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585349.0 申请日 2015-09-16 公开(公告)号 CN105033392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1
申请人 成都凯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斌; 张晓梅; 黎花; 王学斌; 曾春晖; 陈华北;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被钎接 工件 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替换为圆锥状套封结构;钎焊时,将被钎接工件 接触 表面经清洗后,把钎料放在接合间隙周围或直接放入接合间隙中;当被钎接工件与钎料一起加热到比钎料 熔化 温度 高1-5℃后,钎料熔化并浸润被钎接工件的表面;液态的钎料借助毛细管作用,将沿着结合间隙流动铺展,从而被钎接工件保证 毛细现象 的实现,钎焊结合间隙的间隙为0.05-0.1mm。本发明通过改变零件的结构形状,使得被钎接工件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改为了圆锥状套封结构,通过锥形零件在重 力 作用下的自 定位 功能,有效、可靠的保证了毛细间隙的形成,使得 焊料 的流散均匀、稳定、可控。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被钎接工件(1)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替换为圆锥状套封结构;
2)钎焊时,将被钎接工件(1)接触表面经清洗后,以搭接形式进行装配,把钎料(2)放在接合间隙(3)周围或直接放入接合间隙(3)中;
3)当被钎接工件(1)与钎料(2)一起加热到比钎料(2)熔化温度高1-5℃后,钎料(2)熔化并浸润被钎接工件(1)的表面;
4)液态的钎料(2)借助毛细管作用,将沿着结合间隙(3)流动铺展,从而被钎接工件(1)保证毛细现象的实现,钎焊结合间隙(3)的间隙为0.05-0.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钎焊结合间隙(3)的间隙为0.08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真空钎焊属于真空连接技术中的永久性连接,是真空电子器件生产的关键工艺之一。由于零件加工时采用圆柱状套封结构,加工中必然存在的公差带以及零件间本身的基础配合间隙,使得钎焊接头的间隙保证存在较大波动性,焊缝焊料的量很难准确控制,很容易形成焊料的堆积。钎焊时使用的焊料一般是基焊料,而银的饱和蒸汽压很大,如果在真空器件的高温区出现了大量的焊料堆积,对电真空器件的稳定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料流散均匀、稳定可控的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被钎接工件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替换为圆锥状套封结构;
2)钎焊时,将被钎接工件接触表面经清洗后,以搭接形式进行装配,把钎料放在接合间隙周围或直接放入接合间隙中;
3)当被钎接工件与钎料一起加热到比钎料熔化温度高1-5℃后,钎料熔化并浸润被钎接工件的表面;
4)液态的钎料借助毛细管作用,将沿着结合间隙流动铺展,从而被钎接工件保证毛细现象的实现,钎焊结合间隙的间隙为0.05-0.1mm。
[0005]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钎焊结合间隙的间隙为0.08mm。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变零件的结构形状,使得被钎接工件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改为了圆锥状套封结构,通过锥形零件在重作用下的自定位功能,有效、可靠的保证了毛细间隙的形成,使得焊料的流散均匀、稳定、可控。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现有的采用圆柱状套封结构进行焊接时的示意图。
[0008] 图2为现有的采用圆柱状套封结构进行焊接时焊料堆积情况示意图。
[0009] 图3为本发明中采用圆锥状套封结构进行焊接时的示意图。
[0010] 图4为本发明中采用圆锥状套封结构进行焊接时焊料堆积情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 请参阅图1-4,一种实现利用圆锥状套封结构实现紧配合钎焊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被钎接工件1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替换为圆锥状套封结构;
2)钎焊时,将被钎接工件1接触表面经清洗后,以搭接形式进行装配,把钎料2放在接合间隙3周围或直接放入接合间隙3中;
3)当被钎接工件1与钎料2一起加热到比钎料2熔化温度高1-5℃后,钎料2熔化并浸润被钎接工件1的表面;
4)液态的钎料2借助毛细管作用,将沿着结合间隙3流动铺展,从而被钎接工件1保证毛细现象的实现,钎焊结合间隙3的间隙为0.05-0.1mm。
[0013] 本发明通过依靠锥形零件在重力作用下的自定位功能,有效保证了钎焊结合间隙3的0.05mm的配合间隙,形成了可靠的毛细通道,这样钎焊的两零件配合紧密作为阳极部件散热能力更好,同时减少了钎料2的量,减少了银焊料饱和蒸汽压对真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钎料2的量和钎焊的工艺进行反复试验,掌握了最佳钎料2的量和最佳的钎焊温区,使得焊缝中钎料2的量非常合理,被钎接工件1中没有形成钎料2的堆积。
[0014] 通过对钎焊零件的结构进行锥状设计,同时对钎焊工艺进行相应的试验,实现了牢固焊接与钎料2的量的最佳结合。通过焊件进行线切割分析,钎料2充分填满了毛细间隙,但是在钎焊结合间隙3没有形成钎料2的堆积,非常的干净,钎焊好的焊件性能牢固可靠。组件在800℃可承受反复热冲击。
[0015] 本发明通过改变零件的结构形状,使得被钎接工件1的圆柱状套封结构改为了圆锥状套封结构,通过锥形零件在重力作用下的自定位功能,有效、可靠的保证了毛细间隙的形成,使得钎料2的流散均匀、稳定、可控。
[0016]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