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线机

申请号 CN201610877380.6 申请日 2016-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6424472A 公开(公告)日 2017-02-22
申请人 安徽四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许友宝;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切线机,包括放卷辊、引导辊、第一导料装置、计量辊组、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导料装置、切刀组、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导料装置、排料辊组,切刀组包括上切刀和下切刀;第一导料装置包括两端均敞开的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第一通孔,第一管体的进料端设置有锥形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中央设置有锥孔。该切线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工,生产效率高,能够有效避免剪切过程中的物料发生跑偏,物料在连续化剪切过程中避免发生断档、停机,剪切过程中不易出现偏差,剪切 质量 高,实施效果好,还可一机两用,生产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切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辊(1)、引导辊(2)、计量辊组(4)、切刀组、排料辊组(9),所述引导辊(2)和计量辊组(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料装置,所述计量辊组(4)和切刀组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导料装置(5),所述切刀组和排料辊组(9)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导料装置(8);所述切刀组包括上切刀(6)和下切刀(7);所述第一导料装置包括两端均敞开的第一管体(31),第一管体(31)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第一通孔(311),第一管体(31)的进料端设置有锥形第一接头(32),第一接头(32)的中央设置有锥孔(321),第一接头(32)包括进料口和排料口,第一接头(32)中进料口的面积大于第一接头(32)中排料口的面积,第一接头(32)的排料口与第一通孔(3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装置还包括连杆(33)、转轴(34)、步进电机(35)、两端均敞开的第二管体(36),所述连杆(33)设置在第二管体(36)和第一管体(31)之间,连杆(33)的一端与第一管体(31)固定连接,连杆(3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3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4)与连杆(33)的中部固定连接,转轴(34)的尾端与步进电机(35)的转子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36)的中央设置有方形第二通孔(361),第二管体(36)的进料端设置有梯形第二接头(37),第二接头(37)的中央设置有梯形第三通孔(371),第二接头(37)包括进口和出口,第二接头(37)中进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接头(37)中出口的面积,第二接头(37)的出口与第二通孔(36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6)的下端设置有倒V形第一刀口(61),所述下切刀(7)的上端设置有V形第二刀口(71)。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切线机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线机,属于电容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3] 在电容器的加工过程中,通常使用CP线来做引线,电容器最后包装时,需要使用打包带;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必须截取不同长度的CP线和打包带,用手工去剪切,速度非常慢,人工费用很高。而利用自动切线机来剪切CP线,CP线容易出现偏差,并且自动切线机不能剪切打包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切线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切线机,包括放卷辊、引导辊、计量辊组、切刀组、排料辊组,所述引导辊和计量辊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料装置,所述计量辊组和切刀组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导料装置,所述切刀组和排料辊组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导料装置;所述切刀组包括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第一导料装置包括两端均敞开的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第一通孔,第一管体的进料端设置有锥形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中央设置有锥孔,第一接头包括进料口和排料口,第一接头中进料口的面积大于第一接头中排料口的面积,第一接头的排料口与第一通孔连通。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导料装置还包括连杆转轴、步进电机、两端均敞开的第二管体,所述连杆设置在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之间,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管体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转轴的尾端与步进电机的转子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央设置有方形第二通孔,第二管体的进料端设置有梯形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中央设置有梯形第三通孔,第二接头包括进口和出口,第二接头中进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接头中出口的面积,第二接头的出口与第二通孔连通。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切刀的下端设置有倒V形第一刀口,所述下切刀的上端设置有V形第二刀口。
