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

申请号 CN200610078168.X 申请日 2006-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0456402C 公开(公告)日 2009-01-28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山克也;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开关 装置,其可防止 水 从壳体外部经由操作钮的下侧浸入壳体内部。该开关装置具有:开关(13);壳体(1),其内部收纳有开关(13);空心的筒(7),其一体地设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操作钮(6),其设置成 覆盖 上述筒(7)的上部开口(7b)并且可以摆动;以及操作杆(12),其贯穿筒(7)的下部开口(7c)并向壳体(1)的内部延伸,用于将操作钮(6)的动作传递给开关(13),在该开关装置中,在壳体(1)上表面的筒的周围设置有凹部(9),在凹部(9)的筒(7)侧设置有覆盖凹部(9)的一部分的盖体(10)。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具有: 开关; 壳体,其内部收纳有上述开关; 筒,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并与上述壳体的内部连通; 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上述筒的开口并可以摆动;以及 操作杆,其从上述操作钮贯穿上述筒的开口并向上述壳体的内部延伸,用于将上述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开关,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上面的上述筒的附近设置有使壳体的侧面侧的端部敞开的凹部; 在上述凹部的上述筒侧,设置有覆盖凹部一部分的檐状的盖体,该盖体挡住从凹部流向筒与操作钮之间间隙的上升流, 所述盖体的与所述筒相反侧的端部配置在比上述操作钮的端部靠近上述筒侧的位置, 使上述凹部的与上述筒相反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操作钮的端部靠近与上述筒相反侧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操作可摆动的操作钮(knob)来进行开关的切 换的开关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防止浸入壳体内部的防水型开关装 置。

背景技术

图6表示在车辆的窗开闭装置(电动车窗装置)中使用的现有开关 装置5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51是开关装置50的壳体,其内部收纳有 后述的开关和电路基板等。56是窗开闭开关的跷跷板型操作钮,其是在 开闭车辆的各窗的情况下被操作。56a是操作钮56的操作部,56b是与 操作部56a形成为一体的帽部,56c是形成于帽部56b的侧壁的孔。57 是设置在壳体51的上表面51e并与其形成一体的筒,57a是设置在该筒 57的外壁的轴。使操作部56的帽部56b从上方罩到筒57上,并使操作 钮56的孔56c与筒57的轴57a嵌合,从而,操作钮56以轴57a为中心 可摆动地支承在筒57上。54是窗开关的按压锁定型操作钮,其被操作, 从而锁定车辆的各窗使其不会打开或者解除该锁定。该开关装置50安装 在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座的车上的扶手(图示省略)时,除操作钮54、 56的部分以外,都用图7所示的盖体61覆盖
图7是在开关装置50上安装了盖体61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从图中可知,筒57由在上下开口并与壳体51的内部连通的空心的筒构 成。在壳体51的内部配设有电路基板64,在该电路基板64上安装有开 关63。该开关63是窗开闭用开关,由公知的滑动开关构成。63a是幵关 63的致动器。62是与操作钮56连接的操作杆,其贯穿筒57的下部开口 57c并向壳体51的内部延伸。在操作杆62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62a,通 过使开关63的致动器63a与该凹部62a嵌合,从而,操作钮56的动作 通过操作杆62传递到开关63,根据操作钮56的操作位置来切换设置在
幵关63内部的接点。Q是操作钮56的转动中心,图6所示的轴57a相当 于该位置。在盖体61上,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操作钮56的操作部56a时 插入手指的开口61a,操作部56a从该开口 61a露出。
具有与上述开关装置50相同结构的开关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和专 利文献2中进行了描述。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情况:在相 同的开关装置中,用橡胶接点构件的侧壁包围电路基板上的电气部件端 子的钎焊部分,从而在不进行涂敷的情况下实施防水对策。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8-180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314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卜86662号公报
