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搭接结合绳索带的装置

申请号 CN201210335714.9 申请日 2012-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3568316B 公开(公告)日 2015-12-23
申请人 卡尔尤金费舍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贝恩德·霍夫曼; 拉尔夫·科尔勒; 迪特玛·乔尔勒; 沃尔特·弗雷格;
摘要 一种用于搭接结合绳索带的装置,包括:用于送入绳索带条的第一输送装置,用于送出结合的绳索带的第二输送装置,以及具有可纵向运动的结合板条的结合单元,该结合单元用于将被送入的绳索带条的前边缘搭接结合在被送出的绳索带的后边缘上,结合单元(14)具有多个成行布置的结合段(15a、15b、15c、15d),所述结合段分别带有构造得用于固定边缘(45)的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其中,所述结合段(15a、15b、15c、15d)可相互转动且可借助于所属的调整部件(26)在其 位置 方面相互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搭接结合绳索带的装置,包括用于送入绳索带条的第一输送装置,用于送出结合的绳索带的第二输送装置以及具有可竖直运动的结合板条的结合单元,其用于将所送入的绳索带条的前边缘搭接结合在所送出的绳索带的后边缘上,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单元(14)具有多个成行布置的结合段(15a、15b、15c、15d),所述结合段分别带有形成用于固定边缘(45)的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其中所述结合段(15a、15b、15c、15d)可相互转动且可借助于所属的调整部件(26)在位置方面相互改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结合段(15a、15b、15c、15d)相互围绕共同的转动轴(21b、21c、21d)可旋转地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外侧的结合段(15a、15d)可分别围绕固定的或同样可平运动的旋转轴(21a、21e)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件(26)分别在各转动轴(21b、
21c、21d)的区域中作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分别两个结合段(15a、15b、15c、15d)之间布置转动固定的第一载体(18b、18c、18d),在其上布置有包含转动轴(21b、21c、21d)且相对于第一载体(18b、18c、18d)通过调整部件(26)可水平运动的第二载体(24b、24c、24d),两个临近的结合段(15b、15c、15d)与所述转动轴(21b、21c、21d)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件(26)为伺服电动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用于获取被送出的绳索带(44)的后边缘(45)的位置的传感装置(40),其中控制装置(39)根据所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后边缘(45)的轨迹,且根据该确定结果在固定后边缘(45)之后,控制该结合段(15a、15b、15c、
15d)的转动调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用于获取被送出的绳索带(44)的后边缘(45)的位置和被送入的绳索带条(47)的前边缘(48)的位置的传感装置(40),其中,控制装置(39)根据所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后边缘和前边缘(45、48)的轨迹,且根据该确定结果在固定后边缘(45)之后,控制该结合段(15a、15b、15c、15d)的转动调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40)包括多个单一传感器(41),所述传感器成一线地在第一输送装置(2)的宽度上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40)包括多个单一光学的传感器(41),所述传感器成一线地在第一输送装置(2)的宽度上布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40)包括多个单一光学的传感器(41),所述传感器成一线地在第一输送装置(2)的宽度上等距分布地布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由多个平行延伸的、通过共同的驱动器运动的单传送带(2a)构成,其中每个单传送带(2a)都配备有传感器(41)或传感器(41)位于两个单传送带(2a)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结合段(15a、15b、15c、15d)具有第一竖直载体(22a、22b、22c、22d),结合段(15a、15b、15c、15d)通过第一竖直载体(22a、22b、
22c、22d)转动地被支承,且在其上承载着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的第二竖直载体(27a、27b、27c、27d)通过至少一个调整部件(29a、29b、29c、29d、301、30b、30c、30d)可竖直运动地被引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气压、液压或电动工作的升降缸作为调整部件(29a、29b、29c、29d、301、30b、30c、30d)。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结合段(15a、15b、15c、15d)布置在共同的载体上,该载体通过至少一个调整部件可竖直运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单元(14)被布置在支承梁(20)上,所述结合单元在保持对结合段(15a、15b、15c、15d)的给出的空间调整的情况下通过至少一个调整部件(31)可纵向移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18a、18b、18c、18d、18e)通过线性导向件(19)可运动地布置在所述支承梁(20)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共同的载体通过调整部件可线性运动地布置在支承梁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传感装置(42),用于获取送出的绳索带(44)的纵向边缘(46)的位置和被送入的绳索带条(47)的纵向边缘(49)的位置,其中,根据所获取的位置信息,控制装置(39)确定在待结合的边缘的区域中的,两个纵向边缘(46、49)的在结合位置上给出的侧向偏差,且根据确定结果,在后边缘(45)固定之后,控制结合单元(14)的线性调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42)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43),纵向边缘(46、49)在其之下或之上通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42)具有至少一个光学的传感器(43),纵向边缘(46、49)在其之下或之上通过。