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装置,特别是用于医疗训练和治疗目的可移动装置

申请号 CN97102148.1 申请日 1997-01-24 公开(公告)号 CN1165047A 公开(公告)日 1997-11-19
申请人 无限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安托尔·凯勒; 克里什兹蒂纳·马耶卡斯卡;
摘要 可移动装置,具有一座位,在座位下面,于装置座位侧的支承座中可活动地安装有几个脚形部件,它们可向下压靠在地板上,支承座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承件,其伸入支承凹部,并可离开地与形成于脚形部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承件接合,并且通过两个支承件的 啮合 ,使脚形部件能在玩具运动的方向向前转动,当触地表面向下 接触 地板时,脚形部件大致向上垂直运动而脱离上述啮合,同时,在支承座中以这种方式被引导,使在运行方向运动的分 力 通过向下接触过程中的垂直运动而进行传递。
权利要求

1.可移动装置,特别是用于医疗训练和治疗目的的可移动装置,具 有一用于容纳一个人的座位(2),在座位下面,于装置座位侧的支承 座(5)中可活动地安装有几个脚形部件(4,4a,4b),它们可向下压靠 在地板上,支承座(5)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承件(9),其伸入支承凹 部,并可离开地与形成于脚形部件(4,4a,4b)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承件 (10)接合,并且通过两个支承件(9,10)的啮合,使脚形部件 (4,4a,4b)(其可以大致垂直运动,并且由此使其处于图3位置的触地 表面(12)离开地板)能在玩具(1)运动的方向向前转动,当触地表 面向下接触地板时(图4),脚形部件(4,4a,4b)大致向上垂直运动而 脱离上述啮合,并且同时,在支承座(5)中以这种方式被引导,使在 运行方向(A)运动的分通过向下接触过程中的垂直运动而进行传 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脚形部件(4,4a,4b)在 大致垂直于装置(1)运动方向(A)的方向可摆动地支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座(5)相互 以这种方式成一度设置,使如果脚形部件基本垂直于运行方向(A) 相互相邻设置,并且一侧的脚形部件(4a)在负载下向下接触,在另一 侧的脚形部件(4b)处于与地板脱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脚形部件能绕一大 致平轴转动,支承座以这种方式构成并设置在座位上,使当至少一个 脚形部件在负载下向下接触时,至少一个其他脚形部件处于与地板离开 的位置。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地表面(12) 基本构成一平面,并且在与地板离开的位置,其与地板成一角度。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 支承件(9,10)为一伸入凹部的突起部。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脚形部件侧 的支承件(10)(任意的突出部)为椭圆形,基本上是线性的,并延伸 至少超过脚形部件(4,4a,4b)宽度的一半。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承侧的若 干(最好为3个)第一支承件(9)(任意的突出部)与脚形部件侧的 支承件(10)(任意的突出部)相配合。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脚形部件 (4,4a,4b)和座位(2)能可分开地相互连接。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承侧的第 一支承件(9)(任意的突出部)可为一弹性钩或类似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钩直接设置在座 位(2)下侧,并形成一构成支承座(5)边界的壁或侧面(8)。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脚形部件 (4,4a,4b)和/或座位(2)构成一单件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脚形部件(4,4a,4b) 和/或座位(2)由塑料制造,并特别是通过注模制造。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脚形 部件在运行方向为前后设置,或垂直于运行方向相邻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个稳定元 件,其始终与地板保持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4个 脚形部件(4,4a,4b),它们成对地相互相邻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脚形部 件成对相邻设置时,一侧脚形部件的安装使其能以比另一侧脚形部件更 大的角度在运行方向向前转动。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一仿效动 物的形式,并具有任何合适的附件。
1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可作为 玩具使用。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装置,特别是一种主要用于医疗训练和治疗 目的的可移动装置。

平衡障碍和发育缺陷---其特别常见于儿童---对于患者常产生明显 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达操纵的运动课程来纠正,以致其能 促进平衡的感觉。然而,已知的训练可能性和装置只能进行有限的训练。 所以,有利于医疗的观点看,需要一种适当的装置,对于受平衡障碍折 磨的人来说,使用这种装置能进行精神性运动训练。

