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剥离容器

申请号 CN201480050195.9 申请日 2014-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5531189A 公开(公告)日 2016-04-27
申请人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发明人 古泽光夫; 权藤义明; 秋吉和彦;
摘要 本 发明 的 层压 剥离容器(1)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层体(10),形成容器的 外壳 ;以及减容 变形 自如的内层体(20),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压于外层体(10)的内侧,并且包含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树脂 而构成,外层体(10)的与内层体(20)相邻的外层体内侧层(14)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并且外层体(10)的相对于外层体内侧层(14)而位于容器外侧的外层体外侧层(15)由聚乙烯树脂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压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压剥离容器具备:外层体,形成容器的外壳;以及减容变形自如的内层体,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压于所述外层体的内侧,并且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而构成,所述外层体的与所述内层体相邻的外层体内侧层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并且所述外层体的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内侧层而位于容器外侧的外层体外侧层由聚乙烯树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压剥离容器具有相对于所述内层体而位于容器内侧的最内层,该最内层由改性聚烯树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体具有外壳层,该外壳层由与所述外层体外侧层不同的树脂构成,并且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外侧层而位于容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体与内层体彼此之间设有沿容器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带状的粘合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体的底部设有底裂缝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该外部气体导入孔向所述外层体与所述内层体彼此之间导入外部气体。

说明书全文

层压剥离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形成容器外壳的外层体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压于该外层体的内侧的内层体的层压剥离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收纳化妆化妆品、洗发剂、护发素、液体皂或者食品调味料等的容器,已知有如下层压剥离容器(也称作层压容器),其具备形成容器外壳的外层体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压于该外层体的内侧的能够减容变形的内层体,在伴随着收纳于内层体内的内容物的挤出而向外层体与内层体彼此之间导入外部气体体的同时仅使内层体减容。
[0003] 作为这样的层压剥离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由聚丙烯树脂(PP)构成外层体并且由尼龙树脂(PA)构成内层体的吹塑成形容器。这样的吹塑成形容器能够通过如下方法而获得:通过借助塑模对形成为熔融状态的各个树脂进行共挤出而成形圆筒状的层压型坯,对该层压型坯进行吹塑成形。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7860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07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 然而,在这样的容器中,为了获得更高的阻气性,在外层体仍为聚丙烯树脂而内层体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EVOH)构成的情况下,存在有由吹塑成形获得的容器的尺寸偏差变大的倾向,由此,有可能在容器的口部与安装于该口部的挤出栓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外层体与内层体彼此之间的气体从该间隙漏出。特别是在吹塑成形中,在通过从被分割式模具夹持的层压型坯的上方压入芯棒而切断去除口部上方不需要的毛刺的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与将熔液流动指数较大的聚丙烯树脂用于外层体的情况相结合,使得这样的尺寸偏差变得显著。
[0010] 对此,也尝试有通过由聚乙烯树脂(PE)构成外层体来提高尺寸稳定性的方法,但是在该情况下,相对于聚乙烯树脂,作为内层体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的剥离性变差,因此有时导致内层体的减容难以进展,内容物无法顺畅地挤出。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备较高的阻气性并且尺寸稳定性也优异的新型的层压剥离容器。
[0012]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 本发明为一种层压剥离容器,所述层压剥离容器具备:外层体,形成容器的外壳;以及减容变形自如的内层体,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压于所述外层体的内侧,并且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而构成,所述外层体的与所述内层体相邻的外层体内侧层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并且所述外层体的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内侧层而位于容器外侧的外层体外侧层由聚乙烯树脂构成。
[0014] 也可以是,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0015] 也可以是,所述层压剥离容器具有相对于所述内层体而位于容器内侧的最内层,该最内层由改性聚烯树脂构成。
[0016] 也可以是,所述外层体具有外壳层,该外壳层由与所述外层体外侧层不同的树脂构成,并且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外侧层而位于容器外侧。
[0017] 也可以是,在所述外层体与内层体彼此之间设有沿容器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带状的粘合层。
[0018] 也可以是,在所述外层体的底部设有底裂缝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该外部气体导入孔向所述外层体与所述内层体彼此之间导入外部气体。
[0019] 发明效果
[0020] 在本发明中,由于内层体构成为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阻隔性。另外,由于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外层体内侧层,并且由聚乙烯树脂构成外层体外侧层,因此能够顺畅地将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而且,能够抑制外层体的尺寸偏差。
