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接触片以及具备该可动接触片的电磁继电器

申请号 CN201480001658.2 申请日 2014-07-08 公开(公告)号 CN104428862A 公开(公告)日 2015-03-18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材裕二; 田中弘泰; 古庄伸一;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可动 接触 片以及具备该可动接触片的电磁继电器,其消耗电 力 少且部件数量、组装工时少、且生产性高。因此,可动接触片(60)层叠三张 导电性 薄板 弹簧 (61、65、67),将一端部固定于可动触点 端子 (54)而一体化,另一方面,将可动触点(56、57)固定在自由端侧而一体化,并且利用卡合于所述自由端的卡片(40)使可动接触片(60)沿板厚方向转动而进行驱动,从而使所述可动触点(56、57)与固定触点(52、53)接触、分离。特别是,在位于内向面侧的导电性薄板弹簧(61)的自由端设置卡合于所述卡片(40)的驱动用弹性舌片(64a),并且在位于外向面侧的导电性薄弹簧(67)的自由端切起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在从所述可动触点(56、57)分别与所述固定触点(52、53)抵接的状态移至所述可动触点(56、57)与所述固定触点(52、53)分离的状态的过程中,该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与所述卡片(40)的一端接触。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层叠至少两张导电性薄板弹簧,将其一端部固定于可动触点端子而一体化,另一方面,将可动触点固定在自由端侧而一体化,并且利用卡合于所述自由端的卡片使可动接触片沿板厚方向转动而进行驱动,从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
在一张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设置卡合于所述卡片的驱动用弹性舌片,并且在其他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设有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该复位用弹性舌片在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的状态移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状态的过程中,与所述卡片一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
在由三张导电性薄板弹簧构成的可动接触片中的、位于中间的所述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卡片的两侧卡合而进行位置限制的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电性薄板弹簧中的至少任一张导电性薄板弹簧设有弹簧常数调整用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电性薄板弹簧的中间部分别设有大小依次不同、并且呈重合的形状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的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侧,沿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一对可动触点。
6.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磁继电器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接触片。

说明书全文

可动接触片以及具备该可动接触片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动接触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层叠至少两张导电性板簧的可动接触片。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存在如下可动接触片:该可动接触片例如形成层叠三张导电性板簧的弹性接触片4,将其一端铆接固定于第一继电器端子2,另一方面,在作为自由端5的另一端铆接固定触点按钮6(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661,31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然而,在上述可动接触中,促动器13只是单纯地上提弹性接触片4而以,因此若在可动触点6抵接于固定触点3的动作时产生触点熔敷,则需要大的分离,并需要大的消耗电力。
[0007] 另外,如图3、4、5所图示,需要在长方形的弹性接触片4的自由端5固定追加弹性片16,存在部件数量、组装工时多、生产性低这一问题。
[0008] 本发明的可动接触片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耗电力少并且部件数量、组装工时少、生产性高的可动接触片以及具备该可动接触片的电磁继电器。
[0009]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一种可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层叠至少两张导电性薄板弹簧,将其一端部固定于可动触点端子而一体化,另一方面,将可动触点固定在自由端侧而一体化,并且利用卡合于所述自由端的卡片使可动接触片沿板厚方向转动而进行驱动,从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在一张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设置卡合于所述卡片的驱动用弹性舌片,并且在其他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设有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该复位用弹性舌片在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的状态移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状态的过程中,与所述卡片一端接触。
[0011] 发明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在位于外向面侧的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切起有在复位时与所述卡片的一端接触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因此可动接触片不仅被作用拉伸力还被作用扭矩,因此获得即使产生触点熔敷也易于使可动触点分离、且消耗电力少的可动接触片。
[0013] 另外,由于自不同的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分别切出驱动用弹性舌片以及复位用弹性舌片,因此获得部件数量、组装工时少且生产性高的可动接触片。
[0014]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由三张导电性薄板弹簧构成的可动接触片中的、位于中间的所述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卡片的两侧卡合而进行位置限制的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
