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申请号 CN201480026517.6 申请日 2014-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5229718A 公开(公告)日 2016-01-06
申请人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大充; 西原伸彦; 岸崎和范;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具备:第一供给部(81),其将与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1)从坯料卷(R1)中与隔离片一起卷出,并以保留隔离片的方式切割光学构件片(F1)来作为光学构件(F11),进而供给光学构件(F11);第二供给部(82),其搬运并供给与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光学构件(F1b);以及贴合部,其选择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光学构件(F11)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光学构件(F1b)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进行保持,并且将保持于保持面的光学构件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是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具备:
第一供给部,其将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从坯料卷中与隔离片一起卷出,并以保留所述隔离片的方式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来作为所述光学构件,进而供给所述光学构件;
第二供给部,其搬运并供给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光学构件;以及
贴合部,其选择通过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光学构件与通过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光学构件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进行保持,并且所述贴合部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光学构件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供给部将载体片从坯料卷中卷出,向所述载体片上贴合所述单片状的光学构件并进行搬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供给部包括将所述光学构件从所述隔离片剥离的第一剥离部,所述第二供给部包括将所述光学构件从所述载体片剥离的第二剥离部。
4.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是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具备:
第一供给部,其将宽度比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边的长度更宽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从坯料卷中与隔离片一起卷出,并以保留所述隔离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学构件片切割成比所述显示区域的长边与短边中的另一边的长度更长的长度来作为薄片,进而供给所述薄片;
第二供给部,其搬运并供给宽度比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一边的长度更宽、并且长度比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边的长度更长的薄片;
贴合部,其选择通过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薄片与通过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薄片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进行保持,并且所述贴合部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薄片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以及
切断装置,其从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薄片切掉在与贴合面对应的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形成与所述贴合面对应的大小的所述光学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贴合有所述薄片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与所述薄片之间的贴合面的外周缘,
所述切断装置沿着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与所述薄片之间的所述贴合面的外周缘,切断所述薄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供给部将载体片从坯料卷中卷出,向所述载体片上贴合所述单片状的薄片并进行搬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供给部包括将所述薄片从所述隔离片剥离的第一剥离部,
所述第二供给部包括将所述薄片从所述载体片剥离的第二剥离部。

说明书全文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0002] 本申请基于2013年5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05583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作为向液晶面板等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偏振板等光学构件的方式,公知有卷对板(roll-to-panel)方式与片对板(chip-to-panel)方式这两种。卷对板方式是将从坯料卷卷出的光学构件片切割成规定尺寸并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片对板方式是将切割成单片状的光学构件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2)。
[0004] 卷对板方式不需要基片的扎作业,因此与片对板方式相比具有能够抑制作业成本这一优点。另一方面,片对板方式与卷对板方式相比虽然耗费作业成本,但是由于具有能够应对基片的供给这一优点,因此有继续采用的实际利益。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07510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55132号公报
[0008] 为了获得两者优点,考虑同时设置卷对板方式与片对板方式这两种方式。然而,若同时设置以上两种方式的系统,则要耗费巨大的设备成本。另外,当同时设置两种方式并分开使用各个方式时,使用的便利性变差,顺应性变差。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本发明的方式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该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使用便利性好,且具有优秀的顺应性,并且能够实现供给方式的多样化。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
[0013] (1)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具备:第一供给部,其将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从坯料卷中与隔离片一起卷出,并以保留所述隔离片的方式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来作为所述光学构件,进而供给所述光学构件;第二供给部,其搬运并供给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光学构件;以及贴合部,其选择通过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光学构件与通过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光学构件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进行保持,并且所述贴合部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光学构件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
[0014] (2)在上述(1)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二供给部将载体片从坯料卷中卷出,向所述载体片上贴合所述单片状的光学构件并进行搬运。
[0015] (3)在上述(2)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供给部包括将所述光学构件从所述隔离片剥离的第一剥离部,所述第二供给部包括将所述光学构件从所述载体片剥离的第二剥离部。
[0016] (4)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涉及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具备:第一供给部,其将宽度比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边的长度更宽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从坯料卷中与隔离片一起卷出,并以保留所述隔离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学构件片切割成比所述显示区域的长边与短边中的另一边的长度更长的长度来作为薄片,进而供给所述薄片;第二供给部,其搬运并供给宽度比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一边的长度更宽、并且长度比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边的长度更长的薄片;贴合部,其选择通过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薄片与通过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薄片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进行保持,并且所述贴合部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薄片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以及切断装置,其从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薄片切掉在与贴合面对应的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形成与所述贴合面对应的大小的所述光学构件。
[001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结构中的“贴合面“指的是光学显示部件的与薄片对置的面,“贴合面的外周缘”具体而言指的是光学显示部件中的贴合有薄片的一侧的基板的外周缘。
[0018] 另外,薄片的“与贴合面对应的部分”指的是薄片中的、与薄片对置的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上且光学显示部件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避开了光学显示部件中的电气部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相同地,“与贴合面对应的大小”指的是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上且光学显示部件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大小。
[0019] (5)在上述(4)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贴合有所述薄片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与所述薄片之间的贴合面的外周缘,所述切断装置沿着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与所述薄片之间的所述贴合面的外周缘,切断所述薄片。
[0020] (6)在上述(4)或(5)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二供给部将载体片从坯料卷中卷出,向所述载体片上贴合所述单片状的薄片并进行搬运。
[0021] (7)在上述(6)所述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供给部包括将所述薄片从所述隔离片剥离的第一剥离部,所述第二供给部包括将所述薄片从所述载体片剥离的第二剥离部。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提供使用便利性好、具有优秀的顺应性、并且能够实现供给方式的多样化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0025] 图2是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0026]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27]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片的剖视图。
