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开关

申请号 CN201410157704.X 申请日 2014-04-18 公开(公告)号 CN104112615B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申请人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发明人 国分泰斗;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按压 开关 ,能减薄按压开关的按钮的操作方向上的厚度。所述按压开关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使与固定触点(7a)抵接的可动触点(9a)滑动,进行可动触点(9a)和固定触点(7a)的 接触 或分离,将可动触点(9a)的滑动方向设定为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1方向)的垂直方向(轴线Y方向),与固定触点(7a)抵接的可动触点(9a)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在按钮(8)的按压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滑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按压开关,通过按钮的按压操作,使与固定触点抵接的可动触点滑动,进行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的接触或分离,所述按压开关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可动触点的滑动方向设定为所述按钮的按压方向的直径方向,所述可动触点设在可动盘上,所述可动盘能沿所述直径方向移动,
所述按钮具有沿所述按压方向延伸的脚部,并且在所述脚部的前端侧的所述直径方向的一侧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随着朝向前端,所述直径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倾向,所述按钮被设成使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可动盘抵接,
所述按压开关具备:
第一施加作用部件,对所述按钮施加朝向与所述按压方向相反侧的作用力;以及第二施加作用力部件,对所述可动盘施加朝向所述直径方向的另一侧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设在所述按钮的所述直径方向的一侧,来自所述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钮的所述一侧,
在所述按钮的所述直径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脚部,来自所述第二施加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钮的所述另一侧。

说明书全文

按压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一种按压开关,其构成如下,通过按钮的按压操作使可动盘沿按钮的操作方向移动,设在该可动盘上的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上滑动(例如,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43850号
[0005] 图6是说明专利文献1所代表的现有例子的按压开关的结构的图。
[0006] 在现有例子的按压开关100中,将具有可动触点104a的可动盘104以能沿按钮107的操作方向(图6中的上下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设在通过将盖102和极盘103组装构成的外壳101内。
[0007] 在外壳101内,可动盘104位于按钮107的正下方,通过从弹簧Sp作用的作用,使可动盘104的上部与从按钮107向下方延伸的脚部108A、108B卡合。
[0008] 在按压开关100中,当通过按钮107的按压操作使按钮107向极盘103侧的下方移动时,可动盘104也被按钮107的脚部108A、108B推压并向极盘103侧的下方移动。
[0009] 可动触点104a以从可动盘104的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从与按钮107的操作方向垂直的方向与配置在可动盘104的侧方的固定触点103a压力接触
[0010] 固定触点103a设置在从极盘103向上方延伸的支承壁109上,并且沿支承壁109的长边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以规定长度进行设置。
