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申请号 CN201010168720.0 申请日 2010-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1859940A 公开(公告)日 2010-10-13
申请人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斌; 赵梦龙;
摘要 本 发明 实施例 公开了一种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 电子 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空间太大的技术问题。该插头,其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插头与插槽形成电连接;插头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 电路 板电连接;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相对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 位置 。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主 电路板 以及上述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插头。本发明应用于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插头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头端沿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符合USB1.1标准、USB2.0标准、USB3.0标准、MINIUSB2.0标准或MINIUSB3.0标准其中任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保护壳、USB端子以及绝缘基体,其中:
所述保护壳包覆且粘结于所述绝缘基体上;
所述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绝缘基体上;
所述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SB端子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或者,所述USB端子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上与所述滑动结构位置相对且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方向凹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与所述插头固连;所述滑轨的底部可以嵌于与之配合的滑动槽内且可沿着滑动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所述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滑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柔性导电体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以及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所述滑动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垂直,或者,所述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为锐角或钝角。
10.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主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插头,其中:所述第一插头为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任一插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插头,所述第二插头为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任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或者分别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所述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的滑动轨迹是平行的,所述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滑动后延伸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边沿的方向是相同的或者是相反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插头,所述第二插头为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任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背向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呈圆柱状、棱柱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数据卡。
15.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头部分和第二插头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所述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背向设置,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和所述第二插头部分固连为一个整体;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与所述插头固连;所述滑轨的底部可以嵌于与之配合的滑动槽内且可沿着滑动槽滑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所述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固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滑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柔性导电体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以及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动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体与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柔性导电体通过连接电路板与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垂直,或者,所述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和所述第二插头部分都是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包括第一保护壳、第一USB端子以及第一绝缘基体,所述第二插头部分包括第二保护壳、第二USB端子以及第二绝缘基体,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壳包覆且粘结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二保护壳包覆且粘结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
所述第一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二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
所述第一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保护壳与所述第二保护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USB端子的后端与所述第一USB端子的后端背向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和/或所述第二保护壳上与所述滑动结构位置相对且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方向凹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壳均呈筒状,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基体均呈板状,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基体粘结于所述第一保护壳内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一侧;
所述第二绝缘基体粘结于所述第二保护壳内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二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一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导电体电连接,所述第二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导电体电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体与所述第一USB端子、所述第二USB端子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所述柔性导电体通过所述连接电路板与所述第一USB端子的后端、所述第二USB端子的后端电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SB端子和所述第二USB端子与所述连接电路板电连接时,共用所述连接电路板的管脚。
28.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主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为权利要求15至28所述的任一插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数据卡。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U盘、数据卡等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的主电路板2、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的插头30以及套设于插头30上的保护帽,其中:
