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转换设备

申请号 CN201310328306.5 申请日 2013-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3366984A 公开(公告)日 2013-10-23
申请人 维纳尔电气系统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亚历克斯·巴特纳; 菲利普·斯登伯格; 兰·马赛尔;
摘要 用于汇流 母线 系统的多极转换设备(1),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前盖(3),所述前盖可以紧贴转换设备的 外壳 移动,并且可以 锁 住至少一个接收单元(4),该接收单元用于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安装接收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汇流母线系统的多极转换设备,其包含可移动的前盖,所述前盖紧贴于所述转换设备的外壳,并定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接收组件的接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可移动的前盖可通过操作单元操控,所述操作单元驱动位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外壳内部的凸轮控制机构,并以相对或相同于所述前盖的方向移动,通过上述方式保证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转换触点保持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可移动的前盖覆盖开口,所述开口为在恰当位置扣入连接的弹簧端子和/或在恰当位置由螺纹连接的螺纹端子提供机械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簧端子关闭、操作单元转向开启所述多极转换设备时,所述可移动的前盖的销钉则进入所述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上对应的凹槽内,或者,所述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销钉则进入所述可移动的前盖上的凹槽,以上述方式,所述多极转换设备才能被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簧端子关闭、操作单元转向开启所述多极转换设备时,所述可移动的前盖的销钉则不会进入所述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上对应的凹槽内,以上述方式,所述多极转换设备被阻止开启,所述转换设备保持关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前盖包含阻挡片,所述阻挡片可阻止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接收单元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开启时被使用。
7.根据上述任何权利要求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的接收单元均可相对于关联输出触点移动,并在通过可沿相反或相同于前盖方向移动的凸轮控制机构闭合关联转换触点,以闭合关联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的可移动的前盖包含探测孔,所述探测孔可用探针接触输出触点,以用于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检查实际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转换触点均由连接端子形成,所述连接端子与凸轮控制机构相连,且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开启时,将各个可转动的接收单元的底部触点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汇流母线触点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组件,尤其是电保险丝,可以分别插入接收单元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凸轮控制机构上装载有显示区,可通过前盖上的可视窗口,为使用者实现可视化监控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转换实时状态,并不受操作单元和前盖的位置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外壳上包括有用于密封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接收单元解锁并可通过导槽拉出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外壳,以用于向拉出的接收单元插入组件,所述接收单元不会丢失。