[0011] 因此,当通过按钮107的按压操作使可动盘104向极盘103侧的下方移动时,可动触点104a边在固定触点103a的表面滑动边向下方移动。
[0012] 在此,在支承壁109上,在极盘103的底壁部103c侧的下部设置有比固定触点103a更向可动盘104侧突出的台阶部109a。因此,当按钮107被从图6的(A)所示的基准位置按下并移动到图6的(B)所示的操作位置时,可动触点104a骑上台阶部109a,由此可动触点104a与固定触点103a的接触状态被解除。
[0013] 此外,在该按压开关100中,可动触点104a骑上台阶部109a,固定触点103a与可动触点104a成为非接触状态,由此,检测到按钮107的操作。
[0014] 在这个以往例子的按压开关100中,使位于按钮107的正下方的可动盘104(可动触点104a)沿与按钮107的操作方向相同的方向进退移动,使可动触点104a与固定触点103a接触或分离。
[0015] 因此,由于需要在外壳101内确保用于按钮107和可动盘104移动的空间,所以按钮107的操作方向上的按压开关100的厚度变厚。

发明内容

[0016] 因此,希望在通过按钮的按压操作使与固定触点抵接的可动触点滑动而进行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接触或分离的按压开关中,能够减薄按钮的操作方向上的厚度。
[0017]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开关,通过按钮的按压操作,使与固定触点抵接的可动触点滑动,进行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的接触或分离,将所述可动触点的滑动方向设定为所述按钮的按压方向的直径方向,所述可动触点设在可动盘上,所述可动盘能沿所述直径方向移动,所述按钮具有沿所述按压方向延伸的脚部,并且在所述脚部的前端侧的所述直径方向的一侧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随着朝向前端,所述直径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倾向,所述按钮被设成使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可动盘抵接,所述按压开关具备: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对所述按钮施加朝向与所述按压方向相反侧的作用力;以及第二施加作用力部件,对所述可动盘施加朝向所述直径方向的另一侧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设在所述按钮的所述直径方向的一侧,来自所述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钮的所述一侧,在所述按钮的所述直径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脚部,来自所述第二施加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钮的所述另一侧。
[0018] 按照本发明,由于与固定触点抵接的可动触点的滑动方向是按钮的按压方向的直径方向,所以无需在按钮的按压方向上确保用于可动触点滑动的空间。因此,与可动触点在按钮的按压方向上滑动的现有的按压开关相比,能够减薄按钮的按压方向上的按压开关的厚度。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说明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图。
[0020] 图2是按压开关的剖面图。
[0021] 图3是按压开关的剖面图。
[0022] 图4是按压开关的剖面图。
[0023] 图5是说明按压开关的动作的图。
[0024] 图6是说明现有例子的按压开关的图。
[0025] 附图标记
[0026] 1    开关装置
[0027] 2    按压开关
[0028] 4    摇动开关
[0029] 5    外壳
[0030] 6    盖
[0031] 7    极盘
[0032] 7a   固定触点
[0033] 8    按钮
[0034] 9    可动盘
[0035] 9a   可动触点
[0036] 61   支承壁部
[0037] 62   开口
[0038] 71   端子保持部
[0039] 72   下盖部
[0040] 73   突出部
[0041] 74   台阶部
[0042] 74a   倾斜面
[0043] 75   引导板
[0044] 75a   卡合槽
[0045] 76   止动件
[0046] 77    保持部
[0047] 78    突起
[0048] 81    按压部
[0049] 82    引导壁
[0050] 83    脚部
[0051] 83a   引导突起
[0052] 83b   引导槽
[0053] 91   主体部
[0054] 92   抵接部
[0055] 93   腕部
[0056] 93a   卡合部
[0057] 94   突起
[0058] 95   弹簧保持部
[0059] 95a   收容槽
[0060] 95b   弹簧保持孔