除了这些迫切的医疗问题,本发明试图在一不同的领域找到一种治 疗方法,即一种机动玩具的也是动物形式的治疗方法。这种玩具可以是 各种形式的。为了增加对孩子游戏的刺激性---这是孩子使用这种玩具的 基础,必须对游戏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设计,使其尽可能地有趣味性。特 别是对于有动物外形的玩具,通过模仿动物运动时的尽可能逼真的形态 (只要是在其所使用的机械的可能范围之中),就能实现上述目的。同时, 为了增加游戏的效果,这种逼真的运动应该通过坐在玩具上面的孩子的 配合而启动。然而,通过普通的玩具不能达到(或不能很好地达到)上述目 的。通常,这种玩具(虽然其有一个容纳孩子的座位)的结构应使其通过辊 子或类似装置与地面接触。由此,当孩子的脚支撑地面时,能产生运动。 这样的玩具例如被描述在德国公告NO.29515785U中。然而,这样的玩 具不能实现那怕是接近于所模仿动物的运动。

当其成为一小孩的医疗问题时,上述两个最初提出的问题就相互关 连了。众所周知,如果小孩受到一个这样作好玩的刺激,要进行治疗的 小孩就愿意使用这一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特别是用于精神性运动练习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要用于医疗训练和治疗目的的可移动装置,具 有一用于容纳一个人的座位,在座位下面,于装置座位侧的支承座中可 活动地安装有几个脚形部件,它们可向下压靠在地板上,支承座有至少 一个第一支承件,其伸入支承凹部,并可离开地与形成于脚形部件上的 至少一个第二支承件接合,并且通过两个支承件的啮合,使脚形部件(其 可以大致垂直运动,并且由此使其处于图3位置的触地表面离开地板) 能通过关节在玩具运动的方向向前转动,当触地表面向下接触地板时, 脚形部件大致向上垂直运动而脱离上述啮合,并且同时,脚形部件在支 承座中以这种方式被引导,使在运行方向(A)运动的分通过向下接 触过程中的垂直运动而进行传递。

本发明的特征是脚形部件的特殊形式的安置和安装。根据所提供的 脚形部件的数量,后者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无 负载)位置,(其中,脚形部件与地板脱离,并且在例如提供4个脚形 部件的情况下,装置仅由一侧的两个脚形部件支承),在该位置不在负 载下的脚形部件通过铰链向前转动,如果现在装置通过重量变换进行摆 动(这仅通过坐在座位上的人引起),预先自由悬挂和向前转动的脚形 部件落在地板上,由于脚形部件支承在支承座中的特殊性质,使脚形部 件绕触地表面的接触点向前枢转,由此,一个在运动方向的运动分力传 递到坐在或站在其处的人身上,即,通过脚形部件在支承座中垂直运动 而向前引导。同时,在装置另一侧的脚形部件(其具有例如4个脚形部 件)从地板上离开并自由悬挂。于是,通过进一步将重量变换到另一侧, 脚形部件可以向前转动并开始一新的运动循环。于是就形成这样的装 置,其要求不同形式的运动,也就同样要求了人的作用,即,重量的变 换。

由此,能实现一个重要的治疗作用。因为为了使装置向前运动,总 是需要重量的变换,所以这种创造性的玩具特别有利于精神性运动训 练,从而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缺陷。为了治疗目的,人可以便利地位于 座位上(例如站,坐或跪姿),然后通过适当的运动而实现向前移动。 如果装置仿效动物的形状或任意附加合适的附件,因为玩的愿望已被唤 起并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有玩的特点,所以小孩就更容易接受进行运 动的要求。由于这种运动的性质,使平衡行为能力(从医学观点看这是 重要的)得到训练和提高,以致能进行有意义的精神性运动训练。此外, 其也能在障碍区域和作为恢复手段使用。

如果装置为一动物形状并严格地作为玩具使用,其运动能更接近于 所仿效的动物的实际运动。例如,当4个脚形部件以两侧成对的方式提 供时,能进行仿效乌龟的爬行和摇摆运动。同样,当例如两个或三个脚 形部件前后设置时,就能进行如履带式的运动,这是因为“玩具”总是 要求摇摆,以使脚形部件部分地进出与地板接触的位置,并实现向前移 动。由此,能模仿自然的运动,其比以前的游戏能更加逼真。