[0015]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所述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限制可动接触片的宽度方向的晃动,获得动作特性无偏差的可动接触片。
[0016]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所述导电性薄板弹簧中的至少任一张导电性薄板弹簧设有弹簧常数调整用狭缝。
[0017] 根据本实施方式,易于对应顾客的期望,获得设计容易且自由度大的可动接触片。
[0018]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所述导电性薄板弹簧的中间部分别设有大小依次不同、并且呈重合的形状的弯曲部。
[0019] 根据本实施方式,获得如下可动接触片,即使可动接触片的两端被固定而一体化,也会通过吸收、缓和伴随着所述弯曲部弹性变形的应变而具有顺畅的动作特性。
[0020]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层叠的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侧,沿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一对可动触点。
[0021]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成为双触点结构,所以获得接触可靠性高的可动接触片。
[0022] 作为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为了实现所述课题,采用了具备上述可动接触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0023]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位于外向面侧的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切起有在复位时与所述卡片的一端接触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因为在可动接触片不仅作用有拉伸力,还作用有扭矩,所以获得即使产生触点熔敷也易于使可动触点分离、且消耗电力少的可动接触片。
[0024] 另外,由于自不同的导电性薄板弹簧的自由端分别切出驱动用弹性舌片以及复位用弹性舌片,所以具有获得部件数量、组装工时少且生产性高的电磁继电器这一效果。附图说明
[0025] 图1的图1A是使用了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表示自图A的第一实施方式拆卸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 图2的图2A、图2B是表示动作前后的俯视图。
[0027] 图3是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图4是自不同于图3的度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9] 图5是图1B所示的箱形基座的立体图。
[0030] 图6是图1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7的图7A、7B、7C是图3所示的触点机构部的主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0032] 图8的图8A、8B是图3所示的卡片的俯视图、剖视图。
[0033] 图9的图9A、9B是自图1B所示的驱动机构部去除可动触点端子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仰视图。
[0034] 图10的图10A、10B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点机构部的主视图、后视图。
[0035] 图11的图11A、11B是图10所示的触点机构部的仰视图以及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根据图1至图10的附图,说明作为使用了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
[0037]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由箱形基座10、电磁20、转动块30、卡片40、触点机构部50、支承板70、以及盖80构成。
[0038] 如图5所示,所述箱形基座10是俯视时呈方形的浅底的箱形形状,其内部被具有操作用切口部11a的绝缘壁11分隔,形成第一凹部12以及第二凹部13。另外,所述箱形基座10沿其外侧面在上下方向延伸有浅槽14,并且在所述浅槽14a的底面突出设置卡止承受部14b。
[0039] 所述第一凹部12在其底面设有用于支承后述的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a的轴承部16,并且在隔着所述轴承部16而相对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后述的电磁铁块20进行定位的定位凹部17a、17b。另外,在所述第一凹部12的开口缘部设有用于对后述的电磁铁块20的卷线筒21进行定位的切口台阶部18。
[0040] 而且,在所述第二凹部13的开口缘部形成有用于组装后述的触点机构部50的固定触点端子51以及可动触点端子54的端子槽15a、15b。
[0041] 如图6所示,所述电磁铁块20在两端具有凸缘部22a、22b的卷线筒21卷绕线圈23,并且在设于所述卷线筒21的通孔22c中插入铁芯24,在突出的两端部分别铆接固定有轭25、27。所述轭25、27是将分别具有冲切成大致T形的增宽部26、28的板状磁性材料分别弯曲成截面L形而成。在设于所述卷线筒21的凸缘部22a的多个端子孔适当地压入一对线圈端子29、29,并且将所述线圈23的引出线分别扎、焊接于线圈端子29、29。
[0042] 此外,所述凸缘部22a并列设有共计五个端子孔,从而能够符合顾客的需求、规格地适当地选择线圈端子29的根数以及压入位置。另外,所述线圈端子29不必须是单纯的棒状,也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形成大致T形状。
[0043] 所述转动块30通过被一对板状可动铁片31、32夹持永磁体(未图示)并且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转动块主体33而成。在所述转动块主体33的相对的上下面,在同一轴心上突出设置有转动轴部34a、34b,并且在所述转动块主体33的侧面一体成形有驱动用臂部35。所述驱动用臂部35在其前端形成有卡合用爪部36。
[0044] 如图8所示,卡片40在一端侧设有驱动孔41,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卡合孔42。另外,自所述一端侧的相邻的角部向相反方向分别突出设置有驱动用突部43、44,形成俯视下的T形状,并且在所述驱动孔41的缘部突出设置有失效保护用突部45。所述驱动用突部43、44中的一个驱动用突部43的厚度尺寸比另一个驱动用突部44的厚度尺寸大,并形成为不能同时抵接于后述的可动接触片60的形状。
