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调整装置

申请号 CN201010121153.3 申请日 2010-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1797899B 公开(公告)日 2014-12-03
申请人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氏本卓志; 中平宏; 岛濑裕志; 川崎智广; 木原佑基;
摘要 一种动 力 座椅的调整装置,包括:倾斜调整用的转动式操作 开关 (6)、滑动调整用的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倾动及上下动调整用的多个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转动式操作开关形成为环状,座椅靠背按照转动式操作开关的转动方向能够前后倾动,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配置在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中横过其中心的 位置 ,动力座椅按照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按入部位的操作能够前后动,所述多个按钮式操作开关配置在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中位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两侧的位置,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按照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按入能够升降。由此,能够消除在操作上发生的混乱。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座椅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进行座椅靠背的倾斜、座椅整体的滑动、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以及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各调整,其包括:
倾斜调整用的转动式操作开关
滑动调整用的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
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其中,
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形成为环状,座椅靠背按照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转动方向能够前后倾斜,
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在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中配置为横过该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中心,并且占据了呈向前后方向伸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区域,所述动力座椅按照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按入部位的操作能够前后滑动,
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配置在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中位于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两侧的位置,座垫前部和座垫后部按照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按入能够升降,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其中央部凹陷,其两侧部以各自的端部相对于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上端位于上方的状态分别倾斜,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以其沿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延伸的端部的高度与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所述端部的高度基本相同、且沿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延伸的所述端部的相反侧的沿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延伸的端部的高度与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上端的高度基本相同的状态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转动方向来接通的前倾用按压开关以及后倾用按压开关;
按照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按入部位的操作来接通的前动用按压开关以及后动用按压开关;
按照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按入来接通的座垫前部的上升用按压开关、座垫前部的下降用按压开关、座垫后部的上升用按压开关、以及座垫后部的下降用按压开关。

说明书全文

座椅的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动力座椅通过电动机致动器能够进行座椅整体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调整、座椅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倾动(tilting))调整、座椅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上下动(lifting))调整、以及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倾侧(倾斜(reclining))调整。此外,动力座椅中,还有能够进行座椅靠背的腰靠(lumbar support)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调整或头枕的上下方向的升降调整等的动力座椅。另外,有时也将上述的座椅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调整称为前倾动,将上述的座椅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调整称为后倾动,将座椅整体的上下方向的升降调整称为上下动。
[0003] 上述的动力座椅中,各调整通过开关操作予以进行。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88718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动力座椅中,通过一个的操作转盘的转动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倾斜调整;通过转盘的前后方向的滑动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调整;通过转盘的上下方向的滑动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上下高度调整。
