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制品的金属模及其成形方法

申请号 CN03800629.4 申请日 2003-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0398296C 公开(公告)日 2008-07-02
申请人 有限会社三岛技研; 角一化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永村胜治;
摘要 提供可不受制品 精度 与制品形状的影响、以简单的模构造注射模塑成形结合制品的金属模及其成形方法。注射模塑成形所用的金属模(M)包括有复制第一成形品(2)的形状的第一制品模(5)、复制另一成形品(4)的形状的第二制品模(6)和复制插通孔(1)的形状的销芯(8)。结合制品(P)的注射模塑成形方法包括:以第一可塑性 树脂 (A)注射模塑成形第一成形品(2)的工序,将在前一工序中在第一成形品(2)上复制插通孔(1)的形状的销芯(8)从第一成形品(2)中去除的工序,和以第二可塑性树脂(B)注射模塑成形另一成形品(4)的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结合制品的成形方法,所述成形方法用于将具有插通孔的 第一成形品和在相互邻接的多个主成形部之间具有插入所述插通孔的 插入部的第二成形品注射模塑成形,其特征在于,具有:
准备第一制品模、一个第二制品模、另一个第二制品模和销芯的 工序;所述第一制品模用来复制所述第一成形品的形状;所述一个第 二制品模在与所述第一制品模之间至少设有薄壁部,所述一个第二制 品模用来复制尺寸超过所述插入部的外径的一个所述主成形部的形 状;所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在与所述第一制品模之间至少设有薄壁部, 所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用来复制尺寸超过所述插入部的外径的另一个 所述主成形部的形状;所述销芯用来复制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插通孔的 形状;
通过使所述销芯贯穿所述各薄壁部进入与所述插通孔及所述插入 部对应的位置,从而将所述第一制品模和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以及所 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之间遮断的工序;
通过在所述第一制品模中填充第一树脂,而将具有所述插通孔的 所述第一成形品成形的工序;
通过使所述销芯从与所述插通孔及所述插入部对应的位置退出, 从而开通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所述插通孔,将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与所 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之间敞开的工序;
以及,通过在与所述插通孔及所述插入部对应的位置、所述一个 第二制品模和所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中填充成形收缩率比所述第一树 脂大的第二树脂,从而将具有所述插入部的所述第二成形品成形的工 序。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制造使2个以上的零件相组合的塑料制品的金属 模及其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2种材质成形用金属模来成形图15(a)所示例 的眼镜用硬盒H的例子已为公知。眼镜用硬盒H,是在内部收纳眼镜 等的大致为船形的本体H1上通过铰链部J可自由转动地结合上盖体 H2。该铰链部J,如图15(b)所示,由形成于本体H1的插通孔b中轴 支着形成于盖体H2的插入部(铰链销)p来构成。
在制造上述眼镜用硬盒H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可动套筒S的金属 模进行。即,图15(b)中的本体H1与盖体H2的形成是,在分别具有 与H1、H2的轮廓相同的内面形状的2个空筒部中,分别加压充填热 熔化可塑性树脂,待这些可塑性树脂冷却后制成。这里,所谓“空筒 部”,是指在使金属模合模状态下,在该金属模中作为模腔被置入的凹 部、或在模腔与模芯之间形成的部分。
在上述制造过程中,2个空筒部在铰链部J,在分别对应于插通孔 b与插入部p的位置连接起来。在这两个空筒部间、起到隔开热熔化 了的可塑树脂、且复制插通孔b的形状的芯的作用的则是可动套筒S。 可塑性树脂冷却后,如图所示,使可动套筒S从插通孔b与插入部p 间脱离,则在该插通孔b与插入部p间形成适当的间隙。