[0028]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基片的剖视图。
[0029]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的俯视图。
[0030]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贴合装置的简要俯视图。
[0031]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贴合装置的简要立体图。
[0032] 图9是第一供给部的简要侧视图。
[0033] 图10是第二供给部的简要侧视图。
[0034]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0035]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的俯视图。
[0036] 图13A是示出薄片相对于液晶面板的贴合位置的确定方法的一例的图。
[0037] 图13B是示出薄片相对于液晶面板的贴合位置的确定方法的一例的图。
[0038]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贴合装置的简要俯视图。
[0039] 图15A是在膜贴合系统中应用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0040] 图15B是在膜贴合系统中应用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0041] 图16是示出贴合面的端缘的检测工序的俯视图。
[0042] 图17是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0043] 图18是示出检测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对构成其一部分的膜贴合系统进行说明。
[0045]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1的简要结构图。膜贴合系统1例如向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之类的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偏振膜、相位差膜,增亮膜之类的膜状的光学构件,作为生产包括光学显示部件以及光学构件在内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而构成。在膜贴合系统1中,作为光学显示部件而使用液晶面板P。在图1中,为了方便图示,将膜贴合系统1分成上下两部分而记载。
[0046] 图2是从液晶面板P的液晶层P3的厚度方向观察液晶面板P时的俯视图。液晶面板P具备俯视时具有长方形的第一基板P1、与第一基板P1对置配置且具有比较小形的长方形的第二基板P2、以及封入到第一基板P1与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液晶面板P具有俯视时沿第一基板P1的外形形状的长方形,将俯视时收容在液晶层P3的外周的内侧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P4。
[0047]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在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适当地贴合第一光学构件F11、第二光学构件F12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3(以下,有时统称为光学构件F1X。)。
[0048] 详细内容后述,光学构件F1X选择通过第一供给部81(参照图7)供给的光学构件F1X、以及以基片形态通过第二供给部82(参照图7)供给的光学构件F1X中的任一方,并向液晶面板P贴合。第一供给部81将以卷形态供给的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第二光学构件片F2以及第三光学构件片F3(参照图1,以下有时统称为光学构件片FX。)切割成液晶面板P的尺寸,作为第一光学构件F11、第二光学构件F12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3而供给。第二供给部82将预先切割成液晶面板P的尺寸的单片状的光学构件即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第二光学构件基片F2b以及第三光学构件基片F3b(以下,有时统称为光学构件基片FXb。)贴合于载体片等进行搬运以及供给。
[004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晶面板P的背光灯侧以及显示面侧的两面分别贴合偏振膜。在液晶面板P的背光灯侧的面作为偏振膜而贴合第一光学构件F11。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的面作为偏振膜而贴合第三光学构件F13。在液晶面板P的背光灯侧的面,以与第一光学构件F11重叠的方式进一步贴合作为增亮膜的第二光学构件F12。
[0050] 图4是光学构件片FX的局部剖视图。光学构件片FX具有膜状的光学构件主体F1a、设置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方的面(图4中的上表面)的粘着层F2a、隔着粘着层F2a以可分离的方式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方的面上的隔离片F3a、以及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另一方的面(图4中的下表面)上的表面保护膜F4a。光学构件主体F1a作为偏振板而发挥功能,遍布贴合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整个区域与显示区域P4的周边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图示,省略图4的各层的剖面线。
[0051] 光学构件主体F1a以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方的面残留粘着层F2a并与隔离片F3a分离的状态,隔着粘着层F2a贴合于液晶面板P。以下,将从光学构件片FX去除隔离片F3a后的部分称作贴合片F5。
[0052] 隔离片F3a在与粘着层F2a分离之前的期间保护粘着层F2a以及光学构件主体F1a。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一起贴合于液晶面板P。表面保护膜F4a配置在相对于光学构件主体F1a与液晶面板P相反的一侧,保护光学构件主体F1a。表面保护膜F4a在规定的时刻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光学构件片FX不包括表面保护膜F4a的结构。还可以采用表面保护膜F4a不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的结构。
[0053] 光学构件主体F1a具有片状的偏振片F6、利用粘合剂等与偏振片F6的一方的面接合的第一膜F7、以及利用粘合剂等与偏振片F6的另一方的面接合的第二膜F8。第一膜F7以及第二膜F8是例如保护偏振片F6的保护膜。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构件主体F1a可以采用由一层光学层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采用多个光学层相互层叠的层叠构造。该光学层除了偏振片F6之外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等。也可以对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的至少一方实施保护液晶显示元件的最外面的硬涂层处理、包括遮光处理在内的能够获得防眩等效果的表面处理。光学构件主体F1a也可以不包括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的至少一方。例如在省略了第一膜F7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隔离片F3a隔着粘着层F2a贴合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方的面。
[0055] 图5是光学构件基片FXb的剖视图。光学构件基片FXb具有光学构件主体F1c、设置在光学构件主体F1c的一方的面(图5中的上表面)上的粘着层F2c、隔着粘着层F2c以可分离的方式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c的一方的面上的隔离件F3c、以及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c的另一方的面(图5中的下表面)上的表面保护膜F4c。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图示,省略图5的各层的剖面线。
[0056] 光学构件主体F1c具有偏振片F6c、利用粘合剂等与偏振片F6c的一方的面接合的第一膜F7c、以及利用粘合剂等与偏振片F6c的另一方的面接合的第二膜F8c。
[0057] 光学构件主体F1c以在光学构件主体F1c的一方的面残留粘着层F2c并与隔离件F3c分离的状态,隔着粘着层F2c贴合于液晶面板P。从光学构件基片FXb去除隔离件F3c后的部分成为光学构件F1X。
[0058] 光学构件基片FXb具有与光学构件片FX相同的层构造。例如,光学构件基片FXb通过从光学构件片FX切成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应的大小而获得。
[0059] 图6是膜贴合系统1的俯视图(平面图)。以下,参照图1、6对膜贴合系统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箭头F表示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将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称作面板搬运上游侧,将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称作面板搬运下游侧。
[0060] 膜贴合系统1以主输送机5的规定位置作为贴合工序的起点5a以及终点5b。膜贴合系统1具备:自起点5a起从输送机5沿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副输送机6以及第二副输送机7;从起点5a向第一副输送机6的第一起始位置6a搬运液晶面板P的第一搬运装置8、设置在第一副输送机6上的清洗装置9;设置在第一副输送机6的面板搬运下游侧的第一旋转分度盘11;从第一副输送机6的第一终止位置6b向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搬运液晶面板P的第二搬运装置12;以及设置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周围的第一贴合装置13、第二贴合装置15以及膜剥离装置14。
[0061] 另外,膜贴合系统1具备:设置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面板搬运下游侧的第二旋转分度盘16;从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一旋转终止位置11b向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搬运液晶面板P的第三搬运装置17;设置在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周围的第三贴合装置18以及检查装置19;设置在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面板搬运下游侧的第二副输送机7;从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向第二副输送机7的第二起始位置7a搬运液晶面板P的第四搬运装置21;从第二副输送机7的第二终止位置7b向主输送机5的终点5b搬运液晶面板P的第五搬运装置22。
[0062] 膜贴合系统1使用由驱动式的主输送机5、第一副输送机6、第二副输送机7、以及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形成的生产线搬运液晶面板P,并依次对液晶面板P实施规定的处理。液晶面板P以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形成为平的状态在生产线上被搬运。
[0063] 液晶面板P例如在主输送机5中以显示区域P4的短边沿着搬运方向的朝向被搬运,在与主输送机5正交的第一副输送机6、第二副输送机7中以显示区域P4的长边沿着搬运方向的朝向被搬运,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中以显示区域P4的长边沿着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径向的朝向被搬运。图中附图标记5c表示与液晶面板P对应地在主输送机5上流动的架子。
[0064] 向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贴合从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成规定长度的贴合片F5的薄片(相当于光学构件F1X)与从单片状的光学构件基片FXb剥离隔离件F3c后的单片状的光学构件F1X中选择的任一光学构件F1X。膜贴合系统1的各部分由作为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25统一控制。
[0065] 第一搬运装置8保持液晶面板P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进行搬运。
[0066] 第一搬运装置8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以水平状态直接向第一副输送机6的第一起始位置6a(图6的左端部)搬运,在第一起始位置6a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第一副输送机6。
[0067] 清洗装置9例如采用进行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的刷净以及水洗,之后进行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的干燥的水洗式。需要说明的是,清洗装置9也可以采用进行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的静电去除以及集尘的干式。