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用来固定边缘(45)的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与低压产生装置耦接,或者每个用来固定边缘(45)的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具有至少一个磁性部件。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梁(20)为中空的,且一端与低压产生装置连接,且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每个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上单侧地或两侧地设置一个可竖直运动地布置的卸料框(37)。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上单侧地或两侧地设置一个压缩气体控制的可竖直运动地布置的卸料框(37)。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承压结构(6),该承压结构通过驱动装置(11)可围绕用于调整结合单元(14)的结合度的竖直轴线(V)转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可沿着两个待结合的边缘行驶的对接结合装置(17),其中,结合单元(14)和对接结合装置(17)可共同水平地以下述方式行驶,即,它们以交替的方式从静止位置行驶至进行结合运动的工作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结构(6)具有中心水平载体(7)和两个竖直载体(8、9),其中,水平载体(7)可水平运动地布置在所述两个竖直载体(8、9)上。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合装置(17)可水平行驶地布置在水平载体(7)上,或布置在与其平行延伸的导向轨上。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单元(14)通过一个或多个调整部件(36)相对于水平载体(7)可竖直地运动。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单元(14),在实现结合的工作位置布置在第一输送装置(2)之上。
32.一种用于搭接结合绳索带的方法,其中在使用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的情况下,借助于结合板条(15),使被置于送入的绳索带条(47)的前边缘(48)之上的结合的绳索带(44)的后边缘(45)被结合在前边缘(48)上。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后边缘(45)和前边缘(48)的几何轨迹以及其相互的相对位置和两个纵向边缘(46、49)的位置,控制装置(39)根据以下述方式控制致使结合段(15a、15b、15c、15d)偏转的调整部件(26)和致使结合段(15a、15b、
15c、15d)线性移位的调整部件(31),即固定在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上的后边缘(45)在抵消轴向和横向偏差的情况下被置于搭接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通过边缘长度给出相同的搭接,从而实现结合。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确定的前边缘和后边缘(45、48)的几何轨迹,通过整个结合单元(14)的偏转,通过驱动装置(11),首先第一位置匹配实现了取决于轨迹的确定的角度增量,从而调整部件(26、31)在第二位置匹配的框架下被控制。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匹配同步完成。

说明书全文

用于搭接结合绳索带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搭接结合绳索带(Cordband)的装置,其包括用于送入绳索带条的第一输送装置、用于送出被结合的绳索带的第二输送装置,以及具有可竖直移动的结合板条的结合单元,该结合单元用于将所送入的绳索带条的前边缘搭接地结合在所送出的绳索带条的后边缘上。

背景技术

[0002] 此处谈到的结合装置特别用在轮胎工业中,且用于由切割的带条制造环状带,此带条形式通常是绳索带条或织物绳索带条。带段由构成载体基质的未硫化或预硫化的橡胶材料制成。在该橡胶材料中通常有织物填充物或钢绳索填充物。提前切割的带段借助于结合工具或在装置方面提供的结合工具以结合板条的形式在当前情况下被搭接结合,即相互固定连接,这由于橡胶材料的粘性是可能的。在搭接结合时,两个相互待连接的边缘相互重叠一小段,即一方面之前已经加工过的、结合的绳索带的后边缘,以及新送入的、待结合的绳索带条的前边缘。
[0003] 在此,两个相互待结合的边缘通常有些变形,即,各边缘不是直线延伸的,大部分有略微的波形或拱形。由此,当边缘保持在其变形状态并相互重叠以及结合时,因为很难保持所需要的搭接结合误差,在搭接结合时会出现问题。因为在结合线的长度上,出现取决于各个边缘变形而变化的搭接长度。
[0004]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例如由DE 10119508C1已知一种用于结合设备的材料导向系统。在此提供的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分别由多个平行的单个传送带构成,单个的驱动器分别从属于这些传送带。例如待输送的绳索带条通过这种多部件的输送装置被输送。每个传送带都配有边缘传感器,这些传送带全部位于共同的线上,该线平行于实际结合线延伸。所有传送带共同运行,且输送绳索带条,直至第一传感器检测到边缘。然后,所属的传送带停止,其他的继续运行直至从属于它的传感器探测到边缘。也就是说,通过单传送带和其单个的驱动器,边缘最终可以基本上直线地定向,且因此可能的波度或弧形通过大致的逐段单独拉动通过单个传送带来补偿。
[0005] 这样的边缘补偿通过这种由DE 10119508C1已知的装置在各处都是有效的,其中借助于段宽度为大致800–1000mm的绳索带加工且结合度为90°+/-20°。根据所调整的角度,在段宽度为800–1000mm的情况下,最终结合长度为大致800–1200mm。
[0006] 然而,当加工更大的段宽度(宽度至1500mm)时,如其通常用于更大的束带式轮胎,且特别当结合角度明显更小,例如在20°-70°的范围内时,则不能够通过这样的装置平整边缘。因为特别对于非常小结合角度来说,有时会产生几米的结合长度,对于1500mm的段宽度和小的结合角度来说,结合长度可在4000-5000mm的范围内。特别对于该角度,由DE10119508C1已知的系统会出现问题,如不可能再以所希望的精度进行边缘校正。因为,在绳索带条以及结合的绳索带中嵌入的绳索绳(即织物绳、钢绳)尽可能平行于待结合的带边缘延伸,即同样相对于带纵向方向成非常小的角度。根据DE 10119508C1中的多部分的、成组的输送装置,带纵向方向与单传送带的输送方向重合,因此绳索丝线也相对于各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成相应的角度。若现在单传送带相对于临近的、停止的传动带输送,则绳索带不能随动,因为固定地结合在橡胶基质中的、非常倾斜于输送方向的丝线基本与纵向位移向逆,即由于其嵌入橡胶基质中而形成阻抗,且因此可以防止边缘的随动。因为校正运动仅在纵向方向上进行边缘补偿,然而带边缘以及丝线与校正运动方向成非常小的角度,因此不再能充分地进行边缘校正。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搭接结合的装置,该装置使得在结合非常宽的绳索带时也能以非常小的结合角度进行边缘校正。
