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申请号 CN200480006672.8 申请日 2004-03-09 公开(公告)号 CN1759453A 公开(公告)日 2006-04-12
申请人 原子能委员会; 发明人 帕特里斯·佩雷; 安德烈·罗索斯凯;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正 电子 源,其尤其应用于固体物理中。本创造性的正电子源包括一个薄的目标靶(28),该薄的目标靶(28)接收掠入射的、连续的或准连续的、大约1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束(22),并且借助于与所述电子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正电子。
权利要求

1、电子源,该正电子源包括:电子束产生装置(20)和包含 大体平坦的表面的目标靶(28),该目标靶被设计成以预定的入射 在该大体平坦的表面上接收电子束,以及通过与该电子束相互作用来 产生正电子,其中该预定的入射角是相对于该大体平坦表面计算的, 该正电子源的特征在于:产生的电子束是连续的或者准连续的,电子 能量在10兆电子伏的量级,该目标靶的厚度小于500μm,以及该预 定的入射角小于1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正电子源,其中,所述目标靶(28)的厚 度在10μm到100μm范围内,以及所述预定的入射角在20到50的范 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正电子源,其中,所述电子束产生 装置产生连续的射束,并且包含电子加速器(20),所述电子加速器 包含一个共轴的空腔,其中在与该空腔的轴线垂直的中间平面上,电 子多次穿过该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的正电子源,还包括正电子 和电子之间的分类装置,其中电子没有与该目标靶相互作用,所述分 类装置包括:
第一磁装置(26),其轴线靠近射束的轴线并且穿过该目标靶的 平面,这些第一磁装置(26)被设计用来产生磁场,该磁场使得由该 目标靶发射的正电子分散,这些第一磁装置被放置在距该目标靶的输 入端合适的距离处;
四极磁体(30),用于聚焦正电子射束,所述四极磁体的轴线和 所述第一磁装置的轴线相同,该四极磁体(30)被放置在该目标靶的 输出端,以及该四极磁体(30)被设计来使正电子射束的截面成圆形, 所述正电子射束从电子和该目标靶相互作用区域输出时是非常平坦 的;
第一停止装置(32),位于该第一磁装置(26)的轴线上并且在 距该四极磁体(30)的输出端足够长的距离处,使得正电子聚焦成具 有圆形截面的射束,所述第一停止装置被设计用来阻止在电子束中没 有与该目标靶相互作用的电子;
第二磁装置(36),其沿着与该第一磁装置相同的轴线,放置在 该第一停止装置(32)的输出端距离该第一磁装置合适的距离处,使 得产生能够使正电子会聚的磁场,所述的第一磁装置和第二磁装置共 同作用来产生能够防止这些正电子碰到第一停止装置(32)的磁场。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的正电子源,还包括:
捕获装置(46),用于捕获该目标靶产生的正电子;
导向装置(42),用来引导这些正电子射向这些捕获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正电子源,其中,所述捕获装置(46)包 括Greaves-Surko阱。
7、根据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6中任意一项的正电子源,还 包括:
第二停止装置(38),用于阻止电子束中没有与该目标靶相互作 用的并且到达所述第二磁装置和所述捕获装置之间区域的电子,以及 阻止这些电子到达这些捕获装置;以及
导向装置(42),用来引导正电子穿过这些第二停止装置而射向 所述捕获装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源。

所述正电子源有大量的应用,尤其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和表面 物理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对于许多应用,高的计数率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扫描正电子显微镜、根据植入深度或多普勒增宽的寿命测量、 以及正电子湮没诱导俄歇电子谱法(Positron annihilation induced Auger E1ectron Spectroscopy:PAES)。

本发明的其它应用直接使用电子偶素原子(电子偶素指一个电子 和一个正电子的束缚状态)。但是,产生电子偶素也需要大量的正电 子。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分子化学,以及更具体地,应用于在具有高临 界温度的超导材料中涉及的处理的确定。

