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平夹紧模具及其装置

申请号 CN201610971195.3 申请日 2016-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6623687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申请人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钱承林; 陈八一; 李艳杰; 冯鹏森;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平夹紧模具及其装置。它解决了 现有技术 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压平夹紧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位于下模板上方且能够靠近或远离下模板的上模板,在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的内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在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的外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所述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和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同步动作或者异步动作,在上模板上设有当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被压平夹紧时能对所述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进行加热的加 热机 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提高效率和提高 质量 。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本模具包括下模板(1)和位于下模板(1)上方且能够靠近或远离下模板(1)的上模板(2),在下模板(1)和上模板(2)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a)的内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在下模板(1)和上模板(2)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a)的外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所述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和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同步动作或者异步动作,在上模板(2)上设有当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被压平夹紧时能对所述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结构与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在上模板(2)上且当上模板(2)向下靠近下模板(1)时能够压迫在内线头或外线头上的压平(41),在下模板(1)上设有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夹紧块(42)且压平块(41)能够迫使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向下移动,在下模板(1)上还设有与下模板(1)平滑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紧块(42)的第二夹紧块(43),所述的压平块(41)、第一夹紧块(42)和第二夹紧块(43)之间形成夹紧空间且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时能够推动所述压平块(41)移动从而使加热机构(3)对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板(1)上表面设有供空心线圈(a)放置的预定位沉槽(11),在预定位沉槽(11)的槽底设有供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一一插入的竖直导向孔(12),在下模板(1)内设有两个与所述的竖直导向孔(12)下端连通的腔室(13),在每个腔室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连接且能使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向上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在每个腔室(13)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夹紧块(42)相对应的第二夹紧块(43)连接的水平移动块(14)且水平移动块(14)的上端从设置在预定位沉槽(11)槽底的通孔(19)穿出,在上模板(2)和水平移动块(14)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的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的驱动机构,在水平移动块(14)和腔室之间设有能使该第二夹紧块(43)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腔室内的固定外框(15),所述的水平移动块(14)位于固定外框(15)内且与固定外框(15)水平滑动连接,在固定外框(15)的外端内壁与水平移动块(14)外端之间形成竖直设置的插入孔(15a),在水平移动块(14)外端设有位于插入孔(15a)中的驱动滚轮(15b),在上模板(2)上穿设有竖直设置且能够插于所述的插入孔(15a)中的顶杆(16),在顶杆(16)的下端设有当与驱动滚轮(15b)接触时能够推动水平移动块(14)向水平移动块(14)的内端移动的倾斜驱动面(16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夹紧块(42)上,下端作用在腔室(13)底部,在第一夹紧块(42)和腔室(13)之间设有竖直导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水平设置的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外端作用在水平移动块(14)上,另一端作用在腔室(13)侧壁;所述的水平移动块(14)和固定外框(15)之间设有水平导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平块(41)各自位于上模板(2)下表面的滑槽(21)中,所述的压平块(41)和滑槽(21)之间设有能够使压平块(41)复位的第三弹性复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机构(3)包括设置在上模板(2)上表面的进板(31),在进风板(31)上设有当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从而推动所述压平块(41)移动时能与所述滑槽(21)一一连通的出风孔(32)。