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清洗其润湿装置的方法

申请号 CN200780050771.X 申请日 2007-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1600573B 公开(公告)日 2011-05-11
申请人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克里斯蒂安·本纳; 贝尔恩德·库尔特·马祖赫; 沃尔夫冈·奥托·里德尔;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包括: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具有多个辊(08、09、11、13、14、16、17、18)的输墨装置(06),与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具有多个辊(21、22、23)的润湿装置(07),以及至少一个与辊(08、09、11、13、14、16、17、18、21、22、23)中的一个辊配合作用的用于清洗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07)的清洗装置(26、38),其中,输墨装置(06)具有多个在印刷工作中直接贴靠在印版滚筒上的着墨辊(08、09、11),其中,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一个在印刷工作中直接贴靠在印版滚筒上的着 水 辊(23),其中,在清洗 位置 上多个着墨辊(08、09、11)中的一个着墨辊(08)和着水辊(23)直接相互贴靠。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包括: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配合作用的、具有多个辊(08、09、11、13、14、16、17、18)的输墨装置(06),与印版滚筒(02)配合作用的、具有多个辊(21、22、23)的润湿装置(07),以及至少一个与辊(08、09、11、13、14、16、17、
18、21、22、23)中的一个辊配合作用的用于清洗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07)的清洗装置(26、38),其中,输墨装置(06)具有多个在印刷工作中直接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的着墨辊(08、09、11),其中,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一个在印刷工作中直接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的着辊(23),在清洗位置上多个着墨辊(08、09、11)中的一个着墨辊(08)和着水辊(23)直接相互贴靠,其特征在于,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清洗位置之间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在其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辊(21、22、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多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01),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辊(08)在清洗位置上和印版滚筒(02)不接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01),其特征在于,所述着水辊(23)在清洗位置上和印版滚筒(02)不接触。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可摆动地支承在第一位置和清洗位置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可摆动地围绕相邻的辊(17或22)的转轴支承。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在印刷工作中不通过输墨辊或润湿辊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装置(07)被设计成无接触地涂布湿润剂的润湿装置(07)。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可径向升降地设置,其中,所述径向升降表示,所述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的轴或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的端部的至少一端相对于隶属于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的支承点可偏心地进行调节。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换向的输墨装置辊(08)或润湿装置辊(23)可在与印版滚筒(02)配合作用的或者说从印版滚筒(02)上脱离的位置上径向升降并且另外可在第一位置和清洗位置之间摆动。