如上所述,可以提供两个或四个脚形部件,使玩具可以从左向右摆 动。为了增加装置的不稳定性,和人对于运动协调的要求,可以在本发 明的范围内提出一些规定,使脚形部件的安装能使其在大致垂直于装置 移动的方向摆动,于是,就要求不同方式的平衡变换。从而当脚形部件 基本垂直于装置移动方向相邻布置时,通过适当的摇摆该装置,使没有 负载的脚形部件离开地板,对本发明还有一些规定,使支承座能以这样 的度相互设置,以致如果脚形部件在大致垂直于装置移动方向相邻设 置并且一侧的脚形部件在负载下接触地板,则另一侧的脚形部件处于与 地板脱开的位置。由于座位上支承座的角度布置,其能便利地保证:当 装置的座位向一侧摆动时,另一侧的脚形部件自动地升起,以致于由于 两个支承件的接合,这些脚形部件能向前摆动到一指定位置。通过适当 地将重量变换到另一侧,自由的脚形部件在负载下被放置,以便利于相 对的脚形部件能处于一向前摆动的位置。通过变换支承座之间的角度, 脚形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能变化,因为根据角度位置和携带自由脚形部件 的支承座的位置,当其他支承座处于负载下时,在相应自由悬挂脚形部 件的地板上方的间隙变化了。

另一方面,对于脚形部件的角度布置,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作另一 种规定,即,脚形部件能绕一大致平轴转动,并且支承座以这种方式 构成和设置在座位上,使当至少一个脚形部件在负载下向下触地时,至 少一个其他脚形部件处于不与地板接触的位置。除了两个或多个脚形部 件的平行布置,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前后地连接两个或多个脚形部件, 以致对于向前的运动,使装置从前到后的摆动成为可能或必须。所以, 这里要求一个完全不同的运动过程。然而,在这方面,其必须提供一水 平轴作为枢转轴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触地表面基本为一平面,在其不与地板接触 的位置,其与地板成一角度。其平面结构使其有较稳固的直立位置,特 别是仅有的两个脚形部件为前后布置或并列布置时,在每种情况下,处 于负载下的脚形部件为直立位置。通过适当调整触地表面相对于地板或 穿过脚形部件重心的轴线的角度,能便利地确定脚形部件走过的或运动 经过的路线。

为了尽可能简单地描述支承座的形状(从制造和功能的观点看其应 该是简单的和有效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和/或第一支承件 的结构可以为伸入凹部的突起部。在脚形部件侧的支承件本身(任意的 突出部)最好为椭圆形的,其基本为线性结构,并延伸至少超过脚形部 件宽度的一半,以致其总能保证牢固的啮合。另一方面,在支承侧有若 干(最好是3个)第一支承件(任意的突出部),它们与脚形部件侧的 支承件(任意的突出部)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脚形部件和座位可分离地相互连接,这对于 制造、处理和运输都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在支承侧的第一支承件(任 意的突出部)的结构可以是一弹性钩或类似装置。当然,在有几个第一 支承件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总之,采用了弹性钩的结构,当脚形部件自 由向下悬挂时,因为其限制了脚形部件的运动,其防止了脚形部件与支 承座脱离,所以,通过钩的短的弹性回复,就能便利地使脚形部件与支 承座接合或脱离。同时,已经证明,从制造的观点看,如果弹性钩直接 设置在座位底侧并形成构成支承座边界的壁或侧壁,因为座位和脚形部 件能构成为单个元件--具体说是用塑料进行注塑,其是特别便利的。 也可以采用木头或金属的结构。

如上所述,可以在装置运行方向前后地设置或垂直于该方向并列地 设置至少两个脚形部件。如果在运行方向前后地设置两个或多个脚形部 件,以致要求一从前到后的和反向的摆动以启动向前的运动,能得到一 个足够稳定的直立位置,特别是如果触地表面为一平的表面时。如果两 个脚形部件垂直于运行方向并列地布置,则公认地可以运动,尤其是当 采用有一平面的脚形部件时。然而,为了增加稳定性,可以提供至少一 个始终与地板接触稳定件,这可以由靠在地板上的一辊子或类似装置构 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提供4个成对相邻的脚形部 件,以致当一个动物被模仿时,装置能呈例如一乌龟的形状。除了直线 运动之外,为了实现曲线运动,在脚形部件成对相邻设置的情况下,一 侧的脚形部件被安装以使其在运行的方向比另一侧的脚形部件转动经过 一更大的角度。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描述。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乌龟形式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部分剖视图,显示了处于单向负载位置 的一对脚形部件;