但是,在成形精密零件的情况下,即使有必要将插入部p相对插 通孔b的偏摆限制到最小限度,而将可动套筒S的壁厚减到极薄,则 可动套筒S本身的强度就成了问题。因此,要根据高精度的要求减小 插通部b与插入部p的间隙是困难的。
另外,在插入部p的前端e设置防脱凸缘等的情况下,一旦使眼 镜用硬盒脱模,在后工序中,必须将构成与插入部p分开的凸缘等的 零件固定于插入部p的前端e。即,在插入部p的前端e上,不能同 时形成超过插入部p的外径的尺寸的凸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实情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不受制品精 度或制品形状限制、由简单的模具构造将结合制品成形的金属模、及 其成形方法。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成形方法,所述成形方法用于将具有插通孔 的第一成形品和在相互邻接的多个主成形部之间具有插入所述插通孔 的插入部的第二成形品注射模塑成形,其特征在于,具有:准备第一 制品模、一个第二制品模、另一个第二制品模和销芯的工序;所述第 一制品模用来复制所述第一成形品的形状;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在与 所述第一制品模之间至少设有薄壁部,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用来复制 尺寸超过所述插入部的外径的一个所述主成形部的形状;所述另一个 第二制品模在与所述第一制品模之间至少设有薄壁部,所述另一个第 二制品模用来复制尺寸超过所述插入部的外径的另一个所述主成形部 的形状;所述销芯用来复制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插通孔的形状;通过使 所述销芯贯穿所述各薄壁部进入与所述插通孔及所述插入部对应的位 置,从而将所述第一制品模和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以及所述另一个第 二制品模之间遮断的工序;通过在所述第一制品模中填充第一树脂, 而将具有所述插通孔的所述第一成形品成形的工序;通过使所述销芯 从与所述插通孔及所述插入部对应的位置退出,从而开通所述第一成 形品的所述插通孔,将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与所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 之间敞开的工序;以及,通过在与所述插通孔及所述插入部对应的位 置、所述一个第二制品模和所述另一个第二制品模中填充成形收缩率 比所述第一树脂大的第二树脂,从而将具有所述插入部的所述第二成 形品成形的工序。
本发明是用于注射模塑成形结合制品的具有插通孔的第一成形品 和具有插通前述插通孔的插入部的第二成形品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复制前述第一成形品形状的1个或多个第一制品模,复制前述 第二成形品形状的1个或多个第二制品模,贯穿对应前述第一制品模 的插通孔与前述第二制品模的插入部的位置、可向前述第一制品模与 第二制品模内外进退的1个或多个销芯。
本发明是用于注射模塑成形结合制品的具有插通孔的第一成形品 和具有插通前述插通孔的插入部的第二成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它包含有以第一树脂注射模塑成形前述第一成形品、且从销芯复制前 述插通孔的形状的工序,从前述第一成形品去除前述销芯的一部分或 全部的工序,以第二树脂注射模塑成形出前述第二成形品、且从前述 第一成形品的插通孔复制前述插入部的形状的工序。
本发明是用于注射模塑成形结合制品的具有插通孔的第一成形品 和具有在相邻接的主成形部间插通前述插通孔的插入部的第二成形品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使复制前述插通孔的形状的销芯进 入对应于前述第一制品模的插通孔与前述第二制品模的插入部的位置 的工序,向复制第一成形品形状的第一制品模充填第一树脂的工序, 从对应于前述第一制品模的插通孔与前述第二制品模的插入部的位置 退出销芯的工序,向复制前述第二成形品的形状的多个第二制品模充 填第二树脂的工序。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前述第二树脂的成 形收缩率比前述第一树脂的成形收缩率大。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前述第一树脂的成 形收缩率比前述第二树脂的成形收缩率大。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前述第一树脂与前 述第二树脂各自颜色不同。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前述第二树脂的成 形收缩率比前述第一树脂的成形收缩率大,且前述第一树脂与前述第 二树脂各自颜色不同。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树脂的成形 收缩率比前述第二树脂的成形收缩率大,且前述第一树脂与前述第二 树脂各自颜色不同。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前述第一树脂的热 熔化温度比前述第二树脂的热熔化温度高。
