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喷雾头式涂装

申请号 CN200680001606.0 申请日 2006-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0512975C 公开(公告)日 2009-07-15
申请人 ABB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安田真一;
摘要 在构成壳体(3)的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设置:涂料向旋转喷雾头(8)流通的涂料通道; 涡轮 压缩空气向 气动 马 达(7)的涡轮(7C)流通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驱动涡轮(7C)的涡轮压缩空气作为排出空气向外部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18);以及,包围该排出空气通道(18)轴向延伸,并流通高温的绝热空气的绝热空气通道(19)的绝热空气排出路(19C)。由此,即使在绝热状态下膨胀而 温度 下降的涡轮压缩空气流通排出空气通道(18),通过在绝热空气排出路(19C)内流通温度比该排出空气还高的绝热空气,也能够防止由于排出空气使壳体(3)冷却。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具有:具有达收容部的筒状的壳体;收 容在该壳体的马达收容部内并利用涡轮旋转驱动旋转轴气动马达;位于上述 壳体的前侧并安装在该气动马达的旋转轴的前端部的旋转喷雾头;向该旋转喷 雾头供给的涂料所流通的涂料通道;设在上述壳体上且驱动上述气动马达的涡 轮的涡轮压缩空气所流通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以及,设在上述壳体上并使驱 动上述气动马达的涡轮后排出的排出空气向外部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其特征 在于,
在上述壳体上设置从上述气动马达的涡轮室延伸且中心侧的内侧通道和 外周侧的外侧通道配置成双重构造的双重通道,
利用上述双重通道的内侧通道形成上述排出空气通道,
利用上述双重通道的外侧通道形成流通温度比上述排出空气高的绝热空 气的绝热空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由位于上述壳体的前侧且内周侧成为上述马达收容部的筒部和 设在该筒部的后侧的底部构成,并成为上述涡轮压缩空气通道、排出空气通道、 绝热空气通道通过上述底部与外部连通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涡轮压缩空气通道的外周设置构成上述绝热空气通道的一部分并 包围该涡轮压缩空气通道而延伸的绝热空气供给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该气动马达的空间部,该空间部作为绝热 空气流通的上述绝热空气通道的一部分而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该气动马达的空间部,该空间部作为成形 空气流通的成形空气通道的一部分而构成,该成形空气用于调整从上述旋转喷 雾头喷射的涂料的喷涂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马达收容部的内周侧与构成上述气动马达 的马达外壳的外周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设有上述马达收容部的壳体主体和覆盖该壳体主体的外周 侧的罩,上述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与罩的内周侧之间。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适用于涂装例如汽车车身、家具、电器产品等的旋转喷雾头 式涂装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在涂装汽车的车身、家具、电器产品等的场合,使用涂料的涂敷效 率、涂装质量良好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该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具有:具有 达收容部的筒状的壳体;收容在该壳体的马达收容部内,并利用涡轮旋转来 驱动旋转轴气动马达;位于上述壳体的前侧并安装在该气动马达的旋转轴的 前端侧的钟形或杯形的旋转喷雾头;以及,使向该旋转喷雾头供给的涂料流通 的涂料通道(例如,参照特开昭60-14959号公报、特开平8-1046号公报)。
另外,在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壳体上设有:驱动上述气动马达的涡轮的 涡轮压缩空气所流通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以及使驱动上述气动马达的涡轮后 排出的排出空气向外部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在这里,在驱动气动马达的涡轮 压缩空气上使用洁净且充分干燥的干燥空气,以规定的压、流量适当地进行 供给。
再有,在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中,有一种具有对供给到旋转喷雾头的涂料 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发生器的涂装机。由此,带高压电的涂料粒可以沿着在与 被涂物之间形成的电力线飞行,可以有效涂敷在被涂物上。
另外,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将充分干燥的干燥空气作 为涡轮压缩空气向气动马达供给。但是,在最近的涂装机中要求将涡轮的转数 提高到3000~100000rpm的高速,以便即使是高粘度的涂料也能从旋转喷雾 头以微粒状态喷射,并且可以雾化大流量的涂料。从而向气动马达供给的涡轮 压缩空气需要将压力提高到3~6kg/cm2左右,并将流量提高到100~600NL /min左右,且涡轮压缩空气的温度也变高。
这样在提高涡轮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场合,高温高压的涡轮压缩空气喷出到 涡轮室时,通过绝热膨胀作用其温度急剧下降,旋转驱动涡轮之后的排出空气 成为低温状态。因此,气动马达和其周边的壳体等总是被冷却。而且,排出空 气所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也成为低温状态,位于排出空气通道的周围的壳体的 后侧部分也因在排出空气通道中流通的排出空气而被冷却。
在这里,进行涂装作业的涂装槽内管理着温度和湿度以使涂装质量变得良 好。例如,涂装汽车的车身的槽内保持着温度20~25°左右、湿度70~90% 左右。从而,若通过排出空气壳体被冷却,则在高温高湿的槽内在壳体的表面 上产生凝结
而且,若在壳体的表面上产生凝结,则用于施加给涂料的高电压向接地侧 泄漏,因此存在不能进行静电涂装的问题。还有,若通过凝结使壳体与接地侧 连接,则带高压电的涂料粒向壳体侧飞行而附着在其表面上,因此也成为促进 壳体表面的电绝缘性的下降的主要原因。
再有,若进行壳体表面的凝结,则凝结的分成为水滴,因此在该状态下 使涂装机工作时,水滴飞散而附着在涂装面上。在该场合,即使是粒径极小的 雾状的水滴附着在涂装面上时,与量的多少无关都存在涂装质量明显下降的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 由于涡轮压缩空气的绝热膨胀作用使气动马达成为低温状态,也能防止在壳体 的表面上产生凝结水,从而得到良好的涂装质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
