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

申请号 CN201510994083.5 申请日 2015-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6169388A 公开(公告)日 2016-11-30
申请人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旲烔; 发明人 姜官希; 朴重彦;
摘要 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 开关 模 块 ,其中,通过安装用于接通和断开位于车标的上端上的用于打开行李箱的行李箱开关的 轻触开关 的推动式按钮并安装用于装饰位于车标的下端上的行李箱 锁 的前表面的推动和旋转式推盖,行李箱锁和行李箱开关与车标结合为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其中,通过安装用于接通和断开位于所述车标的上端上的用于打开行李箱的行李箱开关的轻触开关的推动式按钮并安装用于装饰位于所述车标的下端上的行李箱的前表面的推动和旋转式推盖,所述行李箱锁和所述行李箱开关与所述车标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行李箱开关包括:
本体,具有前表面,所述车标耦接至所述前表面,并且所述本体在上端具有按钮孔,所述本体安装在行李箱面板内;
按钮,插入并定位在所述本体的所述按钮孔内,以在由弹簧弹性地支撑的同时向内和向外移动,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耦接至所述本体的后表面;以及
轻触开关,安装在所述上部本体和所述下部本体的内部中,以通过与所述按钮接触而接通和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上部本体穿过所述按钮的后表面以耦接至所述按钮,并且所述上部本体能在当所述按钮移动时挠性地变形的同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按钮孔的周边形成的导槽以及与所述导水槽的一侧连通以将水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推盖插入到所述本体的下端的盖孔内并被所述盖孔挤压,并且所述推盖能通过插入到所述本体的前表面的一侧的拴系件孔内的拴系件支撑成旋转并向内和向外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推盖插入到所述本体的下端的盖孔内并被所述盖孔挤压,并且所述推盖能通过插入到所述本体的前表面的一侧的拴系件孔内的拴系件支撑成旋转并向内和向外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推盖通过固定凸起打开和关闭所述行李箱锁的前表面,所述固定凸起紧固至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前表面的另一侧上的肘杆式闩锁并从所述肘杆式闩锁中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推盖通过固定凸起打开和关闭所述行李箱锁的前表面,所述固定凸起紧固至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前表面的另一侧上的肘杆式闩锁并从所述肘杆式闩锁中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盖孔的周边形成的导水槽以及与所述导水槽的一侧连通以将水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盖孔的周边形成的导水槽以及与所述导水槽的一侧连通以将水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孔。

说明书全文

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行李箱开关和行李箱与车标结合以改进行李箱的外观设计并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而言,用于装载各种货物的行李箱设置在车辆后侧,并且行李箱包括限定行李箱空间的行李箱本体和用于打开和关闭行李箱本体的行李箱盖。
[0003] 行李箱打开开关作为用于从行李箱外部解锁行李箱盖的解锁单元安装在行李箱盖内。
[0004] 在车辆的行李箱内设有用于锁定和解锁行李箱盖的行李箱闩锁,当操作行李箱打开开关时,行李箱闩锁解锁行李箱盖以打开行李箱本体。
[0005] 近年来,已将行李箱打开开关安装在车辆后侧安装的车标内,使得通过按压或拉动车标来接通和断开行李箱打开开关。
[0006] 这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打开开关包括各种类型,例如拔出车标型(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2-0020712)、转动车标型(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2-0053914)、以及推动车标的前表面型(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4-0075374)。
