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14a)电开闭。开关

申请号 CN201380013057.9 申请日 2013-03-11 公开(公告)号 CN104170044B 公开(公告)日 2016-12-28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有原武; 鹫头智行; 小森威和; 森本胜;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开关 ,其是确保所希望的行程、触点压 力 且高度尺寸低的超薄型开关。因此,开关包括: 基座 (10),其在框部(11)的内侧面设置常开固定触点(12a),并且突出设置有设有共用固定触点(14a)的支承突部(13); 导电性 弹簧 部件(20),其将设于螺旋状弹簧部(23)的中心的连接部(22)以不能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突部(13),并且延伸设置有驱动片(24);操作杆动片(24)的操作片(32)。特别是,转动所述操作杆(30)而利用所述操作片(32)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驱动片(24),使所述螺旋状弹簧部(23)弹性 变形 而使设于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可动触点(24a)与所述常开固定触点(12a) 接触 、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将所述常开固定触点(12a)与所述共用固定(30),其设有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驱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其在一体成形于上表面外周缘部的框部的内侧面设置固定触点,并且该基座突出设置有支承突部,该支承突部以使共用固定触点从基座的上表面露出的方式一体成形;
导电性弹簧部件,其将设于螺旋状弹簧部的中心的连接部以不能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突部,另一方面,自所述螺旋状弹簧部的自由端部延伸设置有驱动片;
操作杆,其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并且一体成形有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的操作片;
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利用所述操作片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使所述螺旋状弹簧部弹性变形而使设于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电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可动触点设于所述驱动片的前端,
转动所述操作杆,利用所述操作片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使螺旋状弹簧部弹性变形,并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电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旋状弹簧部的自由端部,将所述驱动片以及所述可动触点分开地设置,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利用所述操作片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使所述螺旋状弹簧部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电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将可动触点配置于自导电性弹簧部件的自由端部延伸设置的返回用弹簧部的前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导电性弹簧部件与操作杆的操作片在与所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心平行的方向上是相同的尺寸。