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2)为版滚筒(02)。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01)被设计成卫星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01)。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01)被设计成卷筒纸轮转平版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清洗装置(26、38)包括与辊(18)配合作用的清洗刮刀(27)。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刮刀(27)相对于辊(18)可摆动地支承。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清洗刮刀(27)配合作用的辊(18)为输墨装置(06)的串墨辊(18)。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可借助于仅仅配设给该辊(08、23)的执行机构(24)移动。
18.按照权利要求1或1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直接相邻的辊(09、23、08)可借助于至少一个仅仅配设给该辊(09、23、08)的执行机构(24)运动。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装置(06)包括至少两个串水辊(17、18)。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水辊(17、18)中的至少一个串水辊被与印版滚筒(02)在型面配合上独立的驱动电机(37)驱动。
21.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串水辊(17、18)被共同的驱动电机(37)驱动。
22.按照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7)驱动两个串水辊(17、18)分别做轴向运动。
23.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7)至少驱动两个串水辊(17、18)中的一个串水辊做旋转运动。
24.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串水辊(17、18)中的至少一个串水辊通过传动装置(42)与驱动电机(37)连接。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42)被设计成往复移动传动装置(42)。
26.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7)仅在清洗过程中共同旋转驱动两个串水辊(17、18)。
2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装置(06)具有刚好三个着墨辊(08、09、11)。
2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装置(07)具有刚好一个着水辊(23)。
2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辊(08、09、11)中的每个着墨辊能够借助于至少一个仅移动着墨辊(08、09、11)的执行机构运动。
3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水辊(23)能够借助于至少一个仅移动着水辊(23)的执行机构运动。
31.按照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着墨辊(08、09、11)或着墨辊(08、09、11)可借助于至少两个执行机构(24)运动。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着墨辊(08、09、11)的两端或每个着水辊(21、22、23)的两端被设置在辊中并且在辊锁中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执行机构。
3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设置有两个往复移动的串墨辊(17、18)并且两个着墨辊(09、11)直接贴靠在串墨辊(18)上以及着墨辊(08)直接贴靠在另一个串墨辊(17)上。
3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输墨装置(06)被与印版滚筒(02)在型面配合上独立驱动的驱动电机(34)驱动。