[0045]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触点机构部50由固定触点端子51与可动触点端子54构成。此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将设于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的自由端部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的前端部局部切除的状态进行图示。
[0046] 在所述固定触点端子51,沿宽度方向在其一端侧铆接固定有一对固定触点52、53。
[0047] 另一方面,所述可动触点端子54在其一端侧铆接固定有所述可动接触片60,并且在其下端侧设有操作孔55。所述可动接触片60具有顺次层叠三张第一、第二、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1、65、67而成的结构,并在其自由端部沿宽度方向铆接固定有一对可动触点56、57而一体化。
[0048] 所述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具有自铆接固定的一端部朝向自由端部延伸的弹簧常数调整用狭缝62a,并且为了吸收、缓和转动动作时的伸缩并确保顺畅的动作特性而在其中间部设有大致U形状的弯曲部63a。另外,所述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沿宽度方向将其自由端部分割成三份,在其中央形成驱动用弹性舌片64a,并且在其两侧设有加强用弹性舌片64b、64c。
[0049] 所述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具有自铆接固定的一端部朝向自由端部延伸的弹簧常数调整用狭缝62b,并且为了吸收、缓和转动动作时的伸缩并确保顺畅的动作特性而在其中间部设有大致U形状的弯曲部63b。另外,所述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在其自由端部的中央形成卡合用切口部66a,并且将所述卡合用切口部66a的相对的内侧缘部切起而形成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66b、66c。
[0050] 所述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在其中间部设有用于吸收、缓和转动动作时的伸缩并确保顺畅的动作特性的大致U形状的弯曲部63c。另外,沿宽度方向将所述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切掉中央部的自由端部分割成三份,并且向相同方向进行弯曲,从而形成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67a以及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
[0051] 此外,通过适当地调整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1、65的弹簧常数调整用狭缝62a、62b的宽度尺寸、长度尺寸,能够使弹簧常数变化。因此,具有动作时以及复位时弹簧负载的调整变得容易、设计的自由度大这一优点。
[0052] 如图3所示,所述支承板70的两端部卡止并架设于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缘部。所述支承板70在设于中央的轴承孔71中嵌合所述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b,并且在设于所述轴承孔71的两侧的定位用方形孔72、72中分别嵌合所述轭25、27的增宽部26、28的另一端部26b、28b,从而能够以高的组装精度对所述电磁铁块20以及所述转动块30进行定位。
[0053] 所述盖80呈能够覆盖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部的平面方形状,并自外周缘部的各边向下方侧延伸弹性卡止部81。
[0054] 对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0055] 首先,如图3、图5所示,在设于所述箱形基座10的第一凹部12的底面的定位凹部17a、17b嵌入并定位所述轭25、27的增宽部26、28的一端部26a、28a。而且,通过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切口台阶部18嵌合所述卷线筒21的所述凸缘部22a而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多个部位将所述电磁铁块20定位于所述箱形基座10,所以具有组装精度高这一优点。然后,将固定触点端子51压入并定位于第二凹部13的端子槽15a。
[0056] 另一方面,如图3、图9所示,在可动触点端子54的操作孔55中贯穿卡片40,将所述卡片40组装在铆接固定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54的可动接触片60。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中未图示可动触点端子54。
[0057] 即,如图9所示,向所述卡片40的驱动孔41插入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的驱动用弹性舌片64a,并且利用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的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66b、66c卡合于所述卡片40的两侧而进行位置限制(夹持)。然后,将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67a卡止于所述卡片40的一端部,并且将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分别卡合于所述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3、44,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限制。进而,在所述卡片40的卡合孔42中卡合转动块30的卡合用爪部36,并以该状态插入到所述箱形基座10中。然后,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绝缘壁11的操作用切口部11a中插入所述卡片40,将所述可动触点端子54压入并定位于所述端子槽15b。接着,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轴承部16嵌合所述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a,将所述转动块30支承为能够转动。
[0058] 而且,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缘部卡止并架设支承板70的两端,在其轴承孔71中嵌合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b,并且在其定位用方形孔72、72中分别嵌合轭25、27的增宽部26、28的另一端部26b、28b并进行定位。因此,电磁铁块20与转动块30以高的位置精度定位于箱形基座10,具有不会产生动作特性的偏差这一优点。
[0059] 最后,以覆盖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部的方式将盖80定位,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卡止承受部14b卡止所述盖80的弹性卡止部81,从而完成组装作业。
[0060]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0061] 如图2A所示,转动块30利用永磁体(未图示)的磁力,将可动铁片32的一端部32a吸附于轭25的增宽部26,并且将可动铁片31的另一端部31b吸附于轭27的增宽部28。
