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

申请号 CN201410444901.X 申请日 2014-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4259311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申请人 滁州亚利模具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娟; 姚和中;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冲压 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下模座(21)上还设有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本发明在下模座上设置一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该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不仅仅可以将冲压件进行 定位 后,而且可以将冲压件进行压紧,确保冲压件的冲压 质量 。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下模座(21)上固定有下垫板(22),夹板(23)和上垫板(24)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氮气弹簧(29)的底座固定在下模座(21)上,氮气弹簧(29)的活塞杆顶在下夹板(23)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固定在下模座(21)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依次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以及上垫板(24),左插柱(27)和右插柱(25)上都插套有弹簧(28),弹簧(28)夹持在下垫板(22)和下夹板(23)之间,气拉簧(26)的一端与上垫板(24)固定连接,气拉簧(26)另一端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可平移动的下模压(2b),下模压块(2b)上设有压块弧边(2b1),压块弧边(2b1)与折边柱(2a)上的折边弧边(2a1)或翻边弧边(2a2)相配合作用于冲压件(B),折边柱(2a)固定在下模座(21)上并依次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的预设孔,折边弧边(2a1)对着冲压件(B)上的直边(B1),翻边弧边(2a2)对着冲压件(B)上的折边(B2),导板(2c)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且依次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的预设孔,导板(2C)上方设有导板斜边(2c1),导板斜边(2c1)与下模压块(2b)下方的压块斜边(2b2)相配合推动下模压块(2b)移动;上模(1)由上模冲头(11)、冲头垫块(12)、上模下垫板(13)、上模夹板(14)、上模背板(15)、上模座(16)和上模中间柱(17)组成,上模冲头(11)固定在上模中间柱(17)上,上模下垫板(13)与上模冲头(11)固定在一起,冲头垫块(12)固定在上模下垫板(13)上,上模夹板(14) 和上模背板(15)插套在上模中间柱(17)上,上模夹板(14)和上模背板(15)叠放在一起且通过螺钉与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上模中间柱(17)与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下模座(21)上还设有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包括气缸(33)、冲压件压紧杠杆(35)、定位杆(39)以及杠杆支架(37),气缸(33)一端通过气缸固定端(32)固定在下模座(21)外侧壁上,气缸(33)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螺杆(34)与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一端连接,冲压件压紧杠杆(35)通过支点螺栓(36)与杠杆支架(37)连接,杠杆支架(37)固定在下模座(21)顶面,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另一端为冲压件压紧部并开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杆(39)一端固定在下模座(31)顶面上,定位杆(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杆(39)穿过冲压件(B)上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适应冲压件(B)的高度,定位杆(39)上套有一垫位片(31),不同高度的冲压件(B)放置在不同厚度的垫位片(31)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是一种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专利汽车安全带挂具连续冲压模具的翻边模,申请公布号CN102012663A,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上的翻边模,该翻边模可以起到下模压不会挡着折边,方便脱模。
[0003] 但是,该汽车安全带挂具连续冲压模具的翻边模由于同时采用了平冲压和垂直冲压两种压,为了保证冲压件的冲压质量,必须对冲压件在下模上同时进行定位和压紧,否则容易出现精度偏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冲压模具的翻边模结构由于同时采用了水平冲压和垂直冲压两种压力,没有对冲压件在下模上同时进行定位和压紧,容易出现精度偏差。