[0061] 612~615   侧壁
[0062] 612a、615a  引导槽
[0063] 612b、613b  卡合部
[0064] 614a   引导突起
[0065] 616   安装壁
[0066] 810   上壁部
[0067] 811   周壁部
[0068] 821、822   壁部
[0069] 822a    开口部
[0070] 831     前端部
[0071] 831a    倾斜部
[0072] P     抵接点
[0073] Sp、Sp1、Sp2、Sp3  弹簧
[0074] X    轴线
[0075] X1   轴线
[0076] Y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下面,以设置在开关装置1中的按压开关2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78] 图1是说明开关装置1的结构的图。图1的(A)是开关装置1的立体图,图1的(B)是对开关装置1中的按压开关2部分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0079] 图2是用图1的(A)中的A面切断按压开关2的剖面图。
[0080] 图3是按压开关2的剖面图,图3的(A)是图2的A-A剖面图,图3的(B)是图2的B-B剖面图,图3的(C)是图3的(A)的A-A剖面图。
[0081] 图4是按压开关2的剖面图,图4的(A)是图2的C-C剖面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A-A剖面图,图4的(C)是说明在极盘7的上表面露出的固定触点7a、7b的图,图4的(D)是图4的(C)的B-B剖面图。
[0082] 另外,图4的(C)相当于在图4的(A)中省略了可动盘9和弹簧Sp2的图示的图,在极盘7的上表面露出的固定触点7a、7b上标注了剖面线进行表示。
[0083]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根据需要将图1的(A)中的盖6侧表述为“上方”,将极盘7侧表述为“下方”,将按压开关2侧表述为“前方”,将摇动开关4侧表述为“后方”。
[0084] 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1在将盖6和极盘7组装构成的外壳5中具备多个开关2、3、4。
[0085] 开关2是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而导通或断开的按压开关(以下称为按压开关2),按压开关2包括按钮8、通过按钮8操作的可动盘9、设在可动盘9上的可动触点9a、以及设在极盘7上的固定触点7a。
[0086] 按钮8在从盖6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筒状的支承壁部61上以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0087] 在按压开关2中,当对按钮8进行按压操作时,可动盘9通过从按钮8延伸的脚部83沿与按钮8的操作方向(轴线X方向)垂直的方向(轴线Y方向)移动,此时,设在可动盘9上的可动触点9a在固定触点7a的上表面上滑动,由此按压开关2被导通或断开。
[0088] 如图2所示,按钮8具有将按压开关2导通或断开时被按压的按压部81,该按压部81具有:上壁部810,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以及周壁部811,沿整个周长包围上壁部810的周缘。
[0089] 在周壁部811的内侧设有:引导壁82,对按钮8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以及脚部83,将按钮8的操作传递给可动盘9。按钮8在盖6侧的支承壁部61插入引导壁82和周壁部811之间的状态下由支承壁部61支承。
[0090]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承壁部61以包围设于盖6的开口62的方式从盖6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承壁部61具有:侧壁部612、613,沿开口62的侧边缘在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侧壁部614、615,沿开口62的侧边缘在开关装置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延伸。
[0091] 侧壁部612、613被设成相互平行,所述侧壁部612、613的后方侧的端部彼此之间通过侧壁部615连接。
[0092] 在侧壁部613的前端,用于安装后述的心形凸轮25的板簧26的安装壁616被设在比侧壁部613更向内侧偏移的位置,通过所述安装壁616连接侧壁部613和侧壁部614。
[0093] 安装壁616被设成与侧壁部612、613平行,在安装壁616和侧壁部612之间确保有能插入后述的脚部83的空间S1,并且在安装壁616和按钮8的周壁部811之间形成有能收容心形凸轮25的销27和板簧26的空间S2。