(1)本发明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具有:具有马达收容部的筒状的壳体; 收容在该壳体的马达收容部内,并利用涡轮旋转来驱动旋转轴的气动马达;位 于上述壳体的前侧并安装在该气动马达的旋转轴的前端部的旋转喷雾头;流通 向该旋转喷雾头供给的涂料的涂料通道;设在上述壳体上并流通驱动上述气动 马达的涡轮的涡轮压缩空气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以及,设在上述壳体上并使 驱动上述气动马达的涡轮后排出的排出空气向外部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 设置包围上述排出空气通道的外周而延伸并使温度比上述排出空气高的绝热 空气在内部流通的绝热空气通道。
通过这样构成,通过涡轮空气通道向气动马达的涡轮供给涡轮压缩空气, 则旋转喷雾头与旋转轴一起被旋转驱动。在该状态下通过涂料通道向旋转喷雾 头供给涂料,从而从旋转喷雾头向被涂物喷射涂料。另一方面,向涡轮供给的 涡轮压缩空气在喷出到涡轮室时产生绝热膨胀所致的温度下降,成为低温状态 的排出空气并通过排出空气通道向外部排出。
在这里,在排出空气通道的外周上延伸有包围该排出空气通道的绝热空气 通道,因此通过在该绝热空气通道上流通绝热空气,可以防止由在排出空气通 道中流通的排出空气冷却壳体的情况。
其结果,可以利用流过绝热空气通道的空气抑制壳体的温度下降。由此, 即使在进行对涂料施加高电压的静电涂装的场合,也能预先防止通过凝结使高 电压泄漏的事态,可以提高涂装效率。而且,可以防止在壳体的表面上附着涂 料。再有,可以防止在涂装面上附着由凝结产生的水滴而产生涂装不良,可以 良好地保持涂装质量。
(2)在本发明中,上述壳体包括位于前侧且内周侧成为上述马达收容部 的筒部和设在该筒部的后侧的底部,上述涡轮压缩空气通道、排出空气通道、 绝热空气通道通过上述底部与外部连通。
由此,通过将壳体的前侧做成筒部,可以将该筒部的内周侧作为马达收容 部。另一方面,涡轮压缩空气通道、排出空气通道、绝热空气通道可以在壳体 的底部的位置连接外部的管道。
(3)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壳体上设置从上述气动马达的涡轮室延伸且中 心侧的内侧通道和外周侧的外侧通道配置成双重构造的双重通道,上述排出空 气通道由上述双重通道的内侧通道形成,上述绝热空气通道由上述双重通道的 外侧通道形成。
由此,通过将设在壳体上的双重通道的内侧通道延伸到气动马达的涡轮 室,可以将该内侧通道作为使排出空气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使用。而且,双重 通道的外侧通道通过流通绝热空气,可以防止由于在排出空气通道中流通的排 出空气使壳体冷却。
(4)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涡轮压缩空气通道的外周上设置构成上述绝热 空气通道的一部分并包围该涡轮压缩空气通道而延伸的绝热空气供给路。
由此,将涡轮压缩空气通道和绝热空气供给路作为双重通道集中在一处, 因此可以容易设置涡轮压缩空气通道和绝热空气供给路,能够提高生产率。
(5)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该气动马达的空间部, 该空间部作为流通绝热空气的上述绝热空气通道的一部分而构成。
在这里,通过涡轮压缩空气的绝热膨胀使气动马达的温度下降,这时的冷 热还要传递到壳体上。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该 气动马达的空间部,并在该空间部流通绝热空气,因此,可以利用该空间部防 止在壳体的外周面上产生凝结水。由此,可以防止在进行静电涂装时的由高电 压的泄漏、凝结引起的涂装不良等,从而使涂装质量变得良好。
(6)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该气动马达的空间部, 该空间部作为流通成形空气的成形空气通道的一部分而构成,该成形空气用于 调整从上述旋转喷雾头喷射的涂料的喷涂图案。
这里,通过涡轮压缩空气的绝热膨胀使气动马达的温度下降,这时的冷热 还要传递到壳体上。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该气 动马达的空间部,并在该空间部流通成形空气,因此,可以利用该空间部防止 在壳体的外周面上产生凝结水。由此,可以防止在进行静电涂装时的由高电压 的泄漏、凝结引起的涂装不良等,从而使涂装质量变得良好。
(7)在本发明中,上述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马达收容部的内周侧与 构成上述气动马达的马达外壳的外周侧之间。
由此,由于将空间部设在壳体的马达收容部的内周侧与气动马达的马达外 壳的外周侧之间,因此该空间部可以防止由气动马达使壳体冷却的情况。
(8)在本发明中,上述壳体包括设有上述马达收容部的壳体主体和覆盖 该壳体主体的外周侧的罩,上述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与罩的内 周侧之间。
由此,由于利用壳体主体和罩构成壳体,因此在用罩覆盖该壳体主体时容 易形成空间部。而且,空间部可以防止罩的表面凝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等的整体结构 部。
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从图2中的箭头III-III方向看到双重通道、排出空气通道、绝热空 气通道的主要部分放大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加热装置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 机等的整体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纵剖视图。
图8是从图7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看到的涂装机的横剖视图。
图9是将图7中的绝热空气通道以展开的状态模式地表示的剖视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图7中的绝热空气通道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纵剖视图。
图12是从图11中的箭头XII-XII方向看到的涂装机的横剖视图。
图13是将图11中的绝热空气通道以展开的状态模式地表示的剖视图。
图14是模式地表示图11中的绝热空气通道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应用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涂装用的机器人装置上安 装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放大表示在图16中的折曲型的臂上安装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的状 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
