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

申请号 CN201610130853.6 申请日 2016-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5583622A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申请人 宾兴; 发明人 苏建平; 章胜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进料机构、组装平台、物料运载机构、 焊接 机构、点胶机构及出料机构,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分别设置于组装平台的两侧;组装平台的中部设置有转盘,转盘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上下料工位及至少二个加工工位;物料运载机构设置于上下料工位的外侧;焊接机构及点胶机构分别设置于加工工位外侧;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电源安装固定在治具内;治具装载及导料;上料准备;上料;将治具运载至加工工位;对电源进行加工;下料。本发明实现了全自动导料、上料、加工及下料,集成有多个工位,提升电源组装效率,提升了加工 精度 ,降低了产品不合格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机构(1)、组装平台(2)、物料运载机构(5)、焊接机构(6)、点胶机构(7)及出料机构(9),其中,上述进料机构(1)及出料机构(9)分别设置于组装平台(2)的两侧,进料机构(1)延伸至组装平台(2)的外侧,并将装载有电源(05)的治具(04)逐次向前运输至组装平台(2)处;上述组装平台(2)的中部设置有转盘(21),转盘(21)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上下料工位(4)及至少二个加工工位(8);上述物料运载机构(5)设置于上下料工位(4)的外侧,并将进料机构(1)上的治具(04)夹取运载至打开的上下料工位(4)处,转盘(21)带动上下料工位(4)转动至加工工位(8)处,上下料工位(4)关闭以夹紧治具(04);上述焊接机构(6)及点胶机构(7)分别设置于加工工位(8)外侧,以分别对加工工位(8)上治具(04)内的电源(05)进行焊接及点胶,转盘(21)继续旋转使焊接及点胶完成的电源(05)转动至上下料工位(4)处,上下料工位(4)打开,物料运载机构(5)将治具(04)夹出并运载至出料机构(9)上,治具(04)经出料机构(9)运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装平台(2)包括平台旋转驱动机构、凸环组件、滑台驱动机构(01)、活动滑台(02)、旋转控制机构(03)、机架(3)及转盘(21),其中,上述转盘(21)设置于机架(3)上,并向上伸出机架(3),平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转盘(21)下方,与转盘(21)连接,并驱动转盘(21)旋转,转盘(21)外缘开设有至少二个工位槽,工位槽处对应为上下料工位(4)或加工工位(8);上述凸环组件设置于转盘(21)下方,且与转盘(21)之间留有间隙;上述旋转控制机构(03)及活动滑台(02)设置于上下料工位(4)及加工工位(8)处,两者之间放置有治具(04),旋转控制机构(03)随转盘(21)旋转至各个加工工位时,对应设置在加工工位下方的凸环组件使旋转控制机构(03)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旋转控制机构(03)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使治具(04)旋转,以调整治具(04)上电源(05)的度,以便实现在不同工位上对该电源(05)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
上述滑台驱动机构(01)设置于上下料工位(4)处,并与活动滑台(02)连接,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活动滑台(02)运动,以便松开治具(04),便于在上下料工位(4)处实现治具(04)的取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平台旋转驱动电机(22)、平台驱动传动带(23)及分度盘(24),其中,上述平台旋转驱动电机(22)通过平台驱动传动带(23)与分度盘(24)连接,分度盘(24)设置在上述转盘(21)下方,并与转盘(21)固定连接,平台旋转驱动电机(22)通过分度盘(24)带动转盘(21)旋转;
所述的凸环组件包括环形支撑圈(25)、支脚(26)及(27),其中,上述支脚(26)包括至少二个,支脚(26)固定于机架(3)上,并沿环形支撑圈(25)均匀间隔设置,以便支撑环形支撑圈(25);上述环形支撑圈(25)设置于转盘(21)下方,并与转盘(21)之间留有间隙;上述凸块(27)包括至少二个,凸块(27)对应设置于上述加工工位(8)的下方,旋转控制机构(03)随转盘(21)运动至加工工位(8)处时,加工工位(8)下方的凸块(27)使旋转控制机构(03)在竖直方向上直线上升或下降,旋转控制机构(03)将直线运动转换为对治具(04)的旋转运动,通过凸块(21)的高度设计实现对治具(04)旋转角度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控制机构(03)包括升降固定支座(031)、升降活动座(033)、辊轮(032)、升降滑轨(034)、升降滑块(035)、升降齿轮(036)、齿条(037)及传动轮(038),其中,上述升降固定座(031)固定在转盘(21)工位槽的内侧,升降固定座(03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二个治具(04);上述传动轮(038)对应治具(04)设置于升降固定座(031)的内侧,传动轮(038)的外侧与治具(04)连接,各传动轮(038)之间通过传动同步带(039)连接,以实现联动,传动轮(038)的内侧与升降齿轮(036)连接;上述升降活动座(033)设置于升降升降固定座(031)的外侧,并穿过转盘(21)向下延伸至上述环形支撑圈(25)附近;上述升降辊轮(032)设置于升降活动座(033)的底部,升降活动座(033)带动升降辊轮(032)旋转至加工工位(8)处时,位于环形支撑圈(25)上的凸块(27)将辊轮(032)顶起,辊轮(032)推动升降活动座(033)向上运动;上述齿条(037)设置于升降活动座(033)的外侧并与上述升降齿轮(036)啮合;上述升降滑块(035)固定在升降活动座(033)上,升降滑轨(034)设置在固定座(031)上,并嵌入升降滑块(035)的滑槽内,辊轮(032)推动升降活动座(033)使升降滑块(035)在升降滑轨(034)上直线运动,齿条(037)带动升降齿轮(036)旋转,升降齿轮(036)驱动传动轮(038)旋转,以便调整治具(04)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04)的内端卡设在随动卡座(041)上,随动卡座(041)与上述传动轮(038)连接,传动轮(038)通过随动卡座(041)带动治具(04)旋转,随动卡座(041)的内侧端设有弹性顶块(042);
