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634610.6 申请日 2016-08-05 公开(公告)号 CN106274052A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申请人 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锦新; 刘学军; 李军;
摘要 一种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在墨槽上方的压印辊纸张转出侧设置有吸 风 管,吸风管与压印辊平行,通过与抽风 电机 连接的吸风管吸除油墨异味;在吸风管与压印辊的横截面上,吸风管的中心位于:转出侧纸张与压印辊的切点M、以及纸张转出侧墨槽的内缘拐点N连线MN的中垂线L上;中垂线L所经过的吸风管壁设有第一吸风口,在第一吸风口的中垂线L两侧21° 位置 的吸风管壁分别设有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第一吸风口到连线MN的距离为50~70mm。本 发明 以小的投入高效去除油墨异味取得了好的效果,在局部安装吸风管可以快速消除油墨的发散,仅经过简单的升级改造,使生产车间快速得到 净化 ,在印刷企业的环保意义重大。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墨槽(1)上方的压印辊(4)纸张转出侧设置吸管(7),所述吸风管(7)与压印辊(4)平行,通过与抽风电机连接的吸风管吸除油墨异味;
在吸风管与压印辊的横截面上,所述吸风管(7)的中心设于:转出侧纸张(3)与压印辊(4)的切点M、以及纸张转出侧墨槽(1)的内缘拐点N连线MN的中垂线L上;所述的中垂线L所经过的吸风管内侧的吸风管壁设置第一吸风口(6),在经过第一吸风口(6)的中垂线L两侧
20°~35°位置的吸风管壁分别设置第二吸风口(10)和第三吸风口(11),所述第一吸风口(6)到连线MN的距离为50~70mm;
相邻近的所述第一吸风口、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设为一组,在吸风管的轴向上以同样结构和位置设置多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组吸风口等间距均布,且两端的各一组吸风口设于墨槽(1)的边缘内侧10~50m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的末端封闭,吸风管的另一端与带风机的总管连接,吸风管的内腔设为末端直径大、连接端直径小的圆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吸风管与总管的连接处设置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吸风口(10)和第三吸风口(11)分别设于中垂线L两侧21°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设为矩形,矩形的长宽比为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矩形的吸风口的尺寸为10mm×30mm,同一根吸风管的吸风口设八组,八色印刷机组设置由总管连接的八根吸风管,八色印刷机组的总管的直径为280mm±20mm;十色印刷机组设置由总管连接的十根吸风管,十色印刷机组总管的直径为320mm±25mm。

说明书全文

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印刷配套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印刷机在生产过程中持续产生油墨异味,并集聚在生产空间,对环境产生污染,有害车间人员的身体健康,净化生产环境如果单纯排换气效率极低,而要使生产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投入巨大,因此有必要对印刷生产车间的油墨异味处理进行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在对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发散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效率和较低的投入快速实现油墨异味净化,保持印刷车间空气的洁净。