3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36.按照权利要求2或3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串水辊(21)、匀水辊(22)、着水辊(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37.一种用于清洗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的润湿装置(07)的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有与印版滚筒(02)配合作用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配合作用的润湿装置(07),其中,至少一个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向清洗位置运动,在所述清洗位置上限定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之间的共同的辊列,其中,通过清洗输墨装置(06)用换向后的辊(08、23)同时对具有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润湿装置(07)进行清洗,其中,着墨辊(08)和着水辊(23)直接相互贴靠。
38.按照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换向的辊(08、23)为输墨装置(06)或润湿装置(07)的涂布辊(08、23)。
39.按照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换向的着墨辊(08)或着水辊(23)从靠近印刷装置滚筒的工作位置运动到远离印刷装置滚筒的工作位置中。
40.按照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多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41.按照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42.按照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和润湿装置(07)的串水辊(21)、匀水辊(22)、着水辊(23)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说明书全文

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清洗其润湿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清洗印刷装置的润湿装置的方法。
[0002] DE 29 32 105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平版轮转印刷机的输墨装置,该平版轮转印刷机具有两个辊列、三个着墨辊和一个以如下形式可换向支承的辊层,即串墨辊在运行中要么贴靠在第三着墨辊上要么与之分开。
[0003] 对于现代平版印刷机,印刷装置的输墨装置通常设计有用于按需要清洗输墨装置的清洗装置。这种印刷机应该连带清洗润湿装置,因此着墨辊和着辊都要贴靠在版滚筒上,以便能够将清洗剂从输墨装置传递到润湿装置上。此外,还必须用版完全覆盖印版滚筒。这导致在只占用部分材料带的生产中仅为了连带清洗润湿装置就必须包覆所缺少的印版,然而这是繁琐的以及耗费的工作。
[0004] WO 2004/054804A1和WO 2005/007409A2描述了具有可切换桥辊的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
[0005] DE 102005056812A1、DE 1932642U和DE 4012283A1公开了用于清洗的位置可变的中间辊。
[0006] US 3701316A和US 4036131A公开了一种输墨装置和一种润湿装置,其中,可将着水辊贴靠在着墨辊上用于清洗。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清洗印刷装置的润湿装置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现该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包括: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具有多个辊的输墨装置,与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具有多个辊的润湿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与辊中的一个辊配合作用的用于清洗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清洗装置,其中,输墨装置具有多个在印刷工作中直接贴靠在印版滚筒上的着墨辊,其中,润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印刷工作中直接贴靠在印版滚筒上的着水辊,在清洗位置上多个着墨辊中的一个着墨辊和着水辊直接相互贴靠,其中,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清洗位置之间换向的着墨辊或着水辊在其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的辊和润湿装置的辊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0009] 一种用于清洗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润湿装置的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有与 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输墨装置以及与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润湿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可换向的着墨辊或着水辊向清洗位置运动,在所述清洗位置上限定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之间的共同的辊列,其中,通过清洗输墨装置用换向后的辊同时对具有三个润湿装置辊的润湿装置进行清洗,其中,着墨辊和着水辊直接相互贴靠。