另外,本发明是以具有第一制品模与配置于该第一制品模近旁的 第二制品模以及贯穿于该第一制品模与第二制品模间的销芯的金属模 成形的结合制品,其特征在于,它经如下工序成形:使销芯进入前述 第一制品模与第二制品模内的工序,将第一树脂充填于前述第一制品 模内的工序,从前述第一制品模退出销芯的工序,向前述多个第二制 品模充填第二树脂的工序。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特征还在于,前述第一制品模与第二制品模 在2处以上实施销接合,该销接合部位与前述第一制品模或第二制品 模中的任意一个形成一体。
附图说明
图1(a)、(b)是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金属模概念图,图1(c)是图1(a) 的铰链部的断面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之一例的平面图,图2(b)是 图2(a)的X-X断面图。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形式的金属模注射模塑成形的第一工序 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形式的金属模注射模塑成形的第二工序 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形式的金属模注射模塑成形的第三工序 的概念图。
图6(a)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形式的金属模的变型例注射模塑成形 的第一工序的概念图,图6(b)是表示该变型例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的金属模注射模塑成形的 第二工序的概念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金属模的注射模塑成形的第一 工序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金属模的注射模塑成形的第三 工序的概念图。
图10(a)是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的一例的平面图,图 10(b)是图10(a)的Y-Y断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注射模塑成形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的 第一工序的概念图,图12(b)是表示其第二工序的概念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改变了结合制品注射模塑 成形的第一工序的例子的概念图,图13(b)是表示其第二工序的概念 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金属模的变型例的概念图。
图15(a)是现有例结合制品的展开图,图15(b)是图15(a)的铰链部 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其金属模与成形方法进行说 明。以下对现有技术中已说明的构成给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图示 与说明。
首先,来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之概况。即,如图1(a)、(b)所示, 本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P由具有插通孔(例如轴支孔)1的第一成形 品2、和具有插通该插通孔1的插入部(例如轴)3的第二成形品4 构成。
用于成形上述结合制品P的金属模M具有复制第一成形品2的形 状的第一制品模5、和复制第二成形品4的形状的第二制品模6、以及 复制插通孔1的形状的销芯8。第一制品模5与第二制品模6及后述 的制品模9的图示形态是任意的,可自由设定或选择。因此,图示的 第一、第二制品模5、6与后述的制品模9,并非结合制品P的具体的 造形,同时也并非限定由金属模M实际制造的结合制品P的轮廓的。