[0004] 所述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墨槽上方的压印辊纸张转出侧设置吸风管,所述吸风管与压印辊平行,通过与抽风电机连接的吸风管吸除油墨异味;
[0005] 在吸风管与压印辊的横截面上,所述吸风管的中心设于:转出侧纸张与压印辊的切点M、以及纸张转出侧墨槽的内缘拐点N连线MN的中垂线L上;所述的中垂线L所经过的吸风管内侧的吸风管壁设置第一吸风口,在经过第一吸风口的中垂线L两侧20°~35°位置的吸风管壁分别设置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所述第一吸风口到连线MN的距离为50~70mm;
[0006] 相邻近的所述第一吸风口、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设为一组,在吸风管的轴向上以同样结构和位置设置多组。
[0007] 进一步地,各组吸风口等间距均布,且两端的各一组吸风口设于墨槽(1)的边缘内侧10~50mm处。
[0008] 优选地,所述吸风管的末端封闭,吸风管的另一端与带风机的总管连接,吸风管的内腔设为末端直径大、连接端直径小的圆台状。
[0009] 进一步地,每一根吸风管与总管的连接处设置调节
[0010] 优选地,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分别设于中垂线L两侧21°位置。
[0011] 典型地,所述吸风口设为矩形,矩形的长宽比为3:1。
[0012] 典型地,矩形的所述吸风口的尺寸为10mm×30mm,同一根吸风管的吸风口设置八组,八色印刷机组设置由总管连接的八根吸风管,八色印刷机组的总管的直径为280mm±20mm;十色印刷机组设置由总管连接的十根吸风管,十色印刷机组总管的直径为320mm±
25mm。
[0013] 本发明采用定点抽风的方式,针对印刷机组的版辊、压印辊和墨槽处设置吸风管的方式进行油墨异味清除,以高效率和较低的投入实现印刷车间油墨异味的快速清除,以低的能耗和低的噪音即可达到油墨异味的快速处理。
[0014] 吸风管的设置不影响现有的生产工艺和设置,适合于现有印刷车间的升级改造。
[0015] 经过大量深入的实测数据表明,版棍和压印辊的出纸侧是油墨异味的集中发源和散发地,在出纸侧的辊压点下方到墨槽盆沿在高速旋转下为主要的气味引导气流扩散处,针对该处的吸风口高度、吸风口分布和吸风口间的度设置均经过了大量数据实测积累和理论分析。
[0016] 为了保证在同一根吸风管上的各吸风口的吸风量平衡,需要设置轴向上不同吸风口的吸风管流通截面积,均布的吸风口使得吸风管内腔被设置为圆台形。
[0017] 为优化吸风口对捕捉风送的衰减,将吸风口设置为矩形,矩形长宽比3:1的开口其衰减性能要好于常见的圆形口。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布置方案示意图,
[0019] 图2是吸风管B-B横截面示意图,
[0020] 图3是吸风管A-A向剖视示意图。
[0021] 图中:1—墨槽,2—版辊,3—纸张,4—压印辊,5—第一气流区,6—第一吸风口,7—吸风管,8—第三气流区,9—第二气流区,10—第二吸风口,11—第三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2、3中所示印刷机组油墨异味处理方法安装在印刷机色组版辊与墨槽处,经过大量深入的实测数据表明,版棍和压印辊的出纸侧是油墨异味的集中发源和散发地,在出纸侧的辊压点下方到墨槽盆沿在高速旋转下为主要的气味引导气流扩散处。
[0023] 因此,在墨槽1上方的压印辊4纸张转出侧设置有吸风管7,所述吸风管7与压印辊4平行设置,将吸风管以紧固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印刷机器外部,以实现异味处理装置的快装快拆。多色机组在每一个色组的版辊与墨槽处均设置一根吸风管7,吸风管7连接到总管12,由安装于总管的风机产生负压,在吸风口处吸除异味。
[0024] 如图1所示,在压印辊4和版辊2的横截面上,版辊部分浸于墨槽1中,压印辊的下侧面压送纸张3高速印刷,吸风管设置于纸张的出纸侧,出纸侧为气味散发集中的地方。如图1,版辊2与压印辊4相对转动,在出纸侧的第一气流区5、第二气流区9、第三气流区8均可检测到油墨异味的散发,其中,第二气流区9和第三气流区8为主要的以为散发处。
