹座101a和102a保持在下部位置时,流下的印刷油墨通过每个丝 网105和每个模板夹座101a或102a之间的空隙,流到每个模板夹座101a 或102a的表面上,从而该表面沾有印刷油墨。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本发明 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板印刷机,每个印刷鼓在静止停留位置时,该 模板印刷机能够防止尽可能少地沾有印刷油墨污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框架体的模板印刷机,其包 括压力鼓,旋转支撑于框架体内;多个印刷鼓,旋转支撑于框架体内, 紧靠着压力鼓,每个印刷鼓包括外圆周缘,该外圆周缘由带有模板夹持 部分的模板夹座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用油墨可渗透的元件形成的第二保留 部分,和多个油墨供应棍,分别位于印刷鼓里面,用以将油墨供应到其各 自的内周缘壁上。在印刷操作中,多个印刷鼓按相对压力鼓的给定的旋 转相位角旋转,油墨供应辊旋转,以将油墨供应到各自印刷鼓的内周缘 壁上。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其中各自印 刷鼓的模板夹座远离各自油墨沾污区,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于各自印 刷鼓的旋转中心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油墨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平线 和各自印刷鼓的外圆周缘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模板印刷机,包括框架体;可旋 转支撑于框架体上的压力鼓;可旋转支撑于框架体上的多个印刷鼓,紧 靠着压力鼓,每个印刷鼓包括带有由模板夹座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用油墨 可渗透的元件形成的第二保留部分,模板夹座有模板夹持部分;支撑于 框架体上的模板制备装置,用于制备模板,每个模板带有根据原色形成 的多孔图像区,将模板供应并安装到各自印刷鼓的外圆周缘上;多个油 墨供应辊,相应地位于印刷鼓里面,用以将印刷油墨供到各自的内圆周 壁上。在印刷操作中,多个印刷鼓以相对压力鼓的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 油墨供应辊旋转,以将油墨供应到各自印刷鼓的内周缘壁上。印刷操作 结束时,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其中各自印刷鼓的模板夹座 离开各自油墨沾污区,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于各自印刷鼓的旋转中心 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油墨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水平线和各自印刷鼓的 外圆周缘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模板印刷机的控制方法,该模板 印刷机有可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体上的压力鼓;多个印刷鼓,可旋转地支 撑于框架体上,并紧靠着压力鼓,每个印刷鼓包括外圆周缘,该外圆周 缘带有由模板夹座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用油墨可渗透的元件形成的第二保 留部分,模板夹座有模板夹持部分;多个油墨供应辊,分别位于印刷鼓 的里面,用以将油墨供应到各自印刷鼓的内周缘壁上;和主达,用以 驱动压力鼓和多个印刷鼓。该方法包括通过主马达旋转压力鼓和多个印 刷鼓;制备模板,每个模板带有根据原色形成的多孔图像区,将模板安 装到印刷鼓上,供应印刷油墨于多个印刷鼓中,提供在印刷鼓和压力鼓 之间的印刷介质,通过其多孔图像区,将来自印刷鼓的油墨输送到印刷 介质上,以便在其上重显所需的图像。在印刷操作中,通过主马达,多 个印刷鼓按相对压力鼓的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油墨供应辊旋转,以将 油墨供应到各自印刷鼓的内周缘壁上。

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其中各自印刷 鼓的模板夹座离开各自油墨沾污区,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于各自印刷 鼓的旋转中心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油墨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水平线和 各自印刷鼓的外圆周缘确定。

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最佳理解本发 明以及本发明目的和优势,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模板印刷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模板印刷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的示意框 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模板印刷机的基本操作顺序的一般流程图

图4是模板印刷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说明其部分结构,其中在印 刷操作结束时,第一和第二印刷鼓保持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模板印刷机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 图;说明其部分结构,其中在印刷操作结束时,第一和第二印刷鼓保持 在各自静止停留位置;

图6是现有技术的模板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模板印刷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模板印刷机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模板印刷机1的电路框示意 图,图3是说明基本操作顺序的一般流程图,所述操作为单色印刷模式 的操作,图4是模板印刷机的特定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例说明第一和 第二印刷鼓,印刷操作结束时,它们位于各自静止停留位置,图5是模 板印刷机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特定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是说明第一和第 二印刷鼓的静止停留位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图1中,模板印刷机1的主要结构为原始数据读入部分2,模板制 备部分3,印刷部分4,送纸部分5,印刷品输出部分6和安装在两个位 置的模板处理部分7和以第一单色印刷模式和第二双色印刷模式进行操 作的功能部分。

