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工装的定位升降装置

申请号 CN201511022942.0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5642723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申请人 重庆明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明高; 尹正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封口工装的 定位 块 升降装置,包括通过滑轨安装在溜板上的底座,溜板上设置有横向推动机构,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块,底座包括 底板 以及 支撑 在底板下方的支撑板,底板上依次设置有调节杆、支撑块和定位套,支撑块位于底板中部下表面,调节杆穿设在底板上,定位套位于底板上表面,定位块通过定位柱滑动安装在定位套内,定位柱的下方还设置支撑柱;还包括杠杆和上下推动机构,杠杆中部支撑在支撑块上,杠杆一端与调节杆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柱下端铰接,上下推动机构与调节杆上端连接。本发明通过调节杆及杠杆结构,实现了定位块上下高度的无级调节,操作方便,省时省 力 。能适应不同规格的后减震器,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封口工装的定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滑轨安装在溜板上的底座,溜板上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横向推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支撑在底板下方的支撑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置有调节杆、支撑块和定位套,所述支撑块位于底板中部下表面,所述调节杆穿设在底板上,所述定位套位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定位块通过定位柱滑动安装在定位套内,定位柱的下方还设置有与定位柱下端抵接的支撑柱,该支撑柱下端穿过所述底板;还包括杠杆和上下推动机构,所述杠杆中部支撑在支撑块上,杠杆一端与调节杆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柱下端铰接,所述上下推动机构安装在底板上,并与调节杆上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上下推动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该上下推动机构为气缸液压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套,所述调节套焊接在底板上开设的通孔内,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调节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下端平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到位检测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下端与支撑柱上端为锥面或斜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上端为V型开口,定位块下端与定位套之间设置有拉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上端的V型开口内设置有V型的尼龙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截面为倒“U”型或“几”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下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溜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和安装孔与溜板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还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支撑板垂直,在侧板下端开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横向推动机构为气缸或液压缸。

