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爬楼轮椅

申请号 CN201710447397.2 申请日 2017-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7260425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0
申请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明人 陈晓鹂; 赵权; 张雨林; 张厚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手动爬楼 轮椅 ,采用手轮、辅轮和转动架,手轮与滚轮同轴固定,滚轮转动时,手轮也同时转动,但辅轮此时并不与地面 接触 ;需要爬楼时,将转动架转动至辅轮可完全接触地面的状态,上下台阶上各有一个辅轮,此时轮椅在台阶上存在着 力 点,朝台阶向上的方向滚动所述手轮,轮椅则向上移动,实现轮椅的爬楼功能;在爬楼过程中采用 支撑 杆位于轮椅后侧,对轮椅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轮椅的下滑,保证轮椅上楼过程的 稳定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包括手轮、转动架、辅轮和滚轮;所述手轮与所述滚轮同轴连接,其直径小于所述滚轮直径;所述辅轮通过所述转动架固定在所述手轮上;所述转动架包括球体部分、横杆和侧杆,所述球体部分中心设有通孔,其对称两侧分别固定所述侧杆,所述横杆固定于两所述侧杆之间;所述手轮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辅轮固定于所述横杆上,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的所述球体部分带动所述辅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所述通孔的上下表面对称均设有凹糟,所述手轮对应位置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合固定所述转动架于所述手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架可绕所述手轮360°旋转,旋转方向与所述滚轮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不需要爬楼时,带动所述辅轮转动至所述手轮内侧;需要爬楼时,带动所述辅轮转动至所述手轮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两相邻所述辅轮间隔的距离为
25cm~28cm;所述手轮的内径为51cm,外径为56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两相邻所述辅轮间隔的距离为
27.88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杆、靠背、搁板扶手;所述支撑杆可伸缩的固定于所述靠背上的两侧支架上;所述搁板位于两所述扶手之间,一端固定于一所述扶手上,另一端可活动地固定于另一扶手上;所述搁板上设有显示屏、控制装置和导航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支撑杆的伸缩;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面板、所述导航装置的导航页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还包括刹车件和前轮,所述刹车件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刹车件通过手动控制或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其与所述前轮之间的摩擦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单元、伸缩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导航装置提供电能,所述伸缩单元控制所述支撑杆的伸缩;所述刹车单元控制所述刹车件与所述前轮之间的摩擦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扶手上还设有为所述电源单元进行充电的插口。