原始数据读入部分

原始数据读入部分2位于框架体8上,读出图像模式,作为原色的 输入图像数据,以产生系列电信号。加工系列电信号,以制备用于第一 和第二印刷鼓的第一和第二颜色的印刷油墨重显的输出图像数据信号。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给定命令(比例放大或比例缩小的命令等), 可以进一步加工输出图像数据信号。

模板制备部分

模板制备部分3包括模板制备装置9,其位于框架体8的上部分作水 平移动。模板制备装置9可以带有模板制备装置输送设备10,在第一模 板供给位置和第二模板供给位置(即图1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第一 模板供给位置使第一穿孔模板11进入第一印刷鼓25,第二模板供给位置 使第二非穿孔的模板11进入第二印刷鼓26。模板制备装置输送设备10 的结构具有模板制备装置输送马达12;螺旋齿轮13,其固定在模板制备 装置输送马达12的回转轴上,蜗轮(未示出),与螺旋齿轮13啮合;小 齿轮14,与在其中心轴的螺旋齿轮连接,和齿杆15,固定安装在印刷机 框架8上。模板制备装置9包括模板卷容器16,其接收成卷形状的拉长 的模板11;多个送纸轮17,适于向下游边引导在模板卷容器16接收的 模板11的前边;热印刷头18,位于送纸轮17的下游边;压印轮19,位 于热印刷头18的相对位置并随脉冲马达(未示出)施加的传动力而旋转; 模板送纸轮20,位于相对压印轮19和热印刷头18的下游边,并适于随 脉冲马达的传动力而传动;引导板21,与模板送纸轮20加压接触;模板 切刀22,位于模板送纸轮20和引导板21及压印轮19和热印刷头18之 间。

印刷部分

印刷部分4包括第一印刷鼓25,第二印刷鼓26,压力鼓27,该压力 鼓27相当于旋转印刷压力元件,用以赋予印刷压力,第一和第二印刷鼓 25和26位于压力鼓27上,在向右和向左倾斜的位置。尤其是第一和第 二印刷鼓25和26紧靠着压力鼓27的外周缘,并在相对压力鼓27的中 心轴成90度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及压力鼓27可旋转地 支撑于框架体8内,并以相同的圆周速度随着印刷鼓旋转机构(未示出) 而旋转,如图1箭头所示。在第一印刷鼓25和压力鼓27之间的第一接 触区和第二印刷鼓26和压力鼓27之间的第二接触区的附近,以作为驱 动源的主马达(未示出)驱动印刷鼓旋转机构。

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有各自的成对的环状框架(没有数字标 号),它们与模板夹座28相连接,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 的外圆周缘的部分。模板夹座28有各自的模板夹持部分29,由该模板夹 持部分29夹持模板11的前边。模板夹座28形成外圆周缘的第一部分。 而且丝网30的前缘固定在模板夹座28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 26的各自外圆周缘的第二保留部分,并用作油墨可渗透元件,每个丝网 30环绕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每个外圆周缘。

每个丝网30的末端部分通过弹簧31延伸到每个模板夹座28上,布 置每个丝网30相对弹簧3 1的力向外扩张。每个丝网30的结构为网格形 孔状结构,如将在下面论述的当用作油墨供应辊的内压力辊33压它时, 使印刷油墨38从里向外渗透。所以油墨可渗透丝网30形成第一和第二 印刷鼓25和26的圆周缘。

在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每个丝网30内,装有内压力机构32。 每个内压力机构32包括内压力辊30,其有第一功能,从里面压丝网,用 以印刷,和第二功能,将印刷油墨38供应到丝网30。

由一对压力辊支撑元件34可旋转地支撑每个内压力辊33,所述压力 辊支撑元件34位于每个压力辊的两边,所述内压力辊33随着未示出的 驱动工具而旋转,与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旋转同步。压力辊支 撑元件34支撑于旋转移动的枢轴35上,从而随压力辊支撑元件34按图 1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压力辊支撑元件34在操作的、压力啮合位置 和非操作的、等待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操作的、压力啮合位置使内压 力辊33压丝网30的内周缘,在非操作的、等待位置时,压力辊支撑元 件34按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在印刷操作中,每个内压力辊33在压 力啮合位置,除印刷操作外,每个内压力辊33在等待位置。

