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工具

申请号 CN201720797524.7 申请日 2017-07-03 公开(公告)号 CN207326064U 公开(公告)日 2018-05-08
申请人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一纯; 张士松; 钟红风; 张响亮; 徐静涛;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割工具,用于与导向装置配合进行切割,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引导面,切割工具包括壳体; 马 达,收容于所述壳体;传动机构,与所述马达连接,用于驱动 锯片 ,所述锯片具有锯片平面;动护罩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露出至少部分所述锯片; 底板 ,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包括抵靠 工件 的底面、供锯片穿过的锯片槽、与所述锯片平面共面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用于与所述引导面配合,其中所述锯片槽呈半封闭状。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锯片槽呈半封闭状,如此,底板上设置的抵靠面就可以直接与引导面配合,进行切割工件,操作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切割工具,用于与导向装置配合进行切割,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引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工具包括:
壳体;
达,收容于所述壳体;
传动机构,与所述马达连接,用于驱动锯片,所述锯片具有锯片平面;
动护罩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露出至少部分所述锯片;
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包括抵靠工件的底面、供锯片穿过的锯片槽、与所述锯片平面共面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用于与所述引导面配合,其中所述锯片槽呈半封闭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锯片远离传动机构的端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与所述抵靠面共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锯片远离传动机构的端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位于所述抵靠面和所述传动机构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锯片远离传动机构的端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与抵靠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与抵靠面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0.8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护罩在所述锯片的圆周方向的延伸度大于等于180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护罩在所述锯片的圆周方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等于220度,小于等于240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面与所述底面垂直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面形成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马达一侧的端面上。
10.一种切割工具,用于与导向装置配合进行切割,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引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工具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握持部;
马达,收容于所述壳体,用于驱动锯片;
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具有供锯片穿过的锯片槽、与所述引导面配合的前抵靠面和后抵靠面,其中所述前抵靠面和所述后抵靠面之间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锯片槽连通。

说明书全文

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切割工具,例如电圆锯,是人们常用的通过锯片进行工件切割的电动工具。进行工件切割时,通常的方式是,将切割工具的底板放置在工件上,同时让锯片对准标示在工件上的切割线,然后在工件表面上推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但是操作者在切割过程中,往往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切割精度无法保证,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
[0003] 现有的一种解决办法是使用导向装置进行导向,在切割时,将切割工具的底板与锯片平行的一个侧边,抵靠在导向装置的引导面上,然后移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并且保证切割工具的底板的这一侧边始终沿着引导面移动,能够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切割精度较低,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但是这种解决办法同样存在问题,由于切割工具的底板具有一定的宽度,锯片与底板的侧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人们不能将导向装置的引导面直接与标示在工件上的切割线对齐,而是需要首先测量锯片与底板的侧边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导向装置固定在其引导面与切割线之间间隔等于所述距离的位置,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在执行需要不断变换导向装置位置的切割时,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测量以及根据测量结果设置导向装置位置时,均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切割工具实际切割结果与切割线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切割精度较低。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切割工具。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割工具,用于与导向装置配合进行切割,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引导面,所述切割工具包括:壳体;达,收容于所述壳体;传动机构,与所述马达连接,用于驱动锯片,所述锯片具有锯片平面;动护罩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露出至少部分所述锯片;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包括抵靠工件的底面、供锯片穿过的锯片槽、与所述锯片平面共面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用于与所述引导面配合,其中所述锯片槽呈半封闭状。
[0006] 优选的,定义所述锯片远离传动机构的端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与所述抵靠面共面。
[0007] 优选的,定义所述锯片远离传动机构的端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位于所述抵靠面和所述传动机构之间。
[0008] 优选的,定义所述锯片远离传动机构的端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与抵靠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切割平面与抵靠面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0.8mm之间。
[0010] 优选的,所述动护罩在所述锯片的圆周方向的延伸度大于等于180度。
[0011] 优选的,所述动护罩在所述锯片的圆周方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等于220度,小于等于240度。
[0012] 优选的,所述抵靠面与所述底面垂直设置。
[0013] 优选的,所述抵靠面形成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马达一侧的端面上。
[001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割工具,用于与导向装置配合进行切割,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引导面,所述切割工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握持部;马达,收容于所述壳体,用于驱动锯片;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具有供锯片穿过的锯片槽、与所述引导面配合的前抵靠面和后抵靠面,其中所述前抵靠面和所述后抵靠面之间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锯片槽连通。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锯片槽呈半封闭状,如此,底板上设置的抵靠面就可以直接与引导面配合,进行切割工件,操作非常方便。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剖示图。
[0019] 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后视立体图。
[0020] 图4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俯视图。
[0021] 图5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使用状态主视图。
[0022] 图6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使用状态后视图。
[0023] 图7是图6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4] 图8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底板的俯视图。
[0025]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26] 图10是图9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后视立体图。
[0027] 图11是图9所示的切割工具同方向的再一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28] 图12和图13是图9所示的切割工具两底板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9] 图14是图12所示的切割工具沿B-B方向的剖面图,其中额外示意出导向装置。
[0030] 图15是图14上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16是图9所示的切割工具两底板在第一配合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2]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33] 图18是图17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后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34] 图19至图22是图17所示的切割工具两底板欲在第二配合状态下使用的工作状态变化示意图。
[0035]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36] 图24是图23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右视立体图。
[0037] 图25是图24所示的切割工具从第一配合状态到第二配合状态的中间状态的右视立体图。
[0038] 图26是图24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右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39]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40] 图28是图27所示的切割工具从第一配合状态到第二配合状态的中间状态的主视立体图。
[0041] 图29是图27所示的切割工具的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42]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43] 图31是图30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44] 图32是图30所示的切割工具两底板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主视图。
[0045] 图33是图32所示的切割工具两底板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后视图。