[0008] 为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结合单元具有顺序布置的多个结合段,其分别带有构造得用于固定边缘的结合板条段,其中结合段可相互转动且可借助于所属的调整部件在其位置方面相互改变。
[0009]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不使用如现有技术中的(例如根据DE 102005060200A1)连续的、一体的结合单元。相反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的结合单元,其由多个顺序布置的结合段构成。每个结合段都承载着结合板条段,其中,结合板条段整体再次形成连续的结合板条,其在结合过程期间作用在待结合的材料上。
[0010] 结合段可特别有利地可相互转动,即在其空间位置上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其位置方面相互改变。对此,相应的、从属于结合段的调整部件用于偏转结合段。
[0011] 该偏转可能性实现了,通过成直线给出的结合段布置,以及由此通过直线的、由同样单个成直线布置的结合板条段形成的结合板条,实现了在其几何结构方面通过偏转而改变的段布置,即通过该直线布置来移动结合段,且因此也空间限制地移动结合板条段。
[0012] 根据本发明,结合板条段具有用于固定边缘的构件,也就是说,边缘在上侧压在用于结合的结合板条段上,且可被相应地固定在结合板条段上。若现在通过直线的结合段布置以及由此的结合板条段布置,例如之前结合的绳索带的后边缘通过结合板条段抓取且固定在,对此,当然首先直线的结合板条段布置基本上平行于边缘延伸,则现在可以在边缘的区域中通过对调整部件的控制,使得单结合段以及由此结合板条段相互偏转,从而用于补偿可能的几何方面的偏差。转动轴当然垂直于绳索带平面,也就是说,结合板条段在带平面上偏转。因为结合板条段略微平行于边缘延伸,因此在偏转期间所抓取的绳索带的材料运动基本上垂直于边缘。也就是说,最终在此方面可能的是,垂直于与边缘平行延伸的钢或织物丝线来拉动边缘,使得带边缘可以容易地在该校正运动的该区域中进行校正运动,因为所述线可以随动且不再形成阻抗。也就是说,最终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为了校正目的,在垂直于边缘轨迹的方向上拉动边缘,且由此垂直于丝线轨迹移动或拉动,使得在角度非常小和带宽度较大的情况,嵌入橡胶基质中的丝线不再形成阻抗,且材料可以容易地跟随校正运动。这可以再次使得边缘非常精确地变形成为所期望的几何形状。
[0013] 结合板条段或结合单元自身有利地配属于后边缘,在实际校正运动之前抓取且升起一些该后边缘,由此使得可以进行校正运动。在此优选的是,结合单元布置在传送带之上,也就是说,之前结合的绳索带的后边缘还静止在传送带之上,通过该传送带在升起新的待结合的绳索带条的后边缘之后被送入,使得在从第一输送装置至第二输送装置的过渡区域中不要求材料交付。
[0014] 有利地,两个相邻的结合段可相互围绕共同的转动轴转动地连接。也就是说,两个结合段直接相互通过共同的转动轴相互运动耦接,转速轴的形式例如是相应的轴螺栓
[0015] 为了使得可以在整个结合单元的长度上进行结合段相互的一定程度的角度调整,即也涉及两个最外面的结合段,则它们也可以有利地分别围绕固定的转动轴转动。可替选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运动地布置该转动轴,使得其可为了校正同样运动,且因此可水平移动所有转动轴。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优选为伺服电动机形式的调整部件分别在两个相邻的结合段之间在各转动轴的区域中作用,或额外地,当需要时也在外部运动的转动轴的区域中作用。也就是说,各转动轴通过调整部件直线地移位,即在水平平面中移位,两个与该转动轴耦接的结合段直接随动。通过调整部件直接作用在两个结合段直接转动支承在其上的各转动轴的区域中,由此在此耦合的结合段直接跟随各调整部件的运动,使得可以高精度地调整角度。
[0017] 为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上述内容,有利地在每两个结合段之间布置旋转固定的第一载体,在其上布置有第二载体,该第二载体具有与两个邻近的结合段连接的转动轴,且相对于第一载体可通过调整部件水平线性运动。因此,使得第二载体可以通过调整部件相对于第一、转动的或对此位置固定的载体进行线性运动。转动轴(例如相应的、竖直的轴螺栓)位于第二载体上,在此转动轴上通过相应的轴承孔或类似物再次布置有两个在此耦接的结合段。如果第二载体运动,则转动轴也由此直接水平线性移位,且由此两个耦接的结合段也偏转,假设,它们例如通过其两个其他的、远离的末端基于给定的边缘几何形状而不直线地运动。
[0018] 假设,结合单元由示例性的八个结合段构成,则八个结合段以所描述的方式相互转动支承,两个最外面的结合段围绕固定的转动轴转动支承。因此,类似于多节的链条,可以通过单个转动轴的移位来产生相应的、偏离直线布置的略微弯曲的线,其中各角度调整仅在几度的范围中,从而进行所要求的边缘对齐。一般运动或偏转在+/-5°和更小的范围内,根据边缘轨迹也时常明显小于1°。当然,根据结合单元的所希望的“稳定性”,也可以提供多于八个或少于八个结合段。
[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提供传感装置,用于获取被送出的绳索带的后边缘的位置,优选还有被送入的绳索带条的前边缘的位置,其中控制装置取决于所获取的位置信息以近似的方式确定后边缘(优选两个边缘)的轨迹,且取决于确定结果在固定后边缘之后控制结合段的转动调整。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传感装置使得可以获取至少后边缘的位置,且据此确定后边缘的近似轨迹,即因此确定边缘的空间轨迹,即可能的粗略近似的波形或弧形等。这已经足以用来仅确定位置,且据此确定后边缘的轨迹,因为该边缘被获取且通过结合段的转动调整被空间地对齐。即使当没有几何形状信息用于绳索带条的前边缘时,若该边缘例如在限定的、直线的边缘形状上被拉动,则已经可以明显改进搭接。然而优选地,也借助于所提供的传感装置确定朝绳索带条的前边缘的位置信息,以及根据这些位置信息近似地确定前边缘的空间轨迹,使得在结果中在控制装置方面既已知后边缘的至少大致的轨迹,又已知前边缘的至少大致的轨迹。前边缘位置固定地保留在第一输送装置上,而如所述地,后边缘在固定之后通过结合板条段以相应的方式通过结合段的移动而补偿,或当已知时,取决于前边缘的所确定的空间上的轨迹相对于该轨迹而被精确对齐。也就是说,这样来控制用于偏转结合段的调整部件,使得在补偿过程结束时后边缘相对于前边缘的几何形状被拉动,且因此二者在整个搭接长度上重叠一定量。后边缘因此匹配前边缘。
[0020] 例如,可使用中心照相机作为传感装置,其连续以快速的连续镜头在整个输送装置宽度上拍照。通过所属的、可用来检测边缘的软件,可以从单个图片中精确确定后边缘的轨迹和前边缘的轨迹。输送装置这样停止,使得后边缘在图像中确定。若后边缘已知,则可以在获取几何形状和升起后通过结合板条送入新的绳索带条,其前边缘同样进入照相机图像中。同样其也可以在给定的时间停止,其中可以通过照相机图像最精确地确定精确的边缘位置。然后在对齐之后,在边缘的纵向方向上存在具有均匀轨迹的确定的搭接。
[0021] 替选于使用单一的照相机,可设想,传感装置包括多个单个、优选光学的传感器,其成一线地在第一输送装置的宽度上优选等距分布地设置。在此,存在多个单传感器,其例如被布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之上。如果绳索带条的前边缘在光学传感器之下通过,则每个传感器在其监控区域中在确定的时间点获取进入或通过的边缘。在预定的时间点,出现确定数量的传感器信号。因为已知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因此对于控制装置来说在传送停止的时间点精确已知,直到该时间点已通过光学传感器获取的每个边缘点在获取与传送停止之间的间隔之内移动。因此根据多个单一的、通过单传感器获取的位置信息,可以根据多个单位置点近似地确定边缘几何形状,有利的匹配软件可以相应地确定边缘轨迹,必要时作为匹配的曲线(补偿曲线,其通过所有位置点)。