[0094] 如图3的(A)所示,按钮8具备的引导壁82具有壁部821和壁部822、823,所述壁部821沿支承壁部61的后方侧的侧壁部615配置,所述壁部822、823从所述壁部821的两端沿与壁部821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导壁82在剖面视图中呈コ形。
[0095] 在壁部821的长边方向的中途位置设有向侧壁部615侧的后方突出的突起821a,在按钮8被组装到盖6上的状态下,该突起821a与设于侧壁部615的内侧面的引导槽615a卡合。
[0096] 按钮8侧的突起821a和侧壁部615侧的引导槽615a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按钮8被按压并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时,突起821a沿引导槽615a移动,由此,按钮8的后方侧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被引导。
[0097] 壁部822、823在支承壁部61的侧壁部612、613的内侧分别沿所述侧壁部612、613延伸,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壁部822、823的方式设有开口部822a、823a。
[0098] 所述开口部822a、823a沿侧壁部612、613的上下方向以规定长度h(参照图3的(C))形成。在将按钮8组装到盖6上的状态下,设于支承壁部61的侧壁部612、613的内侧面的卡合部612b、613b位于所述开口部822a、823a。
[0099] 如图2所示,在实施方式中,弹簧Sp1、Sp2的作用力作用在按钮8上,按钮8始终被施加朝向从支承壁部61脱落的方向(图中的上方)的作用力。
[0100] 因此,在将按钮8向极盘7侧的下方按压的力未作用在按钮8上时,通过支承壁部61侧的卡合部612b、613b与开口部822a、823a的下边缘(当是图2时,是开口部822a的下边缘822a1)卡合,就能阻止按钮8从支承壁部61脱落。
[0101] 另外,在侧壁部612、613上,开口部822a、823a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h(参考图3的(C))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操作按钮8使其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卡合部612b、613b也不会与开口部822a的上边缘822a2产生干扰。因此,在按钮8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时,该按钮8的移动不会被支承壁部61侧的卡合部612b、613b阻碍。
[0102] 如图3的(A)所示,在壁部822的前端一体地形成有在剖面视图中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脚部83。
[0103] 如图2所示,所述脚部83朝向极盘7侧的下方以直线状的方式延伸,在按钮8被支承壁部61支承的状态下,脚部83的前端部831在外壳5内与可动盘9抵接。
[0104] 如图3的(A)所示,在所述脚部83的与侧壁部612相对的相对面上设有与该侧壁部612的引导槽612a卡合的引导突起83a,在脚部83的与侧壁部614相对的相对面上设有与该侧壁部614的引导突起614a卡合的引导槽83b。
[0105] 脚部83侧的引导突起83a和引导槽83b与支承壁部61侧的引导槽612a和引导突起614a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按钮8被按压并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时,脚部83侧的引导突起83a和支承壁部61侧的引导突起614a分别沿引导槽612a、83b移动,由此,脚部83(按钮8的前方侧)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被引导。
[0106] 在此,在开关装置1中,从按钮8向极盘7侧的下方延伸的脚部83与按钮8的操作联动,在轴线X1(参照图2)的轴向上进退移动。当按钮8被向极盘7侧的下方按下时,脚部83向与按钮8相同的方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在与可动盘9抵接的前端部831,使可动盘9沿轴线X1的垂直方向(轴线Y方向)移动。
[0107] 因此,此时当脚部83以相对于轴线X1倾斜的状态移动时,由于脚部83的前端部831与后述的可动盘9的抵接点P在轴线X1的直径方向(轴线Y方向)上偏离,所以轴线Y方向上的可动盘9的位置从本来应在的位置离开。
[0108] 在实施方式中,分别设有两个分别由引导突起83a、614a和引导槽612a、83b构成的引导机构,防止在按钮8的按压操作时脚部83以相对于轴线X1倾斜的状态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