[0046]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47] 图35是图34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后视立体图。
[0048] 图36是图34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另一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49]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一配合状态。
[0050] 图38是图37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另一主视立体图,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配合状态。
[0051] 图39是图38所示的切割工具两底板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主视立体图。
[0052] 图40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在第一模式下的立体示意图。
[0053] 图41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在第二模式下的立体示意图。
[0054] 图42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在斜切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55] 图43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在第一模式下且隐藏定护罩的俯视图。
[0056] 图44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在第二模式下且隐藏定护罩的俯视图。
[0057] 图45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0058] 图46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动护罩的立体示意图。
[0059] 图47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切割工件时的示意图。
[0060] 图48是图40所示的切割工具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61] 图49是本实用新型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立体示意图。
[0062] 图50是图49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仰视图。
[0063] 图51是图50的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圆锯、曲线锯等为例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工具并不局限于电圆锯、曲线锯,也可以是其它特别是便携式动力工具。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外指出,方向术语,如前、后、左、右、上和下等,都是相对于正常使用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方向,如定义动力工具的前进方向为前,与动力工具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等。
[0065] 图1和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1。
[0066]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包括壳体20、收容于壳体20内的马达22、由马达22通过传动机构23驱动的锯片24、与壳体20连接的底板36。
[0067] 壳体20用于收容马达、传动机构等。其具体的结构及形状可以多样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可以是注塑件,且可由两个半壳构成。壳体20整体框架大致呈D型,以锯片24切割工件的进给方向为参考,壳体20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支架2、前支架4、下支架3、后支架5。四个支架中间围设了可供操作者的手伸入并握持壳体20的握持空间6。
[0068] 上支架2纵长延伸呈条状,用作握持的主手柄,具有供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2。
[0069] 前支架4纵长延伸呈条状,前支架4和上支架2的延伸轴线确定的平面大致平行于锯片24。前支架4的延伸轴线与上支架2的延伸轴线之间具有大于等于90度的夹角。前支架4延伸的最前端设有辅助手柄7。前支架4上还设置有可将切割工具1挂起来的挂钩8。
[0070] 下支架3与上支架2大致相对设置,下支架3与前支架4交汇处设有收容马达的马达壳9,马达壳9纵长延伸,其延伸轴线平行于锯片24。
[0071] 后支架5纵长延伸呈条状,其延伸轴线与上支架2的延伸轴线之间具有90度左右的夹角。后支架5上设有电池包安装部,直流电池包10可通过该安装部安装在壳体20上给马达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电池包安装部上设有沿后支架5延伸方向延伸的滑轨(未示出),电池包10通过滑轨与壳体20滑移配合,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锯片24,从而电池包10沿平行于锯片24的方向与壳体20滑移配接。
[007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锯片24为圆锯片,配接在锯片轴25上。由于锯片24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锯片24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若干个锯片平面。当然,也可以把锯片24理想化认为其厚度极小时,锯片24所在的平面定义为锯片平面。在下面的描述中,锯片平面是以将锯片24理想化认为其厚度极小时,锯片24所在的平面。定义锯片24厚度的中心所在的平面为中间平面。
[0073] 马达22收容于马达壳9内,具有马达轴27。马达轴27的马达轴线E垂直于锯片平面。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马达22也可以设置为与锯片平面平行,即马达轴线E平行于锯片平面。
[0074] 传动机构23大致位于马达22和锯片24之间,用于将马达22的动力传递至锯片24从而驱动锯片24做旋转运动。传动机构23可以是齿轮传动,也可以是蜗轮蜗杆、带传动等。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3是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马达轴27上的小齿轮、以及设置在锯片轴25上的大齿轮。
[0075] 定义锯片24最远离传动机构23的切割平面为第一侧切割平面28,最接近传动机构23的切割平面为第二侧切割平面2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切割平面28和第二侧切割平面
29相互平行,且与锯片平面、中间平面平行。
[0076] 再参见图1和图4,底板36具有底面38和可供锯片24穿过的锯片槽32。工作时,底面38抵靠在工件上,锯片24穿过锯片槽32即可进行切割工件。
[0077] 底板36与壳体20活动配接。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6围绕枢轴轴线X1可转动的连接在壳体20上。枢轴轴线X1垂直于锯片平面设置,如此当壳体20带动锯片24围绕枢轴轴线X1转动时,可以改变锯片24伸出底面38的距离,从而改变切割深度。底板36与壳体20之间设有定深调节机构11和定深紧机构12。
[0078] 定深调节机构11包括设置在底板36和壳体20中的一个上的纵长延伸的定深滑轨(未示出)、设置在底板36和壳体20中的另一个上与定深滑轨配接的定深滑动件(未示出)。定深滑轨可以是弧形导轨,其导轨所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枢轴轴线X1上。当然,定深滑轨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大致垂直于底面38,定深滑动件在定深滑轨内滑动即可调节锯片24伸出底面38的距离,从而调节锯片24的切割深度。定深滑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底面38并不要求定深滑轨沿直线延伸,只要具有大致垂直于底面38的纵长延伸方向即可。
[0079] 定深锁紧机构12可以使定深滑动件相对滑轨保持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从而使锯片24保持特定的距离伸出底面38,进而可以在工件上切出特定深度的槽。定深锁紧机构12可以是螺纹锁紧机构、凸轮锁紧机构等常规结构,具体不再赘述。
[0080] 底板36与壳体20活动配接。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6围绕斜切轴线X2可转动的连接在壳体20上。斜切轴线X2平行于底面38设置,如此当壳体20带动锯片24围绕斜切轴线X2转动时,可以改变锯片24伸出底面38的距离,从而改变切割角度,进行斜角切割。底板36与壳体20之间还设有斜切调节机构13和斜切锁紧机构14。
[0081] 斜切调节机构13包括设置在底板36和壳体20中的一个上的纵长延伸的斜切滑轨(示示出)、设置在底板36和壳体20中的另一个上与斜切滑轨配接的斜切滑动件(未示出)。斜切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底面38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斜切滑动件在斜切滑轨内滑动即可调节锯片平面相对底面38的角度,从而调节锯片24的切割角度。优选的,斜切滑轨是弧形导轨,其导轨所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斜切轴线X2上。
[0082] 斜切锁紧机构14可以使斜切滑动件相对斜切滑轨保持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从而使锯片24保持在相对于底面38特定的角度,进行斜角切割。斜切锁紧机构14可以是螺纹锁紧机构、凸轮锁紧机构等常规结构,具体不再赘述。
[0083] 再请参见图1,切割工具1还包括与壳体20固定连接的定护罩15,定护罩15覆盖锯片24位于底板36上侧的部分锯齿,可以防止伤害。而底板36则通过该定护罩15与壳体20连接。
[0084] 切割工具1还包括与壳体20活动连接的动护罩16,动护罩16在切割工具1不使用时覆盖锯片24的另一部分锯齿,尤其是位于底板36的底面38背离马达22一侧的部分锯齿。由此,切割工具1在不使用时,锯片24的大部分锯齿都被收容在定护罩15和动护罩16内。切割工具1在使用时,动护罩16抵靠工件被工件推动可转动而露出锯片24位于底板36底面38背离马达22一侧的部分锯齿,锯片24可以顺利切割工件。动护罩16上还设有动护罩打开件17,在使用切割工具1时,操作者也可以手动推动打开件17而使动护罩16转动而露出其覆盖的那部分锯齿。
[0085] 本实施例中,壳体20、定深调节机构11、定深锁紧机构12、斜切调节机构13、斜切锁紧机构14均设置在定护罩15的同一侧,尤其是设置在定护罩15靠近马达22的一侧。
[0086] 请参见图1和图5,底板36具有与底面38垂直的侧面40。侧面40为用于与导向装置110抵接的抵靠面,使得切割工具1可以在导向装置110的引导下切割工件W,切割更为精确和高效。当然,抵靠面40也并不一定要垂直于底板36,只要与导向装置110适配即可。
[0087] 导向装置110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或者木制的直尺,其具有能够与预先标示在工件W上的切割线相适配,并且能够引导切割工具1沿切割线移动的引导面111。当然,导向装置110也可以是具有引导面111的其他材料,例如切割下来的建筑材料等其他具有可以作为引导面111的材料。具体的例如,市场上出售有若干不同型号的标准木材,这些标准的木材具有非常平滑的引导面111,是非常好的导向装置110来源。
[0088] 具体的,请参见图5和图6,切割工具1使用时,底面38抵靠在工件W上,由工件W支撑,抵靠面40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配合,即抵靠面40抵靠在引导面111上,切割工具1沿着导向装置110在工件W上滑动,锯片24即可精确和高效的切割工件W。
[0089] 本实施例中,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底板36的抵靠面40在底面38上的投影重合,使得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底板36的抵靠面40共面。当抵靠面40与引导面111配合时,锯片24就可以按标记在工件W上的切割线进行切割工作。由此,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使用更加方便。
[0090] 具体的,操作者在切割前在工件W上标记切割线,这个切割线可以是墨绘制,亦可是激光指示等。导向装置110具有引导面111。进行切割时,首先将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与预先标记在工件W上的切割线对齐,然后将切割工具1的底板36上的抵靠面40抵靠在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上,由于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底板36的抵靠面40重合,所以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也是紧挨在引导面111上,锯片24旋转切割的轨迹即为切割线所示出的轨迹,操作者通过壳体20的上支架2握持切割工具1并推动切割工具1前进,且启动马达22驱动锯片24旋转即可完成切割。
[0091] 从而,通过抵靠面40与导向装置110的配合,在切割前无需进行额外的测量,也无需在引导面111和切割线之间预留出底板的空间,即可方便快速的完成切割。使用更加方便,切割效率更高。并且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低。