所述的治具(04)包括治具本体(043)、扁头卡杆(044)、圆头卡杆(045)及卡线杆(046),其中,上述治具本体(043)的下部开设有安装空间(047),电源本体(051)卡设在该安装空间(047)内;治具本体(043)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卡槽(049),电源盖体(052)的正负极连接片卡设在卡槽(049)内;上述卡线杆(046)的两端连接固定在治具本体(043)的两侧壁上,卡线杆(046)上开设有线槽(048),线槽(048)沿卡线杆(046)向内凹陷,电源(05)的导线(053)放置在线槽(048)内,并通过线槽(048)侧壁通孔内的卡珠卡紧固定,卡珠的另一端连接弹簧,导线(053)放入线槽(048)内时弹簧压缩,弹簧的反弹将导线(053)卡紧固定在线槽(048);
上述扁头卡杆(044)及圆头卡杆(045)分别连接在治具本体(043)的内外两侧部,扁头卡杆(044)卡设在上述随动卡座(041)内,通过随动卡座(041)在圆周方向上限位,安装时,扁头卡杆(044)的端部顶住随动卡座(041)内的弹性顶块(042),使弹性顶块(042)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滑台(02)包括滑台固定座(021)、滑台连杆(022)、滑台推板(023)及固定卡座(024),其中,上述滑台固定座(021)固定在转盘(21)上,并位于升降固定座(031)的外侧,与升降固定座(031)间隔设置;上述滑台连杆(022)包括至少二根,滑台连杆(022)的一端连接在滑台固定座(021)上,并穿过滑台固定座(021),相对于滑台固定座(021)自由滑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座(024),滑台连杆(022)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滑台固定座(021)及固定卡座(024);上述固定卡座(024)上设置有固定槽,治具(04)的圆头卡杆(045)放置在该固定槽内,并在固定槽内自由转动,固定卡座(024)的下部设有滑块,滑块与嵌设在设置于滑台固定座(021)上的滑轨上,并沿该滑轨直线运动;上述滑台推板(023)与上述固定卡座(024)固定连接,滑台推板(023)穿过转盘(21)上的工位槽向下延伸与上述滑台驱动机构(01)连接;
装载治具(04)时,滑台驱动机构(01)通过滑台推板(023)驱动固定卡座(024)沿滑轨向外侧运动,压缩其外侧的弹簧,将治具(04)的圆头卡杆(045)与扁头卡杆(044)分别放置在固定卡座(024)与随动卡座(041)内,滑台驱动机构(01)的驱动力消失后,弹簧的反弹里推动固定卡座(024)卡紧治具(04);卸载治具(04)时,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固定卡座(024)克服弹簧的反弹力向外侧运动,以取下治具(04);
所述的滑台驱动机构(01)包括安装座(011)、升降汽缸(012)、升降导杆(013)、升降座(014)、推动汽缸(015)及推动板(019),其中,上述安装座(011)固定在机架(3)上,推动汽缸(015)设置于安装座(011)下方,推动汽缸(015)的输出轴穿过安装座(011)向上延伸;上述升降导杆(013)包括二根,分别设置于推动汽缸(015)输出轴的两侧;上述升降座(014)套设在升降导杆(013)上,沿升降导杆(013)上下自由滑动,且与升降汽缸(012)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该输出轴推动升降座(014)沿升降导杆(013)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上述推动汽缸(015)连接固定在升降座(014)的下方,推动汽缸(015)的输出轴通过连板(016)与推动板(019)连接;上述推动板(019)底部设置推动滑块(018),推动滑块(018)与设置在推动板(019)上的推动滑轨(017)嵌合,并沿推动滑轨(017)自由滑动;装卸治具(04)时,升降汽缸(012)将推动板(019)向上顶起至转盘(21)的工位槽内,使推动板(019)与滑台推板(023)交叉叠合,推动汽缸(015)驱动推动板(019)向外侧直线运动,推动板(019)贴紧滑台推板(023),并将滑台推板(023)向外侧推出,完成治具(04)装卸后,推动板(019)向下运动至工位槽下方,以便不干涉转盘(21)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运载机构(1)包括导料板(11)、导料电机(12)、导料齿轮(12)、导料链条(17)及治具固定座(19),其中,上述导料板(11)包括二块,两导料板(11)间隔平行设置;上述导料电机(12)设置于导料板(11)的一端下方,导料电机(12)的输出轴伸出导料板(11)的外侧,该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导料同步轮(14),导料同步轮(14)通过导料传动带(15)与设置于导料板(11)外侧的导料传动轮(16)连接;上述导料齿轮(12)包括至少二个,分别间隔设置于两导料板(11)之间的间隔内,其中一导料齿轮(12)与上述导料传动轮(16)连接;上述导料链条(17)与导料齿轮(12)啮合连接,导料链条(17)包括链条本体(171)及支撑片(172),支撑片(172)包括至少二组,各组支撑片(172)间隔设置于链条本体(171)的外侧,每组支撑片(172)包括二个,分别对应设置于链条本体(171)的两侧;上述治具固定座(19)包括滑轮(191)及座体(192),其中,座体(192)固定在上述支撑片(172)上,座体(192)上设置有治具(04),滑轮(191)设置于座体(192)的侧部,滑轮(191)嵌设在位于导料板(11)内侧的导料槽(18)内;导料时,导料电机(12)通过导料同步轮(14)、导料传动轮(16)带动导料齿轮(13)转动,导料齿轮(13)通过导料链条(17)带动治具固定座(19)及治具(04)向前运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运载机构(5)包括支撑座(51)、直线滑轨(52)、直线滑座(53)、夹取导杆(54)、夹取升降汽缸(55)、夹取滑板(56)、夹取汽缸(57)及夹抓(58),其中,上述支撑座(51)设置于转盘(21)上,并位于上下料工位(4)的侧部;上述直线滑轨(52)固定于支撑座(51)上,直线滑座(53)嵌设在直线滑轨(52)内,并沿直线滑轨(52)直线滑动,直线滑座(53)向直线滑轨(52)的侧部延伸,其端部设置有夹取升降汽缸(55);上述夹取升降汽缸(55)的输出轴向下穿过直线滑座(53),其下端固定在夹取滑板(56)上;上述夹取导杆(54)穿过直线滑座(53),并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滑动,夹取导杆(54)的下端固定在夹取滑板(56)上,夹取升降汽缸(55)驱动夹取滑板(56)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