[0068] 第二搬运装置12保持液晶面板P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进行搬运。第二搬运装置12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以水平状态直接向第一旋转分度盘
11的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搬运,在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第一旋转分度盘11。
[0069] 第一旋转分度盘11是具有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的圆盘状的旋转平台,以图6的俯视的左端部作为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向右进行旋转驱动。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6的上端部)作为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
[0070] 在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被搬入至第一贴合装置13。液晶面板P通过第一贴合装置13进行背光灯侧的第一光学构件F11的贴合。贴合有第一光学构件F11的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从第一贴合装置13被搬入至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
[0071]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向右旋转了45°的位置(图6的右上端部)作为膜剥离位置11e。在膜剥离位置11e,通过膜剥离装置14进行第一光学构件F11的表面保护膜F4a的剥离。
[0072]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膜剥离位置11e向右旋转了45°的位置(图6的右端位置)作为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
[0073] 在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被搬入至第二贴合装置15。液晶面板P通过第二贴合装置15进行背光灯侧的第二光学构件F12的贴合。贴合有第二光学构件F12的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从第二贴合装置15被搬入至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
[0074]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6的下端部)作为第一旋转终止位置11b。在该第一旋转终止位置11b,通过第三搬运装置
17进行搬出。
[0075] 第三搬运装置17保持液晶面板P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搬运液晶面板P。第三搬运装置17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向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搬运,并且在该搬运时使液晶面板P的表背反转,在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第二旋转分度盘16。
[0076] 第二旋转分度盘16是具有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的圆盘状的旋转平台,以图6的俯视的上端部作为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向右进行旋转驱动。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6的右端部)作为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
[0077] 在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被搬入至第三贴合装置18。液晶面板P通过第三贴合装置18进行显示面侧的第三光学构件F13的贴合。贴合有第三光学构件F13的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从第三贴合装置18被搬入至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
[0078] 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6的下端部)作为贴合检查位置16d。在贴合检查位置16d,通过检查装置19对进行了膜贴合的工件(液晶面板P)进行检查(光学构件F1X的位置是否适当(位置偏移是否在公差范围内)等检查)。
[0079] 判断为光学构件F1X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位置不适当的工件通过未图示的排出机构向系统外排出。
[0080] 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贴合检查位置16d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6的左端部)作为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在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通过第四搬运装置21进行搬出。
[0081] 第四搬运装置21保持液晶面板P,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搬运液晶面板P。第四搬运装置21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向第二副输送机7的第二起始位置7a搬运,在第二起始位置7a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第二副输送机7。
[0082] 第五搬运装置22保持液晶面板P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搬运液晶面板P。第五搬运装置22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向主输送机5的终点5b搬运,在终点5b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主输送机5。至此,基于膜贴合系统1的贴合工序结束。
[0083] 以下,参照图7~图10对第一贴合装置13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第一贴合装置13的简要俯视图。图8是第一贴合装置13的简要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贴合装置
15以及第三贴合装置18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说明。
[0084] 第一贴合装置13选择第一光学构件片F1中的切割成规定尺寸的贴合片F5的薄片(第一光学构件F11)与从单片状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剥离隔离件F3c后的单片状的第一光学构件F11中的任一方,向液晶面板P的上表面贴合所选择的第一光学构件F11。
[0085]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贴合装置13具备供给装置80、吸附工作台41、贴合头32(贴合部)、移动装置70以及旋转装置75。
[0086] 供给装置80具备:供给第一光学构件F11的第一供给部81,其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与隔离片F3a一起从坯料卷R1中卷出,以保留隔离片F3的方式切割第一光学构件片F1并作为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第二供给部82,该第二供给部82搬运并供给单片状的第一光学构件F11。
[0087] 图9是第一供给部81的简要侧视图。
[0088] 如图9所示,第一供给部81将隔离片F3a作为载体而搬运贴合片F5,具有:卷出部81a,其保持卷绕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而成的坯料卷R1,并且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沿着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长边方向送出;切割部81b,其对从坯料卷R1卷出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实施半切割;第一剥离部81c,其将实施了半切割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卷成锐角,使贴合片F5与隔离片F3a分离;以及卷绕部81d,其保持将经过第一剥离部81c而形成为单体的隔离片F3a卷绕起来的隔离件卷R2。
[0089]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第一供给部81具有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沿规定的搬运路径卷起的多个引导辊。第一光学构件片F1在与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片材宽度方向)上,具有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短边长度)同等的宽度。
[0090] 位于第一供给部81的起点的卷出部81a与位于供给装置80的终点的卷绕部81d例如相互同步地驱动。由此,卷出部81a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向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搬运方向送出,并且卷绕部81d卷绕经过第一剥离部81c后的隔离片F3a。以下,将第一供给部81中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隔离片F3a)的搬运方向上游侧作为片材搬运上游侧,将搬运方向下游侧作为片材搬运下游侧。
[0091] 切割部81b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片材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切断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实施半切割)。
[0092] 切割部81b调整切断刀的进退位置,以使得第一光学构件片F1(隔离片F3a)不因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搬运中发挥作用的张而断裂(以使得隔离片F3a保留规定厚度),并实施半切割至粘着层F2a与隔离片F3a的界面的附近。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切断刀而使用激光装置。
[0093] 通过在半切割后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中沿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厚度方向切断光学构件主体F1a以及表面保护膜F4a,由此形成遍布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片材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切入线。第一光学构件片F1被切入线在长边方向上分成具有与显示区域P4的长边长度相当的长度的区间。该区间分别称为贴合片F5的一个薄片。需要说明的是,切割部81b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以便能够控制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厚度方向的切入线的尺寸(深度)以及片材搬运方向的切入线的位置。
[0094] 第一剥离部81c位于从图9的左侧向右侧实际水平地搬运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下方,在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片材宽度方向上至少遍布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整个宽度地延伸。第一剥离部81c以与半切割后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隔离片F3a侧滑动接触的方式卷起第一光学构件片F1。
[0095] 第一剥离部81c在第一剥离部81c的锐角状的前端部将第一光学构件片F1卷成锐角。当第一光学构件片F1在第一剥离部81c的前端部折回成锐角时,从贴合片F5剥离隔离片F3a。此时,贴合片F5的粘着层F2a(与液晶面板P贴合的贴合面)向下。第一剥离部81c的前端部的正下方成为隔离件剥离位置81e。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从上方与第一剥离部81c的前端部接触,从而贴合片F5的薄片的表面保护膜F4a(与贴合面相反侧的面)粘贴在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上。
[0096] 图10是第二供给部82的简要侧视图。
[0097] 如图10所示,第二供给部82将载体片F9从坯料卷R3中卷出,将单片状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贴合在载体片F9上进行搬运。第二供给部82具有:载置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的第一设置部83(参照图7以及图8);与第一设置部83并列配置的第二设置部84(参照图7以及图8);保持卷绕带状的载体片F9而成的坯料卷R3并且将载体片F9沿着载体片F9的长边方向送出的卷出部82a;将从坯料卷R3卷出的载体片F9卷成锐角并使第一光学构件F11与隔离件F3c分离的第二剥离部82c;以及保持将隔离件F3c与经过第二剥离部82c而形成为单体的载体片F9一起卷绕的承载卷R4的卷绕部82d。