首先,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标记1是第一 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该涂装机1构成为利用后述高电压发生器 10对涂料直接施加高电压的直接带电式的静电涂装机。另外,涂装机1安装 在例如涂装作业用的机器人装置、倒数器等的臂2的前端上。而且,旋转喷雾 头式涂装机1大致包括后述壳体3、气动马达7、旋转喷雾头8、涂料通道11、 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双重通道17、排出空气通道18、绝热空气通道19等。
标记3表示形成涂装机1的外形的壳体。该壳体3大致包括后述壳体主体 4和罩5。而且,壳体3在内部收容气动马达7。
标记4是形成壳体3的主体部分的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4其后部侧安装 在臂2的前端上。另外,壳体主体4使用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例如聚 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PEEK)、聚醚酰亚胺(PEI)、聚甲(POM)、 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高性能树脂材料(工程塑 料)。这样,壳体主体4通过与后述罩5、成形空气环6一起使用绝缘性树脂 材料形成,而使带有高电压发生器10所产生的高压电的气动马达7和臂2之 间绝缘,从而防止施加在涂料上的高电压泄漏。
另外,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4包括位于前侧形成为圆筒状的筒部4A和 设在该筒部4A的后侧的圆柱状的底部4B。而且,筒部4A的内周侧成为以嵌 合状态收容气动马达7的马达收容部4C,在底部4B上设有后述涡轮压缩空气 通道14、排出空气通道18、绝热空气通道19等。
标记5是表示安装在壳体主体4的外周侧以覆盖壳体主体4的罩。该罩5 由例如与壳体主体4大致同样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作为具有光滑的外周面 5A的圆筒体而形成。另外,在罩5的前侧安装有后述成形空气环6。
标记6表示设在壳体3的前侧的成形空气环。该成形空气环6使用例如与 壳体主体4大致同样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为阶梯筒状。而且,成形空气环6 以与壳体主体4的前部相对的状态安装在罩5的前侧。再有,在成形空气环6 的前端部周向排列开口多个(仅图示2个)空气喷出口6A。另外,在成形空 气环6的后部形成有凹陷的支撑后述气动马达7的前侧的支撑台阶部6B。
另外,成形空气环6从空气喷出口6A喷出通过后述成形空气通道21等 供给的成形空气。该成形空气将从后述旋转喷雾头8喷射的涂料的喷涂图案调 整为所希望的喷涂图案。
标记7是设在壳体3上的气动马达,该气动马达7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使 旋转喷雾头8以例如3000~100000rpm的高速进行旋转。而且,气动马达7 大致包括:收容在构成壳体3的壳体主体4的马达收容部4C内的圆筒状的马 达外壳7A;位于靠近该马达外壳7A的后侧的位置并可旋转地收容在涡轮室 7B内的涡轮7C;轴向的基端侧一体安装在该涡轮7C的中心部,并且向前侧 延伸的前端部从马达外壳7A突出的空心的旋转轴7D;以及,设在上述马达 外壳7A上并可旋转地支撑该旋转轴7D的空气轴承7E。
在这里,马达外壳7A、旋转轴7D等由例如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 材料形成。而且,通过将后述高电压发生器10电连接在马达外壳7A上,而 对旋转喷雾头8施加高电压。由此,旋转喷雾头8可以直接对从送料管9排出 的涂料施加高电压。
标记8表示位于成形空气环6的前侧并安装在气动马达7的旋转轴7D前 端部上的旋转喷雾头。该旋转喷雾头8使用例如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为钟形或 杯形。而且,旋转喷雾头8通过在利用气动马达7进行高速旋转的状态下从后 述送料管9供给涂料,利用离心力将该涂料作为微粒化的无数个涂料粒进行喷 射。
标记9是插通设置在气动马达7的旋转轴7D内的送料管,该送料管9的 前端侧从旋转轴7D的前端突出并向旋转喷雾头8内延伸。而且,送料管9的 基端侧固定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与后述涂料通道11连接。另外,送 料管9向旋转喷雾头8排出通过涂料通道11等供给的涂料。
标记10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高电压发生器,该高电压发生 器10例如由科克罗夫特电路构成,通过高压电缆10A连接在电源装置(未图 示)上。另外,高电压发生器10将从电源装置供给的电压提升到例如-30~ -150kV,通过气动马达7的旋转轴7D、旋转喷雾头8对涂料直接施加高电 压。
标记11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涂料通道,该涂料通道11位于 底部4B的中央并轴向延伸。在该涂料通道11的流入侧使用管接头12A连接 外部的涂料管道12,涂料通道11的流出侧连接在送料管9上。而且,涂料通 道11通过涂料管道12、齿轮(未图示)等连接在选择性地供给多种颜色的 涂料、洁净流体(冲淡剂、空气)的换色装置13上。
标记14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该涡轮 压缩空气通道14用于流通驱动气动马达7的涡轮7C的涡轮压缩空气。该涡 轮压缩空气通道14其流入侧从底部4B与外部连通,流出侧向设置于气动马 达7的马达外壳7A上的涡轮室7B开口。而且,在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上使 用管接头15A连接空气管道15,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通过空气管道15、控 制阀(未图示)等连接在空气源16上。另外,涡轮压缩空气是压力为3~6kg /cm2、且流量为100~600NL/min的高压空气。
在这里,若从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喷出涡轮 压缩空气,则涡轮7C通过涡轮压缩空气而高速旋转。在该场合,涡轮压缩空 气在涡轮室7B内绝热膨胀而成为排出空气。然后,成为该排出空气的涡轮压 缩空气温度急剧下降,成为冷气。
标记17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双重通道,该双重通道17从靠 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中央的位置轴向延伸而形成。而且,双重通道17 利用贯穿马达收容部4C的孔底面和底部4B的后端面之间而形成的外侧通道 孔17A和以圆筒状的间隙(参照图3)插通在该外侧通道孔17A内的内侧管 道17B,而形成为同心圆状的双重构造。
在这里,双重通道17是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施加孔加工而穿设外侧 通道孔17A,并在其内部插入嵌合内侧管道17B的构造。因此,双重通道17 只是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施加一个孔加工就可以容易形成,可以简单地设 置排出空气通道18和绝热空气通道19的绝热空气排出通道19C。