说明书全文

封口工装的定位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后减震器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会用到一种后减震器封口工装对后减震器进行封口,后减震器通过V型的定位块支撑在溜板上,而定位块是固定在溜板上的,其高度不能够调整,封口不同直径规格的后减震器时,需更换相应高度的定位块,如此不仅要制作多个相应高度的定位块,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而且更换操作费时费,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具备通用性。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能实现定位块高度调整,操作方便。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包括通过滑轨安装在溜板上的底座,溜板上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横向推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支撑在底板下方的支撑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置有调节杆、支撑块和定位套,所述支撑块位于底板中部下表面,所述调节杆穿设在底板上,所述定位套位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定位块通过定位柱滑动安装在定位套内,定位柱的下方还设置有与定位柱下端抵接的支撑柱,该支撑柱下端穿过所述底板;还包括杠杆和上下推动机构,所述杠杆中部支撑在支撑块上,杠杆一端与调节杆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柱下端铰接,所述上下推动机构安装在底板上,并与调节杆上端连接。
[0006] 采用上述结构,杠杆中部与支撑块铰接,形成支点,由上下推动机构推动调节杆,通过杠杆结构使得支撑柱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推动定位块上下移动,通过调节杆实现了定位块高度的无级调节。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上下推动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该上下推动机构为气缸液压缸
[0008] 作为优选:还包括调节套,所述调节套焊接在底板上开设的通孔内,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调节套内。调节套增强了调节杆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下端平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到位检测元件。避免调节杆过度向下移动而触底。到位检测元件可以为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等。当调节杆下端到达到位检测元件后,通过声音或灯光提示,避免压坏。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下端与支撑柱上端为锥面或斜面配合。通过锥面或倾斜面配合,使得支撑柱和定位柱配合更紧密,当然也可以是平面接触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上端为V型开口,定位块下端与定位套之间设置有拉簧,通过拉簧使定位块保持向下的力,使其保持与支撑柱上端的接触。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上端的V型开口内设置有V型的尼龙垫。尼龙垫有一定的弹性,在装夹时避免将后减震器压伤。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为倒“U”型或“几”字型。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下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溜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和安装孔与溜板固定。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下方还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支撑板垂直,在侧板下端开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横向推动机构为气缸或液压缸。
[0016]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调节杆及杠杆结构,实现了定位块上下高度的无级调节,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使得整套机构能适应不同规格的后减震器,便于后续封口,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9] 零件标号说明
[0020] 1    底座
[0021] 2    杠杆
[0022] 3    支撑柱
[0023] 4    调节杆
[0024] 5    上下推动机构
[0025] 6    支撑块
[0026] 7    调节套
[0027] 8    安装架
[0028] 9    限位板
[0029] 10   定位套
[0030] 11   定位柱
[0031] 12   拉簧
[0032] 13   定位块
[0033] 14   到位检测元件
[0034] 15   安装部
[0035] 16   螺栓
[0036] 17   溜板
[0037] 18   滑轨
[0038] 19   滑槽
[0039] 20   侧板
[0040] 21   横向推动机构
[0041] 22   安装孔
[0042] 23   尼龙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4] 实施例
[0045]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后减震器封口工装的定位块升降装置,包括通过滑轨18安装在溜板17上的底座1,溜板17上设置有与底座1连接的横向推动机构21,该横向推动机构21沿滑轨18方向推动底座1移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块13,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以及支撑在底板下方的支撑板,使得底座1呈倒U型结构或几字型结构,所述底板上依次设置有调节杆4、支撑块6和定位套10,底板上开设有与调节杆4和定位套10对应的通孔,所述支撑块6位于底板中部下表面,所述调节杆4穿设在底板上,所述定位套10位于底板上表面,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底板固定,所述定位块13通过定位柱11滑动安装在定位套10内,本例中定位柱11与定位块13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柱11的下方还设置有与定位柱11下端抵接的支撑柱3,该支撑柱3下端穿过所述底板,上端位于定位套内;还包括杠杆2,杠杆2中部支撑在支撑块6上,杠杆2一端与连接头5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下端铰接,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架8,安装架8上固定有上下推动机构5,该上下推动机构5为气缸或液压缸,上下推动机构5的下端与调节杆4上端连接,能够驱动其上下运动。
[0046] 采用上述结构,杠杆2中部与支撑块6铰接,形成支点,通过转动调节杆4,通过杠杆结构使得支撑柱3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推动定位块13上下移动,通过调节杆4实现了定位块13高度的无级调节。
[0047] 为了增强调节杆4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设置有调节套7,所述调节套7焊接在底板上开设的通孔内,所述调节杆4位于调节套7内。
[0048] 所述支撑板下端水平安装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上设置有到位检测元件14。避免调节杆过度向下移动而触底。到位检测元件14可以为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等。当调节杆下端到达到位检测元件14后,通过声音或灯光提示,避免压坏。
[0049] 所述定位柱11下端与支撑柱3上端为锥面或斜面配合。通过锥面或倾斜面配合,使得支撑柱3和定位柱11配合更紧密,当然也可以是平面接触。定位块13上端为V型开口,在定位块13的上端V型开口处设置有V型的尼龙垫23,以避免后减震器装夹时的压伤。定位块13下端与定位套10之间设置有拉簧12,通过拉簧12使定位块13保持向下的力,使其保持与支撑柱3上端的接触。所述支撑板下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部15,便于与溜板17等连接安装。所述溜板17上开沿滑轨18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22,所述安装部15通过螺栓16和安装孔22与溜板17固定。
[0050] 所述底板1下方还连接有侧板20,所述侧板20与支撑板垂直,在侧板20下端开设有与滑轨18配合的滑槽19,所述横向推动机构21为气缸或液压缸。通过横向推动机构21推动底座1在滑轨18上移动,到位后通过螺栓16和安装孔22定位在指定位置。滑轨18与杠杆2之间应设置有一定高度间隔,以避免杠杆2转动时与滑轨18干涉。
[0051]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