[0004] 另外,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动力座椅中,通过转盘的向前斜上方的滑动操作可以进行使座椅在向前方滑动的过程中还向上方移动的调整;通过转盘的向前斜下方的滑动操作可以进行使座椅在向前方滑动的过程中还向下方移动的调整。此外,通过转盘的向后斜上方的操作可以进行使座椅在向后方滑动的过程中还向上方移动的调整;通过转盘的向后斜下方的操作可以进行使座椅在向后方滑动的过程中还向下方移动的调整。
[0005]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2642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一种动力座椅。即,该动力座椅通过一个的转盘的前后方向的滑动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调整;通过转盘的上下方向的滑动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调整;通过转盘的右转的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前倾斜调整;通过转盘的左转的操作可以进行座椅的后倾斜调整。
[0006] 上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动力座椅例如在由一家人使用汽车(车辆)的情况下,由于乘员的就座位置基本确定,因此,座椅的滑动、倾动、上下动等调整的利用频度不高。与此相对,座椅的倾斜调整则较频繁地被利用,例如,在停车休息时,为了能够松弛身体而使座椅靠背大幅度后倾,之后在进行驾驶前使座椅恢复原状等。
[0007] 上述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动力座椅中,均由一个的转盘的转动操作、滑动操作等来进行各调整。因此,有时会令使用者在操作上发生混乱,例如,会发生如下问题:原来想进行倾斜操作,却错误地进行了滑动或倾动或上下动等操作。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上述问题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
[0009]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将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的调整操作和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上下动等调整操作予以明确区分,以提高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调整的操作性。
[0010] 本发明所涉及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用于进行座椅靠背的倾斜、座椅整体的滑动、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以及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各调整,其包括:倾斜调整用的转动式操作开关;滑动调整用的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形成为环状,座椅靠背按照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转动方向能够前后倾斜,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在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中配置为横过该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中心,并且占据了呈向前后方向伸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区域,所述动力座椅按照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按入部位的操作能够前后滑动,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配置在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中位于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两侧的位置,座垫前部和座垫后部按照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按入能够升降,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其中央部凹陷,其两侧部以各自的端部相对于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上端位于上方的状态分别倾斜,所述调整座垫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及所述调整座垫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以其沿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延伸的端部的高度与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所述端部的高度基本相同、且沿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延伸的所述端部的相反侧的沿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延伸的端部的高度与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上端的高度基本相同的状态倾斜。
[0011] 根据本发明,能够消除在操作上发生的混乱,并且能够提高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调整的操作性。附图说明
[0012]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0013] 图1B是所述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0014] 图2A是图1A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0015] 图2B是图1A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的左侧视图。
[0016] 图3A是图1A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上设置的印刷基板的立体图。
[0017] 图3B是表示省略了操作开关的状态下的所述印刷基板的立体图。
[0018] 图4A是表示省略了盒主体的状态下的有关图1A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0019] 图4B是表示省略了盒主体的状态下的有关图1A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0020] 图5是图1B的Ⅰ-Ⅰ线的剖视图。
[0021] 图6是图1B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4]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动力座椅1(以下有时会将动力座椅简称为座椅)的立体图。该座椅1中,采用了电动机等致动器(未图示),通过驱动该致动器可以进行座椅靠背3的前后方向的倾动(倾斜)调整(参照箭头A)、以及座椅整体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调整(参照箭头B)。