标记18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气 通道18作为内侧通道形成在双重通道17的内侧管道17B内。而且,排出空 气通道18流入侧与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连通,流出侧通过底部4B与外部 连通。另外,排出空气通道18用于从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向气动马达7的涡 轮7C喷出的涡轮压缩空气成为排出空气而从涡轮室7B向外部排出时使其流 通。
标记19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绝热空气通道。该绝热空气 通道19利用绝热空气供给路19A、绝热空气连接路19B、绝热空气排出路19C 及排出开口19D构成为U字状,并通过底部4B与外部连通。另外,绝热空 气通道19在绝热空气供给路19A、绝热空气连接路19B、绝热空气排出路19C 内流通比在排出空气通道18中流通的排出空气还高温的绝热空气,并从排出 开口19D排出。这时,绝热空气排出路19C在通过绝热膨胀变冷的排出空气 流到排出空气通道18内时,防止该冷热传递到壳体3侧。
在这里,详细叙述绝热空气通道19的绝热空气供给路19A。该绝热空气 供给路19A构成绝热空气通道19的流入侧,与双重通道17并排设置在壳体 主体4的底部4B上。另外,绝热空气供给路19A在流出侧接近气动马达7的 位置连接在绝热空气连接路19B上。
而且,在绝热空气供给路19A上使用管接头20A连接空气管道20,绝热 空气供给路19A通过空气管道20、控制阀(未图示)等连接在空气源16上。 由此,绝热空气供给路19A使从空气源16通过空气管道20等供给的绝热空 气通过绝热空气连接路19B向绝热空气排出路19C侧流通。
另外,在绝热空气通道19中流通的绝热空气是从空气源16供给的压缩空 气,通过空气的压缩作用而成为高温。另一方面,排出空气通过绝热膨胀被冷 却,成为比从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供给的涡轮压缩空气还低的温度。因此, 在绝热空气通道19内流通的绝热空气温度比在排出空气通道198内流通的排 出空气还高,因此,绝热空气即使是从空气源16供给的压缩空气自身也能得 到充分的绝热效果。
接着,说明绝热空气排出路19C。该绝热空气排出路19C是利用双重通道 17的外侧通道孔17A与内侧管道17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筒状通道。而 且,绝热空气排出路19C连通壳体主体4的底部4B进行设置,在流入侧接近 气动马达7的位置连接在绝热空气连接路19B上,流出侧在壳体主体4的底 部4B的后端面成为排出开口19D而向外部开口。另外,绝热空气排出路19C 包围设置在内侧管道17B内的排出空气通道18并轴向延伸,隔断从排出空气 通道18向壳体主体4的热传导。
在这里,绝热空气排出路19C流通来自绝热空气供给路19A的绝热空气。 这时,在通过绝热膨胀而温度下降的排出空气在排出空气通道18内流通时, 可以用绝热空气包围从该排出空气通道18要传递到壳体3侧的冷热,并从排 出开口19D向壳体3的外部放出。这样,绝热空气可以防止由于排出空气使 壳体3冷却的情况。
标记21表示轴向贯通壳体主体4的外周侧进行设置的成形空气通道。该 成形空气通道21使向成形空气环6的各空气喷出口6A供给的成形空气流通。 另外,在成形空气通道21上使用管接头22A连接空气管道22,该空气管道 22连接在空气源16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说明使 用该涂装机1进行涂装作业时的动作。
首先,通过空气管道15、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 喷射高压的涡轮压缩空气,利用该涡轮压缩空气旋转驱动涡轮7C。由此,旋 转喷雾头8与旋转轴7D一起高速旋转。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用换色阀装置13 选择的涂料通过涂料管道12、涂料通道11从送料管9向旋转喷雾头8供给, 可以将该涂料从旋转喷雾头8作为微粒化的涂料粒进行喷射。
这时,在涂料(涂料粒)上通过高电压发生器10来施加高电压。由此, 带高压电的涂料粒可以向连接在地线上的被涂物飞行而有效进行涂敷。
另一方面,从涡轮压缩空气通道14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供给的高 压的涡轮压缩空气,在向该涡轮室7B喷出时产生由绝热膨胀引起的温度下降, 该涡轮压缩空气以低温的状态在排出空气通道18内流通并向外部排出。
在这里,进行涂装作业的涂装槽内温度和湿度保持一定,以使涂装质量变 得良好,例如涂装槽内的温度保持在20~25°左右,湿度保持在70~90%左 右。从而,若用以低温的状态排出的排出空气使壳体3冷却,则由于高温高湿 而容易在构成该壳体3的罩5的外周面5A(表面)上产生凝结水。
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构成壳体3的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设 置包围低温的排出空气所流通的排出空气通道18的外周而延伸的绝热空气通 道19的绝热空气排出路19C,在该绝热空气排出路19C内一直流通绝热空气。 由此,在排出空气通道18内流通有低温的排出空气时,可以将从该排出空气 通道18要传递到壳体3侧的变冷的热量传给绝热空气并向外部排出。从而, 可以防止由于在排出空气通道18中流通的排出空气而使壳体3冷却的情况。
其结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绝热空气通道19内一直流通绝热空 气,而能利用其绝热空气排出路19C来抑制壳体3的温度下降。由此,即使 在进行对涂料施加高电压的静电涂装的场合,也能预先防止通过凝结水而使高 电压泄漏的事态,可以提高涂装效率。而且,也可以防止从旋转喷雾头8喷射 的涂料附着在壳体3的罩5的外周面5A上。再有,可以防止在被涂物的涂装 面上附着由凝结产生的水滴而产生涂装不良,还可以良好地保持涂装质量。
另外,由于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热变为高温,因此在绝热空气通道19内流 通的绝热空气是从空气源16供给的压缩空气就可以,没必要使用加热器等进 行加热。由此,可以小型化涂装系统整体,可以减少设备、维修的国内所需的 成本。
再有,利用双重通道17的内侧管道17B内的内侧通道形成排出空气通道 18,利用外侧通道孔17A与内侧管道17B之间的外侧通道来形成绝热空气通 道19的绝热空气排出路19C。该双重通道17只要在壳体3的后侧穿设外侧通 道孔17A,并在其内部插入内侧管道17B即可。因此,可以简单地设置双重 构造的排出空气通道18和绝热空气排出路19C,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接着,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涡轮 压缩空气通道的外周上设置构成绝热空气通道的一部分并包围涡轮压缩空气 通道而延伸的绝热空气供给路。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 方式的相同的结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标注,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4中,标记31表示设在构成壳体3的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 一双重通道。该双重通道31从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的外周侧轴向延伸而 形成。而且,第一双重通道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重通道17大致同样,利用 外侧通道孔31A和留有圆环状的间隙而插通在该外侧通道孔31A内的内侧管 道31B来形成为双重构造。但是,由于第一双重通道31成为涡轮压缩空气、 绝热空气的流入侧,因此在第一双重通道31的流入侧安装有后述双重管接头 32。