本发明同样可用于油画和衣料的老化能的确定。

而且,因为已知正电子湮没对电子密度很敏感,所以本发明也可 应用于检测材料中的缺陷。例如,当材料热膨胀时,可以检测到这种 电子密度的细小变化。因为空穴(也就是晶体材料中晶格中的单个原 子缺失造成的空位)的电子密度低,所以很容易检测到它们。可观察 到10-6(1ppm)量级的空穴原子位置的密度。

因为由缺少正电子的射束分析材料,材料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空穴位置也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通过机械变形,喷射或者离子植入产 生。

可调的正电子束能量是一种获得薄层或者缺陷非均匀分布样品 结构的深入信息的办法,它可以得到10%的分辨率

而且,微电子器件(例如MOS)的化物中的电场可用来使正电 子在研究界面上发生偏移。

形成0.5纳米量级空穴的空穴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多普勒增宽 和正电子寿命的变化来观测到。

观测电子偶素的形成证实了较宽的空穴的存在,也可测定空穴的 尺寸(大到20纳米)。

对于更大的空穴,正交电子偶素(一种电子偶素的状态,其中电 子和正电子的旋转反向平行)存活了足够长时间可以分解为三个光 子。这种情况下,光子度相关性使得多普勒增宽增加5倍。

请注意:本发明所述正电子源还有其它的应用,如:

-PRS(正电子再发射波谱学);

-PAES(正电子湮没诱导俄歇电子波谱学);

-REPELS(再次发射的正电子能量损失波谱学);

-LEPD(低能量正电子衍射);

-PIIDS(正电子诱导离子解吸附波谱学);

-PALS(正电子湮没寿命波谱学),所述技术在微电子学中极为 重要;

-VEPLS(可变能量正电子寿命波谱学);