[0109] 如图2所示,在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的按钮8的后方侧,在引导壁82的内侧,以向极盘7侧的下方突出的方式设有弹簧支承部24。
[0110] 弹簧Sp1的一端以从外侧套在弹簧支承部24上的方式安装在弹簧支承部24上,该弹簧Sp1的另一端以从外侧套在与盖6一体形成的弹簧支承部64上的方式安装在弹簧支承部64上。
[0111] 弹簧Sp1沿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方向)设置,使按钮8从支承壁部61脱落的方向(图中的上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按钮8上。
[0112] 从按钮8向极盘7侧的下方延伸的脚部83位于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的按钮8的前方侧。
[0113] 所述脚部83沿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1方向)设置,并且设置成与沿轴线X设置的弹簧Sp1平行。
[0114] 脚部83比周壁部811更向极盘7侧的下方突出,在贯穿盖6的开口62的前端部831上设有与可动盘9的抵接部92抵接的倾斜面831a。
[0115] 在脚部83上,倾斜面831a设置在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该倾斜面831a相对于按钮8的操作方向(轴线X1)倾斜规定度θ。
[0116] 因此,随着朝向极盘7侧的下方,脚部83的前端部831侧的、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变窄,脚部83使设于其前端部831的倾斜面831a从开关装置1的上下方向的上侧抵接在可动盘9的抵接部92上。
[0117] 可动盘9被设置成通过设于极盘7上的端子保持部71在按钮8的操作方向(轴线X、X1方向)的垂直方向(轴线Y方向)上能进退移动,当脚部83沿按钮8的操作方向(轴线X、X1方向)移动时,脚部83的倾斜面831a和可动盘9的抵接部92的抵接点P的位置在轴线Y方向上变化,由此,轴线Y方向上的可动盘9的位置与按钮8的操作联动而发生变化。
[0118] 如图1所示,可动盘9具有在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主体部91,在该主体部91的长边方向的前方侧的一侧91a设有前述的脚部83抵接的抵接部92。
[0119] 抵接部92以从主体部91的一侧91a向前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具有比主体部91的宽度W1窄的宽度W2。
[0120] 如图2所示,抵接部92的前端侧的上表面在剖面视图中成为形成弧形外周的抵接面92a,脚部83的倾斜面831a从上方侧抵接在该抵接面92a上。
[0121] 如图1的(B)以及图4的(A)所示,在抵接部92的两侧设有从主体部91的一侧91a向与抵接部92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腕部93、93。
[0122] 腕部93、93是在主体部91的长边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柱状部件,在腕部93、93的前端部,以向主体部9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卡合部93a、93a。
[0123] 在主体部91的、与抵接部92相反侧的另一侧91b上设有圆柱形状的突起94。该突起94从主体部9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开关装置1的后侧突出,在其外周上外嵌安装有弹簧Sp2的一端。
[0124] 所述弹簧Sp2的另一端外嵌到设于极盘7侧的保持部77上的突起78上,在将可动盘9组装到极盘7上时,弹簧Sp2以压缩状态被设在主体部91和保持部77之间。
[0125] 此时,通过从弹簧Sp2施加的作用力,可动盘9被向开关装置1的前方侧按压,使所述腕部93、93的卡合部93a、93a与引导板75、75的卡合槽75a、75a卡合,阻止可动盘9从引导板75、75脱落。
[0126] 在此,可动盘9的抵接部92因从弹簧Sp2作用的作用力,从轴线Y方向抵接在脚部83的倾斜面831a上,弹簧Sp2施加边使按钮8向图中的上侧移动边使倾斜面831a和抵接部92的抵接点P的位置向开关装置的前方侧(图中左侧)移动的方向的作用力。
[0127] 因此,在按钮8的设有脚部83的前方侧,在使按钮8向图中的上方向(从支承壁部61脱落的方向)移动的方向上作用有弹簧Sp2的作用力。
[0128] 在实施方式中,在脚部83的前端部831的前方侧,沿该前端部831设有支承壁部614b。该支承壁部614b在支承壁部61的侧壁部614的延长上延伸到外壳5内,防止脚部83的前端部831侧因使可动盘9的抵接部92与倾斜面831a压力接触的弹簧Sp2的作用力而相对于轴线X1倾斜。此外,该支承壁部614b还作为脚部83沿轴线X1方向进退移动时的引导件发挥作用。