[0022] 只要规定,当然也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后边缘的几何形状。该后边缘也在光学传感器之下通过,每个传感器给出涉及其传感区域的确定的边缘获取信号。因为在此输送装置还继续输送,直至出现所有传感器信号,在此也已知每个单一获取的边缘点还已移动多远,使得在此情况下在控制装置方面已知精确的边缘点,然后据此至少近似地确定边缘轨迹。然后,基于该所获取的边缘轨迹,通过控制用于移动结合段的调整部件来完成相应的边缘配合。
[0023]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由多个平行延伸的、通过共同的驱动器运动的单传送带组成,其中,要么每个单传送带都配备有传感器,要么传感器被置于两个单传送带之间。这些传感器可以被布置在单传动带之上,然而它们也可被集成在输送装置中,当它们分别被置于两个单传送带之间时,因此可以从下部获取边缘。
[0024] 为结合两个搭接的边缘,结合板条必须将其上保持的被升起的后边缘压在位于其下的前边缘。为了该目的,结合板条竖直地运动。尽管在此通过转动耦接的结合段给出了结合板条的固有可动性,但为了以简单的方式逐段地实现上述内容,每个结合段都可具有第一竖直载体,结合段通过该竖直载体转动支承,即与另一结合段耦接,或在外结合段的情况下转动支承在固定轴承上,且在第一竖直载体上通过调整部件可竖直运动地引导承载着结合板条段的第二竖直载体。第一载体用于旋转支承结合段,作为整体设置在结合段上的部件,只要其不是位置固定的。在其上通过线性导向件可竖直线性运动的第二载体位于该固定的第一载体上,结合板条段再次被布置在第二载体上。通过一方面与第一、另一方面与第二竖直载体运动耦接的调整部件,第二竖直载体可以相对于第一竖直载体竖直移动,且因此也移动结合板条段。为结合,现在优选同时通过分别所属的调整部件来移动所有结合板条段,该同时的步骤当然通过共同的控制装置相应地控制。提供气压、液压或电动工作的升降缸作为用于结合板条段运动的调整部件,其中每个升降缸与第一和第二竖直载体连接。可设想,为每个结合段提供两个相互直接耦接且依次设置的调整汽缸,其中第一调整汽缸与其汽缸一起被布置在第一竖直载体上。第二调整汽缸的汽缸位于其活塞杆上,其活塞杆被布置在第二竖直载体上。如果第一调整汽缸运动,则第二调整汽缸以及结合板条段与其一起被带走,而不需要移动第二调整汽缸。即,例如第一基本上升可以通过第一调整汽缸实现,从而使结合板条例如从升起的位置下降,在该升起的位置上例如送出结合的绳索带。然后,可以通过第二调整汽缸实现用于实际抓取且升高边缘以及用于结合的运动。
[0025] 之前描述的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提出,通过第二竖直载体分别竖直运动地支承每个结合板条段,且通过分离的调整部件来移动每个结合板条段。可替选地,可设想,将结合段完全布置在共同的载体上,该载体通过至少一个调整部件可竖直运动。在此,竖直移动整体的、之前可能用于边缘补偿的在限定的空间几何形状中偏转的结合段组装件,由此也移动结合板条段,其在该情况下不可分离地竖直运动地支承在各结合段内。在此,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气压、液压或电动工作的升降缸作为调整部件,其当然必须被相应地设计可移动共同的载体,该载体当然支承在相应的竖直导向件上。
[0026] 在边缘垂直于其轨迹方向被移动或被拉动之后,如所述地,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由于结合段的以及由此结合板条段的可偏转性而允许最佳的边缘校正。对此,一个边缘可以匹配另一个边缘,即可以实现几何形状匹配。然而有时在结合的绳索带与进入的绳索带条之间出现横向的、即侧向偏差。也就是说,二者不精确以其纵向边缘相对齐,而是有几毫米至几厘米的偏差。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最佳地相互对齐两个待结合的边缘,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规定,在保持结合段的给出的空间位置的情况下,结合单元通过至少一个调整部件可纵向移位地被布置在支承梁上。如果结合段或结合板条段不相对地相互偏转时,则在基本位置上朝支承梁平行延伸,结合单元可以水平地沿着该支承梁被移动。该水平线性运动由结合段的可能转动调整完全解除。也就是说,整个结合单元可任意沿着支承梁移动,而不取决于结合段现在具体的空间位置,或者是否其自身正好以任何方式通过所属的调整部件被相对地相互偏转。也就是说,后边缘因此不仅可以大致“形式地”被拉动,而且也可以线性地且平行于丝线纵向方向被移位。对绳索带段的前边缘的匹配因此不仅在边缘几何形状方面实现,而也在侧向的纵向边缘位置方面实现。由此,也可以通过结合单元的移位来补偿可能的横向偏差。
[0027] 若每个结合段具有第一载体,该第一载体关系到偏转运动,只要位置固定,则为了使结合单元在支承梁上能够线性移位,该第一载体通过线性导向件可移动地被布置在支承梁上。也就是说,结合段的所有第一载体通过各线性导向件沿着支承梁可运动地被布置,使得整个结合单元的共同移位性是可能的。然而,如果根据之前同样地描述的可替选实施方式出现共同的载体,所有结合段被布置在该载体上,且该载体为了结合可以被竖直运动,则该共同的载体通过调整部件线性运动地布置在支撑梁上,并通过相应的导向件引导。
[0028] 为了可以获取被送出的绳索带和送入的绳索带条的纵向边缘的各位置,有利地提供用于获取各位置信息的另一传感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取决于所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在待结合的边缘的区域中两纵向边缘的在结合位置上的侧向偏差,且在固定后边缘之后取决于确定结果来控制结合单元以及由此控制结合段的线性调整。因此,通过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特别是光学工作的传感器的传感装置,可以精确确定两个带的纵向边缘位置,纵向边缘在传感器之下或之上通过。现在,根据这两个位置信息,控制装置可以确定在几个毫米几个厘米的范围内的侧向偏差,且由此相应地确定结合单元必须沿着支承梁运行多远。在此,如所述的,调整部件的运行位置和偏转运动可以相互叠加,使得在共同的运动中既匹配侧向偏差又匹配边缘几何形状。然而可替选地,这两个运动也可以依次进行。
[0029] 如已经描述的,结合板条段固定后边缘。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每个用于固定所述边缘的结合板条段可以与低压产生装置耦接,对此在边缘段侧提供用于管路的相应接口,且通过在边缘段中的多个吸气口可以吸住边缘带。在此,通过吸住,即通过低压实现固定。对此,织物绳索或钢绳索可被固定。可替选地,也可以设想,每个用来固定边缘的结合部件设置至少一个磁性部件,例如在整个边缘段长度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永磁体或者磁化边缘段的电磁体。即,在此磁性地实现对绳索带的固定,当然,由此仅可以固定钢绳索带。
[0030] 通过吸住实现固定,因此,支承梁有利地实施成中空梁,且一方面与低压产生装置连接且另一方面通过管路与各结合板条段连接。因此,支承梁用作为用于通过至少一个中心产生的低压或真空的分配梁。
[0031] 若结合过程完成,则结合板条段将后边缘固定压在前边缘上,使得连接橡胶基质,因此,结合板条根据其竖直调整机构的形式而被升起。为了避免在升起结合板条的同时带起粘性的橡胶材料,则在每个结合板条段上一侧或两侧地有利地提供优选压缩空气控制的、可竖直运动地布置的卸料框。优选两个的卸料框与结合板条段的升起同时地向下行驶,即最终将结合的绳索带压离结合板条段,使得确定地分离。