[0025] 另外,该座椅1中,还可以进行座垫2的前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倾动)调整(参照箭头C)、以及座垫2的后部的上下方向的升降(上下动)调整(参照箭头D)。此外,该座椅1中,还可以进行座椅靠背3的腰靠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调整(参照箭头E)、头枕4的上下方向的升降调整(参照箭头F)等。
[0026] 所述座椅1的座垫2的侧面上设置有倾斜调整用的转动式(dial-type)操作开关6、滑动调整用的交互转换式(seesaw-type)操作开关7、倾动调整用的按钮式操作开关8A、
8B、上下动调整用的按钮式操作开关9A、9B。
[0027] 通过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操作转动式操作开关6,座椅靠背3就沿前后方向(箭头A的方向)被倾动(倾斜)调整。
[0028] 通过沿箭头b的方向对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进行按入操作,座椅1其整体就沿前后方向(箭头B的方向)被滑动调整。
[0029] 通过沿箭头c的方向对倾动调整用的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进行按入操作,座垫2的前部就沿上下方向(箭头C的方向)被升降(倾动)调整。
[0030] 通过沿箭头d的方向对上下动调整用的按钮式操作开关9A、9B进行按入操作,座垫2的后部就沿上下方向(箭头D的方向)被升降(上下动)调整。
[0031] 如图1A至图6所示,座椅1的调整装置设置有开关设置盒10。开关设置盒10包括下面开口的呈横宽方形箱状的盒主体11、和将该盒主体11的下面予以封闭的底盖12。
[0032] 底盖1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控制部件等用的印刷基板13。如图3A、图3B所示,该印刷基板13上设置有按照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前部7a的按入操作来接通的前动用按压开关15A、和按照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后部7b的按入操作来接通的后动用按压开关15B。按压开关15A和按压开关15B配设在与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中心位置G相对称的位置上。
[0033] 另外,印刷基板13上设置有按照倾动调整用的按钮式操作开关8A的按入操作来接通的倾动上升用按压开关16A、和按照按钮式操作开关8B的按入操作来接通的倾动下降用按压开关16B。
[0034] 另外,印刷基板13上设置有按照上下动调整用的按钮式操作开关9A的按入操作来接通的上下动的上升用按压开关17A、和按照按钮式操作开关9B的按入操作来接通的上下动的下降用按压开关17B。
[0035] 另外,印刷基板13上,在稍离开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中心位置G的位置设置有按照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向一方向的转动(正转(右转))操作来接通的前倾用按压开关14A、和按照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向反方向的转动(逆转(左转))操作来接通的后倾用按压开关14B。这些按压开关14A、14B配设在与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中心位置G等距离的位置上。
[0036] 另外,印刷基板13上设置有基于交互转换操作开关20的操作而接通的前后动用按压开关21A、21B。交互转换操作开关20是使座椅靠背3的腰靠在前后方向(图7中箭头E的方向)移动以进行位置调整的开关。另外,印刷基板13上安装有按照多个操作按钮22至25的操作来接通的按压开关22A至25A。操作按钮22至25是在记忆座椅1的滑动位置等时被操作的开关。
[0037] 此外,印刷基板13上设置有继电器26、蜂鸣器27、连接器28A、28B等。按压开关14A等的信号信息通过与连接器28A、28B连接的配线被送到控制致动器的控制电路等。
[0038] 如图5及图6所示,呈环状亦即圆筒状的转动式操作开关6设置在盒主体11的上面。该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下部与从盒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而形成的环状突部11a嵌合。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周槽6a与形成在环状突部11a的外周面上的外周突起11b嵌合,由此,转动式操作开关6可转动地且不能脱离地保持在盒主体11的环状突部11a上。
[0039] 在盒主体11的环状突部11a的内侧设置有转动板35。环状突部11a的上端部上架设有顶板部11c,转动板35配置在顶板部11c的下侧。转动板35具有轴部35a,该轴部35a与顶板部11c的中心孔11d嵌合。由此,转动板35在平面上可转动地被支撑于顶板部11c中。
[0040] 转动板35具有呈向一方向伸长形状的主体部,在该转动板35的主体部的一端上形成有凹部35b,该凹部35b具有向上开口的槽。该凹部35b中卡合有形成在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周面上的下向突起6b。另外,在转动板35的另一端上形成有从主体部向下方突出的下向片35c,如图3A等所示,该下向片35c配置在按压开关14A与14B之间的区域的正上方位置。在这些按压开关14A、14B的上部上跨设有摆动板36。摆动板36是将板状材进行折曲加工而成的部件,其中央部向下方突出,与该中央部的一侧连接的一端部36a以越接近中央部越往下方的状态倾斜,此外,与该中央部的另一侧连接的他端部36b也以越接近中央部越往下方的状态倾斜。
[0041] 于是,当操作转动式操作开关6以使其向一方向(右转方向)转动时,通过下向突起6b和凹部35b,转动板35也向相同方向转动。由此,转动板35的下向片35c将摆动板36的一端部36a按下。由此,前倾用按压开关14A被接通,座椅靠背3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向前倾倒。相反,当操作转动式操作开关6以使其向相反方向(左转方向)转动时,同样地,转动板35也向相同方向转动,下向片35c将摆动板36的他端部36b按下。由此,后倾用按压开关14B被接通,座椅靠背3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向后倾倒。
[0042] 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配置在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侧。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通过在横过其中心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销38,可向上下方向摆动地被支撑。如图5所示,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包括位于销38的正上方的中央部、从该中央部向前侧延伸的前部7a、以及从所述中央部向后侧延伸的后部7b。前部7a配置在前动用按压开关15A的上方,在前部7a和前动用按压开关15A之间设置有连接部件40a和连接部件40b,连接部件40b通过弹簧39赋予连接部件40a向上方的势能。另外,在后部7b和后动用按压开关15B之间也同样设置有连接部件40a和连接部件40b。这些连接部件40a穿通于环状突部11a的顶板部11c的导孔11e中,连接部件40a在导孔11e的引导下可上下移动。
