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电枢及具有这种电枢的汽车起动器

申请号 CN97119560.9 申请日 1997-09-25 公开(公告)号 CN1070651C 公开(公告)日 2001-09-05
申请人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发明人 塞尔日·戈耐拉兹; 多米尼克·布耶; 奥利维耶·雷尼尔; 安东尼奥·德索拉;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一种旋转 电机 的电枢,其 导线 (16)与一个前部换向器(22)相连,换向器(22)包括若干分别具有一前部横向摩擦面(31)和一处于换向器(22)周边(28) 位置 的轴向连接面(33)的导道(30),连接面上焊有两根导线(16),为了固定导线(16)相对于连接面(33)的侧向位置,电枢设有导线(16)的侧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导线(16)中的每一根分别安置于一纵向的总体呈圆柱形的槽(32)内,槽的圆弧形横截面与其所容纳的导线尺寸互补。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它包括一带绕组的转子(12),绕组的 导线(16)与转子转轴前端部(20)的基本圆柱形的前部换向器(22) 相连,后者包括若干分别具有一个扇形的前摩擦面(31)的导电的 导道(30),其轴向的连接面(33)在换向器(22)的外周边(28) 上,并与两导线(16)相连,导线的连接端(17)沿连接面(33)轴 向伸展,它还带有所述导线(16)的侧向固定装置,以保持导线相对 于相应连接面(33)的侧向位置
其特征在于,两导线(16)的每一根都置于一轴向的、其总体形 状呈圆柱形的槽(32)内,该槽的呈圆弧形的横截面与其所容纳的导 线(16)的尺寸互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物特征在于,两槽 (32)的平行轴间的距离小于两槽的半径之和,使得两槽(32)一起 形成一槽截面轮廓基本呈ω形的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机电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每条 槽(32)基本为半圆柱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槽(32) 沿轴向向前通到导道(30)的横向摩擦面(31),导线(16)的连接 端(17)焊接得沿轴向向前超出了对应的摩擦面,在矫平换向器(22) 导道(30)的摩擦面(31)时,导线(16)的连接端(17)亦被削平。
5.一种汽车起动器,其特征在于,它的电机电枢按前述权利要求 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式实现。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

本发明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电枢:它包括一带绕组的转子,绕组的 导线与转子转轴前端部的基本圆柱形的换向器相连,后者包括若干分 别具有一个扇形的摩擦前面的导电的导道,其轴向的连接面延伸于 换向器的周边,并与两导线相连,导线的连接端沿连接面轴向伸展, 这种电枢还带有导线的侧向固定装置,以保持导线相对于相应连接面 的侧向位置

这种电枢中,将绕组导线焊接于前端换向器的导道的连接面上的 操作具有一些显著的不方便之处。

事实上,待焊接于换向器片上的导线连接端需侧向固定于为与换 向器正确连接所需的某一位置。

为避免导线相对于它所要焊上的导道的侧向滑动,在经常以用或 不用焊料的电焊实现的焊接操作中,已有人提出了对着换向器片的导 线的位置的侧向固定装置。

由此也已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换向器,其相邻的至少两根导线与同 一导道相连,后者的连接面上为此开有一轴向的槽,在焊接之前,两 导线置于槽内,至少部分地呈径向。

借助于这种设计,相邻的导线由轴向槽的两平行相对的边从侧向 固定。

不过可以注意到,即使在焊接之后,相邻导线的圆周面和槽的中 部之间仍存在间隙。

为矫平换向器导道的摩擦面,需将焊接后突出于槽外的导线削 平,此时,上述的不连续性会引致切削工具的振动。

这种振动引起摩擦面表面状况的局部损坏,进而降低了与这些面 轴向摩擦接触的电刷的支承面的质量

事实上,电刷的支承面减小了,质的外凸部分过早地磨损电刷, 换向器的运转噪音也增大了。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 于,所述两导线的每一根都置于轴向的、其总体形状呈圆柱形的一条 槽内,该槽的呈圆弧形的横截面与其所容纳的导线的尺寸互补。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两条槽的平行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该两条槽的半径之和,使得这 两条槽一起形成一个横截面轮廓基本呈ω形状的槽;

-每条槽基本为半圆柱形;

-槽沿轴向向前通到导道的横向摩擦面,导线连接端焊于槽内, 并沿轴向向前超出对应的摩擦面,当矫平换向器导道的摩擦面时,导 线连接端也被削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起动器,其特征在于,其电机的电枢按 本发明所述方式实现。

为了理解方便,下面将参照附图作详细说明,并从中了解本发明 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包括: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式电机的电枢的局部立体简图;

-图2是比例放大的一个细节视图,示出了焊接前导线置于其中 的槽的横断面。

图1所示的一种旋转式电机、例如起动器的电枢10,包括一个图 中仅示出轮廓的转子12,转子的轴向槽14绕有导线,图1中示出一 对导线16。

转子沿轴向向前伸出一超出其端部18的轴向面的带有换向器22 的转轴。

换向器22主体上由一绝缘材料、如模塑材料的骨架24构成,总 体上为中空柱形,中有镗孔,以便将换向器22套在电枢转轴的端部 20上。

换向器22的绝缘骨架24上装上一系列导电的导道30,后者基本 上每一个都有一摩擦面31和一连接面33。

摩擦面31在一横向平面内,位于换向器前端,呈扇形。电刷(图 中未示出)就是沿轴向向后顶在这个摩擦面31上。

每一导道30的连接面33沿轴向向后伸展,位于柱形换向器22 的外周边28上。连接面33上焊接有两导线16的连接端17,它为此 带有按本发明所述方式实现的槽,槽由两条轴向的半圆柱形槽32所构 成。

槽32的尺寸、即其内径,与其容纳的铜线16的尺寸互补,也就 是说,与柱形线的外径互补。

槽32基本为半圆柱形,即,其深度基本对应于焊前导线的半径。

两槽32相平行的轴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半径之和,这样,两槽就 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横截面呈ω形的槽,与ω形槽的开放环相应的 两条槽之间隔以一条轴向的中棱34。

两槽32沿轴向向前通到对应摩擦面31的外周边处。

导线16在沿径向嵌入槽32之后,即在径向压下由电极焊接。

在焊接完成之后,导线16径向紧压在槽内,但相对于导道30的 摩擦面31仍沿轴向稍微外突。

在矫平换向器22的前端横向摩擦面时,导线的超出端被削平, 以使导线连接端与导道30的摩擦面31完好地融为一体,电刷可在该 摩擦面上摩擦。

事实上,如本发明所描述的槽32的形状及其布置、尤其是中棱 34的存在,确保了整个摩擦面31表面上材料的良好的连续性,这一 点增大了有效的摩擦表面,而无损于换向器22及电刷的使用寿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