[0032]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提供承压结构,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围绕竖直轴转动,用于设置结合单元的结合角度。因此通过该中心承压结构实现整个结合单元相对于固定的输送装置的偏转。这使得可以通过围绕竖直轴的相应偏转而设置所期望的结合角度,该角度例如可以在20°-90°之间。通过该偏转,也可以进行一个校正运动,若可能则进行第三校正运动,额外用于偏转结合段和若可能额外用于整个结合单元的线性移位,以补偿侧向偏差。因为当待结合的边缘的两个轨迹至少近似地被确定时,则通过结合单元偏转非常小的角度增量,已经固定的后边缘可以单独通过该转动运动已经相对于前绳索带条边缘来对齐。因为由于对后边缘的位置获取,相应的边缘点在其空间位置方面是已知的,因此该偏转运动也可以在控制装置方面完全被实施,即,在短暂的偏转运动之后,后边缘的相应的空间位置也是已知的。由此,然后可以实现相应的结合段偏转以及若可能实现结合单元移位。然而,基本上当然该运动也与该或两个其他的运动同时实现,使得通过最多三个叠加的单运动最终实现统一的校正运动。
[0033] 为了除了搭接结合之外,使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也用于对接结合,有利地提供一个沿着两个待结合的边缘可行驶的对接结合装置,其中,结合单元和对接结合装置可共同水平地以下述方式行驶,即,其可以交替地从静止位置被带到在其上实现结合运行的工作位置。对于下述情况,即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基本上设计用于搭接结合的装置也应实现一次对接结合,则可能性在于,将搭接结合单元从其工作位置移动至静止位置,且同时将对接结合装置从静止位置带到工作位置。这有利地通过水平运动出现,对此,承压结构具有中心水平载体和两个竖直载体,其中,水平载体可水平运动地被置于两个竖直载体上。也就是说,在其上布置有结合单元和对接结合装置的或以任何形式被耦接的水平载体可以通过该水平载体的水平移位被置于相应的位置。
[0034] 对接结合装置通常包括两个沿着待结合的边缘可行驶的、压在其上的锥齿轮,如通过DE 102005060200A1已知的。即,为实现结合要求所述锥齿轮的线性运动。这可以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对接结合装置可水平行驶地被布置在水平载体上或被布置在平行于其延伸的导向轨上。对接结合装置可以由两个结合头部构成,其分别分离且可分别在半个结合长度上行驶。
[0035] 结合单元自身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调整部件相对于水平载体可竖直运动,即,当对接结合装置应驶入时,通过相应的升降缸或类似物,结合单元被升起。
[0036] 如已经描述的,特别有利的是,当结合单元(若可能还有对接结合单元)布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之上的影响结合器的工作位置中,因为结合过程在第一输送装置上实现,且不要求在输送带上以结合为目的传递待结合的绳索带。
[0037] 除了该装置,本发明此外还涉及用于对接结合绳索带的方法,其中,在使用之前描述的类型的装置的情况下,借助于结合板条,将结合的绳索带的后边缘结合在前边缘上,所述后边缘被置于所送出的绳索带条的前边缘之上。
[0038] 在该方法的改进方案中,可以至少近似地确定后边缘和前边缘的几何运行轨迹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以及确定两个纵向边缘的位置,然后,控制装置以下述方式控制影响结合段的偏转的调整部件和影响结合段的水平移位的调整部件,即固定在结合板条段上的后边缘在补偿可能的轴向和横向偏差的情况被带到搭接位置上,其中在搭接位置中在边缘长度上有尽可能相同的搭接,然后实现结合。在执行该结合过程之后,例如固定边缘的真空断开,结合板条或边缘段被升高,且在绳索带还粘着的情况下若可能则卸料框下降。在对钢绳索带的磁性固定的情况下,无条件地提供这样的卸料框,而不取决于磁性固定是否通过永磁体或电磁体实现。
[0039] 在执行结合之后,所有运动的组件再次回到基础位置,也就是说,应已在支承梁上移位的结合单元返回基础位置,以及应已移位的所有段也返回具有直线布置的基础位置,结合板条段也返回被升起的基础位置。即实现所有调整的角度或线性移位的返回位置。
[0040] 此外,可设想的是,根据边缘的已确定的几何轨迹,首先通过整个结合单元经由驱动装置的偏转,以取决于轨迹确定的角位增量而实现第一位置匹配,然后在第二位置匹配范围内控制调整部件。根据由传感装置提供给边缘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可能的边缘线,且由此确定前和后边缘的两个参考线,然后整个结合单元被相应地偏转,从而进行后边缘的可能的边缘线或参考线与前边缘的相应线的粗略匹配。
[0041] 当针对位置匹配的全部运动同时进行时,是特别有利的。也就是说,控制单元计算所有控制参数以及单个运动和目的位置,相应的调整部件应将所属的运动部件带到所述目标位置中,以便能叠加所有三个运动,使得从在开始时刻出现的情况开始通过一次运动至正确的结合位置。附图说明
[0042] 通过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
[0043] 附图中:
[0044]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原理图;
[0045] 图2为在示出相关部件的情况下的图1所示的结合装置的前视图;
[0046] 图3为其侧视图;
[0047] 图4为图2所示的细节IV的放大的细节图;
[0048] 图5为从下方看的结合板条段和结合段的图4所示的部分视图;
[0049] 图6为在图4中的线VI–VI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其中,仅示出相关的部件;
[0050] 图7为在图4中的线VII–VII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其中仅示出相关的部件;
[0051] 图8为在图4中的线VIII–VIII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其中仅示出相关的部件;
[0052] 图9a-9c至图17a-17c侧视图(a)、俯视图(b)和边缘位置图(c)分别作为原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所有九个单一运行步骤;
[0053] 图18为在工作位置“搭接结合”上的结合装置的侧视图;
[0054] 图19为在工作位置“对接结合”上的结合装置的侧视图;
[0055] 图20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情况下设备布局的原理图;以及
[0056] 图21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情况下设备布局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图1以原理示意图的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1,它原则上用于搭接结合,但也可用于对接结合,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
[0058] 提供用于送入绳索卷带的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用于送出被搭接的绳索卷的第二输送装置3。各输送装置2、3优选由多个单传送带2a或3a(参看示例性的图9b)构成,传送带分别不同地延伸,从而整体形成倾斜延伸的过渡区域4,在此处两个输送装置2、3相邻。单传送带2a、3a分别通过共同的驱动装置驱动,即都在速度方面同步运行。通过改变单导向辊的位置,例如通过导向辊的线性移位,过渡区域可一定程度上在角度方面改变,以使得其可以适合搭接角度,使得过渡区域始终基本平行于结合单元,在下文中还将描述该结合角度,其通过承压结构的偏转而改变,其中单传送带2a、3a通过该单导向辊被送到过渡区域4中。