[0098]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第二供给部82具有将载体片F9沿规定的搬运路径卷起的多个引导辊。载体片F9在与载体片F9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片材宽度方向)上,具有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短边长度)同等的宽度。
[0099] 返回图7以及图8,载置于第一设置部83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沿着第一供给线C1供给到载体片F9上。载置于第二设置部84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沿着与第一供给线C1相邻的第二供给线C2供给到载体片F9上。例如,载置于第一设置部83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与载置于第二设置部84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交替地供给到载体片F9上。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以隔离件F3c侧向下的方式供给到载体片F9上。
[0100] 作为用于从第一设置部83与第二设置部84将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供给到载体片F9上的结构,能够例示出如下结构:在第一设置部83、第二设置部84与载体片F9之间,设置用于使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的供给暂时停止的暂时停止位置,在该暂时停止位置利用机器人吸附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并供给至载体片F9。
[0101] 如图10所示,位于第二供给部82的起点的卷出部82a与位于第二供给部82的终点的卷绕部82d例如相互同步地驱动。由此,卷出部82a将载体片F9向载体片F9的搬运方向送出,并且卷绕部82d卷绕经过第二剥离部82c后的载体片F9。以下,将第二供给部82中的载体片F9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称作片材搬运上游侧,将搬运方向下游侧称作片材搬运下游侧。
[0102] 第二剥离部82c位于从图10的左侧向右侧实际水平地搬运的载体片F9的下方,在载体片F9的片材宽度方向上至少遍布载体片F9的整个宽度地延伸。
[0103] 第二剥离部82c在第二剥离部82c的锐角状的前端部将载体片F9卷成锐角。当载体片F9在第二剥离部82c的前端部折返成锐角时,从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剥离隔离件F3c。此时,第一光学构件基片F1b的粘着层F2c(与液晶面板P贴合的贴合面)向下。第二剥离部82c的前端部的正下方成为隔离件剥离位置82e。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从上方与第二剥离部82c的前端部接触,从而第一光学构件F11的表面保护膜F4c(与贴合面相反侧的面)粘贴于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
[0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部82具备第一设置部83以及第二设置部84这两个设置部,但设置部的配置数量不限于此。例如,设置部的配置数量可以仅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设置部的配置数量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地变更。另外,供给线也能够根据设置部的配置数量而适当地变更。
[0105] 返回图7以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剥离部81c以及第二剥离部82c分别是一个刀刃31的一部分。第一剥离部81c是刀刃31中的卷起第一光学构件片F1的部分。第二剥离部82c是刀刃31中的卷起载体片F9的部分。
[010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剥离部81c以及第二剥离部82c分别共用一个刀刃31,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剥离部81c与第二剥离部82c也可以单独设置。即,也可以作为第一剥离部81c而设置第一刀刃,作为第二剥离部82c而设置第二刀刃。
[0107] 吸附工作台41配置在沿着片材搬运方向与刀刃31相邻的位置。吸附工作台41吸附并保持贴合时的液晶面板P。吸附工作台41具有吸附并保持液晶面板P的吸附面41a。
[0108] 贴合头32选择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第一光学构件F11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第一光学构件F11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32a进行保持,并且将保持于保持面32a的第一光学构件F11贴合于液晶面板P。
[0109] 贴合头32具有与片材宽度方向平行并且向下方凸的圆弧状的保持面32a。保持面32a例如具有比第一光学构件F11的贴合面(粘着层F2c)弱的粘贴力,构成为反复粘贴、剥离第一光学构件F11的表面保护膜F4c。
[0110] 贴合头32以在刀刃31的上方将沿片材宽度方向的轴作为中心的方式、且以与片材宽度方向平行并沿着保持面32a的弯曲的方式倾动。贴合头32的倾动在粘贴保持第一光学构件F11时、以及将所粘贴保持的第一光学构件F11贴合于液晶面板P时适当地进行。
[0111] 贴合头32在以保持面32a向下、并且保持面32a的弯曲一端侧(图8的右侧)成为下侧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将保持面32a的弯曲一端侧从上方按压于刀刃31的前端部,使位于隔离件剥离位置81e、隔离件剥离位置82e(参照图9以及图10)的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前端部粘贴于保持面32a。之后,一边送出第一光学构件F11一边使贴合头32倾动(以保持面32a的弯曲另一端侧(图8的左侧)成为下侧的方式倾斜),由此向保持面32a粘贴第一光学构件F11的薄片的整体。
[0112] 贴合头32能够在隔离件剥离位置81e、隔离件剥离位置82e(参照图9以及图10)以及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参照图6)的上方升降规定量,并且能够在隔离件剥离位置81e、隔离件剥离位置82e与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之间适当地移动。贴合头32与作为能够进行升降时、移动时以及倾动时的驱动的驱动装置的臂部71b(参照图8)连结。
[0113] 贴合头32在使贴合片F5粘贴于保持面32a时,例如在向保持面32a粘贴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前端部之后,切断与臂部71b之间的卡合而成为倾动自如,贴合头32从该状态开始伴随着第一光学构件F11的送出而被动地倾动。若贴合头32在将第一光学构件F11整体粘贴于保持面32a之前倾动,则通过在该倾斜姿态下例如与臂部71b卡合等而定倾动,在该状态下向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的上方移动。
[0114] 贴合头32在将所粘贴保持的第一光学构件F11贴合于液晶面板P时例如通过臂部71b的工作而主动地倾动,沿着保持面32a的弯曲向液晶面板P的上表面按压第一光学构件F11从而可靠地进行贴合。
[0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贴合头32以及吸附工作台41双方在系统整体中分别仅设置有一个,但不限于此。例如,贴合头32也可以与第一供给部81、第二供给部82对应地各设置一个(共两个)。即,至少吸附工作台41在系统整体中仅设置有一个即可。但是,从简化装置结构的观点出发,贴合头32以及吸附工作台41双方能够在系统整体中分别仅设置一个。
[0116] 移动装置70使贴合头32在刀刃31与液晶面板P之间移动。如图8所示,移动装置70具备第一移动装置71、第二移动装置72以及第三移动装置73。
[0117] 第一移动装置71使贴合头32沿着与吸附面41a的法线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V1移动。第一移动装置71具有致动器等动力部71a、以及通过动力部71a而能够沿着第一方向V1移动的臂部71b。贴合头32安装在臂部71b的前端。
[0118] 第二移动装置72使贴合头32在刀刃31与液晶面板P之间沿着与片材搬运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V2移动。第二移动装置72具有沿着第二方向V2延伸配置的导轨72a、以及能够沿着导轨72a移动的移动部72b。
[0119] 第三移动装置73使贴合头32在第一供给部81与第二供给部82之间沿着平行于与片材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三方向V3移动。第三移动装置73具有沿着第三方向V3延伸配置的导轨73a、以及能够沿着导轨73a移动的移动部73b。
[0120] 导轨73a安装在移动部72b的与导轨72a侧相反的一侧。动力部71a安装在移动部73b的与导轨73a侧相反的一侧。
[0121] 旋转装置75根据第二检测相机35的摄像结果使吸附工作台41在水平面内旋转,来调整保持于吸附工作台41的液晶面板P与保持于贴合头32的贴合片F5的相对贴合位置。例如,旋转装置75具备:具有与吸附工作台41的吸附面41a的法线方向平行的旋转轴的达、以及将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吸附工作台41的传递机构。吸附工作台41安装于传递机构。
[012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装置75在吸附工作台41侧调整液晶面板P与保持于贴合头32的贴合片F5的相对贴合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贴合头32侧设置有旋转装置75的机构。
[0123] 第二移动装置72使贴合头32移动至隔离片F3a的剥离位置即刀刃31的前端部。第一移动装置71使贴合头32从隔离件剥离位置81e、隔离件剥离位置82e的上方下降,由此将保持面32a从上方按压于刀刃31的前端部,使位于隔离件剥离位置81e、隔离件剥离位置82e的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前端部粘贴于保持面32a。
[0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刀刃31的前端部的下方,设置有对该部位处的第一光学构件F11的片材搬运下游侧的前端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相机34。第一检测相机34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25。控制装置25例如在第一检测相机34检测到第一光学构件F11的下游侧端的时刻,使供给装置80暂时停止,之后使贴合头32下降,并向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粘贴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前端部。
[0125] 控制装置25在第一检测相机34检测到第一供给部81中的贴合片F5的下游侧端并使供给装置80暂时停止时,通过切割部81b实施贴合片F5的切割。即,第一检测相机34的检测位置(第一检测相机34的光轴延长位置)与切割部81b的切割位置(切割部81b的切断刀进退位置)之间的沿片材搬运路径的距离相当于贴合片F5的薄片的长度。
[0126] 切割部81b能够沿片材搬运路径移动,通过该移动而使第一检测相机34的检测位置与切割部81b的切割位置之间的沿片材搬运路径的距离发生变化。切割部81b的移动由控制装置25控制,例如在通过切割部81b切断贴合片F5之后卷出一个贴合片F5的薄片时,在其切断端从规定的基准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通过切割部81b的移动来修正该偏移。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切割部81b的移动来应对长度不同的贴合片F5的切割。
[0127] 在第一光学构件F11从隔离件剥离位置81e、隔离件剥离位置82e向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移动时,粘贴保持于保持面32a的第一光学构件F11的例如相对于前端部的基端部的两个角部分别被一对第二检测相机35拍摄。各第二检测相机35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25。控制装置25例如根据各第二检测相机35的拍摄数据来确认第一光学构件F11相对于贴合头32的水平方向(贴合头32的移动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以及垂直轴中心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在贴合头32以及第一光学构件F11的相对位置存在偏移的情况下,贴合头32以将第一光学构件F11的位置作为规定的基准位置的方式进行对准。
[0128] 关于通过第一贴合装置13进行的液晶面板P以及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对准,作为第一对准装置的控制装置25根据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的检测数据将第一光学构件F11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相对贴合位置确定为,液晶面板P的像素列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光学构件(偏振膜)F11的偏振光方向相互一致。