另外,在第一双重通道31的内侧管道31B内,作为内侧通道设有后述涡 轮压缩空气通道34。另一方面,第一双重通道31的外侧通道孔31A与内侧管 道31B之间,作为圆筒状的外侧通道而设有后述绝热空气通道36的绝热空气 供给路36A。在这里,第一双重通道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重通道17同样, 只要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穿设外侧通道孔31A,并在其内部插入内侧管道 31B即可,因此,可以简单地形成壳体3。
标记32表示位于第一双重通道31的流入侧并安装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 4B上的双重管接头。该双重管接头32由内侧接头部32A和外侧接头部32B 构成。内侧接头部32A位于轴向的后端侧并与第一双重通道31的内侧管道31B 内,即涡轮压缩空气通道34连通。另外,外侧接头部32B位于外周侧并连通 于外侧通道孔31A与内侧管道31B之间,即连通于绝热空气通道36的绝热空 气供给路36A上。而且,在内侧接头部32A上连接空气管道15,外侧接头部 32B连接有空气管道20。
标记33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二双重通道,该双重通道33 从靠近气动马达7的涡轮式7B中央的位置轴向延伸而形成。而且,第二双重 通道33与第一双重通道31大致同样,由外侧通道孔33A和内侧管道33B构 成。
标记34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该涡轮 压缩空气通道34用于驱动气动马达7的涡轮7C的涡轮压缩空气流通。而且, 涡轮压缩空气通道34在第一双重通道31的内侧管道31B内作为内侧通道形 成。再有,涡轮压缩空气通道34的流入侧连接在双重管接头32的内侧接头部 32A上,流出侧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的外周侧开口。
标记35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气通 道3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空气通道18大致同样,作为第二双重通道33的 内侧管道33B内的内侧通道形成,将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向壳体3的外部 开放。
标记36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热空气通道。 该绝热空气通道36利用绝热空气供给路36A、绝热空气连接路36B、绝热空 气排出路36C及排出开口36D而构成为U字状,并通过底部4B与外部连通。
在这里,构成绝热空气通道36的流入侧的绝热空气供给路36A,是利用 第一双重通道31的外侧通道孔31A与内侧管道31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 筒状通道。而且,绝热空气供给路36A通过壳体主体4的底部4B而进行设置, 流入侧在底部4B的后端面连接在双重管接头32的外侧接头部32B上,流出 侧在接近气动马达7的位置连接在绝热空气连接路36B上。
另外,构成绝热空气通道36的流出侧的绝热空气排出路36C,与第一实 施方式的绝热空气通道19的绝热空气排出路19C大致同样,是利用第二双重 通道33的外侧通道孔33A与内侧管道33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筒状通 道。而且,绝热空气排出路36C包围排出空气通道35而轴向延伸。再有,绝 热空气排出路36C通过壳体主体4的底部4B而进行设置,在流入侧接近气动 马达7的位置通过绝热空气连接路36B连接在绝热空气供给路36A上,流出 侧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的后端面成为排出开口36D向外部开口。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 同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涡轮压缩空气、绝热空气的流入侧 也作为第一双重通道31,利用该第一双重通道31设置涡轮压缩空气通道34 和绝热空气通道36的绝热空气供给路36A。由此,能够容易设置涡轮压缩空 气通道34和绝热空气供给路36A。
接着,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设置两 条排出空气通道,设置两条绝热空气通道以便包围各通道的外周。另外,在第 三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标注,省 略其说明。
在图5中,标记41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一双重通道。 该双重通道4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重通道17大致同样,从靠近气动马达7 的涡轮室7B中央的位置轴向延伸而形成。而且,第一双重通道41由外侧通 道孔41A和内侧管道41B构成,流入侧安装有双重管接头42。该双重管接头 42具有:位于轴向的后端侧并将第一双重通道41的内侧管道41B的管内向外 部开放的内侧开口部42A;以及位于外周侧并连通于外侧通道孔41A与内侧 管道41B之间的外侧接头部42B。
标记43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二双重通道,该双重通道 43与第一双重通道41大致同样,从靠近气动马达7的涡轮式7B中央的位置 轴向延伸,由外侧通道孔43A和内侧管道43B构成。
标记44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一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 气通道4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空气通道18大致同样,作为第一双重通道 41的内侧管道41B内的内侧通道形成,将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从双重管接 头42的内侧开口部42A向壳体3的外部开放。
标记45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二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 气通道4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空气通道18大致同样,作为第二双重通道 43的内侧管道43B内的内侧通道形成,将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向壳体3 的外部开放。
标记46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绝热空气通道。 该绝热空气通道46利用绝热空气供给路46A、绝热空气连接路46B、绝热空 气排出路46C及排出开口46D构成为U字状,并通过底部4B与外部连通。