[0010] 附图说明
[0011] 利用本发明能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在版滚筒被部分覆盖的情况下,为连带清洗润湿装置不再需要将所缺少的包衬、例如版包覆在版滚筒上。
[0012] 设计简单以及成本低廉的结构在于,弃用额外的桥辊,优选可换向地、例如可摆动地将在工作位置、即印刷位置和清洗位置之间的输墨装置或者润湿装置的原本存在的辊中的一个辊设计成,在可换向的辊的清洗位置上将输墨装置的辊和润湿装置的辊连接成共同的辊列。
[0013] 下面参照附图展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0014] 图1是具有可换向的辊的两个可能的替换形式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输墨装置的辊和润湿装置的辊位于印刷位置上;
[0015] 图2是对应于图1的侧视图,其中,润湿装置的着墨辊是可换向的辊并且其位于换向后的清洗位置上;
[0016] 图3是可替换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其中,输墨装置的着墨辊是可换向的辊并且其位于换向后的清洗位置上;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图4是印刷装置的工作状态的侧视图,其中,所有着墨辊都位于从印版滚筒上脱离的位置上;
[0019] 图5是输墨装置的串墨滚筒的驱动装置的实施形式。
[0020] 图1示出了通常不详细示出的轮转印刷机,例如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特别是在湿式平版印刷中、例如设计成印刷塔的报纸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的半示意图,其中,印刷装置01例如可以是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四个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印刷装置并且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其它的印刷装置也可以相应地进行设计。印刷装置01可以例如是六个版宽,即印刷装置滚筒02、03和04具有六个印版的轴向长度,印刷装置滚筒02、03、04可具有例如两个印版的周长。
[0021]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印刷装置01包括印刷装置滚筒02,其可被设计成印版滚筒02(Formzylinder)、特别是版滚筒02(Plattenzylinder);与印版滚筒02配合作用的印刷装置滚筒03,其可被设计成转印滚筒03、特别是橡皮滚筒03;以及与转印滚筒03配合作用的另一个印刷装置滚筒04,其可被设计成压印滚筒04,在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情况下也被设计成卫星滚筒04。在转印滚筒03和压印滚筒04之间引导未详细示出的承印材料带、特别是纸带,转印滚筒03在其每个回转中在纸带上产生至少一个印刷图。
[0022] 印版滚筒02配设有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紧密地相互并排设置。在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01的工作状态中,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都为印刷装置01的印刷工作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
[0023] 输墨装置06具有多个辊08、09、11、13、14、16、17、18或者说输墨装置辊08、09、11、13、14、16、17、18。具体地说,它包括三个着墨辊08、09、11,这些着墨辊在轮转印刷机的运转的生产过程中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在接收来自墨库12的油墨的着墨辊13、例如墨斗辊
13和将油墨涂布在印版滚筒02上的着墨辊08、09、11之间设置多个辊14、16、17、18。在油墨的输送方向上紧接着墨斗辊13的辊14被设计成油膜传墨辊14。然后在油墨的输送方向上在油膜传墨辊14之后设置被设计成油墨分流辊16的辊16,其将来自墨斗辊13的墨流分为通过辊17引导的主墨流和通过辊18引导的侧墨流。