[0129] 如图2所示,主体部91的极盘7侧的下部形成为中空,在主体部9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弹簧保持部95。在弹簧保持部95的中央部,沿主体部91的宽度方向形成有收容槽95a,在该收容槽95a内收容有可动触点9a。
[0130] 可动触点9a是通过将一张金属板弯折而形成的,在剖面视图中具有大致U形的形状,如图4的(B)所示,在可动触点9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使弹簧Sp3卡合的凹部9a1。
[0131] 从弹簧保持部95向下方突出的弹簧Sp3的一端抵接于该凹部9a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该弹簧Sp3的另一端插入设于弹簧保持部95的圆筒形状的弹簧保持孔95b中。
[0132] 可动触点9a通过收容在弹簧保持孔95b中的弹簧Sp3能沿上下方向移动,通过从该弹簧Sp3作用的作用力,使可动触点9a的下表面与设于极盘7侧的固定触点7a、7a压力接触。
[0133] 如图4的(C)所示,在极盘7上,固定触点7a、7a被设置成在开关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相互平行,所述固定触点7a、7a在可动盘9的移动方向(轴线Y方向)上以直线状的方式延伸。
[0134] 固定触点7a、7a通过嵌件成型,与极盘7的端子保持部71形成为一体,在端子保持部71上,固定触点7a、7a在突出部73的上表面露出,所述突出部73从端子保持部71的上表面71a向上方突出。
[0135] 端子保持部71载置在下盖部72的上表面上,嵌件成型在端子保持部71上的固定触点7a、7a与设在端子保持部71内的其他布线部件一样,与载置在下盖部72上表面上的未图示的印刷基板连接。
[0136] 如图4的(C)所示,设有固定触点7a、7a的突出部73在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与所述固定触点7a、7a沿相同方向以直线状的方式延伸。
[0137] 在该突出部73的后方侧(图4的(C)中为右侧)的延长上,保持所述弹簧Sp3的另一端的保持部77以与突出部73向相同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
[0138] 在突出部73的保持部77侧设有比突出部73更向按钮8侧的上方突出的台阶部74。台阶部74在固定触点7a、7a之间向与所述固定触点7a、7a相同的方向延伸,在俯视时为矩形形状。
[0139] 在该台阶部74的前方侧(图中左侧)的端部上设有随着朝向前方侧从突出部73起的高度变低的倾斜面74a,当通过按钮8的操作使可动盘9(可动触点9a)向保持部77侧(图中右侧)移动时,可动触点9a通过倾斜面74a骑上台阶部74,由此,可动触点9a被配置在从固定触点7a仅向上方侧离开规定高度ha的位置(参考图4的(D))。
[0140] 如图4的(C)所示,在开关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触点7a的两侧,设有引导可动盘9的轴线Y方向的移动的一对引导板75、75。
[0141] 引导板75、75被设成沿可动盘9的移动方向(轴线Y方向)相互平行,从端子保持部71的前方侧(图中左侧)的端部71b到保持部77的附近的范围内设成直线状。
[0142] 引导板75、75以从极盘7的端子保持部7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引导板75、75的上端部设有止动件76、76,所述止动件76、76用于阻止配置在引导板75、75之间的可动盘9向图中的上侧脱落。
[0143] 在引导板75、75上,止动件76、76设在保持部77侧的后方,在与所述引导板75、75的止动件76、76邻接的前方侧设有卡合槽75a、75a,设在所述可动盘9的腕部93、93的卡合部93a、93a与所述卡合槽75a、75a卡合。
[0144] 下面说明按压开关2的动作。
[0145] 图5是说明按压开关2的动作的图。图5的(A)是表示将按钮8配置在基准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的(B)是表示按钮8配置在被向极盘7侧的下方按压后的操作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的(C)是图5的(A)中的A-A剖面图。图5的(D)是图5的(B)的B-B剖面图。
[0146] 如图5的(A)、图5的(C)所示,在按钮8配置在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在轴线Y方向上,设于按钮8的脚部83的倾斜面831a在离保持部77最远的位置与可动盘9的抵接部92抵接。
[0147] 从该状态起,当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使按钮8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时(参照图中的箭头A1),按钮8的脚部83也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参照图中的箭头A2)。