机壳1呈长方体状,插头30包括头端和后端,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插头30与如图2所示插槽41电连接;
插头30的后端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
不使用插头30时,可将保护帽套设于插头30的头端;
插头30的后端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或称:长度方向)上两端其中的一端固连,插头30的头端的延伸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同。
以插头30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头为例,使用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时,先将保护帽从插头30上拔下来,然后,操作人员便可以用手握着机壳1,将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2所示的外部设备(例如:电脑)4的插槽41上。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之后,插头30内嵌于绝缘基体301上的USB端子(或称:插针)302会与插槽41形成电连接,进而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内的主电路板2便可通过插头30以及插槽41与外部设备4进行数据交互。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内如图1所示的插头30的后端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上两端部其中的一端部垂直固连,插头30头端的延伸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同,将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2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之后,机壳1会裸露并垂直外凸于外部设备4上,由于机壳1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了很大空间,而通常外部设备4的插槽41周边还会设置其他接口或者放置其他东西,所以在外部设备4外部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很容易碰到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将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30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碰掉,甚至将插头30碰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以及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空间太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插头,所述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插头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头端沿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主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插头,其中:所述第一插头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且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插头与插槽形成电连接,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时,只需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然后便可以将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进而实现插槽与插头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小于现有技术中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所以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时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所以在所述外部设备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碰掉,甚至将插头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的头端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拔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滑动结构再将插头的头端滑动至缩回机壳边沿的位置,所以无需在插头的头端套设保护帽,不仅节省了保护帽所耗费的成本,还解决了保护帽容易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另一种插头,该插头包括第一插头部分和第二插头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所述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背向设置,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和所述第二插头部分固连为一个整体;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主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且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插头与插槽形成电连接,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时,只需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然后便可以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进而实现插槽与插头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现有技术中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所以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时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所以在所述外部设备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碰掉,甚至将插头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拔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滑动结构再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滑动至缩回机壳边沿的位置,所以无需在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套设保护帽,不仅节省了保护帽所耗费的成本,还解决了保护帽容易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安设本发明插头的实施方式1所提供的插头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插头以及第二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设本发明插头的实施方式2所提供的插头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第一插头部分与第二插头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安设本发明插头的实施方式2所提供的插头的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插头部分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空间小的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插头的实施方式1: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1所提供的插头30,其头端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插头30与插槽41形成电连接;
插头30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
插头30还设置有滑动结构5,滑动结构5与安设该插头30的电子设备结合,插头30可通过滑动结构5相对电子设备的机壳1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5将插头30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头30可通过滑动结构5与机壳1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5将插头30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而且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插头30与插槽41形成电连接,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30的电子设备时,只需通过滑动结构5将插头30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然后便可以将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进而实现插槽41与插头30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机壳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6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机壳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优选的,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相平行或近似平行,所以机壳1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机壳1在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所以在外部设备4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30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30的电子设备的插头30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碰掉,甚至将插头30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30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30的头端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拔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滑动结构5再将插头30的头端滑动至缩回机壳1边沿6的位置,所以无需在插头30的头端套设保护帽,不仅节省了保护帽所耗费的成本,还解决了保护帽容易丢失的问题。