[0059] 此外,提供结合单元5,其整体被布置在承压结构6上,包括中心水平载体7,其可水平移位地(参看双箭头A)被布置在两个侧向竖直载体8、9上。以气压、液压或电动工作的调整汽缸为形式的一个或多个调整部件10(参看图18、19)用来实现用于搭接结合单元的驶入和驶出或用于对接结合装置的驶入和驶出的水平移位。
[0060] 承压结构6可围绕竖直轴线V在竖直载体9的区域中偏转。该偏转通过在此仅示意性示出的驱动电动机11实现,该驱动电动机驱动齿轮,该齿轮与弧状齿环12啮合。承压结构在底侧在滚轮13上引导,使得其整体可以围绕竖直轴线V偏转。
[0061] 结合单元14位于承压结构6中,其可连同承压结构围绕竖直轴线V转动。该结合单元由多个结合段15构成,下文中还将更详细地描述其结构、安置和功能。
[0062] 各结合段15都具有结合板条段16,其中,结合板条段16以其整体形成结合板条,通过结合板条实现边缘结合。结合板条段16在运行期间可以根据需求下降和上升。
[0063] 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装置的正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输送装置和其他不重要的部件。也仅示出四个结合段15a、15b、15c、15d,分别具有结合板条段16a、16b、16c、16d。当然,也可以根据结合单元应设计成多纤细,更确切的说根据可能的结合线有多长,而提供明显多于四个这样的结合段,例如六个或八个。
[0064] 此外,在图2中可以看到承压结构6,其包括水平载体7以及两个竖直载体8、9。在示出侧视图的图3中,可以部分地看到两个输送装置2、3,也示出了对接结合装置17,其在下文中还将被描述,它可在需要时用于结合。
[0065] 图4和图5以放大视图的方式示出图2所示的一部分。示出了两个结合段15a和15b。图4示出正视图,图5示出底部视图。
[0066] 一方面,结合单元包括第一载体18,第一载体分别通过线性导向件19可在中空的支承梁20上沿着该支承梁20线性移动。该支承梁20用于分配待施加的真空,在下文中还将对此进行描述。
[0067] 边缘侧的第一结合段15a直接转动支承在第一载体18a上。对于该目的,以轴螺栓为形式设置转动轴21a穿过在第一载体18a上的相应的轴承孔和在结合段15a的U形的竖直载体22a上的轴承孔23a。也就是说,结合段15a可以围绕通过轴螺栓形成的转动轴21a偏转。可替选地,可设想,还可水平线性移动地支承转动轴21a,使得其可以借助于所属的调整部件来移位。
[0068] 第一结合段15a与相邻的第二结合段15b再次转动运动地连接。对此,在竖直载体22a上再次设置两个侧向轴承孔23a,其由形成转动轴21b的另一轴螺栓穿过。此外,结合段15b的竖直载体22b位于该轴螺栓上,其同样具有由转动轴21b穿过的两个轴承孔23b。
转动轴21b在其自身方面固定在第二载体24b上,该第二载体通过线性导向件25b水平可移动地与位置固定的第一载体18b连接。该线性导向件25b配有伺服电动机形式的调整部件26。通过该伺服电动机现在可以相对于位置固定的第一载体18b线性且水平地移动第二载体24b。在转动轴21b与第二载体24b固定连接之后,因此该转动轴21b也被水平移位。
因为两个结合段15a和15b的两个竖直载体22a和22b也直接通过其各自的轴承孔与该转动轴21b连接,因此这两个结合段15a、15b取决于调整部件26的调整运动而被相互偏转。
[0069] 在该所述的方式中,两个结合段15b和15c以及15c和15d相互转动连接,结合段15d借助其右端以参考朝向结合段15a的左端的方式围绕相应的、位置固定的转动轴21e转动支承。各调整部件26分别在转动轴21b、21c、21d的区域中(参看图2)作用,因此转动轴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载体24b、24c、24d移位。由此导致,结合段15a-15d可以相互倾斜,因此可以相互改变其相对位置,类似地,这在链环中是可能的。此外,如果两个转动轴21a和
21e也是水平移动的,则它们分别配有调整部件。
[0070]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结合板条段16a、16b分别布置在第二竖直载体27a、27b上,相应地,所有其他结合段当然也一样。该第二竖直载体27a、27b分别通过两个线性导向件28a、28b与第一竖直载体22a或22b连接,可以相对于(竖直看)位置固定的第一竖直载体22a、22b竖直向上和向下运动,且所属的结合板条段与其一起。针对该运动,分别设置两个相互毗邻的调节部件29a、30a或29b、30b,其分别同样被实施成气压或液压汽缸。每个汽缸30a、30b分别直接形成或挂在位于其上的第一汽缸29a、29b的活塞上。当汽缸29a、29b运动时,则一方面所属的汽缸30a、30b向下运动。然而在其与结合板条段16a、16b连接之后,结合板条段也由此向下运动,分别通过线性导向件28a、28b引导。第二调整运动可以单独通过各汽缸30a、30b实现,汽缸可以单个地再次竖直地移动结合板条段16a、16b。当作用于边缘,且与待结合的带的前边缘一起为实现向下运动而被抬起时或当下降以实现结合时,该运动通过汽缸30a或30b实现。为送出被结合的绳索带,各段专用组装件通过第一汽缸29a、29b明显进一步被向上拉。
[0071] 当然,每个结合段15a–15b具有这样的双汽缸结构,同样地,每个结合段具有第一竖直载体和第二竖直载体,各结合板条段布置在竖直载体上。
[0072] 如图4最后所示,提供另一调整部件31,该调整部件被支承在支承梁20上。其在所示的示例中与第一载体18a连接。该调整部件31例如再次为伺服电动机,可以沿着支承梁20通过线性导向件19引导而位移整个结合单元,结合单元由结合段15a-15b构成,单个的第一载体18a–18d挂在所述线性导向件19上。也就是说,整个的段组合可以被线性地移位,其中,该线性移位总是可能的,而不取决于现在单个的结合段15a–15d如何相互偏转或结合板条段如何定位。
[0073] 也就是说,在该结合单元14内,总共有三个可动性。第一可动性为整个结合单元沿着支承梁20运动。第二可动性为围绕通过转动轴21a–21e形成的各竖直轴线的运动,第三可动性为各结合板条16–16d的竖直运动。在整个承压结构6上的偏转被称为第四可动性。
[0074] 如图5所示,在支承梁20的底侧上提供第一接口32,且在结合板条段上提供第二接口33。它们可通过相应的管路连接,且用于通过结合板条段抽吸空气,对此其在其底侧上具有多个吸气口34。支承梁20与泵形式的中心低压产生装置耦接,空气从其中被抽吸出。如果存在管道连接,则在末端效应中通过结合板条段吸出空气。通过合适的可以接通或断开单个的管道。当结合板条段现在被置于待结合的绳索带上时,则其被吸住,由此被固定在其上。当前,这是重要的,对此一方面在边缘区域中抬起绳索带,另一面也将其扭曲。
[0075] 图6至图8示出根据图4的三个线VI-VI、VII-VII和VIII-VII的截面图。
[0076] 图6在此详细示出在转动连接区域中出现的结构,在此是在两个结合段15a和15b之间。一方面示出中空的支承梁20、第一载体18b以及在此成双提供的线性导向件19。此外,示出伺服电动机形式的调整部件26以及第二载体24b和在其上通过轴螺栓实现的转动轴21b,在其上再次布置有轴承孔23a以及23b。此外,示出在此同样成双提供的线性导向件25b,通过其第二载体24b可水平移位地布置在第一载体18b上。
[0077] 此外还示出了,支承梁20通过多个线性导向件35(在水平顺序上提供多个)的连接结构可竖直移动地布置在水平载体7上。通过多个其他的调整部件36,支承梁20可坚直运动,并且包括全部结合段15a–15d等的整个结合单元14可借助此支承梁竖直运动。对此可以是,当应使用图6中同样示出的对接结合装置17时,搭接结合单元14竖直向上运动。
[0078] 图7以详细的形式示出关于两个汽缸29a、30a的耦接的相关部件。明显地,汽缸30a直接挂在汽缸29a的活塞上。另一方面,结合板条段15a也位于汽缸30a的活塞上,该结合板条段通过线性导向件28a线性移动地通过其第二竖直载体27a在第一竖直载体22a上引导。第一汽缸29a从上侧固定在第一竖直载体22a上,且通过其活塞杆向下推或向上拉第二汽缸30a。
