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

申请号 CN201610939130.0 申请日 2016-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6493257A 公开(公告)日 2017-03-15
申请人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高啸;
摘要 本 发明 一种手持式 翼型 表贴器件成形钳,不伤器件引线,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性高,其包括铰接的下把手和上把手,以及固定在下把手工作端的成形组件和固定在上把手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所述的成形组件包括上成形座和下成形座;所述上成形座的顶端通过顶板与下把手的工作端固定,底端外侧向下延伸设置侧板,两侧板上对称设置有 键槽 ;上成形座中嵌套设置有上成形 块 ;所述下成形座的两侧通过键滑动配合在对应侧板的键槽内;下成形座中嵌套设置有下成形块;本发明通过上、下成形座,上、下成形块构成容置空间,确保待成形器件在装置内被 定位 ;上把手头部的圆弧设计,将圆弧运动转化为垂直于器件引线端面的直线运动,提高了成形 精度 。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的下把手(2)和上把手(5),以及固定在下把手(2)工作端的成形组件(1)和固定在上把手(5)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所述的成形组件(1)包括上成形座(8)和下成形座(7);
所述上成形座(8)的顶端通过顶板(10)与下把手(2)的工作端固定,底端外侧向下延伸设置侧板,两侧板上对称设置有键槽;上成形座(8)中嵌套设置有上成形(13);上成形块(13)的伸出端中部设置有上定位槽,两侧设置引线加持凸起;尼龙螺钉(15)通过作为压簧的弹簧C(14)嵌套安装在上定位槽中,尼龙螺母(12)连接在尼龙螺钉(15)的螺杆上限制尼龙螺钉(15)伸出端的高度;上成形座(8)的成形面为与引线加持凸起相邻的上成形座(8)内侧面;
所述下成形座(7)的两侧通过键滑动配合在对应侧板的键槽内;下成形座(7)中嵌套设置有下成形块(16);下成形块(16)的伸出端中部设置有下定位槽,下定位槽两侧设置定位凸起;下成形块(16)的成形斜面为定位凸起的外侧面;下成形座(7)的底端与上把手(5)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上把手(5)与下把手(2)之间在把手端设置有弹簧A(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上成形座(8)通过紧固螺钉(9)与顶板(10)螺纹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上成形座(8)和上成形块(13)之间设有弹簧B(11)作为压簧,上成形座(8)和顶板(10)之间设置有压缩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下成形座(7)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插入的下盖板(6),下盖板(6)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顶块(18),顶块(18)与上把手(5)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滑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下成形座(7)和下成形块(16)之间设置有弹簧D(17)作为压簧,下成形块(16)和下盖板(6)之间设置有进给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下把手(2)和上把手(5)通过铆钉(3)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上成形座(8)和下成形块(16)的成形面均呈斜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其特征在于,上把手(5)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呈偏心轮轮廓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安全可靠性技术领域,涉及翼型表贴器件成形工具,具体为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

