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制作平台

申请号 CN201610425071.5 申请日 2016-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6077358A 公开(公告)日 2016-11-09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夏津县供电公司; 发明人 霍宪峰; 董涛; 于鹏坤; 许鑫; 霍宪鹏; 周方友; 姜克华; 许向阳;
摘要 一种拉线制作平台,包括 底板 、 支撑 板、挡 块 装置、 支架 装置、切割装置、按压装置、支撑装置、 电机 装置及固定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杆,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弯曲杆、第一竖杆,挡块装置包括挡块、第一 横杆 、第一握持杆及第一 弹簧 ,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横杆、第一支架、第四支撑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切割装置包括第一 气缸 、第一推动杆、切割刀、第二弹簧、第二支架、第一固定块及第一 定位 杆,按压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支架、第二推动杆、第二固定块、旋转架、第三弹簧、第三固定块、按压杆、按压块及第一摩擦块,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摩擦块、第五支撑杆,本 发明 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制作平台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挡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切割装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右侧的按压装置、位于所述按压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右侧的电机装置及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下方的第一竖杆,所述挡块装置包括挡块、位于所述挡块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握持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四横杆,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端的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右表面的第一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一定位杆,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右侧的旋转架、设置于所述旋转架上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旋转架下方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下方的按压杆、位于所述按压杆下方的按压块及位于所述按压块下方的第一摩擦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二摩擦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右侧的第五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左侧的第五横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上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转盘、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若干第一固定杆及位于所述转盘下方的支撑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三气缸、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上方的推动架、设置于所述推动架上的定位框、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上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下方的第四竖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下方的顶靠块、位于所述顶靠块上方的定位环及位于所述定位环左右两侧的定位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块贯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的第一弯曲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握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挡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及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切割刀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旋转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架呈L型,所述旋转架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架轴转连接,所述旋转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旋转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按压杆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按压杆轴转连接,所述按压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杆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摩擦块呈横截面为半圆的柱体,所述第一摩擦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按压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的下方,所述第二摩擦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摩擦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摩擦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块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的正下方,所述第五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支撑环竖直放置,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线制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二固定架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方的第五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呈凹字形,所述推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定位框上设有第六横杆,所述第六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六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推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与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三固定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呈圆柱体,所述第四竖杆的侧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靠块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顶靠块位于所述转盘的上方,所述定位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定位环竖直放置,所述定位环的下表面与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环内且与所述定位环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环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架呈凹字形,所述定位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且与所述第四竖杆滑动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拉线制作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拉线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线制作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领域,拉线用于连接地面和杆塔的端部,对杆塔形成有效的牵引固定。在拉线和地面连接处,需要将拉线的回头弯回主拉线上,并用丝将回头和主拉线缠绕固定。由于拉线的刚性大,不容易弯折,作业人员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弯折。并且操作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制作的拉线上下线夹不符合施工标准,握出的拉线弯弧不美观不标准,还损伤拉线,损坏锌层。原始的施工方法一个人制作几个便已力竭,且标准会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0003]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拉线制作平台。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线制作平台,所述拉线制作平台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挡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切割装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右侧的按压装置、位于所述按压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右侧的电机装置及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下方的第一竖杆,所述挡块装置包括挡块、位于所述挡块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握持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四横杆,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端的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右表面的第一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一定位杆,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右侧的旋转架、设置于所述旋转架上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旋转架下方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下方的按压杆、位于所述按压杆下方的按压块及位于所述按压块下方的第一摩擦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二摩擦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右侧的第五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左侧的第五横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上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转盘、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若干第一固定杆及位于所述转盘下方的支撑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三气缸、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上方的推动架、设置于所述推动架上的定位框、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上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下方的第四竖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下方的顶靠块、位于所述顶靠块上方的定位环及位于所述定位环左右两侧的定位架。
[0006] 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7] 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杆固定连接。
[0008] 所述挡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块贯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的第一弯曲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握持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挡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0]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及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切割刀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0011] 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旋转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架呈L型,所述旋转架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架轴转连接,所述旋转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旋转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按压杆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按压杆轴转连接,所述按压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杆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摩擦块呈横截面为半圆的柱体,所述第一摩擦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按压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 所述第一支撑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的下方,所述第二摩擦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摩擦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摩擦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块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的正下方,所述第五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3] 