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的底部触点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可装在接收单元插入组件和接收单元输出触点间,并为插入接收单元的组件和接收单元底部触点之间提供预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只能通过使用操作单元,且当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所有接收单元均转向各个输出触点且所有弹簧端子均关闭以连接导体和各个输出触点时,所述多极转换设备才能由关闭状态进入开启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组件的接收单元以抽拉杆的形式出现,组件可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插入所述抽拉杆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尤其是抽拉杆,可绕轴转动,并可在所述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拉出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外壳,以用插入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操作单元为摇杆或旋转驱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汇流母线,所述转换设备包含一个对应的汇流母线触点以便与各个汇流母线电性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外壳轮廓位于所述转换设备的每个汇流母线触点上,所述外壳轮廓集成于所述转换设备的外壳上,所述外壳轮廓的位置与各个汇流母线触点相对,且所述外壳轮廓可机械拆除以便于将所述转换设备安装于厚汇流母线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摇杆连接到包含凸的轮上,所述轮通过接触平面弹簧(26)的突起(26a)移动,以克服手动操作摇杆时的最大力。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轮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引导钩环的一端,所述钩环的另一端与肘弯杆连接,所述肘弯杆与回复弹簧配合控制凸轮控制机构。

说明书全文

多极转换设备

背景技术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汇流母线系统的多极转换设备。
[0002] 汇流母线系统使用广泛,它实现了将转换设备直接安装于汇流母线上。汇流母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流负荷。除了电流负荷,汇流母线的交叉部分也取决于连接设备的种类和机械强度。在转换系统中,多数的汇流母线可以被平行放置。汇流母线一般由制成,而且不绝缘,这使得汇流母线可以更容易地安装在连接设备和转换设备上。
[0003] 传统的多极转换设备用于连接电气设备与汇流母线系统,并提供过载保护,例如加入保险丝以保护电气设备。上述组件可以按照电工的要求而更换。
[0004] 如果电源切断且保险丝已更换,那么就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任何危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用于汇流母线系统的多极转换设备,所述汇流母线系统配有一个可移动的前盖,所述前盖依附于转换设备的外壳,而且前盖装有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用以安装组件,尤其是在多极转换设备开启时安装保险丝。
[0006] 因此,如果多极转换设备开启时,电工是无法更换任何组件的,例如保险丝,这也防止电工触碰带电部分。
[0007]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多极转换设备的可移动的前盖可通过操作单元进行移动,操作单元通过装配于多极转换设备外壳的凸轮控制机构移动前盖,操控单元与前盖相对或相同方向移动,这使得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多级转换设备的转换触点是关闭的。
[0008] 在本发明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多极转换设备的可移动的前盖会覆盖开口,所述开口可为其所连接的弹簧端子和/或用于螺纹连接的螺纹端子提供机械驱动。
[0009]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弹簧端子关闭时,如果使用操作单元启动了多极转换设备,可移动的前盖的连接板就会进入在弹簧端子机械驱动处的与之相对应的凹槽,以保证在设备启动时所有弹簧端子都处于关闭状态。
[0010] 作为替换方案,弹簧端子的连接板可以缩回一部分(主要是缩回驱动),与此同时前盖也包括相应的凹槽。
[0011]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弹簧端子打开时,如果使用操作单元启动了多极转换设备,可移动的前盖的连接板就不会进入在弹簧端子机械驱动处的与之相对应的凹槽,这样就阻止了转换设备的启动,使转换设备仍保持关闭状态。
[0012]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前盖配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可以在多极转换设备启动后阻止多极转换设备的接收单元的使用。
[0013] 作为替换方案,接收单元也可以包括阻挡片。
[0014]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多极转换设备的接收单元可相对于对应的输出触点移动,以用于在凸轮控制机构关闭对应转换触点后,闭合关联回路,所述凸轮控制机构可与前盖相对或相同方向移动。
[0015]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多极转换设备的可移动的前盖部分包括探测孔,所述探测孔可在各种情况下用探针接触输出触点,以用于检测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的电压
[0016]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多极转换设备的转换触点均由连接端子组成,所述连接端子与凸轮控制机构相连,且在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所述连接端子使得可自行旋转的抽拉杆的底部触点和多极转换设备的汇流母线触点相连。
[0017]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组件,例如电保险丝,可以分别插入上述接收单元。