在上述开关装置50中,盖体61的开口 61a的开口面积较大,以使 其不会给将手指放在操作钮56的操作部56a上来进行放倒或立起的操作 带来妨碍。因此,如图7所示,有时,从忘记关闭的车窗浸入的雨水、 在车内误洒的饮料等(以下,将这些统称为"水")从开口 61a流入凹部 61b。在该情况下,当流入凹部61b的水量很大时,该流入的水如图7的 箭头所示,通过凹部61b的底壁61f与操作钮56的帽部56b之间形成的 间隙65,在操作钮56的帽部56b与筒57的侧壁57e之间形成的间隙66 内上升,然后从筒57的上部开口57b流入筒57的内部,从筒57的下部 开口 57c浸入壳体51的内部。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关于针对这样经由操作钮56 的下侧浸入的水的防水对策,完全没有记载。并且,尽管专利文献3公 开了用于防止短路的防水对策,然而在该文献的技术中,对于不使用橡 胶接点的开关装置,不能防止水经由操作钮的下侧浸入壳体的内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可防止水从壳体外 部经由操作钮的下侧浸入壳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有:开关;壳体,其内部收纳有该开关;筒, 其设置在该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并与壳体的内部
连通;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该筒的开口并可以摆动;以及操作杆,其 从该操作钮贯穿筒的开口并向壳体的内部延伸,可将操作钮的动作传递 到开关,在该开关装置中,在壳体的上表面的筒的附近设置有使壳体的 侧面侧的端部敞开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上述筒侧,设置有覆盖凹部一 部分的檐状的盖体,该盖体挡住水从凹部流向筒与操作钮之间间隙的上 升流,所述盖体的与所述筒相反侧的端部配置在比上述操作钮的端部靠 近上述筒侧的位置,使上述凹部的与上述筒相反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 操作钮的端部靠近与上述筒相反侧的位置。
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即使水从壳体外部流向操作钮的下侧,由于 该水进入凹部,并通过盖体可阻止水从凹部向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上 升,因此,可以防止水通过筒的开口浸入壳体的内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盖体的与筒相反侧的端部, 位于比操作钮的端部更靠近筒侧的位置。
如果这样设置,由于水不会通过盖体的上表面流向筒侧并进入凹部, 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水通过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浸入壳体 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水从壳体外部流向操作钮的下侧,虽然进入凹部, 但由于通过盖体可阻止从凹部向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上升,因此,可 以防止水通过筒的开口浸入壳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从相同开关装置取下操作钮后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在相同开关装置中安装了盖体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4是在相同开关装置中安装了盖体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操作钮摆动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开关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相同开关装置中安装了盖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壳体;le:壳体的上表面;6:操作钮;6g:操作钮的前端部;7: 筒;7b:筒的上部开口; 7c:筒的下部开口; 9:凹部;10:盖体:10a-盖体的与筒相反侧的端部;12:操作杆;13:开关;100: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 对同一部分赋予同一符号。
图1是表示利用在电动车窗装置中的开关装置100的一例的外观图。
1是开关装置100的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有后述的开关和电路基板等。壳
体1的下面侧开口,通过嵌合未图示的下盖将其封闭。在壳体1的前面
和后面设置有安装凸缘8,用于将图3的盖体11安装在壳体1上,在各 安装凸缘8上形成有孔8a。
4是窗锁定开关的按压锁定型操作钮,其被操作,从而锁定车辆的各 窗使其不能开闭,或者解除该锁定。6是窗开闭开关的跷跷板型操作钮, 共计设置2个,在开闭车辆的各窗的情况下被操作。6a是操作钮6的操 作部,6b是与操作部6a形成为一体的帽部,6c是形成于帽部6b的侧壁 的孔。在图1中,各操作钮6的孔6c只表示出一个,然而实际上,在与 形成有孔6c的侧壁相反侧的侧壁上也形成有与孔6c相同的孔。
图2是表示在图1中取下操作钮4、 6后的状态的外观图。7是设置 在壳体1的上表面le的、用于安装图1的操作钮6的筒,7a是形成于各 筒7的外壁并与其成为一体的轴,7b是在筒7的上方开口的上部开口。 这里,筒7的水平截面的形状是大致矩形,然而筒7的水平截面的形状 也可以是圆形或其它形状。在图2中,使图1的操作钮6的帽部6b从上 方罩到筒7上,以便覆盖筒7的上部开口 7b,并通过使操作钮6的孔6c 与筒7的轴7a嵌合,从而操作钮6以轴7a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持在筒7 上。5是设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le上的、用于安装图1的操作钮4的筒。
9是设置在壳体1上表面le的筒7的一部分(前侧)的附近的凹部, 其以比操作钮6宽一些的宽度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壳体1的侧 面侧的端部9e敞开。在凹部9的筒7侧设置有覆盖凹部9的一部分且由 檐状的突起构成的盖IO,其向前方突出,这些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幵关装置100上安装了盖体11的状态的外 观图。当将开关装置100安装在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座的车门上的扶手(图