在这里,构成绝热空气通道46的流入侧的绝热空气供给路46A,是利用 第一双重通道41的外侧通道孔41A与内侧管道41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 筒状通道。而且,该绝热空气供给路46A包围第一排出空气通道44而轴向延 伸。再有,绝热空气供给路46A连通壳体主体4的底部4B进行设置,流入侧 在底部4B的后端面连接在双重管接头42的外侧接头部42B上,流出侧在接 近气动马达7的位置通过绝热空气连接路46B连接在绝热空气排出路46C上。 而且,上述外侧接头部42B通过空气管道47连接在空气源16上。
另外,构成绝热空气通道46的流出侧的绝热空气排出路46C,是利用第 二双重通道43的外侧通道孔43A与内侧管道43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筒 状通道。而且,绝热空气排出路46C包围第二排出空气通道45而轴向延伸。 再有,绝热空气排出路46C通过壳体主体4的底部4B而进行设置,在流入侧 接近气动马达7的位置通过绝热空气连接路46B连接在绝热空气供给路46A 上,流出侧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的后端面向外部开口。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同 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将涡轮压缩空气的排出路径 设置第一排出空气通道44和第二排出空气通道45这两条,而能够大量供给涡 轮压缩空气,因此可以使用高输出的气动马达7。而且,由于在第一排出空气 通道44的周围设置绝热空气通道46的绝热空气供给路46A,并在第二排出空 气通道45的周围设置绝热空气排出路46C,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排出空气通 道44、45内流通的排出空气而使壳体3冷却的情况。
接着,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绝热空 气构成为以利用加热装置加热的状态向绝热空气通道供给。另外,在第四实施 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标注,并省略其 说明。
在图6中,标记51是在与绝热空气通道19的绝热空气供给路19A连接 的空气管道20的途中设置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51用于加热向绝热空气通 道19供给的绝热空气。而且,加热装置51具有在有机溶剂的环境中使用的场 合也没有着火危险的放爆构造。在这里,
在这里,绝热空气通过总是收到排出空气的冷却的热量并向壳体3的外部 排出,从而防止该壳体3被冷却。由此,绝热空气是相当于可以将从排出空气 收到的冷热向壳体3的外部排出的流量即可,因此并不像涡轮压缩空气那样需 要很多流量。从而,加热装置51的输出功率(热量)小就可以,而且,也不 需要高精度温度控制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 同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由于在空气管道20的途中设有加 热装置51,因此可以加热向绝热空气通道19供给的绝热空气,能够有效防止 壳体3被冷却。
另外,在从空气源16供给的空气的温度低的场合,或使用供给大量的涡 轮压缩空气的高输出型的气动马达7的场合,也可以将排出空气的冷却的热量 迅速向壳体3的外部排出。
接着,图7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 在气动马达的周围设置包围气动马达的空间部,空间部作为绝热空气流通的绝 热空气通道的一部分而构成。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标注,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7中,标记61是包围气动马达7的马达外壳7A设置的环状的空间 部,在该空间部61内流通绝热空气。而且,空间部61在构成壳体3的壳体主 体4的筒部4A上轴向延伸设置。另外,空间部61如图9所示在展开状态下 呈大致长方形状,通过将其弯曲成使上游侧61A和下游侧61B接近,如图8、 图10所示,而形成为横截面C字状的空间,并覆盖气动马达7的涡轮7C侧 的大致全周。而且,空间部61构成后述绝热空气通道67的绝热空气中间路 67C。
标记62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一双重通道。该双重通道62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重通道17大致同样,从靠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中 央的位置轴向延伸而形成。而且,第一双重通道62由外侧通道孔62A和内侧 管道62B构成。
标记63是双重管接头。该双重管接头63具有:将第一双重通道62的内 侧管道62B的管内向外部开放的内侧接头部63A;以及位于外周侧并连通于 外侧通道孔62A与内侧管道62B之间的外侧接头部63B。
另一方面,标记64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二双重通道。 该双重通道64与第一双重通道62大致同样,由外侧通道孔64A和内侧管道 64B构成。
标记65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一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 气通道6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空气通道18大致同样,作为第一双重通道 62的内侧管道62B内的内侧通道而形成,将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从双重管 接头63的内侧开口部63A向壳体3的外部开放。
标记66是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二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 气通道66与第一排出空气通道65大致同样,作为第二双重通道64的内侧管 道64B内的内侧通道形成,将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向壳体3的外部开放。
标记67表示设在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绝热空气通 道。该绝热空气通道67由绝热空气供给路67A、供给侧连接路67B、绝热空 气中间路67C、排出侧连接路67D、绝热空气排出路67E及排出开口67F构成, 排出开口67F向外部开口。
在这里,构成绝热空气通道67的流入侧的绝热空气供给路67A,是利用 第一双重通道62的外侧通道孔62A与内侧管道62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 筒状通道。而且,该绝热空气供给路67A包围第一排出空气通道65并轴向延 伸。另外,绝热空气供给路67A的流入侧连接在双重管接头63的外侧接头部 63B上,并通过空气管道68等连接在空气源16上。
另一方面,在绝热空气供给路67A的流出侧连接有供给侧连接路67B。 如图9、图10所示,该供给侧连接路67B从绝热空气供给路67A向半径方向 的外侧延伸并连接在空间部61的周向的上游侧61A上。由此,供给侧连接路 67B连接在绝热空气中间路67C上。