结合制品P的成形方法大体上包含:如图1(a)所示,以第一可塑 性树脂A注射模塑成形第一成形品2的工序,如图1(b)所示,将前一 工序中在第一成形品2上复制插通孔1的形状的销芯8从第一成形品 2中取下的工序、和以第二可塑性树脂B注射模塑成形第二成形品4 的工序。
像上述这样,借从第一成形品2中取下销芯8,以第二可塑性树 脂B注射模塑成形第二成形品4;如图1(b)所示,在第一成形品2的 插通孔1中也充填了第二可塑性树脂B。该部分形成了插入部3。
随着第二可塑性树脂B的冷却,如图1(c)所示,插通孔1与插入 部3间产生间隙t。这是由于作为第一、第二可塑性树脂A、B的材质 选择了各自的成形收缩率不同的材料引起的。第二可塑性树脂B的成 形收缩率比第一可塑性树脂A的成形收缩率越大,间隙t越大。
另外也可以是,在图1(b)所示的工序中,借从第一制品模5全部 取下销芯8,使销芯8的端部80与第一制品模5的图中右侧的内面平 齐,在使销芯8的端部80位于第一制品模5的内方的状态下,将第二 可塑性树脂B充填于第二制品模6。
或者也可以,将销芯8向比图1(b)所示位置更右方滑动。这时, 在夹住第一制品模5与第二制品模6相对的位置,如形成以虚线所表 示的另外的制品模9,第二可塑性树脂B也被充填于该制品模9。由 此,可在插入部3的两端一体成形为任意的形状。制品模9是属于第 二制品模6的部分。
或者也可以,在图1(a)所示的工序中,省去第二制品模6,不像 图示的那样使销芯8完全贯穿第一制品模5,仅仅是销芯8的一部分 进入第一制品模5内。即,使销芯8的端部80位于第一制品模5的内 方。
这种情况下,如将第一可塑性树脂A充填于第一制品模5,由于 第一可塑性树脂进入到位于第一制品模5内的端部80,所以,插通孔 1不成为贯通形状的孔,而仅成为向图中右方敞开的凹形。这样,由 充填于制品模9的第二可塑性树脂B形成的插入部3稍短。当从图中 左侧看结合制品P时,该插入部3的端面,由充填于第一制品模5内 的第一可塑性树脂A所隐蔽。
下边对上边概略叙述的构成进行详述。作为结合制品P的具体例, 可举出图2(a)、(b)所示的可变整流叶片。结合制品P是,在设于乘用 车等的空调机的出气口的框体10的内侧,安装多个整流叶片11。每 个整流叶片11,将其两端内方作为插入部3可自由转动地结合于框体 10。
整流叶片11的两端突出到框体10的外侧,其一端例如形成操作 用的把持部11a,另一端形成齿轮11b,在二处插入部3的相互之间形 成叶片本体11c。把持部11a,借以手指等使其转动,可改变叶片11c 的方向。使齿轮11b连动于多个叶片本体11c,可以连结曲柄的杆等 代用。
图3~图5是表示用于成形结合制品P的金属模的要部的平面图, 概念性表示相当于图2(a)、(b)的转动部J1的部分。即,第一制品5 与第二制品6、9的图示的形式是任意的。下面,使框体10与整流叶 片11分别对应于第一成形品2与第二成形品4进行叙述。把持部11a、 齿轮11b、与叶片本体11c的尺寸都超过插入部3的外径。将它们总 括表述为主成形部。
如图3~图5所示,金属模M具有:复制第一成形品2的形状的 第一制品模5,复制第二成形品4的主成形部11b、11c的形状的多个 第二制品模6、9,进退于第一制品模5与第二制品模6内外的销芯8。 该销芯8,可贯穿对应于插通孔1与插入部3的位置7、沿图中的平 方向滑动。
使用金属模M注射模塑成形结合制品P,通过下述符号a~e的 工序进行:
a:如图3所示,使销芯8进入对应于插通孔1与插入部3的位置 7。在金属模M的第一成形品2与第二成形品4间,形成了用于确保 它们之间的间隙的薄壁部12。所谓对应于插通孔1与插入部3的位置 7,是贯穿薄壁部12的圆形贯穿孔。从而,第一制品模5与第二制品 模6、9,通过对应于插通孔1与插入部3的位置7(贯穿孔)连接起 来。
销芯8是滑动芯的一种,由附加于金属模M的油压缸等可做与金 属模M的开闭动作无关的滑动。销芯8一进入对应于插通孔1与插入 部3的位置7,第一制品模5与第二制品模6、9间即由销芯8所遮断。
b:借将第一可塑性树脂A加压充填于第一制品模5,可在第一可 塑性树脂A复制出第一成形品2的形状。在该过程中,销芯8周围成 为插通孔1。作为第一可塑性树脂A,例如可使用ABS树脂(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其成形收缩率约为7/1000。
c:如图4所示,使销芯8向图中右方滑动,使销芯8从对应插通 孔1与插入部3的位置7退出。由此,第二制品模6、9间成敞开状态。 如图所示,销芯8的端部80与第二制品模9的内面相平齐。但也可以 使端部80向第二制品模9的内方突出;或者也可以使销芯8更向图中 右方滑动。
d:如图5所示,借将第二可塑性树脂B向第二制品模6、9加压充 填,在第二可塑性树脂B复制第二成形品4的形状,在该过程中,在 第一成形品2的插通孔1内也充填了第二可塑性树脂B,形成了插入 部3。作为第二可塑性树脂B,例如,可使用聚丙烯。其成形收缩率 约为16/1000。
而且,在上述c工序中,使销芯8留在上述位置7,也可以借将 第二可塑性树脂充填于第二制品模6时的压,使销芯8向图中右方 滑动,使其从上述位置7退出。另外,如果第二可塑性树脂B的熔化 温度比第一可塑性树脂低的话,或不比其显著高的话,在上述d工序 中,即使第一可塑性树脂A接触到第二可塑性树脂B,也不会产生热 熔化。
