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064047.X 申请日 2013-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3295814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1
申请人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森幸治; 藤井雄一;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开关 装置,防止 水 从壳体的背侧浸入到内部。开关装置具备:操作钮(21~26); 电路 基板 (6),其设有随着操作钮(21~26)的操作被切换的触点部;壳体(1),其在上侧设置有操作钮(21~26),在下侧具有开口部(15),并且在内部收纳有电路基板(6);以及盖体(9),其嵌合于壳体(1)的开口部(15)并封闭该开口部(15),在壳体(1)的 侧壁 (1a~1d)的下端部,沿着侧壁(1A~1D)而与壳体(1)一体地形成有薄壁的 铰链 部(41~44)及与铰链部(41~44)连续的凸缘部(31~34),在铰链部(41~44)处弯折凸缘部(31~34),利用凸缘部(31~34) 覆盖 壳体(1)与盖体(9)之间的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具备:
操作部;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有触点部,所述触点部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被切换;
壳体,所述壳体在上侧设有操作部,在下侧具有开口部,并且在内部收纳有所述电路基板;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嵌合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并封闭该开口部,
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下端部,沿着所述侧壁而与壳体一体地形成有薄壁的铰链部以及与该铰链部连续的凸缘部,
使所述凸缘部在所述铰链部处弯折,利用所述凸缘部覆盖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四个侧壁的下端部,
在将各凸缘部弯折的状态下,所述各凸缘部的端部与相邻的侧壁的凸缘部的端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凸缘部的端部彼此重叠的部分形成有薄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凸缘部弯折的状态下,所述铰链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向侧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侧壁突出的所述铰链部的上表面成为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设有具有弹性的钩部,将弯折的所述凸缘部钩挂于所述钩部来进行固定。

说明书全文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防止浸入的结构的防水型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机动车中具备用于进行车窗的开闭控制的动车窗开关。一般来说,动力车窗开关具备:能够摆动自如的操作钮,其以手操作;电路基板,其设有触点部,所述触点部输出与该操作钮的操作相应的信号;壳体,其收纳该电路基板;以及盖体,所述盖体嵌合于该壳体的下侧的开口部以覆盖该开口部。
[0003] 对于这样的动力车窗开关,从敞开的车窗进入的雨水或洒出的饮料等(下面,将这些统称为“水”)有时会浸入到壳体内。并且,浸入到壳体内的水附着于电路基板,导致电气回路的短路和触点部的腐蚀等,成为开关误动作的原因。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用于防止这样的水的浸入的结构。
[0004] 在专利文献1中,动力车窗开关具备使在下壳体(盖体)的侧面设置的突起与在上壳体的侧面设置的孔嵌合的结构,在这样的动力车窗开关中,设有包围上壳体的侧面的孔的肋部,通过该肋部将从上壳体的上表面顺着侧面流下的水引导到下方并排出。然而,在该结构中,在从上壳体的上表面流下的水的量大的情况下,水越过肋部并流到孔的附近,因此存在着因毛细现象导致水从孔中浸入的危险。
[0005] 作为上述情况的对策,在专利文献2中,在下壳体(盖体)的侧面的突起周边设置从上壳体的侧面离开的凹部,在下壳体的突起周边与上壳体的孔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隔。由此,即使水流到上壳体的孔附近,由于所述间隔的存在,因而阻止了因毛细现象使水浸入到容器内的情况。
[0006]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动力车窗开关设有:檐部,其遮盖在壳体侧部配备的连接器的上方;上部阻水壁,其立起设置在檐部的前缘;以及侧部阻水壁,其遮盖连接器的两侧方。在该开关中,将来自壳体的上方的水用檐部接住并利用上部阻水壁向侧部阻水壁引导,使其沿侧部阻水壁流下,从而防止水流入连接器侧。
[0007] 像这样,以往提出有多种防止从上方流下的水从壳体的侧面浸入到壳体内部的技术。然而,向壳体内浸入的水中不仅有从壳体的侧面浸入的水,还有从壳体的背侧浸入的水。壳体的背侧由盖体封闭,不过由于在壳体与盖体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水因毛细现象经由该间隙而浸入到内部。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585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20468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048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能够防止水从壳体的背侧浸入到内部。