在这里,绝热空气中间路67C形成为利用空间部61而设置的环状,覆盖 气动马达7的外周侧。该绝热空气中间路67C通过绝热空气流通,而隔断从 气动马达7要传递到壳体3的罩5侧的冷却的热量。
另外,在成为绝热空气中间路67C的下游侧的空间部61的周向的下游侧 61B上,连接有排出侧连接路67D。该排出侧连接路67D在壳体主体4的筒 部4A上向后侧延伸并连接在绝热空气排出路67E的流入侧。
再有,构成绝热空气通道67的流出侧的绝热空气排出路67E,是利用第 二双重通道64的外侧通道孔64A与内侧管道64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筒 状通道。而且,绝热空气排出路67E包围第二排出空气通道66并轴向延伸, 其开口端成为从底部4B向外部开口的排出开口67F。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同 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壳体3的壳体主体4上设置包围气 动马达7的周围的空间部61,将该空间部61作为绝热空气通道67的绝热空 气中间路67C使用,在该绝热空气中间路67C内流通绝热空气。
从而,在涡轮压缩空气通过绝热膨胀产生温度下降,随之气动马达7的温 度下降的场合,构成绝热空气通道67的一部分的绝热空气中间路67C也可以 防止由气动马达7使壳体3冷却的情况。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壳体3 的罩5的外周面5A上产生凝结,防止由高电压的泄漏、凝结引起的涂装不良, 能够使涂装质量变得良好。
另外,在空间部61内可以流通绝热空气。由此,没必要为了空间部61 另外设置空气管道,因此可以简化结构。
以下,图11至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 空间部形成于壳体的马达收容部的内周侧与构成气动马达的马达外壳的外周 侧之间。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上 标注相同的标注,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1中,标记7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壳体,该壳体71在内部收容气动 马达7,由后述壳体主体72和罩73大致构成。
标记72是形成壳体71的主体部分的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72由例如与 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4大致同样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壳体主体 72由前侧的筒部72A和后侧的底部72B构成,筒部72A的内周侧成为收容气 动马达7的马达收容部72C。再有,在马达收容部72C的底部上形成有多个(例 如5个)支撑部72D,该支撑部72D在与成形空气环6的支撑台阶部6B之间 支撑气动马达7。
在这里,壳体主体72的马达收容部72C形成为直径尺寸、轴向尺寸(深 度尺寸)的双方都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4的马达收容部4C还大。由此, 在壳体主体72的马达收容部72C内收容气动马达7时,可以在该马达收容部 72C与气动马达7的马达外壳7A之间形成后述空间部74。
标记73表示安装在壳体主体72的外周侧的罩。该罩73由例如与上述壳 体主体4大致同样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具有外周面73A的圆筒体。
标记74是包围气动马达7的马达外壳7A设置的空间部,在该空间部74 内流通绝热空气。而且,空间部74在壳体主体72马达收容部72C的内周侧 与气动马达7的马达外壳7A的外周侧之间作为大致有底圆筒状的空间形成。 即,如图13、图14所示,空间部74包括:划分在马达收容部72C的内周面 与马达外壳7A的外周面之间的全周空间71A;以及划分在马达收容部72C的 底面与马达外壳7A的后端面之间的底部空间74B。
在这里,如图12、图14所示,空间部74的全周空间74A作为横截面C 字状的圆筒空间形成。而且,空间部74的底部空间74B成为上游侧74A1, 其相反侧成为下游侧74A2。另外,底部空间74B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空间。 但是,在底部空间74B内设有将周围空间74A的上游侧74A1与下游侧74A2 之间作为起点径向延伸的断开部74B1,该断开部74B1防止绝热空气从绝热空 气通道81的供给侧连接口81B向排出侧连接路81D走近道绝热空气中间路 81C流动。
标记75是设在壳体主体72的底部72B上的第一双重通道。该双重通道 7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重通道17大致同样,由外侧通道孔75A和内侧管道 75B构成,在流入侧安装有后述双重管接头76。
标记76表示位于第一双重通道75的流入侧并安装在壳体主体72上的双 重管接头。该双重管接头76具有:与第一双重通道75的内侧管道75B内连 通的内侧接头部76A;以及连通于外侧通道孔75A与内侧管道75B之间的外 侧接头部76B。
另一方面,标记77表示设在壳体主体72的底部72B上的第二双重通道。 该双重通道77与第一双重通道75大致同样,由外侧通道孔77A和内侧管道 77B构成。
标记78是设在壳体主体72的底部72B上的涡轮压缩空气通道。该涡轮 压缩空气通道78在第一双重通道75的内侧管道75B内作为内侧通道形成。 而且,涡轮压缩空气通道78的流入侧通过双重管接头76的内侧接头部76A、 空气管道79等连接在空气源16上,流出侧向气动马达7的涡轮室7B的外周 侧开口。
标记80是设在壳体主体72的底部72B上的排出空气通道。该排出空气 通道80在第二双重通道77的内侧管道77B内作为内侧通道形成,且为了排 出排出空气而与外部连通。
标记81表示设在壳体主体72的底部72B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绝热空气 通道。如图13、图14等所示,该绝热空气通道81由绝热空气供给路81A、 供给侧连接口81B、绝热空气中间路81C、排出侧连接路81D、绝热空气排出 路81E及排出开口81F构成。排出开口81F向外部开口。
在这里,构成绝热空气通道81的流入侧的绝热空气供给路81A,是利用 第一双重通道75的外侧通道孔75A与内侧管道75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 筒状通道。而且,该绝热空气供给路81A包围涡轮压缩空气通道78并轴向延 伸。
另外,绝热空气供给路81A的流入侧通过双重管接头76的外侧接头部 76B、空气管道82等连接在空气源16上。另一方面,绝热空气供给路81A的 流出侧成为供给侧连接口81B,如图13、图14所示,该供给侧连接口81B连 接在构成空间部74的全周空间74A的上游侧74A1的底部空间74B的落部 位上。由此,绝热空气供给路81A连接在利用空间部74设置的绝热空气中间 路81C的上游侧。
在这里,绝热空气中间路81C覆盖气动马达7的外周侧和后端侧,并通 过流通绝热空气,隔断从气动马达7要传递到壳体71的罩73侧的冷却的热量。
另外,排出侧连接路81D连接在成为绝热空气中间路81C的下游侧的全 周空间74A的下游侧74A2上。该排出侧连接路81D在壳体主体72的筒部72A 上向后侧延伸并连接在绝热空气排出路81E的流入侧。