[0092] 当然,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底板36的抵靠面40共面并非仅限于绝对意义上共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由于机械结构之间相互结合存在的间隙以及公差等原因造成的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底板36的抵靠面40相互平行且第一侧切割平面28相对于抵靠面40靠近传动机构一定距离从而并未绝对共面的情况。或是为了避免锯片24在切割时损伤到导向装置110,在第一侧切割平面28和引导面111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即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相互平行且与抵靠面40之前有一定距离,优选的,距离L不大于3mm,在该距离范围内,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共面范围内。
[0093] 请参见图5和图6,在垂直于锯片平面的方向上,即在马达22的延伸方向上,锯片24位于传动机构23和底板36的抵靠面40之间。或者说,锯片24在底面38的投影位于传动机构23和抵靠面在底面38的投影之间。或者,锯片24位于握持部2和底板36的抵靠面40之间(可参见图4)。也可以说,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在底面38的投影比底板36的抵靠面40在底面38的投影靠近传动机构23。当然,在这里,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共面的情况下,锯片24也属于位于传动机构23和底板36的抵靠面40之间。
[0094] 优选的,在底面38上,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位于传动机构和抵靠面40之间,且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更加优选的,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之间的距离L在0.5mm至0.8mm之间。如此即可以充分保证切割的精度,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锯片的跳动而损害引导面111。
[0095] 在再一种优选情况下,无论是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共面,或是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底板36的底面38投影上,锯片24的中心平面始终位于传动机构23和抵靠面40之间。亦可使切割工具1的使用方便。
[0096] 请结合图1和图8,本实施例中,底板36上的可供锯片24穿过的锯片槽32。该锯片槽32呈半封闭状,即底板36上的可供锯片24穿过的锯片槽32具有开口33,从而使锯片24尽可能靠近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而由抵靠面40与引导面111配合,来切割工件W。本实施例中,底板36包括主体42,其作为抵靠面的侧面40可以直接形成于该主体42上。具体的,抵靠面40可以是底板36在远离马达22或传动机构23一侧的端面上。底板36还包括设置在主体
42上的第一抵靠部44和第二抵靠部46,两者在锯片24的切割前进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锯片24的切割前进方向F上,锯片24位于第一抵靠部44和第二抵靠部46之间。从而锯片24可尽可能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靠近。优选的,第一抵靠部44、第二抵靠部46位于锯片24远离马达一侧的端面共面而形成底板36的抵靠面40,底板36上的抵靠面40部分位于第一抵靠部44上、部分位于第二抵靠部46上。
[0097] 也就是说,抵靠面包括设置在第一抵靠部44上的前抵靠面和设置在第二抵靠部46上的后抵靠面,或者说,抵靠面40被开口33分成前抵靠面和后抵靠面。
[0098] 而为了增加抵靠面40的面积,使得支撑更加稳定,前、后抵靠面可以靠近锯片24,前抵靠面与锯片24之间的距离或是后抵靠面与锯片24之间的距离可以10mm,优选的,抵靠面40与锯片24的距离在3mm到5mm之间。而抵靠面40在锯片24的附近可以形成尖端。
[0099]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8,如前所述,优选的,在底板36的底面38上,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位于传动机构23和抵靠面40之间,且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第一、第二抵靠部44和46与主体42可以是一体成型,如此,就需要利用加工精度来保证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之间的距离。当然,也可以将第一、第二抵靠部44和46活动连接在主体42上,从而可调节第一抵靠部44、第二抵靠部46相对主体42的位置,来保证锯片24第一侧切割平面28与抵靠面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具体的,主体42与第一抵靠部44之间通过条形滑槽(或腰形孔)和柱形销的配合实现活动连接,其中,条形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锯片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8。当然,第一、第二抵靠部44和46与主体42之间的调节结构还可以是其它形式,如利用螺纹等等,具体不再赘述。
[0100] 由于锯片槽32具有开口33,操作者通过该开口33能直接触及锯片24,为保证安全,本实施例中,动护罩16在锯片24的圆周方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等于180度。优选的,动护罩16在锯片24的圆周方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等于220度,小于等于240度。优选的,动护罩16和定护罩15在切割工具1未使用时在锯片24的圆周方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等于300度。优选的,动护罩16和定护罩15在切割工具1未使用时在锯片24的圆周方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等于330度,小于等于360度。
[0101] 图9至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00。
[0102] 在实施例一中,底板的数量仅为一个。本实施例中,可参见图9,底板包括第一底板136和与第一底板136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148。第一底板136和第二底板148相对活动,如此,当工件表面是不平整时,第一底板136相对第二底板148活动,可以适应这种表面,从而扩大切割工具的适用范围,更加便于操作。
[0103] 本实施例的第一底板136与实施例一的第一底板36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一底板136包括第一底面138和第一侧面140。在这里,第一侧面140为用于与导向装置110抵接的抵靠面,其与锯片124的锯片平面共面。优选的,第一底面138与第一抵靠面140垂直设置。当然,第一抵靠面140也并不一定要垂直于第一底面138,只要第一抵靠面140与导向装置110适配即可。如此,当第一底板136相对第二底板148活动后,可露出第一抵靠面140用于与导向装置110配合。
[0104] 请参见图9和图12,第二底板148包括顺次设置的抵接面150、第二底面152、第二侧面154。第二侧面154为第二底板148远离第一底板136的侧面。优选的,第二侧面154垂直于第二底面152。当然,第二侧面154也并不一定要垂直于第二底面152,只要与导向装置110适配即可。
[0105] 第一底板136和第二底板148之间设有连接机构使两者活动连接,使得第一底面138具有与第二底面152共面的第一位置(可参见图9,图10)和与第二底面1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可参见图11,图12)。
[0106] 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为枢转连接机构。具体的,请参见图9至图11,第一底板136和第二底板148通过枢轴156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枢轴156的轴线平行于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枢轴156设置在第一底板136的位置为第一底板136远离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枢转连接机构,即两个枢轴156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136远离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并沿锯片124进给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可以使第一底板136和第二底板148在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更稳定。
[0107] 本实施例中,切割工具100还包括对第二底板148施力使第二底面152保持与第一底面138平齐或共面的第一位置的弹性件(未示出)。由于在第一位置下,第二底板148封闭了第一底板136的锯片槽132的开口,使得锯片124位于封闭的锯片槽132中,可以保证锯片124不使用时防止用户触及锯齿,从而切割工具更加安全。
[0108] 请参见图12和图13,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00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第一底面138由工件W支撑,第一侧面140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抵接,切割工具100沿着工件W和导向装置110滑动,锯片124即可切割工件W。
[0109] 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面140与锯片124的锯片平面共面。具体的,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抵靠面140重合。或者说,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在第一底面138的投影重合,使得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抵靠面140共面。
[0110] 由此,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00使用更加方便。具体的,操作者在切割前通常会在工件W上标记切割线,这个切割线可以是墨水绘制,亦可以是激光指示等。导向装置110具有引导面111。进行切割时,可参照图12和图13,首先将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与预先标记在工件W上的切割线对齐,然后使第二底板148相对第一底板136错开而露出第一抵靠面140,再将第一抵靠面140抵靠在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上,由于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共面,所以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也是紧挨在引导面111上的,锯片124旋转切割的轨迹即为切割线所示出的轨迹,移动切割工具100即可完成切割。
[0111] 从而,通过第一底板136与导向装置110的配合,在切割前无需进行额外的测量,也无需在引导面111和切割线之间预留出底板的空间,即可方便快速的完成切割。使用更加方便。切割方便后,切割效率更高。并且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00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低。
[0112] 当然,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共面并非仅限于绝对意义上共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由于机械结构之间相互结合存在的间隙以及公差等原因造成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抵靠面140相互平行且第一侧切割平面128相对于第一抵靠面140靠近传动机构一定距离从而并未绝对共面的情况,也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共面范围内的。
[0113] 请参见图14和图15,也就是说,在第一底面138的投影上,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位于传动机构123和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之间。也可以说,在第一底面138的投影上,锯片平面位于传动机构123和第一抵靠面140之间。优选的,在第一底面138的投影上,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位于传动机构123和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之间,且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更优选的,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之间的距离L在0.5mm至0.8mm之间。从而在第一侧切割平面128和第一抵靠面140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避免锯片124在切割时损伤到导向装置110,且能够满足切割精度的要求。
[0114] 请返回图9,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36上的可供锯片124穿过的锯片槽132呈半封闭状,即第一底板136上的可供锯片124穿过的锯片槽132具有开口,从而使锯片124的锯片平面与引导面111平齐。具体的,第一底板136包括主体142和与主体142连接的第一抵靠部144和第二抵靠部146,两者在锯片124的切割前进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优选的,第一底板136上的第一抵靠面140部分位于第一抵靠部144上、部分位于第二抵靠部146上。
[0115] 本实施例中,主体142与第一抵靠部144和第二抵靠部146可以是一体成型,作为抵靠面的第一侧面140可以直接形成于第一抵靠部144和第二抵靠部146远离壳体120一侧的端面上。