并通过夹取导杆(54)导向限位;上述夹取汽缸(57)设置于夹取滑板(56)的下方,夹取汽缸(57)的输出端设置有夹抓(58),并驱动夹抓(58)打开或关闭,以便夹取或松开治具(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机构(6)设置于转盘(21)的加工工位(8)处,焊接机构(6)包括焊接支座(61)、焊接直线滑轨(62)、焊接头(63)、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其中,上述焊接支座(61)固定于转盘(21)上,焊接直线滑轨(62)设置在焊接支座(61)上,焊接直线滑轨(62)的下方设置焊接头(63)、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并带动焊接头(63)、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直线运动;上述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分别设置于焊接头(63)的侧部,锡条固定架(64)上固定有锡条,锡条伸出至焊接头附近,以便焊接头(63)进行焊接,并通过抽烟管(65)将焊接产生的烟雾吸走;
所述的点胶机构(7)设置于转盘(21)的加工工位(8)处,点胶机构(7)包括点胶支座(71)、点胶直线滑轨(72)、点胶支板(73)、点胶支架(74)及点胶头(75),其中,上述点胶支座(71)固定在转盘(21)上,点胶直线滑轨(72)设置于点胶支座(71)上,并带动设置于其下部的点胶支板(73)直线运动;上述点胶支架(74)连接在点胶支板(73)的下部,点胶头(75)固定于点胶支板(73)上;点胶直线滑轨(72)通过点胶支板(74)及点胶支架(74)带动点胶头(75)运动至治具(04)上方,以便点胶头(75)对治具(04)内的电源(05)进行点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电源安装固定在治具内,将电源(05)的电源本体(051)放置在治具本体(043)的安装空间(047)内;将电源盖体(052)前端的正负极连接片卡设在卡槽(049)内;将导线(053)压入卡线杆(046)的线槽(048)内,卡紧固定;
B、治具装载及导料,将步骤A中安装电源(05)后的治具(04)逐次放置在治具固定座(19)上,通过链条(17)带动治具(04)随治具固定座(19)在两导料板(11)的间隙中向前运动;
C、上料准备,转盘(21)的上下料工位(4)下方的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活动活动滑台(02)向外运动,使固定卡座(024)为打开状态,且使固定卡座(024)外侧滑台连杆(022)上的弹簧压缩;
D、上料,通过物料运载机构(5)将步骤B中运动至转盘(21)附近的治具(04)夹取至步骤C中已经打开的固定卡座(024)及随动卡座(041)上,使治具(04)的圆头卡杆(045)与扁头卡杆(044)分别卡紧在固定卡座(024)与随动卡座(041)内;物料运载机构(5)松开,滑台连杆(022)外侧的弹簧反弹,将治具(04)压紧,且使扁头卡杆(044)的内侧端压缩设置于随动卡座(041)内的弹性顶块(042);
E、将治具运载至加工工位,转盘(21)转动,带动治具(04)从上下料工位(4)逐次旋转至加工工位(8),同时,加工工位(8)下方环形支撑圈(25)上的凸块(27)将旋转控制机构(03)的辊轮(032)向上顶起,旋转控制机构(03)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使随动卡座(041)带动治具(04)旋转一定角度,角度大小通过凸块(27)的高度控制;
F、对电源进行加工,步骤E中治具(04)带动电源(05)旋转调整好加工部位后,加工工位处的焊接机构(6)或点胶机构(7)对电源(05)进行焊接或点胶动作;
G、下料,步骤F中焊接和点胶动作完成后,转盘(21)旋转,将治具(04)带动至上下料工位(8)处,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活动活动滑台(02)向外运动而打开,滑台连杆(022)上弹簧对随动卡座(041)内弹性顶块(042)的作用力消失,弹性顶块反弹向外推动治具(04)的扁头卡杆(044),将治具(04)顶开。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指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电源、电源适配器、手机充电器等是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的辅助工具,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智能触屏化发展,以及各类APP软件的应用,导致电子产品耗电速度剧增。电源是市电与电子产品之间的一个电沟通桥梁,其将市电导入电子产品内供其正常使用,或给其内电池进行充电。
[0003] 电源生产组装过程中,涉及多个部位的焊接及点胶动作,且要求操作精度高,现有电源生产组装一般采用人工手动操作,每个动作配备一个以上操作员,导致生产线过长,生产效率及产能低,且焊接及点胶存在手工误差,产品的不合格率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导料、上料、加工及下料,同时集成有多个工位,完成电源组装过程中所有焊接及点胶工作,采用自动旋转以不断调整电源度,保证电源在对应工位旋转至对应加工点,且每个工位同时进行多个电源焊接及点胶动作,大大提升电源组装效率,提升了加工精度,降低了产品不合格率的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
[0005]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进料机构、组装平台、物料运载机构、焊接机构、点胶机构及出料机构,其中,上述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分别设置于组装平台的两侧,进料机构延伸至组装平台的外侧,并将装载有电源的治具逐次向前运输至组装平台处;上述组装平台的中部设置有转盘,转盘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上下料工位及至少二个加工工位;上述物料运载机构设置于上下料工位的外侧,并将进料机构上的治具夹取运载至打开的上下料工位处,转盘带动上下料工位转动至加工工位处,上下料工位关闭以夹紧治具;上述焊接机构及点胶机构分别设置于加工工位外侧,以分别对加工工位上治具内的电源进行焊接及点胶,转盘继续旋转使焊接及点胶完成的电源转动至上下料工位处,上下料工位打开,物料运载机构将治具夹出并运载至出料机构上,治具经出料机构运出。