e:待第一可塑性树脂A与第二可塑性树脂B冷却后,将金属模M 开模,使结合制品P脱模。由于在第一成形品2的插通孔1与第二成 形品4间形成前述的间隙,可通过这样的结合部使第一成形品2与第 二成形品4相互滑动接触、并可自由转动。
第一可塑性树脂A与第二可塑性树脂B,只要是可进行注射模塑 成形,也可用丙烯基、聚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或 聚酰胺等树脂。另外,注射成形机、金属模M的整体构成、使结合制 品P脱模的脱模销、将第一与第二可塑树脂A、B导入金属模M内的 短管、浇口或浇道等,由于是因第一成形品2与第二成形品4的形状 和尺寸而适当变更或选择的设计项目,故省略其图示与说明。
以上的说明,仅限于对图2(b)的转动部J1进行了说明,但像图 6(a)、(b)与图7所示那样,最好同时形成二处插通孔1与二处插入部 3。
即,如图6(a)所示,借使1根销芯8进入对应于二处插通孔1与 二处插入部3的位置7,将第一可塑性树脂A加压充填于第一制品模 5。由此,成形了作为第一成形品2的框体10的整体。另外,如图7 所示,使销芯8向图中右方滑动,使第二制品模6、9间敞开,将第二 可塑性树脂B加压充填于第二制品模6、9。由此,可成形出作为第二 成形品4的整流叶片11。
而且,也可以将销芯8分成二个。例如如图6(b)所示,设置成上 述的销芯8与另一销芯8可从图中左端L自由进退;也可以是使这一 对销芯8相互相对或相互相离地沿图中水平方向滑动。这种情况下, 与以一根销芯8形成二处插通孔1的情况相比,可使金属模M小型化。
这里将图6(a)、(b)所示的第一制品模5,对应于作为第一成形品 2的框体1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该图中左右配置的二个第一制品 模5是相互独立的模。这时,成了由三个零件构成的结合制品P。另 外,第一制品模5、第二制品模6或销芯8的个数也可增加为二个、 三个或三个以上,随着第一、第二制品模5、6的增设,充填于第一、 第二制品模5、6的可塑性树脂的种类也可以增至三种或三种以上。
另外,插入部3相对插通孔1是否转动都可以,插通孔1与插入 部3相互在其轴向(长度方向)构成自由滑动连接也可以。从而,销 芯8的断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也可以是多形或设有齿沟等的形 状。
还有,也可以使第一可塑性树脂A的成形收缩率设定为比第二可 塑性树脂B的成形收缩率大。这种情况下,由将插通孔1与插入部3 紧配,可固定插通孔1与插入部2。另外,第二可塑性树脂B与第一 可塑性树脂A的材质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与第二可塑性 树脂B及第一可塑性树脂A的成形收缩率无关,而只是它们的颜色各 不相同。由此,可使结合制品P的色彩更加丰富。
上述所例示的实施形式,不应理解为实际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构思。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依专业人员的创意与精心研究, 可做适当的改良、变更或追加而实施。
下边,来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形式的结合制品与其金属模及其成 形方法。对于已叙述的构成给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其图示与说明。
在说明中记述以“第一”与“第二”,是用以区别本发明的必须的 构成要素的标示,并不意味着这些构成要素只限于二个。例如,如图 8与图9所示,由销芯18将插通孔20复制于第二成形品4,使其成为 新的第一成形品,另外,也可以成形为具有可插入插通孔20的插入部 30的新的第二成形品(下边记作“第三成形品14”)。即,第二制品 模6与第三制品模16的关系,对应于第一制品模5与第二制品模6 的关系。
金属模M1,除第一制品模5、第二制品模6与销芯8之外,还具 有复制第三成形品14的形状的第三制品模16、和将插通孔20的形状 复制于第二成形品4(第二可塑性树脂B)的销芯18。
结合制品P1的成形方法,大致按已述的方法:在注射模塑成形 第一成形品2之后,从第一成形品2去除销芯8,再注射模塑成形第 二成形品4。进而,该方法包括:从第二成形品4中去除在第二成形 品4上复制插通孔20的形状的销芯18的工序,在第三制品模16中注 射第三可塑性树脂C的工序,以及第三可塑树脂C冷却、等待第三成 形品14硬化的工序。
如上所述,在从第二成形品4去除销芯18、以第三可塑性树脂C 注射模塑成形第三成形品14的工序中,成了向插通孔20内充填第三 可塑性树脂C。该部分成了第三成形品14的插入部30。另外,随着 第三可塑性树脂C的冷却,插通孔20与插入部30间产生间隙。如前 所述,这是由成形收缩率之差引起的。