[0005]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下模座(21)上固定有下垫板(22),夹板(23)和上垫板(24)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氮气弹簧(29)的底座固定在下模座(21)上,氮气弹簧(29)的活塞杆顶在下夹板(23)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固定在下模座(21)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依次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以及上垫板(24),左插柱(27)和右插柱(25)上都插套有弹簧(28),弹簧(28)夹持在下垫板(22)和下夹板(23)之间,气拉簧(26)的一端与上垫板(24)固定连接,气拉簧(26)另一端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可水平移动的下模压块(2b),下模压块(2b)上设有压块弧边(2b1),压块弧边(2b1)与折边柱(2a)上的折边弧边(2a1)或翻边弧边(2a2)相配合作用于冲压件(B),折边柱(2a)固定在下模座(21)上并依次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的预设孔,折边弧边(2a1)对着冲压件(B)上的直边(B1),翻边弧边(2a2)对着冲压件(B)上的折边(B2),导板(2c)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且依次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的预设孔,导板(2C)上方设有导板斜边(2c1),导板斜边(2c1)与下模压块(2b)下方的压块斜边(2b2)相配合推动下模压块(2b)移动;上模(1)由上模冲头(11)、冲头垫块(12)、上模下垫板(13)、上模夹板(14)、上模背板(15)、上模座(16)和上模中间柱(17)组成,上模冲头(11)固定在上模中间柱(17)上,上模下垫板(13)与上模冲头(11)固定在一起,冲头垫块(12)固定在上模下垫板(13)上,上模夹板(14) 和上模背板(15)插套在上模中间柱(17)上,上模夹板(14)和上模背板(15)叠放在一起且通过螺钉与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上模中间柱(17)与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下模座(21)上还设有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
[0006] 进一步,所述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包括气缸(33)、冲压件压紧杠杆(35)、定位杆(39)以及杠杆支架(37),气缸(33)一端通过气缸固定端(32)固定在下模座(21)外侧壁上,气缸(33)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螺杆(34)与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一端连接,冲压件压紧杠杆(35)通过支点螺栓(36)与杠杆支架(37)连接,杠杆支架(37)固定在下模座(21)顶面,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另一端为冲压件压紧部并开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杆(39)一端固定在下模座(31)顶面上,定位杆(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杆(39)穿过冲压件(B)上的定位孔.进一步,为了适应冲压件(B)的高度,定位杆(39)上套有一垫位片(31),不同高度的冲压件(B)放置在不同厚度的垫位片(31)上。
[0007] 该冲压模具的折翻边模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下模座上设置一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该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不仅仅可以将冲压件进行定位后,而且可以将冲压件进行压紧,确保冲压件的冲压质量。
[0008] (2)本发明中下模压块由于通过气拉簧连接下模压块,使得下模压块完全离开冲压件的上方,方便冲压好的冲压件进行脱模分离。
[0009] (3)本发明中将冲压件依次经过折边冲压和翻边冲压,通过两个步骤使得冲压件的质量比一次成型更好,冲压精度更高。附图说明
[0010] 图1:本发明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冲压模具进行折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冲压模具进行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冲压模具的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图4的部分俯视图。
[0011] 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11—上模冲头;111—冲压模块;12—冲头垫块;13—上模下垫板;14—上模夹板;15—上模背板;16—上模座;17—上模中间柱。
[0012] 2—下模;21—下模座;22—下垫板;23—下夹板;24—上垫板;25—右插柱;26—气拉簧;27—左插柱;28—弹簧;29—氮气弹簧;2a—折边柱;2a1—折边弧边;2a2—翻边弧边;2b—下模压块;2c—导板;2c1—导板斜边。
[0013] 3—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31—垫位片;32—气缸固定端;33—气缸;34—气缸连接螺杆;35—冲压件压紧杠杆;351—U型通行槽;36—支点螺栓;37—杠杆支架;38—弹性保护件;39—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冲压模具中第一翻边模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上模1上固定有上模冲头11。
[0015] 下模2的结构为:下模座21上固定有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氮气弹簧29的底座固定在下模座21上,氮气弹簧29的活塞杆顶在下夹板23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均插在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上,左插柱27上插套有弹簧28,弹簧28的下端压在下垫板22上,弹簧28的上端压在下夹板23下,上垫板24中固定有气拉簧26,气拉簧26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下模压块2b,下模压块2b上成型有压块弧边2b1,压块弧边2b1对着折边柱2a上的折边弧边2a1或翻边弧边2a2,折边柱2a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且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的预设孔,折边弧边2a1对着冲压件B上的直边B1,导板2c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且穿过下垫板22、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的预设孔,导板2c上方设有导板斜边2c1,导板斜边2c1与下模压块2b上的压块斜边2b2相作用。