[0129] 具体而言,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设置有用于进行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上的液晶面板P的水平方向的对准的一对第三检测相机36。在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相同地设置用于进行液晶面板P的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上的水平方向的对准的一对第四检测相机37。各第三检测相机36例如分别拍摄液晶面板P的玻璃基板(第一基板P1)中的图6中左侧的两个角部。各第四检测相机37例如分别拍摄液晶面板P的玻璃基板中的图6中左侧的两个角部。
[0130] 在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设置有用于进行液晶面板P的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上的水平方向的对准的一对第五检测相机38。各第五检测相机38分别拍摄例如液晶面板P的玻璃基板中的图6中左侧的两个角部。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25。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代替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而使用传感器
[0131] 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上设置有对准平台,该对准平台载置液晶面板P,并且能够进行第一旋转分度盘11以及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水平方向的对准。对准平台由控制装置25根据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的检测数据而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进行液晶面板P相对于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的对准。
[0132] 通过向液晶面板P贴合由贴合头32进行了对准的光学构件F1X,从而抑制光学构件F1X的贴合偏差,提高光学构件F1X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光轴方向的精度,从而光学显示设备的色彩度以及对比度提高。另外,能够将光学构件F1X高精度地设置至显示区域P4的边缘,能够缩窄显示区域P4外侧的边框部G(参照图3)而实现显示区域的放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013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贴合装置13在贴合位置即吸附工作台4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液晶面板P的水平方向的对准的一对第三检测相机36(参照图6、7)。
[0134] 在第二贴合装置15中,同样在贴合位置即吸附工作台4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液晶面板P的水平方向的对准的一对第四检测相机37(参照图6)。各第三检测相机36分别拍摄例如液晶面板P的玻璃基板(第一基板P1)中的图6中左侧的两个角部。各第四检测相机37分别拍摄例如液晶面板P的玻璃基板中的图6中左侧的两个角部。
[0135] 在第三贴合装置18中,同样在贴合位置即吸附工作台4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液晶面板P的水平方向的对准的一对第五检测相机38(参照图6)。各第五检测相机38分别拍摄例如液晶面板P的玻璃基板中的图6中左侧的两个角部。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的检测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25。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而使用传感器。
[0136] 第一贴合装置13、第二贴合装置15、第三贴合装置18中的吸附工作台41由控制装置25根据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的检测信息而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进行各贴合位置处的液晶面板P相对于贴合头32的对准。
[0137] 通过将贴合片F5从进行了对准的贴合头32向液晶面板P贴合,抑制了光学构件F1X的贴合偏差,提高光学构件F1X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光轴方向的精度,从而光学显示设备的色彩度以及对比度提高。
[0138]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5构成为包括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具备CPU等运算处理部、存储器硬盘等存储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5包括能够执行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的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接口。也可以在控制装置25上连接能够将输入信号输入的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或者能够输入来自计算机系统的外部的装置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等。控制装置25可以包括示出膜贴合系统1的各部分的动作状况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也可以与显示装置连接。
[0139] 在控制装置25的存储部中安装有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OS)。在控制装置25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程序,该程序通过使运算处理部控制膜贴合系统1的各部分,由此使膜贴合系统1的各部分执行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第一光学构件F11与通过第二供给部
82供给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切换处理。包括存储于存储部的程序在内的各种信息能够由控制装置25的运算处理部读取。控制装置25也可以包括执行膜贴合系统1的各部分的控制所需的各种处理的ASIC等逻辑电路
[0140] 如以上说明,所述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1构成为向液晶面板P贴合光学构件F1X,具备:第一供给部81,其将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从坯料卷R1中与隔离片F3a一起卷出,并以保留隔离片F3a的方式切割光学构件片FX来作为光学构件F1X,进而供给光学构件F1X;第二供给部82,其搬运并供给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光学构件F1X;以及贴合头32,其选择由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光学构件F1X与由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光学构件F1X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32a进行保持,并且将保持于保持面82a的光学构件F1X贴合于液晶面板P。此外,第二供给部82将载体片F9从坯料卷R3中卷出,向载体片F9上贴合单片状的光学构件F1X后进行搬运。另外,第一供给部81包括将光学构件F1X从隔离片F3a剥离的第一剥离部81c。第二供给部82包括将光学构件F1X从载体片F9剥离的第二剥离部82c。
[0141]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一个设备中同时使用卷对板方式与片对板方式这两种方式。因此,不需要分别按照各个方式设置贴合头32以及吸附工作台41双方,只要在系统整体中分别设置一个即可,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因此,使用便利性好,具有优秀的顺应性,并且能够实现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另外,能够抑制设备成本。
[0142] 此外,由于向载体片F9上贴合单片状的光学构件F1X后搬运,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单片状的光学构件F1X的供给。
[0143] 另外,由于第一供给部81包括第一剥离部81c,第二供给部82包括第二剥离部82c,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用于从第一供给部81、第二供给部82获得光学构件F1X的剥离动作。
[0144] 另外,在膜贴合系统1中,通过将与显示区域P4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割成规定长度而作为光学构件F1X,并将光学构件F1X保持于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并且将光学构件F1X贴合于液晶面板P,由此能够抑制光学构件F1X的尺寸偏差、贴合偏差,能够缩小显示区域P4周边的边框部G而实现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0145] 另外,由于采用将光学构件F1X转印至贴合头32之后向液晶面板P粘贴的结构,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贴合头32与液晶面板P的定位。
[0146] 因此,能够提高光学构件F1X与液晶面板P的贴合精度。
[0147] 另外,在膜贴合系统1中,容易进行光学构件F1X的连续贴合,能够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另外,作为贴合头32而使用具有圆弧状的保持面32a的贴合头,因此能够通过圆弧状的保持面32a的倾动而顺畅地保持光学构件F1X,并且能够通过圆弧状的保持面32a的倾动将光学构件F1X可靠地贴合于液晶面板P。
[0148] 另外,在膜贴合系统1中,刀刃31以光学构件F1X与液晶面板P的贴合面向下的方式从隔离片F3a剥离光学构件F1X,贴合头32在将与贴合面相反侧的上表面粘贴并保持于保持面32a并使贴合面向下的状态下,在剥离位置与贴合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光学构件片FX以粘着层F2a侧的贴合面朝向下方的方式被搬运,能够抑制光学构件片FX的贴合面的划伤、异物的附着等,抑制贴合不合格的产生。
[0149] 另外,膜贴合系统1具备使液晶面板P向搬入位置(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贴合位置(各吸附工作台41)以及搬出位置(第一旋转终止位置11b、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移动的旋转分度盘11、16,由此能够高效地切换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并且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也作为生产线的一部分而抑制了生产线长度,能够提高系统的设置自由度
[0150] (第二实施方式)
[0151]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2的简要结构图。在图11中,为了方便图示,将膜贴合系统2分成上下两部分而记载。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015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通过贴合头32贴合的光学构件F1X的宽度以及长度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宽度以及长度相等的情况。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具备将比显示区域P4大(宽度以及长度大)的薄片贴合于液晶面板P之后,将薄片的多余部分切掉的切断装置。
[015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膜贴合系统2向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贴合第一光学构件F11、第二光学构件F12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3(参照图3,光学构件F1X),这些光学构件是从由纵长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F1、第二光学构件片F2以及第三光学构件片F3(光学构件片FX)切成的光学构件(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光学构件)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光学构件中的任一方选择的。
[015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构件F11、第二光学构件F12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3是通过从后述的第一薄片F1、第二薄片F2m以及第三薄片F3m(以下,有时也统称为薄片FXm)切掉贴合有薄片FXm的液晶面板P与薄片FXm的贴合面的外侧的多余部分而形成的。
[0155] 图12是膜贴合系统2的俯视图(平面图)。以下,参照图11、12对膜贴合系统2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箭头F表示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在以下说明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将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称作面板搬运上游侧,将液晶面板P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称作面板搬运下游侧。
