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

申请号 CN201610350997.2 申请日 2016-05-25 公开(公告)号 CN105902346A 公开(公告)日 2016-08-31
申请人 张家港市仁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如中;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包括底盘、 支架 ,底盘设有翻 转轴 ,翻转轴两端套有空 心轴 ,底盘设有爬楼 电机 ,翻转轴与翻转臂固连,翻转臂设有主动爬楼齿型带轮和爬楼 齿形带 ,空心轴固连内侧齿型带轮和主动爬楼齿型带轮,翻转臂另一端设有从动爬楼齿型带轮,内侧齿型带轮之间绕有中间齿型带,空腔内设有翻转 马 达,底盘上设有 姿态 电缸和 陀螺仪 ,支架上设有可控伸缩 支撑 杆;支架顶部设有铰接座,铰接座两端枢转连接边杆,边杆末端枢转连接顶部 基座 ,可控伸缩支撑杆的支撑杆末端枢转连接一个边杆。本发明采用中间齿型带和翻转臂上的爬楼齿形带便于爬楼,便于在狭窄地方移动;可控伸缩支撑杆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姿态电缸和陀螺仪防止设备倾翻。
权利要求

1.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头部顶面的支架,所述底盘底部设有空腔,所述底盘前后两端设有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两端伸出所述底盘,所述翻转轴两端套有空心轴,所述底盘头部顶面机架两侧各设有一个爬楼电机,所述爬楼电机分别与底盘头部所述翻转轴两端的空心轴驱动连接,所述空心轴上固连有内侧齿型带轮,所述翻转轴末端与翻转臂一端固连,所述翻转臂与翻转轴固连一端设有主动爬楼齿型带轮,所述主动爬楼齿型带轮与所述空心轴固连,所述翻转臂另一端设有从动爬楼齿型带轮,所述底盘两侧的前后两个内侧齿型带轮之间绕有中间齿型带,每个所述翻转臂上的主动爬楼齿型带轮与从动爬楼齿型带轮之间绕有爬楼齿形带,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翻转轴驱动连接的翻转达,所述支架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平,所述底盘上设有姿态电缸,所述姿态电缸的电缸杆与支架连接并且驱动支架前后摆动,所述底盘上设有控制所述姿态电缸的陀螺仪,所述支架上设有可控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架顶部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两端枢转连接有相互平行的边杆,所述边杆末端枢转连接有顶部基座,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的支撑杆末端枢转连接一个边杆,所述顶部基座朝向底盘尾部设有胸腔托板,所述顶部基座设有操作盘,所述支架中部设有水平的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两端插有膝盖托板,所述边杆上设有拉紧收紧器,所拉紧收紧器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顶部基座,所述拉绳为两个且拉绳末端之间连接有布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支架顶部设有T形支撑杆,所述T形支撑杆两端铰接有翻转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空腔头部设有水平的前端转轴,所述空腔尾部设有水平的尾端转轴,所述前端转轴和所述尾端转轴均设有两对V形驱动,所述V形驱动块拐处与所述前端转轴或所述尾端转轴枢转连接,所述空腔设有两个支撑电缸,所述支撑电缸的电缸杆与V形驱动块一端枢转连接,所述V形驱动块在竖直面内前后摆动,所述V形驱动块另一端连接有行走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空腔尾部的行走轮为轮毂电机,所述空腔头部的行走轮为全向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轮均为自驱动的麦克拉姆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空腔尾部的行走轮为轮毂电机,所述空腔头部的行走轮为麦克拉姆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两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侧面设有弹性卡销,所述U形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销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至少两个且沿所述U形支架两侧长度方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套在所述支架上并沿所述支架上下滑动,所述U形支架设有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端面顶在所述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底盘顶面设有脚踏,所述脚踏与所述支架联动,所述脚踏顶面与支架始终保持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其特征是,所述底盘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有自动找寻模块。

