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

申请号 CN201710514401.2 申请日 2017-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7211768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申请人 太仓市东泾农场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 夏建国;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复合 生物 基质育秧盘,包括:育秧盘基体、分布在所述育秧盘基体上端面上的若干个育秧孔,所述育秧盘基体是由多层 生物质 基质层叠压合而成的,所述育秧盘基体 自上而下 依次包括:玉米秸秆基质层、杉 木炭 基质层、葵花籽壳基质层,所述玉米秸秆基质层、杉木炭基质层、葵花籽壳基质层的厚度比3:1:1。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采用多层复合生物质基质,富含稻苗所需的微量元素、活性菌,可提高稻苗的品质及成活率,且该多层复合生物质基质均属于可再生资源,符合环保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秧盘基体、分布在所述育秧盘基体上端面上的若干个育秧孔,所述育秧盘基体是由多层生物质基质层叠压合而成的,所述育秧盘基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玉米秸秆基质层、杉木炭基质层、葵花籽壳基质层,所述玉米秸秆基质层、杉木炭基质层、葵花籽壳基质层的厚度比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孔的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孔的底部开设有渗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盘基体的外壁周向上包覆有聚乙烯保温薄膜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

背景技术

[0002] 育秧盘是稻插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育苗过程。现有育秧盘所采用的育秧基质一般以泥炭、珍珠岩、蛭石为原料,这些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已日益枯竭,出现严峻危急, 此外现有的育秧基质缺乏稻苗所需的微量元素,使稻苗品质差、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可解决现有育秧盘采用普通育秧基质,造成稻苗品质差、成活率低的缺陷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包括:育秧盘基体、分布在所述育秧盘基体上端面上的若干个育秧孔,所述育秧盘基体是由多层生物质基质层叠压合而成的,所述育秧盘基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玉米秸秆基质层、杉木炭基质层、葵花籽壳基质层,所述玉米秸秆基质层、杉木炭基质层、葵花籽壳基质层的厚度比3:1:1。
[000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育秧孔的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0006]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育秧孔的底部开设有渗水孔。
[000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育秧盘基体的外壁周向上包覆有聚乙烯保温薄膜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育秧盘采用多层复合生物质基质,富含稻苗所需的微量元素、活性菌,可提高稻苗的品质及成活率,且该多层复合生物质基质均属于可再生资源,符合环保要求。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育秧盘基体,2、育秧孔,3、聚乙烯保温薄膜,11、玉米秸秆基质层,12、杉木炭基质层,13、葵花籽壳基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包括:育秧盘基体1、均匀地开设在所述育秧盘基体1上端面上的若干个育秧孔2,所述育秧盘基体1是由多层生物质基质层叠压合而成的,所述育秧盘基体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玉米秸秆基质层11、杉木炭基质层12、葵花籽壳基质层13,所述玉米秸秆基质层11、杉木炭基质层12、葵花籽壳基质层13的厚度比3:1:1,所述多层生物质基质层均为可再生资源,符合环保要求,且通过其复合层叠可以提供稻苗生长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活性菌,能促进稻苗的生长发育。
[0012] 其中,所述育秧孔2的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所述育秧孔2的底部开设有渗水孔。
[0013] 优选地,所述育秧盘基体1的外壁周向上包覆有聚乙烯保温薄膜3,具有保温作用,能促进稻苗的发育。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生物基质育秧盘,采用多层复合生物质基质,富含稻苗所需的微量元素、活性菌,可提高稻苗的品质及成活率,且该多层复合生物质基质均属于可再生资源,符合环保要求。
[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