[0024] 辊17或辊18被设计成在主墨流或侧墨流中将油墨从油墨分流辊16传递到着墨辊08、09、11中的至少一个辊上的串墨辊17、18。两个串墨辊17、18实施在其各自的轴向上运行的往复移动行程,其中,一个串墨辊17的往复移动行程例如通过升降器结构与另一个串墨辊18的往复移动行程连接。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形式中,各个串墨辊17、18的往复移动行程通过彼此独立的驱动装置产生。在两种不同的驱动中可以相互反向地形成两个往复移动行程。各个串墨辊17、18的往复移动行程可以例如借助于传动装置从串墨辊的旋转运动中产生。
[0025] 不仅在主墨流中而且在侧墨流中,从墨库12中提取的油墨分别借助于具有五个依次排列在一起的辊13、14、16、17、08或13、14、16、18和09或11的辊列涂布在印版滚筒02上,其中,墨斗辊13、油膜传墨辊14、油墨分流辊16、串墨辊17、18中的一个串墨辊以及着墨辊08、09、11中的一个着墨辊分别为各个导向印版滚筒02的辊列的组成部分。之后,在墨斗辊13和油墨分流辊16之间在辊列中只设置有唯一的辊14,其中,该辊14被设计成油膜传墨辊14。
[0026] 墨斗辊13从墨库12中提取向印版滚筒02输送的油墨,该墨库12被设计成例如墨盒12或者墨槽12,其中,在墨盒12或者墨槽12旁侧在墨斗辊13的轴向上相互排列地设置有多个、例如三十至六十个刮墨刀(未示出),其分别通过未示出的调节机构优选可远程操作地在其贴靠在墨斗辊13上的各个位置中得到调节,并且实际上也得到调整,由此可以实现将被墨斗辊13接纳的油墨分区定量。借助于各个刮墨刀的调节所进行的油墨定量表现为在墨斗辊13的壳面上的相关 区域中与该调节成比例的油墨的层厚。之后输墨装置0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被设计成区域输墨装置。
[0027] 输墨装置06的辊08、09、11、13、14、16、17、18在其各个轴向上具有例如在500mm至2600m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1400mm至2400mm的范围内的长度。其外径位于例如在50mm至300mm之间、优选在80mm至250mm之间的范围内。油墨分离辊16具有优选由弹性材料、例如由橡皮制成的壳面。
[0028] 润湿装置07具有多个辊21、22、23或者说润湿装置辊21、22、23。润湿装置07被优选设计成无接触地涂布湿润剂的润湿装置07,例如设计成喷射润湿装置07,因此其具有喷射柱19,其中,优选多个在喷射柱19中设置的喷嘴将湿润剂喷射到例如被设计成串水辊21的润湿装置07的辊21上。喷射到串水辊21上的湿润剂被其它例如被设计成匀水辊22的润湿装置07的辊22传递到被设计为其着水辊23的辊23上,并从这里传递到印版滚筒
02上。匀水辊22可实施在其轴向上延伸的往复移动行程。
[0029] 在图1中,至少印刷装置滚筒02、03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线性轴承相对于同样未详细示出的印刷机的侧机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可线性移动地支承。至少输墨装置06的着墨辊08、09、11以及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3,然而优选还有输墨装置06的油膜传墨辊14和油墨分流辊16以及润湿装置07的串水辊21分别被设置成可径向升降。辊08、09、11、14、16、21、23的径向升降表示,辊08、09、11、14、16、21、23的各个轴或者至少辊08、09、11、
14、16、21、23的一端相对于属于各个辊08、09、11、14、16、21、23的、必要时固定在机架上的或与之相反在辊08或23的情况下还能够被调节的(例如可摆动调节的,参见下文)的支承点可偏心地进行调节。对辊08、09、11、14、16、21、23中的每个辊进行的偏心调节分别借助于优选多个进一步优选至少两个、例如四个分别对称和同心地绕辊08、09、11、14、16、21、
23的各个轴设置的执行机构24实现,其中,优选即使属于相同的辊08、09、11、14、16、21、
23的执行机构24也可以单独地和互相不受影响地被控制单元操作,并且可以调整到指定的调节路程,其中,每个被操作的执行机构24分别针对其所属的辊08、09、11、14、16、21、23施加径向,其中,该力径向地移动或至少尝试移动辊08、09、11、14、16、21、23的轴。如果多个在辊08、09、11、14、16、21、23中的一个辊的同一端部上设置的执行机构24被同时地操作,那么通过各个辊08、09、11、14、16、 21、23的轴实施的径向升降由被操作的执行机构24的各个径向力的矢量和产生。
[0030] 执行机构24例如以压力剂加压,其优选被气动地操作。执行机构24例如分别设置在分别接收各个辊08、09、11、14、16、21、23的一个端部的优选在一个结构单元中的辊中。可由各个辊08、09、11、14、16、21、23的轴实施的径向升降优选位于几个毫米的范围内,例如在10mm内,这足够将各个辊08、09、11、14、16、21、23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圆筒状旋转体、例如印版滚筒02脱离。用各个执行机构24调节由各个辊08、09、11、14、16、21、23朝其至少一个相邻的旋转体施加的压紧力,其中,调节的压紧力的大小通过由该调节装置所控制的油墨或润湿剂的输送来影响与该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07相关产生的印刷品的质量。如果在各个辊08、09、11、14、16、21、23和其相邻的旋转体之间已经存在接触,那就形成了压紧力,但还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执行机构24的操作提高了至少一个有效的径向力。通过继续或者重新操作一个或多个执行机构24可以改变所存在的压紧力的大小,例如也可以减小压紧力。