[0006] 优选地,所述的组装平台包括平台旋转驱动机构、凸环组件、滑台驱动机构、活动滑台、旋转控制机构、机架及转盘,其中,上述转盘设置于机架上,并向上伸出机架,平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转盘下方,与转盘连接,并驱动转盘旋转,转盘外缘开设有至少二个工位槽,工位槽处对应为上下料工位或加工工位;上述凸环组件设置于转盘下方,且与转盘之间留有间隙;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及活动滑台设置于上下料工位及加工工位处,两者之间放置有治具,旋转控制机构随转盘旋转至各个加工工位时,对应设置在加工工位下方的凸环组件使旋转控制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旋转控制机构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使治具旋转,以调整治具上电源的角度,以便实现在不同工位上对该电源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上述滑台驱动机构设置于上下料工位处,并与活动滑台连接,滑台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滑台运动,以便松开治具,便于在上下料工位处实现治具的取放。
[0007] 优选地,所述的平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平台旋转驱动电机、平台驱动传动带及分度盘,其中,上述平台旋转驱动电机通过平台驱动传动带与分度盘连接,分度盘设置在上述转盘下方,并与转盘固定连接,平台旋转驱动电机通过分度盘带动转盘旋转;所述的凸环组件包括环形支撑圈、支脚及,其中,上述支脚包括至少二个,支脚固定于机架上,并沿环形支撑圈均匀间隔设置,以便支撑环形支撑圈;上述环形支撑圈设置于转盘下方,并与转盘之间留有间隙;上述凸块包括至少二个,凸块对应设置于上述加工工位的下方,旋转控制机构随转盘运动至加工工位处时,加工工位下方的凸块使旋转控制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直线上升或下降,旋转控制机构将直线运动转换为对治具的旋转运动,通过凸块的高度设计实现对治具旋转角度的控制。
[0008] 优选地,所述的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升降固定支座、升降活动座、辊轮、升降滑轨、升降滑块、升降齿轮齿条及传动轮,其中,上述升降固定座固定在转盘工位槽的内侧,升降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二个治具;上述传动轮对应治具设置于升降固定座的内侧,传动轮的外侧与治具连接,各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同步带连接,以实现联动,传动轮的内侧与升降齿轮连接;上述升降活动座设置于升降升降固定座的外侧,并穿过转盘向下延伸至上述环形支撑圈附近;上述升降辊轮设置于升降活动座的底部,升降活动座带动升降辊轮旋转至加工工位处时,位于环形支撑圈上的凸块将辊轮顶起,辊轮推动升降活动座向上运动;上述齿条设置于升降活动座的外侧并与上述升降齿轮啮合;上述升降滑块固定在升降活动座上,升降滑轨设置在固定座上,并嵌入升降滑块的滑槽内,辊轮推动升降活动座使升降滑块在升降滑轨上直线运动,齿条带动升降齿轮旋转,升降齿轮驱动传动轮旋转,以便调整治具的角度。
[0009] 优选地,所述的治具的内端卡设在随动卡座上,随动卡座与上述传动轮连接,传动轮通过随动卡座带动治具旋转,随动卡座的内侧端设有弹性顶块;所述的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扁头卡杆、圆头卡杆及卡线杆,其中,上述治具本体的下部开设有安装空间,电源本体卡设在该安装空间内;治具本体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卡槽,电源盖体的正负极连接片卡设在卡槽内;上述卡线杆的两端连接固定在治具本体的两侧壁上,卡线杆上开设有线槽,线槽沿卡线杆向内凹陷,电源的导线放置在线槽内,并通过线槽侧壁通孔内的卡珠卡紧固定,卡珠的另一端连接弹簧,导线放入线槽内时弹簧压缩,弹簧的反弹将导线卡紧固定在线槽;上述扁头卡杆及圆头卡杆分别连接在治具本体的内外两侧部,扁头卡杆卡设在上述随动卡座内,通过随动卡座在圆周方向上限位,安装时,扁头卡杆的端部顶住随动卡座内的弹性顶块,使弹性顶块压缩。
[0010] 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滑台包括滑台固定座、滑台连杆、滑台推板及固定卡座,其中,上述滑台固定座固定在转盘上,并位于升降固定座的外侧,与升降固定座间隔设置;上述滑台连杆包括至少二根,滑台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滑台固定座上,并穿过滑台固定座,相对于滑台固定座自由滑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座,滑台连杆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滑台固定座及固定卡座;上述固定卡座上设置有固定槽,治具的圆头卡杆放置在该固定槽内,并在固定槽内自由转动,固定卡座的下部设有滑块,滑块与嵌设在设置于滑台固定座上的滑轨上,并沿该滑轨直线运动;上述滑台推板与上述固定卡座固定连接,滑台推板穿过转盘上的工位槽向下延伸与上述滑台驱动机构连接;装载治具时,滑台驱动机构通过滑台推板驱动固定卡座沿滑轨向外侧运动,压缩其外侧的弹簧,将治具的圆头卡杆与扁头卡杆分别放置在固定卡座与随动卡座内,滑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消失后,弹簧的反弹里推动固定卡座卡紧治具;卸载治具时,滑台驱动机构驱动固定卡座克服弹簧的反弹力向外侧运动,以取下治具;所述的滑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升降汽缸、升降导杆、升降座、推动汽缸及推动板,其中,上述安装座固定在机架上,推动汽缸设置于安装座下方,推动汽缸的输出轴穿过安装座向上延伸;上述升降导杆包括二根,分别设置于推动汽缸输出轴的两侧;上述升降座套设在升降导杆上,沿升降导杆上下自由滑动,且与升降汽缸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该输出轴推动升降座沿升降导杆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上述推动汽缸连接固定在升降座的下方,推动汽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板与推动板连接;上述推动板底部设置推动滑块,推动滑块与设置在推动板上的推动滑轨嵌合,并沿推动滑轨自由滑动;装卸治具时,升降汽缸将推动板向上顶起至转盘的工位槽内,使推动板与滑台推板交叉叠合,推动汽缸驱动推动板向外侧直线运动,推动板贴紧滑台推板,并将滑台推板向外侧推出,完成治具装卸后,推动板向下运动至工位槽下方,以便不干涉转盘的转动。