作为结合制品P1的具体例,可举出图10(a)所示的可变整流叶片。 结合制品P1,是在乘用车等的空调机的出气口设置的框体100(对应 第一成形品2)的内侧,安装多个整流叶片111(对应第二成形品4)。 每个整流叶片111,使其两端部112的内方作为插入部3可自由转动 地结合于框体100,将一方的端部112做成曲柄,在该端部112上形 成插通孔20。
另外,如图10(b)所示,结合制品P1,作为第三成形品14形成了 连结杆。第三成形品14,具有可自由转动地配入上述插通孔20的插 入部30,它起使每个整流叶片111连动的作用。
在上述例子中,在整流叶片111上设插通孔20,在作为第三成形 品14的连结杆上设插入部30;但在使连结杆先于整流叶片111成形 的情况下,和上述相反,成了在整流叶片111上设插入部30,在连结 杆上设插通孔20。关于以这样的成形顺序使插通孔20与插入部30相 互更换这一点容后述。
作为上述可变整流叶片的其他具体例子,可举出图11所示的结合 制品P2。结合制品P2,在设于乘用车等的空调机的出气口的外框体 200(对应第一成形品2)的内侧,内装以水平姿势一体固定多个整流 叶片211的内框体221(对应第二成形品4),在内框体221的更内侧, 以直立姿势设置作为一体形成图12(b)所示多个整流叶片231(对应第 三成形品14)的轴体的插入部30。
内框体221,从其两端部222分别突出插入部3,这些插入部3 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在外框体200上形成的插通孔1。一体形成整流 叶片231的插入部30,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在内框体221上形成的插 入孔20。也可以将使多个整流叶片231相互连动的连结杆作为第四成 形品进行注射模塑成形,但为了避免金属模M1的明显的复杂化,该 连结杆,也可在使结合制品P2脱模后再后加上去。
图11与图12(a)中的符号201是用以抽出销芯18的贯穿孔。符号 202是指使多个插入部30中的任何一个转动的捏手。另外,外框体200, 插入预先设于乘用车仪表板上的开口,但也可以仪表板本身即是外框 体200。这种情况下,可分别作为第一、第二成形品2、4连续成形该 仪表板和结合制品P2。
在结合制品P2的例子中,在外框体200上设插通孔1,在内框体 221上设插入部3。如图12(a)所示,最先注射模塑成形外框体200; 而后,如图12(b)所示,使销芯8向外框体200的外侧(图中右侧)后 退,注射模塑成形内框体221。如图13(a)所示,首先注射模塑成形内 框体221之后,在使销芯8后退到图13(b)所示的位置、注射模塑成形 外框体200的情况下,插入部3形成于外框体200,插通孔1形成于 内框体221。
另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销芯8做成套筒芯,在其内部插通 直径比销芯8更细的针芯28。这种情况下,第二成形品4的插通孔1 与第三成形品14的插通孔20的内径可不同。而且,可使销芯8与针 芯28各自的滑动距离不同,为改变第一至第三成形品2、4、14的注 射模塑成形的顺序,也可以使销芯8与针芯28一方滑动,而使另一方 停止。
如按上述详述,如依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金属模及其成形方法, 经过在一次开闭模间可进行二次注射的短时间的简单工序,在插入部 的一端或二端,可形成超过上述例示的插入部外径的尺寸的主成形部。 因此,可省去结合制品脱模后进行后加工的麻烦。
另外,由于因二种树脂的成形收缩率之差在插通孔与插入部间形 成极小的间隙,即形成插通孔内径或轴的外径的千分之几毫米左右的 间隙,故可将插入部对插通孔的偏摆限制到最小限度。
从而,不再有对制品精度或制品形状方面的制约,以简单的模构 造即可短时间内大量制造结合制品。
另外,如将第一树脂的成形收缩率设定得比第二树脂的成形收缩 率大,可使插通孔与插入部紧配,将两者固定。如使第二树脂与第一 树脂各自颜色不同,还有着可得到色彩丰富的结合制品的优点。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结合制品的金属模及其成形方法,如以眼镜用硬盒为例 所述,对于制造出第二成形品可自由转动地销结合于第一成形品的结 合制品是很合适的。
另外,在成形乘用车的仪表板等的情况下,可在一次开闭模间连 续形成仪表板等的本体、和可相对它自由转动设置的零件。例如,在 乘用车等的仪表板上形成空调机出气口、在该出气口安装可变整流叶 片的话,可在一次开闭模间连续形成仪表板本体与可变整流叶片,因 此,可大幅度削减乘用车等的制造成本。
另外,也不限于销结合,所有有结合部的制品,通常其结合部的 组装作业是必须的,如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这样结合部的结合制品的 制造,和注射模塑成形同时进行其结合部的组装,从而,可达到结合 制品的制造的迅速、与低成本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