-PAS(正电子湮没波谱学)。

本发明尤其涉及低能量正电子束的产生,所述的电子束能量小于 10兆电子伏特,瞬时强度大于1010个正电子每秒,以及优选地大于 1012个正电子每秒。例如,

-耦合一个合适的捕获阱来获得能量小于10千电子伏特的低 能量正电子束。

-与一个合适的捕获阱相互作用来获得电子偶素原子。

背景技术

以高速率(大于1010每秒)产生低能量正电子和电子偶素“原子” 对工业应用很有必要,如,当例如使用正电子湮没波谱学(Positron Annihilation Spectroscopy:PAS)或者其它上述办法时测量晶体或 者有机材料的缺陷。
这些应用主要使用22Na作为正电子束产生源。这些接触源很适宜 用来做实验室研究。但是它们最大的放射性大约是4×109Bq并且 平均寿命只有2.6年。
当然,存在一些放射性很小的生产正电子束的加速器。但是它们 大都体积大而且安装价格昂贵,因为使用的电子能量常常是几十兆电 子伏特,通常为100兆电子伏特。发射的正电子可能需要几十兆电子 伏特的能量。
而且,在工业应用中有用的正电子需要的动能小于产生值的能 量至少一千倍。按照惯例,很低效率的金属减速剂(小于0.01)被 用来减速正电子。
此外,怎么在被称为Penning-Malmberg阱的装置中捕获正电子 束已经为人们熟知。一种改进的装置称为Greaves-Surko阱,通过千 倍地分割正电子束的散射散射来极大地增加了正电子束的亮度,其有 效性量级为1。
Greaves-Surko阱可以从第一点科学公司(First Point Scientific Company)购买。它们包含固体氖减速剂,效率接近1%。
这些捕获阱非常有利于上面提到的应用,并且因为这些阱的出 现,这些应用才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其中的正电子能量必须小于1兆 电子伏特。
此外,已知四种技术可以产生正电子。这些技术使用放射性源 (22Na),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子流,串列式加速器(用于加速离子), 或者电子加速器。
现在我们来检查这些技术的缺点。
目前,放射性源产生的正电子受限于围绕材料的厚度。而且,这 种源发射的正电子束的强度只有108e+/s量级,因此经过减速剂后只 有106e+/s量级。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子流提供了一种获得短寿命的放射性源 的方法。这种放射源能够产生低能量的正电子。但是,这种技术因为 需要核反应堆不能工业化。
一种已有技术的变种由以下部分构成:使用一个串列式加速器加 速离子射向目标靶,该目标靶变得具有放射性并且发射出低能量的正 电子。尽管串列式加速器比传统的粒子加速器要小,它还是一个大而 贵的装置,它需要防辐射保护和一个维修基础设施。
大的线性加速器,简称为Linacs,通过加速电子射向钨或者钽目 标靶,也可用于产生正电子。但是这些大的线性加速器是非常庞大和 昂贵的装置,并且没有足够多的数量来推动上述的的正电子应用的发 展。
让我们重新考虑已知的相互作用腔,所述腔包含一个能通过和电 子束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目标靶。
为了从电子(表示为e-)束产生正电子(表示为e+),这些电子 必须和目标靶材料相互作用。于是电子发射X和γ光子,有时分解为 电子对(e+e-)。
因为产生的正电子数量依赖于和目标靶材料相互作用的电子数 量,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决定使用与大型线性加速器产生的相同强度 的电子束。
因为电子束产生的正电子e+数量和目标靶的厚度成正比增长,技 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将倾向于增加目标靶的厚度。
但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X射线热能的形式在目标靶上淀积能量。
第二,产生的正电子e+会被目标材料捕获并且在脱离目标靶 前湮灭。这种湮灭可根据两种作用发生,称为直接和电子碰撞或形成 电子偶素原子。
自然地,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将把厚的目标靶和高能加速器联合 使用。
第二个问题对用于粒子物理实验产生高能正电子e+(大于10兆 电子伏特)的系统影响不大,因为高能量的正电子e+不会湮灭,具体 说它不会形成电子偶素。而且,工业应用需要的正电子必须是很低的 能量,在正电子产生到脱离目标靶的途中形成电子偶素会损耗大量的 正电子e+。