[0116] 如前所述,优选的,在第一底面138的投影上,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位于传动机构123和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之间,且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抵靠面1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为了保证此距离,第一抵靠部144和第二抵靠部146也可以活动连接在第一底板136上。调节第一抵靠部144、第二抵靠部146相对主体142的位置从而保证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侧面1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具体的,主体142与第一抵靠部144之间通过条形滑槽(或腰形孔)和柱形销的配合实现活动连接,其中,条形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锯片1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128。主体142与第二抵靠部146之间亦可通过条形滑槽和柱形销的配合实现活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主体142和第一、第二抵靠部146亦可通过其它活动机构配合实现微调,不再赘述。
[0117] 第二底板148与第一底板136活动连接可以在两种不同的配合状态之间切换,如图9和图16所示,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底板136的第一底面138与第二底板148的第二底面152平齐;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底板136的第一底面138与第二底板148的第二底面152错开而露出抵靠面14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底面138与抵接面150平行,而与第二底面152倾斜设置。优选的,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148的第二底面152相对第一底板136的第一底面138靠近马达。即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148的抵接面150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L1小于第一底板136的第一底面138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L2。也就是说,第二底板148相对第一底板136向上转动。
[0118] 第二底板148与第一底板136活动连接,使切割工具100在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如图9和图16所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底板136的第一底面138与第二底板148的第二底面152共面共同与工件W抵接,第二底板148的第二侧面154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如图12和图13,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底板136的第一底面138与工件W抵接,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优选的,第二底板148上的抵接面150与导向装置110远离工件W的上表面抵接而对导向装置110施加一定的压力而保证切割精度。
[0119] 由此,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二底板148的第二侧面154封闭第一底板136的锯片槽开口,此时,锯片124位于第一底板136和第二底板148共同形成的封闭的锯片槽中,相对第一底板136的第一抵靠面140远离传动机构的第二底板148上的第二侧面154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可以实现传统切割,符合用户的常规使用习惯。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与锯片124第一侧切割平面128近似平齐的第一底板136上的第一抵靠面140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可以实现快速切割。
[0120] 因此,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100即可实现传统切割,也可实现快速切割,而且第二底板148可相对第一底板136活动,更能适应不平整的平面,如此大大方便了用户操作切割工具100。
[0121] 请结合图9和图14,本实施例中,切割工具100包括将锯片124相对锯片轴154固定的固定机构158。固定机构158具有位于第一侧切割平面128远离壳体120一侧的锁定部160,第二底板148上设有缺口162,在平行于第一底面138的平面上,缺口162的面积大于锁定部160的面积,从而使得切割工具100使用时,固定机构158的锁定部160可穿过缺口162使得锯片124可以沿朝向第一底面138的方向上进给得更多,防止第二底板148与固定机构158干涉影响切割工具100的切割深度。
[0122] 图17至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200。
[0123] 本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2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100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下面重点描述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2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100的区别。
[0124] 实施例二中,第二底板148与第一底板136通过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套连接机构连接,每套连接机构仅包括一个枢轴156。通过连接机构,第二底板148相对第一底板136可转动,实现第一底面138在与第二底面1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1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0125] 请参见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之间仍然通过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套同样的连接机构连接,但连接机构的位置和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二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248通过连接机构相对第一底板236可平动,实现第一底面238在与第二底面2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2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下面以位于锯片进给方向后侧的连接机构为例进行描述。
[0126] 连接机构包括与第一底板236枢转连接的第一枢转轴264、与第二底板248枢转连接的第二枢转轴266、同时与第一枢转轴264和第二枢转轴266连接的摆动臂268。如此,摆动臂268的一端围绕第一枢转轴264的第一枢转轴线Y1与第一底板枢转连接,摆动臂268的另一端围绕第二枢转轴的第二枢转轴线Y2与第二底板枢转连接。
[0127] 第一枢转轴264的第一枢转轴线Y1垂直于锯片2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28,即第一枢转轴线Y1也垂直于第一底板236的第一侧面240。在这里,同上述实施例,第一侧面240为用于与导向装置110抵接的抵靠面。第一抵靠面240与锯片平面或是与锯片224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抵靠面140,在这里,就不赘述。
[0128] 第一枢转轴264设置在第一底板236靠近第二底板248的端部上。第一枢转轴264靠近第二底板248的端面不超出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优选的,第一枢转轴264靠近第二底板248的端面与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共面,可以防止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干涉。摆动臂268靠近第二底板248的端面不超出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优选的,摆动臂268靠近第二底板248的端面与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共面,可以防止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干涉。
[0129] 第二枢转轴266与第一枢转轴264平行,其第二枢转轴线Y2垂直于第一抵靠面240。第二枢转轴266的第二枢转轴线Y2垂直于锯片2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228。第二枢转轴266设置在第二底板248靠近第一底板236的端部上并与摆动臂268固定连接。
[0130] 而为了第一、第二底板236和248相对活动更加顺畅。在第一、第二底板236和248其中之一上设有腰形孔,使得第一枢转轴264的轴线和第二枢转轴266的轴线其中之一可以在该腰形孔中活动。
[0131] 第一底板236和第二底板248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未图示),该弹性元件提供促使第一底面238朝着与第二底面252共面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优选的,该弹性力小于切割工具的重量,如此,在切割过程中,操作者可以不用费力就可以使第一底板236和第二底板248相对活动,顺利进行切割。当然,该弹性元件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
[0132] 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活动连接使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可以在两种不同的配合状态之间切换,如图17所示,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底板236的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板248的第二底面252平齐;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底板236的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板248的第二底面252错开,不共面。
[0133] 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面252平齐,切割工具200的操作模式、切割能力都等同于常规电圆锯;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面252错开,其可以适应不平整的平面;另外,由于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面252错开,可以露出第一抵靠面240与导向装置110配合,从而可以进行导向切割。或是说,第一抵靠面440露出以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面252非共面。
[0134] 优选的,在第一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抵接,使第一抵靠面240不能沿导向装置滑动。优选的,在第一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248封闭第一底板236的锯片槽232开口,使得锯片224不能最靠近导向装置110而沿导向装置滑动。
[0135] 另外,实施例二中,第二底板148的抵接面150与第二底面152成钝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248的抵接面与第二底面252共面,以下将两者合并称为抵靠底面270。如图22所示,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248的抵靠底面270相对第一底板236的第一底面238靠近马达(未标号)。即第二底板248的抵靠底面270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L1小于第一底板236的第一底面238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L2。
[0136] 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200与实施例二的切割工具200相同,均可实现传统切割和快速切割。
[0137] 图19至图22示出了切割工具200进行快速切割的状态变化。
[0138]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准备切割时,操作者将第二底板248的抵靠底面270压在导向装置110上,锯片224穿过锯片槽232靠近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
[0139] 结合图21和图22,随后,操作者下压切割工具200,由于第一底板236与第二底板248通过上述连接机构活动连接,且第二底板248抵接在导向装置110上,下压切割工具200会使得第一底板236朝向工件W运动,直到第一底板236的第一底面238抵接在工件W上,此时,如果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未与导向装置的引导面111贴近,操作者可适当移动切割工具200使第一底板236的第一抵靠面240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抵接,第一抵靠面240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抵接后,锯片224处于最靠近导向装置110的位置,操作者启动马达并推动切割工具200向前移动切割工件W。