[0011] 优选地,所述的物料运载机构包括导料板、导料电机、导料齿轮、导料链条及治具固定座,其中,上述导料板包括二块,两导料板间隔平行设置;上述导料电机设置于导料板的一端下方,导料电机的输出轴伸出导料板的外侧,该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导料同步轮,导料同步轮通过导料传动带与设置于导料板外侧的导料传动轮连接;上述导料齿轮包括至少二个,分别间隔设置于两导料板之间的间隔内,其中一导料齿轮与上述导料传动轮连接;上述导料链条与导料齿轮啮合连接,导料链条包括链条本体及支撑片,支撑片包括至少二组,各组支撑片间隔设置于链条本体的外侧,每组支撑片包括二个,分别对应设置于链条本体的两侧;上述治具固定座包括滑轮及座体,其中,座体固定在上述支撑片上,座体上设置有治具,滑轮设置于座体的侧部,滑轮嵌设在位于导料板内侧的导料槽内;导料时,导料电机通过导料同步轮、导料传动轮带动导料齿轮转动,导料齿轮通过导料链条带动治具固定座及治具向前运输。
[0012] 优选地,所述的物料运载机构包括支撑座、直线滑轨、直线滑座、夹取导杆、夹取升降汽缸、夹取滑板、夹取汽缸及夹抓,其中,上述支撑座设置于转盘上,并位于上下料工位的侧部;上述直线滑轨固定于支撑座上,直线滑座嵌设在直线滑轨内,并沿直线滑轨直线滑动,直线滑座向直线滑轨的侧部延伸,其端部设置有夹取升降汽缸;上述夹取升降汽缸的输出轴向下穿过直线滑座,其下端固定在夹取滑板上;上述夹取导杆穿过直线滑座,并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滑动,夹取导杆的下端固定在夹取滑板上,夹取升降汽缸驱动夹取滑板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并通过夹取导杆导向限位;上述夹取汽缸设置于夹取滑板的下方,夹取汽缸的输出端设置有夹抓,并驱动夹抓打开或关闭,以便夹取或松开治具。
[0013] 优选地,所述的焊接机构设置于转盘的加工工位处,焊接机构包括焊接支座、焊接直线滑轨、焊接头、条固定架及抽烟管,其中,上述焊接支座固定于转盘上,焊接直线滑轨设置在焊接支座上,焊接直线滑轨的下方设置焊接头、锡条固定架及抽烟管,并带动焊接头、锡条固定架及抽烟管直线运动;上述锡条固定架及抽烟管分别设置于焊接头的侧部,锡条固定架上固定有锡条,锡条伸出至焊接头附近,以便焊接头进行焊接,并通过抽烟管将焊接产生的烟雾吸走;所述的点胶机构设置于转盘的加工工位处,点胶机构包括点胶支座、点胶直线滑轨、点胶支板、点胶支架及点胶头,其中,上述点胶支座固定在转盘上,点胶直线滑轨设置于点胶支座上,并带动设置于其下部的点胶支板直线运动;上述点胶支架连接在点胶支板的下部,点胶头固定于点胶支板上;点胶直线滑轨通过点胶支板及点胶支架带动点胶头运动至治具上方,以便点胶头对治具内的电源进行点胶。
[0014] 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将电源安装固定在治具内,将电源的电源本体放置在治具本体的安装空间内;将电源盖体前端的正负极连接片卡设在卡槽内;将导线压入卡线杆的线槽内,卡紧固定;
B、治具装载及导料,将步骤A中安装电源后的治具逐次放置在治具固定座上,通过链条带动治具随治具固定座在两导料板的间隙中向前运动;
C、上料准备,转盘的上下料工位下方的滑台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活动滑台向外运动,使固定卡座为打开状态,且使固定卡座外侧滑台连杆上的弹簧压缩;
D、上料,通过物料运载机构将步骤B中运动至转盘附近的治具夹取至步骤C中已经打开的固定卡座及随动卡座上,使治具的圆头卡杆与扁头卡杆分别卡紧在固定卡座与随动卡座内;物料运载机构松开,滑台连杆外侧的弹簧反弹,将治具压紧,且使扁头卡杆的内侧端压缩设置于随动卡座内的弹性顶块;
E、将治具运载至加工工位,转盘转动,带动治具从上下料工位逐次旋转至加工工位,同时,加工工位下方环形支撑圈上的凸块将旋转控制机构的辊轮向上顶起,旋转控制机构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使随动卡座带动治具旋转一定角度,角度大小通过凸块的高度控制;
F、对电源进行加工,步骤E中治具带动电源旋转调整好加工部位后,加工工位处的焊接机构或点胶机构对电源进行焊接或点胶动作;
G、下料,步骤F中焊接和点胶动作完成后,转盘旋转,将治具带动至上下料工位处,滑台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活动滑台向外运动而打开,滑台连杆上弹簧对随动卡座内弹性顶块的作用力消失,弹性顶块反弹向外推动治具的扁头卡杆,将治具顶开。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电源组装领域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线长,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产品的不合格率高等问题进行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全自动导料、上料、加工及下料的电源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本发明以组装平台为基本载体,并对该组装平台进行延伸开发,采用转盘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六个工位,其中一个上下料工位,五个加工工位,加工工位包括二个焊接工位及三个点胶工位,涵盖了电源组装过程中的所有需焊接及点胶的部位,且该种设计可不断进行延伸扩展,根据不同的产品设置不同数量的加工工位;组装平台的前端为进料机构,后端为出料机构,两机构平间隔设置,通过一个物料运载机构来回运动将装好电源后的治具从出料机构夹出至转盘的上下料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再从上下料工位上夹出至出料机构内,由于电源在多个加工工位上进行焊接和点胶时需要占用一定时间,本发明的该种物料运输方式即充分利用该时间,仅用一套物料运载机构实现上料及下料动作,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机构占用空间及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针对电源组装及组装平台的功能实现要求设计了一种治具,该治具分别将电源本体及电源盖体分开卡紧固定,并将连接电源本体及电源盖体的导线通过线槽可拆卸地卡紧,治具的两侧分别设置圆头卡杆及扁头卡杆,其中圆头卡杆放置在活动滑台的固定卡座内,并可自由转动,扁头卡杆卡设在与旋转控制机构连接的随动卡座内,当治具在转盘上不同的加工工位转换时,通过旋转控制机构带动随动卡座旋转,随动卡座通过扁头卡杆带动治具在固定卡座内旋转,从而实现了不同加工工位切换时,电源同时进行角度调整的功能要求;