[0018]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凸轮控制机构上装有显示区,通过前盖上的可视窗口,为使用者实现可视化监控多极转换设备的实时转换状态,且不受操作单元和前盖位置的限制。
[0019]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前盖包括填充口,用于填充多极转换设备。
[0020]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多极转换设备的接收单元打开,并可通过导槽拉出多极转换设备的外壳,以用于向接收单元插入例如电保险丝的组件,所述接收单元可拉出但不可拆卸,因此接收单元不会丢失。
[0021]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接收单元的底部触点装有压缩弹簧片弹簧,压缩弹簧可装在接收单元插入组件和接收单元输出触点间,并为插入接收单元的组件和接收单元底部触点之间提供预接触
[0022]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如果多极转换设备所有的接收单元都分别与对应的输出触点接触时,并且所有弹簧端子都关闭以连接导体和输出触点,则通过使用操作单元,多极转换设备只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0023]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用于接收组件的接收单元以抽拉杆的形式出现,当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例如电保险丝的组件可以插入到所述的接收单元。
[0024]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另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当所述转换设备关闭时,例如抽拉杆的接收单元可绕轴旋转,并且可拉出多极转换设备的外壳,以插入组件。
[0025]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操作单元为摇杆。
[0026] 在作为替换方案的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操作单元为旋转驱动。附图简介
[0027] 下文中,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可行实施例均通过附图以更加详细的方式描述,如下:图1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在工作时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多极转换设备的实施例在关闭时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工作时的状态;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除去外壳后处于关闭状态时视图;
图5为用于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任一可行实施例的凸轮控制机构的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的前盖上的接收单元在定状态时的俯视图的详细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接收单元在锁定状态下沿剖面线H-H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接收单元剖面线H-H的剖视图;
图13A、13B、13C为弹簧端子处于开启状态的视图,并阐明了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
图14A、14B、14C为弹簧端子处于关闭状态的视图,并阐明了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
图15为用于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输出触头的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6展示了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并阐明了用于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可操控操作单元的使用方法;
图17展示了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并阐明了被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控制的可操控操作单元的使用方法;
图18A、18B为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的前盖的详细视图,并阐明了在设备前盖处的填充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文中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用于汇流母线系统的多极转换设备的可行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9]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汇流母线系统的多极转换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如正视图图1所示,将摇杆形状的操作单元2手动转向开启状态后,多极转换设备1进入工作状态,所述操作单元2装载于多极转换设备1上。如图1所示的多极转换设备1可装配于一个汇流母线系统的多个平行的汇流母线上。例如,多极转换设备1可装配于3个平行的汇流母线上。在安装状态时,如图1右侧所示的多极转换设备1的一端处于下方(U),而如图1左侧所示的多极转换设备1的一端处于上方(O)。如图1所示的安装状态下,将控制杆2转向上方即可开启转换设备1。图1展示了多极转换设备1的前盖4由使用者或电工的视观察到的俯视图或正视图。前盖3位于多极转换设备1远离汇流母线的一侧。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1中,前盖3可以紧贴转换设备1的外壳移动。当图1所示的多极转换设备1处于开启状态时,前盖3可横向或纵向位移。为了达到多极转换设备1在图1中的状态,前盖3转向左侧或上端(O)。当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例如通过操作单元2使其关闭,则前盖3转向右侧或下端(U)。在多极转换设备1中,有多个接收单元4-1、4-2、4-3,这些接收单元均由接收组件构成,例如电保险丝。接收单元4-1、4-2、4-3可为抽拉杆,其用来插入其他组件中,例如电气元件。所述其他组件可以是保险丝。