相反,第一个问题在高能量时变得很不利。对于给定量的目标材 料上淀积的热量,一个10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束发生器和一个10兆 电子伏特的电子束发生器产生相同数量的“有用”正电子——能量小 于或等于1兆电子伏特。
举例说明,首先考虑已有技术,100兆电子伏特的加速器以90° 角向1mm×1cm2的目标靶发射电子,其次考虑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 的10兆电子伏特的加速器以3°角向50μm×1cm2的目标靶发射电子。 淀积相同的热量在目标靶上,产生相似数量的有用正电子e+,100兆 电子伏特的电子束发生器将消耗50千瓦能量,而10兆电子伏特的电 子束发生器只消耗10千瓦。相差的40千瓦被浪费了,而且需要接收 系统以热能的形式导出。
为了利用产生的正电子中的大部分,一些大型装置在目标靶后面 使用钨减速片,可能还结合使用合适的电场,象美国加州的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Ring Storage Facilities学院。但是,这种装置吸收了大量的正电子,或者说, 它限制了射束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面所述的缺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电子源,该正电子源包括:产生电子 束的装置和目标靶(28),其中目标靶包含一个大体平坦的表面,所 述目标靶被设计成以预定的入射角在该大体平坦的表面上接收电子 束,其中该预定的入射角相对于该大体平坦的表面来计算,以及通过 与该电子束相互作用来产生正电子,所述正电子源的特征在于,产生 的电子束是连续的或者准连续的,电子能量在10兆电子伏量级,目 标靶的厚度小于500μm,以及预定入射角小于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正电子源的优选实施例中,目标靶的厚度在 10μm到100μm范围内,预设的入射角在2°到5°的范围内。
优选地,述产生电子束的装置产生连续的射束,并且包含电子加 速器(20),所述电子加速器包含一个共轴的空腔,其中电子在与该 空腔的轴线垂直的中间平面上穿过该空腔多次。
这种电子加速器被称为“Rhodotron”(一种已注册商标),在下 述文献中有描述:
相应于US5107221A的FR2616032A。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例中,本发明还包括正电子和电子之 间的分类装置,其中电子没有与该目标靶相互作用,所述分类装置包 括:
-第一磁装置(26),其轴线靠近射束的轴线并且穿过该目标靶 的平面,这些第一磁装置(26)被设计用来产生磁场,该磁场使得由 该目标靶发射的正电子分散,这些第一磁装置被放置在距该目标靶的 输入端合适的距离处;
-四极磁体(30),用于聚焦正电子射束,所述四极磁体的轴线 和所述第一磁装置的轴线相同,该四极磁体(30)被放置在该目标靶 的输出端,以及该四极磁体(30)被设计来使正电子射束的截面成圆 形,所述正电子射束从电子和该目标靶相互作用区域输出时是非常平 坦的;
-第一停止装置(32),位于该第一磁装置(26)的轴线上并且 在距该四极磁体(30)的输出端足够长的距离处,使得正电子聚焦成 具有圆形截面的射束,所述第一停止装置被设计用来阻止在电子束中 没有与该目标靶相互作用的电子;
-第二磁装置(36),其沿着与该第一磁装置相同的轴线,放置 在距该第一停止装置(32)的输出端合适的距离处,使得产生能够使 正电子会聚的磁场,所述的第一磁装置和第二磁装置共同作用来产生 能够防止这些正电子碰到第一停止装置(32)的磁场。
根据本发明的正电子源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正电子源还包括捕 获装置,所述的捕获装置用于捕获目标靶产生的正电子。
捕获装置包括减速剂和收集正电子的电磁装置,其中减速剂用来 使正电子减速。
这些捕获装置可以由Greaves-Surko阱构成,请参考文献:
R.Greaves and C.M.Surko,Nucl.Inst.Meth.B192(2002)90.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正电子源还可以包括:
-第二停止装置,例如利用循环冷却的石墨墙。该装置用于 阻止电子束中没有和目标靶相互作用、并且到达了第二磁装置和捕获 装置之间区域的电子,防止这些电子到达捕获装置。
-引导正电子穿过第二停止装置射向捕获阱的装置。
附图说明