[0140] 从而,通过第一底板236与导向装置110的配合,在切割前无需进行额外的测量,也无需在引导面111和切割线之间预留出底板的空间,即可方便快速的完成切割,使用更加方便,切割效率更高。
[0141] 传统切割即为第二底板248与第一底板236处于如图17所示的第一配合状态下的切割,此时第一底板236的第一底面238与第二底板248的抵靠底面270共面与工件抵接,第二底板248远离第一底板236的第二侧面254与导向装置抵接,切割工具200向前滑动使由马达驱动的锯片切割工件即可,不再赘述。
[0142] 图23至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300。
[0143] 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切割工具中,第一底板336与第二底板348之间的连接机构为平行四连杆机构。如此,第二底板348通过平行四连杆机构相对第一底板236可平动,实现第一底面338在与第二底面3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3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且,第一底板336和第二底板348相对活动,露出第一底板336的第一抵靠面340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或是说,第一抵靠面340露出以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第一底面338和第二底面352非共面。
[0144] 在这里,第一抵靠面340与锯片平面或是与锯片324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抵靠面140,在这里,就不赘述。
[0145] 请参见图23和图26,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336上的第一转轴372和第二转轴374、设置在第二底板348上的第三转轴376和第四转轴378、与第一转轴372和第三转轴376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380、与第二转轴374和第四转轴378枢转连接的第二连杆382。
[0146] 第一转轴372和第二转轴374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转轴372平行于锯片3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328。第二转轴374平行于锯片3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328。第一转轴
372平行于锯片324在工件上的进给方向。
[0147] 第三转轴376和第四转轴378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三转轴376平行于锯片3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328。第四转轴378平行于锯片3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328。第三转轴
376平行于锯片324在工件上的进给方向。
[0148] 第一连杆380和第二连杆382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连杆380和第二连杆382长度相同。第一连杆380和第二连杆382形状相同。
[0149] 请参见图23和图24,此时第一底板336的第一底面338与第二底板348的第二底面352共面,可以与工件W抵接,切割工具300实现传动切割。
[0150] 请参见图25和图26,如操作者将第二底板348的第二底面352压在导向装置110(未图示)上,随后,操作者下压切割工具300,由于第一底板236与第二底板248通过平行四连杆机构活动连接,且第二底板348抵接在导向装置110上,下压切割工具300会使得第一底板336朝向工件W运动,直到第一底板336的第一底面338抵接在工件W(未图示)上,操作者可适当移动切割工具300使第一抵靠面340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抵接,如此,就可以方便快速切割。
[0151] 图27至图2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400。
[0152] 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切割工具400中,第一底板436与第二底板448之间的连接机构为直线滑轨机构。如此,第二底板448通过直线滑轨机构相对第一底板
436可平动,实现第一底面438在与第二底面4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4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且,第一底板436和第二底板448相对活动,露出第一底板436的第一抵靠面440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或是说,第一抵靠面440露出以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第一底面438和第二底面452非共面。
[0153] 在这里,第一抵靠面440与锯片平面或是与锯片424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抵靠面140,在这里,就不赘述。
[0154] 请参见图27至图29,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436上的直线滑轨484、设置在第二底板448上与直线滑轨484配合的滑动配接件。当然,直线滑轨48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底板448上,而滑动配接件设置在第一底板436上。
[0155] 直线滑轨484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36上,直线滑轨48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底板436的第一底面438。
[0156] 滑动配接件为设置在第二底板448上的与直线滑轨484的外轮廓配接的贯通孔483。直线滑轨484穿过贯通孔,就可以实现第一底面438在与第二底面4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4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0157] 请参见图28,切割工具400还包括对第二底板448施力的弹性件486。直线滑轨484一端与第一底板436固定,另一端设有端盖485,弹性件486设置在端盖485和第二底板448之间。弹性件486促使第二底面152具有向第一底面438共面的运动趋势。
[0158] 图30至图3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500。
[0159] 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活动连接可以在两种不同的配合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底板的第二底面平齐;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底板的第二底面错开。优选的,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的第二底面相对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更靠近马达。即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的第二底面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小于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
[016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主要的区别包括:第二底板548与第一底板536活动连接可以在两种不同的配合状态之间切换,如图30所示,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与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平齐;如图31所示,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与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错开。优选的,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相对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远离马达。即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大于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与马达轴线E的距离。
[0161] 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活动连接可以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底板的第二底面共面共同与工件抵接,第二底板的第二侧面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与工件抵接,第一底板的第一抵靠面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优选的,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底面与导向装置110远离工件的表面抵接而对导向装置110施加一定的压力而保证切割精度。
[01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主要的区别还包括:第二底板548与第一底板536活动连接可以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如图32和33所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与导向装置110抵接,第二底板548靠近第一底板536的第三侧面555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如图30所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与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共面共同与工件抵接,第二底板548远离第一底板536的第二侧面554与导向装置110上的引导面111抵接。
[0163] 优选的,第二底板548靠近第一底板536的第三侧面555与锯片524的锯片平面平齐。第三侧面555为用于导向装置110抵接的第二抵靠面。优选的,第二底板548的第二抵靠面555与锯片524的锯片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优选的,第二底板548的第二抵靠面555与锯片524的锯片平面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0.8mm之间。更优选的,第二底板548靠近第一底板536的第三侧面555与锯片524的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0.8mm之间。定义锯片最靠近传动机构的锯片平面为第二侧切割平面529,第二侧切割平面529与第一侧切割平面528之间的距离即为锯片的厚度。或者说,第二底板548的第二抵靠面555与锯片5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529平齐。优选的,第二底板548的第二抵靠面555与锯片5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529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更加优选的,第二底板548的第二抵靠面555与锯片5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529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0.8mm之间。在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的投影上,第二侧切割平面529相对第二抵靠面555远离壳体520。
[0164] 由此,第二底板548的第二抵靠面555与导向装置110抵接时,锯片524的锯片平面或锯片5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529与导向装置110十分靠近,锯片524切割的轨迹即为工件W上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对齐的切割线的轨迹,操作者在切割前无需进行额外的测量,也无需在引导面111和切割线之间预留出底板的空间,即可方便快速的完成切割。使用更加方便。切割方便后,切割效率更高。并且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500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低。
[0165] 请参见图30和31,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548和第一底板536通过滑动配接机构在第一配合状态和第二配合状态之间切换,滑动配接机构包括滑动导向件588和滑动固定件592,滑动固定件592松开时,第二底板548可相对第一底板536滑动,滑动固定件592固定时,第二底板548相对第一底板536固定。本实施例中,滑动导向件588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536和第二底板548上的滑槽,滑动固定件592包括穿过第一底板536和第二底板548上的滑槽的螺栓(未图示)及与螺栓配合螺母。当然,滑动导向件588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底板536和第二底板548其中之一上的滑槽,滑动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536和第二底板548另一上的螺纹孔、和与螺纹孔配合的螺钉。优选的,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底板536的第一底面538或第二底板548的第二底面55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滑槽的延伸方向并不局限于垂直于第一底面,其也可以倾斜设置。另外,滑动固定件也不仅局限于螺纹锁紧机构,其可以是凸轮等锁紧机构。