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部分剖视图,显示了图2中的不处 于负载情况下的脚形部件;

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部分剖视图,显示了处于负载情况下 的脚形部件。

图1中显示了装置1,其可以由例如塑料制造,并包括一座2,座 的结构能容纳一例如处于站、座、跪等姿势的小孩。在座位2下面首先 设置一头部元件3,其结构和座位2的结构都仿效乌龟。另外,具有4 个脚形部件4,其安装将在下面通过图2-4详细描述。装置1可以在 箭头A的方向向前运动。为此,通过坐在其上的小孩的重量的适当变换, 座位2能绕由箭头A限定的轴线摆动,下面对其进行描述。

图2-4显示了本发明的座位上的脚形部件--其使装置能向前运 动--的布置。图2显示了座位2的剖面。在座位2下面,有一支承座5, 脚形部件4的上端6支承在支承座5中。支承座5包括侧臂7,其与侧 臂8相对,它们构成了支承座5的边界。如图2所示,各具有4个侧臂7, 它们从座位2的底侧伸出。在每两个侧臂7之间,于支承座另一侧具有 侧臂8。各侧臂8下端有一钩形的支承件9,其伸入支承座5中。如图3 和4所示,在支承座5中的脚形部件4的设置使其能基本上垂直运动, 同时能通过关节旋转。这能使其处于图2所示的不同位置。如图2所示, 左脚形部件4a处于地板上。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座位2上的小孩已将其 重量换到这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其对应于图4所示的状态),脚形部 件4a被向上压进入支承座。在脚形部件4a上形成的为一突出部分形式 的支承件10不与其对应的支承件9啮合。在这一位置,脚形部件4a的 上侧靠在座位一侧的限位突起11上,如图2所示。

图2中所示的脚形部件的第二可能端部位置是相对于脚形部件4b 的。作为座位2摆动的结果,脚形部件4b不处于负载之下,并能处于其 在支承座5中的较低位置,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脚形部件下沉 并在支承座5中向下滑动,这一运动由支承件9限制,支承件9在一特 定位置与脚形部件4b的支承件10啮合。这意味着其不可能进一步向下 垂直运动。同时,在脚形部件4b前侧的支承使脚形部件4b向运动方向 的前方旋转,如图3中箭头B所示。当脚形部件4b的上部区域6靠在支 承座5后侧臂7上时,上述向前的运动被限制,于是,脚形部件不能在 向前的方向继续转动。这一支承位置也示于图2中。如双箭头C所示, 当不处于负载下时,脚形部件被调节以致其也能侧向旋转或摆动。这对 于后面将要描述的摆动运动是有用的,并用于向前的运动。如图2所示, 支承座以及脚形部件的布置是成一角度,这也有助于所述运动,因为当 没有负载时,其确保了脚形部件可从地板上离开并向前摆动。

由小孩在座位2上的重量变换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脚形部件在图3和 4中所示端部位置之间的位置连续变化所产生的实际向前运动如下进 行:

从图2所示的位置开始,在该位置,脚形部件4a静止于地板上,脚 形部件4b处于图3所示的可自由移动的位置。现在,如果小孩将其重量 变换到脚形部件4b一侧,后者向下运动以其触地表面12放在地板上, 并固定在该处。随着重量进一步变换,在支承座中的脚形部件基本垂直 向上地被引导,并且支承座相对于目前固定的脚形部件向下压。然而, 脚形部件4b的上部区域6在支承座5和支承臂7中以这种方式被引导, 以致该运动使脚形部件被向前压,即,其绕下部的地板接触点向前旋转。 同时,脚形部件的上部区域6并导致载有小孩的座位也绕地板接触点在 运动方向向前转动,如图4中点划线所示,这就再现了其与地板接触前 的状态,即,图3所示的状态。

如果现在处于图3所示位置的脚形部件4a(其相对于脚形部 件4b)上的重量再一次变换,上面刚刚描述的过程对于该脚形部 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脚形部件4b与图4所示的地板接触位置 脱开,并在支承座5中向下滑动,直到支承件9和10啮合,并且 在向前方向的转动(箭头B)由支承座5的后侧臂7限制,以致脚 形部件4b再次呈图3所示的位置。

通过重量的交替变换,以及所引起的脚形部件在图3和图4所 示位置之间的交替变换,能实现大致仿效乌龟蹒跚步态的向前运 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