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后文各实施例中对电子设备的插头端部分的改进,均可以被认为是对前文中所述插头的改进。为免累赘,不再单独描述。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的主电路板2以及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的第一插头3,其中第一插头3可以是前文中插头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插头30。
本实施例中机壳1可以呈圆柱状、棱柱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第一插头3的头端可沿着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
形状呈圆柱状、棱柱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的机壳1更便于操作人员抓拿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第一插头3的头端沿着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时,将第一插头3的头端插接在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设有第一插头3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更为贴近,甚至可以抵靠于外部设备4的表面,此时,机壳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最小,进而机壳1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也最小。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3通过滑动结构5与机壳1相对滑动,并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的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不是直角,而是钝角或锐角。实际生产中,该夹角的角度值可以根据如图10所示插槽41附近的外部设备4的外表面的形状来决定。由于通常插槽41附近的外部设备4的外表面均为与插槽41相垂直的平面,所以第一插头3通过滑动结构5与机壳1相对滑动的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优选为直角。
本实施例中机壳1的形状优选为边棱设有圆角的长方体状。当机壳1近似长方体状时,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也称为长度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为数据卡。数据卡适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小其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数据卡之外的其他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上,例如:U盘。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插头7,第二插头7可以是前文中插头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插头30,第二插头7也设置有滑动结构5,当然,所述滑动结构5既可以是与所述第一插头3的滑动结构5共用,也可以是第二插头7单独设置的滑动结构5;
第二插头7可通过滑动结构5与机壳1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5将第二插头7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
由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新增了第二插头7,第二插头7可以选用与第一插头3不同型号、不同标准甚至不同种类的接口形式,这样,丰富了插头的类型,使得插头可以适用更多类型的如图10所示的插槽41,进而可以适用更多设有插槽41的外部设备4。
当然,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既可以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为独立的两部分,当主电路板2为独立的两部分时,主电路板2其中一部分与第一插头3电连接,另一部分与第二插头7电连接。此时,主电路板2两部分的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主电路板2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数据卡电路或U盘电路,第一插头3可以为与数据卡电路或U盘电路相连的USB插头,主电路板2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电能存储功能电路,第二插头7可以为与电能存储功能电路相连且可以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获取电能的电源插头。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3和第二插头7背向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此时,第二插头7的后端与第一插头3的后端位置彼此相向,第二插头7的头端相对机壳1上滑动并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方向与第一插头3的头端相对机壳1上滑动并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方向相反。
这种结构中当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为同一类型的接口、均可以插接于一个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且功能相同时,插接上第一插头3时与插接上第二插头7时,机壳1的两种位置正好是以插槽41上的一条中心线对称的,所以可以根据设有插槽41的外部设备4周围哪个方向上空间更为充裕来选择是在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插接第二插头7,还是插接第一插头3,进一步减少了裸露于外部设备4外的机壳1所引起的不便。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3和第二插头7既可以安设在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也可以分别安设在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的滑动轨迹既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互相交错的,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滑动后延伸出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边沿的方向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反的。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以及外部设备4的插槽41周围的空间来选择第一插头3和第二插头7的位置具体如何设置。
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符合USB1.1标准、USB2.0标准、USB3.0标准、MINIUSB2.0标准或MINIUSB3.0标准其中任一。
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既可以符合同一标准,也可以分别符合不同的标准,具体实施中,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选用用户最常用的两种标准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也可以是USB插头之外的其他插头,例如:电源插头。
当所述第一插头3和第二插头7都是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时,其结构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插头3包括第一保护壳31、第一USB端子32以及第一绝缘基体33,第二插头7包括第二保护壳71、第二USB端子72以及第二绝缘基体73,其中:
第一保护壳31包覆且粘结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第二保护壳71包覆且粘结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
第一USB端子32附着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第二USB端子72附着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均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分别设置于第一绝缘基体33、第二绝缘基体73之上,例如,第一USB端子32可以嵌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第二USB端子72可以嵌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或者,第一USB端子32也可以采用印刷工艺、腐蚀工艺或生成工艺等形成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第二USB端子72也可以采用印刷工艺、腐蚀工艺或生成工艺等形成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