[016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二底板548和第一底板536还可通过枢转配接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等实现第二底板548和第一底板536的活动配接,从而使第二底板548靠近第一底板536的第三侧面555与导向装置110抵接而引导切割工件的切割,不再赘述,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实用新型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167] 图34至图3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600。
[0168] 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600与实施例六的切割工具500的区别主要在于:切割工具壳体、马达等的布局。
[0169] 实施例六的切割工具500与实施例一至五的切割工具1的整体布局相同,其壳体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支架、前支架、下支架、后支架,以及设置在前支架和下支架交汇处的马达壳。
[0170] 请参见图34和图35,本实施例中,壳体620整体纵长延伸,其内收容有马达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大致位于马达和锯片624之间,用于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锯片624从而驱动锯片624做旋转运动。壳体620的纵长延伸方向与马达的轴线平行,且马达的轴线与锯片轴的轴线垂直设置。优选的,壳体620的中心线与马达轴线共线。
[0171] 与实施例一至六相同,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亦包括与壳体620固定连接的定护罩615、与壳体620活动连接的动护罩616,定护罩615及动护罩616的作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0172] 与实施例一至六相同,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亦包括设置在定护罩615一侧的定深调节机构611、定深锁紧机构612、斜切调节机构613、斜切锁紧机构614,其大体结构及作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0173] 请参见图34和图35,与实施例五相同,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的底板亦包括第一底板636和与第一底板636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648,第一底板636和第二底板648通过滑动配接机构689在第一配合状态和第二配合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切割工具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实现第一底面638在与第二底面6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6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且,第一底板636和第二底板648相对活动,可露出第二底板的第二抵靠面655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或是说,第二抵靠面655露出以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第一底面638和第二底面652非共面。
[0174] 在这里,第二抵靠面655与锯片平面或是与锯片624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第六实施例中的第二抵靠面555,在这里,就不赘述。
[0175] 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中第一底板636和第二底板648的连接机构与实施例六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一底板636和第二底板648的连接机构采用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的连接机构,或其它连接机构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176] 图37至图3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700。
[0177]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锯片为圆锯片,其由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包括:本实施例的锯片为纵长延伸的锯条,其由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往复运动,切割工具为曲线锯。
[0178] 请参见图37和图38,曲线锯包括壳体720、收容于壳体720内的马达和往复驱动机构、由往复驱动机构驱动线性往复运动的锯条724。
[0179] 请参见图37至39,与实施例六相同,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的底板亦包括第一底板736和与第一底板736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748,第一底板736和第二底板748通过滑动配接机构789在图37所示的第一配合状态和图39所示的第二配合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切割工具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实现第一底面738在与第二底面752共面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底面752非共面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且,第一底板736和第二底板748相对活动,可露出第二底板748的第二抵靠面755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或是说,第二抵靠面755露出以与导向装置110的导向面111配合,第一底面738和第二底面752非共面。
[0180] 在这里,第二抵靠面755与锯片平面或是与锯条724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第六实施例中的第二抵靠面555,在这里,就不赘述。
[0181] 第一配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为曲线锯的常规使用状态,第二配合状态下的使用状态为图39所示的在导向装置引导下的快速切割状态。
[0182] 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中第一底和第二底板748的连接机构与实施例六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一底板736和第二底板748的连接机构采用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的连接机构,或其它连接机构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183] 图40至图4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800。
[0184] 本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80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200类似,其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下面重点描述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80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200的区别。
[0185] 参考图40和图41所示,本实施例中,切割工具800还包括模式切换机构823。模式切换机构823主要用于第一、第二底板836和848相对固定的第一模式以及第一、第二底板836和848相对活动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模式,模式切换机构823阻止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活动,即切割工具在第一模式下,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固定,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保持平齐,彼此之间未错开,可以共同抵靠在工件。在第二模式下,模式切换机构823允许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活动,即切割工具在第二模式下,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活动,使得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互相错开而露出抵靠面,抵靠面与导向装置共同作用进行精准切割。
[0186] 模式切换机构823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其中之一上的止挡件825、与止挡件825可选择配合的止挡配合部。止挡件825与止挡配合部配合,阻止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活动;止挡件825与止挡配合部脱开配合,则允许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活动。
[0187]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825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底板836上,具有至少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止挡件825阻止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运动。也就是说,切割工具处于第一模式,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相对位置被固定,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保持平齐,共同抵靠在工件,切割工具进行传统电圆锯的切割。在第二位置,止挡件825允许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此时,切割工具处于第二模式,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可以互相错开而露出抵靠面,露出的抵靠面可以与导向装置共同作用进行精准切割。当然,如本领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止挡件825也可以滑动地连接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其中之一上,也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
[0188] 具体的,请参见图40,止挡件825围绕垂直于第一底面838的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底板836上。在实施例中,止挡配合部为摆动臂868的一部分,止挡件825与摆动臂868接触,用于阻止摆动臂868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转动(也可参见图43)。当然,如本领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止挡配合部也不局限摆动臂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第二底板或是两枢转轴的一部分或是设置在这些部件上的凸起等,只需阻止第一、第二底板836和848之间相互运动即可。此时,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的相对位置被固定,不能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始终共面。也就是说,止挡件825在该位置,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
852始终保持平齐,无法彼此错开。
[0189] 当止挡件825活动至第二位置时,如图41和图44所示,止挡件825与摆动臂868错开,解除对摆动臂868的止挡,允许摆动臂868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转动,因此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就可以错开,非共面。也就是说,在第二模式下,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可以产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底面838和第二底面852可以互相错开露出抵靠面。在本实施例中,抵靠面即为第一底板836的第一侧面840。如此,抵靠面840可与导向装置共同作用进行精准切割。第一抵靠面840与锯片824的关系同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抵靠面240,在这里,就不赘述。
[0190] 切割工具800设有定深调节机构,用于改变切割的深度。锯片824伸出第一底面838的距离为切割工具800的切割深度,而锯片824能够伸出第一底面838的最大距离为切割工具800的最大切割深度。定深调节机构可使壳体820、锯片824和定护罩815能够相对第一底板836绕垂直于锯片824的枢轴轴线X1(见图43、44所示)转动,从而改变锯片伸出第一底面838的距离。并通过安装定深锁紧机构812将其锁定。