[0025] 如图1,在每一墨槽处均设置吸风管,吸风管7的中心位于:转出侧纸张3与压印辊4的切点M、以及纸张转出侧墨槽1的内缘拐点N连线MN的中垂线L上;所述的中垂线L所经过的吸风管下部的吸风管壁设有第一吸风口6,以吸风管中心为圆心的中垂线L两侧21°吸风管位置的吸风管壁分别设有第二吸风口10和第三吸风口11,所述第一吸风口6到连线MN的距离为50~70mm;第一吸风口6、第二吸风口10和第三吸风口11在轴线上相互间隔,而相邻的所述第一吸风口、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设为一组,在吸风管的轴向上以同样结构设有多组。各组吸风口等间距均布,且两端的各一组吸风口设于墨槽1的边缘处。使吸风口在墨槽1上方轴向均匀分布。
[0026] 所述吸风口为矩形,矩形的长宽比为3:1。为优化吸风口对捕捉风送的衰减,将吸风口设置为矩形,矩形长宽比3:1的开口其衰减性能要好于常见的圆形口。
[0027] 如图2、3,所述吸风管的末端封闭,吸风管的另一端与带风机的总管连接,吸风管的内腔为圆台状,与总管连接端的内径小于吸风管的末端内径。为了保证在同一根吸风管上的各吸风口的吸风量平衡,需要设置轴向上不同吸风口的吸风管流通截面积,均布的吸风口使得吸风管内腔被设置为圆台形。
[0028]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风口的规格为10×30mm,同一根吸风管的吸风口设有8组,8色印刷机组的总管直径为280mm±20mm,10色印刷机组的总管直径为320mm±25mm。
[0029] 因为吸风装置的除异味捕捉速度需要与异味诱导速度一致,所以设定产生的异味诱导气流为印刷机车速的50%,为1.25m/s,在距离吸风装置60mm处所需要的诱导风送为1.25m/s*34%=0.425m/s,吸风口相对比值为6,根据矩形排风口速度计算图,单个吸风口的吸风量为:0.425/0.019=22.36m/s*0.03*0.01=0.006m3/s(即21.6m3/h)。
[0030] 整个吸风装置的吸风量为:
[0031] 21.6m3/h*24个=518.4m3/h;
[0032] 十色机除异味所需的处理风量为:518.4m3/h*10=5184m3/h;八色机除异味所需的处理风量为:518.4m3/h*8=4147.2m3/h;按照18m/s的管道排放风送进行计算管道直径,得出:
[0033] 十色机的主管直径为:Φ320mm;
[0034] 八色机的主管直径为:Φ280mm;
[0035] 风机采用高流量、低压风机,根据除异味处理风量要求且结合现场生产的实际情况,风机可以不用考虑给予富裕量,风机负压计算如下:
[0036] 风管计算表
[0037]
[0038]
[0039] 管道最远端管道阻力为582Pa;
[0040] 给予吸风点负压800pa;(不宜过高,避免影响纸张正常印刷)
[0041] 系统调节阀门以及出风管道等阻力500pa,
[0042] 给予系统15%的可调节富裕量;
[0043] 排异味风机的负压为:(582+800+500)pa*1.15=2165pa,
[0044] 风机选型:
[0045] 风量:5200m3/h;
[0046] 全压:2200pa;
[0047] 功率:7.5kw。
[0048] 如果车间内同时布设有八色机组和十色机组,考虑到十色机与八色机两套除异味合并到一套系统后的管道及风机参数较大,可变为两套除异味系统,可以根据两套设备不同的生产安排单独开启,避免出现风量调节不平衡出现系统运行不稳定;且两套系统合并在一起后,其排放管道的直径较大,不利用车间吊顶上施工。为了便于检修及风机的安装,十色机与八色机按照最大的参数需求选型及配置,两套除异味排风机型号一致;风机采用可变频控制,根据现场的实际调试情况确定频率
[0049] 按照两套除异味系统进行,一套为十个除异味点,一套为八个除异味点,每个点需要根据风量的累加采用渐变的方式设计,保证每个除异味点的风量一致;所有的除异味点因为距离风机的距离不同,也可在吸风装置前加装手动调节阀门。
[0050] 因为除异味系统是将车间内的异味连同车间内空气排出车间外,但车间内的实际环境是恒温恒湿的,所以需要考虑风机的排风量与车间内空调系统的配合,减少能源的损耗。
[0051] 本发明以小的投入高效去除油墨异味取得了好的效果,在局部安装吸风管可以快速消除油墨的发散,仅经过简单的升级改造,使生产车间快速得到净化,在印刷企业的环保意义重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