[0079] 图8最后示出在线VIII–VIII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在此示出结合板条段15a,在其上在两个纵向侧上布置有卸料框37。卸料框用于在结合后将可能粘附在结合板条段15a上的、粘糊糊的绳索带压离结合板条段15a。它们通过液压或气压调整汽缸38可竖直向下驶离结合框平面。同样,在该图中仅示出相关的部件。
[0080] 下文中,将根据图9a-9c...17a-17c说明,完整的结合过程如何发生。以“a”表示的图示出结合单元14连同对接结合装置17的侧视图。以“b”表示的图示出俯视图,用于示出单个结合段的位置,其中以虚线示出此时给出的边缘轨迹。以“c”表示的图最终仅示出给出的边缘轨迹连同传感装置。所有视图仅是原理图,它只是很基本的,上对于功能说明重要的部件才会示出或详细描述。每三幅图示出确定的、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0081] 首先,结合装置1当然具有中心控制装置39,其控制整个装置运行,即一方面控制所有调整部件等,以及当然还有相应的输送装置等。此外,两个不同传感装置的位置获取信号被送至控制装置39,如其由此第一在图9中示出的。提供第一传感装置40,其包括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具有总共十一个单传送带2a的十个光学传感器41,其在第一输送装置2之上分别布置在两个传送带2a之间。它们布置成直线,参看图9b。传感器41被布置在机构上,通过该机构单传送带2a在其上分支的长度上可改变,以用于设置过渡区域4的角度。因此,传感器41或传感器线总是基本上平行于该所设置的对角线。通过所述传感器41,若其不调整,其校准线最终平行于实际结合线,则既获取被抽出的、完成结合的绳索带的后边缘45,又获取进入的绳索带部分的前边缘48。因为这两个边缘分别在传感器41下通过,使得传感器以边缘的通过来分别给出个体信号。因为已知输送速度,当输送装置2紧接着停止时,因此可以确定各被检测的边缘点位于何处。即,存在着十个传感器41的十个位置信息,其分别准确表示所检测的边缘点的各空间位置。然后,根据这十个边缘位置,可以在控制装置39方面,至少以近似的方式,然而以足够好的精度,获取分别所获取的边缘的具体轨迹,它是指后边缘和前边缘的具体轨迹。对此,也获取精确的边缘位置信息。
[0082] 此外,提供第二传感装置42,其包括纵向边缘传感器43,其获取结合的、所放出的绳索带条的纵向边缘,以及所提供的、待结合的绳索带部分的纵向边缘。如果这两个纵向边缘位置已知,则可以确定这两个位置之间的侧向错位。也就是说,通过这两个传感装置40、42,一方面可以确定前和后边缘之间的具体边缘错位,另一方面可以确定各自的纵向边缘错位。首先,结合装置如下工作:
[0083] 图9a-图9c示出移走之前结合完的绳索带44之后的情况。如图9c中箭头所示的,该绳索带44从右向左运动。参看图9c,其具有后边缘45,该边缘为轻微弧状的。在图9b和图9c中,分别示出具有单光学传感器41的传感装置40。明显地,后边缘45在移走期间在该传感装置40之下被拉过。每个传感器41检测一次确定的边缘点的通过,使得总共给出十个通过信号。输送装置还将运送绳索带44一小段,通过输送速度和停止时间点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个通过传感器41获取的边缘点在停止情况下现在所处的位置。
[0084] 具有边缘传感器43的传感装置42也获取了绳索带44的之下通过的纵向边缘46,使得在控制方面,也给出关于该纵向边缘位置的精确结果。
[0085] 如图9a所示,结合单元14位于工作位置,对接结合单元17位于静止位置。明显地,汽缸36下降,使得结合板条段15临近且在后边缘45之上。
[0086] 参看图10a–图10c,在下一步骤中,现在通过所有调整汽缸29a、30a–29d、30d的整体驱动使四个结合板条段15a–15d下降,且在后边缘45的区域中置于绳索带44上。同时完成抽吸,即通过支承梁20和结合板条段15a–d借助于泵60抽吸空气,使得绳索带44在边缘45的区域内从下方吸在结合板条段15a–d上。此外,在基本形式上现在没有变化(比较图9b–10b或9c–10c)。
[0087] 参看11a–图11c,在下一步骤中,各汽缸30a–30d仅略微向上移动,导致绳索带44在边缘侧略微升起(见图11a)。此外,在结合段设置等方面至此没有变化。
[0088] 在下一步骤中,根据图12a-图12c,待结合的绳索带条47现在仅通过第一输送装置2输送。这是可能的,作为升起绳索带44的边缘45的结果,其不再位于第一输送装置2上,参看图12a。
[0089] 图12c示出,绳索带条47的前边缘48同样在具有多个单光学传感器41的传感装置40之下通过。在获取边缘通过时,每个传感器41给出决定的获取信号,使得总共有十个时间上可能不同地给出的传感器信号。通过与已知的输送速度相结合,在此也可以精确地确定在输送装置2停止后每个获取的边缘点的位置。然后,由这十个位置信息可以在控制装置方面以近似的方式再次确定前边缘48的边缘轨迹。
[0090] 如图12c所示,后边缘45和前边缘48明显非线性延伸,而是二者轻微弯曲,使得因此不会出现整齐的搭接。该弯曲形状在控制装置方面是精确已知的,这可以通过对于每个边缘确定的十个测量点实现。当然,也可以使用明显多于十个的传感器,当然也可以使用提供每个边缘的完整单一图像的相应照相机等。在各种情况下,在控制装置方面,至少以近似的方式已知各边缘几何形状,以及两个边缘45、48之间的相对位置。
[0091] 此外,具有纵向边缘传感器43的传感装置42也获取绳索带条47的纵向边缘49。因为,在控制装置方面,现在既已知已经送出的绳索带44的纵向边缘46,又已知待结合的绳索带条47的纵向边缘49的位置,因此在控制装置39方面可以确定可能的纵向边缘偏差,即两个带的相互之间的侧向偏差。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给出这样的侧向偏差,参看图
12c。
[0092] 在图13a–13c至图15a–15c中更加详细地示出优选同时进行的下一步骤,其下文中一个接一个地描述,然而优选同步完成。
[0093] 现在根据对于两个边缘45和48的以及纵向边缘46和49的现有的位置信息,控制装置39计算对于整个相对运动的调整或控制信息,其对于精确的边缘对齐是必要的。基本上,实现被结合的绳索带44相对于待结合的绳索带条47的对齐。这需要通过相应地控制相应的调整部件来实现,此调整部件为伺服电动机、电动机、汽缸。
[0094] 在第一步中,根据图13a-图13c,首先粗略地进行边缘对齐,承压结构6通过驱动器11围绕树脂轴线V最小地偏转,参看图13b中的箭头表示。该偏转导致边缘45进一步在边缘48上被拉动,参看图13c与根据图12c的状态比较。根据图12c的明显的、在此仅示意性示出的边缘偏差已经由此而减小。这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每个边缘的各边缘位置信息计算出虚拟线,且确定虚拟线之间的角度。在其上整个结合单元移动,尽管很小的转动运动,这两个虚拟线相互接近分别取得一致。这完成是很可能的,因为边缘45已经被吸在结合板条段15a-d上,因此在该转动运动期间将与其一同运动。然而,如果转动轴21a和21e也是水平运动的,则通过承压结构6的偏转实现的对齐可以单独通过单转动轴21a–e的相应的运动而实现。在此,承压结构6不能运动。
[0095] 在下一步骤中,如在图14a–14c所示的,边缘45在几何形状上配合边缘48的轨迹。这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控制装置现在控制属于单转动轴21b、c、d的调整部件26,使得其将各转动轴线水平移位所要求的量。在此,强制导致结合单元15a–15d相互围绕各转动轴的偏转。参看图14b,在结合段的区域中有略微成弧形的形状,其也强制地在结合板条段16a–16d方面被接受。因为边缘45被固定在其上,因此边缘45也取决于结合板条段运动而单个移动。现在,该运动在转动轴21b–d通过调整部件26垂直于边缘45被移位之后有利地垂直于边缘方向而重新出现。在钢或织物帘线的轨迹方面,以最佳方式进行边缘修正。
