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楼机构

申请号 CN201610397971.3 申请日 2016-06-07 公开(公告)号 CN106074024A 公开(公告)日 2016-11-09
申请人 洛阳理工学院; 发明人 王俊峰; 鲍莉; 魏志波; 田丽萍;
摘要 本 发明 有关于一种上下楼机构,包括上板1和下板2,其中:所述上板1下部设有滑槽11,且上板11一端的下部还固设有第一伸缩腿4,另一端与固设在下板2上的有杆 气缸 4的 活塞 杆末端固接;所述上下板2上开设有3个通槽9,其中两个分布在下板2两侧,槽内设有磁耦式无杆气缸7,另一个位于下板2中部,且所述第一伸缩腿4穿过该通槽9;所述磁耦式无杆气缸7的外滑 块 8下部固设有第二伸缩腿5,该外滑块8上部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所述下板2下部还固设有至少3个第三伸缩腿。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占据空间小,且在使用时安全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1)和下板(2),其中:
所述上板(1)下部设有滑槽(11),且上板(11)一端的下部还固设有第一伸缩腿(4),另一端与固设在下板(2)上的有杆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固接;
所述上下板(2)上开设有3个通槽(9),其中两个分布在下板(2)两侧,槽内设有磁耦式无杆气缸(7),另一个位于下板(2)中部,且所述第一伸缩腿(4)穿过该通槽(9);
所述磁耦式无杆气缸(7)的外滑(8)下部固设有第二伸缩腿(5),该外滑块(8)上部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
所述下板(2)下部还固设有至少3个第三伸缩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伸缩腿有4个,且两两对称分布在下板(2)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下板(2)下部的第二和第三伸缩腿分布在下板(2)两侧,且位于下板(2)同侧的各个伸缩腿距离下板中心线的距离各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所述第一伸缩腿(4)、第二伸缩腿(5)和第三伸缩腿(6)均为由气缸组成的气缸式伸缩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槽(11)内设有底部设有滚针(114),两侧边外缘设有齿条(113)的第一滑板(111)和上部设有齿条(113)的第二滑板(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滑板(111)两侧边内缘滑动连接在滑槽(11)底部,第二滑板(112)位于第一滑板下部,其底部滑动支撑在滑槽(11)边缘的支撑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齿条(113)都啮合齿轮(114),齿轮(114)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上下楼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辅助生活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楼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的生活中楼梯、台阶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就给老年人、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一些中低层楼房基本无电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婴幼儿及残障人士很难安全、便捷的上下楼,使得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极为不便。而现有的上下楼机构,存在后仰翻到、滑倒等安全隐患以及结构复杂、占据空间大等缺陷
[0003]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上下楼机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上下楼机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上下楼机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上下楼机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上下楼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现平稳安全上下楼梯,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下楼机构,包括上板1和下板2,其中:所述上板1下部设有滑槽11,且上板11一端的下部还固设有第一伸缩腿4,另一端与固设在下板2上的有杆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固接;所述上下板2上开设有3个通槽9,其中两个分布在下板2两侧,槽内设有磁耦式无杆气缸7,另一个位于下板2中部,且所述第一伸缩腿4穿过该通槽9;所述磁耦式无杆气缸7的外滑8下部固设有第二伸缩腿5,该外滑块8上部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所述下板2下部还固设有至少3个第三伸缩腿。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7] 前述的上下楼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三伸缩腿有4个,且两两对称分布在下板2两侧。
[0008] 前述的上下楼机构,其中所述的下板2下部的第二和第三伸缩腿分布在下板2两侧,且位于下板2同侧的各个伸缩腿距离下板中心线的距离各不相同。