印刷工艺可以是贴片工艺,即将USB端子贴片黏贴在绝缘基体上,也可以是在绝缘基体上采用印刷的方式刷涂上导电介质,形成USB端子;腐蚀工艺可以是将原本覆盖在绝缘基体上的导电介质按照USB端子的形状腐蚀掉多余部分,从而形成USB端子;生成工艺可以是在绝缘基体上采用金属生成技术,形成USB端子。
第一保护壳31起到保护第一绝缘基体33以及第一USB端子32的作用,第二保护壳71起到保护第二绝缘基体73以及第二USB端子72的作用。第一保护壳31以及第二保护壳71优选为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壳31与第一绝缘基体33之间、第二保护壳71与第二绝缘基体73之间均固连,例如:可以通过热熔胶38粘结在一起。
主电路板2可以通过柔性导电体8分别与第一USB端子32以及第二USB端子72电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可以分别通过两个彼此独立的柔性导电体8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电连接。
具有柔性的如图5所示柔性导电体8在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通过滑动结构5滑动时,不易折断,进而不会影响到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与主电路板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柔性导电体8可以使用线缆或柔性线路板。线缆与柔性线路板柔性均是柔性比较好的电路连接器件,适宜应用于本发明中。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动结构5设置为可以导电的结构,并且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这样,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可以通过滑动结构5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而不需要额外设置柔性导电体8。当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不是USB接口时,第一USB端子32和/或第二USB端子72也可以是其他接口内的插针或端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柔性导电体8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81,柔性导电体8通过连接电路板81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电连接。
当然,若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5为导电结构且用于实现主电路板2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之间的电连接时,在滑动结构5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之间也可以还可以设有所述连接电路板81,则滑动结构5通过连接电路板81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电连接。
连接电路板81与柔性导电体8之间、第一USB端子32和/或第二USB端子72与柔性导电体8之间均可以通过焊接方式电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铆接或其他方式实现电连接。
若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是同一标准的插头时(例如:均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时),第一USB端子32与第二USB端子72可以通过共用连接电路板81上的管脚,此时,可以使用一条线缆或一个柔性线路板实现主电路板与两个插头的电连接,无需分别使用两条线缆或两个柔性性线路板分别与第一USB端子32、第二USB端子72相连,进而节约了第一插头3、第二插头7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所耗费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可以互相固连,也可以为单独的两部分。当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互相固连时,滑动第一插头3或第二插头7时,手指的着面积更大,便于用户施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保护壳31和/或第二保护壳71上与如图4所示滑动结构5位置相对且远离滑动结构5的侧面设有凹槽9,凹槽9朝接近滑动结构5的方向凹入。
凹槽9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在手指推动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时,增加手指与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凹槽9凹入的部分是具有弹性的,可以在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提供一个弹力,使得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与插槽41的插接连接更为牢靠,并且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拔下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时,凹槽9凹入的部分与插槽41相分离时,人手会有突然松脱的感觉,手感比较好。
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5包括如图5所示的滑轨37,此外,与之配合的还设置有如图4所示的滑动槽10。所述滑动槽10可以开设于机壳1上,或者作为所述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的一部分,与所述电子设备固接,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滑轨37的顶部与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固连,滑轨37的底部嵌于滑动槽10内且可沿着滑动槽10滑动。
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可以通过滑轨37在机壳1上的滑动槽10内滑动,并沿滑动槽10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当然,本发明中当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不互相固连时,即: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为独立的两部分时,滑动结构5中的滑轨37也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且分别与第一插头3、第二插头7相连的两部分,同理,滑动槽10也可以包括互不连通且分别与滑轨37的两部分相配合的两部分。
如图5所示,滑轨37上设有连接通孔121,柔性导电体8穿过连接通孔121以及滑动槽10。本实施例中,连接通孔121优选为与如图4所示滑动槽10位置相对。连接通孔121可以开设于滑轨37上与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滑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本实施例中滑轨37的底部嵌于滑动槽10内的部分的末端尺寸大于滑动槽10的槽宽。这种结构可以避免滑轨37以及第一插头3和/或第二插头7从滑动槽10脱出。
由于柔性导电体8穿过连接通孔121以及滑动槽10,所以第一插头3通过滑轨37在滑动槽10内滑动时以及第二插头7通过滑轨37在滑动槽10内滑动时,均不会出现挤压柔性导电体8的问题,连接通孔121的孔壁以及滑动槽10的槽壁可以起到保护柔性导电体8的作用,保证了柔性导电体8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一插头3、第二插头7与主电路板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分离的场景下,可以分别为第一插头3和第二插头7配置一个滑轨37。在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共用一个柔性导电体8时,柔性导电体8可以选择穿过任意一个滑轨37的连接通孔121,另一个滑轨37则可以不开设连接通孔121,当然也可以开设;在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分别连接一个柔性导电体8时,柔性导电体8可以分别穿过与第一插头3、第二插头7相应的滑轨37上的连接通孔121。
机壳1上设有内凹如图4所示的凹陷部15,滑动槽10开设或安设于凹陷部15的底部。由于滑动槽10开设或安设于凹陷部15的底部上,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滑动至缩回机壳1边沿6时会所缩回至凹陷部15内,这样不仅保证了结构的紧凑性,不使用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时,将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滑动至缩回机壳1边沿6的位置后,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不会被无意被碰到,同时,外形上也更为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凹陷部15优选为设置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上两端部其中的一端上,由于机壳1最大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周围的空间比较大,方便在凹陷部15进行安装第一插头3与第二插头7等部件的操作。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壳31以及第二保护壳71均呈筒状,第一绝缘基体33以及第二绝缘基体73均呈板状,其中:
第一绝缘基体33粘结于第一保护壳31内远离如图4所示滑动结构5的内壁上,第一USB端子32附着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接近如图4所示滑动结构5的一侧;
第二绝缘基体73粘结于第二保护壳71内接近如图4所示滑动结构5的内壁上,第二USB端子72附着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远离滑动结构5的一侧。
由于第一绝缘基体33以及第一USB端子32在第一插头3的第一保护壳31内的位置与第二绝缘基体73以及第二USB端子72在第二插头7的第二保护壳71内的位置正好是相反的或中心对称的,而第一绝缘基体33与第二绝缘基体73位置不同时,将第一插头3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机壳1与外部设备4表面的相对位置与将第二插头7插接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机壳1与外部设备4表面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外部设备4插槽41周围的空间是否充裕来选择使用哪一个插头与插槽41相配合。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基体33以及第一USB端子32在第一插头3的第一保护壳31内的位置与第二绝缘基体73以及第二USB端子72在第二插头7的第二保护壳71内的位置也可以是相同的或轴对称的。