[0043] 于是,当进行按下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前部7a的操作时,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就绕销38转动,通过连接部件40a、40b等,前动用按压开关15A被接通。由此,座椅1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向前移动。另一方面,当进行按下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后部7b的操作时,通过连接部件40a、40b等,后动用按压开关15B被接通。由此,座椅1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向后移动。
[0044] 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占据了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侧空间中通过中心呈向前后方向伸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区域(参照图1B)。于是,在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侧空间中,形成隔着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而位于其两侧的规定的空间。
[0045] 各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配置在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侧空间内,位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两侧的空间。即,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被分别配设在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侧空间内该转动式操作开关6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之间的大致四等分位置的三隅部中。如图6所示,各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与各按压开关16A、16B、17A、17B之间,分别设置有与前述的连接部件40a、40b同样的连接部件41a、41b。
[0046] 当进行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8A的操作时,通过连接部件41a、41b等,上升用按压开关16A便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前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上升。另外,当进行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8B的操作时,通过连接部件41a、41b等,下降用按压开关16B便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前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下降。
[0047] 当进行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9A的操作时,通过连接部件41a、41b等,上升用按压开关17A便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后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上升。另外,当进行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9B的操作时,通过连接部件41a、41b等,下降用按压开关17B便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后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下降。
[0048] 如图5所示,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上表面基于所述中央部相对于前部7a及后部7b凹陷而形成为凹面状,前部7a及后部7b的各外端部以相对于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上端6c高出图5的符号g所示高度而处于上方,前部7a及后部7b的上表面倾斜。
[0049] 如图6所示,各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的上表面呈倾斜状。即,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的上表面中沿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延伸的端部h形成为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两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的上表面中位于端部h的相反侧的端部i的高度与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上端6c的高度大致相同。
[0050] 具备上述结构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中,当向一方向(右转方向)转动转动式操作开关6时,转动板35通过下向突起6b和凹部35b也向相同方向转动,因此,转动板35的下向片35c将摆动板36的一端部36a按下。由此,前倾用按压开关14A被接通,座椅靠背3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A的方向向前倒。如此,能够进行座椅靠背3的倾斜调整。与此相反,当向相反方向(左转方向)转动转动式操作开关6时,转动板35的下向片35c将摆动板36的他端部36b按下。由此,后倾用按压开关14B被接通,座椅靠背3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A的方向向后倒。如此,能够进行座椅靠背3的倾斜调整。
[0051] 当按下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前部7a时,通过连接部件40a、40b等,前动用按压开关15A被接通。由此,座椅1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B的方向(向前)移动。如此,能够进行座椅1的滑动调整。另外,当进行按下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后部7b的操作时,同样,后动用按压开关15B被接通。由此,座椅1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B的方向(向后)移动。如此,能够进行座椅1的滑动调整。
[0052] 当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8A时,通过连接部件41a、41b等,上升用按压开关16A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前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C的方向上升。如此,能够进行座垫2的倾动调整。另外,当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8B时,下降用按压开关16B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前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C的方向下降。如此,能够进行座垫2的倾动调整。