另外,本发明根据组装功能要求设计了滑台驱动机构、活动滑台及旋转控制机构,该三个结构设计是实现本发明主要功能的核心部分,其中滑台驱动机构仅包括一套,设置于上下料工位处,滑台驱动机构及活动滑台包括六套分别设置于上下料工位及加工工位处,在进行上下料动作时,需要将活动滑台的固定卡座打开,以便放入或取出治具,固定卡座的打开通过滑台驱动机构完成,为保证滑台驱动机构不干涉转盘的正常转动,因此滑台驱动机构上除了设计有驱动固定卡座直线运动的推动汽缸外,还设有驱动推动板升降运动的升降汽缸,动作时,升降汽缸驱动推动板伸入转盘的工位槽内与滑台推板交叉叠合,推动汽缸驱动推动板向外侧运动,推动板通过滑台推板带动固定卡座向外侧运动,使固定卡座外侧的弹簧压缩,装好治具后,推动汽缸回缩,固定卡座在弹簧作用下压紧治具,升降汽缸回缩,使推动板下降,转盘转动,将装好的治具移动至加工工位处;在移动过程中,加工工位下方的凸块将旋转控制机构的辊轮向上顶起,通过齿条与齿轮的配合将向上的直线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并带动随动卡座旋转,使治具及其上的电源旋转,实现了转盘旋转的同时,自动调整电源角度,实现了各工位自动协调配合,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另外,随动卡座上设置有弹性顶块,弹性顶块与固定卡座上的弹簧配合设计,在加工过程中,弹簧的压力将弹性顶块压缩,加工完成后,下料时,由于弹簧受到滑台驱动机构向外的推动力,弹簧对弹性顶块的压力消失,此时,弹性顶块在其反弹力作用下将治具的扁头卡杆从随动卡座内顶出,完成自动顶料动作,顶出后的治具被物料运载机构夹取至出料机构内,经出料机构运出。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 图3为图1中电源组装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 图4为图1中电源组装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 图5为图1中电源组装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1] 图6为图1中电源组装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2] 图7为图1中电源组装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五。
[0023] 图8为图7中滑台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7中活动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 图10为图7中活动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 图11为图7中旋转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7] 图12为图7中旋转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3为图11中随动卡座及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4为图13中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9] 图15为图13中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0] 图16为图1中导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7为图16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8为图17中链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9为图17中治具运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0为图1中物料运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1为图1中焊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2为图1中点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进料机构1、组装平台2、物料运载机构5、焊接机构6、点胶机构7及出料机构9,其中,上述进料机构1及出料机构9分别设置于组装平台2的两侧,进料机构1延伸至组装平台2的外侧,并将装载有电源05的治具04逐次向前运输至组装平台2处;上述组装平台2的中部设置有转盘21,转盘21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上下料工位4及至少二个加工工位8;上述物料运载机构5设置于上下料工位4的外侧,并将进料机构1上的治具04夹取运载至打开的上下料工位4处,转盘
21带动上下料工位4转动至加工工位8处,上下料工位4关闭以夹紧治具04;上述焊接机构6及点胶机构7分别设置于加工工位8外侧,以分别对加工工位8上治具04内的电源05进行焊接及点胶,转盘21继续旋转使焊接及点胶完成的电源05转动至上下料工位4处,上下料工位
4打开,物料运载机构5将治具04夹出并运载至出料机构9上,治具04经出料机构9运出。
[0038] 组装平台2包括平台旋转驱动机构、凸环组件、滑台驱动机构01、活动滑台02、旋转控制机构03、机架3及转盘21,其中,上述转盘21设置于机架3上,并向上伸出机架3,平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转盘21下方,与转盘21连接,并驱动转盘21旋转,转盘21外缘开设有至少二个工位槽,工位槽处对应为上下料工位4或加工工位8;上述凸环组件设置于转盘21下方,且与转盘21之间留有间隙;上述旋转控制机构03及活动滑台02设置于上下料工位4及加工工位8处,两者之间放置有治具04,旋转控制机构03随转盘21旋转至各个加工工位时,对应设置在加工工位下方的凸环组件使旋转控制机构03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旋转控制机构03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使治具04旋转,以调整治具04上电源05的角度,以便实现在不同工位上对该电源05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上述滑台驱动机构01设置于上下料工位4处,并与活动滑台02连接,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活动滑台02运动,以便松开治具04,便于在上下料工位4处实现治具04的取放。
[0039] 平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平台旋转驱动电机22、平台驱动传动带23及分度盘24,其中,上述平台旋转驱动电机22通过平台驱动传动带23与分度盘24连接,分度盘24设置在上述转盘21下方,并与转盘21固定连接,平台旋转驱动电机22通过分度盘24带动转盘21旋转;凸环组件包括环形支撑圈25、支脚26及凸块27,其中,上述支脚26包括至少二个,支脚
26固定于机架3上,并沿环形支撑圈25均匀间隔设置,以便支撑环形支撑圈25;上述环形支撑圈25设置于转盘21下方,并与转盘21之间留有间隙;上述凸块27包括至少二个,凸块27对应设置于上述加工工位8的下方,旋转控制机构03随转盘21运动至加工工位8处时,加工工位8下方的凸块27使旋转控制机构03在竖直方向上直线上升或下降,旋转控制机构03将直线运动转换为对治具04的旋转运动,通过凸块21的高度设计实现对治具04旋转角度的控制。