[0030] 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1中,当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可移动的前盖3锁定接收单元4-1、4-2、4-3,通过这种方式阻止其他组件的插入或移除。因此,电工不可能在设备工作时意外更换其他组件,例如电保险丝,这样电工不会有触电的危险。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多极转换设备1为一个三极转换设备1,可连接在三个平行汇流母线上。接收单元4-i的数量根据连接的平行汇流母线的个数决定。极数或汇流母线的数量,以及对应的接收单元4-i的数量均可变。例如,转换设备1也可以是二极转换设备。
[0031] 如果操作单元2被操作者使用,使多极转换设备1进入工作状态,前盖3向上移动并锁定,接收单元4-i,通过使用销钉与前盖3连接,其中操作单元2可以是摇杆状的,接收单元4-i可以是抽拉杆。
[0032] 可以通过操作单元2操作多极转换设备1的可移动前盖3,操作单元2为一个凸轮控制机构,该凸轮控制机构安装在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内,并且可以沿与前盖3相对或相同的方向移动,这样,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可以关闭多极转换设备1的转换触点。图5为所述凸轮控制机构的实施例详图。
[0033] 如图1所示,当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多极转换设备1的可移动的前盖3包含连通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的开口,前盖3的开口为扣入连接线的弹簧端子和/或螺纹接线端子的螺纹连接提供机械驱动。如图1所示,前盖3包括开口5-1、5-2、5-3,所述开口5-1、5-2、5-3在设备工作时均向左移动,这样前盖3将覆盖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的开口。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扣入连接线的弹簧端子提供机械驱动。在另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位于多极转换设备1 的外壳内,并为螺纹接线端子的螺纹连接提供机械驱动。通过连接线,实现汇流母线系统与任何需要的设备连接。
[0034] 如图1所示,多极转换设备1的可移动的前盖3还包含探测孔6-1、6-2、6-3,所述探测孔可在各种情况下用探针接触输出触点,以便测量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的实际电压。如图1所示的三极转换设备1,前盖有对应数量的探测孔6-1、6-2、6-3,通过所述探测孔可在各种情况下用探针接触相关的输出触点。因此,电工或操作者可以在设备工作状态下检查每个接收单元4-i是否在输出触点存在电压U。如果输出触点没有电压,可能是电气元件没有插入对应的接收单元4-i。还可能是电气元件没有插入正确的接收单元4-i。例如,电工可以将标准单极电压检测器插入探测孔6-i,以检查是否每个输出触点均有电压,输出触点有电压时,其所连接的电气设备才能正常工作。
[0035] 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1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显示区17安装在如图5所示的凸轮控制机构上,显示区17的信号通过前盖3上的可视窗口7显示成肉眼可见的信息,为使用者实现可视化监控多极转换设备1的实时状态的转换信息,且不受操作单元2和前盖3的位置影响。例如,当多极转换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前盖3上的可视窗口7观察对应的彩色标记显示区。
[0036] 如图10、11、12所示,优选地,可移动的前盖3包含阻挡片,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所述阻挡片可阻挡多极转换设备1的接收单元4-i的使用。此外,当弹簧端子关闭时,使用操作单元2开启多极转换设备1时,可移动的前盖3的销钉则进入弹簧端子机械驱动中对应的凹槽,这样多极转换设备1进入如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相反地,当弹簧端子打开时,如果使用操作单元2开启多极转换设备1,可移动的前盖3的销钉则不会进入弹簧端子机械驱动中对应的凹槽,这样就阻止了多极转换设备1开启,并使其保持如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弹簧端子处于打开的状态的详细机构如图13A、13B、13C所示。弹簧端子关闭的状态如图14A、14B、14C所示。如果多极转换设备1所有的接收单元4-1、4-2、4-3都移动或转动至其各自对应的输出触点,并且所有弹簧端子都已关闭以连接导体和输出触点,则通过操作操作单元2,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1只能在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间切换。
