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及其制作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669308.9 申请日 2017-08-08 公开(公告)号 CN107443768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申请人 安徽泰诺塑胶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厚旺; 袁学刚;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包括碗底,所述碗底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下碗壁,所述下碗壁的顶部设有与下碗壁无缝接合的上碗壁,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上碗壁的内壁设有若干条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嵌合有硬质环形塑料加固圈。本发明的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使用时将上碗壁展开,并将加固圈安装在卡槽内,使整个碗处于坚硬的状态,使用时不会 变形 ,不用时,将加固圈取下,将上碗壁折叠进下碗壁内,缩小了塑料碗的整体体积,携带方便,同时由于上碗壁由软质塑料制成,折叠时不会产生折痕而影响碗的美观。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包括碗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底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下碗壁,所述下碗壁的顶部设有与下碗壁无缝接合的上碗壁,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上碗壁的内壁设有若干条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嵌合有硬质环形塑料加固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槽的个数最多为
6个,环形卡槽的宽度为上碗壁整体高度的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碗壁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0份食用级聚丙烯,1~2份食用级滑石粉、0.5~1.5份有机、1~1.5份偶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碗壁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40份食用级聚丙烯、10份食用级聚乙烯、5~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白油
2~5份微米级、1~2份硬脂酸钙。
5.一种用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塑胶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50份食用级聚丙烯置于搅拌器中,再向搅拌器中加入1~2份食用级滑石粉、0.5~
1.5份有机锡、1~1.5份硅烷偶联剂,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A;
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原料A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得到下碗壁原料;
3)将步骤2)所得的下碗壁原料置于模具中,待其冷却后脱模,得到碗底和下碗壁;
4)取40份食用级聚丙烯和10份食用级聚乙烯置于搅拌器中,再向搅拌器中加入5~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白油、2~5份微米级碳酸钙、1~2份硬脂酸钙,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B;
5)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原料B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得到上碗壁原料;
6)将步骤5)所得的上碗壁原料置于模具中,待其冷却后脱模,得到上碗壁;
7)将步骤3)得到的下碗壁和步骤6)所得的上碗壁采用无缝接合技术进行无缝接合,得到所需的塑胶碗。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出去旅行或野餐时有人喜欢自带餐具,由于塑料碗质轻且不易摔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塑料碗具有一定的体积,占用的空间较大,携带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及其制作方法,不用时可以将塑料碗折叠起来,体积小,携带起来特别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包括碗底,所述碗底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下碗壁,所述下碗壁的顶部设有与下碗壁无缝接合的上碗壁,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上碗壁的内壁设有若干条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嵌合有硬质环形塑料加固圈。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卡槽的个数最多为6个,环形卡槽的宽度为上碗壁整体高度的1/6。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下碗壁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0份食用级聚丙烯,1~2份食用级滑石粉、0.5~1.5份有机、1~1.5份偶联剂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上碗壁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40份食用级聚丙烯、10份食用级聚乙烯、5~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白油、2~5份微米级、1~2份硬脂酸钙。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塑胶碗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取50份食用级聚丙烯置于搅拌器中,再向搅拌器中加入1~2份食用级滑石粉、0.5~1.5份有机锡、1~1.5份硅烷偶联剂,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A;
[0011] 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原料A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得到下碗壁原料;
[0012] 3)将步骤2)所得的下碗壁原料置于模具中,待其冷却后脱模,得到碗底和下碗壁;
[0013] 4)取40份食用级聚丙烯和10份食用级聚乙烯置于搅拌器中,再向搅拌器中加入5~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白油、2~5份微米级碳酸钙、1~2份硬脂酸钙,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B;
[0014] 5)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原料B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得到上碗壁原料;
[0015] 6)将步骤5)所得的上碗壁原料置于模具中,待其冷却后脱模,得到上碗壁;
[0016] 7)将步骤3)得到的下碗壁和步骤6)所得的上碗壁采用无缝接合技术进行无缝接合,得到所需的塑胶碗。
[0017] 本发明的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使用时将上碗壁展开,并将加固圈安装在卡槽内,使整个碗处于坚硬的状态,使用时不会变形,不用时,将加固圈取下,将上碗壁折叠进下碗壁内,缩小了塑料碗的整体体积,携带方便,同时由于上碗壁由软质塑料制成,折叠时不会产生折痕而影响碗的美观。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收起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碗底;2、加固圈;3、卡槽;4、上碗壁;5、下碗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便携式塑胶碗,包括碗底,所述碗底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下碗壁,所述下碗壁的顶部设有与下碗壁无缝接合的上碗壁,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上碗壁的内壁设有若干条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嵌合有硬质环形塑料加固圈。
[0023] 下碗壁为硬质塑料制成,上碗壁为软质塑料制成,使用时将上碗壁展开,并将加固圈安装在卡槽内,使整个碗处于坚硬的状态,使用时不会变形,不用时,将加固圈取下,将上碗壁折叠进下碗壁内,缩小了塑料碗的整体体积,携带方便。
[0024]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卡槽的个数最多为6个,环形卡槽的宽度为上碗壁整体高度的1/6。
[0025] 使用时上碗壁内部都安装上加固圈,是塑料碗更加坚固,不会变形。
[0026] 进一步的,所述下碗壁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0份食用级聚丙烯,1.3份食用级滑石粉、1.1份有机锡、1.2份硅烷偶联剂。
[0027] 食用级滑石粉无毒,与聚丙烯混合后可以使聚丙烯的刚性高,高温下抗蠕变性好,且易加工。
[0028] 进一步的,所述上碗壁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40份食用级聚丙烯、10份食用级聚乙烯、8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份白油、3份微米级碳酸钙、1.5份硬脂酸钙。
[0029] 将食用级聚丙烯和食用级聚乙烯共混,可以改善聚丙烯的低温脆性,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改善食用级聚丙烯的塑形,使得到的塑料碗的上碗壁足够柔软。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塑胶碗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 1)取50份食用级聚丙烯置于搅拌器中,再向搅拌器中加入1.3份食用级滑石粉、1.1份有机锡、1.2份硅烷偶联剂,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A;
[0032] 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原料A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得到下碗壁原料;
[0033] 3)将步骤2)所得的下碗壁原料置于模具中,待其冷却后脱模,得到碗底和下碗壁;
[0034] 4)取40份食用级聚丙烯和10份食用级聚乙烯置于搅拌器中,再向搅拌器中加入8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份白油、3份微米级碳酸钙、1.5份硬脂酸钙,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B;
[0035] 5)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原料B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得到上碗壁原料;
[0036] 6)将步骤5)所得的上碗壁原料置于模具中,待其冷却后脱模,得到上碗壁;
[0037] 7)将步骤3)得到的下碗壁和步骤6)所得的上碗壁采用无缝接合技术进行无缝接合,得到所需的塑胶碗。
[0038]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