[0040] 旋转控制机构03包括升降固定支座031、升降活动座033、辊轮032、升降滑轨034、升降滑块035、升降齿轮036、齿条037及传动轮038,其中,上述升降固定座031固定在转盘21工位槽的内侧,升降固定座03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二个治具04;上述传动轮038对应治具04设置于升降固定座031的内侧,传动轮038的外侧与治具04连接,各传动轮038之间通过传动同步带039连接,以实现联动,传动轮038的内侧与升降齿轮036连接;上述升降活动座033设置于升降升降固定座031的外侧,并穿过转盘21向下延伸至上述环形支撑圈25附近;上述升降辊轮032设置于升降活动座033的底部,升降活动座033带动升降辊轮032旋转至加工工位8处时,位于环形支撑圈25上的凸块27将辊轮032顶起,辊轮032推动升降活动座033向上运动;上述齿条037设置于升降活动座033的外侧并与上述升降齿轮036啮合;上述升降滑块
035固定在升降活动座033上,升降滑轨034设置在固定座031上,并嵌入升降滑块035的滑槽内,辊轮032推动升降活动座033使升降滑块035在升降滑轨034上直线运动,齿条037带动升降齿轮036旋转,升降齿轮036驱动传动轮038旋转,以便调整治具04的角度。
[0041] 治具04的内端卡设在随动卡座041上,随动卡座041与上述传动轮038连接,传动轮038通过随动卡座041带动治具04旋转,随动卡座041的内侧端设有弹性顶块042;
治具04包括治具本体043、扁头卡杆044、圆头卡杆045及卡线杆046,其中,上述治具本体043的下部开设有安装空间047,电源本体051卡设在该安装空间047内;治具本体043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卡槽049,电源盖体052的正负极连接片卡设在卡槽049内;上述卡线杆046的两端连接固定在治具本体043的两侧壁上,卡线杆046上开设有线槽048,线槽048沿卡线杆
046向内凹陷,电源05的导线053放置在线槽048内,并通过线槽048侧壁通孔内的卡珠卡紧固定,卡珠的另一端连接弹簧,导线053放入线槽048内时弹簧压缩,弹簧的反弹力将导线
053卡紧固定在线槽048;上述扁头卡杆044及圆头卡杆045分别连接在治具本体043的内外两侧部,扁头卡杆044卡设在上述随动卡座041内,通过随动卡座041在圆周方向上限位,安装时,扁头卡杆044的端部顶住随动卡座041内的弹性顶块042,使弹性顶块042压缩。
[0042] 活动滑台02包括滑台固定座021、滑台连杆022、滑台推板023及固定卡座024,其中,上述滑台固定座021固定在转盘21上,并位于升降固定座031的外侧,与升降固定座031间隔设置;上述滑台连杆022包括至少二根,滑台连杆022的一端连接在滑台固定座021上,并穿过滑台固定座021,相对于滑台固定座021自由滑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座024,滑台连杆022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滑台固定座021及固定卡座024;上述固定卡座024上设置有固定槽,治具04的圆头卡杆045放置在该固定槽内,并在固定槽内自由转动,固定卡座024的下部设有滑块,滑块与嵌设在设置于滑台固定座021上的滑轨上,并沿该滑轨直线运动;上述滑台推板023与上述固定卡座024固定连接,滑台推板023穿过转盘21上的工位槽向下延伸与上述滑台驱动机构01连接;装载治具04时,滑台驱动机构01通过滑台推板023驱动固定卡座024沿滑轨向外侧运动,压缩其外侧的弹簧,将治具04的圆头卡杆045与扁头卡杆044分别放置在固定卡座024与随动卡座041内,滑台驱动机构01的驱动力消失后,弹簧的反弹里推动固定卡座024卡紧治具04;卸载治具04时,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固定卡座024克服弹簧的反弹力向外侧运动,以取下治具04;
滑台驱动机构01包括安装座011、升降汽缸012、升降导杆013、升降座014、推动汽缸015及推动板019,其中,上述安装座011固定在机架3上,推动汽缸015设置于安装座011下方,推动汽缸015的输出轴穿过安装座011向上延伸;上述升降导杆013包括二根,分别设置于推动汽缸015输出轴的两侧;上述升降座014套设在升降导杆013上,沿升降导杆013上下自由滑动,且与升降汽缸012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该输出轴推动升降座014沿升降导杆013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上述推动汽缸015连接固定在升降座014的下方,推动汽缸015的输出轴通过连板016与推动板019连接;上述推动板019底部设置推动滑块018,推动滑块018与设置在推动板019上的推动滑轨017嵌合,并沿推动滑轨017自由滑动;装卸治具04时,升降汽缸
012将推动板019向上顶起至转盘21的工位槽内,使推动板019与滑台推板023交叉叠合,推动汽缸015驱动推动板019向外侧直线运动,推动板019贴紧滑台推板023,并将滑台推板023向外侧推出,完成治具04装卸后,推动板019向下运动至工位槽下方,以便不干涉转盘21的转动。
[0043] 物料运载机构1包括导料板11、导料电机12、导料齿轮12、导料链条17及治具固定座19,其中,上述导料板11包括二块,两导料板11间隔平行设置;上述导料电机12设置于导料板11的一端下方,导料电机12的输出轴伸出导料板11的外侧,该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导料同步轮14,导料同步轮14通过导料传动带15与设置于导料板11外侧的导料传动轮16连接;上述导料齿轮12包括至少二个,分别间隔设置于两导料板11之间的间隔内,其中一导料齿轮12与上述导料传动轮16连接;上述导料链条17与导料齿轮12啮合连接,导料链条17包括链条本体171及支撑片172,支撑片172包括至少二组,各组支撑片172间隔设置于链条本体
171的外侧,每组支撑片172包括二个,分别对应设置于链条本体171的两侧;上述治具固定座19包括滑轮191及座体192,其中,座体192固定在上述支撑片172上,座体192上设置有治具04,滑轮191设置于座体192的侧部,滑轮191嵌设在位于导料板11内侧的导料槽18内;导料时,导料电机12通过导料同步轮14、导料传动轮16带动导料齿轮13转动,导料齿轮13通过导料链条17带动治具固定座19及治具04向前运输。
[0044] 物料运载机构5包括支撑座51、直线滑轨52、直线滑座53、夹取导杆54、夹取升降汽缸55、夹取滑板56、夹取汽缸57及夹抓58,其中,上述支撑座51设置于转盘21上,并位于上下料工位4的侧部;上述直线滑轨52固定于支撑座51上,直线滑座53嵌设在直线滑轨52内,并沿直线滑轨52直线滑动,直线滑座53向直线滑轨52的侧部延伸,其端部设置有夹取升降汽缸55;上述夹取升降汽缸55的输出轴向下穿过直线滑座53,其下端固定在夹取滑板56上;上述夹取导杆54穿过直线滑座53,并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滑动,夹取导杆54的下端固定在夹取滑板56上,夹取升降汽缸55驱动夹取滑板56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并通过夹取导杆54导向限位;上述夹取汽缸57设置于夹取滑板56的下方,夹取汽缸57的输出端设置有夹抓58,并驱动夹抓58打开或关闭,以便夹取或松开治具04。