说明书全文

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

背景技术

[0002] 早在中国南北朝 ( 公元 525 年 ) 时期便有轮椅的记录,石棺上带轮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现代轮椅的前身。那时候的轮椅已经与现代的手动轮基本相同。而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中世纪时期的独轮推车。约在18世纪,出现接近现代造型设计的轮椅。由两个大大的木质前轮与后面单一小轮,中间配上一张有着扶手的椅子所组成。这似乎可追溯至大约 1760。现代意义上的折合式轮椅的出现是公元 1932 年,一位名叫 Hebert Everest 的截瘫残疾人与他的朋友 Harry Jennings 发明出第一部现代的可折式轮椅。当时的轮椅骨架由航空金属管材构成,配上帆布式的座椅。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使得轮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电动轮椅、GPS 电动轮椅、特制轮椅、运动轮椅等多功能轮椅,满足了更多人得需求。
然而对于下半身残疾人员轮椅极不方便且无法上下楼。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包括底盘、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头部顶面的支架,所述底盘底部设有空腔,所述底盘前后两端设有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两端伸出所述底盘,所述翻转轴两端套有空心轴,所述底盘头部顶面机架两侧各设有一个爬楼电机,所述爬楼电机分别与底盘头部所述翻转轴两端的空心轴驱动连接,所述空心轴上固连有内侧齿型带轮,所述翻转轴末端与翻转臂一端固连,所述翻转臂与翻转轴固连一端设有主动爬楼齿型带轮,所述主动爬楼齿型带轮与所述空心轴固连,所述翻转臂另一端设有从动爬楼齿型带轮,所述底盘两侧的前后两个内侧齿型带轮之间绕有中间齿型带,每个所述翻转臂上的主动爬楼齿型带轮与从动爬楼齿型带轮之间绕有爬楼齿形带,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翻转轴驱动连接的翻转达,所述支架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平,所述底盘上设有姿态电缸,所述姿态电缸的电缸杆与支架连接并且驱动支架前后摆动,所述底盘上设有控制所述姿态电缸的陀螺仪,所述支架上设有可控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架顶部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两端枢转连接有相互平行的边杆,所述边杆末端枢转连接有顶部基座,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的支撑杆末端枢转连接一个边杆,所述顶部基座朝向底盘尾部设有胸腔托板,所述顶部基座设有操作盘,所述支架中部设有水平的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两端插有膝盖托板,所述边杆上设有拉紧收紧器,所拉紧收紧器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顶部基座,所述拉绳为两个且拉绳末端之间连接有布兜。
[0005] 上述设计中采用中间齿型带和翻转臂上的爬楼齿形带便于爬楼,运行平稳,翻转臂可以翻转便于缩小在平地运行时的体积,使用更灵活,便于在狭窄地方移动,上下楼梯时更加平稳,尤其便于上楼;所述胸腔托板和膝盖托板以及布兜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支撑和固定,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为相互平行的边杆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提供动,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所述姿态电缸和陀螺仪便于控制操作者的姿态防止设备倾翻。
[0006]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顶部设有T形支撑杆,所述T形支撑杆两端铰接有翻转杆,便于辅助操作人员站起。
[0007]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头部设有水平的前端转轴,所述空腔尾部设有水平的尾端转轴,所述前端转轴和所述尾端转轴均设有两对V形驱动,所述V形驱动块拐处与所述前端转轴或所述尾端转轴枢转连接,所述空腔设有两个支撑电缸,所述支撑电缸的电缸杆与V形驱动块一端枢转连接,所述V形驱动块在竖直面内前后摆动,所述V形驱动块另一端连接有行走轮。便于在平地移动且适应地形广,噪音低,防止在上下楼时与楼梯碰撞。
[0008]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尾部的行走轮为轮毂电机,所述空腔头部的行走轮为全向轮。所述全向轮设置在所述前端转轴上,便于上下楼,及降低设备头部重量,防止倾翻。
[0009]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轮均为自驱动的麦克拉姆轮,可以在平地上任意平移。
[0010]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尾部的行走轮为轮毂电机,所述空腔头部的行走轮为麦克拉姆轮,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0011]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支架两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侧面设有弹性卡销,所述U形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销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至少两个且沿所述U形支架两侧长度方向排列。便于适应不同弯曲程度的膝盖,适用范围广。
[0012]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支架套在所述支架上并沿所述支架上下滑动,所述U形支架设有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端面顶在所述支架上,便于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操作方便。
[0013]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顶面设有脚踏,所述脚踏与所述支架联动,所述脚踏顶面与支架始终保持垂直。便于自动改变人的站姿,改变人的重心位置,防止代步车倾翻。