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平夹紧模具制成的压平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具有工作台(51)的机架(5),在机架(5)上设有位于工作台(51)上方的升降滑座(52),所述的工作台(51)和升降滑座(52)之间设有压平夹紧模具,该压平夹紧模具包括固定在工作台(51)上的下模板(1)和固定在升降滑座(52)上的上模板(2),在下模板(1)和上模板(2)之间设有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与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在上模板(2)上设有加热机构(3),所述的机架(5)上设有能够驱动上模板(2)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模板(1)配合、以及使顶杆(16)向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平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与升降滑座(52)连接的下驱动结构(53)和位于下驱动结构上方且与下驱动结构连接的上驱动结构(54);在升降滑座(52)上设有套设在任意一根顶杆(16)上端的缓冲压簧(55)。

说明书全文

压平夹紧模具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平夹紧模具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空心线圈的结构为线材从内往外逐渐绕制而成,线材绕线完毕之后形成空心线圈且空心线圈具有内线头和外线头,由于线材的结构为多根子线并排粘连的结构,因此,在绕线完成之后需要对内线头和外线头进行压平和夹紧,避免了子线的堆叠和散开问题。
[0003] 目前,现有的压平和夹紧为人为进行,其不仅生产效率较低,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人为压平和夹紧其劳动强度较高,已经无法适用于批量的空心线圈生产要求。
[0004] 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压平夹紧模具或者装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能提高效率和提高质量,以及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的的压平夹紧模具。
[0006]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效率和提高质量,以及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的压平夹紧装置。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压平夹紧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位于下模板上方且能够靠近或远离下模板的上模板,在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的内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在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的外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所述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和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同步动作或者异步动作,在上模板上设有当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被压平夹紧时能对所述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0008]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结构与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上且当上模板向下靠近下模板时能够压迫在内线头或外线头上的压平,在下模板上设有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夹紧块且压平块能够迫使所述的第一夹紧块向下移动,在下模板上还设有与下模板平滑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紧块的第二夹紧块,所述的压平块、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形成夹紧空间且第二夹紧块靠近第一夹紧块时能够推动所述压平块移动从而使加热机构对内线头和/或外线头进行加热。
[0009]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下模板上表面设有供空心线圈放置的预定位沉槽,在预定位沉槽的槽底设有供所述的第一夹紧块一一插入的竖直导向孔,在下模板内设有两个与所述的竖直导向孔下端连通的腔室,在每个腔室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夹紧块连接且能使所述的第一夹紧块向上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在每个腔室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夹紧块相对应的第二夹紧块连接的水平移动块且水平移动块的上端从设置在预定位沉槽槽底的通孔穿出,在上模板和水平移动块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的第二夹紧块靠近第一夹紧块的驱动机构,在水平移动块和腔室之间设有能使该第二夹紧块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
[0010]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腔室内的固定外框,所述的水平移动块位于固定外框内且与固定外框水平滑动连接,在固定外框的外端内壁与水平移动块外端之间形成竖直设置的插入孔,在水平移动块外端设有位于插入孔中的驱动滚轮,在上模板上穿设有竖直设置且能够插于所述的插入孔中的顶杆,在顶杆的下端设有当与驱动滚轮接触时能够推动水平移动块向水平移动块的内端移动的倾斜驱动面。
[0011]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夹紧块上,下端作用在腔室底部,在第一夹紧块和腔室之间设有竖直导向结构。
[0012]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水平设置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外端作用在水平移动块上,另一端作用在腔室侧壁;所述的水平移动块和固定外框之间设有水平导向结构。
[0013]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压平块各自位于上模板下表面的滑槽中,所述的压平块和滑槽之间设有能够使压平块复位的第三弹性复位结构。