背景技术

[0002] 翼型表贴器件(以下简称器件)在装焊前,为了与印制件上焊盘的尺寸相匹配并兼顾器件服役期间的学性能,常需对器件的引线进行成形操作。引线与器件本体之间采用压焊的方式连接,成形时对引线根部加持避免伤害脆弱的压焊点,同时成形工具不能对引线表面的层造成过大损伤,影响电器性能。现普遍采用半自动式气压成形机对器件引线成形,不同封装形式的器件需对应不同的成型机,通用性低,且成形机操作步骤较复杂,并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专人操作。该方法成本过高,不适应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模式。综上可知,现有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不伤器件引线,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性高,并通过更换上、下成形头,可应用于多种器件的引线成形工作。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包括铰接的下把手和上把手,以及固定在下把手工作端的成形组件和固定在上把手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所述的成形组件包括上成形座和下成形座;
[0006] 所述上成形座的顶端通过顶板与下把手的工作端固定,底端外侧向下延伸设置侧板,两侧板上对称设置有键槽;上成形座中嵌套设置有上成形;上成形块的伸出端中部设置有上定位槽,两侧设置引线加持凸起;尼龙螺钉通过作为压簧的弹簧C嵌套安装在上定位槽中,尼龙螺母连接在尼龙螺钉的螺杆上限制尼龙螺钉伸出端的高度;上成形座的成形面为与引线加持凸起相邻的上成形座内侧面;
[0007] 所述下成形座的两侧通过键滑动配合在对应侧板的键槽内;下成形座中嵌套设置有下成形块;下成形块的伸出端中部设置有下定位槽,下定位槽两侧设置定位凸起;下成形块的成形斜面为定位凸起的外侧面;下成形座的底端与上把手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滑动接触
[0008] 优选的,上把手与下把手之间在把手端设置有弹簧A。
[0009] 优选的,上成形座通过紧固螺钉与顶板螺纹连接固定。
[0010] 优选的,上成形座和上成形块之间设有弹簧B作为压簧,上成形座和顶板之间设置有压缩间隙。
[0011] 优选的,下成形座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插入的下盖板,下盖板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顶块,顶块与上把手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滑动接触。
[0012] 进一步,下成形座和下成形块之间设置有弹簧D作为压簧,下成形块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进给空间。
[0013] 优选的,下把手和上把手通过铆钉铰接。
[0014] 优选的,上成形座和下成形块的成形面均呈斜面设置。
[0015] 优选的,上把手工作端的圆弧状凸起呈偏心轮轮廓设置。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 本发明通过上、下成形座,上、下成形块构成容置空间,确保待成形器件在装置内被定位;上把手头部的圆弧设计,将圆弧运动转化为垂直于器件引线端面的直线运动,提高了成形精度。通过侧板的设置,以及键槽和键的配合,使得上、下成形块在器件长度方向上具有较大安装间隙,为不同长度的器件留有调整空间,还可以通过更换上、下成形块、座,以适应不同尺寸翼型表贴器件的成形要求。制造成本低、保养简单、操作安全。
[0018] 进一步的,通过在多处采用弹簧和间隙空间的自限位设计,避免了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成形过程受力不均、本体歪斜现象,且操作简单流畅无危险。
[0019] 进一步的,通过成形面上的倾设计,使其形成成形斜面,能够在挤压成形过程中将装置对引线的摩擦损伤降到最低,保护引线镀层,斜面角度根据引线材料的回弹余量及表面镀层厚度计算得出。不仅考虑了引线成形后的回弹问题,也将成形块对引线表面镀层的伤害降到最低。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例所述成形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例所述成形组件的半剖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例所述成形钳使用时的半剖视图。
[0023] 图中:1成形组件;2下把手;3铆钉;4弹簧A;5上把手;6下盖板;7下成形座;8上成形座;9紧固螺钉;10顶板;11弹簧B;12尼龙螺母;13上成形块;14弹簧C;15尼龙螺钉;16下成形块;17弹簧D;18顶块;19待成形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5] 本发明一种手持式翼型表贴器件成形钳,如图1所示,成形组件1,是器件成形的核心部件,其上设有铆接孔,与下把手2涨铆连接固定;上把手5通过铆钉3与下把手2连接,形成力矩机构,两者之间装配弹簧A4。
[0026] 如图2所示,成形组件1内上成形座8与顶板10通过紧固螺钉9螺接;上成形块13嵌套在上成形座8中,两者之间设有弹簧B11;尼龙螺钉15、尼龙螺母12嵌套安装在上成形块13中,尼龙螺钉15与上成形块13之间安装弹簧C14,构成顶出结构;下成形座7上有两处键结构插入上成形座8上的两处键槽,使得下成形座7并通过弹簧D17顶起下成形块16沿键槽方向运动;下盖板6可插入下成形座7上的滑槽,两者之间形成进给空间;下盖板6与顶块18采用螺纹连接,用以传递上把手5带来的作用力。
[0027]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成形器件19放入下成形块16的定位槽中,定位槽的两边定位凸起为对称结构,在成形过程中起加持引线作用。单手握住下把手2、上把手5,弹簧A4被压缩,形成力矩结构,两者在合拢过程中,上把手5将向上的挤压作用于顶块18,顶块18与下盖板6采用螺接,下盖板6安装在上成形座8的滑槽内,进而带动下成形座7向上运动。上把手5端头的偏心圆弧设计保证了端头与顶块18的持续接触,实现作用力的稳定传递。由于上成形座8与下成形座7采用键槽配合设计,可将上把手5端头的弧线轨迹运动转化下成形座7向上的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嵌套在下成形座7内的下成形块16也随之向上运动,两者之间的弹簧D17被轻微压缩。
[0028] 随着下把手2、上把手5的逐渐合拢,下成形块16托举待成形器件19上升,直至尼龙螺钉15接触待成形器件19本体上端面。尼龙螺钉15压迫弹簧C14,使其做功,完成尼龙螺钉15对待成形器件19构成的弹性加持,加持力大小由弹簧C14控制,加持稳固,且对器件本体不会造成损伤。
[0029] 随着上升继续,待成形器件19引线的上端面接触上成形块13两端的引线加持凸起,弹簧B11被压缩并做功,待成形器件19的引线被包括上成形块13的引线加持凸起和下成形块16上的定位凸起的共四处凸起加持,形成对引线根部脆弱压焊部位的保护。
[0030] 此时上成形块13、下成形块16加持着待成形器件19继续上升,使得上成形座8的成形斜面接触待成形器件19引线的上端面,下成形块16的成形斜面接触待成形器件19引线的下端面。当弹簧B11、弹簧D17被压缩到最大形变量时,引线被挤压到上成形座8、下成形块16的成形斜面构成的容置空间中,完成引线的成形工作。成形斜面的设计是为了在挤压成形过程中将装置对引线的摩擦损伤降到最低,保护引线镀层,斜面角度根据引线材料的回弹余量及表面镀层厚度计算得出。上成形座8的成形斜面为与引线加持凸起相邻的上成形座8内侧面,下成形块16的成形斜面为定位凸起的外侧面。
[0031] 成形完成后,松开下把手2、上把手5,弹簧A4恢复原长,下成形座7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弹簧B11恢复原长,上成形块13恢复原位。弹簧C14恢复原长,尼龙螺钉15在其作用下对器件本体施加向下的作用力,防止器件引线与上成形座8的成形斜面粘连。弹簧D17恢复原长,下成形块16复位。取出成形好的器件,完成操作循环。对于外形尺寸差异较大的需要成形操作的器件更换上、下成形块即可实现工具的重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