[0031] 在图4中绘出了用于印刷装置01的驱动方案的简图,其也可以在按照图1至3的所有可替换的实施形式下实现并且包括驱动电机32、33、34、36和37。特别能从图4中看出,为转印滚筒03或者说橡皮滚筒03设置专用的电机32,为印版滚筒02或者说版滚筒02设置专用的电机33,为墨斗辊13设置专用的电机34,至少为润湿装置07的匀水辊22设置专用的电机36,以及至少为输墨装置06的串墨辊17设置专用的电机37。用于印刷装置01的驱动方案的标准设计在图4中分别通过从各个驱动电机32、33、34、36和37中的一个驱动电机出发的虚线示出。在图4中分别通过点划线示出的用于印刷装置01的驱动方案的最佳设计设置有用于润湿装置07的润湿装置辊21和22,特别是用于串水辊21和匀水辊22的唯一的、共同的电机36,以及用于输墨装置06的两个串墨辊17、18的唯一的、共同的电机37,其中,在用于两个串墨辊17、18的共同的电机37的情况下,串墨辊18仅在通过图
4中用点划的方向箭头示出的旋转方向上与串墨辊17共同被驱动。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串墨辊18在驱动上从至少驱动串墨辊17的电机37上分离。在图4中点划示出的方向箭头指示串墨辊18的旋转方向,在该方向上实施还有待说明的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
07中的清洗过程。与在图4中点划示出的方向箭头相反的串墨辊18的旋转方向指示串墨辊18在印刷装置01的生产过程期间的旋转方向,在该方向上,在输墨装置06中将来自墨 库12的油墨送往印版滚筒02。
[0032] 两个串墨辊17、18的轴向运动的驱动和/或至少对两个串墨辊17、18中的一个或这两个串墨辊17、18的旋转的驱动通过可连接的传动装置实现,例如通过如图5所示的传动装置实现并且在下文中详细说明。在图5中示出了用于驱动串墨辊17、18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其中,只有串墨辊18被强制性地旋转地驱动,然而两个串墨辊17、18通过共同的往复移动驱动装置42强制性在轴向上被驱动。
[0033] 为此,驱动电机37通过联轴器43和轴44对驱动齿轮46进行驱动,该驱动齿轮在其一侧和与串墨辊18旋转固定相连的正齿轮47配合作用。该连接可以例如通过支承正齿轮47的轴段48在串墨辊18的轴颈49上实现。串墨辊17的相应的轴段48不具有这种正齿轮47或者说不与驱动电机37进行驱动连接。在驱动齿轮46和串墨辊18的正齿轮47之间的驱动连接优选刚好啮合并且在齿啮合中形成针对往复移动的每个位置的足够大的覆盖。
[0034] 两个串墨辊17、18在侧机架51上以轴承52、例如径向轴承52支承,该轴承还能实现轴向运动。在这里不存在驱动电机37和串墨辊17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驱动齿轮46和在轴段48上设置的正齿轮47共同代表传动装置、特别是用于旋转驱动的减速箱,其可以是具有自身外壳50的封闭的和/或预安装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在出口侧可与轴颈49连接。
[0035] 往复移动驱动装置42同样通过驱动电机37、例如通过蜗轮驱动装置53、54驱动。对此,由在轴44上设置的蜗杆53或者说设计成蜗杆53的轴44的段传动到蜗轮55上,该蜗轮旋转固定地与垂直于串墨辊17、18的转轴延伸的轴56连接。在轴56的端面上分别偏心于其转轴设置有传动件57,该传动件在其侧例如通过曲柄传动、例如通过可旋转支承在传动件57上的杠杆58以及通过铰链59在串墨辊17、18的轴向上抗压和抗拉地与串墨辊
17、18的轴颈连接。轴56的旋转引起传动件57的回转,传动件的回转在其侧通过曲柄传动引起串墨辊17、18的轴向行程。
[0036] 往复移动驱动装置42或者说往复移动传动装置42整体上被设计为具有自身外壳61的结构单元,该外壳可额外地被加盖密封。往复移动传动装置42可以在加盖密封的腔内用油或者优选用油脂润滑。往复移动传动装置42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通过与机架52相连的保持件62支撑。这里驱动电机37与往复移动传动装置42的外壳61可松开地连接。另外,在图5中还用附图标记63表示了用于 驱动电机37的驱动控制装置63。
[0037] 现在再次参照图1至4。输墨装置06还包括清洗装置26,其例如可包括未详细示出的自动清洗剂输送装置、可贴靠在辊18上特别是贴靠在输墨装置06的串墨辊18上的清洗刮刀27以及接收池28。清洗装置26为清洁输墨装置06可贴靠在、例如可摆动地支承在辊18上。可替换地或额外地可设置将清洗剂涂布在油墨分流辊16上的清洗装置38,该清洗装置优选将清洗剂喷射在旋转的油墨分流辊16的壳面上。可替换的或额外的清洗装置38在清洗过程中至少与可贴靠在输墨装置06的串墨辊18上的清洗刮刀27共同工作。 [0038] 这时,为实现用一个同样的清洗装置26、38或者通过共同使用两个清洗装置26、
38除了清洁输墨装置06以外同时可以清洁润湿装置07,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07的辊08、09、11、14、16、17、18、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辊如此可换向,使得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一个共同的辊列,以便以这种方式也可将清洗剂向润湿装置07输送或者从润湿装置07送回输墨装置06。