插头的实施方式2: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2所提供的插头与前文中本发明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1、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所提供的插头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包括如图7所示第一插头部分3a和第二插头部分7a,其中,
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插头与插槽41形成电连接;
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背向设置,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
第一插头部分3a和第二插头部分7a固连为一个整体;
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5,滑动结构5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
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5相对电子设备的机壳1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5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
与本发明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1同理,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可通过如图7所示滑动结构5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5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且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插头与插槽41形成电连接,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时,只需通过滑动结构5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沿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位置,然后便可以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进而实现插槽41与插头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机壳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6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机壳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所以机壳1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时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机壳1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所以在所述外部设备4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碰掉,甚至将插头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从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拔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滑动结构5再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滑动至缩回机壳1边沿6的位置,所以无需在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7a的头端套设保护帽,不仅节省了保护帽所耗费的成本,还解决了保护帽容易丢失的问题。
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通过如图8所示柔性导电体8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或者,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滑动结构5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
柔性导电体8具有较好的柔性,所以第一插头部分3a以及第二插头部分7a分别通过滑动结构5在机壳1上滑动时不易对柔性导电体8造成损坏,进而也不易影响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与主电路板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滑动结构5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时,可以将滑动结构5设置为可以导电的结构,并且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这样,第一插头部分3a与主电路板2之间以及第二插头部分7a与主电路板2之间不需要额外设置柔性导电体8,更节省成本与空间。
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5包括滑轨37,滑轨37的顶部与插头固连;滑轨37的底部可以嵌于与之配合的滑动槽10内且可沿着滑动槽10滑动。滑轨37、滑动槽10配合的滑动结构5不仅结构简单、容易组装,而且便于设置、滑动可靠性好。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5还包括滑动槽10,滑动槽10与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固接。这种结构中第一插头部分3a、第二插头部分7a与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机壳1之间更为紧凑,有助于减小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体积。滑动槽10优选为开设于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上。
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8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滑轨37开设有连接通孔121,柔性导电体8穿过连接通孔121以及与滑轨37配合的滑动槽10。
由于柔性导电体8穿过连接通孔121以及滑动槽10,所以第一插头部分3a通过滑轨37在滑动槽10内滑动时以及第二插头部分7a通过滑轨37在滑动槽10内滑动时,均不会出现挤压柔性导电体8的问题,连接通孔121的孔壁以及滑动槽10的槽壁可以起到保护柔性导电体8的作用,保证了柔性导电体8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一插头部分3a、第二插头部分7a与主电路板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柔性导电体8与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81,柔性导电体8通过连接电路板81与第一插头部分3a的后端、第二插头部分7a的后端电连接。
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垂直。由于通常插槽41附近的外部设备4的外表面通常均为与插槽41垂直的平面,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机壳1边沿6的方向与机壳1的最大延伸方向垂直时,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1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最小。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插头部分3a和第二插头部分7a都是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第一插头部分3a包括第一保护壳31、第一USB端子32以及第一绝缘基体33,第二插头部分7a包括第二保护壳71、第二USB端子72以及第二绝缘基体73,其中:
第一保护壳31包覆且粘结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第二保护壳71包覆且粘结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
第一USB端子32附着于第一绝缘基体33上,第二USB端子72附着于第二绝缘基体73上;
第一USB端子32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第二USB端子72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2电连接;
第一保护壳31与第二保护壳71为一体式结构,第一绝缘基体33与第二绝缘基体73为一体式结构,第二USB端子72的后端与第一USB端子32的后端背向设置。
这种结构中第一插头部分3a和第二插头部分7a之间不仅连接更为牢靠,且便于一次成型制造,有利于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的主电路板2以及与主电路板2电连接的插头,其中:插头可以为前文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2所提供的插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2所提供的插头适宜应用于减小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插接于如图10所示外部设备4的插槽41上时,在与外部设备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当然,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1所提供的插头同理,本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2所提供的插头也可以应用于数据卡之外的其他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上,例如:U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