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支撑环竖直放置,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0014] 所述第三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二固定架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方的第五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呈凹字形,所述推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定位框上设有第六横杆,所述第六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六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推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与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三固定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呈圆柱体,所述第四竖杆的侧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靠块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顶靠块位于所述转盘的上方,所述定位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定位环竖直放置,所述定位环的下表面与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环内且与所述定位环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环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架呈凹字形,所述定位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且与所述第四竖杆滑动连接。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拉线制作平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首先可以切割需要长度的拉线,然后可以将拉线的回头弯曲到主拉线上,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弯曲时可以对拉线进行固定,使得拉线弯曲的较为稳定,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拉线制作平台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拉线制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所示,本发明拉线制作平台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的挡块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支架装置4、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4上的切割装置5、位于所述切割装置5右侧的按压装置6、位于所述按压装置6下方的支撑装置7、位于所述支撑装置7右侧的电机装置8及位于所述电机装置8上方的固定装置9。
[0018]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
[0019]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弯曲杆21、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21下方的第一竖杆22。所述第一弯曲杆21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弯曲杆21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2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杆2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弯曲杆21起到支撑作用。
[0020] 如图1所示,所述挡块装置3包括挡块31、位于所述挡块31下方的第一横杆32、位于所述第一横杆32下方的第一握持杆33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32上方的第一弹簧34。所述挡块3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块31贯穿所述支撑板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挡块31可以上下移动,所述挡块3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32位于所述的第一弯曲杆21的上方。所述第一握持杆3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握持杆3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并且向下拉动,使得所述挡块31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挡块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横杆32起到支撑作用。
[0021]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杆4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1右侧的第三支撑杆42、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2右侧的第二横杆43、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3右侧的第一支架45、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5下方的第四支撑杆44、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5上方的第三横杆46、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5右侧的第四横杆47。所述第二支撑杆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411,所述第一凹槽411呈圆柱体状且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三支撑杆4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3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横杆4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431,所述第一通孔431呈长方形。所述第一支架4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4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4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4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441,所述第二凹槽441呈圆柱体状且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杆
44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三横杆4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4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4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22] 如图1所示,所述切割装置5包括第一气缸5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51下方的第一推动杆5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52下端的切割刀53、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52左侧的第二弹簧54、位于所述第一气缸51右侧的第二支架5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5右表面的第一固定块
56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6下方的第一定位杆57。所述第二支架55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5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6及第四横杆47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5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5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551,所述第三凹槽551呈圆柱体状且贯穿所述第二支架55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一推动杆5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51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5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52的下端与所述切割刀53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刀5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31的上方,所述第一推动杆
52向下移动时,所述切割刀53可以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31。所述第二弹簧5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上端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气缸5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块5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56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5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57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6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杆52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0023] 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装置6包括第二气缸6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左侧的第三支架62、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右侧的第二推动杆63、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63右侧的第二固定块6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64右侧的旋转架65、设置于所述旋转架65上的第三弹簧66、位于所述旋转架65下方的第三固定块67、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67下方的按压杆68、位于所述按压杆68下方的按压块69及位于所述按压块69下方的第一摩擦块60。所述第二气缸6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5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6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6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6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61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63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4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固定块6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64与所述旋转架65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架65呈L型,所述旋转架65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651,所述第一固定块56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651内且与所述旋转架6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架65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56旋转,所述旋转架6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5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6的右端与所述旋转架6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旋转架65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三固定块67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架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6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按压杆68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681,所述第三固定块67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