[0012] 在本发明中,开关装置具备:操作部;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有触点部,所述触点部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被切换;壳体,所述壳体在上侧设有操作部,在下侧具有开口部,并且在内部收纳有电路基板;以及盖体,所述盖体嵌合于该壳体的开口部并封闭该开口部,其中,在壳体的侧壁的下端部,沿着侧壁而与壳体一体地形成有薄壁的铰链部及与该铰链部连续的凸缘部,使凸缘部在铰链部处弯折,利用凸缘部覆盖壳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
[0013] 根据这样的结构,壳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被凸缘部覆盖,因此能够借助凸缘部阻止流向壳体的背侧的水因毛细现象而从上述间隙浸入到壳体内部的情况。而且,凸缘部与铰链部一起一体地形成于壳体,并且凸缘部仅弯折即可,所以,与用其他部件将壳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密封的情况相比,具有组装作业简单、部件数量也较少即可的优点。
[0014]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凸缘部分别形成于壳体的四个侧壁的下端部,在将各凸缘部弯折的状态下,使各凸缘部的端部与相邻的侧壁的凸缘部的端部重叠。由此,凸缘部的端部重叠,从而水在该端部处不易浸入,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效果。
[0015] 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各凸缘部的端部彼此重叠的部分形成薄壁部。由此,端部的重叠部分不会变厚,因此能够抑制开关装置的高度增加。
[0016]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将凸缘部弯折的状态下,铰链部相对于壳体的侧壁向侧方突出。由此,从侧壁突出的铰链部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能够防止顺着壳体的侧壁流下的水流向壳体的背面。
[0017] 在该情况下,优选从侧壁突出的铰链部的上表面成为倾斜面。由此,顺着壳体的侧壁流下的水沿铰链部的倾斜面容易向侧方排出,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水流向壳体背面。
[0018]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盖体设置具有弹性的钩部,将弯折的凸缘部钩挂于该钩部来进行固定。由此,仅通过将凸缘部弯折并钩挂于钩部,就能够简单地固定凸缘部,因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高效化。
[001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防止水从壳体的背侧浸入到壳体内部的开关装置。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0021] 图2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从A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0022] 图3是在图1的开关装置中拆下操作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3] 图4是从背侧观察图3的立体图。
[0024] 图5是收纳有电路基板的壳体和盖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5] 图6是从背侧观察在壳体中装配有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 图7是示出在图6中将凸缘部弯折的状态的图。
[0027] 图8是图7的X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8] 图9是图7的X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9] 图10是铰链部的放大剖视图。
[0030] 图11是将凸缘部弯折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0031]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铰链部的放大剖视图。
[0032] 标号说明
[0033] 1:壳体;
[0034] 1a~1d:侧壁;
[0035] 6:电路基板;
[0036] 7:触点部;
[0037] 9:盖体;
[0038] 15:开口部;
[0039] 21~26:操作钮;
[0040] 31~34:凸缘部;
[0041] 31a~34a、31b~34b:薄壁部;
[0042] 41~44:铰链部;
[0043] 41a~44a:倾斜面;
[0044] 92:钩部;
[0045] 100: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部分或者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箭头所示的“U”表示上方,“D”表示下方,“F”表示前方,“B”表示后方。
[0047] 附图所示的开关装置100是车辆用的动力车窗开关,例如,开关装置100安装于在驾驶席的车的内侧设置的扶手部(省略图示)。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100具备壳体1和设于该壳体1的上侧的多个操作钮21~26。操作钮21~26是本发明中的“操作部”的一例。
[0048] 壳体1形成为箱形,具有四个侧壁1a~1d(参照图4)。壳体1的下侧开口,在该开口部15如图2和图7所示地嵌合有盖体9。通过盖体9将壳体1的开口部15封闭。
[0049] 操作钮21~24采用能够以轴20为中心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筒部10。在开闭驾驶席、副驾驶席、左后部座席、右后部座席各自的车窗的情况下操作这些操作钮。