[0191] 在参见图40和41,定深调节机构811包括连接在第一底板836上的定深支架827、设置在壳体820上的定深配合部830。定深支架827上设置有定深滑槽829。定深滑槽829为弧形滑槽,定深滑槽829所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枢轴轴线X1上。
[0192] 定深锁紧机构812用于锁定定深配合部830和定深滑槽829的相对位置,从而锁定了壳体820相对于第一底板836的相对位置,亦是锁定了锯片824伸出第一底面838的距离也就是切割工具800的切割深度。在本实施例中,定深锁紧机构812包括旋钮(设有内螺纹)、与旋钮螺纹配合的螺栓。螺栓穿过定深滑槽829和定深配合部830与旋钮配合。通过操作旋钮,实现壳体820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运动或固定。
[0193] 为了方便观察切割深度,定护罩815在靠近定深滑槽829的位置设置有标示切割深度的刻度条(图中未示),在定深配合部830设有指示装置(未图示)。一旦旋松旋钮,螺栓在定深滑槽829内滑动,使得壳体820、定护罩815、定深配合部830以及锯片824围绕枢轴轴线X1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运动以改变锯片824的切割深度,此时,可通过指示装置来观察切割工具800的切割角度。一旦到达期望深度,可旋紧旋钮6以便将锯片824锁定在期望位置进行切割。当然,定深锁紧机构812也不仅局限于螺栓、螺母,也可以是凸轮等锁紧机构。
[0194] 进一步的,参考图40和41,在本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机构823还包括设置在定护罩815上的深度限制部826。该深度限制部826用于在第二模式下,与止挡件825配合限制切割工具800的最大切深。也就是说,切割工具80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这两种模式下,所允许的最大切割深度是不一样。
[0195] 参考图40所示,当模式切换机构823处于第一模式时,深度限制部826和止挡件825不会互相抵接,切割工具800的最大切割深度由定深滑槽829的最下端829a(见图40)确定。也就是说,在第一模式下,当螺栓位于定深滑槽829的最下端时所确定的切割深度为第一最大切割深度,此时在该模式下,锯片824伸出第一底面838的距离最大。参考图41所示,当模式切换机构823处于第二模式时,深度限制部826和止挡件825互相抵接用于对最大切割深度进行限制。具体的,在第二模式下调节切割深度时,随着定深配合部830相对定深滑槽829向下运动,深度限制部826也会随着定护罩815向下运动,当深度限制部826运动至与止挡件
825互相抵接时,定深配合部830无法相对定深滑槽829继续向下运动,此时锯片824伸出第一底面838的距离为第二模式下的切割工具800的最大切割深度也就是第二最大切割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切割深度小于第一最大切割深度。当然,深度限制部826也不一定要设置在定护罩815上,也可以设置在切割工具的其他部位,例如壳体820上,只要能够在第二模式下调节切割深度的时候与止挡件825抵接,以阻止锯片824伸出第一底面838的距离进一步变大,限制第二模式下的最大切割深度即可。
[0196] 下面将具体描述设置深度限制部826的作用。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锯片824的切割深度是由锯片824伸出第一底板836的距离确定的,而锯片824能够伸出第一底板836的最大距离会受到将锯片824固定至输出轴上的固件的大小影响。而当用户在使用第二模式进行切割时,第二底板848会抵靠在导向装置上从而向上浮动,导向装置的引导面与锯片824贴近,如此使得在第二模式下时,最大切割深度还会受到导向装置的厚度的影响而变小,因此如果不对第二模式下最大切割深度进行限制的话,将会导致如果以第一最大切割深度进行切割时,压紧锯片824的紧固件与导向装置发生干涉而无法成功导向。而避免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减小第一模式下的最大切割深度,当第二模式下以第一最大切割深度进行切割也不会影响工具的导向作用,但是如此设置会导致第一模式下的实际可以达到的最大切割深度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设置深度限制部826使得在充分利用第一模式下的实际最大切割深度的同时不影响第二模式下最大切割深度时的导向功能。
[0197]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切割工具800设置在定护罩815上的深度刻度条能够显示第一最大切割深度和第二最大切割深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深度刻度条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第一最大切割深度和第二最大切割深度。当然,采用不同的刻度线或直接用文字标明的方式区分第一最大切割深度和第二最大切割深度也是可以的。如此设置能够提示用户第二模式下所能切割工具800所能达到的最大切割深度,避免用户误以为第二模式下亦能达到第一最大切割深度而反复调试。
[0198] 参考图42所示,切割工具800还设有斜切调节结构813,用于改变切割的角度。斜切调节结构可使壳体820和定护罩815以及锯片824一起绕着斜切轴线X2枢转,从而改变锯片824相对第一底面838的倾斜角度,进行斜角切割。斜切轴线X2平行于第一底板836的第一底面838。切割工具800还设有斜切锁紧机构814,用于锁定壳体820相对于第一底板836的相对位置,亦是锁定了锯片824相对第一底面838的倾斜角度。
[0199] 具体的,斜切调节机构813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836上的斜切前支架831、斜切后支架832。定护罩815通过围绕斜切轴线X2可旋转的连接在斜切前、后支架831和832上。其中斜切前、后支架831和832也可以与第一底板836一体成型。
[0200] 斜切前支架831上设置有斜切导槽834,斜切导槽834为弧形导槽,斜切导槽834所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斜切轴线X2上。
[0201] 斜切调节机构813还包括斜切配合部835,定护罩815围绕枢轴轴线X1与斜切配合部835转动连接。斜切配合部835上还设有圆弧槽,与斜切导槽834配合使用,可以缩短斜切导槽834的长度。
[0202] 定护罩815的前端还通过斜切配合部835与斜切前支架831围绕斜切轴线X2转动连接(参见图43)。定护罩815的后端通过定深支架827与斜切后支架832围绕斜切轴线X2转动连接。
[0203] 具体的,请参见图45,斜切前支架831上设有定位孔8311,定位销8312通过定位孔8311及斜切配合部835上的孔,使斜切配合部835围绕斜切轴线X2转动连接在斜切前支架
831上;同样,斜切后支架832上设有定位孔,定位销通过定位孔及定深支架827上的孔,使定深支架827围绕斜切轴线X2转动连接在斜切后支架832上,如此,定护罩815可围绕斜切轴线X2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转动,从而改变锯片824相对第一底面838的倾斜角度,进行斜角切割。
[0204] 为了保证锯片824的平行度,以及锯片824的外侧面与抵靠面840基本平齐。将斜切前支架831上的定位孔设置为腰形孔,定位销8312可在腰形孔8311中移动,还设有锁定定位销8312的锁定结构。腰形孔83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斜切轴线X2,如此,即可以保证锯片824的平行度,又可以调节锯片824相对于抵靠面840的位置。优选的,斜切后支架832上的定位孔也为腰形孔,这样,前后均可以调节,进一步保证锯片824的平行度。
[0205] 锁定结构包括定位螺钉8313和紧固螺钉8314,且安装后,定位螺钉8313和紧固螺钉8314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定位螺钉8311设有锥面与定位销8312接触,其通过第一底板836及斜切前支架831上的螺纹孔8315将定位销8312定位;紧固螺钉8314通过平面与定位销
8312接触,腰形孔8311的一端设有螺纹,紧固螺钉8314与腰形孔8311内设置的螺纹配合将定位销8312锁紧。
[0206] 优选的,定位销8312至少设有定位面,与腰形孔8311的内表面接触,便于定位销8312在腰形孔8311中的滑动,及锁定结构对定位销8312的锁定。
[0207] 为了顺利进行切割,在启动马达前,通常会先打开动护罩816。而为了防止操作者未先打开动护罩816,切割工具还设有示警装置。具体的,参见图46和图47所示,示警装置包括设置在动护罩816上的凸缘817。凸缘817设置在动护罩816远离壳体820的一侧,即面向第二底板848的一侧。如若未打开动护罩,在操作时,凸缘817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抵靠,而第一抵靠面840无法与引导面110抵靠,第一抵靠面840与引导面11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G。这样,就可以提醒操作者,未打开动护罩816。
[0208] 请参见图42,斜切锁紧机构814用于锁定了壳体820相对于第一底板836的位置。斜切锁紧机构814包括旋钮860(设有内螺纹)、与旋钮860螺纹配合的螺栓861。螺栓861穿过斜切配合部835上的圆弧槽和斜切导槽834与旋钮860配合。通过操作旋钮860,实现定护罩815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运动或固定。
[0209] 为了方便观察切割角度,斜切前支架831在靠近斜切导槽834的位置设置有标示切割角度的刻度,在斜切配合部835设有指示装置。一旦旋松旋钮860,螺栓861在斜切导槽834及圆弧槽内滑动,使得壳体820、定护罩815、斜切配合部835以及锯片824围绕斜切轴线X2相对于第一底板836运动以改变锯片824的切割角度。此时可通过设置在斜切配合部835上的指示装置来观察切割工具800的切割角度。一旦到达期望位置,可旋紧旋钮860以便将锯片824锁定在期望位置进行切割。
[0210] 继续参考图41-43所示,模式切换机构823还包括斜切限制部837。该深度限制部826用于在第二模式下,与止挡件825配合限制切割工具800进行斜角切割。也就是说,切割工具800在第二模式下,不建议进行斜角切割。
[0211] 在本实施例中,斜切限制部837为定深支架827的一部分,或者说定深支架827的一部分构成了斜切限制部。参考图42、43所示,当模式切换机构823处于第一模式时,斜切限制部837和止挡件825不会互相抵接。在需要对锯片角度进行调节时,止挡件825不会止挡在调节过程中会相对底板转动的部件。因此在第一模式下,切割工具800能够调节斜切角度,也就是说能够调节锯片824和第一底面838之间的倾斜角度。参考图44所示,当模式切换机构823处于第二模式时,止挡件825与斜切限制部837抵接,使得切割工具800的锯片824、定护罩815、壳体820和定深支架827无法相对第一底板836绕枢轴轴线X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825是通过止挡定深支架827来实现阻挡锯片相对第一底面的倾斜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止挡调整至斜切时需要相对第一底板836绕枢轴轴线X1转动的其他部件来阻挡锯片824相对第一底面838的倾斜,例如止挡壳体820、定护罩815等。也就是说,斜切限制部837不一定设置在定深支架827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820、定护罩815等绕枢轴轴线X1相对第一底板
836转动的其他部件上。切割工具800在第二模式时,如果允许斜切,将会导致锯片824切割到导向装置,亦会导致第二底板848上浮过程中和定护罩815发生干涉,因此在第二模式时,斜切被限制。或者说,在斜切时,底板导向功能不可用。因此,为了避免用户的误操作,优选在第二模式时,对斜切进行限制。
[02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止挡件825上不同的部分分别与止挡配合部(摆动臂868)、深度限制部和斜切限制部配合或脱开配合,实现模式切换、深度限制和斜切限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与止挡配合部(摆动臂868)、深度限制部和斜切限制部配合的相应部分也可以设置成单独的零件,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
[0213] 参考图44所示,模式切换机构823包括相对第一底板836可转动连接的切换手柄839。切换手柄839相对第一底板836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图48中的切换手柄839被部分剖开以示出切换手柄839和第一底板836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手柄839和止挡件825固定连接。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切换手柄839和止挡件825一体设置也是可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836上设置有凸轴849,切换手柄839可转动地连接至凸轴849上,并通过紧固螺钉沿切换手柄839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将切换手柄839连接至凸轴849上。
[0214] 在切换手柄839和第一底板836之间设有定位机构,便于切换手柄可以被快速定位在相应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836上的定位凹陷841、设置在切换手柄839上的定位件843和定位弹簧845,通过定位件843与定位凹陷841的配合,使切换手柄839被定位至相对第一底板836的特定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陷841设置为两个,分别对应切换手柄839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40所示,此时切换手柄839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止挡件825与摆动臂868抵接,切割工具800处于第一模式;如图41所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切换手柄839如若移动至第二位置,切换手柄839带动止挡件825转动,脱离与摆动臂868抵接,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可以相对移动,切割工具800处于第二模式,此时,止挡件825与斜切限制部837抵接,限制切割工具800进行斜角切割。