681内且与所述按压杆68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固定块67与所述按压杆68可以相对旋转,所述按压杆68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5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按压杆68可以上下移动,所述按压杆68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6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69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摩擦块60呈横截面为半圆的柱体,所述第一摩擦块60的上表面与所述按压块6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块60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7包括第一支撑块7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71上方的第二摩擦块7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71右侧的第五支撑杆73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73左侧的第五横杆74。所述第一支撑块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块7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71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60的下方。所述第二摩擦块7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摩擦块72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摩擦块7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块72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60的正下方。所述第五支撑杆7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撑杆7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7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731,所述第二通孔731呈圆形。所述第五横杆7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74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7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7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7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支撑杆73起到固定作用。
[0025]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8包括第二竖杆81、位于所述第二竖杆81上方的电机82、位于所述电机82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83、位于所述电机82上方的转轴84、位于所述转轴84上方的转盘85、位于所述转盘85上方的若干第一固定杆86及位于所述转盘85下方的支撑环87。所述第二竖杆8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8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81的上端与所述电机8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82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支架8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8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架8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8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8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4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84的下端与所述电机82连接,使得所述电机82带动所述转轴
84旋转,所述转轴84的上端穿过所述支撑板2的上下表面与所述转盘8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4与所述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转盘85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8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杆8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86的下端与所述转盘8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87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支撑环87竖直放置,所述支撑环87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85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环87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从而对所述转盘85起到支撑作用。
[0026]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9包括第三气缸91、位于所述第三气缸91上方的推动架92、设置于所述推动架92上的定位框93、收容于所述定位框93内的移动板94、位于所述移动板94上方的第四弹簧95、位于所述移动板94下方的第三竖杆96、位于所述第三竖杆96下方的第四竖杆97、位于所述第四竖杆97下方的顶靠块98、位于所述顶靠块98上方的定位环99及位于所述定位环99左右两侧的定位架90。所述第三气缸9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91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一固定架91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911上方的第二固定架912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912上方的第五弹簧913,所述第一固定架911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9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9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9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气缸9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固定架
912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9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9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91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913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91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912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92呈凹字形,所述推动架9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91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气缸91带动所述推动架92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架92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框9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93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定位框93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框93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定位框93上设有第六横杆931,所述第六横杆931呈水平状,所述第六横杆931的右端与所述推动架92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931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框9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913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9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六横杆93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推动架92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架91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架92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板94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94的侧面与所述定位框9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移动板94可以在所述定位框93内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弹簧95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95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95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9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5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框9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94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941,所述第三固定架941呈凹字形,所述第三固定架941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板9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9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96贯穿所述第三固定架94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竖杆96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9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96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9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97呈圆柱体,所述第四竖杆97的侧面设有环形槽
971,所述第四竖杆97的下端与所述顶靠块98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靠块98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顶靠块98位于所述转盘85的上方。所述定位环99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定位环99竖直放置,所述定位环99的下表面与所述顶靠块9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97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环99内且与所述定位环99滑动连接,使得所述顶靠块98可以稳定的围绕所述第四竖杆97旋转。所述定位架9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环99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架90呈凹字形,所述定位架90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环99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90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环形槽971内且与所述第四竖杆97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定位架90可以稳定的旋转。
[0027]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拉线制作平台使用时,首先挡块31的上端位于所述支撑板2的上方,将需要切割的拉线从所述第一凹槽411向右侧穿入,然后穿过第二凹槽441且顶靠在所述挡块31的左表面上,然后启动第一气缸5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5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切割刀53向下移动,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31,直至将支撑板2上的拉线切断,然后第一气缸51使得第一推动杆52及切割刀53向上移动,同时将切割的拉线取走,并且将需要切割的拉线继续向右推动,直至拉线顶靠在挡块31上,然后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可以不断的切割固定长度的拉线,当需要切割不同长度时,可以向下拉动第一握持杆33,使得所述挡块31向下移动,然后将拉线向右移动穿过第三凹槽551,同时挡块31的上端顶靠在拉线上,在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441及第三凹槽551的配合下可以对拉线进行相对的固定,使得切割刀53能够稳定的切割,所述第一弯曲板21防止所述挡块31过度向下移动,防止挡块31脱离支撑板
2。然后将切割的拉线的一端放置在第二摩擦块72上,同时将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31且缠绕在第一固定杆86上,同时位于转盘85上,然后启动第三气缸91,使得所述推动架9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定位框93、移动板94、第三竖杆96、第四竖杆97向下移动,直至使得所述顶靠块98顶靠在转盘85上的拉线上,从而可以将拉线的固定。然后启动第二气缸6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63向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旋转架65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56顺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按压杆68向下移动,按压块69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摩擦块60向下移动直至顶靠在第二摩擦块72上的拉线上。从而可以将拉线的两端固定,然后启动电机82,使得转轴84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转盘85及第一固定杆86旋转,从而可以将拉线的右端进行弯曲,同时顶靠块98及定位环99随之旋转,直至弯曲到需要的弧度,然后关闭电机81,同时第三气缸91使得推动架92、定位框93、第三竖杆96、第四竖杆97及顶靠块98向上移动,并且第二气缸61使得第二推动杆63向左移动,使得旋转架65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56逆时针旋转,直至第一摩擦块60不再顶靠在拉线上,然后将拉线取出即可。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