[0007] 本发明所述切线机即能剪切剪切CP线,又能剪切打包带,一机两用,综合利用率高;通过步进电机来进行切换,操作简单方便;该切线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工,生产效率高,能够有效避免剪切过程中的物料发生跑偏,物料在连续化剪切过程中避免发生断档、停机,剪切过程中不易出现偏差,剪切质量高,实施效果好,还可一机两用,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所述切线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上切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下切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0] 如图1所示,所述切线机,包括放卷辊1、引导辊2、计量辊组4、切刀组、排料辊组9,所述引导辊2和计量辊组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料装置,所述计量辊组4和切刀组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导料装置5,所述切刀组和排料辊组9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导料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导料装置8;所述切刀组包括上切刀6和下切刀7;所述第一导料装置包括两端均敞开的第一管体31,第一管体31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第一通孔311,第一管体31的进料端设置有锥形第一接头32,第一接头32的中央设置有锥孔321,第一接头32包括进料口和排料口,第一接头32中进料口的面积大于第一接头32中排料口的面积,第一接头32的排料口与第一通孔311连通。
[0011] 当放卷辊1中的物料为CP线时,即待切物料10为CP线,CP线经过引导辊2的引导后进入第一导料装置,由于第一接头32和锥孔321的作用,第一接头32中进料口的面积大于第一接头32中排料口的面积,使得切物料10能顺利从第一接头32进入到第一管体31中,圆形第一通孔311与CP线配合,避免CP线在前进过程中发生跑偏,同时第一管体31还能将具有轻微弧度的CP线进行校直,同时,锥孔321还降低了CP线二次进入时的阻和困难程度;CP线通过计量辊组4后进入第二导料装置5,当计量辊组4经过一定的计量停止转动后,切刀组中的上切刀6和下切刀7进行剪切动作,将CP线切断成标准件11,标准件11被排料辊组9抽出向外排料。利用切刀组剪切CP线时,由于第二导料装置5和第三导料装置8的结构均和第一导料装置相同,在第二导料装置5和第三导料装置8的作用下,不但能保证标准件11能顺利完成排料,避免发生跑偏;同时,当计量辊组4重新转动时,第二导料装置5中的CP线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第三导料装置8中,避免CP线在前进过程中发生跑偏。
[0012] 为提高所述切线机的综合利用率,所述第一导料装置还包括连杆33、转轴34、步进电机35、两端均敞开的第二管体36,所述连杆33设置在第二管体36和第一管体31之间,连杆33的一端与第一管体31固定连接,连杆3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3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4与连杆33的中部固定连接,转轴34的尾端与步进电机35的转子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36的中央设置有方形第二通孔361,第二管体36的进料端设置有梯形第二接头37,第二接头37的中央设置有梯形第三通孔371,第二接头37包括进口和出口,第二接头37中进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接头37中出口的面积,第二接头37的出口与第二通孔361连通。
[0013] 当放卷辊1中的物料为打包带时,即待切物料10为打包带,打包带为扁平的结构,先利用步进电机35将第一管体31下方的第二管体36旋转至原先第一管体31的位置处,即连杆33旋转180度,其中,转轴34的首端与所述切线机的面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同理,对第二导料装置5和第三导料装置8也执行第一导料装置中的操作动作;此时打包带经过引导辊2的引导后进入第一导料装置中,由于第二接头37和梯形第三通孔371的作用,第二接头37中进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接头37中出口的面积,使得打包带能顺利从第二接头37进入到第二管体36中,方形第二通孔361与打包带配合,避免打包带在前进过程中发生跑偏,同时第二管体36还能将具有轻微弧度的打包带进行校直,同时,梯形第三通孔371还降低了打包带二次进入时的阻力和困难程度;打包带通过计量辊组4后进入第二导料装置5,当计量辊组4经过一定的计量停止转动后,切刀组中的上切刀6和下切刀7进行剪切动作,将打包带切断成标准件11,标准件11被排料辊组9抽出向外排料。利用切刀组剪切打包带时,由于第二导料装置5和第三导料装置8的结构均和第一导料装置相同,在第二导料装置5和第三导料装置8的作用下,不但能保证标准件11能顺利完成排料,避免发生跑偏;同时,当计量辊组4重新转动时,第二导料装置5中的打包带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第三导料装置8中,避免打包带在前进过程中发生跑偏。
[0014] 为保证上切刀6和下切刀7即适合剪切CP线,又适合剪切打包带;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切刀6的下端设置有倒V形第一刀口61,所述下切刀7的上端设置有V形第二刀口71。
[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