说明书全文

手动爬楼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身推动轮椅上楼的手动爬楼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轮椅可以方便残疾人行走,但是当遇到台阶时轮椅便会受到限制,使残疾人的活动范围受到约束。相关技术中,履带式的爬楼轮椅通过设计履带前后的接近和离开角以及履带机构的高度来实现轮椅的爬台阶能。但履带跟地面接触摩擦力较大,导致轮椅转向困难,即在转向时需要更大的力,履带还会损坏台阶的边缘。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方便的手动爬楼轮椅。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包括手轮、转动架、辅轮和滚轮;所述手轮与所述滚轮同轴连接,其直径小于所述滚轮直径;所述辅轮通过所述转动架固定在所述手轮上;所述转动架包括球体部分、横杆和侧杆,所述球体部分中心设有通孔,其对称两侧分别固定所述侧杆,所述横杆固定于两所述侧杆之间;所述手轮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辅轮固定于所述横杆上,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的所述球体部分带动所述辅轮转动。
[0005]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上下表面对称均设有凹糟,所述手轮对应位置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合固定所述转动架于所述手轮上。
[0006] 优选地,所述转动架可绕所述手轮360o旋转,旋转方向与所述滚轮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不需要爬楼时,带动所述辅轮转动至所述手轮内侧;需要爬楼时,带动所述辅轮转动至所述手轮外侧。
[0007] 优选地,两相邻所述辅轮间隔的距离为25cm~28cm,优选27.88cm;所述手轮的内径为51cm,外径为56cm。
[0008]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杆、靠背、搁板扶手;所述支撑杆可伸缩的固定于所述靠背上的两侧支架上;所述搁板位于两所述扶手之间,一端固定于一所述扶手上,另一端可活动地固定于另一扶手上;所述搁板上设有显示屏、控制装置和导航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支撑杆的伸缩;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面板、所述导航装置的导航页面。
[0009] 优选地,还包括刹车件和前轮,所述刹车件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刹车件通过手动控制或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其与所述前轮之间的摩擦。
[0010]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单元、伸缩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导航装置提供电能,所述伸缩单元控制所述支撑杆的伸缩;所述刹车单元控制所述刹车件与所述前轮之间的摩擦作用。
[0011] 优选地,所述扶手上还设有为所述电源单元进行充电的插口。
[0012] 与相关技术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手动爬楼轮椅,采用手轮、辅轮和转动架,手轮与滚轮同轴固定,滚轮转动时,手轮也同时转动,但辅轮此时并不与地面接触;需要爬楼时,将转动架转动至辅轮可完全接触地面的状态,上下台阶上各有一个辅轮,此时轮椅在台阶上存在着力点,朝台阶向上的方向滚动所述手轮,轮椅则向上移动,实现轮椅的爬楼功能,且辅轮不对地面造成损坏;本发明实施例的轮椅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动架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动架的球体部分凹槽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另一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装置示意图。
[0018] 其中:手轮1、凸起11、转动架2、球体部分21、横杆22、侧杆23、通孔211、凹糟212、辅轮3、滚轮4、支撑杆5、靠背6、支架61、搁板7、显示屏71、控制装置72、导航装置73、电源单元721、伸缩单元722、刹车单元723、扶手8、插口81、刹车件9、前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0] 请参考图1、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动爬楼轮椅,包括手轮1、转动架2、辅轮3和滚轮4;所述手轮1与所述滚轮4同轴连接,其直径小于所述滚轮4直径;所述辅轮3通过所述转动架2固定在所述手轮1上;所述转动架2包括球体部分21、横杆22和侧杆23,其对称两侧分别固定所述侧杆23,所述横杆22固定于两所述侧杆23之间;所述手轮1穿过所述球体部分21,所述球体部分21可绕所述手轮1旋转,所述转动架2可活动地固定于所述手轮1上;所述辅轮3固定于所述横杆22上,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2的所述球体部分21带动所述辅轮3转动。。
[0021] 不需要上台阶时,手轮1随着滚轮4转动,但此时辅轮3不与地面接触;需要上台阶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2的球体部分21,调节辅轮3与地面接触,辅轮3分别位于上下台阶上,此时轮椅在台阶上存在受力点,朝台阶向上的方向转动手轮1轮椅则向上移动,轮椅上的人即可自行上楼,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0022]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3,所述球体部分21设有通孔211,所述手轮1穿过所述通孔211;所述通孔211的上下表面对称地设有凹糟212,所述手轮1对应位置设置凸起11,所述凸起11与所述凹槽212卡合固定所述转动架2于所述手轮1上。所述转动架2可绕所述手轮1 
360o旋转,旋转面垂直于为所述滚轮4前进方向的平面;不需要爬楼时,旋转所述转动架2带动所述辅轮3位于所述手轮1内侧,处于收纳状态;爬楼时,转动所述转动架2带动使所述辅轮3位于所述手轮1外侧,此时辅轮3与地面接触,朝上楼的方向转动手轮1,上下台阶上分别存在一所述辅轮3作为着力点,即实现轮椅向上移动。
[0023] 进一步地,两相邻所述辅轮3间隔的距离为25cm~28cm,优选27.88cm;在轮椅爬楼过程中,需要上下阶梯上均存在所述辅轮3以起到支点的作用,则两辅轮3之间的距离需要小于两相邻阶梯的距离;所述手轮1的内径为51cm,外径为56cm。
[0024]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4,还包括支撑杆5、靠背6、搁板7、扶手8、刹车件9和前轮10,所述支撑杆5可伸缩的固定于所述靠背6上的两侧支架61上;所述搁板7位于两所述扶手8之间,一端固定于一所述扶手8上,另一端可活动地固定于另一扶手8上;所述刹车件9与所述前轮10连接;所述搁板7上设有显示屏71、控制装置72和导航装置73,所述控制装置72控制所述支撑杆5的伸缩;所述显示屏71上显示所述控制装置72的控制面板、所述导航装置73的导航页面;爬楼时通过控制装置72调节所述支撑杆5位于轮椅的后侧,并与地面接触,上楼过程中,由于辅轮3在台阶上可滑动会造成轮椅不稳,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此时,支撑杆5对轮椅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效地防止了轮椅下滑,起到了稳定作用;所述刹车件9可手动控制,也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72控制,在下坡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装置72调节刹车件9与前轮10之间的摩擦,减缓轮椅下坡的速度,提高轮椅的安全性;所述导航装置73可实时观察路况,可提醒路况以及红绿灯,进一步提高轮椅的安全性。
[0025]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5,所述控制装置72包括电源单元721、伸缩单元722和刹车单元723;所述电源单元721为所述控制装置72以及所述导航装置73提供电能,所述伸缩单元722控制所述支撑杆5的伸缩,需要支撑杆5对轮椅支撑时,所述伸缩单元722控制所述支撑杆5伸长,不需要时即可将所述支撑杆5缩回;所述刹车单元723控制所述刹车件9与所述前轮10之间的摩擦作用,调节轮椅的速度。
[0026]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8上还设有为所述电源单元721进行充电的插口81。
[0027]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28]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