[0148] 这样,由于脚部83的前端部831的宽度W随着朝向图中上侧而变宽,所以随着脚部83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可动盘9的移动方向(轴线Y方向)上的、倾斜面831a与可动盘9的抵接部92的抵接点P向图中右方向移动。
[0149] 由此,由于可动盘9被脚部83(倾斜面831a)按压而向保持部77侧(图中箭头A3方向)移动,所以设置在该可动盘9上的可动触点9a边在固定触点7a的上表面上滑动,边向图中右方向(图中箭头A4方向)移动。
[0150] 在极盘7(端子保持部71)上设有比固定触点7a更向按钮8侧的上方突出的台阶部74,该台阶部设在靠向固定触点7a、7a之间的保持部77的位置。因此,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而向图中右侧移动的可动触点9a最后登上设于台阶部74的倾斜面74a,并骑上台阶部74,因为可动触点9a骑上台阶部74,所以可动触点9a配置在从固定触点7a离开的位置上(参照图4的(D)、图5的(D))。
[0151] 在此,在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2中,在脚部83的长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心形凸轮25。该心形凸轮25具有设置在脚部83的凸轮槽28和与凸轮槽28卡合的锁销27,锁销27被设置成贯穿安装壁616(参照图3的(A)、图3的(B)),并且通过从设于安装壁616的板簧26作用的作用力,锁销27的一端侧与凸轮槽28压力接触。
[0152] 在实施方式中,当按钮8被按压操作而被向极盘7侧的下方按压时,设于安装壁616上的锁销27和凸轮槽28在上下方向(轴线X1方向)上相对移动,锁销27的、与凸轮槽28抵接的抵接位置沿图5的(A)中箭头a所示的轨迹变化。
[0153] 在使按钮8向图中下方移动后,当解除按钮8的按压操作时,按钮8因从弹簧Sp1、Sp2作用的作用力而被向图中上侧施加作用力,因此,心形凸轮25的卡合部29从图中下方向与锁销27卡合,按钮8的上侧的移动被限制(参照图5的(B))。
[0154] 因此,当对位于基准位置的(参照图5的(A))按压开关2的按钮8按下一次时,锁销27与卡合部29卡合,按钮8被保持在操作位置(参照图5的(B)),所述操作位置配置在比基准位置更靠极盘侧的下方。
[0155] 在此,按钮8的脚部83具有两个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分别由引导突起83a、614a以及引导槽612a、83b构成(参照图3的(A))。通过这些引导机构,轴线X1方向上的移动被引导,因此在按钮8的按压操作时,脚部83不会在相对于轴线X1倾斜的状态下向极盘7侧的下方移动。
[0156] 当将位于图5的(B)所示的操作位置的按钮8向极盘7的下方按压时(图5的(B)、参照图中箭头B1),锁销27和凸轮槽28在上下方向上(轴线X1方向)相对移动,锁销27和卡合部29的卡合被解除。
[0157] 此时,通过设于凸轮槽28的倾斜,在轴线Y的轴向上,锁销27与卡合部29的位置错开,因此在按下按钮8后,当解除按钮8的按压操作时,锁销27的、与凸轮槽28抵接的抵接位置沿图5的(B)中箭头b所示的轨迹变化。
[0158] 由此,按钮8向从支承壁部61脱落的方向(图中的上方向)移动,恢复到图5的(A)所示的基准位置。
[0159] 此时,由于按钮8的脚部83向图中的上侧移动,所以伴随着该脚部83的移动,被弹簧Sp2施加作用力的可动盘9与脚部83的抵接点P向可动盘9的移动方向(轴线Y方向)的左侧移动。
[0160] 这样,设于可动盘9的可动触点9a边在台阶部74的上表面上滑动边向图中左侧移动(参照图中箭头B2)。当到达未设有台阶部74的位置时,由于弹簧Sp3的作用力,可动触点9a在与固定触点7a压力接触的状态下,在固定触点7a的上表面上滑动。
[0161] 此外,在可动触点9a与固定触点7a接触的时刻,固定触点7a、7a通过可动触点9a被连通,因此,按压开关2变成断开状态。
[0162] 另外,当按钮8从图5的(B)所示的操作位置移动到图5的(A)所示的基准位置时,在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的按钮8的后方侧作用有来自弹簧Sp1的作用力,所述弹簧Sp1介于与盖6一体形成的弹簧支承部64和盖6侧的弹簧支承部24之间,在按钮8的前方侧作用有来自弹簧Sp2的作用力,弹簧Sp2对脚部83抵接的可动盘9施加作用力。
[0163] 在实施方式中,作用在按钮8的后方侧的弹簧Sp1的作用力与作用在前方侧的弹簧Sp2的作用力被设定成大致相同。因此,按钮8能够向图中的上侧移动而不会相对于轴线X1倾斜。
[0164]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使与固定触点7a抵接的可动触点9a滑动而进行可动触点9a和固定触点7a的接触或分离的按压开关2中,将可动触点9a的滑动方向设定成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的直径方向(轴线Y方向)。