[0050] 操作钮25为按压型的钮,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筒部11。在禁止和解除禁止副驾驶席和后部座席的车窗的开闭的情况下操作该操作钮25。
[0051] 操作钮26为跷跷板型的钮,其采用能够以未图示的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筒部12。在对各座席的门进行定或解锁的情况下操作该操作钮26。
[0052] 操作钮21~26的结构和动作相对于现有结构没有变化,与本发明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53] 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上表面,在筒部10的附近的两个部位设有槽部13。这些槽部13是用于将从上方落到壳体1的水排出的排水槽。因此,槽部13的一端向侧方敞开。
[0054] 如图2所示,在壳体1的内部收纳有电路基板6。在电路基板6的上表面安装有触点部7,所述触点部7随着操作钮21~26的操作被切换。在此,触点部7由在容器内收纳有触点的滑动开关等构成,不过也可以在电路基板6直接形成触点部。在电路基板6的下表面安装有连接器8。在连接器8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连接端子
[0055] 如图5所示,盖体9具备板状的基座90以及与该基座90一体地形成的连接器罩91。在基座90的背面一体地形成有多个钩部92,在基座90的侧面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突起
93。而且,基座90沿其周缘具有缺口部94,并且所述基座90在连接器罩91的位置具有供连接器8贯通的透孔95。缺口部94是为了在将盖体9与壳体1嵌合时缓和两者的间隙处的毛细现象而设置的。
[0056]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壳体1的侧壁1d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卡合部14。而且,虽未图示,在壳体1的侧壁1b的内侧也形成有多个与卡合部14相同的卡合部。将盖体9嵌合于壳体1的开口部15,并使盖体9的突起93与壳体1的卡合部14卡合,从而如图6所示地将盖体9固定于壳体1。此时,如图2所示,连接器8贯通盖体9的透孔95并被收纳在连接器罩91内。
[0057] 连接器8与具备用于从开关装置100向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发送信号的线缆的连接器(省略图示)连接。由此,触点部7的与操作钮21~26的操作相应的输出信号经由线缆被发送到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进行车窗的开闭控制等。
[0058]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1的侧壁1a~1d的下端部,沿着侧壁1a~1d而与壳体1一体地形成有薄壁的铰链部41~44以及与这些铰链部连续的凸缘部31~34。铰链部41~44及凸缘部31~34与壳体1一起由树脂成型而成。
[0059] 图10是图3中的凸缘部32的B方向侧的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在壳体1的侧壁1b的下端部,与侧壁1b连续地形成有铰链部42,并与该铰链部42连续地形成有凸缘部32。壳体1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薄壁的铰链部42具有弹性。在铰链部42的上表面形成有圆弧状的倾斜面42a和切口42b。如图3所示,在其他铰链部41、43、44也同样地形成有圆弧状的倾斜面41a、43a、44a和切口(省略图示)。
[0060] 如图3所示,凸缘部32与铰链部42均被设置成遍及侧壁1b的F-B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在凸缘部32的B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薄壁部32a,在凸缘部32的F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薄壁部32b。其他凸缘部31、33、34也同样地与铰链部41、43、44均被设置成遍及侧壁1a、1c、1d的大致全长范围(参照图4)。
[0061] 在图10中,当将凸缘部32以铰链部42的切口42b的部位为中心沿Z方向弯折180°时,成为图11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铰链部42相对于壳体1的侧壁1b向侧方突出宽度w。而且,突出的铰链部42的上表面成为倾斜面42a。凸缘部32的薄壁部32a与相邻的侧壁1a(图3)的凸缘部31的薄壁部31b重叠(详细内容后述)。
[0062] 如图7所示,其他凸缘部31、33、34也同样地在铰链部41、43、44处被弯折180°。弯折的各凸缘部31~34被钩挂在盖体9设置的钩部92从而被固定。钩部92与由树脂构成的基座90一体地形成且具有弹性。
[0063] 图8是将图7的X部放大的图。钩部92具备爪部92a,在该爪部92a形成有倾斜面92b。通过将在铰链部43处被弯折的凸缘部33从钩部92的上方沿倾斜面92b压入,从而如图9所示地凸缘部33的端缘被钩挂于爪部92a,凸缘部33被固定于基座90。
[0064] 在图7的状态下,图5所示的盖部9的缺口部94由凸缘部31~34覆盖,并且,在将盖体9与壳体1嵌合时所产生的盖体9的外周面与壳体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也由凸缘部31~34覆盖。而且,在凸缘部31的两端部形成的薄壁部31a、31b与在凸缘部34、32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的薄壁部34a、32a重叠。并且,在凸缘部33的两端部形成的薄壁部33a、33b与在凸缘部34、32的另一侧的端部形成的薄壁部34b、32b重叠。即,在将各凸缘部弯折的状态下,各凸缘部的端部与相邻的侧壁的凸缘部的端部重叠。
[0065] 由以上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开关装置100通过下述方式组装起来:在将电路基板6从壳体1的开口部15插入并固定后,利用盖体9将开口部15封闭,然后将各凸缘部31~34在各铰链部41~44处弯折并钩挂于盖体9的钩部92来进行固定(参照图5~图7)。