另外,压力辊支撑元件34带有第一和第二辅助轮36和37。第一和 第二辅助轮36和37包括各自的圆柱,并位于内压力辊33的附近。印刷 油墨38供应到内压力辊33的外周缘的空间,即由油墨供应部分(未示 出)环绕的第一和第二辅助轮36和37之间的上部空间,油墨供应部分 构造有油墨池39。供应第一印刷鼓25第一颜色的印刷油墨38,供应第 二印刷鼓26有第二颜色的印刷油墨38。

第一辅助轮36和内压力辊33之间的空隙(相对距离)预设为某一 值,足以在内压力辊33上形成印刷油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第二辅助轮 37和内压力辊33之间的空隙,足以避免印刷油墨泄露。即当内压力辊 33旋转时,由于第一辅助轮36和压力辊33之间的空隙,给定厚度的印 刷油墨连续地粘附在内压力辊33的外圆周表面,内压力辊33将印刷油 墨供应到丝网30上。

此外,印刷品夹持部分40位于压力鼓27的外圆周缘的给定位置, 用作赋予印刷压力的旋转元件,所以夹持部分能够夹持印刷介质的印刷 品41的边缘。

送纸部分

送纸部分5的结构为:送纸盘42,叠放印刷品,每件印刷品用作印 刷介质;主动送纸轮43,其与叠放在送纸盘42上的最上面的印刷品41 压力啮合;成对从动送纸轮45,位于主动送纸轮43的下游边;和成对引 导板45,用作在从动送纸轮44和压力鼓27之间的印刷品的输送引导板。 送纸轮43的旋转仅使叠放在其上的最上面的印刷品41输送到成对的从 动送纸轮44,由于成对的从动送纸轮44的旋转,输送的印刷品41供应 到印刷部分4,其与压力鼓27同步。

印刷品输出部分

印刷品输出部分6包括上限引导部分46;印刷品分离爪47,当印刷 品没有移动时,使印刷品41与压力鼓27分离;成对的印刷品释放轮48, 输送由上限导杆46引导的或与印刷品分离爪47分离的印刷品41;纸接 收盘49,叠放从成对印刷品释放轮48释放的印刷品41为叠放状态。

模板处理部分

模板处理部分7位于框架体8内,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 的附近。每个模板处理部分7包括一对模板释放轮50和51,其位于每个 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附近,相对它的外周缘有微小空间;模板 引导带52,引导从模板夹持部分29释放的模板11的前边;模板释放轮 53,输送用模板引导带52引导的模板11,同时与每个第一印刷鼓25和 第二印刷鼓26分离,与模板释放轮51连接;模板处理盒54,用于接收 从模板释放轮51和53输送的模板11;和模板压缩板55,用于向模板处 理盒54的后端压缩模板11。

控制系统的结构

下面详细地描述目前的模板印刷机1的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框 架体8装有操作板60。操作板60包括模板制备/印刷启动键,用于输入 多样输入数据如印刷品的数量的十个键,和提供显示多样数据的显示板 部分(未示出所有这些部分)。

操作板60的输入数据输出到控制部分61,其包括微处理器(CPU), 该微处理器控制原始数据读入部分2的基本操作顺序,模板制备部分3, 印刷部分4(包括主马达M),送纸部分5,印刷品输出部分6,和位于响 应输入数据的两位置的模板处理部分7。

而且控制部分61提供有来自编码器70的检测信号,适于检测主马 达M的旋转速度,其包括旋转传感器,适于检测主马达M的旋转位置; 参考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71,其适于检测第一印刷鼓25的参考旋转位置 和产生旋转参考位置信号;和参考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72,其适于检测 第二印刷鼓26的参考旋转位置和产生旋转参考位置信号;控制部分61 相应于这些检测信号,从而按所需模式,辨别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 的各自旋转角位置,印刷鼓25和26按给定旋转相位角旋转,从而在印 刷操作结束时,印刷鼓停在各自旋转角位置。而且控制部分61控制 ROM62和RAM63的写入或读出,在其内贮存多样控制程序如当按压印 刷启动键时,以图3所示的一般流程图方式进行控制操作。下面描述控 制细节。

印刷操作和控制方法

下面将简单地描述模板印刷机1的双色印刷操作。在原始数据读入 部分2,读出印刷原始数据,制备用于第一印刷鼓的第一印刷颜色和用于 第二印刷鼓的第二印刷颜色的各自图像数据。

