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

申请号 CN200610003380.X 申请日 2006-02-07 公开(公告)号 CN1819083A 公开(公告)日 2006-08-16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清水敬一;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开关 装置,其可防止 水 从壳体外部经由操作钮的下侧浸入壳体内部。开关装置(100)具有:开关(11);壳体(1),其内部收纳有开关(11);空心的筒部(7),其设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上下开口并与壳体(1)内部连通;操作钮(6),其设置成 覆盖 筒部(7)的上部开口(7b)并且可以摆动;以及操作杆(12),其贯穿筒部(7)的下部开口(7c)并向壳体(1)的内部延伸,用于将操作钮(6)的动作传递到开关(11);在该开关装置(100)中,在筒部(7)的与操作钮(6)的内侧面(6d)对置的外侧面(7e)上设置有阻止水浸入壳体(1)内部的突起(7d)。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具有:
开关;
壳体,其内部收纳有上述开关;
空心的筒部,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 口,并与壳体内部连通;
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上述筒部的上部开口并且可以摆动;以及
操作杆,其贯穿上述筒部的下部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用于将上 述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开关;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筒部的、与上述操作钮的内侧面对置的外侧面 上,设置有阻止浸入壳体内部的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钮由上述筒部可摆动地支承;
上述突起设置在上述筒部的外侧面中的、通过操作钮的摆动而与该 钮的内侧面接近或分离的外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设置在上述外侧面的上端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分别设置在位于夹着上述筒部的上部开口的两侧的外侧面 上。
5.一种开关装置,具有:
开关;
壳体,其内部收纳有上述开关;
空心的筒部,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 口,并与壳体内部连通;
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上述筒部的上部开口并且可以摆动;以及
操作杆,其贯穿上述筒部的下部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用于将上 述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开关;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筒部的、与上述操作钮的内侧面对置的外侧面 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阻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多个槽。
6.一种开关装置,具有:
开关;
壳体,其内部收纳有上述开关;
空心的筒部,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 口,并与壳体内部连通;
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上述筒部的上部开口并且可以摆动;以及
操作杆,其贯穿上述筒部的下部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用于将上 述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开关;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钮的、与上述筒部的外侧面对置的内侧面 上,设置有阻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突起。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操作可摆动的操作钮(knob)来进行开关切换 的开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浸入壳体内部的防水型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图10是示出在车辆的窗开闭装置(电动车窗装置)中使用的开关装 置100的一例的外观图。1是开关装置100的壳体,其由上壳体1a和下 壳体1b构成。在图10中,下壳体1b仅示出一部分,如图13的剖视图 所示,下壳体1b与上壳体1a的下部嵌合。图10中的1c是形成于下壳 体1b的多个突起,1d是形成于上壳体1a的多个孔,通过突起1c与孔 1d的卡合,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相互固定,从而组装成壳体1。