[0215] 当切换手柄839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定位件843在定位弹簧845的作用下进入定位凹陷841,使得切换手柄839被定位在相应的位置上。而当切换手柄839需要变化位置时,只需要提供额外的力克服定位弹簧845的弹簧力,就可以转动切换手柄839。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因切割工具800的晃动而意外改变模式切换手柄位置,造成意外的模式切换。
[0216] 进一步的,第一底板836上还固定设置有防护件853。继续参见图48,防护件853与斜切后支架832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防护件853与斜切后支架832一体设置,防护件853和斜切后支架832之间设有供止挡件825穿过的通孔854。止挡件825具有用于与摆动臂868相抵接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背离的第二面。优选的,止挡件825在旋转过程中,止挡件825至少部分位于通孔854中,防护件853面向止挡件825的第二面,用于防护止挡件825。
[0217] 当模式切换机构823处于第一模式时,止挡件823和摆动臂868互相抵紧,从而阻碍摆动臂868相对第一底板836转动,使得第一底板836和第二底板848的相对位置被固定,不能产生相对运动。若在该模式下切割工具800发生跌落,若第二底板848先落地将会产生相对第一底板836运动的趋势,跌落时瞬间的冲击力将会通过第二底板848传递至摆动臂868,使得摆动臂868产生相对第一底板836运动的趋势,冲击力进一步传递至与摆动臂868相抵接的止挡件825,由于止挡件825的第二面面向防护件853,跌落时瞬间的冲击力有可能会致使止挡件825的第二面抵接到防护件853上,如此冲击力会进一步传递至防护件853上,从而防止止挡件825在跌落时因受到冲击力而损坏。
[0218] 进一步的,第一底板836上还设置有限位件851。优选的,限位件851用于与转动至第一位置的切换手柄839抵接,以防止切换手柄839因意外的触碰而沿着远离第二位置的方向偏离第一位置,造成意外的模式切换。优选的,限位件851与第一底板836可拆卸地连接。
[0219] 参考图42-44所示,第二底板848既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亦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848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料在受到较强外力作用时,尤其是收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容易发生变形。因此,优选在第二底板848的边缘设置薄弱部869。在本实施例中,薄弱部869是第二底板848的加强筋871的断开部位。加强筋871如果是连续的,则第二底板848的整体强度均提高,而如果加强筋在第二底板848的边缘位置断开,则使得第二底板848的边缘位置的强度相对第二底板848的其他部分强度较弱。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当第二底板848意外跌落后强大的冲击力对第二底板848造成的变形集中在第二底板848上的边缘位置,从而避免了第二底板848发生整体的变形导致第二底板848和第一底板836之间相对卡死。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薄弱部869使得第二底板848上与第一底板836连接的部位的强度大于第二底板848上其他部位的强度,优选大于第二底板848的边缘位置的强度。
当然,薄弱部869的也可以是用强度较低的材料制成的部件,与第二底板848的主体部件拼接形成第二底板848。
[0220] 本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机构同样适用于其它具有两个底板的实施例。当然,如本领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模式切换机构可以会因为两个底板设置的关系有所调整。
[0221] 图49至图5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900。
[0222] 上述具有两个底板的实施例中,通常将连接壳体的底板称为第一底板,可相对第一底板活动的称为第二底板,这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特指。在本实施例中仍然将连接壳体的底板称为第一底板。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上设有抵靠面,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如需露出抵靠面时,第二底板相对第一底板的运动是一个方向。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设有抵靠面,如需露出抵靠面时,第二底板可以相对第一底板在两个方向上活动,即第二底板相对于第一底板向上或向下运动均可。
[0223] 请参见图49,第一底板936具有第一底面938,其还设有与第一侧切割平面928共面的第一抵靠面940。在这里,第一抵靠面940同上述实施例,可以是第一底板936在远离壳体920或传动机构923一侧的端面上。也可以通过抵靠部活动设置在第一底板936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面940是由第一底板936最外侧的端面形成。
[0224] 第二底板948具有第二底面952,其还设有与第二侧切割平面929共面的第二抵靠面955。在这里,第二抵靠面955同第一抵靠面940,可以是第二底板948在靠近壳体920或传动机构923一侧的端面上。也可以通过抵靠部活动设置在第二底板948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靠面955是由第二底板948最内侧的端面形成。在这里,定义靠近壳体920或传动机构923的内侧,远离壳体920或传动机构923的外侧。
[0225] 当然,锯片9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928与第一抵靠面940共面并非仅限于绝对意义上共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第一侧切割平面928与第一抵靠面40相互平行且第一侧切割平面928相对于抵靠面940靠近传动机构23一定距离从而并未绝对共面的情况。或是为了避免锯片924在切割时损伤到导向装置110,在第一侧切割平面28和引导面111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即第一侧切割平面928与第一抵靠面940相互平行且与第一抵靠面940之前有一定距离L,请参见图50,51。在该距离范围内,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共面范围内。
[0226] 优选的,在底面938上,锯片9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928位于壳体920和第一抵靠面940之间,且锯片9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928与第一抵靠面940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更加优选的,锯片924的第一侧切割平面928与第一抵靠面940之间的距离L在0.5mm至0.8mm之间。如此即可以充分保证切割的精度,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锯片924的跳动而损害引导面
111。
[0227] 同第一抵靠面940,在这里,第二抵靠面955与锯片9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929共面并非仅限于绝对意义上共面。第二侧切割平面929与第二抵靠面955相互平行且与第二抵靠面955之前有一定距离L,在该距离范围内,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共面范围内。
[0228] 优选的,在底面952上,第二抵靠面955位于位于壳体920和第二侧切割平面929之间,且锯片9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929与第二抵靠面955之间的距离L小于等于3mm。更加优选的,锯片924的第二侧切割平面929与第二抵靠面955之间的距离L在0.5mm至0.8mm之间。如此即可以充分保证切割的精度,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锯片924的跳动而损害引导面111。
[0229] 优选的,第一抵靠面940和第二抵靠面955之间的距离大于锯片924的厚度。
[0230] 请继续参见图49,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948沿垂直于第一底面938的方向与第一底板936移动连接。当然,第二底板948相对第一底板936的运动方向不局限于垂直于第一底面938,其运动方向也可以是倾斜的。而且第二底板948相对第一底板936的活动连接也不局于移动,其也可以是转动或平动等。如本领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第二底板948相对于第一底板936活动,只需露出第一抵靠面940或第二抵靠面955用于与导向装置110的引导面111抵靠即可。
[0231] 在第一底板936和第二底板948之间设有滑动配接机构989,实现第二底板948和第一底板936在第一配合状态和第二配合状态之间切换。
[0232] 滑动配接机构989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936上的第一滑槽9891、设置在第二底板948上的第二滑槽9892以及可在第一、第二滑槽9891和9892中滑动的滑动固定件9893、及将滑动固定件9893锁紧的锁定机构。
[0233] 具体的,滑动固定件9893的一端设有端盖(未图示);另一端设有螺纹,滑动固定件9893设有螺纹的一端穿过第一、第二导槽9891和9892与锁定机构配合。锁定机构包括可操作的螺母9894,如此,通过操作螺母9894即可实现第二底板948相对于第一底板936活动或固定。
[0234] 第一滑槽9891和第二滑槽989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底面938,滑动固定件9893可在第一滑槽9891或第二滑槽9892中滑动。操作者若选择第一抵靠面940与引导面111配合,具体操作时,先旋松螺母9894,将第二底板948抵靠在导向装置110的上表面,即第二底面952与导向装置110的上表面接触,向下按压切割工具900,第一底板936相对第二底板948向下移动,滑动固定件9893可在第一滑槽9891或第二滑槽9892中移动,直到第一底面938与工件表面抵靠;第一底板936和第二底板948相对移动,露出第一抵靠面940与导向面111配合,实现精准切割。操作者若选择第二抵靠面955与引导面111配合,具体操作时,操作者旋松螺母9894,将第一底板936抵靠在导向装置110的上表面,即第一底面938与导向装置的上表面接触,向下移动第二底板948,滑动固定件9893可在第一滑槽9891或第二滑槽9892中移动,露出第二抵靠面955可以与导向面111配合,同样可以实现精准切割。
[0235] 当然,如本领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滑动配接机构不仅局限于滑槽和滑动固定件的配合,其还可以是滑轨和滑动配接件等等;锁定机构也不仅局限于螺纹锁紧机构,其还可以是凸轮锁紧机构等其它锁紧结构,具体不再赘述。
[0236]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多种,如第二底板转动,平动等。由此可见,只要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活动连接,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
[0237] 在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九中,第二底板相对第一底板向上运动;在第六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二底板相对第一底板向下运动;而在第十实施例中,第二底板相对第一底板向上或向下运动。可以看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均可以设置与锯片平面共面的抵靠面,即与导向装置的导向面配合的抵靠面。而且抵靠面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侧面上。而且如第一底板的第一抵靠面与导向装置配合时,第一底板与马达的距离大于第二底板与马达的距离,即第一底面位于第二底面之下;且第二底板的第二底面由导向装置支撑。如第二底板的第二抵靠面与导向装置配合时,第一底板与马达的距离小于第二底板与马达的距离,即第一底面位于第二底面之上;而且第一底板的第一底面由导向装置支撑。
[0238]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与导向装置的引导面配合。优选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与锯片平面平齐。优选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与锯片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更加优选的,锯片平面与抵靠面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0.8mm之间。
[0239] 由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与导向装置的引导面抵接,而锯片平面或侧切割平面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的距离小于等于3mm,由此,锯片十分靠近导向装置的引导面,锯片切割的轨迹即为工件上与导向装置的引导面对齐的切割线的轨迹,操作者在切割前无需进行额外的测量,也无需在引导面和切割线之间预留出底板的空间,即可方便快速的完成切割。使用更加方便。切割方便后,切割效率更高。并且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低。
[024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但只要其采用的技术精髓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或者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变化和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