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系统

申请号 CN201610448824.4 申请日 2016-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5921424A 公开(公告)日 2016-09-07
申请人 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志洪; 吴和强; 夏帆;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分拣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快件输送装置、主操作平台和辅操作平台;所述主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辅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另一侧;所述主操作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每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所述辅操作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远离辅操作平台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所述各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本发明的分拣系统具有分拣流向多且破损件或者较大件方便运出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快件输送装置、主操作平台和辅操作平台;
所述主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辅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另一侧;
所述主操作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每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
所述辅操作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远离辅操作平台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所述各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的长度分别为3~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操作平台与主操作平台在主快件输送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操作平台的两侧的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在主操作平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主操作平台的两侧的主装车输送装置在主操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并且向同一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操作平台两侧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在辅操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各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在辅操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各辅装车输送装置在辅操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并且与所述主装车输送装置向同一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输送带高于所述主操作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输送带高于所述辅操作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与辅装车输送装置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快件输送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所述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设置有端部装车输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装车输送装置与所述主装车输送装置向同一方向延伸。

说明书全文

分拣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快递分拣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快递中转场在干线装车中,大都使用一分二的分拣方式,少部分仍在使用一分一的分拣方式。一分二分拣方式虽然比一分一分拣方式人员投入有所减少,效率和效能有所提升,但是在用工成本日益增长的环境下,依然无法满足节约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的要求,且一分二方式分拣流向较少,无法满足多流向的分拣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指在提供一种分拣流向多的分拣系统。
[0004] 本发明的分拣系统,包括主快件输送装置、主操作平台和辅操作平台;
[0005] 所述主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辅操作平台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的另一侧;
[0006] 所述主操作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每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
[0007] 所述辅操作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远离辅操作平台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所述各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
[0008] 与现有技术中的分拣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分拣系统的主操作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每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能够对应两个不同的快件流向;辅操作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远离辅操作平台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所述各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能够对应另外两个不同的快件流向,因此,能够实现一分四的分拣方式,具有分拣流向多的优点。操作人员在工作时,正常班次工作人员站在主操作平台上,左右手两侧各有一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对面两侧各有一台第一快件输送装置,操作人员可根据快件流向的不同将快件拉至不同的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或推至不同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上;在特殊高峰班次件量特别大时,可增加一个操作人员在辅助操作平台进行拉件,灵活分配操作人员,降低主操作平台人员劳动强度。
[0009] 另外,本发明的分拣系统由于辅操作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因此拉开了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之间的距离,使得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屯货区或者叉车通道,在分拣过程中发现的破损件或者不能通过分拣滑槽或分拣滚筒的较大件可以在屯货区暂放,然后通过叉车通道运出,方便了破损件或者较大件的运出。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拣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拣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拣系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辅装车输送装置未示出);
[0014] 图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分拣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分拣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标记示意为:
[0017] 1-主快件输送装置;
[0018] 2-主操作平台;
[0019] 3-辅操作平台;
[0020] 41、42-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
[0021] 51、52-主装车输送装置;
[0022] 6-屯货区或者叉车通道;
[0023] 71、72-第一快件输送装置;
[0024] 81、82-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
[0025] 91、92-辅装车输送装置;
[0026] 101、102-第二快件输送装置;
[0027] 11-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
[0028] 12-端部装车输送装置;
[0029] 13-第三快件输送装置;
[0030] 14-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3] 实施例1
[0034]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拣系统,包括主快件输送装置1、主操作平台2和辅操作平台3;
[0035] 所述主操作平台2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一侧,所述辅操作平台3设置于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另一侧;
[0036] 所述主操作平台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一侧为分别为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另一侧为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2,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的快件滑出端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51,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2的快件滑出端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52;