在壳体1的内部收纳有后述的开关和电路基板等。在壳体1的上部 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盖体的安装部2。3是连接有用于与控制器(图示省 略)连接的电缆的连接器。4是开关的操作钮,其被操作,从而锁定 车辆的各门使其不会打开,或者解除该锁定。5是窗锁开关的操作钮,其 被操作,从而锁定车辆的各窗使其不能开闭或者解除该锁定。6是窗开闭 开关的操作钮,共计设置4个,其在开闭车辆的各窗的情况下被操作。 操作钮4和操作钮6是可摆动的跷跷板型钮,操作钮5是由锁定式按钮 构成的钮。6a是操作钮6的操作部,6b是与操作部6a形成为一体的帽 部,6c是形成于帽部6b的侧壁的孔。在图10中,各操作钮6的孔6c仅 示出1个,然而实际上,在形成有孔6c的侧壁相反侧的侧壁上也形成有 与孔6c相同的孔。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取下4个操作钮6后的状态的外观图。7是设 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1e的筒部,7a是一体形成于各筒部7的外壁的轴部, 7b是在筒部7的上方开口的上部开口。在图11中,各筒部7的轴部7a 仅示出1个,然而实际上,在形成有轴部7a的外壁相反侧的外壁上也一 体形成有与轴部7a相同的轴部。另外,使操作钮6的帽部6b从上方罩 到筒部7上,以便覆盖上部开口7b,并使操作钮6的孔6c与筒部7的轴 部7a嵌合,由此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操作钮6以轴部7a为中心由筒 部7可摆动地支承。
图12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开关装置100上安装有盖体8的状态的 外观图。当开关装置100安装在设置于车辆驾驶席门上的扶手(图示省 略)时,该盖体8覆盖除操作钮4~6以外部分的开关装置100。盖体8 具有凸起部9,通过将从壳体1的安装部2的背侧插装的螺钉(图示省略) 螺合到形成于该凸起部9的螺孔(图示省略)中,来将盖体8安装在开 关装置100上。在盖体8上形成有用于在操作各操作钮6的操作部6a时 插入手指的4个开口8a,操作部6a从各开口8a露出。并且,还形成有 使操作钮4露出的开口8c、和使操作钮5露出的开口8d。由于操作钮4 和操作钮5只需从上方按压即可操作,因而开口8c、8d的开口面积小, 而操作钮6由于需要将手指放在操作部6a上来进行使其放倒或立起的操 作,因而开口8a的开口面积大。
图13是安装有盖体8的开关装置100的剖视图。从图中可知,筒部 7由上下开口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的空心筒部构成。在壳体1的内部配 设有电路基板10,在该电路基板10上安装有开关11。该开关11是窗开 闭用开关,由公知的滑动开关构成。11a是开关11的致动器。12是与操 作钮6连接的操作杆,其贯穿筒部7的下部开口7c并向壳体1的内部延 伸。在操作杆12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12a,通过使开关11的致动器11a 与该凹部12a嵌合,操作钮6的动作通过操作杆12传递到开关11,从而 根据操作钮6的操作位置来切换设置在开关11的内部的接点。
具有与上述开关装置100相同结构的开关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和 专利文献2中进行了描述。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情况:在 相同的开关装置中,用橡胶接点构件的侧壁包围电路基板上的电气部件 端子的钎焊部分,从而在不进行涂敷的情况下实施防水对策。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80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314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86662号公报
在现有的开关装置100中,如图12所示,由于盖体8的开口8a的 开口面积大,因而,例如有时从忘记关闭的窗浸入的雨水、或者在车内 误洒落的饮料等从开口8a流入凹部8b(参照图13)。在该情况下,由于 为了不妨碍手指操作而使凹部8b的容积变得相当大,因而当流入凹部8b 的水量增多时,如图13箭头所示,所流入的水通过盖体8与操作钮6之 间的间隙13、以及操作钮6与筒部7之间的间隙14,从筒部7的上部开 口7b进入筒部7的内部,并通过筒部7的下部开口7c浸入壳体1的内 部。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关于针对这样经由操作钮6的 下侧浸入的水的防水对策,完全没有记载。并且,尽管专利文献3对用 于防止短路的防水对策作了公开,然而在该文献的技术中,对于不使用 橡胶接点的开关装置,不能防止水经由操作钮的下侧浸入壳体内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可防止水从壳体外部 经由操作钮的下侧浸入壳体内部。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有:开关;壳体,其内部收纳有该开关;空 心的筒部,其设置在该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并与 壳体内部连通;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该筒部的上部开口并且可以摆动; 以及操作杆,其贯穿筒部的下部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用于将操作钮 的动作传递到开关;在该开关装置中,在筒部的、与操作钮的内侧面对 置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阻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突起。
通过设置这种突起,从壳体外部通过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浸入 的水在突起的部分被截断,从而阻止该水从筒部的上部开口浸入壳体内 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操作钮由筒部可摆动地支承,上述突起设置在 筒部的外侧面中的、通过操作钮的摆动而与该钮的内侧面接近或分离的 外侧面上。由于操作钮由筒部可摆动地支承,因而在操作钮的内侧面与 筒部的外侧面之间需要用于确保操作钮的摆动的间隙,由于存在该间隙, 水很容易从操作钮的下侧浸入筒部内。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筒部的 与操作钮的内侧面接近或分离的外侧面设置突起,可有效截断经由操作 钮的下侧浸入的水。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把突起设置在上述外侧面的上端位置。在 操作钮由筒部可摆动地支承的情况下,由于由摆动导致的操作钮内侧面 与筒部外侧面接近时的距离越往筒部下部变得越小,因而通过在筒部外 侧面的上端位置设置突起,可使突起的突出量最大,可更有效地阻止水 的浸入。