在模板制备部分3,随着压印轮19和模板送纸轮20的旋转,将拉长 的模板11输送到热印刷头18,在热印刷头18处,热穿孔第一和第二模 板11,从而制备带有第一和第二多孔图像区的第一和第二模板11,它们 根据原始数据读入部分2读出的图像数据而形成。用模板切刀22切割具 有各自多孔图像区的模板11的尾端,以便形成给定长度的第一模板和第 二模板,用于特定的第一印刷鼓25的第一颜色的印刷油墨和特定的第二 印刷鼓26的第二颜色的印刷油墨。此外,模板制备装置9移动到第一模 板供应位置,从而用于第一颜色的印刷油墨的第一模板11供应到第一印 刷鼓25上,然后模板制备装置9移动到第二模板供应位置,从而用于第 二颜色的印刷油墨的第二模板11供应到第二印刷鼓26上。

在印刷部分4,用第一印刷鼓25的模板夹持部分29夹持由模板制备 部分3制备的第一模板11的前边,夹持模板时,第一印刷鼓25旋转, 因此模板11环绕第一印刷鼓25的丝网30的外周缘。另外,用第二印刷 鼓26的模板夹持部分29夹持由模板制备部分3制备的第二模板11的前 边,夹持第二模板时,第二印刷鼓26旋转,从而第二模板11环绕第二 印刷鼓26的丝网30的外周缘。

将在下面描述,在送纸部分5,随着第一印刷鼓25、第二印刷鼓26 和压力鼓27的同步旋转,输送印刷品41,压力鼓27的印刷品夹持部分 40夹持印刷品41的前边,在其旋转中,在第一印刷鼓25和压力鼓27之 间输送印刷品11。

另一方面,在印刷部分4,除印刷操作外,每个内压力辊33处在等 待位置,其中每个内压力辊33与每丝网30脱离压力啮合。在印刷操作 中,每个内压力辊33在每个第一和第二接触区的操作的压力啮合位置, 使每个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随着压力鼓27而旋转。然后,每个内 压力辊33在每丝网30的内周缘上旋转,同时压在接触区的丝网30的内 周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油墨38连续地供应到每个内压力辊33 的外周缘上,内压力辊33的旋转将印刷油墨38输送到丝网30上。

另外,当内压力辊33与丝网30压力啮合时,与内压力辊33联系的 丝网30向其外周缘扩张,并在接触区与压力鼓27压力啮合。此外,如 上所述,在第一印刷鼓25和压力鼓27之间输送来自送纸部分5的印刷 品41,在丝网30和第一模板11施加的压力下,进一步连续地输送印刷 品41。

然后,在第二印刷鼓26和压力鼓27之间输送印刷品41,在丝网30 和第二模板11施加的压力下,进一步连续地输送印刷品41。在受压条件 下连续输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和第二模板11的多孔图像区,将第一和 第二颜色的印刷油墨38连续地输送到印刷品41,从而完成所需图像的双 色印刷。当印刷品41的前边通过与第二印刷鼓26联系的内压力辊33附 近的位置,并来到上述位置的下游边时,印刷品夹持部分40放开。

在印刷品输出部分6,用上限导杆46引导印刷品41的前边,或用印 刷品分离爪47使印刷品41的前边与压力鼓27分离,通过成对的印刷品 释放轮48,随后将印刷品41输送到纸接收盘49。

在模板处理部分7,当开始制备新的模板时,以前的模板11环绕第 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各自丝网30的外周缘,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 印刷鼓25和26的模板印刷夹持部分29分离,所以用模板引导带52引 导模板11的释放的前边,同时旋转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用成对 的模板分离轮51和53分别输送模板11,将模板11放到模板处理盒54 中。

参考图3将描述打开印刷启动键时的模板印刷机的操作。在步骤S1 中,当按压印刷启动键时,按上述方式驱动主马达M,以便第一和第二印 刷鼓25和26和压力鼓27按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同步旋转,从而开始印 刷操作(步骤2)

此时,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位于旋转位置,彼此相对压力鼓 的中心轴成90度,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按180度的旋转相位角旋 转,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各自印刷位置相对压力鼓27彼 此排成一行。按这种方式布置的模板印刷机将按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 印刷操作,所以,在此省略了相同的详细描述。在步骤S3中,当完成预 设的印刷品数的印刷操作后,进行控制,以便中止主马达M的操作,停 止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旋转,从而各自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 26的各自模板夹座28在各自的静止停留位置,其按图4所示的正确水平、 向外位置排成一行,在此位置,完成印刷操作(步骤S4)。在图4中,第 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模板夹座28保持在静止停留位置,该静止停 留位置位于固有的侧向位置,脱离阴影区表示的各自油墨沾污区ISZ,油 墨沾污区ISZ由相交于旋转中心O1和O2的垂直线、相交于各自内压力 辊33的旋转中心O3和O4的水平线和各自印刷鼓25和26的外周缘而确 定。