示省略)时,该盖体11覆盖除操作钮4、 6之外的开关装置100。 lld是
用于将盖体11安装在扶手上的钩片。在盖体11的背面,设置有前端形
成有螺孔的凸台(boss)(图示省略),以对应图1的壳体1的安装凸缘8, 在使各凸台对准各安装凸缘8的状态下,通过使螺栓(图示省略)贯穿 各安装凸缘8的孔8a并螺合在各凸台的螺孔上,从而将盖体11安装在 壳体1上。
在盖体11的大约中央位置,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操作钮6的操作部6a 时插入手指的2个开口 lla,操作部6a从各开口 lla露出。并且,还形 成有使操作钮4露出的开口 1 lc。由于操作钮4只需从上方按压即可操作, 因而开口 llc的开口面积较小,而操作钮6由于需要将手指放在操作部 6a上来进行使其放倒或立起的操作,因而开口 lla的开口面积较大。在 开口 lla的下方,形成有收纳操作钮6和筒7的凹部llb。
图4是在开关装置100安装了盖体11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从图可知,筒7由在上下开口并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空心的筒构成。在 壳体1的内部配设有电路基板14,在该电路基板14上安装有开关13。 该开关13是窗开闭用开关,由公知的滑动开关构成。13a是开关13的致 动器,12是与操作钮6连接的操作杆,其贯穿筒7的下部开口 7c并向壳 体1的内部延伸。在操作杆12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12a,其通过使开关 13的致动器13a与该凹部12a嵌合,操作钮6的动作通过操作杆12传递 到开关13,从而根据操作钮6的操作位置来切换设置在开关13内部的接 点。Q是操作钮6的旋转中心,图l所示的轴7a相当于该位置。
凹部9的与筒7相反侧的侧面9a,随着接近筒7而斜着向下倾斜, 筒7侧的侧面9b与筒7的前面7e处于同一铅垂面。凹部9的与筒7相 反侧的端部9c,比盖体11的底壁llf的端部llg位于更靠近与筒7相反 侧的位置,该端部llg与操作钮6的帽部6b的前端部6g和该前端部6g 隔开间隙15并对置。盖10的与筒7相反侧的端部10a,比盖体11的端 部llg和操作钮6的前端部6g位于靠近筒7侧的位置。g卩,凹部9的没 有被盖10覆盖的开口 9d和斜面9a位于间隙15的正下方。
图4是操作钮6没有摆动的状态,即操作钮6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操作钮6的帽部6b的下端部6e,位于盖体11的下端部lie 与盖10之间。为了打开车窗,使操作部6a放倒,当使操作钮6如图5 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时,操作钮6的下端部6e远离盖 体ll的下端部lle,进入凹部9中,到达盖10下方的位置。凹部9的斜 面9a以预定的曲率弯曲,使其与上述摆动时的操作钮6的前端部6g的 轨迹大致平行。并且,为了关闭车窗,使操作部6a立起,当使操作钮6 如图5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沿顺时针方向摆动时,操作钮6的下端部 6e远离盖10,位于盖体11的下端部lie的上方。操作钮6的前端部6g 与盖体11的端部llg之间的间隙15设定得较大,使向上述两个方向进 行摆动操作时不会产生障碍,即在向两个方向摆动时,操作钮6和盖体 ll都不会接触
在操作钮6位于图4的中立位置时,间隙15在整个上下方向形成为 最小,并具有恒定的宽度,当操作钮6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沿顺 时针方向摆动时,间隙15随着朝向上方就稍微变宽。此外,操作钮6如 图5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时,盖体11的端部llg与操 作钮6的前端部6g上下错开而变得不再对置,间隙15变宽较多。
在上述开关装置100中,当从忘记关闭的窗浸入的雨水、或在车内 误洒的饮料等(以下,将这些统称为"水")从盖体11的开口 lla大量 地流入凹部llb时,该水如图4的箭头所示,通过间隙15,从凹部llb 流出。进而,流出的水的大部分,如粗箭头所示那样,从正下方的凹部9 的开口9d流入内部,沿斜面9a流下去,冲撞侧面9b并上升,进一步冲 撞盖10并朝向斜面9a流去,这样在凹部9内进行涡状流动。即,水从 凹部9流向筒7与操作钮6之间的间隙16的上升流,被盖10挡住。然 后,在凹部9内对流的水,不会从盖10上升,而从凹部9的敞开的端部 9e (图1)被排出到外部。并且,当在凹部9的端部9e附近的底部预先 形成朝向外侧倾斜地下降的斜面时,能够使凹部9内的水沿该斜面顺畅 地排出。
此外,从凹部lib流出后的水中的极小部分,如细箭头所示朝与凹 部9相反侧流去,冲撞壳体l的阶梯壁lf后返回,进入凹部9并如上所
述那样向外部排出,然后沿阶梯壁If向侧方流动并从壳体1的端部向外 部排出。
如上所述,即使水从壳体1的外部通过间隙15不断流向操作钮6的 下侧,该水进入凹部9,但由于通过盖10阻止其从凹部9向操作钮6与 筒7之间的间隙16上升,因此,可以防止水通过筒7的上部开口 7b、下 部开口 7c并浸入壳体l的内部。
此外,通过使盖10的端部10a位于比操作钮6的前端部6g靠近筒7 侧,水不会沿着盖10的上表面朝向筒侧流去,而是流入凹部,并且,通 过使凹部9的端部9c位于比操作钮6的前端部6g和盖体11的端部llg 靠近与筒7相反侧,由于水从间隙15直接流入凹部9,因此,更加可靠 地防止水通过操作钮6与筒7之间的间隙16并浸入壳体1的内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的上表面le的筒7的一部分(只是 前侧)的附近设置凹部9,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筒的前侧以 外部分的附近位置设置凹部,此外,也可以在筒的整个一周都设置凹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列举了把本发明应用于电动车窗 装置中的开关装置10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能应用在门开闭装置中使 用的开关装置等,并且,在应用于车载以外用途的开关装置中,也可使 用本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