在阅读了根据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将更容易理 解本发明,其中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仅仅用于指导,而决非限定性的, 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正电子源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的示 意图;以及
图2是使用在图1的正电子源中的目标靶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以薄的目标靶和电子束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其中目标 靶优选钨制成,以及电子束以掠入射直接打在该目标靶上。
优选地,目标靶的厚度可在10μm到100μm范围内变化,例如 等于50μm;电子束和目标靶间的角度可以在2°到5°的范围内,例如 等于3°。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低能量(10兆电子伏特)电子束产生低能量 (小于1兆电子伏特)正电子的方法,其中低能量电子由操作在连续 模式下的电子源发射。由于这种特性,电子源可以采用Rhodotron(已 注册商标)——一种小体积低消耗的工业机器(最大10kW射束功 率)。
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限制了已知系统生产正电子的生产能力。本 发明通过减少淀积在目标靶上的热量来扩展这些限制。最后,本发明 能更高效率的收集生成的e+。
概略的说,在已知系统中,e-以相对目标靶平面90°角发送(或 者较大的角度,如45°)。在本发明中,e-以相对目标靶平面的掠入射 角发送,通常为是3°。这种独特的构造和已知系统相比有一些好处。
发明者观测到:对于同样数量的穿过目标靶的电子,当入射角是 3°时,温度温度升高小2.5倍;对于相同的等效厚度(直线横跨距离 相同),在3°时至少生成相同数目的低能e+;当升高相同的温度,在 3°情况下生成的e+数量大约是2倍。
现在,考虑生成的e+的收集效率。
一旦e+产生并从目标靶中提取,它们必须从电子束中分离出来。 因为电子束具有很高能量,和收集e+的装置不匹配。
而且,为了使用正电子e+,它们必须在空间聚集。在已有的系统 中,这两个限制是以大量损耗正电e+作代价获得的。
再次,使用掠入射(如3°)射束射向薄的目标靶可以高效率的收 集正电子e+,把它们从电子e-中分离出来。其中薄目标靶可以是50 μm厚(等效厚度为1毫米)。
在掠入射时,电子e-在目标靶上的大面积内展开,而没有生成 的正电子e+聚集在大的区域上。正如从收集系统看到的,我们把正电 子e+生成的区域称为前表面(frontal surface)。
在3°时,对于一个20×20mm2的目标靶,电子e-作用在靶上的 前作用域(frontal interaction area)是1×20mm2。在90°角入射 时,其前作用域将大20倍。因此,收集系统应该覆盖大20倍的区域。
在掠入射的结构中,保持了正电子e+的发射角度和正电子能量之 间的统计相关性。
具体地,因为要收集的低能量正电子e+的发射角比电子e-高, 利用这个角度的分离可以从穿过目标靶的电子束中分离出正电子e+。
现在,我们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正电子源的一个实施例来介绍这两 个优点。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正电子源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了一个 产生和分离出低能量正电子e+(小于或者等于1兆电子伏特)的系统。
在图中,该系统沿x轴方向依次包括以下各项:
-Rhodotron(已注册商标)20,它用来输出电子束22。所述 电子束沿x’轴向传播,将用于产生正电子e+。其中x’轴偏离x轴3°;
-装置24,用于成形和导向射束22;
-第一磁线圈26,它的轴线和x轴重合;
-钨制薄板28,它的一个表面是电子束22掠入射的入射面。
这个薄板28构成了电子束的目标靶;
-四极磁体30,用来将从薄板28出射的正电子聚焦在x轴上;
-钨制圆柱体32,用来阻止穿过薄板28的电子。
-第二磁线圈36,它的轴线和x轴重合;
-石墨墙38,用来吸收剩余的电子,它通过水循环40冷却;
-螺线管42,它的轴线和x轴重合,通过钻子44穿过墙38; 所述螺线管也可以由一组和x轴共轴的磁线圈代替;
-Greaves-Surko阱46,它配有减速剂48。
真空腔29提供了Rhodotron出射的电子和正电子传播所在的真 空环境。
图2详细说明了薄板28的方位,其中e表示了板的厚度。
图2还定义了另外两个轴,y轴和z轴,它们和图1A及图2中 的x轴相互垂直正交。图1B是图1A中的实施例沿y轴的顶视图。