[0014]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模具中,所述的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上表面的进板,在进风板上设有当第二夹紧块靠近第一夹紧块从而推动所述压平块移动时能与所述滑槽一一连通的出风孔。
[0015] 为了达到上述的另外一个发明目的
[0016] 本压平夹紧装置包括具有工作台机架,在机架上设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升降滑座,所述的工作台和升降滑座之间设有压平夹紧模具,该压平夹紧模具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下模板和固定在升降滑座上的上模板,在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设有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与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在上模板上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的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上模板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模板配合、以及使顶杆向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
[0017] 在上述的压平夹紧装置中,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与升降滑座连接的下驱动结构和位于下驱动结构上方且与下驱动结构连接的上驱动结构;在升降滑座上设有套设在任意一根顶杆上端的缓冲压簧。
[001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压平夹紧模具及其装置的优点在于:
[0019] 1、结构简单且投入成本低,设计更合理。
[0020] 2、维护更加方便且便捷,实用性更强。
[0021] 3、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0022] 4、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程度,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可以适用于线圈的批量生产。
[0023] 5、实用性强且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去除下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下模板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上模板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下模板1、预定位沉槽11、竖直导向孔12、腔室13、水平移动块14、固定外框15、插入孔15a、驱动滚轮15b、顶杆16、倾斜驱动面16a、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上模板2、滑槽21、加热机构3、进风板31、出风孔32、进风座33、供风管34、防烫伤护板35、压平块41、第一夹紧块42、第二夹紧块43、机架5、工作台51、升降滑座52、下驱动结构53、上驱动结构54、缓冲压簧55、空心线圈a、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3] 如图1所示,本压平夹紧模具包括下模板1和位于下模板1上方且能够靠近或远离下模板1的上模板2,在下模板1和上模板2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a的内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在下模板1和上模板2之间设有能对空心线圈a的外线头进行压平夹紧的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所述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和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同步动作。
[0034] 具体地,如图1-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结构与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在上模板2上且当上模板2向下靠近下模板1时能够压迫在内线头或外线头上的压平块41,在下模板1上设有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夹紧块42且压平块41能够迫使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向下移动,在下模板1上还设有与下模板1水平滑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紧块42的第二夹紧块43。
[0035] 压平块41向下将内线头和外线头进行压平,避免了线头的堆叠导致后续的产品质量问题。
[0036]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压平块41各自位于上模板2下表面的滑槽21中,所述的压平块41和滑槽21之间设有能够使压平块41复位的第三弹性复位结构。该第三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水平设置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压平块41上,另一端作用在滑槽21内壁。
[0037] 如图1-2所示,在上模板2上设有当内线头和外线头被压平夹紧时能对所述内线头和外线头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3。该加热机构3包括设置在上模板2上表面的进风板31,在进风板31上设有当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从而推动所述压平块41移动时能与所述滑槽21一一连通的出风孔32。出风孔32为至少两个且离散排列。如图6所示,在进风板31上连接有盖合在进风板31上的进风座33,在进风座33内设有与所述的出风孔32连通的进风通道,进风座33的进风通道与供热终端连接。
[0038] 供热终端包括供风管34,在供风管34外围设有防烫伤护板35。如图5所示,当压平块41被移动后出风孔32被导通,未不移动时出风孔32被压平块41阻挡。
[0039] 本实施例的压平块41、第一夹紧块42和第二夹紧块43之间形成夹紧空间且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时能够推动所述压平块41移动从而使加热机构3对内线头和外线头进行加热。第一夹紧块42下降到位后其上表面略微低于线头的上表面。
[0040] 即,当压平块41下降到位和第二夹紧块43平移到位后,出风孔32与滑槽21被导通,也就实现了对线头的加热。
[0041] 其次,压平块41下降到位、第一夹紧块42下降到位和第二夹紧块43平移到位后,线头的夹紧从四个方位进行限定,避免了线头的堆叠。
[0042] 具体地,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下模板1上表面设有供空心线圈a放置的预定位沉槽11,空心线圈a放置在预定位沉槽11中,空心线圈a的内线头和外线头分别位于相对应的第一夹紧块42和第二夹紧块43之间,避免了空心线圈a的自行位移。