[0007] 例如,图1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的剖面图,该行李箱开关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当按压或释放车标按钮100时,车标按钮100在由按钮行程导向件120在车标按钮100的前表面的开关本体110上引导的同时向内和向外移动以接通和断开开关组件130。
[0008]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行李箱开关中,当进入按钮行程导向件与开关本体之间时,毛细现象使得难以将水排出。如果进入的水冻结,则由于按钮行程导向件与开关本体之间的宽区域,按钮操作行程显著地增大,使得难以操作行李箱开关,并且使得无法在开关冻结时的零下温度操作行李箱开关。
[0009] 同时,近年来,已发布了具有安装在后保险杠上的设计的车辆。当应用这种设计时,难以在不损坏车辆外观的情况下选择行李箱开关和行李箱锁开关的位置

发明内容

[0010] 因此,本公开致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了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该行李箱开关模块通过实现新形式的行李箱锁改进了其设计并提高了设计自由度,在该新形式的行李箱锁中,车标的上端执行按钮式行李箱打开开关功能,而由于行李箱锁安装在车标的下端,因此车标的下端在盖打开之后使用。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该行李箱开关模块即便当有水进入时仍平稳地将水排出,并且即便在低温冻结的情况下仍平稳地操作开关,从而通过在车标本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排水结构以引导水的流动并利用由橡胶材料形成的底部本体以即便当水滴冻结时仍允许操作开关来改进开关的操作性能。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具有以下特征。
[0013]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通过安装用于接通和断开位于车标的上端上的用于打开行李箱的行李箱开关的轻触开关的推动式按钮并安装用于装饰位于车标的下端上的行李箱锁的前表面的推动和旋转式推盖,行李箱锁和行李箱开关与车标成一体。
[0014] 在本文中,行李箱开关可包括:本体,具有前表面,车标耦接至该前表面,并且该本体在上端具有按钮孔,该本体安装在行李箱面板内;按钮,插入并定位在本体的按钮孔内,以在由弹簧弹性地支撑的同时向内和向外移动,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耦接至本体的后表面;以及轻触开关,安装在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的内部中,以通过与按钮接触而接通和断开。
[0015] 上部本体可由包括橡胶的材料构成。上部本体穿过按钮的后表面以耦接至按钮,并可在当按钮移动时挠性地变形的同时移动。
[0016] 优选地,本体具有沿按钮孔的周边形成的导水槽以及与导水槽的一侧连通以将水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孔。
[0017] 推盖可插入到本体的下端的盖孔内并被盖孔挤压,并可通过插入到本体的前表面的一侧的拴系件孔内的拴系件(tether)支撑成旋转并向内和向外移动。
[0018] 推盖可通过固定凸起打开和关闭行李箱锁的前表面,该固定凸起紧固至安装在本体的前表面的另一侧上的肘杆式闩锁并从中释放。
[0019] 优选地,配备有推盖的本体具有沿盖孔的周边形成的导水槽以及与导水槽的一侧连通以将水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孔。
[0020] 根据本公开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具有以下优点:
[0021] 第一,通过使暴露于行李箱外部的行李箱锁和行李箱开关与车标结合,可改进设计且可提高设计行李箱的自由度。
[0022] 第二,根据现有技术,当开关在零下温度冻结时不允许操作开关,而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即便当开关冻结时仍可操作开关。
[0023] 第三,开关的结构简单,且与旋转式开关相比需要低成本。附图说明
[0024] 现在将参考附图所图示的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以下所提供的附图仅仅是例证性的,因此并非限制本公开,其中:
[0025] 图1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的剖面图。
[0026]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透视图。
[0027] 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前视图。
[0028] 图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本体的前视图。