[0156] 膜贴合系统2将主输送机5的规定位置作为贴合工序的起点5a以及终点5b。膜贴合系统2具备第一副输送机6以及第二副输送机7、第一搬运装置8、清洗装置9、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搬运装置12、第一贴合装置13以及第二贴合装置15、膜剥离装置14、第一切断装置51。
[0157] 此外,膜贴合系统2具备设置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面板搬运下游侧的第二旋转分度盘16、第三搬运装置17、第三贴合装置18、第二切断装置52、第二副输送机7、第四搬运装置21、第五搬运装置22。
[0158] 膜贴合系统2使用由驱动式的主输送机5、第一副输送机6、第二副输送机7以及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形成的生产线搬运液晶面板P,并且依次对液晶面板P实施规定的处理。液晶面板P例如在主输送机5中以显示区域P4的短边沿着搬运方向的朝向被搬运,在与主输送机5正交的第一副输送机6、第二副输送机7中以显示区域P4的长边沿着搬运方向的朝向被搬运,在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中以显示区域P4的长边沿着第一旋转分度盘11、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径向的朝向被搬运。
[0159] 膜贴合系统2向液晶面板P的表背面贴合薄片FXm(相当于光学构件F1X),该薄片FXm是从由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成规定长度的薄片FXm(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薄片FXm)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薄片FXm中的任一方选择的。
[01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给部81将宽度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短边的长度更宽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从坯料卷R1与隔离片F3a一起卷出,以保留隔离片F3a的方式将光学构件片FX切割成比显示区域P4的长边更长的长度并作为薄片FXm,进而供给该薄片FXm。
[016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部82搬运并供给宽度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短边的长度更宽且长度比显示区域P4的长边的长度更长的薄片FXm。
[0162]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二搬运装置12搬入的搬入位置(图12的俯视的左端部)作为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而向右旋转驱动。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一旋转起始位置11a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12的上端部)作为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
[0163] 在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被搬入至第一贴合装置1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贴合装置13进行液晶面板P中的背光灯侧的第一薄片F1m的贴合。
[0164] 第一薄片F1m是尺寸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大的薄片,且是从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第一薄片F1m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第一薄片F1m中的任一方选择的薄片。
[0165] 通过利用第一贴合装置13向液晶面板P的表背一方的面贴合第一薄片F1m,从而形成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从第一贴合装置13搬入至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
[0166]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一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c向右旋转了45°的位置(图12的右上端部)作为膜剥离位置11e。在该膜剥离位置11e,通过膜剥离装置14进行第一薄片F1m的表面保护膜F4a的剥离。
[0167]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膜剥离位置11e向右旋转了45°的位置(图12的右端位置)作为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
[0168] 在该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被搬入至第二贴合装置1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贴合装置15进行液晶面板P中的背光灯侧的第二薄片F2m的贴合。
[0169] 第二薄片F2m是尺寸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大的薄片,且是从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第二薄片F2m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第二薄片F2m中的任一方选择的薄片。
[0170] 通过利用第二贴合装置15向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的第一薄片F1m侧的面贴合第二薄片F2m,由此形成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从第二贴合装置15搬入至第一旋转分度盘11的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
[0171] 第一旋转分度盘11将从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12的下端部)作为第一旋转终止位置(第一切断位置)11b。
[017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终止位置11b是通过第一切断装置51切断第一薄片F1m以及第二薄片F2m的第一切断位置。
[0173] 另外,膜贴合系统2具备第一检测装置91(参照图17)。第一检测装置91设置在比第二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1d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一检测装置91检测液晶面板P与第一薄片F1m的贴合面(以下,有时称作第一贴合面。)的端缘。
[0174] 参照图16、图17以及图18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图17以及图18中,为了方便而省略第二薄片F2m的图示。
[0175] 例如图16所示,第一检测装置91在设置于第一副输送机6的搬运路径上的四处检查区域CA中,检测第一贴合面SA1的端缘ED(贴合面的外周缘)。各检查区域CA配置于与具有矩形形状的第一贴合面SA1的四个角部对应的位置。按照在生产线上搬运的每个液晶面板P检测端缘ED。通过第一检测装置91检测到的端缘ED的数据存储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
[0176] 需要说明的是,检查区域CA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各检查区域CA也可以配置于与第一贴合面SA1的各边的一部分(例如各边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0177] 图17是第一检测装置91的示意图。
[0178] 如图17所示,第一检测装置91具备照亮端缘ED的照明光源94、以及摄像装置93,该摄像装置93配置为相对于第一贴合面SA1的法线方向比端缘ED进一步向第一贴合面SA1的内侧倾斜的姿态,且从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的贴合有第一薄片F1m的一侧拍摄端缘ED的图像。
[0179] 照明光源94与摄像装置93分别配置于图16所示的四处检查区域CA(与第一贴合面SA1的四个角部对应的位置)。
[0180] 将第一贴合面SA1的法线与摄像装置93的摄像面93a的法线所成的角度θ(以下,称作摄像装置93的倾斜角度θ)能够设定为,面板断开时的偏移、毛刺等不会进入摄像装置93的摄像视野内。例如,在第二基板P2的端面比第一基板P1的端面进一步向外侧偏移的情况下,摄像装置93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第二基板P2的端缘不进入摄像装置93的摄像视野内。
[0181] 摄像装置93的倾斜角度θ能够设定为,适于第一贴合面SA1与摄像装置93的摄像面93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H(以下,称作摄像装置93的高度H)。例如,在摄像装置93的高度H为5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情况下,摄像装置93的倾斜角度θ能够设定为5°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的角度。但是,在根据经验而知晓偏移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该偏移量求出摄像装置93的高度H以及摄像装置93的倾斜角度θ。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93的高度H设定为78mm,摄像装置93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10°。
[0182] 照明光源94与摄像装置93固定配置于各检查区域CA。
[0183] 需要说明的是,照明光源94与摄像装置93也可以配置为能够沿着第一贴合面SA1的端缘ED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分别设置一个照明光源94与摄像装置93即可。并且,由此能够使照明光源94与摄像装置93向容易拍摄第一贴合面SA1的端缘ED的位置移动。
[0184] 照明光源94配置于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的与贴合有第一薄片F1m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照明光源94配置为相对于第一贴合面SA1的法线方向比端缘ED进一步向第一贴合面SA1的外侧倾斜的姿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光源94的光轴与摄像装置93的摄像面93a的法线成为平行。
[0185] 需要说明的是,照明光源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光学构件贴合体PA1的贴合有第一薄片F1m的一侧。
[0186] 另外,照明光源94的光轴与摄像装置93的摄像面93a的法线也可以略微倾斜地交叉。
[0187] 另外,如图18所示,摄像装置93以及照明光源94也可以分别配置在沿第一贴合面SA1的法线方向而与端缘ED重叠的位置。第一贴合面SA1与摄像装置93的摄像面93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H1(以下,称作摄像装置93的高度H1)能够设定在容易检测第一贴合面SA1的端缘ED的位置。例如,摄像装置93的高度H1能够设定为150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范围。
[0188] 第一薄片F1m的切割位置根据第一贴合面SA1的端缘ED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控制装置25(参照图11)获取存储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的第一贴合面SA1的端缘ED的数据,将第一薄片F1m的切割位置确定为,使第一光学构件F11成为不向液晶面板P的外侧(第一贴合面SA1的外侧)伸出的大小。第一切断装置51在由控制装置25确定的切割位置切断第一薄片F1m。
[0189] 返回图11以及图12,第一切断装置51设置在比第一检测装置91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一切断装置51分别从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第一薄片F1m以及第二薄片F2m一并切掉在与第一贴合面SA1对应的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将由第一光学构件片F1构成的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由第二光学构件片F2构成的第二光学构件F12形成为与第一贴合面SA1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
[0190] 这里,“与第一贴合面SA1对应的大小”指的是,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大小以上且液晶面板P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大小。
[0191] 通过将第一薄片F1m与第二薄片F2m贴合于液晶面板P之后一并切割,不会发生第一光学构件F11与第二光学构件F12的位置偏移,获得与第一贴合面SA1的外周缘的形状匹配的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第二光学构件F12。另外,也简化了第一薄片F1m与第二薄片F2m的切断工序。