[0053] 当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9A时,通过连接部件41a、41b等,上升用按压开关17A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后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D的方向上升。如此,能够进行座椅1的上下动调整。另外,当按下按钮式操作开关9B时,下降用按压开关17B被接通。由此,座垫2的后部基于致动器的驱动而沿图7的箭头D的方向下降。如此,能够进行座椅
1的上下动调整。
[0054]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座椅1的调整装置中,设置有转动式操作开关6以作为座椅1的倾斜用的开关,设置有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以作为滑动用的开关,另外,还设置有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以作为倾动用或上下动用的开关。即,配备有种类不同的三种开关以作为操作开关,而且,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和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配置在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内侧。
[0055] 因此,即使以用手探摸各操作开关6、7、8A、8B、9A、9B的状态来进行操作时,由于转动式操作开关6在感觉上易于被探索得到,因此,在操作上不会发生混乱。
[0056] 如此,由于将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调整用的转动式操作开关6、和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及上下动的调整用的操作开关7、8A、8B、9A、9B个别地设置,且明确地予以区分,因此,能够将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调整的操作性予以提高。
[0057] 另外,由于操作开关7、8A、8B、9A、9B的操作形式与倾斜用的操作开关6的操作形式不同,因此,即使在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上下动的各操作开关7、8A、8B、9A、9B的操作上,也少有发生混乱的情况。
[0058] 另外,与倾斜的前后倾用、滑动的前后动用、倾动的升降用、上下动的升降用的操作开关6、7、8A、8B、9A、9B分别对应的共八个开关14A至17B、以及腰靠的前后用的开关21A、21B及滑动位置等的记忆用的开关22A至25A(共六个),可以采用通用的廉价的按压(触动(tacting))开关。
[0059] 另外,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上表面其中央部凹陷,其两侧部以各自的端部相对于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上端6c位于上方的状态分别倾斜,另外,各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的上表面以其沿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延伸的端部h的高度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两端部的高度大致相同、且其位于与所述端部h相反侧的端部i的高度与转动式操作开关6的上端6c的高度大致相同的状态倾斜。
[0060] 因此,即使以用手探摸各操作开关7、8A、8B、9A、9B的状态来进行操作时,由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7的上表面(与座椅侧相反侧的面)和按钮式操作开关8A、8B、9A、9B的上表面(与座椅侧相反侧的面)的倾斜的方向即使利用手来探摸也容易地感觉得到,因此,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上下动的各操作开关7、8A、8B、9A、9B的操作其发生混乱的情形也就更少。
[0061] 以上的实施方式总结如下。
[0062] (1)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中,设置有转动式操作开关以作为座椅的倾斜用开关,另外,设置有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以作为滑动用开关,此外,设置有按钮式操作开关以作为倾动用开关及升降用开关。即,设有种类不同的三种开关以作为操作开关,而且,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和按钮式操作开关配置在转动式操作开关的内侧。因此,即使以用手探摸各操作开关的状态来进行操作时,由于转动式操作开关在感觉上易于探模得到,因此能够消除操作上的混乱。
[0063] 如此,由于将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调整用的操作开关、和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及上下动的调整用的操作开关个别地设置,且明确地予以区分,因此,能够将较频繁地进行的倾斜调整的操作性予以提高。
[0064] 另外,由于操作开关的操作形式与倾斜用的操作开关的操作形式不同,因此,即使在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上下动的各操作开关的操作上,也少有发生混乱的情况。
[0065] (2)所述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较为理想的是包括:按照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转动方向来接通的前倾用按压开关以及后倾用按压开关;按照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按入部位的操作来接通的前动用按压开关以及后动用按压开关;按照所述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按入来接通的倾动的上升用按压开关、倾动的下降用按压开关、上下动的上升用按压开关、以及上下动的下降用按压开关。
[0066] 该结构中,与倾斜的前后倾用、滑动的前后动用、倾动的升降用、上下动的升降用的操作开关分别对应的共八个开关、以及腰靠的前后用的开关及滑动位置等的记忆用的开关(共六个),可以采用通用的廉价的按压(触动)开关。
[0067] (3)所述动力座椅的调整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其中央部凹陷,其两侧部以各自的端部相对于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上端位于上方的状态分别倾斜,所述各按钮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以其沿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延伸的端部的高度与所述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两端部的高度基本相同、且其位于与所述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的高度与所述转动式操作开关的上端的高度基本相同的状态倾斜。
[0068] 该结构中,即使以用手探摸各操作开关的状态来进行操作时,由于交互转换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和按钮式操作开关的上表面的倾斜的方向即使利用手来探摸也容易地感觉得到,因此,较少地进行的滑动、倾动、上下动的各操作开关的操作其发生混乱的情形也就更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