[0029] 图5A和图5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中的按钮的操作状态的剖面图。
[0030]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推盖的透视图。
[0031] 图7A和图7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中的推盖的操作状态的前视图和剖面图。
[0032] 应理解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而是给出了说明本公开的基本原理的各种优选特征的某种程度的简化表示。本文中公开的本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
[0033] 在附图中,贯穿附图的几幅图,附图标记指代本公开的相同或等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
[0035] 图2和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透视图和前视图。
[0036] 如图2和图3中所示,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行李箱锁和行李箱开关结合在车标内,并且推盖可打开和关闭,使得车标的上端可用作即使在低温期间仍可操作的行李箱打开开关。进一步地,车标的下端可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当电池放电时)使用,使得可改进行李箱的外观设计并可提高设计自由度。
[0037] 为了实现该目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可包括用于打开行李箱的行李箱开关11以及用于锁定行李箱的行李箱锁14。行李箱开关可设置在车标10的上端,而行李箱锁14可设置在车标10的下端。
[0038] 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可构造成使得行李箱锁14和行李箱开关11结合在车标10内。因此,行李箱可通过操纵位于车标10的上端的行李箱开关11而打开,并且行李箱可通过操纵位于车标10的下端的行李箱锁11而锁定和解锁。
[0039] 行李箱开关11包括用作模块本体的本体17。本体17为固定地安装在行李箱面板(未图示)内的支撑件,具有预定形状的车标10耦接至本体17的前表面。按钮孔16和盖孔22形成在本体17的上端和下端,并且按钮13和推盖15可分别插入并定位在孔内。
[0040] 本体17可通过朝向其后表面延伸的卡夹(clip)27等插入到行李箱面板中。
[0041] 行李箱开关11包括作为开关控制装置的按钮13。按钮13为这样的板的形式,该板具有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上与本体17中的按钮孔16的形状和尺寸对应。
[0042] 在按钮13的后表面上形成有从按钮13的后表面的中央和外周边朝向后侧平行地延伸的开关凸起28和多个导向凸起29。按钮13插入并定位在本体17中的按钮孔16内以向内和向外移动。
[0043] 按钮13通过其后表面附接并耦接至上部本体18(以下将对其进行描述)的前表面,并通过导向凸起29插入并固定至上部本体18的前孔。
[0044] 按钮13的开关凸起28穿过上部本体18的前孔并位于上部本体18的后表面上,并可接触安装在上部本体18和下部本体19的内部中的轻触开关12。
[0045] 即,如果按压按钮13,则开关凸起28在接触轻触开关12的同时执行开关操作。
[0046] 按钮13的导向凸起29也穿过上部本体18的前孔,并位于上部本体18的后表面上且接近下部本体19的壁表面,以当按钮13向内和向外移动时引导按钮13。
[0047] 尽管未图示,但按钮13的后表面与下部本体19的底表面之间放置有弹簧(未图示),使得在按压按钮13之前无外力时,弹簧返回至初始位置。
[0048] 行李箱开关11包括用于容纳轻触开关12的上部本体18和下部本体19。
[0049] 上部本体18和下部本体彼此耦接以形成凸凹结构,并构成一个密封外壳(除了供线进出的孔之外)。
[0050] 轻触开关12(其接触开关凸起28以接通和断开)位于上部本体18和下部本体19的内部中,并且轻触开关12可固定至下部本体19。
[0051] 轻触开关12可以是PCB结合开关,并通过布线电连接至用于车辆的电线,并且应用于行李箱开关的轻触开关12可以是普通轻触开关。
[0052] 上部本体18具有防水功能,由橡胶材料形成,并穿过按钮13的后表面,以挠性地变形从而当按钮13移动时与按钮13一起移动。
[0053] 例如,上部本体18包括:后部固定本体18a,耦接至本体17的后表面并以凸凹方式耦接至下部本体19的前端;以及前部可移动本体18b,压配合并耦接至按钮13的后表面。固定本体18a和可移动本体18b通过变形部分18c彼此连接成一体。
[0054] 因此,如果按压按钮13,可移动本体18b可利用变形部分18c的膨胀/收缩操作而与按钮一起移动。
[0055] 图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本体的前视图。