[0037] 图2展示了图1所示的多极转换设备1的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操作单元或摇杆2转向右侧或下端(U),多极转换设备1处于关闭状态。当转换设备
1关闭时,可移动的前盖3移动到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的右侧。如图2所示,当多级转换设备1关闭时,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的开口打开。为达到上述目的,图2中,前盖3上的开口5-1、5-2、5-3移动并精确地对准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的开口。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口为扣入连接线的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8-i设置。如图2所示,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8-1、8-2、8-3可在俯视图中看到。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由于不需要检查输出触点的实际电压,本实施例的探测孔均被覆盖,至少部分覆盖。如图2所示,使用者通过观察前盖3上可视窗口7的显示区17可得知多极转换设备1处于关闭状态。
[0038] 如果与凸轮控制机构9包含的转换触点相连的操作单元2(例如摇杆)转至OFF位置,则安装在摇杆2上的前盖3向下方或后方移动。这同时提供了倾斜和拉出接收单元4-1、4-2、4-3(例如用于连接保险丝的抽拉杆)所需的必要空间。这保证了只有例如保险丝支架或保险丝抽拉杆的接收单元4-1可以使用,并且保证了替换组件时安全、无电压。相似地,只有在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使用者才能够接触到连接输出接线的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处于OFF位置时,前盖3上的开口5-1、5-2、5-3在多极转换设备外壳开口的正上方。
因此,电工随后可以通过重合的开口操作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如图1所示,当前盖3打开时,前盖3移动到足够远的地方,以使前盖的开口5和转换设备1外壳上的开口不再重合,以阻止弹簧端子的机械驱动被接触。如图2所示,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转换设备1的接收单元4-1、4-2、4-3解锁,所述接收单元可被拉出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例如通过导向槽拉出,以便向拉出的接收单元中插入其他组件。如图2所示,当多极转换设备1处于关闭状态时,如果多极转换设备1的所有接收单元4-1、4-2、4-3已再次收回且移向或转向各个对应的输出触点,另外所有的弹簧端子都已关闭以便连接导体和输出触点,那么多极转换设备1只可能进入如图1所示的开启状态,以便使用摇杆2。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用于接收例如保险丝的电气元件的接收单元4-1、4-2、4-3以抽拉杆的形式出现,并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可以将电气元件插入抽拉杆。优选地,上述接收单元4-1,例如一个抽拉杆,可绕轴旋转,并在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以插入电气元件时从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移除。上述抽拉杆不能丢失或可防止丢失。组件插入后,抽拉杆可以在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插回外壳,并且随后可绕轴转动,使抽拉杆处于各个输出触点的位置,从而形成回路。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换言之,当前盖3移至下方时,有充足的空间或位置以便转动和拉出抽拉杆。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抽拉杆也可以滑回外壳内,且随后转向各个输出触点的另一方。一旦所有接收单元4-1、4-2、4-3都滑回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内,且转向各个输出触点的另一方,且只要所有弹簧端子均关闭以连接导体和关联输出触点,那么多极转换设备1就可以由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手动切换至图1所示的开启状态。因此可以探测并避免向多极转换设备安装其他设备时的错误。例如,如果电工忘记了关闭一个弹簧端子,那么多极转换设备1就不能进入启动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工随后可以关闭所述端子,就可以开启多极转换设备。上述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可以监视并改正向多极转换设备误装其他设备。在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1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外壳包括两个外壳体。