[0165] 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与固定触点7a抵接的可动触点9a的滑动方向是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的直径方向(轴线Y方向),因此,无需在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上确保用于可动触点9a滑动的空间。
[0166] 由此,与可动触点在按钮的按压方向上滑动的现有的按压开关相比,能减薄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上的按压开关2的厚度。
[0167] 可动触点9a设置在能在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的直径方向(轴线Y方向)上移动的可动盘9上,按钮8具有在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上延伸的脚部83,并且在脚部83的前端部831,在可动盘9的移动方向(轴线Y方向)的一侧设有随着朝向前端,轴线Y方向的宽度W具有变窄倾向的倾斜面831a(倾斜部),按钮8被设成使倾斜面831a与可动盘9抵接。
[0168] 如果这样构成,则当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按钮8的脚部83向按钮8的按压方向(轴线X、X1方向)侧移动时,设于脚部83的倾斜面831a与可动盘9的抵接点P向可动盘9的移动方向(轴线Y方向)的一侧位移,使可动盘9向一侧移动。
[0169] 因此,通过以使设于脚部83的倾斜面831a与可动盘9抵接的方式进行设置的简单结构,就能将按钮8在按压方向(轴线X1方向)上的移动转换为可动盘9的、相对于按压方向的直径方向(轴线Y方向)的移动,并且使与固定触点7a抵接的可动触点9a在直径方向上滑动。
[0170] 在此,可动盘9具有抵接部92,倾斜面831a与抵接部92的外周抵接,该抵接部92的外周面(抵接面92a)在轴线Y方向的剖面视图中呈弧形,倾斜面831a与抵接部92的外周面点接触。
[0171] 由此,能够降低通过按钮8的按压操作向按钮8的操作方向侧移动的脚部83(抵接面831a)使可动盘9移动时的摩擦阻力,所以能平滑地进行按压开关2的按钮8的按压操作。
[0172] 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具备:弹簧Sp1(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对按钮8施加朝向与按压方向相反侧的作用力;以及弹簧Sp2(第二施加作用力部件),对可动盘9施加朝向按压方向的直径方向(轴线Y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作用力。将弹簧Sp1设在按钮8的直径方向上的一侧,对按钮8的一侧施加来自弹簧Sp1的作用力,在按钮8的另一侧设有脚部83,在按钮8的另一侧施加来自弹簧Sp2的作用力。
[0173] 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调整弹簧Sp1和弹簧Sp2的作用力,使作用在按钮8的直径方向上的一侧的作用力和作用在另一侧的作用力相同,在按钮向按压方向移动时,能够很好地防止按钮8在相对于按压方向倾斜的状态下移动。
[0174] 由于能够很好地防止按钮8相对于按压方向倾斜而对按钮8的移动产生障碍,所以能抑制因对按钮的移动产生障碍而导致的按压开关的动作不良。
[0175] 此外,在按钮8因弹簧Sp1和弹簧Sp2的作用力从图5的(B)所示的操作位置恢复到图5的(A)所示的基准位置时,也能使作用于开关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的按钮8的前方侧和后方的作用力相同,所以能够在使按钮8保持平状态的状况下返回到基准位置。
[0176] 此外,在使具有可动触点104a的可动盘104向按钮107的按压方向移动并使与固定触点103a抵接的可动触点104a滑动的结构的现有的按压开关(参照图6)中,为了均匀按压可动盘104并使其移动,在按钮107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有脚部108A、108B。
[0177] 因此,为了确保针对从脚部108A、108B作用的按压力的强度,可动盘104的大小必然变大。
[0178] 如果是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构成,则脚部83按压可动盘9的位置仅是抵接部92的一个位置,因此,与现有例子的按压开关相比,能够减小可动盘9的大小。由此,能够使按压开关2的大小比现有的按压开关小。
[0179] 此外,通过可动盘9小型化,外壳5内的布局自由度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通过伴随可动盘9小型化的外壳5的小型化,能够减少按压开关2的制作所必须的材料,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