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及其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304035.9 申请日 2015-06-05 公开(公告)号 CN105058938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8
申请人 无锡市方成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波;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包装 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 热收缩包装 膜及其生产方法,其生产出来的热收缩膜成型厚薄均匀,符合承印要求,其包括上表层、 中间层 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下表层内原料重量配比相同,所述原料重量配比由以下组成: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稀20-25份;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稀35-40份;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线性低 密度 聚乙稀10-15份;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稀20-25份。生产步骤包括以下:(1)按重量比称取原料;(2)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进入三个中心进料旋转模头后通过三台螺杆式 挤出机 上 挤压 旋转出料:(3)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热料在过渡体内自行复合为一体进入调节环,自行复合为一体的热料的膜泡通过双 风 送风环超温自动冷却。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下表层内原料重量配比相同,所述原料重量配比由以下组成:
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稀 20-25份;
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稀 35-40份;
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稀 10-15份;
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稀 2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再回收原料的边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指数为
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烯为扬巴石化1810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指数为
0.2g/10min的低压聚乙烯为壳牌的5621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指数为
1.7-2.3g/10min的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扬子石化的74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熔融指数为
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的ENABLE27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下表层厚度为
0.015-0.02mm,中间层厚度为0.015-0.02mm。
8.一种生产上述热收缩包装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比称取原料;
(2)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进入三个中心进料旋转模头后通过三台螺杆式挤出机挤压旋转出料:
下表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3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0-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3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中间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5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0-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4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下表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7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0-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5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3)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热料在过渡体内自行复合为一体进入调节环,通过螺钉均匀调整好模口间隙,自行复合为一体的热料的膜泡通过双送风环超温自动冷却,膜泡通过纵向牵引调整膜的厚薄,调整横向吹胀调整膜的宽幅,模泡经过人字板定型,制得热收缩包装膜。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热收缩膜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其外表印刷颜色鲜艳、美观,产品特有的防特性更是普通纸箱所无法比拟。但热收缩膜单层的吹膜工艺对用材较为讲究,通常都是一层成型,经常会存在厚薄不均现象,厚薄之差较大;产品存在的收缩性也会给表面印刷带来套印不准,无法同BOPP等硬基材材料所印刷的质量相比较。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及其生产方法,其生产出来的热收缩膜成型厚薄均匀,符合承印要求。
[0004]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下表层内原料重量配比相同,所述原料重量配比由以下组成: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稀 20-25份;
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稀 35-40份;
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稀 10-15份;
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稀 20-25份。
[0005]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再回收原料的边料;所述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烯为扬巴石化1810D;
所述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烯为壳牌的5621D;
所述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扬子石化的7402;
所述 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的ENABLE2703;
所述上表层、下表层厚度为0.015-0.02mm,中间层厚度为0.015-0.02mm。
[0006] 一种生产上述热收缩包装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比称取原料;
(2)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进入三个中心进料旋转模头后通过三台螺杆式挤出机挤压旋转出料:
下表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3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0-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3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中间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5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0-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4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下表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7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0-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5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3)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热料在过渡体内自行复合为一体进入调节环,通过螺钉均匀调整好模口间隙,自行复合为一体的热料的膜泡通过双送风环超温自动冷却,膜泡通过纵向牵引调整膜的厚薄,调整横向吹胀调整膜的宽幅,模泡经过人字板定型,制得热收缩包装膜。
[0007] 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后,通过改进生产方法和配方比将原先的一层结构变成三层结构,使得膜成型厚薄均匀,符合承印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实施例一:一种热收缩包装膜,其包括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上表层、下表层内原料重量配比相同,原料重量配比由以下组成: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稀 20份;
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稀 40份;
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稀 15份;
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稀 25份。
[0009] 中间层为再回收原料的边料;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烯为扬巴石化1810D;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烯为壳牌的5621D;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扬子石化的7402; 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的ENABLE2703。
[0010] 一种生产上述热收缩包装膜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比称取原料;
(2)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进入三个中心进料旋转模头后通过三台螺杆式挤出机上挤压旋转出料:
下表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3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3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中间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5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1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4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下表层的原料进入温度为170℃的中心进料旋转模头,经过5min加温塑化原料得到热料,把塑化后的热料通过螺杆旋转挤出至高度为50cm的5mm间隙内进入过渡体;
(3)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热料在过渡体内自行复合为一体进入调节环,通过螺钉均匀调整好模口间隙,自行复合为一体的热料的膜泡通过双风送风环超温自动冷却,膜泡通过纵向牵引调整膜的厚薄,调整横向吹胀调整膜的宽幅,模泡经过人字板定型,制得热收缩包装膜,厚度为0.05mm。
[0011] 实施例二:一种热收缩膜,其包括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上表层、下表层内原料重量配比相同,原料重量配比由以下组成: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稀 25份;
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稀 40份;
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稀 10份;
熔融指数为0.3g/10min的茂金属聚乙稀 25份。
[0012] 中间层为再回收原料的边料;熔融指数为0.2-0.5g/10min的高压聚乙烯为扬巴石化1810D;熔融指数为0.2g/10min的低压聚乙烯为壳牌的5621D;熔融指数为1.7-2.3g/10min的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扬子石化的7402; 熔融指数为0.3g/10min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