[0037] 所述辅操作平台3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3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一侧为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另一侧为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2,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远离辅操作平台3的一端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2远离辅操作平台3的一端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2,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91,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2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92。
[0038] 与现有技术中的分拣系统相比,上述的分拣系统的主操作平台2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分别为41、42),每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42)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能够对应两个不同的快件流向;辅操作平台3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3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72),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72)远离辅操作平台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分别81、82),所述各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82)的快件滑出端分别设置有辅装车输送装置(分别为91、92),能够对应另外两个不同的快件流向,因此,能够实现一分四的分拣方式,具有分拣流向多的优点。操作人员在工作时,正常班次工作人员站在主操作平台2上,左右手两侧各有一个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分别为41、42),对面两侧各有一台第一快件输送装置(分别为71、72),操作人员可根据快件流向的不同将快件拉至不同的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或42)或推至不同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或72)上;在特殊高峰班次件量特别大时,可增加一个操作人员在辅助操作平台3进行拉件,灵活分配操作人员,降低主操作平台人员劳动强度。
[0039] 另外,本发明的分拣系统由于辅操作平台3两侧分别设置有分别由辅操作平台3向其两侧延伸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72),因此拉开了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或82)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或42)之间的距离,使得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或82)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或4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屯货区或者叉车通道6,在分拣过程中发现的破损件或者不能通过分拣滑槽或分拣滚筒的较大件可以在屯货区暂放,然后通过叉车通道运出,方便了破损件或者较大件的运出。
[0040]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72的长度为3~5米,以便使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或82)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或42)之间具有适度的空间作为屯货区或者叉车通道6。
[0041] 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所述辅操作平台3与主操作平台2在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两侧对称设置,以便操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够同时方便的将根据快件流向的不同将快件拉至不同的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或42)或推至不同的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或72)上。
[0042] 另外,可选的,所述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42在主操作平台2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在主操作平台2两侧对称设置并且向同一方向延伸,以方便操作人员将快件根据快件流向的不同将快件拉至不同的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或42中,并且具有系统结构布局整齐,方便其它操作的优点。
[0043]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72也在辅操作平台3两侧对称设置,所述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41、42在辅操作平台3两侧对称设置,所述辅装车输送装置91、92在辅操作平台两侧对称设置并且与所述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向同一方向延伸,以方便操作人员将快件根据快件流向的不同将快件拉至不同的辅装车输送装置91、92上,并且具有系统结构布局整齐,节省占地面积,并且方便破损件及较大件叉车运走的优点。
[0044]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输送带高于所述主操作平台2,以方便操作人员将快件拉至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42中的操作。
[0045]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输送带高于所述辅操作平台3,以方便操作人员将快件拉至辅装车输送装置91、92上的操作。
[0046]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与辅装车输送装置之间91设置有第二快件输送装置101,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2与辅装车输送装置之间92设置有第二快件输送装置102,以便使辅装车输送装置之间91、92与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并列设置,距离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距离相等,方便破损件或者不能通过分拣滑槽或分拣滚筒的较大件在屯货区暂放及通过叉车通道6运出。
[0047] 参见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1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11,所述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11的快件滑出端设置有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如此设置,未被操作人员拉出的快件可以通过主快件输送装置输送至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11中,然后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输送,可以作为又一个快件的流向,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分拣系统具有五个不同的快件流向,提高分拣效率,满足更多流向的分拣要求。
[0048] 另外,可选的,所述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与所述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向同一方向延伸,以便该分拣系统具有系统结构布局整齐,节省占地面积,并且方便破损件及较大件叉车运走的优点。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与端部分拣滑槽或端部分拣滚筒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快件输送装置13,以使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能够与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及辅装车输送装置91、92并列设置,从而使该分拣系统具有系统结构布局整齐,节省占地面积,并且使得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与主装车输送装置52之间也具有屯货区暂放及通过叉车通道6。
[0050]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主快件输送装置1包括机架、输送带、电机主动辊及多个从动辊,所述电机、主动辊及从动辊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主动辊及从动辊上,通过主动辊及多个从动辊带动所述输送带运行。
[0051] 所述第一快件输送装置71、72,第二快件输送装置101、102,第三快件输送装置13,主装车输送装置51、52,辅装车输送装置91、92,端部装车输送装置12均采用与主快件输送装置1类似的结构,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常用结构。
[0052] 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的快件滑出端可以通过舌板14与辅装车输送装置91连接,舌板14与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1的快件滑出端转动连接,以便可以上下转动,能跟辅装车输送装置91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保持与伸缩机连接状态,保证快件下滑顺畅。同理,所述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2的快件滑出端也可以通过舌板14与辅装车输送装置92连接,舌板14与辅分拣滑槽或辅分拣滚筒82的快件滑出端转动连接,以便可以上下转动,能跟辅装车输送装置92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保持与伸缩机连接状态,保证快件下滑顺畅。所述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的快件滑出端可以通过舌板与主装车输送装置51连接,舌板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1的快件滑出端转动连接,以便可以上下转动,能跟随主装车输送装置51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保持与伸缩机连接状态,保证快件下滑顺畅;同理,所述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2的快件滑出端可以通过舌板与主装车输送装置52连接,舌板与主分拣滑槽或主分拣滚筒42的快件滑出端转动连接,以便可以上下转动,能跟随主装车输送装置52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保持与伸缩机连接状态,保证快件下滑顺畅。
[0053]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