[0045] 焊接机构6设置于转盘21的加工工位8处,焊接机构6包括焊接支座61、焊接直线滑轨62、焊接头63、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其中,上述焊接支座61固定于转盘21上,焊接直线滑轨62设置在焊接支座61上,焊接直线滑轨62的下方设置焊接头63、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并带动焊接头63、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直线运动;上述锡条固定架64及抽烟管65分别设置于焊接头63的侧部,锡条固定架64上固定有锡条,锡条伸出至焊接头附近,以便焊接头63进行焊接,并通过抽烟管65将焊接产生的烟雾吸走;
点胶机构7设置于转盘21的加工工位8处,点胶机构7包括点胶支座71、点胶直线滑轨
72、点胶支板73、点胶支架74及点胶头75,其中,上述点胶支座71固定在转盘21上,点胶直线滑轨72设置于点胶支座71上,并带动设置于其下部的点胶支板73直线运动;上述点胶支架
74连接在点胶支板73的下部,点胶头75固定于点胶支板73上;点胶直线滑轨72通过点胶支板74及点胶支架74带动点胶头75运动至治具04上方,以便点胶头75对治具04内的电源05进行点胶。
[0046] 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将电源安装固定在治具内,将电源05的电源本体051放置在治具本体043的安装空间
047内;将电源盖体052前端的正负极连接片卡设在卡槽049内;将导线053压入卡线杆046的线槽048内,卡紧固定;
B、治具装载及导料,将步骤A中安装电源05后的治具04逐次放置在治具固定座19上,通过链条17带动治具04随治具固定座19在两导料板11的间隙中向前运动;
C、上料准备,转盘21的上下料工位4下方的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活动活动滑台02向外运动,使固定卡座024为打开状态,且使固定卡座024外侧滑台连杆022上的弹簧压缩;
D、上料,通过物料运载机构5将步骤B中运动至转盘21附近的治具04夹取至步骤C中已经打开的固定卡座024及随动卡座041上,使治具04的圆头卡杆045与扁头卡杆044分别卡紧在固定卡座024与随动卡座041内;物料运载机构5松开,滑台连杆022外侧的弹簧反弹,将治具04压紧,且使扁头卡杆044的内侧端压缩设置于随动卡座041内的弹性顶块042;
E、将治具运载至加工工位,转盘21转动,带动治具04从上下料工位4逐次旋转至加工工位8,同时,加工工位8下方环形支撑圈25上的凸块27将旋转控制机构03的辊轮032向上顶起,旋转控制机构03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使随动卡座041带动治具04旋转一定角度,角度大小通过凸块27的高度控制;
F、对电源进行加工,步骤E中治具04带动电源05旋转调整好加工部位后,加工工位处的焊接机构6或点胶机构7对电源05进行焊接或点胶动作;
G、下料,步骤F中焊接和点胶动作完成后,转盘21旋转,将治具04带动至上下料工位8处,滑台驱动机构01驱动活动活动滑台02向外运动而打开,滑台连杆022上弹簧对随动卡座
041内弹性顶块042的作用力消失,弹性顶块反弹向外推动治具04的扁头卡杆044,将治具04顶开。
[0047] 进一步,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全自动导料、上料、加工及下料的电源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本发明以组装平台为基本载体,并对该组装平台进行延伸开发,采用转盘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六个工位,其中一个上下料工位,五个加工工位,加工工位包括二个焊接工位及三个点胶工位,涵盖了电源组装过程中的所有需焊接及点胶的部位,且该种设计可不断进行延伸扩展,根据不同的产品设置不同数量的加工工位;组装平台的前端为进料机构,后端为出料机构,两机构水平间隔设置,通过一个物料运载机构来回运动将装好电源后的治具从出料机构夹出至转盘的上下料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再从上下料工位上夹出至出料机构内,由于电源在多个加工工位上进行焊接和点胶时需要占用一定时间,本发明的该种物料运输方式即充分利用该时间,仅用一套物料运载机构实现上料及下料动作,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机构占用空间及制造成本;另外,本发明针对电源组装及组装平台的功能实现要求设计了一种治具,该治具分别将电源本体及电源盖体分开卡紧固定,并将连接电源本体及电源盖体的导线通过线槽可拆卸地卡紧,治具的两侧分别设置圆头卡杆及扁头卡杆,其中圆头卡杆放置在活动滑台的固定卡座内,并可自由转动,扁头卡杆卡设在与旋转控制机构连接的随动卡座内,当治具在转盘上不同的加工工位转换时,通过旋转控制机构带动随动卡座旋转,随动卡座通过扁头卡杆带动治具在固定卡座内旋转,从而实现了不同加工工位切换时,电源同时进行角度调整的功能要求;
另外,本发明根据组装功能要求设计了滑台驱动机构、活动滑台及旋转控制机构,该三个结构设计是实现本发明主要功能的核心部分,其中滑台驱动机构仅包括一套,设置于上下料工位处,滑台驱动机构及活动滑台包括六套分别设置于上下料工位及加工工位处,在进行上下料动作时,需要将活动滑台的固定卡座打开,以便放入或取出治具,固定卡座的打开通过滑台驱动机构完成,为保证滑台驱动机构不干涉转盘的正常转动,因此滑台驱动机构上除了设计有驱动固定卡座直线运动的推动汽缸外,还设有驱动推动板升降运动的升降汽缸,动作时,升降汽缸驱动推动板伸入转盘的工位槽内与滑台推板交叉叠合,推动汽缸驱动推动板向外侧运动,推动板通过滑台推板带动固定卡座向外侧运动,使固定卡座外侧的弹簧压缩,装好治具后,推动汽缸回缩,固定卡座在弹簧作用下压紧治具,升降汽缸回缩,使推动板下降,转盘转动,将装好的治具移动至加工工位处;在移动过程中,加工工位下方的凸块将旋转控制机构的辊轮向上顶起,通过齿条与齿轮的配合将向上的直线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并带动随动卡座旋转,使治具及其上的电源旋转,实现了转盘旋转的同时,自动调整电源角度,实现了各工位自动协调配合,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另外,随动卡座上设置有弹性顶块,弹性顶块与固定卡座上的弹簧配合设计,在加工过程中,弹簧的压力将弹性顶块压缩,加工完成后,下料时,由于弹簧受到滑台驱动机构向外的推动力,弹簧对弹性顶块的压力消失,此时,弹性顶块在其反弹力作用下将治具的扁头卡杆从随动卡座内顶出,完成自动顶料动作,顶出后的治具被物料运载机构夹取至出料机构内,经出料机构运出。
[0048] 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