[0043] 其次,在预定位沉槽11的槽底设有供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一一插入的竖直导向孔12,在下模板1内设有两个与所述的竖直导向孔12下端连通的腔室13,在每个腔室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连接且能使所述的第一夹紧块42向上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第一夹紧块42能够沿着竖直导向孔12轴向移动,而该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夹紧块42上,下端作用在腔室13底部,在第一夹紧块42和腔室13之间设有竖直导向结构。
[0044] 另外,在水平移动块14和腔室之间设有能使该第二夹紧块43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根水平设置的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外端作用在水平移动块14上,另一端作用在腔室13侧壁;
[0045] 进一步地,下模板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安装槽和能够将所述的安装槽槽口封闭的封闭板,封闭板将安装槽槽口封闭后形成所述的腔室13,上述的竖直导向结构包括若干穿设在封闭板上的竖直导向柱,在第一夹紧块42下端设有供所述的竖直导向柱一一插入的竖直导向孔,竖直导向柱和竖直导向孔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竖直方向移动的平顺性。
[0046] 在每个腔室13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夹紧块42相对应的第二夹紧块43连接的水平移动块14且水平移动块14的上端从设置在预定位沉槽11槽底的通孔19穿出,通孔19为矩形孔,水平移动块14的上端能够在通孔19内在水平方向来回移动,在上模板2和水平移动块14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的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的驱动机构。
[0047] 具体地,如图2-3所示,上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腔室内的固定外框15,所述的水平移动块14位于固定外框15内且与固定外框15水平滑动连接,具体地,在水平移动块14和固定外框15之间设有水平导向结构。水平导向结构包括穿设在水平移动块14上的两根水平导向杆,在固定外框15的两侧内壁设有滑动槽,水平导向杆的两端插于所述的滑动槽中,即,实现了水平滑动连接。
[0048] 在固定外框15的外端内壁与水平移动块14外端之间形成竖直设置的插入孔15a,在水平移动块14外端设有位于插入孔15a中的驱动滚轮15b,在上模板2上穿设有竖直设置且能够插于所述的插入孔15a中的顶杆16,在顶杆16的下端设有当与驱动滚轮15b接触时能够推动水平移动块14向水平移动块14的内端移动的倾斜驱动面16a。
[004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50] ①、将空心线圈a放入至下模板1上表面的预定位沉槽11中,确保空心线圈a的内线头和外线头分别位于相对应的第一夹紧块42和第二夹紧块43之间。
[0051] ②、压平块41向下移动从而对空心线圈a的内线头和外线头进行压平,然后使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同时,压平块41迫使第一夹紧块42下降至设定的高度且压平块41压迫在空心线圈a的内线头和外线头上,通过第二夹紧块43不断靠近第一夹紧块42从而实现了夹紧。
[0052] 上述的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的具体过程如下:顶杆16向下移动从而迫使顶杆16下端的倾斜驱动面16a与驱动滚轮15b接触,在倾斜驱动面16a的作用下使驱动滚轮15b转动,同时驱动水平移动块14和与水平移动块14连接的第二夹紧块43靠近第一夹紧块42。
[0053] 如图1-7所示,采用上述实施例制成的压平夹紧装置,本装置包括具有工作台51的机架5,在机架5上设有位于工作台51上方的升降滑座52,升降滑座52与机架5滑动连接,即,在机架5上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竖直导轨,在升降滑座52背面设有一一连接在竖直导轨上的滑块,所述的工作台51和升降滑座52之间设有压平夹紧模具,该压平夹紧模具包括固定在工作台51上的下模板1和固定在升降滑座52上的上模板2,在下模板1和上模板2之间设有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与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在上模板2上设有加热机构3,所述的机架5上设有能够驱动上模板2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模板1配合、以及使顶杆16向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
[0054]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与升降滑座52连接的下驱动结构53和位于下驱动结构上方且与下驱动结构连接的上驱动结构54;上驱动结构54驱动下驱动结构和连接在升降滑座52上的上模板2向下移动,即,上模板2扣合在下模板1上实现两者的配合,配合到位后再通过下驱动结构驱动顶杆16向下移动。
[0055] 进一步地,这里的上驱动结构54包括设置在机架顶部的悬臂板,在悬臂板上设有上升降驱动器,上升降驱动器为气缸或者油缸。下驱动结构53包括与上升降驱动器连接的升降板,在升降板和和悬臂板之间设有上导向结构,在升降板上设有与升降滑座52连接的下升降驱动器,下升降驱动器为气缸或者油缸。
[0056] 优化方案,在升降滑座52上设有套设在任意一根顶杆16上端的缓冲压簧55。缓冲压簧55的作用在于:当两根顶杆16同时向下移动时,其中一根顶杆16下降到位后,设置有缓冲压簧55的另外一根顶杆16在缓冲压簧55的作用下避免了硬性接触或者驱动不到位。
[0057] 实施例二
[0058]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和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异步动作。在上模板2上设有当内线头后外线头被压平夹紧时能对所述内线头后外线头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3。
[0059]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60]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下模板1、预定位沉槽11、竖直导向孔12、腔室13、水平移动块14、固定外框15、插入孔15a、驱动滚轮15b、顶杆16、倾斜驱动面16a、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上模板2、滑槽21、加热机构3、进风板31、出风孔32、进风座33、供风管34、防烫伤护板35、压平块41、第一夹紧块42、第二夹紧块43、机架5、工作台51、升降滑座52、下驱动结构53、上驱动结构54、缓冲压簧55、空心线圈a、内线头压平夹紧机构b、外线头压平夹紧机构c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