[0192] 通过利用第一切断装置51从第二光学构件贴合体PA2切掉第一薄片F1m以及第二薄片F2m的多余部分,形成在液晶面板P的表背一方的面贴合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第二光学构件F12而构成的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此时,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与切掉和第一贴合面SA1对应的部分(第一光学构件F11、第二光学构件F12)而残留成框状的第一薄片F1m、第二薄片F2m的多余部分分离。
[0193] 这里,“与第一贴合面SA1对应的部分”指的是,显示区域P4的大小以上且液晶面板P的外形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避开了电气部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矩形形状的液晶面板P中的除去功能部分的三边,沿着液晶面板P的外周缘对多余部分进行激光切割,在相当于功能部分的一边,在从液晶面板P的外周缘向显示区域P4侧适当地进入的位置对多余部分进行激光切割。例如,在与第一贴合面SA1对应的部分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板的贴合面的情况下,在相当于功能部分的一边,在从液晶面板P的外周缘向显示区域P4侧偏移规定量的位置进行切割,以便除去功能部分。
[0194]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向液晶面板P中的包括功能部分的区域(例如液晶面板P整体)贴合薄片的情况。例如,也可以预先向液晶面板P中的避开了功能部分的区域贴合薄片,之后在俯视矩形形状的液晶面板P中的除去功能部分的三边沿着液晶面板P的外周缘对多余部分进行激光切割。
[0195] 从第一薄片FX1以及第二薄片F2m切掉的多余部分通过未图示的剥离装置从液晶面板P剥离并回收。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在第一旋转终止位置11b被第三搬运装置17搬出。
[0196] 第三搬运装置17保持液晶面板P(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搬运。第三搬运装置17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向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搬运,并且在该搬运时使液晶面板P的表背反转,在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第二旋转分度盘16。
[0197] 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第三搬运装置17搬入的搬入位置(图12的俯视的上端部)作为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而向右旋转驱动。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第二旋转起始位置16a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12的右端部)作为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
[0198] 在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液晶面板P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被搬入至第三贴合装置1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三贴合装置18进行显示面侧的第三薄片F3m的贴合。
[0199] 第三薄片F3m是尺寸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大的薄片,且是从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第三薄片F3m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第三薄片F3m中的任一方选择的薄片。
[0200] 通过利用第三贴合装置18向液晶面板P的表背另一方的面(第三光学构件贴合体PA3的与贴合有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第二光学构件F12的面相反侧的面)贴合第三薄片F3m,由此形成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通过未图示的搬运机器人从第三贴合装置18搬入至第二旋转分度盘16的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
[020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12的下端部)作为第二切断位置16e。在第二切断位置16e通过第二切断装置52进行第三薄片F3m的切断。
[0202] 另外,膜贴合系统2具备第二检测装置92(参照图17)。第二检测装置92设置在比第三贴合搬出搬入位置16c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检测装置92检测液晶面板P与第三薄片F3m的贴合面(以下,有时称作第二贴合面。)的端缘。通过第二检测装置92检测到的端缘的数据存储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
[0203] 第三薄片F3m的切割位置根据第二贴合面的端缘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控制装置25(参照图11)获取存储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的第二贴合面的端缘的数据,并将第三薄片F3m的切割位置确定为,使第三光学构件F13成为不向液晶面板P的外侧(第二贴合面的外侧)伸出的大小。第二切断装置52在由控制装置25确定的切割位置切断第三薄片F3m。
[0204] 第二切断装置52设置在比第二检测装置92靠面板搬运下游侧的位置。第二切断装置52从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第三薄片F3m切掉在与第二贴合面对应的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形成与第二贴合面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第三光学构件F13)。
[0205] 这里,“与第二贴合面对应的大小”指的是,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大小以上且液晶面板P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大小。
[0206] 通过利用第二切断装置52从第四光学构件贴合体PA4切掉第三薄片F3m的多余部分,由此形成在液晶面板P的表背另一方的面贴合第三光学构件F13、并且在液晶面板P的表背一方的面贴合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第二光学构件F12而构成的第五光学构件贴合体PA5。此时,第五光学构件贴合体PA5与切掉与第二贴合面对应的部分(第三光学构件F13)而残留成框状的第三薄片F3m的多余部分分离。从第三薄片F3m切掉的多余部分通过未图示的剥离装置从液晶面板P剥离并回收。
[0207] 这里,“与第二贴合面对应的部分”指的是显示区域P4的大小以上且液晶面板P的外形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避开了电气部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矩形形状的液晶面板P的四边,沿着液晶面板P的外周缘对多余部分进行激光切割。例如,在与第二贴合面对应的部分是CF(Color Filter)基板的贴合面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相当于功能部分的部分,因此在液晶面板P的四边沿着液晶面板P的外周缘进行切割。
[020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断装置51沿着由第一检测装置91检测到的液晶面板P与第一薄片F1m之间的贴合面(第一贴合面SA1)的外周缘分别切断第一薄片F1m以及第二薄片F2m。第二切断装置52沿着由第二检测装置92检测到的液晶面板P与第三薄片F3m之间的贴合面(第二贴合面)的外周缘切断第三薄片F3m。
[0209] 这里,第一切断装置51以及第二切断装置52例如是CO2激光切割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切断装置51以及第二切断装置52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使用切断刀等其他切断机构。
[0210] 第一切断装置51以及第二切断装置52沿着由第一检测装置91、第二检测装置92检测到的液晶面板P与薄片FXm之间的贴合面的外周缘,将薄片FXm切断成环状。第一切断装置51与第二切断装置52与同一激光输出装置53连接。利用第一切断装置51、第二切断装置52以及激光输出装置53构成从薄片FXm切掉配置在与贴合面对应的部分的外侧的多余部分而形成与贴合面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片FX的切断机构。由于第一薄片F1m、第二薄片F2m、第三薄片F3m的切断所需的激光输出不是很大,因此,也可以将从激光输出装置53输出的高输出的激光分支为两部分后向第一切断装置51与第二切断装置52供给。
[0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分度盘16将从第二切断位置16e向右旋转了90°的位置(图12的左端部)作为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在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通过第四搬运装置21进行第五光学构件贴合体PA5的搬出。
[0212] 第四搬运装置21保持液晶面板P(第五光学构件贴合体PA5)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搬运。第四搬运装置21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向第二副输送机7的第二起始位置7a搬运,在第二起始位置7a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第二副输送机7。
[0213] 第五搬运装置22保持液晶面板P(第五光学构件贴合体PA5)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自如地搬运。第五搬运装置22将例如通过吸附而保持的液晶面板P向主输送机5的终点5b搬运,在终点5b解除吸附,将液晶面板P交接至主输送机5。
[0214] 在第二旋转终止位置16b之后的液晶面板P(第五光学构件贴合体PA5)的搬运路径上设置有未图示的贴合检查位置,在该贴合检查位置,通过未图示的检查装置对进行了膜贴合的工件(液晶面板P)进行检查(光学构件F1X的位置是否适当(位置偏移是否在公差范围内)等检查)。判断为光学构件F1X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位置不恰当的工件通过未图示的排出机构向系统外排出。
[0215] 至此,基于膜贴合系统2的贴合工序结束。
[0216] 以下,列举通过第一贴合装置13将贴合片F5向液晶面板P贴合的贴合工序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省略具有与第一贴合装置13相同结构的第二贴合装置15以及第三贴合装置18所进行的贴合工序的说明。
[021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贴合装置13选择从第一光学构件片F1切成规定长度的薄片(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第一薄片F1m)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第一薄片F1m中的任一方,将所选择的第一薄片F1m保持于贴合头32的保持面32a,并且通过按压将保持于保持面32a的第一薄片F1m贴合于液晶面板P。
[0218] 吸附工作台41由控制装置25根据第一检测相机34~第五检测相机38的检测信息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进行各贴合位置处的液晶面板P相对于贴合头32的对准。
[0219] 通过从进行了对准的贴合头32向该液晶面板P贴合薄片FXm,抑制了光学构件F1X的贴合偏差,提高了光学构件F1X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光轴方向的精度,从而光学显示设备的色彩度以及对比度提高。
[0220] 这里,构成光学构件片FX的偏振膜例如通过使利用二色性色素染色后的PVA膜单轴延伸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因延伸时的PVA膜的厚度的不均、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不均等而在光学构件片FX的面内产生光轴方向的偏差。
[022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预先存储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的光学构件片FX的各部分的光轴的面内分布的检查数据,控制装置25确定液晶面板P相对于光学构件片FX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并且,第一贴合装置13、第二贴合装置15、第三贴合装置18与该贴合位置对应地进行液晶面板P相对于薄片FXm的对准,向薄片FXm贴合液晶面板P。
[0222] 薄片FXm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的确定方法例如下述。以下,使用图13A列举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薄片FXm的一例进行说明。
[0223] 首先,如图13A所示,在光学构件片FX的宽度方向上设定多个检查点CP,在各检查点CP检测光学构件片FX的光轴方向。检测光轴的时刻可以是制造坯料卷R1时,也可以是从坯料卷R1卷出光学构件片FX并进行半切割之前的期间。光学构件片FX的光轴方向的数据以与光学构件片FX的位置(光学构件片FX的长边方向的位置以及宽度方向的位置)建立关联的方式存储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