并且,本发明中的突起可以分别设置在位于夹着筒部的上部开口的 两侧的外侧面。这样,可针对要从操作钮下方两侧浸入壳体内的水实施 防水对策。
并且,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代替上述突起设置上下方向的多个槽。 这样,从壳体外部浸入的水分散至多个槽中,因而在槽内蓄留有少量水。 该蓄留水依靠表面张而保持在槽内,因此对以后浸入的水起到壁的作 用,阻止水从筒部的上部开口浸入壳体内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操作钮的与筒部的外侧面对置的内侧面 设置阻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突起。这样,由于从壳体外部通过操作钮与 筒部之间的间隙浸入的水在突起的部分被截断,因而可阻止水从筒部的 上部开口浸入壳体内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突起或槽来截断从壳体外部经由操作钮的下 侧浸入壳体内部的水,因而可对开关装置实施有效的防水对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取下操作钮后的状态 的外观图。
图2是在相同开关装置上安装有盖体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3是相同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取下操作钮后的状态 的外观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取下操作钮后的状态 的外观图。
图8是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开关装置的一例的外观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取下操作钮后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12是表示在开关装置上安装有盖体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13是安装有盖体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壳体;6:操作钮;6a:操作部6b:帽部6c:孔;6d:内侧 面;6e:突起;6f:突起;7:筒部7a:轴部7b:上部开口;7c:下 部开口;7d:突起;7e:外侧面;7f:突起;7g:突起7h:槽;8:盖 体;10:电路基板;11:开关;12:操作杆;13:间隙;14:间隙;100: 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 对于同一部分赋予同一标号。并且,由于以下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开关 装置100的外观与图10相同,并且,在开关装置100上安装有盖体8的 状态与图12相同,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引用图10和图12。
图1~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在图10中取下4个操作 钮6后的状态的外观图。7是设置于壳体1的上表面1e的筒部,7a是一 体形成于各筒部7的外壁的轴部,7b是在筒部7的上方开口的上部开口。 这里,筒部7的水平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然而筒部7的水平截面形状 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在图1中,各筒部7的轴部7a仅示出1个,然 而实际上,在形成有轴部7a的外壁相反侧的外壁上也一体形成有与轴部 7a相同的轴部。并且,将操作钮6的帽部6b从上方罩到筒部7上,以便 覆盖上部开口7b,并使操作钮6的孔6c与筒部7的轴部7a嵌合,由此 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操作钮6以轴部7a为中心由筒部7可摆动地支 承。以上结构与图11相同。在图1中,与图11的不同点是,在各筒部7 的外侧面7e设置有突起7d。各个突起7d与筒部7一体成型,并且具有 与筒部7的外侧面7e大致相同的宽度,沿与壳体1的上表面1e大致平 行的方向延伸。
图2是安装有盖体8的开关装置100的剖视图。从图中可知,筒部 7由上下开口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的空心筒部构成。在壳体1的内部配 设有电路基板10,在该电路基板10上安装有开关11。该开关11是窗开 闭用开关,由公知的滑动开关构成。11a是开关11的致动器。12是与操 作钮6连接的操作杆,其贯穿筒部7的下部开口7c向壳体1的内部延伸。 在操作杆12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12a,通过使开关11的致动器11a与该 凹部12a嵌合,操作钮6的动作通过操作杆12传递到开关11,从而根据 操作钮6的操作位置来切换设置在开关11内部的接点。以上结构与图13 的相同。
在图2中,上述突起7d设置在筒部7的与操作钮6的帽部6b的内 侧面6d对置的外侧面7e上。由于在操作钮6的内侧面6d与筒部7的外 侧面7e之间必须有用于确保操作钮6的摆动的间隙14,因而,如果不设 置突起7d,从盖体8的开口8a流入凹部8b的水会通过盖体8与操作钮 6之间的间隙13,从操作钮6的下侧进入间隙14,并从筒部7的上部开 口7b进入筒部7内。然而,突起7d在间隙14的上部突出,从间隙14 流到上部开口7b的水的流动被该突起7d截断,因而可阻止从操作钮6 的下侧浸入的水从筒部7的上部开口7b通过下部开口7c进入壳体1内 部。
突起7d可设置在筒部7的外侧面7e的任意位置上,这里,将突起 7d设置在外侧面7e的上端位置。由于操作钮6由筒部7的轴部7a可摆 动地支承,因而如图3的单点划线所示,操作钮6的内侧面6d通过操作 钮6的摆动而与外侧面7e接近或分离。在该情况下,内侧面6d和外侧 面7e接近时的距离越往筒部7的下部变得越小,越往筒部7的上部变得 越大。因此,通过在外侧面7e的上端位置设置突起7d,可使突起7d的 突出量最大,可更加有效地阻止水的浸入。