[0009] 前述的上下楼机构,其中所述的所述第一伸缩腿4、第二伸缩腿5和第三伸缩腿6均为由气缸组成的气缸式伸缩腿。
[0010] 前述的上下楼机构,其中所述的滑槽11内设有底部设有滚针114,两侧边外缘设有齿条113的第一滑板111和上部设有齿条113的第二滑板112。
[0011] 前述的上下楼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滑板111两侧边内缘滑动连接在滑槽11底部,第二滑板112位于第一滑板下部,其底部滑动支撑在滑槽11边缘的支撑腿上。
[0012] 前述的上下楼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齿条113都啮合齿轮114,齿轮114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001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上下楼机构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在使用时安全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上下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一种上下楼机构的俯视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一种上下楼机构的滑槽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A-4D为本发明一种上下楼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001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 1:上板
[0020] 11:滑槽
[0021] 111:齿轮
[0022] 112:齿条
[0023] 113:滚针
[0024] 2:下板
[0025] 3:有杆气缸
[0026] 4:第一伸缩腿
[0027] 5:第二伸缩腿
[0028] 6:第三伸缩腿
[0029] 7:磁耦式无杆气缸
[0030] 8:外滑块
[0031] 9: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下楼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3]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上下楼机构包括上板1和下板2,其中该上板1下部设有滑槽11,上板11一端的下部还固设有第一伸缩腿4,上板1另一端与有杆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固接,该有杆气缸4固设在下板2上。
[0034] 所述下板2上开设有3个通槽9,其中两个分布在下板2两侧,槽内设有磁耦式无杆气缸7,该磁耦式无杆气缸7的外滑块8下部固设有第二伸缩腿5,外滑块8的上部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另一个通槽9位于下板2中部,所述第一伸缩腿4穿过该通槽。所述下板2下部还固设有3个或3个以上的第三伸缩腿。较佳的,所述第三伸缩腿有四个,且两两对称分布在下板2两侧,但不限定于此。较佳的,下板2下部的第二伸缩腿5和第三伸缩腿6分布在下板2两侧,且位于下板2同侧的各个伸缩腿距离下板中心线的距离各不相同,但并不限定于此。
[0035] 较佳的,所述第一伸缩腿10、第二伸缩腿11和第三伸缩腿12均为由气缸组成的气缸式伸缩腿,但并不限于此。
[0036] 请参阅图3,在本发明上下楼机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1内设有底部设有滚针114,两侧边外缘设有齿条113的第一滑板111和上部设有齿条113的第二滑板112,但并不限定于此。所述第一滑板111两侧边内缘滑动连接在滑槽11底部,第二滑板112位于第一滑板下部,其底部滑动支撑在滑槽11边缘的支撑腿上。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齿条113都啮合有齿轮114,齿轮114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当滑槽11需要使用摩擦较大的第二滑板作为接触面板时,第一滑板的齿条113在齿轮114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滑板向下移动使第一滑板下部的滚针与第二滑板上部的齿条啮合。当需要使用摩擦较小的第一滑板作为滑槽接触面时,第一滑板的齿条113在齿轮114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滑板向上移动使第一滑板下部的滚针与第二滑板上部的齿条分离,然后第二滑板上的齿条113在其上啮合的齿轮114的带动下平移动,远离第一滑板下部。
[0037] 本发明一种上下楼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8] 请参阅图4A其为本发明的初始状态图,此时第二伸缩腿5位于该机构的最左侧。
[0039] 请参阅图4B,第二伸缩腿5收缩,然后在磁耦式无杆气缸7外滑块8的带动下向前移动1个或多个台阶宽度,第二伸缩腿5伸出,与地面接触支撑。
[0040] 请参阅图4C,滑槽11内的接触面板为第二滑板112,第一伸缩腿4收缩,然后在有杆气缸3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与第二伸缩腿5相同宽度,第一伸缩腿4伸出,与地面接触支撑。
[0041] 请参阅图4D,第三伸缩腿6收起、第一伸缩腿4和第二伸缩腿5均与地面接触支撑,有杆气缸3和磁耦式无杆气缸带动下板2向前移动与上板1同样宽度,第三伸缩腿6伸出,与地面接触支撑。
[0042] 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上楼工作的完成。
[0043] 下楼工作原理与上楼相同。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