[0066]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由凸缘部31~34覆盖壳体1与盖体9之间的间隙(参照图7),因此能够借助凸缘部31~34阻止流向壳体1的背侧的水从上述间隙因毛细现象而浸入到壳体1内部的情况。而且,凸缘部31~34与铰链部41~44一起一体地形成于壳体
1,并且凸缘部31~34仅弯折即可,与用其他部件将壳体1与盖体9之间的间隙密封的情况相比,具有组装作业简单、部件数量也较少即可的优点。
[0067]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弯折的各凸缘部31~34的端部与相邻的侧壁的凸缘部的端部重叠,因此水不易在凸缘部31~34的端部浸入,能够提高防水效果。
[0068]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凸缘部31~34的端部彼此重叠的部分形成有薄壁部31a~34a、31b~34b,因此端部的重叠部分不会变厚,能够抑制开关装置100的高度。另外,由于各凸缘部31~34的厚度相同,因此只要使薄壁部31a~34a、31b~34b各自的厚度为薄壁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的一半,就能够使各凸缘部31~34的面处于同一面。
[006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各凸缘部31~34弯折的状态下,铰链部41~44向壳体1的侧壁1a~1d的侧方突出(参照图1、图11)。因此,从侧壁1a~1d突出的铰链部41~44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能够防止顺着侧壁1a~1d流下的水流向壳体1的背面。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排水用的槽部13,因此,虽然从该槽部13排出的水沿侧壁1a~
1d流下,但是由铰链部41~44阻止了该水流向壳体1的背面。
[007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壳体1的侧壁1a~1d突出的铰链部41~44的上表面成为倾斜面41a~44a。因此,在图11中,顺着侧壁1b流下的水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沿倾斜面42a容易地向侧方排出。沿其他侧壁流下的水也是同样的。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流向壳体1的背面。
[0071]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9设有多个具有弹性的钩部92,将凸缘部31~34钩挂于所述钩部92进行固定。由此,仅将凸缘部31~34在铰链部41~44处弯折并钩挂于钩部92,就能够简单地固定凸缘部31~34。由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高效化。
[0072] 在本发明中,除了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够采用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遍及壳体1的开口部15的大致整周地设置凸缘部31~34,不过也可以仅在需要隔水的部位设置凸缘部。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遍及侧壁1a~1d的大致全长范围地连续设置铰链部41~44,不过也可以隔开间隔地跳开设置各铰链部。
[007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示出了凸缘部31~34的端部彼此重叠的例子,不过也可以采用凸缘部31~34的端部彼此不重叠的例子。而且,不限于图11那样的凸缘部31、32的薄壁部31b、32a的厚度均等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图12那样的薄壁部31b、32a形成为锥状的结构(其他薄壁部也是同样的)。
[007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示出了通过使在盖体9的基座90的侧面设置的突起93与在壳体1的侧壁1b、1d的内侧设置的卡合部14卡合,从而将盖体9固定于壳体1的示例。也可以取代该结构,与以往相同地,通过使在盖体9的基座90的侧面设置的突起93与在壳体1的侧壁设置的孔(省略图示)卡合而将盖体9固定于壳体1。在该情况下,作为防止水从孔浸入的对策,可以采用例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那样的方案。
[007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示出了将弯折的凸缘部31~34钩挂于在盖体9(基座90)设置的钩部92进行固定的示例。也可以取代该结构,在盖体9设置销(图示省略),并且在凸缘部31~34设置孔(图示省略),通过在将凸缘部31~34弯折后将盖体9的销压入到凸缘部31~34的孔中而将凸缘部31~34固定于盖体9。或者也可以通过粘接或热熔敷将凸缘部31~34固定于盖体9。
[007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列举了具备六个操作钮21~26的开关装置100为例,不过操作钮的数量也可以是六个以外。另外,操作钮的结构也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具备旋转式的操作钮的开关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007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开关装置100列举了车辆用的动力车窗开关为例,不过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在用于车辆以外的用途的开关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