[0014]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有自动找寻模块,便于代步车自动寻找接口充电,方便残疾人为代步车充电。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中间齿型带和翻转臂上的爬楼齿形带便于爬楼,运行平稳,翻转臂可以翻转便于缩小在平地运行时的体积,使用更灵活,便于在狭窄地方移动,上下楼梯时更加平稳,尤其便于上楼;所述胸腔托板和膝盖托板以及布兜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支撑和固定,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为相互平行的边杆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提供动力,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所述姿态电缸和陀螺仪便于控制操作者的姿态防止设备倾翻。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示意图。
[0020] 在图中1.底盘,2.锁紧螺钉,3.轮毂电机,4.支架,5.铰接座,6.可控伸缩支撑杆,7.边杆,8.翻转杆,9.胸腔托板,10.顶部基座,11.膝盖托板,12.爬楼电机,13.姿态电缸,
14.定位孔,15.内侧齿型带轮,16.U形支架,17.空腔,18.调节杆,19.从动爬楼齿型带轮,
20.弹性卡销,21.翻转轴,22.空心轴,23.翻转臂,24.主动爬楼齿型带轮,25.中间齿型带,
26.爬楼齿形带,27.翻转马达,28.支撑电缸,29.陀螺仪,30.操作盘,31.拉紧收紧器,32.布兜,33.拉绳,34.T形支撑杆,35.前端转轴,36.尾端转轴,37.行走轮,38.V形驱动块,39.脚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2] 实施例:一种残疾人全地形代步车,包括底盘1、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1头部顶面的支架4,所述底盘1底部设有空腔17,所述底盘1前后两端设有翻转轴21,所述翻转轴21两端伸出所述底盘1,所述翻转轴21两端套有空心轴22,所述底盘1头部顶面机架两侧各设有一个爬楼电机12,所述爬楼电机12分别与底盘1头部所述翻转轴21两端的空心轴22驱动连接,所述空心轴22上固连有内侧齿型带轮15,所述翻转轴21末端与翻转臂23一端固连,所述翻转臂23与翻转轴21固连一端设有主动爬楼齿型带轮24,所述主动爬楼齿型带轮24与所述空心轴22固连,所述翻转臂23另一端设有从动爬楼齿型带轮19,所述底盘1两侧的前后两个内侧齿型带轮15之间绕有中间齿型带25,每个所述翻转臂23上的主动爬楼齿型带轮24与从动爬楼齿型带轮19之间绕有爬楼齿形带26,所述空腔17内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翻转轴21驱动连接的翻转马达27,所述支架4与所述底盘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水平,所述底盘1上设有姿态电缸13,所述姿态电缸13的电缸杆与支架4连接并且驱动支架4前后摆动,所述底盘1上设有控制所述姿态电缸13的陀螺仪29,所述支架4上设有可控伸缩支撑杆6;所述支架4顶部设有铰接座5,所述铰接座5两端枢转连接有相互平行的边杆7,所述边杆7末端枢转连接有顶部基座10,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6的支撑杆末端枢转连接一个边杆7,所述顶部基座10朝向底盘1尾部设有胸腔托板9,所述顶部基座10设有操作盘30,所述支架4中部设有水平的U形支架16,所述U形支架16两端插有膝盖托板11,所述边杆7上设有拉紧收紧器31,所拉紧收紧器31绕有拉绳33,所述拉绳33绕过顶部基座10,所述拉绳33为两个且拉绳33末端之间连接有布兜32。
[0023] 上述设计中采用中间齿型带25和翻转臂23上的爬楼齿形带26便于爬楼,运行平稳,翻转臂23可以翻转便于缩小在平地运行时的体积,使用更灵活,便于在狭窄地方移动,上下楼梯时更加平稳,尤其便于上楼;所述胸腔托板9和膝盖托板11以及布兜32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支撑和固定,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6为相互平行的边杆7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提供动力,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所述姿态电缸13和陀螺仪29便于控制操作者的姿态防止设备倾翻。
[0024]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4顶部设有T形支撑杆34,所述T形支撑杆34两端铰接有翻转杆8,便于辅助操作人员站起。
[0025]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17头部设有水平的前端转轴35,所述空腔17尾部设有水平的尾端转轴36,所述前端转轴35和所述尾端转轴36均设有两对V形驱动块38,所述V形驱动块38拐角处与所述前端转轴35或所述尾端转轴36枢转连接,所述空腔17设有两个支撑电缸28,所述支撑电缸28的电缸杆与V形驱动块38一端枢转连接,所述V形驱动块38在竖直面内前后摆动,所述V形驱动块38另一端连接有行走轮37。便于在平地移动且适应地形广,噪音低,防止在上下楼时与楼梯碰撞。
[0026]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17尾部的行走轮37为轮毂电机3,所述空腔17头部的行走轮37为全向轮。所述全向轮设置在所述前端转轴35上,便于上下楼,及降低设备头部重量,防止倾翻。
[0027]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轮37均为自驱动的麦克拉姆轮,可以在平地上任意平移。
[0028]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17尾部的行走轮37为轮毂电机3,所述空腔17头部的行走轮37为麦克拉姆轮,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0029]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支架16两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有调节杆18,所述调节杆18侧面设有弹性卡销20,所述U形支架16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销20配合的定位孔14,所述定位孔14至少两个且沿所述U形支架16两侧长度方向排列。便于适应不同弯曲程度的膝盖,适用范围广。
[0030]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支架16套在所述支架4上并沿所述支架4上下滑动,所述U形支架16设有锁紧螺钉2,所述锁紧螺钉2端面顶在所述支架4上,便于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操作方便。
[0031]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1顶面设有脚踏39,所述脚踏39与所述支架4联动,所述脚踏39顶面与支架4始终保持垂直。便于自动改变人的站姿,改变人的重心位置,防止代步车倾翻。
[0032]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1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有自动找寻模块,便于代步车自动寻找接口充电,方便残疾人为代步车充电。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