在此,该运动出现直至边缘45具有的形状近似地对应于边缘48的形状。其运动直至其(参看图14c)在整个边缘长度上近似相同形状地搭接边缘48。参看图14c,明显地,这两个边缘是基本上相同偏斜的,然而是搭接的。然而像以前一样,依然有较小的侧向边缘偏差。
[0096] 参看图15a–图15c,现在在下一步中修正该边缘偏差。因为该边缘偏差已知,且其在之前的偏转运动期间以可实行的、已知的方式改变,现在通过控制调整部件31沿着支承梁30引导整个结合单元,在线性导向件19上被线性移位,如在图15b中通过箭头所示的。该移位出现直至纵向边缘46与纵向边缘49精确地对齐。现在,该理想的边缘对齐结束。参看图15c,明显地,这两个边缘45和48理想地相互定位,如同两个纵向边缘46和49相互精确地对齐。
[0097] 参看图16a-图16c,现在在下一步中进行结合过程。之前被升起的结合板条15的结合板条段15a-15d现在通过汽缸30a-30b的动作被下降。这导致边缘45被压在边缘48上,且橡胶材料被相互挤压固定。在此边缘的对齐当然不会相互改变,因为之前用于抵消目的而调整的结合段以及可能被线性移位的结合单元作为这样的抵消几何结构不会改变。仅完成结合板条段16a–d的竖直运动,以执行结合。
[0098] 如果结合过程结束,则首先全部结合板条段16a–16d再次升高,其应与被结合的绳索带脱离。对此,同时卸料框37向下移动,参看图17a,以在断开真空后将可能粘在结合板条段的底侧上的绳索带卸下。结合板条段15a–d通过两个汽缸29a、30a...29d、30d的相互作用相对远地被向上拉,因为接下来被结合的绳索带以更高的速度在结合单元直线被拉过,且鉴于绳索带的可能的波浪性而需要足够的间距,以避免碰撞。
[0099] 结合段15a–d在升高的同时也再次返回基本位置,也就是说,是结合段15a–d自身方面的、结合段15a–d的线性运动方面的全部的角度调整等被再次撤回,结合单元14返回图9a–图9c所示的基本位置。结合的绳索带仅停留在两个输送装置2、3上。其现在高速被送走,参看图17c,向左移动。在此,如已经结合图9a–图9c所描述的,强制使绳索带44的新的后边缘45通过传感装置40,由新的、以根据图10–图17的顺序步骤来获取后边缘的边缘位置。
[0100] 图18和图19在侧视图中示出结合装置的基本部件,如前所述的。根据图18中的显示,结合单元14在工作位置位于两个待结合的边缘45和48之上。在第一传输装置2之上完成结合过程,如所执行的。对接结合装置17位于静止位置。
[0101] 然而,如果应在本发明的装置上进行对接结合,则整个结合单元14通过调整汽缸36被竖直向上拉,参看图19。同时,通过其或通过水平载体7的调整汽缸10向左移动。这导致结合单元14移动离开工作位置,进入静止位置,同时与其关联的对接结合装置17被置于工作位置。在所示示例中,对接结合装置14具有两个锥齿轮对50、51,其然后将现在对接放置的两个边缘45和48结合。
[0102] 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可以与不同的前接和后接的其他组件(如用于加工这样的绳索带条)组合成工作生产线。图20和图21示出这样的总设备的两个典型布局。
[0103] 一方面,示出具有第一输送装置2和第二输送装置3的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1。如图20所示,待结合的绳索带条由拆卷器52拆开,该拆卷器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切割位置借助于后置的剪床53调整角度。在拆卷器中,待加工的材料卷被挂住且拆开。在此,待加工的涂有橡胶的绳索带由中间层薄膜、亚麻布或类似物)分开。使用该中间层,以防止涂有橡胶的材料带粘合。为了实现不同的切割角度,可以如所述地转动拆卷器52,然而这不是强制要求的。对于这样拆卷器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已知可以将材料卷挂在其中的单拆卷器。对于具有旋转台的双拆卷器来说,可以挂两个材料卷,其中一个被加工,一个被替换。此外,已知具有梭框的双拆卷器,用于挂两个材料卷,一个被加工,一个被替换。此外,已知盒式拆卷器,其中,材料卷被挂在盒中,且盒然后被送至拆卷器中。该枚举不是限制性的。
[0104] 如所述的,剪床接在拆卷器52之后。剪床工作台与拆卷器52连接,且在需要的情况下与拆卷器52一同转动。待加工的材料位于剪床工作台上,且位于其上地被拉入剪床。通常输送装置位于在工作台始端或在其上,该传送装置将材料始端送入剪床,例如被驱动的输送卷。这总是必要的,当设备完全排空时,新的材料卷必须被置入剪床53中,或者若为转动拆卷器,则材料被回拉出该剪床53一定距离。
[0105] 该剪床53用于以限定的宽度和限定的角度切割绳索带条。使用不同类型的剪床。例如,具有固定的下切片和上下运行的上切片的所谓的斩首机剪床。此外,已知具有长切片和在其上沿着其运行的圆切片的圆切片剪床。此外,已知具有快速旋转的锯切片的剪床。
[0106] 拉回部54在剪床之后。其用于将材料带送入剪床中,如上文所述的。此外,剪床53具有传送带55,该传送带接纳被切割的绳索带条,且将其运送出剪床53。这样的输送器可实施为单传送带,以多传送带的形式,或以具有中间设置的升高装置的多传送带的形式,如通过EP1745920所已知的。
[0107] 然后,绳索带条被置于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第一输送装置2上,且被送至实际的结合单元,其为对接结合单元,为搭接结合单元。第一输送装置2基本上也可以与出剪床53所属的输送装置55一起。也就是说,对于结合装置,在实际的结合器与剪床之间仅有一个第一输送装置。
[0108] 任选提供的稳定卷56被置于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或其第二输送装置之后。在此,仅涉及被驱动的卷,其将来自结合装置1的材料送入下一个部件。在此,材料通过在该卷上的输送而得到反向弯曲,该材料通过该反向弯曲在纵向方向上拉紧。因此背景为,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1中加工时减小材料在纵向方向上的旋转。然而,该卷并非强制提供的。
[0109] 根据图20,之后为同样任选的涂层装置57。在该情况下,在所生产的材料带上还附加另外的橡胶条,一至十二个。在附加可以从上部和/或从下部完成。此外,材料带的外边缘通常被镶边,即橡胶条超出边缘地被附加,且围绕橡胶边缘,从而包裹在外部边缘(=切割边缘)上裸露的帘线。
[0110] 在各种情况下提供打卷器58。在该情况下,所完成的材料带再次借助用来防止粘合的中间层卷在筒上。在此,也有不同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覆盖从非常简单的单打卷器到全自动打卷器,在单打卷器中材料必须被手动切割且在新卷上卷起,在全自动打卷器中对于材料处理不需要任何操作。
[0111] 在图21中示出第二设备布局。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记。
[0112] 除了拆卷器52、剪床53、拉回部54、传送带55和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1以及任选的稳定卷以外,在此提供所谓的纵断器59。在此涉及纵向部分装置,即在结合装置1中生产的长材料带被分成两个条。这用于提高设备的产量,因为对于这样的设计,剪床部将两个完成的带导入两个在此提供的打卷器58。其他的圆切片用作为纵断器切片。
[0113] 在各种两个打卷器58的情况下,任选的、两个涂层装置57被置于纵断器59之后。
[0114] 尽管在全部视图中,绳索带从右向左被输送,且因此也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延伸,当然,布局也可以反过来,实施镜像的实施方式,即从左向右的输送所述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