[0021] 在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用作聚乙烯树脂的情况下,能够赋予外层体适当的刚性。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容器处于侧倾状态而使内容物主要因其自重而挤出。另外,通过使外层体具有刚性而减少不经意按压外层体的隐患,能够使内容物以所想的量挤出。
[0022] 在设置相对于内层体而位于容器内侧的最内层,且由改性聚烯烃树脂构成最内层的情况下,湿度越高越易于使通过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被难以使水分透过的改性聚烯烃树脂覆盖,因此能够维持较高的阻气性。
[0023] 也存在有外层体的刚性因容器的形状而不足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外层体设置由与外层体外侧层不同的树脂构成并且相对于外层体外侧层而位于容器外侧的外壳层,能够确保所期待的刚性。
[0024] 另外,在外层体与内层体彼此之间设置沿容器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带状的粘合层的情况下,内层体的一部分通过粘合层粘合并支承于外层体,因此能够防止在内层体减容变形时,内层体的中间部彼此接触而导致内容物的一部分残留于容器的底部侧的不良情况。
[0025] 在外层体的底部设置向外层体与内层体彼此之间导入外部气体的底裂缝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吹塑成形来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因此无需用于另外设置外部气体导入孔的工序,能够使容器的生产工序简化。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将本发明的层压剥离容器的一实施方式与内栓、挤出栓以及盖体一起示出的侧视下的局部剖视图。
[0027] 图2是将本发明的层压剥离容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与内栓、挤出栓以及盖体一起示出的侧视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0029]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本发明的层压剥离容器的一实施方式。层压剥离容器1具备:外层体10,其形成容器的外壳;以及内层体20,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压于外层体10的内侧,并且在其内侧能够收纳内容物。另外,在外层体10的口部设有内栓30和挤出栓40,在挤出栓40设有装卸自如的盖体50。
[0030] 外层体10具备:圆板状的底部11,其中央部朝向内侧弯曲;主体部12,其连结于底部11的边缘部,并且轴向的中央部朝向径向内侧去变窄;以及口部13,其连结于主体部12的上部,并且形成为圆筒状。在口部13的外周面设有螺纹部13a。
[0031] 外层体10具备:外层体内侧层14,其与内层体20相邻;以及外层体外侧层15,其相对于外层体内侧层14而位于外侧。在此,外层体内侧层14由聚丙烯树脂(PP)构成,外层体外侧层15由聚乙烯树脂(PE)构成。作为聚乙烯树脂(PE),例如可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
[0032]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层体10具备相对于外层体外侧层15而位于容器的外侧的外壳层18。外壳层18能够应用与外层体外侧层15不同的各种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以间苯二甲酸来置换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的一部分所得的树脂(PCT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例如日本三井杜邦-三井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Himilan”(注册商标)等)。此外,在使用上述PET、PCT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等时,为了可靠地固定这些树脂和外层体10之间,优选在它们之间配置改性聚烯烃树脂(例如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dmer”(注册商标)等)。通过设置外壳层18,能够在使外层体10更硬的基础上提高光泽感,因此能够呈现优异的外观设计性。
[0033] 进而,也可以在外层体10设置相对于外壳层18而位于容器的外侧的覆盖层19。作为覆盖层19,优选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EVOH),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对容器造成损伤,另外,也能够提高光泽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设计性。此外,根据外壳层18与覆盖层19的相溶性,为了使两者更加可靠地固定,也可以在两者之间配置改性聚烯烃树脂。
[0034] 外层体10也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层结构。图2所示的外层体外侧层15是通过层压位于内侧的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和位于外侧的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而成的,外层体10由合计三层(外层体内侧层14、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构成。在此,外层体内侧层14由聚丙烯树脂(PP)构成,外层体外侧层15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构成,特别是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再生材料构成,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原始材料构成。通过在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使用原始材料,即使在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使用再生材料,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外观质量。此外,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与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内容,例如,在不追求那么高的外观质量的情况、通过使用覆盖外层体10的外饰用膜等来弥补外观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和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这双方使用再生材料,另外,例如在成本的优越性上不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a和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5b这双方使用原始材料。另外,也可以在外层体内侧层14与外层体外侧层15彼此之间层压一层以上的其他层。