[0224] 控制装置25从存储装置24(参照图11)获取各检查点CP的光轴的数据(光轴的面内分布的检查数据),检测光学构件片FX的被切成薄片FXm的部分(被切入线CL划分的区域)的平均光轴方向。
[0225] 例如,如图13B所示,按照每个检查点CP检查光轴方向与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线EL所成的角度(偏移角),在将偏移角中的最大角度(最大偏移角)设为θmax,将最小角度(最小偏移角)设为θmin时,将最大偏移角θmax与最小偏移角θmin的平均值θmid(=(θmax+θmin)/2)作为平均偏移角而检测。并且,将相对于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线EL形成平均偏移角θmid的方向作为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光轴方向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偏移角例如相对于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工作线EL以左旋方向为正,以右旋方向为负而计算。
[0226] 并且,将薄片FXm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确定为,通过所述的方法检测出的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光轴方向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长边或者短边形成所希望的角度。例如,在因设计规格不同而使得光学构件F1X的光轴方向设定为相对于显示区域P4的长边或者短边形成90°的方向的情况下,以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光轴方向相对于显示区域P4的长边或者短边形成90°的方式将薄片FXm贴合于液晶面板P。
[0227] 前述的第一切断装置51、第二切断装置52沿着由第一检测装置91、第二检测装置92检测到的液晶面板P与薄片FXm之间的贴合面的外周缘切断薄片FXm。在显示区域P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配置将液晶面板P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接合的密封剂等的规定宽度的边框部G(参照图3),在该边框部G的宽度内通过第一切断装置51、第二切断装置52进行薄片FXm的切断。
[0228]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构件片FX的面内的平均光轴方向的检测方法不限于所述方法。例如,也可以从沿光学构件片FX的宽度方向设定的多个检查点CP(参照图13A)中选择一或者多个检查点CP,按照所选择的每个检查点CP检测光轴方向与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线EL所成的角度(偏移角)。并且,也可以将所选择的一或者多个检查点CP的光轴方向的偏移角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偏移角而检测,将相对于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线EL形成平均偏移角的方向作为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光轴方向而检测。
[0229]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2构成为向液晶面板P贴合光学构件F1X,并具备:第一供给部81,其将宽度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长边与短边中的任一边的长度更宽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从坯料卷R1中与隔离片F3a一起卷出,并以保留隔离片F3a的方式将光学构件片FX切割成比显示区域P4的长边与短边中的另一边的长度更长的长度来作为薄片FXm,进而供给薄片FXm;第二供给部82,其搬运并供给宽度比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一边的长度更宽且长度比显示区域P4的另一边的长度更长的薄片FXm;贴合部32,其选择通过第一供给部81供给的薄片FXm与通过第二供给部82供给的薄片FXm中的任一方,并粘贴于保持面32a进行保持,并且将保持于保持面32a的薄片FXm贴合于液晶面板P;以及切断装置51、52,其从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薄片FXm切掉在与贴合面对应的部分的外侧配置的多余部分,形成与贴合面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1X。此外,膜贴合系统2包括对贴合有薄片FXm的液晶面板P与薄片FXm之间的贴合面的外周缘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装置91、第二检测装置92,第一切断装置51、第二切断装置52沿着由第一检测装置91、第二检测装置92检测到的液晶面板P与薄片FXm之间的贴合面的外周缘切断薄片FXm。另外,第二供给部82将载体片F9从坯料卷R3中卷出,向载体片F9上贴合单片状的薄片FXm并进行搬运。另外,第一供给部81包括将薄片FXm从隔离片F3a剥离的第一剥离部81c,第二供给部82包括将薄片FXm从载体片F9剥离的第二剥离部82c。
[0230]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一个设备中同时采用卷对板方式与片对板方式这两种方式。因此,不需要分别按照各方式设置贴合头32以及吸附工作台41双方,只要在系统整体中分别设置一个即可,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因此,使用便利性好,具有优秀的顺应性,并且能够实现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另外,能够抑制设备成本。
[0231] 此外,由于向载体片F9上贴合单片状的薄片FXm之后进行搬运,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单片状的薄片FXm的供给。
[0232] 另外,由于第一供给部81包括第一剥离部81c,第二供给部82包括第二剥离部82c,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用于从第一供给部81、第二供给部82获得薄片FXm的剥离动作。
[0233] 另外,在膜贴合系统2中,能够将光学构件F1X高精度地设置至显示区域P4的边缘,缩窄了显示区域P4外侧的边框部G(参照图3),实现了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0234] 另外,在膜贴合系统2中,也可以为,第一切断装置51以及第二切断装置52是激光切割器,第一切断装置51以及第二切断装置52与同一激光输出装置53连接,从激光输出装置53输出的激光向第一切断装置51以及第二切断装置52分支并供给。在这种情况下,与在第一切断装置51与第二切断装置52上分别连接单独的激光输出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小型化。
[0235] 需要说明的是,薄片FXm的多余部分的大小(向液晶面板P的外侧伸出的部分的大小)根据液晶面板P的尺寸适当地设定。例如,在将薄片FXm应用于5英寸~10英寸的中小型尺寸的液晶面板P的情况下,在薄片FXm的各边,将薄片FXm的一边与液晶面板P的一边之间的间隔设定为2mm~5mm的范围的长度。
[0236] (第三实施方式)
[0237]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贴合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贴合装置113的简要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贴合装置以及第三贴合装置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0238] 如图14所示,吸附工作台41配置于贴合头32在第一供给部81与第二供给部82之间移动的方向(平行于与片材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三方向V3)的延长线上。例如,吸附工作台41配置于俯视时与沿第三方向V3延伸配置的导轨73a(参照图8)重叠的位置。
[0239]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供给部81、第二供给部82与吸附工作台41之间的贴合头32的移动成为直线状。因此,与吸附工作台41配置于沿片材搬运方向而与刀刃31相邻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移动装置70所带来的贴合头32的移动轴,能够顺畅地贴合光学构件F1X。
[0240] (第四实施方式)
[0241] 图15A、15B是应用于所述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1、膜贴合系统2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0242] 图15A是示出将薄片FXm保持于贴合头60的状态的图。图15B是示出将薄片FXm贴合于液晶面板P的状态的图。
[0243]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使用具有圆弧状的保持面32a的贴合头32,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使用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60a的贴合头60。因此,这里以贴合头60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0244] 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具有贴合头60、贴合辊62、支承贴合头60以及贴合辊62的导杆61、使导杆61以相对于液晶面板P倾动的状态水平移动的驱动装置63。虽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中设置有与图8所示相同的卷出部、切割部以及刀刃(剥离部)。
[0245] 贴合头60具有保持从隔离片剥离的薄片FXm的平面状的保持面60a。保持面60a通过导杆61倾动而相对于液晶面板P倾斜。薄片FXm以薄片FXm的一端部向保持面60a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定位,并吸附于保持面60a。薄片FXm的吸附力弱,薄片FXm以保持于保持面60a的状态在保持面60a上滑动,从而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0246] 贴合辊62配置在贴合头60的侧方,将从贴合头60的保持面60a伸出的薄片FXm按压并粘贴于液晶面板P。若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装置63使导杆6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则在薄片FXm的一端部粘贴于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贴合头60以及贴合辊62从薄片FXm的一端部侧朝向另一端部侧水平移动。由此,薄片FXm通过贴合辊62从一端部侧逐渐向液晶面板P贴合。
[0247] 贴合头60将保持于保持面60a的薄片FXm在水平方向上沿头移动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对准。薄片FXm与液晶面板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控制装置25(参照图1)根据光学构件片FX的光轴方向的检查数据来确定。贴合头60根据控制装置25所确定的相对贴合位置,将保持于保持面60a的薄片FXm贴合于液晶面板P。
[0248]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提供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边框部而实现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02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中,也可以为,使用检测装置对多个液晶面板P中的每一个检测贴合面的外周缘,根据检测到的外周缘设定向各个液晶面板P贴合的薄片的切断位置。由此,能够与液晶面板P、薄片的大小的个体差无关地切成所希望大小的光学构件,因此能够消除液晶面板P、薄片的大小的个体差所导致的质量偏差,能够缩小显示区域周边的边框部而实现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025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包括部件结构、构造、形状、大小、数量以及配置等在内,能够在不脱离该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251] 附图标记说明
[0252] 1、2…膜贴合系统(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13…第一贴合装置(贴合装置);15…第二贴合装置(贴合装置);18…第三贴合装置(贴合装置);81a…卷出部;32…贴合头(贴合部);32a…保持面;51…第一切断装置(切断装置);52…第二切断装置(切断装置);81…第一供给部;81c…第一剥离部;82…第二供给部;82c…第二剥离部;91…第一检测装置(检测装置);92…第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P…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部件);
P4…显示区域;F1…第一光学构件片(光学构件片);F2…第二光学构件片(光学构件片);
F3…第三光学构件片(光学构件片);FX…光学构件片;FXm…薄片;F3a…隔离片;F9…载体片;F11…第一光学构件(光学构件);F12…第二光学构件(光学构件);F13…第三光学构件(光学构件);F1X…光学构件;R1…坯料卷;R3…坯料卷;SA1…第一贴合面(贴合面);ED…第一贴合面的端缘(贴合面的外周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