图4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开关装 置的整体结构与图1~图3所示结构基本相同。该第2实施方式除了第1 实施方式中的突起7d之外,还设置有1个突起7f。即,在筒部7的位于 夹着上部开口7b的两侧的外侧面7e上形成有突起7d、7f。与突起7d一 样,突起7f设置在外侧面7e的上端位置,但突起7f的位置可任意选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针对要从操作钮6的下方两侧(箭头A方向和箭头 B方向)浸入壳体1内的水实施防水对策。
图5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开关装 置的整体结构与图1~图3所示结构基本相同。该第3实施方式除了第2 实施方式中的突起7d、7f之外,在筒部7上又设置有1个突起7g。该突 起7g形成为在设置有突起7d侧的外侧面7e的上端位置与突起7d大致 正交地向上方突出。并且,突起7g具有与图1中说明的突起7d的宽度 大致相同的宽度,沿与壳体1的上表面1e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根据本 实施方式,即使在从操作钮6的下方浸入的水通过了突起7d的情况下, 由于向上方突出的突起7g成为屏障,因而可阻止水从筒部7的上部开口 7b浸入,因而可获得更加有效的防水效果。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 设置有突起7f侧的外侧面7e的上端位置设置与突起7g相同的突起。并 且,在图5中,示出了在图4中的结构上附加突起7g的示例,然而也可 以在图3中的结构上附加突起7g。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外观图,表示取下操 作钮6后的状态。该第4实施方式是在各筒部7中设置多列第1实施方 式中的突起7d。这里,在各筒部7的外侧面形成有3列突起7d,然而突 起7d的数量可任意选定。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水的浸入方向存在多 个突起7d,因而与设置单一突起7d的情况相比,从操作钮6的下方浸入 的水通过筒部7的上部开口7b进入壳体1内部变得更加困难,可获得更 加有效的防水效果。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在筒部7的位于夹着上部开 口7b的两侧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多个突起7d。并且,除了多个突起7d 以外,还可以在筒部7的外侧面的上端位置设置图5中所示的向上方突 出的突起7g。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外观图,表示取下操 作钮6后的状态。该第5实施方式在各筒部7中设置了多个槽7h,以代 替第1和第4实施方式中的突起7d。这些槽7h在筒部7的与操作钮6的 内侧面对置的外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这里,在各筒部7上设置有4 个槽7h,但槽7h的数量可任意选定。根据本实施方式,从操作钮6的下 方浸入的水分散至多个槽7h中,因而在各个槽7h内蓄留有少量水。该 蓄留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在槽7h内,从而对以后浸入的水起到壁的作 用。因此,以后的浸入水在该槽7h中被阻止进一步浸入,从而不会从筒 部7的上部开口7b进入壳体1内部。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筒部7 的位于夹着上部开口7b的两侧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多个槽7h。并且,除 了多个槽7h以外,还可以在筒部7的外侧面的上端位置设置图5中所示 的向上方突出的突起7g。
图8是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开关装 置的整体结构与图1~图3所示结构基本相同。该第6实施方式将用于阻 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突起设置在操作钮侧。即,在操作钮6的与筒部7 的外侧面7e对置的内侧面6d上形成有突起6e。突起6e与操作钮6一体 成型,与在图1中说明的突起7d一样,突起6e具有与筒部7的外侧面 7e大致相同的宽度,沿与壳体1的上表面1e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 突起6e设置在与筒部7的外侧面7e的上端位置对应的位置,但是,突 起6e的位置可任意选定。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针对要从操作钮6的下 方浸入壳体1内的水实施防水对策。
图9是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开关装 置的整体结构与图1~图3所示结构基本相同。该第7实施方式除了图8 中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突起6e以外,在操作钮侧还设置有1个突起6f。 即,在操作钮6的、与筒部7的位于夹着上部开口7b的两侧的外侧面7e 对置的内侧面6d上形成有突起6e、6f。根据本实施方式,可针对要从操 作钮6的下方两侧(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浸入壳体1内的水实施 防水对策。
以上,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即使从窗浸入的雨水或洒落的饮料等 从盖体8的开口8a流入凹部8b,通过突起6e、6f、7d、7f、7g或槽7h, 也能够阻止水经由操作钮6的下方浸入壳体1内部,从而可对开关装置 100实施有效的防水对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列举了把本发明应用于在电动车窗 装置中使用的开关装置10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在门开闭装 置中使用的开关装置等,并且,在应用于在除车载以外的用途的开关装 置中,也可使用本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