[0039] 图3为多极转换设备1开启且移除上层外壳部分后的内部图。如图3所示,摇杆2逆时针转向左侧,前盖3同样转向左侧或上方,因而锁定接收单元4-i。在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例中,前盖3以摇杆2相反的方向移动。同时,如图5所示,在多极转换设备1外壳内部的凸轮控制机构9通过肘弯杆10以与前盖3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右侧或下方(U)移动,所述肘弯杆10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通过连杆或长钩环11与摇杆2、关闭于末端位置的多极转换设备1的转换触点相连。用于肘弯杆10的轴承10a可在图5中看到。当摇杆2移入逆时针位置时,肘弯杆10下压凸轮控制机构9,或者压向所述凸轮控制机构的U形部分的右侧。从而使凸轮控制机构9向前盖3相反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转换触点12-1、12-2、12-3位于凸轮控制机构上,用以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且关联组件已插入相应接收单元4-1且转向关联输出触点另一方时,闭合关联回路。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转换触点12-1、12-2、12-3均为连接端子。当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上述连接端子连接各个旋转抽拉杆的底部触点和多极转换设备1的汇流母线触点13-1、13-2、13-3。如图5所示,为了提供必要的接触力,每个转换触点或者连接端子12-1、12-2、12-3均配有相应的压缩弹簧
14-1、14-2、14-3。每个连接端子12-i分别包含两个位于末端的转换触点。工作状态下,上述触点一方面与旋转抽拉杆的底部触点或接收单元4-i的触点相连,另一方面与连接关联汇流母线的汇流母线触点13-i相连。回位弹簧15-1、15-2确保凸轮控制机构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位于稳定、能够自增强的位置。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轮控制机构9另外还包括轮廓16-1、16-2、16-3,用来在焊接触点处锁定抽拉杆。显示区17进一步安装或集成与凸轮控制机构9上,并且通过前盖3上的可视窗口7,为使用者显示多极转换设备1的实时转换状态,并且不受操作单元2和前盖3的位置限制。
[0040] 对于多极转换设备的每个汇流母线触点13-i,优选地配有压缩弹簧18-1、18-2、18-3,用来提供补偿力和接触力,以保证多极转换设备1牢固地安装于汇流母线上。
[0041] 对于每一个汇流母线,转换设备1包含关联的汇流母线触点13-i用于每个汇流母线的电性连接。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轮廓19-1位于转换设备1的各个汇流母线触点13-i上,且集成于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且与各对应的汇流母线触点13-i反方向设置,并且能够机械移除以便将转换设备1放置于加厚的汇流母线上。外壳轮廓19-1、19-2、19-3可使用工具拆除。上述情况下,集成外壳轮廓19-1、19-2、19-3可使用螺丝刀从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撬掉。对于例如厚度为5mm的薄汇流母线,外壳轮廓19-1可保留。对于例如厚度为10mm的厚汇流母线,外壳轮廓19-i需要由电工使用螺丝刀拆除。外壳轮廓19-i形成的组合底部,会在与例如厚度为10mm的厚汇流母线接触时遭到破坏。上述操作保证了汇流母线简洁地安装。在外壳轮廓被撬掉后,外壳轮廓19-i的特殊外形保证了汇流母线的终端位于分离的表面,而不是在断面上。集成外壳轮廓19-i位于外壳的安装片20-i上,集成外壳轮廓与将转换设备安装于汇流母线上的汇流母线触点13-i安装方向相反。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成外壳轮廓呈驼峰形并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对渐窄,且集成于外壳上与汇流母线触点13-1方向相反的安装片20-i上。在转换设备1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中,转换设备1的外壳由塑料材料组成。该情况下,集成外壳轮廓19-i也由塑料组成。
[0042] 将摇杆2移向下方或右侧,多极转换设备1进入如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当转换设备1关闭时,摇杆2顺时针转向下方或右侧,从而使前盖3也被拉向右侧。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前盖3下方末端与摇杆2的轮22的凹槽21啮合。前盖3的下方末端23因此被拉向下方,从而使接收单元4-i在多极转换设备完全关闭时解锁。通过顺时针移动摇杆2,与肘弯杆10相连的钩环11向上方移动。钩环11的上方末端被进一步地导入凹槽或带有一定自由度的摇杆轮22的插槽25,且通过顺时针转动摇杆2钩环11转向上方。凹槽25是一个能使钩环11在其中带有一定自由度移动的插槽。钩环11向上移动的同时将向上拉动肘弯杆10,此时凸轮控制机构9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移向左侧或上方,即相对于前盖3的方向。如图3、4所示,肘弯杆10位于凸轮控制机构9的U型部分。图3、4中,一个特殊外形的平面弹簧或者钢板弹簧26位于转换杆2的轮12下方,优选地,钢片弹簧26包括如图16所示的突起26a。肘弯杆10保证了转换过程中的转换滞后。此时,通过钢板弹簧26调节转换过程的阻力。另外,钢板弹簧26减弱了摇杆2上的机械力,使操作更加舒适方便。设备的动力学参数或转换速度可以通过改变钢板弹簧26的形状进行设定。通过使用特殊外形的钢板弹簧26,设定特定的转换点,经过转换点后不再施加外力即可使转换杆2转换过渡到另一个状态。例如,如果操作者向下拉动或如图3、4所示的那样顺时针转动转换杆2,在到达转换点前操作者必须持续施加外力,以便转换杆2移动至最终的转换位置,即进入关闭状态,但当经过转换点后,便不再需要任何外力即可使转换杆移动。同样地,操作者可以向上或逆时针转动移动转换杆2开启多极转换设备1,并在到达转换点前保持施力。如图3所示,一旦经过转换点,转换杆2随即自动移动至最终转换位置。因此,一旦经过转换点,尤其在关闭过程中,转换设备1在插槽25、钢板弹簧26、回复弹簧15和肘弯杆10的作用下自主关闭。