[0035] 如图1、图2所示,内层体20具备与外层体10相邻的内层体外侧层21,内层体外侧层21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EVOH)构成。对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而言,湿度越高越易于使氧通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从内侧覆盖内层体外侧层21的最内层22,防止内容物与内层体外侧层21直接接触。作为最内层22所使用的树脂,优选难以使水分透过且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的相溶性较高的材料。此外,由于优选最内层22所使用的树脂使用与其他构件共通的树脂而减少树脂的种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下述的粘合层所使用的改性聚烯烃树脂。
[0036] 虽省略图示,但是优选在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彼此之间设置沿层压剥离容器1的中心轴线M在纵向上延伸的带状的粘合层,从而局部粘合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粘合层优选对于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这双方而言相溶性较高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改性聚烯烃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底部11朝向口部13的方式设置一条带状粘合层。此外,成为带状的粘合层也可以为两条以上。
[0037] 成为这种结构的层压剥离容器1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上述各个树脂形成为熔融状态,借助塑模对这些树脂进行共挤出,从而成形圆筒状的层压型坯,对该层压型坯进行吹塑成形。在此,在外层体10的底部11形成有在闭合吹塑成形的分割式模具时通过切断层压型坯而形成的夹断部16,但是彼此相邻的外层体10的外层体内侧层14与内层体20的内层体外侧层21由相溶性较低的聚丙烯树脂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构成,因此能够使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之间容易剥离。由此,在夹断部16形成有连通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彼此之间与外界的底裂缝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7。另外,由于外层体外侧层15由聚乙烯树脂构成,因此能够抑制通过吹塑成形所获得的外层体10的尺寸偏差。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栓30具备:圆筒壁31,其在中央部立起;以及环状壁32,其经由凸缘连结于该圆筒壁31。另外,在环状壁32的上端边缘部设置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口部13的上端抵接的凸缘部33。在圆筒壁31的下部设置朝向下方去缩径的倾斜壁34。另外,在圆筒壁31的内周面设置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多个纵肋35。
[0039] 进而,在纵肋35的径向内侧配置有球状体36。在此,球状体36在自重作用下沿纵肋35移动,如图1所示,当层压剥离容器1处于立起状态时,该球状体36的整周与倾斜壁34抵接,从而封闭内层体20内部。此外,纵肋35的上端朝向径向内侧去稍微鼓出,形成球状体36的防脱件。
[0040] 挤出栓40具备连通于圆筒壁31的挤出筒41,挤出筒4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连结于位于凸缘部33上的天棚壁42。另外,在天棚壁42的边缘部连结有包围口部13的外周壁43。在外周壁43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口部13的螺纹部13a相对应的螺纹部43a。由此,挤出栓40以在其间夹着内栓30的方式螺纹固定于口部13。另外,外周壁43的下部气密地抵接于口部13的外周面,有效地阻止导入至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彼此之间的气体漏出。
[0041] 盖体50在覆盖挤出栓40的上方的顶壁51的边缘部连结有周壁52,并且通过铰链53与挤出栓40连结为一体。此外,也可以不设置铰链53,而将挤出栓40与盖体50设为彼此独立并通过螺纹固定等来进行保持。在顶壁51的下表面设置与挤出筒41液密地抵接的密封筒54。另外,在密封筒54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的销55。销55设为在球状体36向上方位移时,在刚要达到上限之前抵接于球状体36。由此,即使球状体36因输送等而势头较猛地向上方移动,也不会越过设于纵肋35的防脱件而脱落。
[0042] 在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层压剥离容器1挤出内容物时,打开盖体50而使层压剥离容器1成为侧倾状态,从而球状体36向挤出筒41侧位移,内层体20内的内容物在自重作用下从倾斜壁34的开口穿过纵肋35的相互之间,从挤出筒41挤出。此时,能够从外部气体导入孔17向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彼此之间导入外部气体,另外,成为彼此相邻的外层体10的外层体内侧层14与内层体20的内层体外侧层21由相溶性较低的聚丙烯树脂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内层体20从外层体10剥离而仅使内层体20减容变形。此外,在作为外层体外侧层15而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情况下,能够赋予外层体10适当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少不经意按压外层体10的隐患,使内容物以所想的量挤出。另外,也有可能因容器的形状而无法充分地获得外层体10的刚性。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如图1所示的外壳层18、覆盖层19。
[0043] 当余量随着内容物的挤出而减少时,内容物整体的重量变小,因此存在有仅倾斜层压剥离容器1而难以使内容物挤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只要稍微用按压外层体10的主体部12,即可借助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彼此之间的气体而按压内层体20,因此能够使内容物挤出至最后。此外,在按压外层体10时,外层体10与内层体20彼此之间的气体的一部分有时从外气导入孔17漏出,但是通过适当地调整外部气体导入孔17的延伸长度、底部11的厚度,能够尽量减少气体从外部气体导入孔17泄漏
[0044] 此外,在从层压剥离容器1挤出内容物时,也可以不依赖于内容物的自重,主要通过按压外层体10来使内容物挤出。
[0045] 对于外层体10的刚性而言,不只是通过外层体内侧层14以及外层体外侧层15来调节,也能够通过选择性地设置外壳层18、覆盖层19来任意地调节。
[0046] 用于挤出内容物的构件,不限于上述的内栓30、挤出栓40以及盖体50,能够应用能够挤出内容物的各种构件。
[004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48]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较高的阻气性并且尺寸稳定性也优异的新型的层压剥离容器。
[0049] 附图标记说明
[0050] 1、层压剥离容器;10、外层体;11、底部;12、主体部;13、口部;13a、螺纹部;14、外层体内侧层;15、外层体外侧层;15a、第一外层体外侧层;15b、第二外层体外侧层;16、夹断部;17、外部气体导入孔;18、外壳层;19、覆盖层;20、内层体;21、内层体外侧层;22、最内层;30、内栓;31、圆筒壁;32、环状壁;33、凸缘部;34、倾斜壁;35、纵肋;36、球状体;40、挤出栓;41、挤出筒;42、天棚壁;43、外周壁;43a、螺纹部;50、盖体;51、顶壁;52、周壁;53、铰链;54、密封筒;55、销;M、层压剥离容器的中心轴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