因此,经由卡片40,克服弹簧力向可动触点端子54的方向拉动可动接触片60。其结果是,可动触点56、57分别离开固定触点52、53。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A、2B中未图示支承板70。
[0062] 对所述线圈23施加电压而进行励磁,以便产生消除所述电磁铁块20的永磁铁的磁力的方向的磁力。由此,所述转动块30的可动铁片31的一端部31a被向所述轭25的增宽部26吸引,并且所述转动块30的可动铁片32的另一端部32b被向所述轭27的增宽部28吸引,所述转动块30转动。因此,驱动用臂部35按压卡片40,而且,所述可动接触片60的弹簧力经由驱动用弹性舌片64a作用于卡片40,所以卡片40向朝向固定触点端子51的方向滑动移动。其结果是,可动接触片60利用其弹簧力向离开可动触点端子54的方向动作,可动触点56、57分别抵接于固定触点52、53。接着,所述转动块30的可动铁片31的一端部31a被吸附于轭25的增宽部26并且可动铁片32的另一端部32b被吸附于轭27的增宽部28。因此,即使停止对所述线圈23施加电压,所述卡片40的位置也被固定,保持所述可动触点56、57分别与所述固定触点52、53抵接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驱动用突部43与复位用弹性舌片67b之间的距离小于驱动用突部44与复位用弹性舌片67c之间的距离。
[0063] 接着,若对所述线圈23施加与上述相反方向的电压,则可动铁片32的一端部32a被向轭25的增宽部26吸引,并且可动铁片31的另一端部31b被向轭27的增宽部28吸引。因此,转动块30向相反方向转动,利用转动块30的卡合用爪部36拉动卡片40,所述卡片
40向离开固定触点端子51的方向滑动移动。此时,在驱动用突部43抵接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之后,驱动用突部44抵接于复位用弹性舌片67c。即,在自所述可动触点56、57分别与所述固定触点52、53抵接的状态移至所述可动触点56、57分别与所述固定触点52、53分离的状态的过程中,暂时成为卡片40的一端与可动接触片60接触的状态,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不仅被作用拉伸力还被作用扭矩。其结果是,在可动触点56离开固定触点52之后,可动触点57离开固定触点53。
[0064] 因此,具有假设产生了触点熔敷,也易于使可动触点56、57离开固定触点52、53这一优点。
[0065] 如图10、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使T形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3、44成为相同形状这一点、以及使设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前端缘部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的弯折角度不同这一点(图11B)。
[0066] 因此,在图10以及图11A所示的复位时、或者未图示的动作时,即使在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4抵接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c时,驱动用突部43也不抵接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
[0067] 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若将电磁铁块20励磁使转动块30转动从而使卡片40滑动移动,则可动触点56、57经由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而同时抵接于固定触点52、53。
[0068] 接着,若对所述电磁铁块20的线圈23施加与上述相反方向的电压,则转动块30向相反方向转动,卡片40经由所述转动块30的卡合用爪部36向相反方向滑动移动。因此,在所述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3抵接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c之后,驱动用突部44抵接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可动接触片60整体被作用扭矩。因此,成为卡片40的一端与可动接触片60接触的状态,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不仅被作用拉伸力还被作用扭矩。其结果是,在可动触点57离开固定触点53之后,可动触点56离开固定触点52。其结果是,具有即使产生了触点熔敷也易于使可动触电56、57离开固定触点52、53这一优点。
[0069]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0] 本发明的可动接触片、触点机构部并不局限于上述电磁继电器,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电磁开关器。
[0071] 附图标记说明
[0072] 10:箱型基底;
[0073] 11:绝缘壁;
[0074] 11a:操作用切口部;
[0075] 12:第一凹部;
[0076] 13:第二凹部;
[0077] 15a、15b:端子槽;
[0078] 16:轴承部;
[0079] 17a、17b:定位凹部;
[0080] 18:切口台阶部;
[0081] 20:电磁铁块;
[0082] 21:卷线筒;
[0083] 22a、22b:凸缘部;
[0084] 23:线圈;
[0085] 24:铁芯;
[0086] 25、27:轭;
[0087] 26、28:增宽部;
[0088] 29:线圈端子;
[0089] 30:转动块;
[0090] 31、32:可动铁片;
[0091] 33:转动块主体;
[0092] 34a、34b:转动轴部;
[0093] 35:驱动用臂部;
[0094] 36:卡合用爪部;
[0095] 40:卡片;
[0096] 41:驱动孔;
[0097] 42:卡合孔;
[0098] 43、44:驱动用突部;
[0099] 45:失效保护用突部(フールセーフ用突部);
[0100] 50:触点机构部;
[0101] 51:固定触点端子;
[0102] 52、53:固定触点;
[0103] 54:可动触点端子;
[0104] 55:操作孔;
[0105] 56、57:可动触点;
[0106] 60:可动接触片;
[0107] 61: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
[0108] 62a、62b:弹簧常数调整用狭缝;
[0109] 63a、63b、63c:弯曲部;
[0110] 64a:驱动用弹性舌片;
[0111] 64b、64c:加强用弹性舌片;
[0112] 65: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
[0113] 66b、66c: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
[0114] 67: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
[0115] 67a:位置限制用弹性舌片;
[0116] 67b、67c:复位用弹性舌片;
[0117] 70:支承板;
[0118] 71:轴承孔;
[0119] 72:定位用方形孔;
[0120] 80:盖;
[0121] 81:弹性卡止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