[0043] 图6为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外壳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的三极转换设备1下方包含三个安装片20-1、20-2、20-3,这些安装片用于将转换设备1安装于三个汇流母线上。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关联外壳轮廓19-i集成于各个安装片20-i上,且外壳轮廓可以机械拆除以便将转换设备1装于厚的汇流母线上。另外,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闩锁27安装在汇流母线的最下端。此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垫片28用于安装中间的汇流母线,且在安装设备时起到保护盖板的作用。如图6所示,在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设有波形冷却缝29-1、29-2、29-3。
[0044] 图7为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外壳的右视图。如图6、7所示的三极转换设备1可以安装于具有L1、L2、L3三段结构的三个汇流母线上。
[0045] 图8为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外壳的俯视图。图9为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外壳的仰视图。如图9所示,开口30位于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上,该开口可用来吊装钩环锁。图18A、18B详细展示了开口处吊装钩环锁的细节。如图18A所示,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摇杆2可通过连接板31连接到轮22上,而钩环锁34的U型钩环33穿过的开口32中形成连接板31。这种情况下,钩环33同时穿过多极转换设备1外壳上的开口30和连接板上的开口32,以阻止本实施例中的摇杆2由关闭位置转向开启位置。作为如图18A所示的钩环锁的替代方案,在开启状态下在两个开口中填入填料。在外壳上的开口30为填充多极转换设备1提供了填充口。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多极转换设备1会因为填充方法或使用挂锁而导致阻塞或锁死。以下两个替换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自具体情况。图18A是沿图18B中剖面线K-K的剖视图,此时转换杆2处于关闭状态。位于多极转换设备1外壳上的填充口30提供了应对误操作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应对不熟练的操作者或未经许可的第三方人员。
[0047] 图10是多极转换设备1的俯视图的详图,展示了前盖3中包含收单元4-i作为接收组件的区域。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单元4-i为处于锁定状态的抽拉杆。图11为沿图10中剖面线H-H的剖视图。图11中,当多极转换设备工作时,前盖3向上移动并通过对应的阻挡片35-i锁定接收单元4-i。在工作状态下,阻挡片35-i与抽拉杆4-i啮合,这样可防止操作者误操作。
[0048] 图12是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沿剖面线H-H的剖视图,其中前盖3移至右侧或下方,同时阻挡片35-i不再阻挡接收单元4-i或抽拉杆4-i。在关闭状态下,如果抽拉杆4-i解锁,那么多极转换设备1不能再次开启。这样,接收单元或抽拉杆阻挡了前盖3。如图
12所示,当多极转换设备关闭时,接收单元或抽拉杆4-i解锁并且可沿如图11所示的导轨
36-i被拉至多极转换设备1的外壳外,以便向拉出的接收单元或抽拉杆4-i内插入组件。
如图11所示,导轨36-i包含两个相对的引导板,用于抽拉杆的拉出和滑动。在图11中,所示接收单元或抽拉杆4-i没有插入组件,而且可以看到后面外壳上的冷却缝29-i。如果一个例如保险丝的组件插入抽拉杆4-i,那么该组件即连接如图11所示的输出触点和底部触点。底部触点位于关联连接端子12-i的转换触点的相反位置。底部触点下,可以设置压缩弹簧以保证接触良好。在工作状态下,如果抽拉杆4-i被锁定,那么依附凸轮控制机构9的转换触点或者连接端子12-i则连接接收单元4-i的底部触点和汇流母线触点13-i。如果插入组件位于输出触点37-i和旋转后的抽拉杆4-i的底部触点之间,则回路闭合。输出触点37-i通过连接电气设备的内部线路连接到连接触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触点可包含弹簧端子42-i。
[0049] 图13A是沿图13B所示的弹簧端子的驱动正视图中的剖面线E-E的剖视图。在图13A、13B、13C中,各个弹簧端子均处于开启状态。如图13B所示,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前盖3的开口5-i位于多极转换设备外壳的开口正上方。当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上述开口均被覆盖且不可用。如图13B、14B所示,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接口不再被覆盖且可用。当多极转换设备1关闭时,弹簧端子42-i可使用工具转动。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用于驱动弹簧端子42-i的驱动39-i可转动约95°。通过增加螺柱,可使处于打开状态的弹簧端子42-i位于稳定位置,以避免开口被开启。在合适的压力下,驱动39-i能够阻止运转过程中的震动和摆动。
[0050] 图13A展示了处于阻挡方向的弹簧端子的驱动。前盖3不能进入弹簧端子42-i的驱动39-i的凹槽中,因而不能启动多级转换设备1。图13C是沿图13A中剖面线F-F的剖视图,其中弹簧端子38-i的驱动处于打开状态。