薄板28在xy平面内,电子束的传播轨迹和薄板成很小的交角α, 实施例中为3°的量级。
图中,箭头28a表示从目标靶发射的正电子,箭头28b表示穿过 目标靶没有和它相互作用的电子。
线圈26的内直径是20cm,线圈内流通80kA的电流。这个线圈 在中心产生5.06T的磁场,并可能是有利的超导状态。
钨目标靶30的厚度e是50μm。它位于线圈26中心点后面大约 20厘米处。它的面积是3cm×3cm,但是只有2cm×2cm的中心部 分截取电子。
四极磁体30包括由四个线圈构成的磁极,其中线圈的入射面和 x轴相距20cm。这些线圈由100个绕圈组成,其中每个绕圈流通20A 的电流。磁体30位于离薄板28边缘10cm处。
线圈36的内直径是100cm。这个线圈由1000个绕圈组成,其中 每个绕圈流通20A的电流。这个线圈距离薄板28中心90cm。
螺线管42直径略小于10cm,长100cm。它可以由一组直径略小 于10cm,相互间隔7cm的磁线圈代替。这些线圈每个都由100个绕 圈组成,其中每个绕圈流通20A的电流。
螺线管或者导电线圈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具有相当均匀的低强度 磁场的磁力线管,称为出射管(exit tube)。
这个出射管的后10cm穿过石墨墙38,其中电子e-被石墨墙吸收, 而被收集的正电子从出射管通过。
从Rhodotron出射的1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束22的截面是个1mm ×20mm的矩形,其中长边(20cm)和目标靶平面平行。所述电子束 的射线轨迹和目标靶平面成3°角。
目标靶被放在超导线圈26的后面,因此从目标靶出射的正电子 e+处于一个分歧场中。这种结构使带有很低能量(几万电子伏特)的 正电子e+沿x轴正向(前向)传播。
小于1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e+优先从大于45°的角度出射,并且 被线圈26的磁力线捕获而偏离x轴。线圈36的直径比线圈26大3 倍,电流小30倍,它形成一个轻微的汇聚场。
线圈36放在线圈26后面1.10米处,它只在离目标靶80cm处才 有明显作用,因此沿着线圈26的磁力线远离x轴传播的低能量正电 子e+被线圈36的磁力线捕获,再一次会聚向x轴方向。
这种先远离再会聚向x轴的轨迹使得低能量正电子e+绕过了钨制 圆柱32。所述钨制圆柱32直径2cm,长5cm,位于x轴上离目标靶 50cm处。
没有形成电子对(e+e-)的电子能量在9兆电子伏特到10兆电 子伏特之间。因此这些电子不会被线圈26和36的磁力线捕获。这些 电子的轨迹在入射到目标靶前和x轴成3°角,穿过目标靶后近似保持 了锥形,其中锥形的轴线和x轴重合,顶角为3°的一半。
线圈26也使得电子束沿x轴旋转了45°角,但是仍近似在这个锥 形中,这点在选择目标靶方位时必须引起重视。从而,这些电子沿x 轴向传播每增加1米就偏离x轴5cm。
因为电子束的截面是矩形,假如不进行阻挡,10%的电子将和系 统产生的正电子混合。但是因为线圈26不使这些电子偏离x轴,它 们将被钨制圆柱阻挡住。
穿过线圈36后,正电子e+被导向磁力线出射管场(这是一个低 强度的场)。线圈36和出射墙38间隔1米。
没被钨制圆柱体阻挡的电子在圆柱32在出射墙38上的投影范围 外,因此这些电子被墙38阻挡,其中墙38由石墨防护,水循环冷却。
图1A中的系统的效率可以用下面的数值来说明。
电子束携带10兆电子伏特的能量,强度为5mA,功率为50千瓦。 从这50千瓦里面:
●目标靶产生10W的电子对(e+e-);
●5千瓦被钨制圆柱阻挡;
●100瓦穿过出射管,分布半径小于4cm;
●350瓦穿过出射管,分布在距离x轴4cm到5cm的范围内;
●剩下的(将近44.5瓦)被石墨墙阻挡;
而且,按照测量从出射管导出的正电子e+数量除以产生的正电子 e+数量的方法计算收集效率,对能量低于1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e+, 收集效率大约是55%;对能量低于60万电子伏特的正电子e+,收集 效率大约是60%。
这个系统阐明了薄的目标靶在掠入射结构下的优点,因为它保持 了正电子e+的发射角和能量的相关性。没有这种相关性,分离不可能 实现。
而且,在这个结构中,有可能使用小截面的射束(1mm×20mm), 否则发射的正电子e+过于分散,在出射端不能被高效的收集。
正电子的整个轨迹都在真空腔里面,其中的剩余压力很小,优选 值小于100帕斯卡。因为在大气压下(105帕斯卡),将损耗65%的正 电子e+,该计算考虑了散射的影响。在102帕斯卡量级的剩余压力下, 损耗小于千分之一。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