[0016] 如图3所示,第二翻边模的结构与第一翻边模的结构相同,只是折边柱2a上的折边弧边2a1替换为翻边弧边2a2。
[0017] 上模冲头11上固定有与冲压件B上的坯件的型腔相配合的冲压模块111。下垫板22通过螺钉与下模座2固定在一起。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有二个。折边柱2a和下模压块2b均有二个。氮气弹簧29有二个。
[0018] 上模1结构为:由上模冲头11、冲头垫块12、上模下垫板13、上模夹板14、上模背板15、上模座16和上模中间柱17组成,上模冲头11固定在上模中间柱17上,上模下垫板13与上模冲头11固定在一起,冲头垫块12固定在上模下垫板13上,上模夹板14和上模背板15插套在上模中间柱17上,上模夹板14和上模背板15叠放在一起且通过螺钉与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上模中间柱17与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
[0019] 冲头垫块12有二个,二个冲头垫块1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模下垫板13上。上模冲头11与上模中间柱17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上模下垫板13与上模冲头11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0020] 工作原理:见图3所示,第一翻边模初始状态时,氮气弹簧29和弹簧28将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顶起,气拉簧26拉开下模压块2b,方便冲压件脱模。
[0021] 如图4和5所示,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3包括气缸33、冲压件压紧杠杆35、定位杆39以及杠杆支架37,气缸33一端通过气缸固定端32固定在下模座21侧壁上,气缸33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螺杆34与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一端连接,冲压件压紧杠杆35通过支点螺栓36与杠杆支架37连接,杠杆支架37固定在下模座31顶面,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另一端为冲压件压紧部并开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杆39一端固定在下模座31顶面上,定位杆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杆39穿过冲压件B上的定位孔。冲压件压紧杠杆35另一端的冲压件B压紧部外部包覆有弹性保护件38。
[0022] 为了适应冲压件B的高度,定位杆39上套有一垫位片31。
[0023] 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将冲压件上通过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杆39上;然后,启动气缸33,气缸33推动气缸杆向上运动,气缸推动冲压件压紧杠杆35一端向上移动,冲压件压紧杠杆35另一端向下移动,冲压件压紧杠杆35通过U型通行槽351进行限位并使得冲压件压紧杠杆35的冲压件压紧部最终顶住冲压件B。
[0024] 本发明冲压模具的工作方法如下:步骤1、冲压件B经过前面的冲压后具有直边B1,冲压件B置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并通过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进行压紧和限位;
步骤2、上模冲头11向下压冲压件B,直边B1顺着折边弧边2a1向下走;同时上模冲头
11也压在了下模压块2b上,下模压块2b的压块斜边2b2与导板2c的导板斜边2c1相互作用使得下模压块2b也顺着导板斜边2c1向下运动,折边弧边2a1与压块弧边2b1将直边B1压成如图2中所示的折边B2的形状;
步骤3、将上模升起,将具有折边弧边2a1的折边柱2a更换为具有翻边弧边2a2的折边柱2a;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翻边弧边2a2的折边柱2a的第二翻边模;
步骤4:具有折边B2的冲压件B置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并通过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
进行压紧和限位;
步骤5、上模冲头11向下压冲压件B,折边B2顺着翻边弧边2a2向下走;同时上模冲头
11也压在了下模压块2b上,下模压块2b的压块斜边2b2与导板2c的导板斜边2c1相互作用使得下模压块2b也顺着导板斜边2c1的导板斜边2c1向下运动,翻边弧边2a2与压块弧边2b1将折边B2压成如图3中所示的翻边A1的形状。
[0025] 冲压件B经过第一翻边模冲压后,再经过第二翻边模冲压,将折边B2压制成图3中所示的翻边A1,这样就完成了翻边冲压。
[0026] 下模2在冲压冲压件B时,下模压块2b是在下模2中挡着了折边B2,当冲压完成后,上模1升起,氮气弹簧29和弹簧28将下夹板23和上垫板24顶起,同时下模压块2b在气拉簧26的作用下也回复原始状态,此时折边B2可以从下模2中顺利脱出,下模压块2b由于缩回至原始位置不会挡着折边B2,所以冲压件容易进行脱模。
[0027] 如果采用第二翻边模一次性将翻边A1冲出,则存在翻边的机械强度问题,本发明采用先将直边B1冲压成折边B2,然后再冲压成翻边A1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翻边A1的机械强度。
[0028] 第二翻边模的脱模原理与第一翻边模的脱模原理一样,同时第二翻边模所用的上模1与第一翻边模中所用的上模1结构也相同。
[0029]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