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保持在各自静止位置,直到开始进行下 一次印刷或模板制备操作。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油墨38易于滴落,同 时长时间地向下流到内压力辊33的外周缘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 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模板夹座28没有在印刷油墨38的行程路径上, 所以几乎没有下面的可能性,即印刷油墨38通过模板夹座28和丝网之 间的空隙流到模板夹座28的表面上,结果在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 的静止停留位置,没有印刷油墨污迹。

其它优选实施例

可以控制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旋转角位置,以便位于侧向 向内的位置,如图5所示,印刷操作结束时,可以提供与上述相同的效 果和优势。

而且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虽然布置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 旋转停在给定的旋转角位置,以便各自模板夹座28位于固有的侧向位置, 但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可以停在给定的旋转位置,所以当位于第 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中心O1和O2的垂直线将第一和第二印刷鼓 25和26彼此分割时,各自的模板夹座28保持在除内压力辊位于的相应 给定区L1和L2之外的区域,其中所述区域由相交于各自内压力辊33(见 图4)的旋转中心O3和O4的水平线H1和H2确定。

但是在上述的优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各自 模板夹座28停在固有的侧向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停在保 持相同高度的给定旋转角位置,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即引起印刷油墨 通过模板夹座28和丝网30之间的空隙流到模板夹座28的表面上。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具有两个印刷鼓25和26的模板印 刷机1,所述印刷鼓紧靠着压力鼓27,但本发明基本上可以按类似的模 式,用于具有三个印刷鼓的印刷机,所述三个印刷鼓紧靠着压力鼓。另 外,虽然参考如下的印刷机描述本发明,即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 紧靠着压力鼓27的外圆周缘,在与压力鼓的中心轴成90度的位置,但 本发明可应用于这样的印刷机,其中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除在与 压力鼓27的中心轴成90度的位置外的区域,仍紧靠着压力鼓27的外周 缘。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压力鼓27的中心角为θ,因为当第一和第二印 刷鼓25和26保持为2θ旋转相位角(等于除180度之外的角度)时, 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旋转,第一和第二印刷鼓25和26的旋转停 止位置位于比侧向位置高的上部位置。

模板印刷机及其控制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优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包括:

(A)与开始印刷操作之前,需要麻烦工作的现有技术不同,在正常 情况下,模板印刷机和控制方法仅需要打开操作平板上的单色印刷键, 而没有任何麻烦工作,在印刷操作中,当印刷介质的尾边与印刷鼓的模 板夹座中的任一个模板夹座接触时,保证印刷介质没沾有油墨。更具体 地说,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强制多个印刷鼓的模板夹座停在各自静止停 留位置,离开各自油墨沾污区,各自油墨沾污区由相交于各自印刷鼓的 旋转中心的垂直线、相交于位于各自印刷鼓里面的各自内压力辊的旋转 中心的水平线和各自印刷机的外圆周缘确定。因具有这样的结构,甚至 当印刷操作结束时,印刷油墨沿着各自压力辊的外圆周壁逐渐向下流, 仍可以避免油墨从油墨可渗透元件和联系的模板夹座之间的空隙流入和 流出,从而在其非印刷条件下,有效地防止印刷鼓沾有印刷油墨。

(B)当构造多个印刷鼓为两个印刷鼓时,该两个印刷鼓按180度旋 转相位角旋转,如此布置,以便两个印刷鼓停在它们各自静止停留位置, 在印刷操作结束时,它们在固有侧向位置排成一行,在该固有侧向位置, 两个印刷鼓的静止停留位置保持相同的高度。结果,同样地更可靠地缩 小了这种可能性,即印刷油墨通过模板夹座和两个印刷鼓的联系的油墨 可渗透元件之间的空隙流到各自模板夹座的表面上。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旨在说明本发明的原则,而不是 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如在描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多个 印刷鼓的模板夹座位于固有有侧向位置排成一行的各自静止停留位置, 但各自印刷鼓的模板夹座未必停在固有侧向位置,也许停在油墨沾污区 之外的其它保持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