再有,构成绝热空气通道81的流出侧的绝热空气排出路81E,是利用第 二双重通道77的外侧通道孔77A与内侧管道77B之间的外侧通道形成的圆筒 状通道。而且,绝热空气排出路81E包围第二排出空气通道80轴向延伸,其 开口端成为向外部开口的排出开口81F。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同 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由于绝热空气通道81的绝热空气中 间路81C可以从外周侧和后端侧包围气动马达7,因此在气动马达7的温度下 降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该气动马达7使壳体71的温度下降的情况。从而,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着,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壳 体主体的外周侧与罩的内周侧之间设置空间部,空间部作为流通成形空气的成 形空气通道的一部分构成,该成形空气用于调整从旋转喷雾头喷射的涂料的喷 涂图案。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上 标注相同的标注,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5中,标记91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壳体,该壳体91在内部收容气动 马达7,由后述壳体主体92和罩93大致构成。
标记92是形成壳体91的主体部分的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92由例如与 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4大致同样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壳体主体 92由前侧的筒部92A和后侧的底部92B构成,筒部92A的内周侧成为收容气 动马达7的马达收容部92C。再有,在筒部92A的外周侧,缩小与马达收容 部92C对应的前侧部分的直径而形成缩径段部92D。该缩径段部92D在与罩 93之间划分后述空间部94。
标记93表示安装在壳体主体92的外周侧的罩。该罩93由例如与壳体主 体4大致同样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具有外周面93A的圆筒体。
标记94是形成于壳体主体92的外周侧与罩93的内置侧之间的空间部, 在该空间部94内流通用于调整涂料的喷涂图案的成形空气。而且,空间部94 作为划分在壳体主体92的缩径段部92D与罩93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空 间形成,包围成为气动马达7的外周侧的部位。另外,空间部94构成后述成 形空气通道95的成形空气中间路95B。
标记95表示设在壳体91的外周侧的成形空气通道。该成形空气通道95 由成形空气供给路95A和成形空气中间路95B构成。在这里,成形空气供给 路95A的流入侧通过空气管道96、控制阀(未图示)等连接在空气源16上。 另一方面,成形空气中间路95B利用空间部94形成,其流出侧连接在成形空 气环6的各空气喷出口6A上。
另外,成形空气通道95将从空气源16供给的空气作为成形空气向成形空 气环6的空气喷出口6A引导。而且,流通设在空间部94的成形空气中间路 95B的成形空气还作为绝热空气起作用。因此,该绝热空气通过隔断从气动马 达7传递道壳体主体92的冷热,能够防止罩93被冷却。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同 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第七实施方式,通过用罩93覆盖壳体主体92,可以 容易设置空间部94,能够提高生产率。而且,通过利用空间部94兼作成形空 气中间路95B,作为绝热空气可以使用成形空气,没必要另外设置空气管道, 能够简化结构。
接着,图16及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 在前端部分以规定的角度折弯的折曲型的臂上安装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另 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 标注,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6中,标记101表示用于第八实施方式的涂装作业用的机器人装置。 该机器人装置101使设在前端上的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1追随被涂物10,对 该被涂物102施加涂装。
另外,机器人装置101包括:底座101A;可旋转且摆动地设在该底座101A 上的垂直支柱101B;可摆动地设在该垂直支柱101B的前端的水平支柱101C; 转动、旋转自如地设在该水平支柱101C的前端的手腕101D;以及,设在该 手腕101D上并安装旋转喷雾头式涂装机1的折曲型的臂101E。
在这里,如图17所示,机器人装置101的臂101E形成为在内部通过管 道、配线类的筒状体。而且,臂101E的前端侧以例如10~90°左右的角度折 弯,在该前端部上螺合安装涂装机1的壳体主体4。这样,折弯前端侧的折曲 型的臂101E相对复杂的涂装面、位于内部的涂装面等可以准确对准涂装机1。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八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同 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利用壳体主 体4的材料在该壳体主体4的底部4B上设置双重通道17,该双重通道17利 用外侧通道孔17A和插通在该外侧通道孔17A内的内侧管道17B形成为双重 构造。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双重通道也可以利用外侧管道和插通在 该外侧管道内的内侧管道做成双重管道构造。在该场合,将外侧管道插入道壳 体主体4的底部4B即可。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由绝热空气供给路19A、绝热空气连接路 19B、绝热空气排出路19C及排出开口19D构成绝热空气通道19的情况为例 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做成省略绝热空气连接路 19B,并将绝热空气供给路19A的流出侧直接连接在绝热空气排出路19C的流 入侧的结构。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二、第三、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做成在与绝热空气通道19的绝热空气供给路 19A连接的空气管道10的途中设置加热装置,并加热向绝热空气通道19供给 的绝热空气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对于其他实施方式设置 加热装置51。
再有,在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成形空气环6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但 也可以利用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成形空气环6。在该场合,成形空气环6保持 与气动马达7相同的电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