[0056] 图4图示了当水进入开关模块时水被引导至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外部的结构,并图示了移除安装在本体17的前表面上的车标10的状态。
[0057] 在形成于本体17中的按钮孔16和盖孔22内沿按钮孔16和盖孔22的周边形成有导水槽20a和20b。在导水槽20a和20b内形成有将水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孔21a和21b,并且这些排水孔彼此连接。
[0058] 例如,在形成于上部按钮孔16中的导水槽20a与形成于下部盖孔22中的导水槽20b之间形成有竖直排水孔21a。在盖孔22中的导水槽20b的下端部分的一侧形成有与本体的外部连通的排水孔21b。
[0059] 因此,被引导至上部导水槽20a的水经由导水槽20a、排水孔21a、导水槽20b、以及排水孔21b排放至外部。
[0060] 被向下引导至导水槽20b的水可通过导水槽20b和排水孔21b排放至外部。
[0061] 如此,由于导水槽和排水孔设置在本体中,因此通过按钮和推盖的前表面进入的水被有效地引导并排放至外部,从而可解决因残留水滴引起的冻结问题。
[0062] 图5A和图5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中的按钮的操作状态的剖面图。
[0063] 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如果在打开行李箱时按压按钮13的前表面,则包括按钮13的行李箱的后表面上的上部本体18(即,整个可移动本体18b)向内移动。结果,由于按钮13的开关凸起28按压轻触开关12,行李箱可通过接通轻触开关12而解锁。
[0064] 在此,通过接通轻触开关而解锁行李箱的过程与传统过程相同,并且将省略对该过程的详细描述。
[0065] 如果然后释放已按压的按钮13,则该按钮通过弹簧的回复力返回至初始状态。
[0066] 当水进入到按钮13与按钮孔16之间的孔口(间隙)中时,可通过上部本体18的变形部件18c防止水进入到本体的内部中,轻触开关12存在于本体的内部中。
[0067] 具体而言,由于按钮13的外周与按钮13设置在其中的按钮孔16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宽,因此水可自然地被引导至排水孔,而不会产生毛细现象。
[0068] 如果水滴冻结,则块也与由橡胶材料形成的上部本体18的变形对应地在按钮行程的方向上移动。因此,无论是否冻结均可以进行操作。
[0069]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的推盖的透视图。
[0070] 如图6所示,推盖15为用于装饰安装在本体12内的行李箱锁14的前表面的装置,并具有这样的板的形式,该板具有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上与本体17中的盖孔22的形状和尺寸对应。
[0071] 在推盖15的后表面的相对端部分形成朝向后侧延伸的固定凸起26、以及具有杆的形状且由橡胶材料形成的拴系件24。
[0072] 推盖15插入并定位在形成于本体17中的按钮孔16内,并可通过推盖15的后表面上的拴系件24插入到形成在本体17中的拴系件孔23内以向内和向外移动。
[0073] 由于在拴系件24的后端形成有直径大于拴系件24的直径的防抽出台阶30,因此只要推盖15不是强行抽出,则可防止将包括拴系件24的推盖15从拴系件孔23中抽出(当然,在安装时,利用橡胶拴系件的特征,将推盖15强行插入)。
[0074] 推盖15的固定凸起26紧固至肘杆式闩锁25或从中释放,该肘杆式闩锁安装在本体17的前表面的一侧(即,行李箱锁14安装至本体17的一侧)上。
[0075] 此处,肘杆式闩锁25为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已知闩锁,其中,不论何时按压肘杆式闩锁25,其均被紧固和释放,并且行李箱锁14也为已知的行李箱锁。因此,将省略对其操作的详细描述。
[0076] 图7A和图7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结合车标的行李箱开关模块中的推盖的操作状态的前视图和剖面图。
[0077] 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推盖15由滑动地插入到本体17的拴系件孔23内的拴系件24支撑,并可利用将固定凸起26耦接至本体17的肘杆式闩锁25或从中释放而保持关闭或打开。
[0078] 最初,在对打开和关闭行李箱锁推盖的方法的描述中,如果在推盖15的一端略微按压推盖15,则在固定凸起26从肘杆式闩锁25释放的同时,推盖15的一端会略微向外突出。
[0079] 在该状态下,如果在用手抓握并拉动推盖15的突出部分的同时使推盖15绕拴系件14旋转以向后倾斜,则行李箱锁14暴露,并且如果将车钥匙插入到暴露的行李箱锁14的钥匙孔内,则可打开行李箱。
[0080] 如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行李箱开关模块,其中,行李箱锁和行李箱开关结合在车标中,从而改进了行李箱的外观设计,并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并改进了使用者开闭行李箱的便利性,即便开关冻结也是如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