[0039] 特别是本来已经非常紧密地设置在相邻的润湿装置07或输墨装置06旁的输墨装置06的辊08或润湿装置07的辊23适于作为可换向的辊。可换向的辊08或23为换向例如可移动地设置,然而其优选可摆动特别是可围绕各个相邻的辊17和22的轴摆动地设置,辊08和23与辊17和22在印刷工作中直接配合工作以及通常也以驱动的方式连接。 [0040] 在图1中通过虚线示出,要么可以将着墨辊08在摆动杠杆机构29旁围绕串墨辊17的轴可摆动地设置,要么可以将着水辊23在摆动杠杆机构31旁围绕匀水辊22的转轴可摆动地设置,其它的替代形式为例如当其为消除更大的间隔时必须可将两个辊08、23都进行换向。在图1中示出了在印刷工作的工作状态中的可换向的辊08或23。
[0041] 图2涉及一种实施形式,在该实施形式中可摆动、即可换向地支承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3。图2示出了可换向的着水辊23在其换向后的位置、也就是其清洗位置上,在该位置上着水辊23从靠近印刷装置滚筒的位置上偏离印版滚筒02并且在远离印刷装置滚筒的位置上贴靠在输墨装置06的着墨辊08上,从而例如通过辊08、17、16、18、23、22、21形成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的共同的辊列,从而可借助于相同的清洗装置26、38或者通过使用两个清洗装置26、38 共同对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进行清洗。
[0042] 图3涉及一种可替换的实施形式,在该实施形式中可摆动、即可换向地支承输墨装置06的着墨辊08。图3示出了可换向的着墨辊08在其换向后的位置、即其清洗位置上,在该位置上着墨辊08从靠近印刷装置滚筒的工作位置上偏离印版滚筒02并且在远离印刷装置滚筒的位置上贴靠在润湿装置07的着水辊23上,从而例如再次通过辊08、17、16、18、23、22、21形成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的共同的辊列,从而可借助于相同的清洗装置
26、38或者通过使用两个清洗装置26、38共同对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进行清洗。 [0043] 图4示出了印刷装置01的工作状态,其中所有辊23、08、09、11位于“离压”状态,也就是与印版滚筒间隔开来,其中,两个辊08、23都向其桥接位置移动并且由此输墨装置
06和润湿装置07相互连接,从而通过如此形成的桥借助于设置在输墨装置06旁的清洗装置26、38或通过使用两个清洗装置26、38实现对润湿装置07的清洗。
[0044] 如上所述,可换向设置的辊08、23如此设计,即在辊08、23针对在工作位置(印刷运行位置)和清洗位置(清洗运行位置)之间的换向摆动时,辊08、23的合压状态和离压状态分别通过其可径向升降的、可借助于执行机构24操作的轴承实现。
[0045] 附图标记
[0046] 01印刷装置
[0047] 02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Formzylinder)、版滚筒(Plattenzylinder) [0048] 03印刷装置滚筒、转印滚筒、橡皮滚筒
[0049] 04印刷装置滚筒、压印滚筒、卫星滚筒
[0050] 05-
[0051] 06输墨装置
[0052] 07润湿装置、喷湿装置
[0053] 08辊、输墨装置辊、着墨辊
[0054] 09辊、输墨装置辊、着墨辊
[0055] 10-
[0056] 11辊、输墨装置辊、着墨辊
[0057] 12墨库、墨盒、墨槽
[0058] 13辊、输墨装置辊、墨斗辊
[0059] 14辊、输墨装置辊、油膜传墨辊
[0060] 15-
[0061] 16辊、输墨装置辊、油墨分流辊
[0062] 17辊、输墨装置辊、串墨辊
[0063] 18辊、输墨装置辊、串墨辊
[0064] 19喷射柱
[0065] 20-
[0066] 21辊、润湿装置辊、串水辊
[0067] 22辊、润湿装置辊、匀水辊
[0068] 23辊、润湿装置辊、着水辊
[0069] 24执行机构
[0070] 25-
[0071] 26清洗装置
[0072] 27清洗刮刀
[0073] 28接收池
[0074] 29摆动杠杆机构
[0075] 30-
[0076] 31摆动杠杆机构
[0077] 32电机、驱动电机
[0078] 33电机、驱动电机
[0079] 34电机、驱动电机
[0080] 35-
[0081] 36电机、驱动电机
[0082] 37电机、驱动电机
[0083] 38清洗装置
[0084] 39-
[0085] 40-
[0086] 41-
[0087] 42往复移动驱动装置、往复移动传动装置
[0088] 43联轴器
[0089] 44轴
[0090] 45-
[0091] 46驱动齿轮
[0092] 47正齿轮
[0093] 48轴段
[0094] 49轴颈
[0095] 50外壳
[0096] 51侧机架
[0097] 52轴承、径向轴承
[0098] 53蜗杆
[0099] 54蜗轮
[0100] 55-
[0101] 56轴
[0102] 57传动件
[0103] 58杠杆
[0104] 59铰链
[0105] 60-
[0106] 61外壳
[0107] 62保持件
[0108] 63驱动控制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