说明书全文

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电子设备的超小型的薄型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开关,公知有如下结构,即,例如由基座螺旋弹簧构成,并且构成为具备:可动接触片,其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操作杆,其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并且通过从所述一端部延伸的驱动部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螺旋部;盖,其具有能够覆盖所述基座的平面形状,并且以压缩所述螺旋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通过用所述操作杆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螺旋部而施加扭转矩,所述可动接触片以其一端部为支点转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螺旋部在从突出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面的突条的表面露出的至少一个固定触点上滑动,并且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部在从所述基座的内侧面露出的共用固定触点上滑动(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62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然而,在所述开关中,利用螺旋状螺旋弹簧的弹簧力确保触点压力,因此,高度尺寸的降低存在限制。另外,通过冲压加工难以以高的尺寸精度大量生产具有复杂形状的螺旋状螺旋弹簧,难以得到具备所希望的行程、触点压力的超小型的开关。
[0008]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确保所希望的行程、触点压力并且高度尺寸低的超薄型开关。
[0009]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开关构成为包括:基座,其在一体成形于上表面外周缘部的框部的内侧面设置固定触点,并且该基座突出设置有支承突部,该支承突部以使共用固定触点从基座的上表面露出的方式一体成形;导电性弹簧部件,其将设于螺旋状弹簧部的中心的连接部以不能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突部,另一方面,自所述螺旋状弹簧部的自由端部延伸设置有驱动片;操作杆,其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并且一体成形有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的操作片;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利用所述操作片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使所述螺旋状弹簧部弹性变形而使设于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电开闭。
[0011] 根据本发明,由于不需要如现有例那样使用螺旋弹簧,所以能够获得高度尺寸低的薄型的开关。
[0012] 另外,由于导电性弹簧部件由螺旋状弹簧部构成,所以能够获得不仅得到所希望的操作行程、而且易于使应力均匀地分散且很难产生疲劳破坏的开关。
[001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将所述可动触点设于所述驱动片的前端,转动所述操作杆,利用所述操作片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使螺旋状弹簧部弹性变形,并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电开闭。
[0014]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操作杆的操作力将设于驱动片的可动触点直接按压于固定触点,并且能够确保高的触点压力。
[0015]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螺旋状弹簧部的自由端部,将所述驱动片及所述可动触点分开地设置,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利用所述操作片按压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的驱动片,使所述螺旋状弹簧部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从而经由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电开闭。
[0016]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经由驱动片将可动触点间接按压于固定触点,能够获得易于弹性变形且操作感触柔和的开关。
[0017]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将可动触点配置在自导电性弹簧部件的自由端部延伸设置的返回用弹簧部的前端部。
[0018]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经由返回用弹簧部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所以即使负载有振动也难以产生接触不良,能够获得接触可靠性高的开关。
[0019] 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导电性弹簧部件与操作杆的操作片是相同的厚度尺寸。
[0020]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导电性弹簧部件与操作杆收纳在相同高度的空间内,所以具有能够获得与现有例相比极薄的小型的开关这一效果。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2] 图2是从图1所示开关的不同度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3] 图3A、图3B是表示图1所示开关的动作前后的主视图。
[0024] 图4A、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前后的主视图。
[0025] 图5A、图5B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开关的成形工序的立体图。
[0026] 图6A、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前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根据图1~图6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开关的实施方式。
[0028]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由基座10、导电性弹簧部件20、操作杆30、盖40构成。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中未图示所述盖40。
[0029]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0沿上表面大致方形的外周缘部一体成形有大致コ形的框部11,并且在所述框部11的内侧面的一端部嵌入成形有常开固定触点12a。另外,所述基座10在突出设置于其上表面的大致中央的四棱柱状的支承突部13的一侧面嵌入成形有共用固定触点14a。所述常开固定触点12a及所述共用固定触点14a的端子部12b、14b分别自所述基座10的外侧面突出。而且,在所述基座10的上表面一侧缘部,将位置限制用突起15夹在中间地突出设置有轴部16以及止挡件17。
[0030] 导电性弹簧部件20通过电铸造法制造,自位于中心且具有四边形的嵌合孔21的连接部22延伸设置有螺旋状弹簧部23。自所述螺旋状弹簧部23的自由端部延伸设置有驱动片24,并且延伸设置有大致U形状的返回用弹簧部25。
[0031] 通过将设于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连接部22的嵌合孔21与所述基座10的支承突部13嵌合,将返回用弹簧部25的前端部25a压接于所述框部11的内侧面(图3)。
[0032] 此外,支承突部13及嵌合孔21的形状并不限于四边形,只要是在螺旋状弹簧部23伸缩时将螺旋状弹簧部23自身固定为不能旋转或者移动的形状即可。
[0033] 如图1所示,操作杆30在其一端侧一体成形有具有轴孔31的操作片32,并且在所述操作片32的自由端部设有大致梯形的操作部33,另一方面,操作杆30自其中间部一体成形有引导片34。
[0034] 如图3所示,在将所述操作杆30的轴孔31与所述基座10的轴部16嵌合时,操作片32压接于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驱动片24并被向返回方向施力。因此,所述操作片32的操作部33卡止于位置限制用突起15并被限制位置。
[0035] 如图1、2所示,盖40具有能够覆盖所述基座10的表面的平面形状,并且自相对的两个边在能够与设于所述基座10的缺口部18a卡合的位置设有弯折部41。另外,所述盖40在能够与设于所述框部11的卡合用凹部11a嵌合的位置设有卡合部42。而且,在所述卡合部42的两端部设有能够与设于所述基座10的缺口部18b卡合的弯折部43。
[0036] 将所述盖40定位在将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及操作杆30组装在一起的基座10上并对基座10进行覆盖。接着,将所述盖40的弯折部41弯折并卡合于所述基座10的缺口部18a。而且,将所述盖40的卡合部42卡合于所述框部11的卡合用凹部11a,并且将弯折部43弯折并卡合于所述缺口部18b,从而防止所述导电性弹簧部件20及操作杆30脱落。
[0037] 接下来,对由所述结构部件构成的开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0038] 如图3A所示,在操作前,利用大致U形状的返回用弹簧部25的弹簧力,使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驱动片24压接于操作杆30的操作片32,向返回方向对所述操作杆30施力。但是,设于所述操作杆30的操作片32的操作部33抵接于位置限制用突起15而被限制位置。此时,虽然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连接部22与共用固定触点14a接触,但设于驱动片24的前端部的可动触点24a未与设于框部11的内侧面的常开固定触点12a抵接。
[0039] 在压下操作杆30的自由端部时,操作片32的操作部33以轴部16为支点按压驱动片24,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螺旋状弹簧部23被压缩,并且返回用弹簧部25被压缩。因此,设于驱动片24的可动触点24a与常开固定触点12a接触,共用固定触点14a与常开固定触点12a经由导电性弹簧部件20电连接。
[0040] 接着,在解除对所述操作杆30的按压力时,操作杆30的操作片32在导电性弹簧部件20的螺旋状弹簧部23及返回用弹簧部25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压回。因此,操作杆30以轴部16为支点向相反方向旋转,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驱动片24的可动触点24a离开常开固定触点12a。
[0041]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将大致U形状的返回用弹簧部25的前端部设为可动触点25a,并且在所述基座10的框部11的内侧面中的、能够与所述可动触点25a接触、分离的位置设有常开固定触点12a。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座10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利用了引线框50的嵌入成形而成形。由于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42]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可动触点25a设于大致U形状的返回用弹簧部25的前端部,所以可动触点25a被所述返回用弹簧部25的弹簧力按压在常开固定触点12a上。因此,即使被施加了振动,触点压力也难以变化,具有获得接触可靠性高的开关这一优点。
[0043]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将大致U形状的返回用弹簧部25的前端部设为可动触点25a,并且在所述基座10的框部11的内侧面中的、能够始终与所述可动触点25a接触、分离的位置设有常闭固定触点12c。
[0044]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可动触点25a设于大致U形状的返回用弹簧部25的前端部,所以能够利用所述返回用弹簧部25的弹簧力将可动触点25a按压在常闭固定触点12c上。因此,即使被施加了振动,触点压力也难以变化,并且具有获得接触可靠性高的开关这一优点。
[0045]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46] 本发明的开关不仅适用于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其他小型的电子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0047] 附图标记说明
[0048] 10:基座;
[0049] 11:框部;
[0050] 12a:常开固定触点;
[0051] 12c:常闭固定触点;
[0052] 13:支承突部;
[0053] 14a:共用固定触点;
[0054] 15:引导用突起;
[0055] 16:轴部;
[0056] 17:止挡件;
[0057] 20:导电性弹簧部件;
[0058] 21:嵌合孔;
[0059] 22:连接部;
[0060] 23:螺旋状弹簧部;
[0061] 24:驱动片;
[0062] 24a:可动触点;
[0063] 25:返回用弹簧部;
[0064] 25a:可动触点;
[0065] 30:操作杆;
[0066] 31:轴孔;
[0067] 32:操作片;
[0068] 33:操作部;
[0069] 40: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