[0051] 相反地,图14A、14B、14C展示了弹簧端子42-i关闭时的状态。多极转换设备1处于关闭状态,例如图2所示,而前盖3上的开口5-i与多极转换设备1外壳的开口精确重合。用于连接各个输出触点37-i的弹簧端子42-i包含机械驱动39-i,其中驱动39-i包含适合使用螺丝刀的如图13A所示的缝隙40-i。金属刀片41-i插入机械驱动39-i中,并随螺丝刀转动。如图14A所示,驱动单元的金属刀片41-i位于弹簧端子42-i上。图14A展示了弹簧端子关闭时的状态。如图14A所示,当弹簧端子42-i关闭时,前盖3的销钉43-i可进入弹簧驱动42-i的机械驱动39-i以开启多级转换设备1。当弹簧端子42-i关闭时,如果使用操作单元2开启多极转换设备1,可移动的前盖3的销钉则进入对应的弹簧端子42-i的机械驱动39-i的凹槽中,而多极转换设备1可进入开启状态。相反地,如图13A所示,当弹簧端子42-i打开时,如果使用操作单元2开启多极转换设备1,可移动的前盖3的销钉43-i则不能进入对应的弹簧端子42-i的机械驱动39-i的凹槽中,而多极转换设备1被阻止进入开启状态,而保持关闭状态。如果电工忘记关闭连接设备的弹簧端子42-i,多极转换设备1则被阻止启动。多极转换设备1只有在电工关闭了相应的弹簧端子42-i且完全正确地安装时,才能启动。
[0052] 图15是多极转换设备的剖视图,图中详细地展示了输出触点37-i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输出触点37-i可用作连接多极转换设备1的接收单元。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输出触点37-i通过两个导体环44-i、45-i与可插入输出导体或导线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的弹簧端子42-i连接。与图14A相似,图15显示了关闭状态的弹簧端子42-i。输出触点37-i的下端弹力部分,即下端连接板45-i,在多极转换设备1工作时推动接收单元或抽拉杆4-i的过程中保证了电流供给不间断。
[0053] 图16是多极转换设备1的一实施例的视图,其中上盖和闩锁部分被去除,且摇杆2处于开启移向关闭状态,并已克服钢板弹簧26的特殊外形带来的最大弹力。钢板弹簧26包括驼峰型的突起或轮22的凸角22a。如图16所示,此时肘弯杆10和凸轮控制机构均处于ON位置,且钩环11可自由通过摇杆2的轮22上的凹槽。
[0054] 图17是多极端子1的一实施例的视图,其中上盖和闩锁部分被去除,且转换杆2进一步顺时针转向下方。如果摇杆2处在关闭位置,凸轮控制机构9在回复弹簧15-1、15-2的弹力作用下向左侧或上方移动,金属钩环11被推至上方,并进入摇杆2的轮上的轨道或插槽25移动。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回复弹簧15-1、15-2。在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例中,只包括一个回复弹簧15。回复弹簧15-i保证了滑动的切换或凸轮控制机构9沿向上并与前盖3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在多极端子1关闭时,断开向连接端子12-i扩展的电流路径。肘弯杆10的两个部分的形状以及回复弹簧15-i,保证了在多极端子1工作时,机械系统以自增强的方式保持在一定位置。肘弯杆的两部分的安装方式和外径保证了力的最佳传导。钢板弹簧26包含突起26a的特殊外形确保设备开启和关闭时力的转换过程。在每个转换过程中,起初要求小转换力,而后持续增加直至最大转换力,一旦经过最大转换力,转换力再次减小。此外,钢板弹簧26支撑摇杆2,使之在末端位置处于稳定状态,即多极端子1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插槽25的通道保证了在转换设备1关闭时,桥接触不会在摇杆2克服由钢板弹簧26决定的最大转换力前打开。一旦经过了肘弯杆连接的关键点,由于插槽25的存在,转换关闭的过程也不能由操作者停止。凸轮控制机构9的回复弹簧15-i确保凸轮控制机构9自动达到OFF位置(不受操作者限制而关闭)。在设备开启时,平面弹簧能保证操作者克服较大的转换力,而后转换力迅速下降(不受操作者限制而开启)。集成于凸轮控制机构9外部或内部的信号指示器或显示区17,为操作者提供了独立的转换位置显示功能。
[0055] 本发明所述多极转换设备1适用于插入组件,尤其是电保险丝。作为替换方案,其他电气元件也可以插入多极转换设备1的各个接收单元4-i中,以连接各个电流回路。此类电气元件可以是线圈或电容。本发明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1为使用者或电工在装配和向多极转换设备1插入组件时提供极高的安全性。当多极转换设备1开启时,接收单元4-i通过装配于前盖3上的阻挡片锁死,从而防止使用者接触带电部位。另外,在可移动的前盖3上装配有销钉,保证了多极转换设备1只能在弹簧端子42-i正确关闭时开启。当多极转换设备1的所有接收单元4-i均转向各个输出触点时,同时所有弹簧端子42-i均关闭以连接导体和各个输出触点时,只能通过操作单元2使多极转换设备1由关闭状态转向开启状态。因此,如果电工向多极转换设备1的弹簧端子42-i插入了连接线,却忘记了使用机械驱动39-i关闭弹簧端子42-i,多极转换设备1仍不能进入开启状态。这样,在装配完成后,阻止了插入弹簧端子42-i的连接线,在没有关闭弹簧端子42-i的情况下从弹簧端子42-i中再次脱离。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多极转换设备1也防止外接设备被误接。只要有一条连接线安装错误,整个多极转换设备1都不能开启。因此,只有在所有弹簧端子42-i都正确关闭的情况下,多极转换设备1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0056] 如图1至17所示的实施例中,多极转换设备1包含一个摇杆作为操作单元2。作为替换方案,旋转驱动也可以用作操作单元2。
[0057] 如果已放置或插入了组件,则安装于接收单元4-i底部触点下方的压缩弹簧可产生该组件所需的接触力。如果保险丝支架和抽拉杆4-i均正常,转换设备只能通过操纵摇杆2移入开启位置。
[0058] 如图1至17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端子42-i用于固定已连接的设备。在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例中,设备也可通过螺纹端子连接。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前盖3由塑料材料组成。在一个可行的替换实施例中,前盖3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